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2022-09-10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利用、渗透、蓄水、净化、停滞、排水等技术措施, 从而实现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 该系统可以使城市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 就像一块海绵, 如果雨量较大, 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的渗透和储存, 并可以用来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净化系统。海绵市未来发展规模, 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生态系统, 保护原生水生态, 合理开发水资源, 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确保城市不再受大雨的影响。通过海绵市的建设, 利用低冲击发展的雨水系统可以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并能有效地进行渗透、储存、净化等行为, 确保雨水资源的可回收利用。

1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1 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原有的城市河流、湖泊、沟渠、池塘和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 减少开发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降雨量较大的城市, 要加强湿地保护, 林地和草地, 原来, 把生态恢复手段, 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恢复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 提高雨水渗透的城市生态系统, 吸收和净化功能。

1.2 水系湿地规划

规划措施如下:加强对现有湿地水的保护, 防止城市低洼地区的盲沟垃圾填埋场;河流水研究历史上的垃圾填埋场, 有一个大的风险区涝渍生态恢复;植被缓冲区规划, 河流与道路之间的地面放电通道, 以降水将在缓冲区中的LED, 湿地系统的建设, 提高雨水湿地系统的存储容量。

1.3 绿地广场规划

规划措施如下:合理规划设计公园和开放空间, 处理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成为园区吸收和净化雨水的场所;城市广场大面积修建透水性路面, 并在广场地下空间的雨水储存设施, 手上超过标准的暴雨临时拘留, 另一方面为储存雨水进行绿化。

1.4 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基本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结合道路绿地和道路本身的承载要求, 采取以下措施:增加透水性路面的规划和建设的可行性, 尽量在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对透水性沥青路面的施工, 在高负荷的车道精心施工透水路面;在道路下凹式绿地系统两边的绿化建设, 绿化带, 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存储能力;人行道树种植促进盖树池, 减少水流在路上。

1.5 地块内部规划

城市小尺度雨水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促进了低冲击发展设施的发展, 包括凹型绿地、屋顶绿化、雨花坛、透水性路面等。对于新区, 可以尝试建立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提高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效率;城中村或旧城, 合理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 降低区域内的洪涝灾害风险。

1.6 居住区及建筑

在住宅区和建筑物施工阶段, 也需要为每个小区的合理规划分为城市道路, 每个小区还需要关闭, 并且可以在内部透水路面建设的地区进行的, 例如在方面对道路、广场。在绿地规划设计方面, 最好采取下沉式绿地设计, 保证道路低于正常的高度, 有利于实施储存和加工的吸水性, 并可以利用这项服务向社区设施的雨水。而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 可以在屋顶上进行绿色设计, 不仅要吸收雨水, 而且要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2 构建海绵城市的建议

2.1 强化规划引领

如果保证海绵城市理论能够顺利实施, 还需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 提高海绵的城市理论的关注程度, 提供便利和设施所需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水系统可以保证海绵全面实施。但在城乡规划阶段, 在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海绵城市发展的破坏, 通过科学分析, 合理规划, 确保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海绵。

2.2 加强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

海绵城市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 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同城市的发展是不同的, 所以, 海绵城市实践的理论, 也需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例如, 一些城市的严重缺水, 严重的洪涝灾害, 所以对天气的要求更高, 而且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发展的城市公共场所, 而且还需要提高雨水利用率。

2.3 合理的政策支持

政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政策作用对象主要体现在土地, 有关政策必须明确指出, 土地资源可以提高使用效果, 为城市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海绵, 积极开展相关的激励。如果土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就可以按照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

2.4 严谨分析地块地质与地貌

我们根据城市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 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 严格按照地质地貌, 与环境因素的性质, 给排水的流域面积划分合理划分。科学合理地评价了开发区的地质强度, 以当地的土壤为基础, 合理配置土地利用, 根据不同性质的详细划分土地的分配市政、公共设施等。以分区流域为单元, 合理控制雨水控制小区的目标和相应指标, 确定土地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绿地下沉率。根据雨水的控制要求, 确定了砌块的施工控制指标, 确定了建筑密度和低冲击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

2.5 建立模型分析评估

根据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 在施工区建设规划, 一定要做到网站的综合评价, 是土地、自然的竖向标高, 和周围的水和绿色施工, 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研究, 可以准确评估之前和地表径流条件的发展后的样子。同时, 镇开发区, 需要升级技术, 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此外, 还应根据城市中心区域的强度发展, 对交通的影响, 探讨小区建设活动对周围市政排水、等产生的城市土地, 实现交通控制的发展和建设的有机结合, 对城市雨水控制目标地块。

总而言之, 在这一阶段, 在中国许多城市有着严重的暴雨灾害, 水资源缺少更为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洪涝灾害, 根据海绵城市理论, 合理建设低影响发展的雨水系统, 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储存、吸收和循环利用, 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证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摘要: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的发展,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政府在2014提出了海绵市的理论。海绵城市也称为“水弹性城市”, 所以可以控制水很好, 对城市防洪排水和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作用, 并有助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重建、美化对环境的影响, 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促进。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了综述, 并对这一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希望能增加应用的实施, 从而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水资源,绿色环境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19) :186.

[2] 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D].河南大学, 2015.

[3] 张旺, 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 201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