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课平台数据库

2022-08-12

第一篇:高校慕课平台数据库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困境及选择路径

摘要: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应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慕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慕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慕课;优势;困境;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38-2

0 引言

“慕课”(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短视频、作业、论坛、邮件、测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的一种“集成创新”。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跨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开始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其中慕课教学模式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新方法。

1 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

1.1 教学规模庞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教学的规模更加庞大。传统的高校教学是教师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教师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容纳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慕课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以后,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人数。学生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不用专门在某个时间、场所等候,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另外,慕课教学的学习对象不只是学生,一些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慕课的教学规模非常庞大。

1.2 教学效果提高

慕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提高了高校教学的效果。由于慕课是通过网络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来表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传统的高校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注意力都很集中,导致了学习效果不理想。慕课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被制作成短小的视频,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1.3 教育更加人性化

慕课教学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更具有灵活性。慕课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如果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还可以重复学习。慕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学习者具备上网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慕课学习,因此我们说慕课教学更加人性化。

1.4 评价方式更加灵活

慕课教学还具有评价方式灵活的特点。学习者要想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网上在线评价系统,通过网上在线评价系统学习者可以方便的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慕课还为学习者搭建了网上交流平台,学习者可以随时与在线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学习者如果通过了网上课程考核,可以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这是普通的网络课程无法实现的。

2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我国高校缺乏慕课发展与应用的内在动力

我国高校引进慕课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学习者的知识素养。但我国高校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在设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尝试方面缺乏大胆性,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慕课在发展与应用方面缺乏内在的动力。

2.2 慕课与我国高校现存教育制度、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矛盾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与自身相符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认知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慕课教学模式从国外引进正好适应了当前这一形势。慕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会引起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系、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等方面的变化,这必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冲突。慕课教学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共享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了课堂组织方式、社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组织管理方式,最终将会带来教育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的变革,增加了慕课与我国高校现存教育制度、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

2.3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还不够开放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各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文化习惯。慕课是在西方国家文化理念开放的环境下产生的,适应了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教育开放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很多高校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课程资源分享,导致慕课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发展不够顺利。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他们布置教学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无从谈起。慕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地位,代之以学生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应了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选择路径

3.1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3.1.1 政府应制定慕课发展的措施及规范

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慕课发展的措施、规范,同时应搭建开放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利用与共享。以此促进我国高校慕课教学的快速发展。

3.1.2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①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高校慕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只有资金得到了充足的保障,才能进行慕课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系统研究,同时还可以组织跨学科力量跟踪全球在线开放教育的进展和创新,研究慕课教学的规律等问题。②鼓励各高校进行慕课教学的创新研究,促进高校慕课教学的发展。

3.2 建立慕课可持续发展机制

慕课教学模式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了高校教学的发展。要使慕课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必须要建立慕课可持续发展机制。可以通过建立慕课质量评价体系、薪酬激励制度等方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学习者对慕课课程内容、教学效果、视频质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反馈作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薪酬、福利挂钩。另外,慕课的建设与运营应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慕课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由于慕课平台的建设、开发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高校是教育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将慕课进行商业化运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校在进行慕课商业化建设方面要引进专门的人才,最终实现各方面共赢的局面。

3.3 高校应为慕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慕课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高校的组织者,高校应为慕课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要加强高校慕课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做起:首先,建立高校慕课工作推进机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高校慕课教学模式,制定符合本学校的慕课发展战略、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协调推进本学校的慕课教学工作;其次,将在线学习同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再次,高校要加强慕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慕课教职人员提供在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服务能力;最后,为高校慕课教师提供人力、资金、技术、设备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3.4 进行慕课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要提高高校慕课教学效率,必须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选修慕课,建立慕课学分认可制度,对于通过慕课的学生可以颁发毕业证书,增强慕课教学的认可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实行学分制度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杜绝学生在慕课上课、测试、考核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其次,要建立慕课考核和奖惩机制,对于一些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于一些考核不达标的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最后,要配套建立慕课课程质量认证与分级制度,只有通过了学分认证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4 结语

总之,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慕课虽然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高校合理利用和引导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2] 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80-85.

