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研究

2022-11-23

1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必要性研究

城市公园湿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是城市居民能持续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之一, 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调节城市江河流量, 防旱防涝;补充城市地下水, 提供城市水源;调节城市空气组分, 净化空气;净化城市河流污水;调节城市小气候, 维护城市生存环境;美化城市景观, 提供旅游资源;教育与科研价值;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为城市提供湿地产品等, 而目前城市公园湿地的保护状况却并不乐观, 急需系统的湿地规划理论作指导。因此, 本文对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1.1 提升城市湿地系统的保护质量

城市公园湿地是城市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城市中保存较好的城市湿地, 与江、河等大型线性水系湿地相比, 具有较为独立, 便于单独管理的优势。

城市湿地系统需要系统的加以保护, 首先就应该从基础相对较好的湿地资源入手, 以改善、巩固乃至加强现有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就是从保护条件较好的城市公园湿地入手, 为城市湿地系统保护打下良好基础, 争取以点 (公园湿地) 带线 (江、河等线性湿地) , 再由线及面 (城市湿地系统) , 提升城市湿地系统的整体保护质量。

1.2 促进城市公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迅速, 建设量大, 厂对资源的开发量也很大, 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人口激增与城市湿地资源需求的矛盾也正在不断升级, 各式各样的湿地利用实践逐渐增多,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实践的指导, 同时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的开发过度或保护不善, 城市公园湿地正面临着景观及生物多样性丧失, 景观质量严重下降等多种问题, 采取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但是另一方面, 为了人类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一味的禁止建设的保护是不现实的, 人类生存的需求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何更加理性的保护与开发成为当前公园湿地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研究旨在探索一套系统、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手段, 对目前的公园湿地开发予以规范和指导, 使公园湿地的保护与利用能够更好的结合, 使得城市公园湿地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1.3 加大湿地宣传的力度

近几年“湿地”一词在各媒体上的出现率的确很高, 但是常常是与一些大型保护区、景区联系在一起, 这导致人们只记住了这些保护区、景区的名字, “湿地”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还是一个理解不了的抽象概念。事实上, 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偏差。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人们对湿地一直缺少科学系统的认识, 一方面这与社会的宜传不力有关, 另一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实例进行引导, 以至于人们对身边的湿地不闻不问、态度冷漠。研究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 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公园湿地的实践, 并用公示和成果展示的手段向人们宣传湿地, 指导并控制最终的建设成果给人们以亲身感受。

1.4 延续城市文化的特色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湿地, 不同城市里的湿地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全国各地的们从古代就开始依靠湿地进行生产、生活, 在这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特色名产, 例如杭州的大闸蟹、武汉的武昌鱼、岳阳的洞庭湖莲藕、河北白洋淀的苇席等, 除此之外还围绕着湿地产生了一大批民俗活动, 如赛龙舟、水上抢鸭等, 逐渐这些己经成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和习俗, 融入了地方的文化当中。现代社会节奏加快, 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逐渐己与湿地脱离, 一些原有与湿地相关的特产、民俗正逐渐没落, 这也正是城市文化特色缺失的原因之一。研究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 就能保护城市湿地, 保护湿地文化的载体, 延续城市文化的特色。

1.5 增强公园的社会服务职能

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具有休闲、娱乐、教育、文化宜传等职能, 在公园的建设方面, 重点突出在景观建设上, 但是多年以来很多公园的投入费用产出率却很低, 大多数公园处于亏损状态, 必须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才能继续维持, 公园建设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状况。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研究将会给公园带来新的主题, 不仅为公园增添了湿地教育与宜传的职能, 丰富了公园的休闲、娱乐内容, 更重要的是将让公园湿地为社会提供多种湿地产品, 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的引入, 公园甚至可以为社会分担雨污水处理的压力, 公园的社会服务职能会因此得到增强。

2 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理论研究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本质上是以保护公园湿地为目的的一种专项生态规划。对它的研究首先要从基础的生态规划入手。对于生态规划,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 (Ian L.McHarg) 在1969年出版的《顺其自然的设计》 (Design with Nature) 一书中提出的以“设计遵从自然”为主题的土地利用生态规划。他认为规划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而不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 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考虑所有的“生态决定因素”、确定可能的土地利用类型最适宜的地段。这种生态规划方法应用范围很广, 是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协调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有力工具, 也是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很好的借鉴方法。

2.1 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三步骤

(1) 生态因子的调查。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湿地、使公园建设更好地和自然相和谐而不破坏环境。通过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了解规划区内与湿地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质、地理及社会和文化等“生态决定因素”。

(2) 生态因子的分析和综合。将各生态因子分级 (一般分成2到4级) , 在相同比例的图上以同一种颜色 (由浅到深的层次) 表示, 形成包括坡度图、土壤类型图、易冲蚀程度图、野生动植物图、游憩价值图等在内的单因子图, 叠加形成复合图。

