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2022-07-08

第一篇: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计生经费投入机制经验总结[模版]

**县位于**之滨,鄱湖之畔,全县总面积2337.8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6.53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有134838人。由于我县便利的交通、独特的地理位置,县域经济发展迅速,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全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分析我县人口计生工作与其他县区的差距,并根据国家、省市精神,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增加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等要求,立足县情,认真分析形势,正视面临的问题,在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规范管理上积极探索,积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两篇文章,着力构建稳定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促进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落实三个确保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增加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作为落实党政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的一件大事来抓,召集财政局、人口计生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按上级有关要求投入到位。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从人均投入2.3元到实现人均投入7元,XX年县财政投入475万元。

1、确保村级计生专干工资到位。除了用10万元支付全县在职在岗计生专干的每人每月60元岗位津贴之外,我县根据《关于印发新建县村级计生专干管理办法的通知》(新府字[XX]14号)文件,村计生专干享受村副主任待遇,由县财政统一在县转移支付中解决每月200元,据计算,我县每年投入90万元用于村专干工资。

2、确保硬件设施和宣传工作经费到位。县乡两级财政保证县站乡所村室建设经费的到位,XX年投入80万元用于创建“六好”服务站,改善环境,添置设备,投入30万元用于基层网络建设(乡所村室的建设及每个乡镇添置微机、宣传品)。

3、确保“两项基金”投入到位。我县设立了两项基金,使得纯女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及计生特困户生活有着落。一是设立“关爱女孩行动”基金。县财政每年拨20万元单独设立帐户,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县、乡、村三级“关爱女孩奖励助学”行动,主要针对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独生户或二女结扎户的农村女孩实行分级奖励。县政府帮扶在读高中女孩每人每学年800元;乡政府帮扶在读初中女孩每人每学年400元;村委会帮扶在读小学女孩每人每学年200元。奖励助学金分别从县、乡、村“关爱女孩公益金”中支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受资助女孩家庭经济情况变化,随时跟踪资助或终止资助。二是设立纯女户养老保险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对农村二女结扎户100%给予办理养老保险,每户保额不低于XX元。为了使90年以来遗漏的纯女户享受养老保险,县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拿出120万元用于办理纯女户养老保险。目前已到期领取保险金人数120多人,每年每月领取纯女户养老金为50元。

二、坚持四种监督

为了保证计生经费不得挤占、挪用,确保专款专用,我县坚持四种监督:

1、直接监督。县人口计生委和乡镇政府每月对乡镇计生办的财政投入使用和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

2、联合监督。每季度由县委办、政府办、纪检、监察、人口计生委组成联合监督小组,通过查看帐本对全县计生系统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

3、群众监督。乡镇计生办配合乡镇财政部门定期公开计划生育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检查。

4、考核监督。我县把保证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纳入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定期向乡镇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三、实现五大转变

目前,我县建立了稳定的投入机制,形成了比较完整、比较科学、比较切合实际的计生经费投入机制建设体系,各项工作已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几年来,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重点管理转为达标县,再由达标县逐渐进入先进县行列,三年实现三大跨越,人口计生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转变”:

1、工作态度由被动变主动。人口计生工作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所以我县计生系统广泛开展“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特别在去年我县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干部作风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被动接受群众的工作态度已转变为主动上门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工作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2、工作方法由简单变多样。计生工作堪称“天下第一难事”,而最难事并不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的,“动不动,三分钟,再不动,龙卷风”的工作方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乡、村两级专干坚持“七不准”原则,力求方法多、方法新。电话随访有记录,上门随访有服务。在对待拒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的钉子户上,我县以昌邑乡、大塘乡为代表的大部分乡镇联合县法院依法行政效果明显,目前完成6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由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这对计划外生育对象产生了较大的震慑力。

3、计生专干队伍素质由低变高。我县广泛采取招聘计生专干的方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4次组织乡镇计生办对村专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胜任工作的专干进行了解聘。经过招聘,全县320个村(居)专干,其中女性专干270人,占84.7%;年龄在35岁以下235人,占73%,平均年龄33岁;文化都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高中文化62人,中专文化18人,大专文化7人。全县村专干在性别、文化、年龄等方面的结构均较为合理。对进入计生专干队伍的人员,县乡两级分别对专干进行业务培训,专干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了,乡镇计生办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通过座谈会、学报刊、学杂志,专干的业务素质提高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增强了。

