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子女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留守儿童子女范文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里距离:精神留守儿童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里距离:精神留守儿童 有网友提出:一个孩子心理能健康成长,很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信任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使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宣泄出来,情绪上得到缓冲”。但是在社会转型期下,子女与父母除了空间距离的“疏离”外,还产生了“心理疏离”,出现了所谓的“精神留守儿童”。新规划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李季回应——

积极人际关系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亲子沟通缺乏导致“精神留守儿童”现象。这是家庭教育中较深层次的话题。看得出,这位网友这方面很专业。非常感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积极、正向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不仅具有缓解情绪压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让儿童产生愉悦感、安全感、幸福感、支持感等等“给力”性或增力性情绪,有利于形成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

父母、老师、同伴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他人”——对成长起着重要性、关键性影响作用的角色人物。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不同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婴幼儿时期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这个年龄段,父母的权威和榜样作用对孩子行为习惯影响很大;老师是儿童少年期(相当于小学至初中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老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目中具有威望性和完美性,老师说的话比父母的话还要管用;同伴是少年和青年期(相当于初中至高中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来自同伴舆论和同伴压力方面的影响比父母和老师方面的影响要大得多。

成长的重要他人,一方面意味着影响者的权威性和榜样性作用;另一方面意味着受影响者对影响者的心理认同性。心理认同的核心是情感认同,这就是积极、正向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意义之所在。举例来说,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她)的课,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喜欢上他(她)的课。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有九成左右的学生喜欢上他(她)的课;而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只有二成左右的学生喜欢上他(她)的课。可见,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认同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对父母、学生对同伴的情感认同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教育子女很成功。我们以为这是犹太儿童从小就被父母抱在怀里听讲故事的结果。事实上,这一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亲情交流和心理安全感所产生的作用更大。为什么青少年时期孩子对同伴有亲密感而对父母有疏离感,除了心理闭锁期心里话不愿意对成年人讲的原因之外,亲子之间缺乏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同声同气”,也是重要原因。

因亲子陪伴、亲子沟通缺乏而导致孩子心灵孤独、情绪和行为异常,如“精神留守儿童族”现象,在亲子关系中很常见。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和问题的严重性。儿童青少年的不良情绪,八成左右来源于成人世界,特别是父母和老师。来源于教育者不良的情绪和不当的教育行为所导致的儿童情绪不良,心理学上称之为“亲源性心理障碍”或“师源性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在“教育过度”家庭和“亲情缺失”家庭最为常见。更为严重的是,儿童早期亲情缺失,往往在他们青春期情绪行为不易自控的年龄,会以更加强烈的情感补偿需要的形式出现,攻击、对抗、反叛、早期性等常常是这种补偿性情感需要的结果。有效陪伴和情感沟通是化解这一难题的积极的做法。

因此,“精神留守儿童”问题是学校教育、同伴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值得关注的话题。笔者留意到,这个问题已引起专家和一线工作者的关注。当然,作为较为宏观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不一定很具体明确地论述这个问题。但其精神内涵肯定是被关注到的。所以,要特别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醒。

第二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寄语

甘州区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寄语 同学们:

生活的艰难与困苦,也许曾经让你们一度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孩子们,不要困惑,不要犹豫,你们并不比别城里孩子差,一定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爱心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品质。

所有帮助你们的人,不只是在付出他们爱心,也是在培育你们的爱心。只要你们心中长存善与爱,你们就是生活的成功者。你们一定要--爱为你们辛勤操劳的父母,爱为你们提供许多无私帮助的邻居,爱为你们呕心沥血的老师,爱所有关心过、帮助过你们的人。

同学们,我们知道你们有着种种梦想。那么,现在开始为梦想而努力吧。别忘了,一路上有我们为你祝福。

第三篇: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致辞

宣化中学“爱心助力、快乐成长”

关爱农民工子女

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青春似火、洋溢着无限活力的五月,今天我们在宣化中学隆重举行宣化镇“爱心助力、快乐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启动仪式活动,这是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对于进一步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困难群体,弘扬助人为乐,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首先代表向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受到资助的各位同学,以及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积极因素。帮助广大青少年早日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关心和救助贫困学生,既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扩大救助工作的覆盖面,尽可能多地帮助各类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为党和政府分忧;要充分认识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用恒心和毅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用务实干事的态度和干于奉献的精神,努力把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抓实抓好。