第二篇:“浙江省微课-慕课与高校教学改革”培训班报名通知

各分院(部):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我院高校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发展中心决定组织并推荐我院有潜力的教师参加“浙江省微课-慕课与高校教学改革”培训班,请各分院部推荐1名在微课和慕课改革方面有一定基础和潜力,希望能在此方面进行深入学习的老师参加研修。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青年骨干教师,并优先考虑教学副院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员、专业主任、教研室负责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讲教师等。

二、主讲师资

届时将邀请著名高校慕课项目负责人及微课评审专家作专家报告与工作坊,并与参会代表座谈交流,答疑解难。

三、研修内容

模块一:开放教育运动与高校教学改革 1.浙江省-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情况介绍 2.从开放运动到慕课浪潮

3.微课、慕课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施 模块二:慕课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创新 1.慕课项目、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 2.慕课课程开发流程与建设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慕课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4.慕课视频制作原理与技巧 5.慕课制作案例分析 模块三:微课设计与制作 1.微课的教学设计 2.微课制作的标准、要求与评价体系

3.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摄像类、录屏类、交互类 4.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与管理 5.微课作品案例与学员作品展示

四、研修结果

1.推荐学员优秀作品直接参评省高校微课大赛。

2.免费使用中心指定的网络平台,可用于日常教学中微课与慕课的开发(请各位在本次培训中带上相关课程已有的教案、PPT等教学材料,指导教师会运用现有平台现场指导生成个性化的微课/慕课)。

3.统一颁发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作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凭证。

五、时间及地点

2014年11月26日—11月28日浙江师范大学

六、有关费用与报名办法

1.请于11月14日下班前将推荐人员名单报教师发展中心张兴梅老师。 2.课程信息网站查询:http://szpx.zjnu.edu.cn/(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2014年11月12日

第三篇:数据平台注释

注 释

1.学校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 赋予每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按照教育部编制的10位学校标识码填报。 2.学校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全称。

3.建校日期是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时间)。 4.建校基础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筹建基础,具体包括哪几所学校。 5.学校举办者(单一选项):教育部门/其他部门/行业/企业/民办。

(1)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2)其他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 (3)行业是指利用行业拨款举办学校的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机械行业,金融行业,服装行业等。

(4)企业是指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的地方国有企业,如钢铁、石油等企业。

(5)民办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6.上级主管(单一选项):中央/地方/其他。

7.学校性质类别(单一选项):01综合大学/02理工院校/03农业院校/04林业院校/05医药院校/06师范院校/07语文院校/ 08财经院校/09政法院校/10体育院校/11艺术院校/12民族院校。 8.性质(单一选项):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其他。 9.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市级。

10.立项部门是指示范性院校批准立项的国家或省级行政部门的名称。 11.第一轮评估结论(单一选项):优/良/合格/不合格 12.第二轮评论结论(单一选项):通过/暂缓通过

13.“三校生”是指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

14.“3+2”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后两年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在高等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

15.五年制高职第4学年是指“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中后两年中的第一年;也即《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说明中的“五年制高职转入”。其与“3+2”区别在于前3年是否在本校内就读,教学计划是否五年一贯。 16.基于高考的“知识+技能”招生是指以高考为基础,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包含原版中“全国统考”和“省市统考”两种方式。

17.对口招生是指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一种招生方式。

18.单独考试招生是指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经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可跨省招生),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

19.综合评价招生是指办学定位明确及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高考前在本地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范围内,依据考生普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包括部分省份实行的注册入学。

20.中高职贯通招生是指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任务后,通过相关考核或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一种招生方式。 21. 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是指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报名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资格、高等职业学校考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后,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的招生方式。

22.折合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23.全日制在校生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全日制中职学生数。

24.中职起点是指在校生其在进校前的学历层次为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者。

25.培训是指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在学校内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

26.“人天”是指培训量的单位,其计算方法为:本校(本专业)参加培训的总人数乘以培训总天数,不足一天按照一天计算。

27.教职工数是指在学校工作并由学校支付工资的教职工人数,人员包括①在编人员,即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②聘任制人员,即人事制度改革后,高校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聘任制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教职工数包括校本部教职工、科研机构人员、校办企业职工、其他附设机构人员。 28.学历(单一选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专科/专科以下。

29.科研成果是指省级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包括行政性奖励)、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等。例如: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技术专利(1项)、公开出版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3篇)。

30.占地面积是指学校具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农场、林场的占地面积。

31.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租借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的建筑面积。 32.当年新增校舍是指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中当年新增。