4、硬件设施由落后变先进,宣传也由固定形式变为流动形式。县服务站被省计生委评为省“六好”服务站,望城镇服务所被评为“全国百佳乡级服务所”,各乡镇也纷纷不断完善乡所村室的建设,大部分村服务室达到“两室一校”的标准,宣传工作氛围十分浓厚,各乡镇除了竖起大型宣传牌,刷写宣传标语等固定形式外,还不断的创新思想,节假日租用小车在各村组巡回播放,并印制宣传单上门发放,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5、群众心理由恐慌变“套近乎”。随着我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广大群众也密切关注纯女户中考加分、纯女户养老保险、独生子女户补助以及困难计生户助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前育龄群众听到计生工作组来了不是东躲西藏,就是痛斥万分,现在却转变了观念,总是会凑上前去咨询一些纯女户、独子户享受的优惠政策,由此也促进计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国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的典型做法

一、美国SBA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定位于弥补私人金融进入不足,解决市场失灵,协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解决融资问题。SBA资金由国会授权财政全额拨款,早期通过直接贷款或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主要通过7(a)贷款保证方案、504长期贷款方案及小额贷款方案这三类贷款担保或转贷方案实施。7(a)贷款保证方案即SBA向金融机构保证若贷款科技企业无力偿还,SBA按照保证额度给予赔付,融资不超过200万美元。企业单笔贷款不超过15万美元,发生损失后SBA赔付85%;企业单笔贷款超过15万美元,发生损失后SBA赔付75%。504长期贷款方案主要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及资本财物所需资金提供长期固定利率债券担保,资金通过市场发债方式募集,SBA提供4成额度担保。小额贷款方案主要由SBA通过次层融资机构(非营利社区机构)提供不超过75万美元的资金,由次层融资机构转贷给平均额度不超过1.3万美元的微型企业。SBA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同时,为企业免费提供企业训练和技术协助。

后期SBA在创投方面也成为重要角色,并随着SBIC(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成立,SBA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逐渐成体系化发展。SBIC是由私人拥有和经营的投资管理公司,由SBA发放牌照、

1 监管并提供资金支持。SBIC公开募集资金后,成立各类基金,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由SBA担保。目前,SBA主要采取债务担保和股权担保融资两种模式帮助SBIC融资,其中债务担保额度最高杠杆倍数为3倍,支持SBIC发行10年期长期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体现政府引导职能;股权担保融资采取参与型证券方式,由SBA以有限合伙人股份、优先股和根据盈利支付债券3种形式购买或担保SBIC发行的参与式证券,使SBIC获得最高两倍于私人缴付资金的杠杆资金投资于初创期企业,并最迟在15年内以相当于包括其初始发行价格和累积优先支付在内的金额赎回SBA持有的参与式证券。

除此之外,SBA主要还提供如下服务:一是灾难重建贷款方案。着重为受灾的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不超过2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二是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及操作执行。SBA在全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关岛、维京群岛等特区,设有10个分处和68个办公室,全面落实联邦政府和地区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负责业务受理和政策执行,成为中小企业政策统一操作平台,如负责中小企业标准制定、定制化财政性资助操作等。三是管理资讯服务。SBA成立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类似于国内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讯、管理、研发及训练等全方位服务。四是协助企业获得政府订单或工程合约。利用SBA政府合约办公室的资源优势,协助中小企业争取政府订单和工程合约。

SBA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财政资金整合科技金融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最大化地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作用,通过撬动和吸附金融机

2 构、创投机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服务机构,形成集政策落实及科技金融服务于一身的操作平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并进而通过相关机构的协同效应,形成对科技小微企业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

二、日本两级信贷担保体系

日本实行中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信用保证协会两级担保体系结构,共同承担着为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职责。目前,日本共有52家信用保险协会(47个都、道、府、县加大阪、名古屋、横滨、川崎和歧阜5个市信用保证协会),这些协会相互独立地为本区域内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用保证服务,其基本特点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基金担保制。

从资金来源看,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实行多元化投入。信用保险公库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由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提供的资本金、政府投资的保险准备金、年中保险费收入和信用保证协会回收债务时缴纳的款项。信用保证协会的资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政府财政拨款建立)、地方政府和公共社团以及金融机构的捐助(金融机构捐助比例较大),另一部分是借入(主要是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政府的低息贷款)。信用担保基金预存在银行,银行可据此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并以此确定担保机构担保额度的放大倍数。在这种模式中,银行和担保机构间信息较对称,使得担保的杠杆效应较大(放大倍数一般为35—60倍)。