- 1 -

广大农民工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造了巨大财富,为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子女一部分留在农村,一部分则随父母进城,与城市的其他少年儿童相比,他们在学习生活、道德养成、情感塑造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团队组织要紧密结合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界支持,发挥各自优势,让更多的关爱汇聚到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群体,更好地结出农民工子女与其他群体少年儿童共同健康成长的希望之果、丰收之果!也希望全镇广大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胸怀理想、报效祖国,牢固树立远大志向,砥砥品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磨炼中成长,在希望中成才,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用学习充实自我,用知识成就人生;希望同学们锤炼品德、回报社会,牢记家乡人民对你们的一片爱心,牢记社会各界对你们的无私帮助,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培养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和传递温暖的社会责任,用满腔热忱来回报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最后,再一次向为本次活动提供大力捐助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爱心助学活动将会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困难家庭子女在爱心助学行动中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第四篇:大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村劳动者纷纷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就业,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随之而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大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工作,按照团省委要求,我们对大同区、林甸县、杜蒙县、肇州县、肇源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萨尔图区、让胡路区、龙凤区、红岗区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做了一次调查。

一、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基本状况

大庆是一座以石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资源型城市。全市辖五个区四个县,其中大同区是农业区。全市共有29个街道,219个社区,58个乡镇,483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27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万人,农村人口139.4万人,0—14岁儿童35.1万人。全市共有留守儿童14573人(动态数字),占全市同龄儿童总数的4.15%。其中男孩760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2.2%、女孩696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7.8%;在校学生957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5.71%,其中小学生6400人、中学生3176人。全市共有流动儿童3991人,占全市同龄儿童总数的1.14%,其中男孩2181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54.65%,女孩1810人,占流动儿童总数的45.35%。他们在生活、受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关怀。

(一)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保障

大庆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文件,各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是集中安排。2006年,市政府投入300万元,改造十二中学和萨尔图区东新三小,分别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出资为学生开通上学通勤车,专门接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下学。2007年龙凤区、让胡路区也相继设立了专门学校。2008年,市教育局又将萨尔图区东新二小列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目前有3000人在定点学校就读。在公办中小学辐射不到的地区,充分发挥百姓中学、鲁进中学等社会力量办学的作用,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妥善安排好在校学生的就学。二是就近入学。各区根据教育资源的具体情况,只要有用工单位开具的用工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社区开具的证明材料和公安部门的暂住证,就办理正常入学手续,并安排就近入学。9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都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三是加强学籍管理。改革学籍管理办法,简化就学手续。新生入学其学籍管理与户籍管理完全相同,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发大庆市学籍管理学号,进入微机管理,建立学生的正式学籍档案。有特殊情况的给予放宽政策,对未办理暂住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采取先入学、后补办入学手续的办法,并要求与城市子女就学享受同等待遇。即在评先评优上和市区学生一样,在入队、入团上和市区学生一样,在分班、排座上和市区学生一样,在课堂活动、课外活动上和市区学生一样,全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在指定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与本学区城市学生统一的收费标准,学校不得以任何现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借读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流动儿童全部免除学杂费,使用统一免费教材。在校期间实行全程管理,跟踪管理,如果家庭返回原籍,学生的学籍也随之返回,并做好操行评语,保证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享有相同的医疗保障待遇

为做好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治、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大庆在全市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方面,针对流动儿童有总体的要求。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中,居住在我市的外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有免费接种疫苗和免费治疗权益,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外地流入人口要与我市常住人口同样享有免费诊断、免费治疗的权利,任何结核病防治机构不得拒诊、拒治。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外地流入人口享有与我

市常住人口同等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在计划免疫方面,全市按照大庆市卫生局印发《大庆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及时、有序、安全、有效地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凡居住在大庆市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均应享受国家实施的儿童免疫接种服务。做到同大庆市常住人口“四个同样”,即同样建立免疫接种卡、接种证,同样接受免费接种服务,同样享受全过程的免疫接种,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费接种服务

对于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作为大庆市常驻人口儿童的一部分,与其他同龄儿童接受同样的计划免疫接种服务,同样享受全过程的免疫接种,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费接种服务。

(三)大多数留守和城市农民工子女在生活上得到监护,基本不存在无人监管情况

在14573名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有912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2.61%,隔代监护的有3868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6.54%,其他亲属监护的有61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23%,寄宿在乡邻或其他居民家中的有19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3%,寄宿在学校的有77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32%。在3991名流动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有523人、双亲监护的有3275人、其他亲属监护的有162人、寄宿在学校的有31人。调查显示,大多数留守和流动儿童由单亲或隔代监护,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家的温暧,没有父母或亲属监护的学生,大多数也寄宿在学校,有学校老师的关心与照顾,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寄宿在乡邻或其他居民家中,接受志愿者和指派监护人的照顾,不存在无人监管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由于这一群体不断扩大,问题也正在凸显。

