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风险与处置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井控风险与处置范文

风险预警及处置与代偿和追偿制度

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风险预警及预警处置、代偿及追偿制度

一、风险预警

1、在担保业务操作监管中,发现被担保人受到外部环境政策变化,或者出现内部不利情况等风险因素的影响,自身或关联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反担保措施等发生变化,或者因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还款违约概率偏大,或发生担保贷款逾期以及引起代偿后果,对相关情况及时报告披露,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以达到化解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2、担保业务风险因素预警 1)经营管理层面的风险预警

 被担保人企业或项目主导产品市场及其市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生产、营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被担保人企业或项目产权结构与经营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及对外投资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 贷款建设项目停建、建设拖延或进行建设方案的重大调整对企业资金、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 其他被担保人非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及不利情况。 2)财务状况变化预警

 被担保人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进行股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  被担保人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比率与上期、同期、贷款申请时期发生实质性变化显示企业财务状况不良或恶化;

 被担保人企业购货合同执行困难、企业产品周转积压、应收账款延长增多、欠款负债增加、或有负债增大、应缴未缴款增多等显示企业现金、资产周转状况不良或恶化;

 被担保人其他非正常的财务指标及资产周转不利情况变化。 3)反担保措施变化预警

 抵(质)押物发生形态变化、失修、拆迁、毁损及价值大幅变动对其反担保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 抵(质)押物出租、转租、赠予、被法院查封;对其处置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 不能按照评审会决议要求的过程控制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设定的过程控制存在缺陷、不被执行而对被担保债权产生较大风险隐患;

 其他反担保条件不能落实或不能被有效执行而对反担保债权产生一定安全隐患的不利情况。 4)还款情况预警

 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已到期贷款本息、付息或还本拖延、或多次申请实施新的授信转贷等显示现金周转状况不良或恶化;  被担保人不能支付其他债权人已到期债务、经常申请延期支付并引起纠纷、债期不能相互匹配等显示现金周转状况不良或恶化;  被担保人拖欠营运费用(如房租等)、管理费用(如工资等)支付并引起纠纷、不能按时交纳应付税金或其他应缴款等显示现金州周转状况不良或恶化;

 被担保人其他信用透支或显示现金支付困难情况。 5)道德风险预警

 被担保人非保密原因拒绝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及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活动有关的重要信息;

 被担保人隐瞒重要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如隐瞒资产、债务或抵(质)押品真实情况;

 被担保人的竞争者、供应商或其他客户对被担保人具有负面评价;

 被担保人有赌博、涉毒、重大偷(漏)税等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6)突发性事件预警

 被担保人企业或其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遭受因自然及不可抗拒力引起的灾害,如战争、地震、洪灾、冰雪、雷击等,而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材料供应、债务支付等产生不利影响;  被担保人企业或其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因为人为因素发生重大财产或经济损失的意外事件(如生产事故、火灾等),或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违法经营行为、刑事诉讼,发生大额财产变化,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 被担保人关键人员如经营决策人员、主要执行人员和技术人员失踪或无法联系;社会公众或媒体对被担保人品质、行为、产品质量反映不良或有危害行为发生的突然性事件传闻;

二、预警处置

1、在发现担保业务存在着风险因素或获悉有突发事件后,应本着快速反应、及时披露、行动协调、依法处置的原则,通过及时、稳妥的应急处置,达到:

 提前判断或及时报告风险因素、突发事件对企业经营、还款可能性的影响,向公司评委会及董事长专项汇报;

 跟进关注,采取主动、积极的措施维护被担保债权的安全;  加快处置,减少对我司债权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我司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2、根据担保项目风险的各项情况,公司可具体采取处置措施如:

 签订还款计划。如被担保人系因临时性因素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其反担保措施足值、有效,可考虑签订还款计划。  增加抵(质)押物、反担保人。经与被担保人协商,增加经运营公司认可的由被担保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抵(质)押担保、保证担保,签订担保合同并办理相应的抵(质)押登记。  一揽子解决方案。为避免损失,可与对方磋商解决方案,如用保证金冲减代偿本金、利息、全部或部分以资抵债、帮助企业寻找新的资金支持等。 

三、代偿及追偿

通过采取项目预警、帮助企业寻找新的资金支持及给企业施加压力等措施,项目到期后借款人仍没有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我司应按照《保证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自己的代偿责任,以维护我司的担保信誉。