3 从运作方式看,由协会和基金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具体而言,信用保证协会主要负责对担保申请的评估、处理和批准,信用保险公库则负责对信用保证协会承担的保证债务给予保险和贷款(即担保再保险)。信用保证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签订一揽子保险合同,并按一定比例向保险公库支付保险费。当发生代偿时,可得到保险公库70—80%的补偿,大大降低了风险。

从资金补偿与风险控制看,担保代偿主要由担保基金和担保收费共同支付,并由政府固定财政拨款补充。为分散和规避风险,除通过规定担保比例和实行再担保外,日本信用担保机构还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在公司内部实行分级负责制,规定各级的审批决策权。实行严格的审、保、偿分离制度,认真进行保证申请时的信用调查与担保审查,加强放款后保证期内的项目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内部和外部双重风险补偿机制。内部风险补偿机制是指担保公司在内部设立收支差额变动储备金;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则指一旦发生代偿,中小企业担保保险机构将对担保公司损失总额的70%实行赔偿。

两级信贷担保体系提供的经验是:服务科技小微企业的担保公司以功能性目标为主,通过两级财政投入保障,形成分层次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确保了担保资金的稳定补充。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升政府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为科技小微企业扩大融资规模。但这种担保制度也存在缺陷:一是分担机制设立不科学(银行不承担损失,担保公司承担全部损失),易导致银行滋生道德风险,降低企业信用标准,利用信用担保扩张信贷,由担保公司承担损失。二是对小微企业

4 缺乏细分,一视同仁对待,譬如对所有企业保费维持较低水平(最高为1%),既提升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又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

三、英国BIS 英国目前形成以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简称BIS)为投入主体,其他部门为辅,以政府科技办公室为主要咨询和协调机制的财政科技投入格局。

科技投入主要由三类经费组成:

一类为支持不同研究领域的项目经费,由BIS直接拨给七大研究理事会,BIS设有科学和研究总司处理研究理事会的经费分配。总司司长通常要召集其他政府部门的高级代表、研究理事会主席等进行协商,要对每一个研究理事会提交的《实施方案草案》,以及上一财年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得到总司司长的同意,方可作出最终的分配方案。

第二类为人员和科研条件经费,由BIS直接拨给高教基金委员会,主要依照每5年一次对大学的学术研究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有一套精确的计算方法,各项资金以一个总额下达到学校,又称“一揽子”拨款。学校根据各自的目标,在总额范围内自主安排资金的使用。

这两类经费在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中已经固化为“双重支持系统”,经费比重占到72%。BIS代表中央政府对这两类经费提出要求和实施原则,研究理事会和高教基金委员会按照英国所形成的霍尔丹原则进

5 行独立管理。

(霍尔丹原则:英国政治家理查德·博登·霍尔丹曾提出,指出学术研究的经费分配要一分为二,不应该由政府完全操控。如果是由政府指定开展的研究活动,在经费上可以受政府监管。但如果是学者的常规研究,则只受到研究委员会的监管,而不被来自政府的压力所干扰。换句话说政府无权从财政上干预许多基础科学的研究,即使在政治家看来这些研究本身的实用价值很小。)

第三类经费就是政府各部门科技经费,是由各部门在总预算中投入一部分科技经费,与各部门的具体职能相适应,主要服务于部门决策和相应的任务。这部分经费占政府科技投入总量的28%。

英国BIS启示:英国采用BIS之前,英国政府各部门就在自己的部门下设立所属公共研究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构规模日渐庞大.每一部门都要把自己所拥有的科技经费投入到各自所属的研究机构.造成了政府各部门科研经费投入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采用BIS为主要控制投入的格局之后,在一定意义上抑制了经费分散管理的现象,从而可实现对科技资源有效的统筹利用。

四、韩国部分财税政策

1、韩国将中长期预算作为中长期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逐年向前滚动,科技计划与预算编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编制计划的同时编制财政预算

2、韩国法律规定各部门可以在高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对于国产新技术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制,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类产品中尤为突出。对高速列车和核电站这些公用事业的 6 装备,全部由政府通过采购采用国产新技术产品。