33.非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独立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不属于学校产权的校舍建筑面积。 34.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专用科研用房、体育馆、会堂等。

35.一体化教室是指兼具理论教学与动手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室。

36.实验室、实习场所包括:教学实验用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所需的各种实验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及附属用房);实习实训用房(包括工程训练中心);自选科研项目及学生科技创新用房。艺术院校的实验室习惯称实习及附属用房,其内容包括大型观摩、排练、实习演出、展览陈列、摄影棚、洗印车间等用房。

37.专用科研用房是指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使用的用房,不同于用于公共教学的实验室。 38.体育馆是指非体育院校的体育馆主要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房、体操房、体质测试用房及器械库、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用房。体育院校的体

育馆主要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篮(排)球房、田径房、体操房、游泳馆、羽毛球房、乒乓球房、举重房、武术房、健身房及器械库、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用房。单独建设的体育用房面积包括目前被占用作为非体育用房的建筑。 39.会堂是指供集会或举行文化、学术会议的独立建筑。

40.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教工宿舍(公寓)、教工食堂等。 41.学生宿舍(公寓)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宿舍(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42.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

43.教工宿舍(公寓)是指学校产权的不出售给个人的用于周转的公寓、外籍专家楼、人才楼、院士楼等。

44.教工食堂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非学校产权的学生宿舍(公寓)只填报独立使用建筑面积。

45.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包括医务室(所、院)、公共浴室、食堂工人集体宿舍、汽车库(公车)、服务用房(小型超市、洗衣房等)、综合修理用房、总务仓库、锅炉房、水泵房、 变电所(配电房)、消防用房、环卫绿化用房、室外厕所、传达警卫室等。大学、专门学院师生活动用房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心理咨询、帮困助学、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用房,文娱活动用房,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活动及管理用房。

46.教工住宅是指学校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的教职工住宅。

47.其他用房包括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库),商业用房,产业用房,对外招生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对外开放的医院,交流中心、接待中心,师范院校的培训中心等。 48.外文纸质专业期刊是指国外出版的外文纸质期刊。

49.计算机数是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和智能电视、平板电脑(Pad)的台数。

50.教学用计算机:即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可联网的智能电视。 51.平板电脑即PAD,指显示屏在7英寸以上智能PAD。 52.教室是指学校里进行教学的房间。

53.网络多媒体教室是指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可为专用教室,也可在普通教室中配置相关设备实现相关功能。

54.校园网出口总带宽是指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包括电信出口、网通出口、教育网出口等。 55.网络信息点数是指由学校直接投资建设、拥有完全产权的网络端口数,不包括城市建设的公共无线接入点。单独统计无线接入点数,一个无线网络接入点(AP)计数为1个。

56.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是指学校所有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量。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设备、后勤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在采集时,只包括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包括存储备份系统中的备份数据。 57.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是指学校开设的电子邮件系统中所有用户帐号数。

58.上网课程数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等基本教学活动的课程门数。

59.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

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注:财教[2012]488号】

60.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使用学校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校内部门自筹经费购买或接受捐赠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范围。

61.支持部门(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其他。

62.设备值主要是指学校实践基地固定资产中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纳入采集范围。

63.社会准捐赠设备值泛指社会各方的捐赠,为学校所用,不为学校所有的称为"准捐赠";实物资产折算为资金统计。

64.大型设备是指单价≥5万元的设备。

65.学年使用频率=∑(某课程使用该基地学生人数×周时数×学年内所开周数)。

66.专职管理人员,当其承担多个实验实训室管理时,以某个实验实训室为专职,其他为兼职。 67.是否有住宿条件(单一选项):是/否。

68.基地是否发放学生实习补贴(包括顶岗实习)(单一选项):是/否。 69.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70.部门(单一选项):中央部委/省市部门/行业/企业/其他。

71.办学经费的有关数据按自然年度采集,即本学年第一学期所在日历年度,如2013/2014学年度,办学经费统计年度为2013年。

72.日常教学经费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

73.校内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74.学位(单一选项):博士/硕士/学士。

75.专业领域是指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单一选项):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76.专业特长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专长。

77.专业技术职务是指教师获得的人事部门认定的职称,包括教师系列职称、工程系列职称、研究员系列职称等。

78.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教师获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其他部委、行业、企业等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各类技能证书也在本栏填写。如果该教师具有两张及以上证书,选最高的填写。 79.是否为骨干教师(单一选项):是/否。