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保护我司利益,一旦发生担保人未能履行债务偿还,由我司代偿后,我司即取得债权人资格,应依法向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追索债务,以实现债权。

(一)代偿方案及审批:

当银行等主债权人提出代偿要求(或收到《代偿通知单》)的当日内,业务部、风险部及总经理组成项目处置小组;两个工作日内,向董事长及董事会报告;具体代偿金额、时间及代偿方案须经担保评审委员会审查和董事长及董事会审批。

代偿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我司为被担保人向银行等主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基本情况。

2、被担保人未能履行债务偿还的主要原因。

3、代偿的金额、时间、方式。

4、代偿前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

5、追偿后可能形成的损失

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追偿方案及审批:

经董事长或董事会审批后确定代偿的项目,由项目处置小组两日内提出追偿方案,由总经理向董事长及董事会报告;追偿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为被担保人向银行等主债权人担保及代偿情况。

2、与被担保人签订的《委托担保合同》的主要约定事项及抵押、质押、保证反担保情况。

3、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生产经营、资产及债权情况。

4、抵(质)押物状况及其可能变现情况。

5、拟聘请律师(视案情复杂程度而定)进行立案、诉讼保全、起诉和执行等。

(三)追偿方案的执行措施 执行措施包括:  立案

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通过对工商部门、国土房管部门的查询以及其他方式,获取被担保人以及为被担保人提供保证担保的第三人的财产信息,采取诉前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冻结、查封其财产,迫使被担保人增加担保措施或其他运营公司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处理。  处置抵押物、质押物等。

 与客户签订分期还款协议、债转股等其他方式。  限制实际控制人出入境等。

(四)追偿工作责任

1、风控部为追偿工作的执行部门,对追偿工作负主要责任;业务部为追偿工作的协调监管部门。

2、对追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应给予奖励;因工作失职等具体原因使公司遭受损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篇: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下)试题及答案92分

齐鲁先锋山东干部学习平台

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下) 试卷 答案(92分)

1、在强化问责制的同时,对应急处置中一些决策行为决不能“宽恕”。

正确

错误

2、“池州事件”发生在2005年6月26日。

正确

错误

3、发达国家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新发展即风险政务。

正确

错误

4、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正确

错误

5、“广东乌坎事件”发生在2010年6月11日。

正确

错误

6、“厦门PX事件”发生在2007年7月1日。

正确

错误

7、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正确

错误

8、2000年中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有171起。 正确

错误

9、2000年到2011年间,中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少的是2009年。

正确

错误

10、2002年中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有129起。

正确

错误

11、“启东事件”是2012年7月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启东市的一起大规模( )。

政治事件

群体事件

医疗事件

以上均错误

12、( )已经形成了以内阁办公室、财政部和政府贸易办公室为核心的“风险政务”模式。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13、2007年2月,美国联邦审计署在( )中把国土安全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联邦财政支持挂钩。

《应用风险管理原则指引联邦投资》

《国家风险登记册》

《业务可持续性调查报告:中断与抗逆力》

以上均错误

14、2008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成立了风险管理与分析办公室,推进了( )。

风险管理完美化 风险管理标准化

风险管理集约化

风险管理绩效化

15、( )将风险管理实践扩展到整个政府的结构和文化中。

信息管理层次

危机管理层次

具体业务风险管理层次

综合风险管理层次

16、《突发事件应对法》于( )施行。

2007年8月30日 2007年11月1日 2008年1月1日 2007年12月31日

17、《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预防

遏制

消除

控制

18、国务院与(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省级

地市级

县级

乡镇级

19、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的级别是Ⅰ级,要用( )来表示。 橙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20、( )应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县级人民政府

企业事业单位

新闻媒体

社会团体

21、( )形成了综合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政务”的模式。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22、( )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

县级人民政府

企业事业单位

上一级人民政府

社会团体

23、( )不仅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分级响应

统一指挥

公众动员机制

以人为本

2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等。

事件经过

救援措施

预警级别

公共信息

25、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结束后,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

保留

撤销

升级

解散

26、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 ),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绿色通道

快速通道

特殊通道

直线通道

27、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及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的,或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及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必需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 )。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经济责任

刑事责任

28、( )的应急能力即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

政府

专业指挥机构 专业救援队伍

基层

29、使用遇险求救的声音信号应按( )的规则。

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30秒后重复

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30秒后重复

三声长,三声短,再三声长,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30、( )构建了全风险方法的综合性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全风险”“全过程”的“风险政务”模式。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31、事故灾难风险管理必需做到( )。