3、实行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可按照销售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企业为4%,生产资料企业为5%)在税前提取技术研发基金,用于高新技术的研发。

4、鼓励研发的税收减免。(1)对于企业研发机构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所需的物品,因国内难以生产而从国外进口的,免征特别消费税,并减免关税。(2)法人购置的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如果由企业的研究机构使用,则4年内免征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3)对于先导性技术产品或有助于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在进入市场初期实行特别消费税暂定税率,前4年按照基本税率的10%纳税,第5年按照基本税率的40%纳税,第6年按照基本税率的70%纳税,第7年起恢复原税率。(4)研究人员的人员经费、技术研发费及教育培训费等,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并允许在5年内(资本密集型企业为7年)逐年结转。(5)企业购置用于技术研发的试验设备,可按投资金额的5%(国产设备为10%)享受税金扣除或按照购置价款的50%(国产设备为70%)实行加速折旧。(6)对国内研发的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所需的设备投资,给予投资金额3%(国产设备为10%)的税金扣除或按照购置价款30%(国产器材为50%)实行特别折旧。

5、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韩国对于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前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给予50%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减免,其创业法人登记的资产和创业2年内获取的事业不动产给予75%的所得税减免。中小企业为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

7 产品而支付的研发和实验费用准许在当年应税所得中扣除。企业投资于自动化设备、科技研发和人才培训,可按投资额的5%—20%抵免其应纳所得税额,且可在以后4年内逐年结转。

韩国财税政策启示: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要更加注重资本金投入。建议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和承担单位,采取相适应的资助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社会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探索和完善包括前资助、后补助、政府补贴、奖励在内的无偿性资助体系,根据项目类型、承担单位、政策目标、企业成长阶段等要求,采取相应的无偿资助方式。探索和建立包括偿还性资助、债权、股权投入等在内的权益性资助体系,为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股权或债权资本。完善包括加计扣除、加速折旧、高企优惠、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在内的政策性优惠体系。

第三篇:民勤县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已建立了涵盖农、林、水、畜、农机、加工等产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科技开发和服务功能逐年增强。

一、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近三年,县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分别达到430万元、510万元、683万元,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0.50%、0.604%、0.785%。县上成立了民勤县科技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小组。科技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新品种的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科技奖励、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年均实施科技项目23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53个,建立科技示范点68个,示范面积达2万多亩,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49场(次),电视讲座52期,送科技下乡15场(次),免费刊发《新农村资讯》103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信息数千条,科技直通车下乡服务210次,培养科技骨干3000多人,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户均培养了一名科技明白人,发放科技资料20多万份(册)。通过对农业科技经

费的投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促进和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辐射带动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棉花、食葵、蜜瓜、辣椒、茴香为主的特色优势种植业,以蕃茄、西甜瓜、人参果为主的设施瓜菜业,以肉羊、蛋鸡为主的暖棚养殖业,以红枣、葡萄、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为我县大力推行 “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止目前,共发展设施农牧业85089亩,其中:日光温室36447亩,养殖暖棚48642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82个,建棚面积12198亩,前庭后院式规模养殖暖棚36444亩。2012年,设施农牧业增加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006的3%提升到27%,设施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4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的24.6%,比2006年的78元增加到了1392元。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5659元,养殖暖棚棚均产值预计可达23000元,棚内纯收入分别达到11840元、8500元。共发展特色林果业23.6万亩,其中:酿造葡萄8.52万亩、红枣10.6万亩、枸杞4.52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园12个,500—1000亩的示范园21个。共发展节水高效农作物面积48.17万亩,建成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7个,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60万亩。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组农民四级培训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投入有了较快增长,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上。具体表现在:

(一)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县财政十分脆弱,科技经费投入与规定的1.0﹪以上差距较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农业投入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投入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和农民投入为副,这种投入体系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三)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乏力。我县农业科技人员总量少,技术人员主在从事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缺乏科技攻关和创新人才。

第四篇:WTO规则对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1]

董书礼/刘彦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本文发表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一期

摘要:加入WTO 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将受到WTO 一揽子多边协议的约束和限制,不仅要求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对我国的科技投入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科技投入的基本方向应是以基础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为主,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关键词:WTO/科技投入