80.是否为双师素质教师(单一选项):是/否。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81.教学名师(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否。

82.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 C类(纯实践课)。 83.课程属性(单一选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4.授课任务(单一选项):主讲/辅教。 85.是否合班授课(单一选项):是/否。 86.是否平行班(单一选项):是/否。

87.教学工作量按各校有关教学工作量的规定计算。 88.派出部门(单一选项):国家/省部/地市/校。

89.挂职锻炼是指受学校或上级部门委派,以提高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脱产一段时间,到其他单位临时担任某一职务的情况。

90.社会兼职是指教师在校外担任的职务(实职)。 91.是否主持(单一选项):是/否

92.课题性质(单一选项):教学改革/技术开发/社会科学/其他。

93.横向课题一般是指教育部门之外所承接的研究课题,如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委托研究的课题,包括科学研究类、技术攻关类、决策论证类、设计策划类、软件开发类等等。横向课题是学校扩大对外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94.课题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95.到款金额是指课题经费到款额由项目第一负责人采集,该课题其他人员的经费到款额为零。 96.完成人顺序(单一选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后。 97.作者顺序(单一选项):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后

98.校外兼职教师专指聘请来校授课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99.签约情况是指教师是否与学校签订了有效工作协议。签约情况(单一选项):有/无。 100.校外兼课教师是指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其所在工作单位是学校。 101.2014年是否招生(单一选项):是/否.。

102.重点专业(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校级/无(其中国家级是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是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各省组织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校级由各校自行决定)。

103. 特色专业(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特色专业是指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省或地市组织的特色专业以及学校自行决定的特色专业。

104.班级类型是指反映学校按学生的生源类型、学习能力、定向培养等标准进行编班,实施教学的情况。

105.教师性质(单一选项):校内专任/校内兼课/校外兼职/校外兼课。

106.代表性科研成果(最高):是指个人获得的最高奖项科研成果或最能代表个人专业水平的成果。

107.获奖等级(单一选项):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校级。 108.合作情况(单一选项):独立完成/合作完成。

109.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110.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单一选项):是/否。

111.精品课程(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 112.使用教材版本日期(年):是指教材最新版本的时间。

113.教材性质(单一选项):教育部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行业部委统编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自编教材/讲义/其他。

114.教材类型(单一选项):高职高专/本科及以上/中专/其他。 115.授课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其他。

116.主要授课地点(单一选项):普通教室/一体化教室/机房/多媒体教室/实践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其他(语音室、体育馆等)/两个及以上场所 。 117.鉴定地点(单一选项):校内/校外。

118.社会技术培训是指该专业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培训,其数量单位是社会人员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天。

119.顶岗实习对口率是指应届毕业生中符合顶岗实习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实习的学生比例。 120.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资方)需要输入:保险险种名称(保险费出资方),如有多个险种,用顿号分隔。比如人身意外险(学校)、人身伤害险(学校)。保险费出资方是指学校/企业/个人/其他。

121.招生是指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包括春、秋两季招收的学生,统计时期是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 122.本地市是指学校所在的地级市。

123.本省市是指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即1.1名称中的“所在地区”。

124.本区域是指学校所在的,由国家统一规划、命名的跨省市经济发展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

125.起薪线是指本专业应届就业毕业生就业当月的平均薪资。

126.对口率是指应届毕业生中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就业的学生比例。 127.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是指高职院校成立起至今正在运行的全部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 128.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是指在教务处、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 129.是否在编(单一选项):是/否。

130.专职学生管理人员是指在学生处、团委、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 131.来源(单一选项):本校在职/本校退休/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社会招聘/其他学校/其他 132.专职招生就业指导人员是指在招生、就业部门专职从事招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 133.专职督导人员是指在督导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

134.在研课题是指在某课题的所有成员中,该教研人员在本校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 135.评教主体参与度是指参与评教的各类人员与同类人员所占的人数比例。

136.社会参与是指校外有关人员参与评教情况,其总人数计算为:校外兼职教师(未经折算)、校外兼课教师(未经折算),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之和。 137.项目种类(单一选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 138.捐赠性质(单一选项):捐赠/准捐赠。