(一)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

2006年,大庆市政府投入300万元,分别对十二中学和萨尔图区东新三小进行改造,将其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2008年,为更好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务上学问题,又将萨尔图区东新二小列为流动儿童专门学校,但因为他们属于区属学校,每年由萨尔图区财政投入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投入的资金数量与由市财政投资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在额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区属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存在很大差距,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

(二)监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护人认识不到位,教育能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监护人不管是母亲、父亲或祖辈,大部份都将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暧、不出事。母亲或父亲因家务繁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造成部份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道德教育缺失。同时祖辈的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存在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在留守儿童中由隔代教育的占26.54%,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他们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加上他们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使得他们难以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3、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有912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2.61%,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由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加上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要落在一方家长身上,使得家庭劳动强度增大,家教精力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他们缺乏家长及监

护人的正确督促和引导,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贪玩厌学的不良习惯,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对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和社会实践活动也采取排斥的态度,致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2、亲情相对缺失。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与子女分离,联系较少造成亲情缺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白是监护人无法替代的。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3、性格存在缺陷。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监护人则对他们的关注不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部分儿童表现出心理方面的异常,如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4、行为习惯不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有的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表现出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说谎,在家骗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的现象,有的则迷恋网吧和游戏厅,导致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的存在。有些外出务工父母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部分留守或流动儿童养成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地挣钱。这些儿童在性格上表现出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方面,因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则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脾气暴躁、任性、甚至打架斗殴。

5、生活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缺乏家长的监护和管理,临时监护人在生活上又难以给他们很好的照顾,部份留守和流动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长期不洗头、不洗澡、不理发、不修指甲、早上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不常换洗衣服,有的经常不吃早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长发育。

三、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一是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与这种制度相伴产生的农民工子女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二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是摆在农民工及其子女面前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三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妻儿居住条件等因素构成了留守儿童现象产生。

四是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问题,直接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家庭原因

1、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2、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往家里打电话或写信,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

3、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综合因素,大部份都将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暧、不出事,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母亲或父亲因家务繁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出现了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的儿童,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处于空白状态的家庭教育不能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学校原因

由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很多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帮助、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列入重要日程,加大城市流动儿童就读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制定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对处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沟通及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和流动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他们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课后活动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为留守和城市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成立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服务站,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献一份爱心,尽一份义务,伸出友爱之手,争当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代理家长”,使留守儿童既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引导,也能得到生活上的温暖,解决他们的情感缺失。

五、我市共青团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

(一)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青年牵手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充分借助市内杰青、劳模、青联委员、当地知名人士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动员青年干部、团干、少工干部、志愿者、学生,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通过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

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

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

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

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

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领),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二)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辅导帮扶活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团干、少干、团员、大学生、社会青年中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专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帮扶工作。

(三)开展“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原则,发动同乡、同村或同校的少年儿童和“留守儿童”结交成为“手拉手”小伙伴,开展 “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互通一封书信、同过一次队日等活动,密切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与亲情。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内涵,为不同群体、不同学校儿童之间、少年儿童与社会各界搭建奉献爱心、帮困助学的桥梁。通过发动各级机关单位、企业和广大热心人士捐书、赠书、读书等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等困难少年儿童群体送去爱心和希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第五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馆驿镇李庄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制度和措施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梁山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的“三关“儿童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三关”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三关“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学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玉顺 副组长:耿红强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三关”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贫困学生。

(二)主要目标:

1.建立“三关”儿童档案;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发放一份调查表,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4、开好一次座谈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5导全校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学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助残志愿行列。

6通过活动培养残疾孩子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

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三类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 家校通力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健全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各

年级办公室电话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各班教师每周与1—2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由各班班主任及时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里的烦恼,及时对其进行解答和帮助。

4、成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教育经验的老师主动接近问题学生,对其学习、生活加以关注,建立档案,有意识的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学习习惯、道德认识、思想状况上有所提高,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开展关爱残疾小伙伴“五个一”活动:开一个帮助残疾小伙伴的博客;搜集讲述一个残疾儿童的故事;送给残疾小伙伴一个甜甜的生日蛋糕;做一件好事帮助残疾小伙伴解决一个生活小难题;与残疾小伙伴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6、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三关”儿童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具体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三关”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

序进行。

3、明确职责分工。党支部、工会、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密切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三关”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三关”学生。

馆驿镇李庄小学 2016年9月1日

上一篇:兰考学习心得范文下一篇:绿色农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