一、有关协议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投入的影响

1.《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要求我国现行的科技计划与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认为,政府对产业R&D 活动的过高补贴会对国际贸易和自由竞争构成一定威胁,为此该协议对WTO 成员国产业R&D 活动的补贴范围、水平和合法成本进行了详细规定,这将成为我国制定和修改科技投入政策的直接依据。按照《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规定,政府对基础性研究的补贴不在限制之列,对产业研究的补贴比例为不超过75%,对前竞争开发活动的补贴比例不超过为50%。其中,产业研究是指旨在发现新知识的有计划的探索或关键性的调查研究,这些新知识有助于开发新产品或有利于现有产品产品、工艺和服务重大改进。前竞争开发活动是指将产业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新的、改良的或改进的产品、工艺或服务开发所需的计划、蓝图或设计,以及首次非商业目的的原型与初步展示和试验方案的活动。我国政府对科技活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由一系列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以资金支持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计划所组成的复杂体系。总的来看,我国现行的科技计划和政策基本适应wto 规则的要求,但由于近年来为了解决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一些计划与政策的支持重点有所前移,包括了部分成果转化、市场导入以及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的内容,需要做相应调整。具体参见分报告二《WTO 规则对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要求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由技术跟踪转向原始性创新。根据该协议,WTO 成员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执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待遇扩大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135个成员国,同时还对协议规则的实施也做了明确的规定。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将其在技术原创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市场垄断能力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到1997年,美国拥有生物工程领域世界专利的59%,欧洲拥有19%,日本拥有17%,其他国家仅拥有5%;在药物生产领域,美国拥有51%的专利,欧洲拥有33%,日本拥有12%,其他国家仅拥有4%;在人类DNA 排序方面,美国拥有40%的专利,欧洲拥有24%,日本拥有33%,其他国家仅拥有3%。同时,为抢占中国市场,外国企业在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近五年来,国外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一直高于国内申请量,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为明显。1997~1999年,我国受理的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电子和通讯设备以及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领域中,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占76%,而国内仅占23%左右。在其他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所占的比例也大体相当。这使我国的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专利制约,会出现有些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一生产就侵权的不利情形。因此,我国科技发展必须加速实现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切实提高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3.《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使得加快实施标准战略成为当务之急。《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该协议的制订降低或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欧盟等国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任意提高其技术,并制定复杂、繁琐的合格评定程序,使得技术壁垒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形势,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限制作用。由于技术壁垒具有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形式。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几乎大多数种类的出口产品都面临着主要由发达国家在贸易技术壁垒方面设置的限制,每年对我国出口现实与潜在的影响将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削弱。而技术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较低则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我国的许多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成为扩大出口的障碍;在进口方面,由于我国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和统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起到合理、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目的,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既符合WTO 规则又能有效、合理保护我国产业与市场及国家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4.《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使得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受到挑战。在加入WTO 议定书中,我国政府已经承诺自加入时起,完全遵守《投资措施协议》,取消并停止执行外汇和贸易平衡、当地含量、出口实绩要求,不强制执行含有这类要求的合同条款。我国确保进口许可证、配额、关税配额的分配,或者其他准许进口的方式,进口或者投资的权利等,不以中央或者地方政府设定的出口实绩要求为条件,不考虑是否有同类产品国内提供者存在,不以诸如当地含量、提供补偿、技术转让等或者在中国进行研究与开发为条件。在生产原料和货物的采购,以及为了在国内市场或者为了出口生产、推销或者销售其自产产品的条件方面,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这就使得我国长期奉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受到挑战。重视基础研究,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科技投入,将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二、加入WTO 后我国科技投入的原则和方向

通过分析,无论是WTO 规则还是公共财政,均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的发展,而应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努力为全社会创造一个公平的、适合经济发展的环境。对于科技投入来讲,政府应该侧重于那些企业不愿或无力投入的基础性,公共性领域,着力为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因此,我国政府的科技投入方向是:重点支持具有基础性、公共性特点的研究开发活动;改变对企业开发活动的支持方式,由直接支持改为间接支持,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变对个别企业的专向支持,加大对面向公众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活动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需要说明的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只有对禁止性补贴(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才是明文禁止的,对于可申述补贴,只有在其他国家认为该项补贴对其产业伤害时,才能向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诉,并通过磋商、协调解决。因此,不宜过于强调相关规则对我国科技计划与政策的限制,束缚自己的手脚。另外,我国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 的,还可以享受5~8年的过渡期。