139.毕业去向(单一选项):就业/创业/专升本/留学/参军/正在求职/其他。

140.项目类别(单一选项):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奖/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

高等学校。

141.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

142.项目类别(单一选项):技能大赛/科技文化作品/其他。

143.获奖情况是指学生社团的某个团体,或本校的红十字会获奖。学生社团的个人或红十字会会员获奖,记录在表“9.7.1 学生获奖情况”中。学生社团和红十会以外的其他团体获奖,可记录在“9.7.1学生获奖情况”或“9.7.2 学校获奖情况”。 144.社团名称是指社团登记表上所填的全称。

145.获奖级别(单一选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院校级/其他。

146.辍学原因(单一选项):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困(学习跟不上)/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教(对学校教学失去信心)/其他(上述四种原因之外的因素)。 147.社团代码由国家社团管理部门给定,凡没有给定的则由学校自行编制。 148.社团类别根据学校规定的类别填写。

149.批准单位(部门)是指校外业务主管单位,或校内业务主管部门。 150.注册单位是指某个学生社团在当地注册登记的单位名称。 151.是否设有学分(学时)(单一选项):是/否。 152.是否有获奖项目(单一选项):是/否。

153.获得证书数是指本校人员参与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培训时所获得的证书总数,如:某个人获得不同类型证书两本,其获得证书数为2。

154.获得证书数是指本校人员参与志愿者活动而接受各类培训时所获得的证书总数,如:某个人获得不同类型证书两本,其获得证书数为2。

155.“常住户口所在地”出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文。常住户口所在地是指户籍登记地,一般用“省级+县(市)级”表示。本字段采集的是现常住户口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数,不包括原在农村,后变更为城市的学生。

156.贫困地区是指经国务院认定的达到标准的国家级贫困县,共有县级行政区592个,民族自治区贫困县341个。其中集中连片分布或基本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县共计373个,可以分为乌蒙山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及陇中南地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南麓、南疆地区、三江源地区、桂黔川滇毗邻地区、赣南地区、琼中地区共13个片区。本字段主要采集13个连片贫困县的学生数。

157.国际学生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具有中国国籍且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留学生。

158.退伍士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义务兵退出现役的人员。

教务处

2014-11-25

第四篇: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

密级:内部公开

环境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分析

Big data platform analysis

SOFTWARE PRODUCT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目 录

1. 大数据背景............................................................................................................... 1

1.1. 什么是大数据................................................................................................ 1 1.2. 发展现状........................................................................................................ 1 1.3. 大数据的应用................................................................................................ 2 2. 大数据平台介绍....................................................................................................... 4

2.1. 定位................................................................................................................ 4

2.1.1. 产品概述............................................................................................ 4 2.2. 功能................................................................................................................ 4 2.3. 设计................................................................................................................ 4 2.4. 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总结................................................................................................................ 4 3. 环境数据中心........................................................................................................... 5

3.1. 背景定位........................................................................................................ 5 3.2. 功能................................................................................................................ 5

3.2.1............................................................................................................... 5 3.2.2.............................................................................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设计................................................................................................................ 6 3.4. 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结........................................................................................................................... 6

I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1.大数据背景

1.1.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现在,业界普遍认同所谓“大数据”具有明显的“3V特征”:量级(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大数据普遍具有量级大,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本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甲骨文公司和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文档里,都追加了第四个V——Value,价值;而IBM在其相关文档中给出的第四个“V”则是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的价值:在海量的规则或不规则数据之中,用新的数据处理手段,以很快的速度计算或分析出潜在规律性、根本性的判断、趋势或预见。

1.2. 发展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带宽的增加和智能设备销售量的上升,互联网业迎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世界经济论坛一份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全球几十亿人使用计算机、GPS设备、电话和医疗设备,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用户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尚未被真正理解,如果能够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将有助于认识需求、提供预测和防范危机。

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大带宽和大存储,而在于对容量大且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萃取大价值。采用大数据处理方法,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制生产的流程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能力极高的计算机并行处理,同时进行大批量的仿真比较和筛选,大大提高科研和生产效率。数据已成为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探矿”、“数据化学”等新学科和新工艺模式。大数据处理的兴起也将改变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正在进入以AaaS(分析即服务)为主要标志的Cloud 2.0时代。

- 1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项目使得卫生单位及早研制预防疫苗,及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大幅降低了流感的传播。