(3) 土地适宜性分析.由单因子图叠加形成的综合图可以区分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地块, 每一地块都暗示最佳的土地利用。有的地块生态上极为敏感、景观独特, 宜保持原貌而成为特殊的保护区:有的生态敏感性较低、植被意义不大又有适合开发的地块, 可以进行如工业区、商业区的开发。

2.2 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局限

从以上三个步骤可以看出麦克哈格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核心就是土地适宜度的生态方法分析。相对于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 即是寻求由公园湿地的水文地理、生物、人文等特征所决定的湿地对某种使用固有的适宜性, 从而给出处于不同位置的湿地的最佳保护、利用方向。但是城市公园是一个非“自给自足”的开放系统, 其承载旅游量是有一个度量范围的。另外, 城市公园湿地存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大支持能力问题, 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不降低环境质量的问题, 这是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没考虑到的。

3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的程序及成果要求

3.1 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地位与制定依据

我国自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相继出台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逐渐提高了对湿地资源保护的认识。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湿地规划的具体编制条例, 但是全国各地的湿地保护工作已经渐入正轨, 初步形成了全国-省域-地方-城市等四个层次的湿地保护规划的框架。

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分类当中并不能找到代表湿地的专有项, 它被包含在城市绿地、水域与单位内水域之中。城市公园湿地在城市公园绿地的范围内, 由于它特有的过渡带生态特性, 把它纳入到公园的绿地系统规划困难很大。

随着城市湿地的作用逐渐为社会所认识, 人们对城市湿地保护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强, 城市湿地的研究与规划越来越多, 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城市湿地保护规划大有成为城市专项规划的趋势。

3.2 规划程序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详细规划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针对不同情况的城市公园湿地, 规划的程序略有差别, 但总体趋势一致。

(1) 接受任务。在接受任务之时, 必须明确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重点, 即城市公园湿地的重点功能, 如湿地功能宣传、湿地景观展示、湿地恢复、生物保护与展示、湿地游览等, 明确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重点, 有助于更好的确定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湿地现状调研阶段。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对象的情况,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也不例外, 对公园湿地现状的调查是下一步规划研究的基础。此外, 湿地现状调查需要专业性、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不应受任务委托方主观的影响。因此, 在确定调研小组时除城市规划人员外, 还应具备有丰富经验的生态环境、湿地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 增加多层次的智力投入。在这个阶段, 主要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实地考察和资料的归纳总结等内容。

(3) 研究前期准备。由于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合理, 规划的目的与对象也十分明确, 在规划的前期, 为了确定湿地保护规划的工作方向, 调研小组应先根据项目湿地现状做出湿地可行性分析, 对于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目标应主动放弃, 以免带来建设后更大的损失;对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 应在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考虑、调整。此外, 在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项目中湿地现存的主要问题, 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指导。

(4) 规划研究阶段。规划研究阶段是对城市公园湿地规划的编制与研究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规划理论与适用的技术方法, 提取适用的成功案例先进经验, 对湿地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 还应注意该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为其他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与控制。由于大多规划都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 在规划研究中要体现出动态规划的特点, 依照各个湿地项目的实施难度与阶段可行性, 指明各规划项目的实行的次序, 做到对城市公园湿地分期、分批依次保护与开发。

(5) 提交成果与验收阶段。在研究阶段之后, 进入提交成果与验收阶段, 该阶段是把上一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交被选方案成果。成果提出后要组织各方专家评审与论证, 为规划方案提出意见, 意见反馈后, 方案修改通过专家评审后进入公示阶段, 公众意见反馈后进行最终的方案修改才能审批定案。

3.3 成果要求

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湿地现状调研报告等文本, 以及湿地适用性分析图、湿地分区规划图、水流水质控制规划图、湿地恢复规划图、湿地恢复规划图、湿地开发规划图等图件。

规划文本基本上是依照各项湿地保护目标提出的规定性法规文件。规划说明书则是整个规划研究工作的全面介绍。各项设计图纸内容除了包括主图外, 还包括一些配套的技术说明图、设计表现图与景观示意图等。

规划成果的深度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 编制目的是划定公园内各类湿地的范围并提出控制性的要求与专业性、技术性的建议,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为研究对象, 深度探讨了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的必要性、相关土地规划理论及保护规划的程序、成果要求等一系列内容,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湿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参考文献

[1] 季中.中国古代湿地研究及其历史贡献和意义[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04~107.

[2] 单之.湿地是诗地[M].中国国家地理, 2004 (7) :10.

[3] 汪达, 汪明.论湿地的现状及保护冰利发展研究[J].2003 (12) :32~36.

上一篇:基于STC的纵波时差提取算法下一篇:简析世界各国现代主义书籍插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