因此,对我国科技计划和政策进行调整的总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出发,在满足经济发展对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科技投入以基础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为主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积极调整,逐步适应公共财政和有关世贸规则对我国科技投入的要求。

三、政策建议

1.加快研究对现有科技计划的调整方案。首先,对于与WTO 协议不发生冲突的,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特点的研究开发活动,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及科技普及等计划,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支持力度;对于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科技攻关计划等,在不超过规定政府补贴比例的情况下,继续实施。其次,对于受到协议严格限制的有关计划如新产品计划,有必要争取在过渡期内认真研究整体调整或转移的策略方法;最后,对于与协议发生不同程度冲突的有关计划,如星火、火炬、成果推广、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产业化计划,应按照协议规则进行必要的计划结构调整或内容修改,或逐步降低政府投入,获取消对企业的直接项目支持等。

2.在WTO 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科技计划的投入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等7部委《2000年全国R&D 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统计公报》,我国2000年R&D 经费总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1%,比上年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也低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我国科技计划中政府投入经费的比重也较低。1999年,863计划经费中政府投入的比重占39%,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为27.7%;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8.6%,火炬计划为1.8%,星火计划为1.2%,科技兴贸计划为3.0%(2001年)。与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企业竞争前研究开发活动补贴比例不超过50%的规定相比,提高我国科技计划中政府投入经费的比重尚有较大的空间。建议在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内容,减少近市场开发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国家科技计划中政府投入经费的比重,特别是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投入比重。

3.调整政府资助产业技术开发的方向和方式,重点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活动。根据WTO 协议限定政府投入主要支持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活动的制度要求,应加大对企业不愿投资的、风险高而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而社会效益大、外部性特征明显的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开发活动的支持,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确保基础研究为R&D 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储备。同时,还应积极制定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重点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发展。此外,还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 后的过渡期,加大对农业、金融以及保险等受到冲击较大行业的投入,迅速提高这些弱势产业的竞争能力。

4.加大对技术创新环境建设的投入,将政府的主要职能从直接支持企业转向为企业创建技术创新环境上。我国目前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是高新技术企业,然后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再次是中小企业,而园区和中介机构排在最后,这与发达国家重点支持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有所不同。政府应从直接干预和参与企业研发投入过渡到,引导科技资源配置和创建技术创新环境上。当前国家技术创新环境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我国以孵化高技术中小企业为目的的科技园等孵化器的建设,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三是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行业技术服务和共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四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五是积极培育和引导风险资本市场的建立,拓宽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六是密切官产学研,建立技术开发联合体,对产业共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5.实施积极的专利战略。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品自主产权比例较低,仿造较多的现实,建议尽快研究专利战略与对策,在主要产业组织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可能性调查,建立专项补助资金,对在制产品急需购买国外专利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这是因为,根据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专门用于企业研究活动的咨询和等效服务的费用,包括外购研究成果、技术知识、专利等费用,视为不可诉补贴,允许国家予以补贴。

6.加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日益突出。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受技术壁垒影响的出口产品价值占世界贸易额的25%,我国产品出口正面临国外技术壁垒日益严重的限制。据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60%的出口企业近几年遇到国外技术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既是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支持民族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的直接支撑。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就难以真正建立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当前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强高新技术领域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快重点技术领域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利用各种政策手段鼓励合乎标准的研发厂商,确保某一领域标准的最终确立;在重点技术领域建立一批国际相互认证的国家标准认证机构;制定《重点监控进口高技术产品目录》,建立技术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国外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快速通报网络。

7.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吸引和留住人才。我国加入WTO 后,新一轮竞争的重点将是人才竞争。其原因一是美国、日本、欧洲经济增长减速使中国成为全球投资热点,急需大量本地人才;二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重点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中国本地的技术人员需求加大;三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从生产本地化转向研究与开发本地化,不仅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建立培训机构。由于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它们对中国人才的争夺,将使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与此同时,我国则面临着,既缺乏既缺乏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骨干型科技人才又缺乏善于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经营人才,尤其是尖子人才的现状。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是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同时要重视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补贴与反补贴协议》,WTO 法律咨询网( )

作者简介:董书礼,男,29岁,石油大学工学博士,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和区域发展研究部,助研。主要研究方向:产业技术经济,国际技术贸易等。联系方式:北京3814信箱,100038.电话:010-68132559.