3、飞机票价高低和多早预购的关系

也许大家会直觉地认为越早买机票就越可以买到较便宜的机票。一家叫Farecast公司的创始人从他的亲身经验启发了一个新的服务。他发现坐他旁边的人比他晚好几天购买机票却比他的购买价格还低。于是他搜集了所有航空公司的票价与提前订购时间的数据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现在我们任何人可以上到他的网站:farecast.com,输入你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加上你要出发的时间,马上这个网页能告诉你是现在就赶快买票还是再等几天才买。

- 3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3.环境数据中心

3.1. 背景定位

环境管理部门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如环境监测数据、排污收费数据、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保信访数据、行政处罚数据、总量减排数据等。这些数据,往往存在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等问题,给环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各业务系统也彼此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环境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数据中心,全面整合各类环境资源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环保各业务科室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成为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成为环保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3.2. 功能

3.2.1. 数据的管理

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主要于:

1. 国家下发的软件系统,如污染源普查软件、环境统计软件; 2.已有的业务系统,如排污申报与收费管理系统、12369环保热线等。 3.Excel表格、电子文档、图片、视频、扫描件等;

4.数据直报系统:系统提供定制的录入界面,用户手工填报。

对于这些来源复杂、格式多样、不一致、不准确、不完整、存放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建立,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

3.2.2.数据的管理

1.文件的上传、修改、删除 2.元数据的编辑

- 5

第五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

顺德区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SD09050)

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现状

我区于2005年开发完成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并于2008年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功能。平台目前运行在区信息中心机房,有公安局、计生局两个节点与之相连,运行正常。

二、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调研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开发和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建设顺德区数据共享资源体系,推进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顺德区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使数据共享平台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内容分为三部分: 1)对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开展调研

完成对12个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数据集成方面的需求调研,完成以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需求的梳理和分析。

2)数据共享规范与标准接口和政府资源目录建设

通过调研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并逐步完善。

3)数据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

提供数据发布、目录维护、系统配置等界面,增强系统易用性;改善数据传输性能,支持不同级别数据量的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集成数据共享申请、申请审核、数据共享目录编制等业务功能;实现全区、区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增加共享数据分析统计功能,监控共享数据的访问量、数据状态、共享数据业务办理状况等。

第 2 页,共 14 页

四、建设原则

(一)开放性

数据源和目标数据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文档、Word文档、XML文档。通过JDBC、ODBC支持所有JDBC和ODBC数据库,并为部分主流数据库提供了专用的数据库接口。目前应该满足Sybase、Informix、Oracle、DB

2、SQL Server等异构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扩展。

整体开发遵循J2EE平台标准和XML交换标准,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可以应用于Windows、Linux和Unix系统。

(二)安全性

数据中心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三)实用性

完善友好的定制开发环境支持不同技术层次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安装简易,使用简单,有完善的系统参数配置工具和管理控制台。

(四)可伸缩性

可以合理地定制数据共享交换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业务特色和技术要求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五)可扩展性

能够方便的加入交换节点以及增加交换共享服务。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增加硬件配置的方式对交换平台进行扩容。

(六)相对独立性

根据数据共享平台的目标定位,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第 3 页,共 14 页

(七)统一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即中心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和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 “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八)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共享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五、关键技术

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路线要点描述如下:

1、 采用XML技术统一数据交换格式,使用XML Schema进行数据标准规范的定义和描述。

2、 采用SOAP协议进行信息包的封装和数据路由。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考虑对Web服务的支持。

3、 采用消息中间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和完整。

4、 安全方面,利用XML实现数字签名和加密,并与CA平台结合。通过并发访问控制、访问代理、数据校验、安全审计等手段保证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5、 管理方面,采用WBEM收集、管理并合并多种来源的管理数据。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各个组成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6、 所有支撑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开发。

7、 采用存储域网络(SAN)架构实现共享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存储。

8、 采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六、调研要求

1、调研对象

第 4 页,共 14 页 调研的对象是顺德区政府下属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工商局、公安局、地税局、国税局、社保局、国土局、计划局、技监局、建设局、民政局、经贸局、执法局等。

2、调研结果

通过对调研原始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调研结果: 1) 各个部门的数据供需关系 2) 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状况 3) 各个部门软硬件设备状况

4) 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共享数据的需求

七、《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和《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