查明白

写明白

讲明白

听明白

32、以下各项中,哪项属于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主要类型( )。

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风险管理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风险管理

职业危害事件风险管理

33、社会安全事件风险管理包括( )、民族宗教事件风险管理、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等。 重大刑事案件风险管理

涉外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恐怖袭击事件风险管理

突发重大经济安全事件风险管理

34、当前个体极端事件风险的种类有( )。

自卫性抗争

自残性维权

报复性攻击

泄愤性暴力

35、( )等西方国家已将“风险政务”纳入到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并发挥了实际的作用。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36、全风险及全过程的“风险政务”模式优点在于( )。

能够确保最经济的应急管理成本

能够实现统一高效的指挥和运作

能够保证应急管理的基本需要

以上均正确

37、风险分析包括( )。

风险定性分析

风险职能分析

风险定量和定性分析

风险定量分析

38、当前中国应不断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地位,提高政府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 )水平。

科学化

规范化

信息化

系统化

39、《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0、《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 )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国务院部门

第三篇:社保基金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养老保险健康安全运行,努力防范和化解养老保险风险,维护稳定,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工作原则

(一)客观性。在进行养老保险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时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全貌和事件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得主观臆断和猜测。

(二)真实性。要实事求是地进行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如出现涉及社会保险风险的情况不得瞒报、欺报,也不得夸大事实或虚报事实。

(三)及时性。如突发重大事项,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处理措施并上报。

(四)准确性。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应先简要说明情况,随后补报详细情况,准确说明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事态发展的程度及当前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建议采取的应对方案。

(五)保密性。要严格按照《保密守则》的要求,在处臵风险、报送风险信息时特别注意各类信息情况的保密,未经组织批准不得向外界透露风险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成立养老保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第四条职责

由养老保险风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养老保险风险的处臵工作,切实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充分认识维护养老保险稳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对辖区养老保险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时报告突发风险情况,维护辖区稳定。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接收、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领导小组汇报风险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

2、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召集相关会议;

3、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突发事件信息;

4、对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五条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领导小组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辖内当期养老保险形势,研究风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下一步促进辖区养老保险工作的措施。

第六条突发事项报告制度

出现可能影响养老保险风险的重大事项,应及时(不超过2小时)向领导小组长报告,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名称、地点、时间;

(二)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等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

(三)事态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四)需其他单位配合行动的工作。

第七条日常工作协调制度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有关养老保险风险信息,报送有关报告,及时掌握养老保险风险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建议领导小组不定期地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章风险分类

第八条风险级别分类

1、黄色:属一般性风险,对公众信心影响不大,采取应急措施后可以立即控制和化解。

2、橙色:风险较大,对行业和公众信心已造成一定影响,并有可能波及有关单位,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3、红色:风险极大,严重削弱公众信心,波及整个行业,并已涉及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应做好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持的准备。

第九条预警

辖区内发生养老保险风险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正确判断事件的风险级别,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风险状况报告后,对风险紧急程度和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视情况建议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书面报告。

第五章风险处臵

第十条处臵程序

(一)组织。领导小组视情况组织召开成员会议,对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处臵预案,明确责任,形成最终决策。

(二)实施。制定针对辖区内不同类别风险的处臵措施,建立应对不同情况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应及时提出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具体建议,在已有处臵预案的基础上针对个体事件进行调整和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严密持续地监督,并向领导小组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与改进措施。

(三)善后。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查清事件的原因,统计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明确相关人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与上报。在风险处臵完毕后应总结整个事件始末、经验教训和处理结果,并向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报告,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并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第十一条工作要求

(一)及时有效。各成员应对可能危害养老保险风险的事件保持高度警觉。出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尽早报告,同时全面掌握

情况,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采取周全得当的处臵措施、尽量控制影响区域,逐步消除负面效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臵。

(二)协作配合。各成员应尽最大努力配合落实处臵方案,提供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不得借故推诿。

(三)完善基础制度。应建立健全辖区内养老保险风险防范与处臵预案机制。

(四)奖惩有别。风险处臵结束后,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因工作懈怠或疏忽导致的泄密和风险报告不及时、扩大或恶化等不良后果,对其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应急保障

第十二条通讯保障

(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值班电话和主要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应保持24小时畅通。