刘彦,女,49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和区域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技术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技术等。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WTO Agreement to China Finance Scienceand Technology Input

Dong Shuli/Liu Yan

(National Reearch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100038)

Abstract:After China joining WTO ,ou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ould be affectedby the series of agreements of WTO.Ou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will changed.TheseWTO agreements require the aim of ou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should be thosebasic ,commonweal research and providing an well environment to make the enterpriseas the main rol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W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

[1]本文为财政部教科文司和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共同组织的《建立公共财政和加入WTO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曾 永 飞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摘 要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均占有突出地位,受到各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数量众多,还因为中小企业在增加人口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中小企业要承担好以上角色和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这样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抢占先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研发投入是关键,只有研发投入稳定,技术创新才能顺利开展,另据英国贸工部(DTI)发布的《2006企业研发排行榜》调查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一般是那些研发预算更大的公司。

1 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2008年1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时透露,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 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据了解,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

然而,中小企业总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渐渐迎来了寒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 000万工人解聘。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对于这次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如信贷紧缩政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新劳动法出台、出口退税缩减及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外,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开展使企业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大内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2006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达到3 003.1亿元,研发强度(国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2%,而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普遍不到1%。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身的自主创新产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是维持的边缘。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不想”也“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模仿别的企业的成果,有的甚至构成侵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只占28%左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不到1%,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不够,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2.2 中小企业本身的技术因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后进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如果它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投入来进行技术创新。由此也可以看到,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巨大使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 2.3 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研发的投入。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看,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当前的利润率更是在5%以内,对于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因此,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 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而中小企业要想从民间融资,成本更高,例如在浙江民间融资的成本是银行贷款的10倍。 2.4 创新外部环境

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令人满意也是影响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18%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曾被侵权,只有4.41%的企业对目前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表示“非常满意”,有65.67%的人认为“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是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令人满意,因而许多的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2.5 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也会阻碍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涉及政治、社会、市场、技术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四类风险。①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企业的新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动给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困难等。②社会风险,泛指其他一切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民族等所引发的技术创新的风险的可能性,如企业研制的新产品与销售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惯向冲突,造成销售失败。③市场风险,指技术创新后所生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导致销售受阻,无法收回技术创新的投资的可能性。④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放市场做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加上技术创新所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而产生技术风险。

3 加大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的对策 3.1 加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21世纪的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从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成长为大企业,就要进行创新,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从而使企业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体现在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家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在企业内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作为国家,更应该倡导创新精神,对中小企业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3.2 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空间限制,它们不可能向大企业那样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10%甚至更高的资金进行研发,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目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然而这部分研发投入却大部分被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大型企业分割,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很少,因此国家在进行财政拨付时还必须制定具体的细则并加以实施,使资金能落实到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为那些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 3.3 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使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首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前提是政府要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设立信用担保基金,通过它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者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次,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许多省份,民间资本数额巨大且非常活跃,而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了很大部分,有关数据显示为46%。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开放,民间借贷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所以能逐步使金融体系开放让民间的资本合法的进入市场,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将给中小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同时也能减少融资的成本。再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加上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承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基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向有潜力的未上市科技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3.4 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规避才能使中小企业敢于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之前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开展创新过程中可与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因为他们的设备更为先进、经验也更为丰富。其次,通过风险投资来融资进行风险分散。因为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多层分摊,第一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进行创新的企业间,第二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第三层是政府分摊一部分风险。第三,保险是对付风险的一种理想形式,企业就技术创新活动或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实际上是技术创新风险的一种转移行为,但由于技术创新风险并非属于完全可保而是部分可保的风险,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通过科技保险方式只能实现风险的部分转移。另外,政府通过发布传播科技信息、对一些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政府购买等措施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3.5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创新的外部环境好了,企业才更有信心、才愿花更多的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等。 4 结语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推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它发展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中的研发投入力度,形成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从而增大利润空间,进而发展壮大为大企业。否则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永远都是小企业,都只能在微利或维持甚至破产的边缘挣扎。 参考文献

1 陈凤杰.中小企业创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等.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王娟,丁森林.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及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7(12) 4 刘伟东,陈凤杰.中小企业现代经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陆世敏.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科技公司宣传手册下一篇: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