政府资源目录建设的目的是编写《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通过调研,收集各个业务部门的之间的跨部门共享数据的供需关系,以及各个部门目前对外共享数据的能力,了解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数据的需求,结合国家对四大数据库的要求和顺德的实际情况,抽象出公共数据库模型,为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打下基础。

《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是由一系列的规范、机制、制度组成。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等4大部分。在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全盘考虑,在符合或者兼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或上级部门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以下标准规范体系图为参考方案,投标方如有更完善的标准规范方案可具体说明整体的体系结构。

第 5 页,共 14 页

数据标准规范

数据标准规范包括: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

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业务部门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

管理标准规范

管理标准规范包括: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数据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

业务标准规范

独立的业务标准规范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数据共享平台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

八、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得建设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 6 页,共 14 页 1) 政府资源目录平台

管理《顺德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目录》的内容。包括以下功能:目录接口定义和实现;目录管理和维护;目录访问。

2) 前置机处理系统

实现对各个业务部门(不少于5个)不同数据库、不同业务数据资源的统一共享和访问。包括以下功能:系统配置;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共享接口定义和实现;数据共享规则定义;数据同步复制。

3) 资源目录管理平台

实现政府工作人员共享数据、发布数据、监控管理的统一入口和功能。具体内容包括:完善系统现有功能;增加系统统一监控功能;增加数据库自动推送与接收功能;简化部门前置机的安装和配置;将系统配置功能在统一的Web管理端上实现;实现与佛山市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的无缝对接。

第 7 页,共 14 页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实现如下功能: (1)节点管理

实现与数据共享平台相连的的各个节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配置管理。 (2)主题管理

数据采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支持均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实现对主题的管理。主题是元数据的集合。

第 8 页,共 14 页 (3)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描述应用程序和流程的结构和意义。构造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定义和创建元数据。所有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必须在元数据中有所表述。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储存和管理元数据的方法。

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元和共享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定义,共享数据元由业务部门定义并注册到数据共享平台。业务部门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管理中心好比进了一个“超市”,可以方便地知道可以获取和使用哪些数据,并进行数据使用申请的定制。 (4)公共代码管理

对公共代码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平台必须提供公共代码的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代码规范,各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含义的编码和标准规范的编码之间进行双向的转换。 (5)数据采集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 (6)数据同步策略管理

系统应能灵活设置和管理数据的同步策略,支持异地、异构、不同组网方式、不同时间间隔等同步策略功能,能结合调研结果和招标方的最终实施方案进行部署,能灵活配置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实现数据透明同步和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7)数据整理比对

从各业务部门采集共享数据后,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比对、冲突检测处理并入库。 (8)数据交换

实现业务部门与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稳定

第 9 页,共 14 页 的数据交换网络。应提供定时批量、实时按需等多种方式的数据交换手段,提供点对点、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支持,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和监控。 (9)恢复管理

恢复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备份、导入导出以及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是数据共享平台核心的资源。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对系统中的数据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采用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投标方应具体说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该功能。 (10)标准管理

进行数据共享平台的标准规范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审核制定、升级维护与发布实施等管理功能。在数据中心的建立之初,由于标准规范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建立标准的版本管理机制,方便业务部门的查询和使用。 (11)应用支持

对政务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联合审批系统、业务监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通道和平台等支持。 (12)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数据共享平台的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管理等;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等。面向实用性的节点管理、交换规则管理和状态监控;其中节点管理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

由于各种共享数据由不同的部门提供和使用,为了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必须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首先要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日志进行记录,然后灵活地统计各个部门共享的数据以及访问过的其它部门的共享数据,同时将这些结果汇总,进行各种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分布式业务处理平台,由多个设备和软件同时运行,为了保证整个平台的高效率运行,必须监控每一台设备上每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数据访问流

第 10 页,共 14 页 量,以及共享数据业务的办理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功能的设计,首先是标准的监控状态信息格式定义,然后是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技术实现,最后是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状态信息的动态查询和显示。

(13)数据共享申请管理

此功能包括以下三个功能点: 1) 数据共享申请:提出数据共享申请 2) 数据共享申请审核:对共享数据进行审核

3) 数据共享目录编制:对于审核通过的数据共享申请,对所共享的数据进行编目和发布

一个业务部门想要其他部门共享数据,首先要向其他部门提出申请,由其它部门对数据共享申请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共享数据进行编目,其它部门就可以对想要的数据进行访问了,若审核不通过,则数据不共享。 (14)数据交换网关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但是由于UDDI规范比较复杂,而且,开发一个应用系统需要与多个业务部门打交道,因此,开发效率比较低。而数据交换网关,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数据交换网关,是一个基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提供平台,该平台引入了数据服务的概念,在定义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屏蔽了UDDI规范的细节,通过数据服务中的业务系统名称,屏蔽了整个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各个接入部门,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和数据交换网关打交道,再也不需要和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了,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数据交换网关提供简单的、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在接受应用系统提交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以后,通过所定义的数据服务,找到所要共享和交换数据的业务系统,

第 11 页,共 14 页 然后由数据交换网关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获取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向业务部门发出调用请求,最后将调用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的智能路由。

对于公共数据库,共享文件库等,可看作一个特殊的业务部门,也通过数据交换网关实现数据操作。

领导综合社会保障城市综合地理应急指挥决策支安全责任技术交易市其他应电子监察查询系统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持系统管理系统场管理系统用系统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数据交换网关服务管理服务定义服务取消服务检索远程服务注册管理安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服务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监控访问监控流量监控操作监控线程监控请求中转和路由日志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加密/解密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部门前置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WSDL格式接口信息公共数据库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

九、与CA安全认证平台无缝集成

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

数据共享平台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如果遇到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需要保护的资源不仅有物理资源(设备、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数据库软件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通信链路、网络接入等)。投标方应具体阐述这方面的实

第 12 页,共 14 页 现方案。

数据安全保密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要求。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在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与各级单位数据交换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数据完整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要求。在内部要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破坏,在与各级单位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破坏。

实体的可鉴别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对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的可鉴别性要求。系统要实现监管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实体的可鉴别性,包括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具有可鉴别性等。

不可抵赖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不可抵赖性的要求。用户每天都利用数据中心处理大量的事务,事务处理过程的可管理、效率的可审计、行为的可审计等,需要行为的不可抵赖性来解决。本项目建设中要保证在所有数据处理过程中,办公人员行为和系统行为的不可抵赖,以便审计和监督。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要求

实现对数据资源的自主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功能。针对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共享工作的特点,要求数据中心具有对对象灵活授权的功能,包括用户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系统的授权等,以及授权过程的审计监督。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要求

对于涉及30多个业务部门、若干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安全性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系统实现互联后。为了保障数据、业务系统在互通后的信任、授权的一致性,必须建立统一的信任策略、授权策

第 13 页,共 14 页 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任和授权服务的一致性,杜绝由于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策略、不同的安全等级带来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

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安全监管性要求

由于数据共享平台及其部门端系统分布地域广、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过程的可管理,实现对内部和对各级单位相关的业务处理的可审计性;系统中有大量的数据交换服务器、维护终端、系统软件、网络设备等,为使这些资源协同工作,需要实现对实体(用户或数据交换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系统需要对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对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审计监督。这种统一的安全监管必须以可靠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

软件及技术资料要求

1) 软件要求为模块化结构,保证安全可靠,具有容错能力。

2) 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应能满足确保本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

3)兼容性及升级。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路的性能与运行。投标方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 但该软件必须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 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的。

4)投标方提供的书面技术资料应能满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及维护有关的全套文件3套,光盘1套。投标方应提供书面技术资料详细清单,提供的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

- 系统说明文件

- 技术手册(需求分析、详细涉及、安装、测试、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 - 软件原代码

合同主要条款

1、完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180天内平台建设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第 14 页,共 14 页

2、付款方式:

1) 合同签订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30%;

2) 无违反合同约定的,软件全部交付使用、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65%;

3) 无违反合同约定的,余款(即合同总价的5%)在免费升级维护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付清。

3、售后服务:

1)免费升级维护期:不少于1年,在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

2)响应时间:即时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如电话响应无法解决); 3)修复时间:免费升级维护期内24小时内解决。

4、培训:1)培训地点:使用单位内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3人。

2)培训基本内容:确保用户能够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能够独立进行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

以上合同主要条款为基本要求,投标人参加投标,则视为接受上述要求。投标人可在此基础上作出优惠承诺,以提高其投标的竞争力。

第 15 页,共 14 页

上一篇:工行信用卡使用方法下一篇:购销合同和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