(二)所有通讯应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三条文电运转保障

应确保文电运转的高效、迅速、准确,不得延误。

第十四条技术保障

(一)确保本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有足够的软硬件技术支持保证,有关信息有计算机备份。

(二)对要害岗位的人员,至少有两名人员备用、替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人员的缺岗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安全保障

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维护辖区内金融秩序,防范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对本行造成经济损失及声誉影响,确保本行经营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河南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进行预防、预警和处置。

第四条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架构。本行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行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担任,成员由总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职责分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行发生流动性危机时组织、协调和处置工作。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时,组长启动本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各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范围内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出现风险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第五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预防和预警内容:

(一)客观预测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需要按日、月、季对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进行监测,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1 寻求应对措施。

(二)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预见性。在原有的流动性监管周期的基础上,将现金流错配细化到每一天以及每一类流动性储备资产。

(三)加强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预测未来时段资产负债结构状态,测算资产负债比例,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状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达到资产负债总量、期限匹配,合理安排贷款投放的频次及规模。

(四)定期分析潜在存款变动,防止存款流失。分析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变化对本行的影响,计算存款偏离度;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对本行的影响;分析贷款未按预期收回或不良贷款增多对本行的影响。

(五)提高声誉风险的应变能力。制定预案,模拟声誉风险情形,开展演练;建立客户投诉监督平台,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等方面实施监督。

(六)加强业务创新,既增加本行的竞争力,又拓宽本行资金来源渠道,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动性风险。

(七)监督存、贷款户变化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情况明显增多,存款大户集中清户转出资金;超过贷款总额2%的客户资信下降,短时间贷款集中出现不良。

(八)本辖区发生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预测波及本行影响程度,造成不稳定或受危害的程度。

(九)定期不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提高本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

2 能力。

第六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发生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应依法、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制止事态发展。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相关部门各其职责,服从指挥、做到反应快速,控制局势、严格遵守保密处置原则。

(二)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60分钟内,为防止险情蔓延,应立即口头或电话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后补书面报告),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发生流动性风险,为规避风险扩大和蔓延应积极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立即派专人亲临现场调查,判断流动性风险的严重程序;

(2)做好本行员工思想维稳工作,要求员工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参与挤提存款,并动员员工向亲朋好友等做好解释工作,稳定内部员工及其密切关系人的存款;

(3)暂停贷款发放,降低存贷比例;加大贷款管理力度,降低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迁徙率,提高贷款质量;

(4)收回拆放同业资金,同时收回向股东等关系人发放的贷款;

(5)突发挤兑事件时,本行各级领导要出面做好客户安抚以及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缓解客户情绪; 2.本行已采取自救措施而未有效控制风险时,可向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同业行等求助:

(1)及时寻找存款来源,调整资产组合。向发起行申请拆借资金、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必要时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3 向地方政府申请对本行帮助及扶持;

(2)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让本行未到期的债权,并及时收回本息;向债权人披露本行解决支付风险的策略,以达到延期支付;

(3)库存现金出现不足时,由财会部与其他银行进行协商,及时调运现金确保现金正常支付;

(4)及时协调公、检、法等部门,查处出现的破坏性宣传行为,妥善处理可能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秩序。

(5)本行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客户资金无法及时入账,应立即联系科技零售部,及时与运营商联系查找原因,进行抢修,并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发生网络被盗,应立即向小组领导报告,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6)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河南银监管及当地政府报告本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原因、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并通报公安机关。

第七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后期处置:

(一)恢复运营,严防复燃。突发性流动性风险事件得到处置后,应组织各方尽快恢复正常营业,把握舆论宣传导向,降低突发性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流动性情况,严防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分析成因,追究责任。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要及时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行领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分析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启动的应急预案是否得当,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是否充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4 1.故意隐瞒风险未及时上报领导小组,造成风险蔓延的; 2.风险发生后未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或未报规定向监管部门上报的;

3.未经批准擅自泄露机密,酿成不良社会后果的。

第八条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并由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五篇:风险岗位廉能预警处置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加强风险岗位廉能风险预警处置管理,从源头上强化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提高行政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风险岗位廉能风险预警处置采取“前期预警提醒、中期预警评估、后期预警处置”的模式,及时化解风险岗位廉能风险,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第三条 风险岗位廉能风险预警对象主要为具有行政审批权、公共资源配置权、资金管理分配权、干部人事管理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党政一把手和其他易引发腐败现象等风险岗位。

第四条 建立风险岗位预警信息收集系统。各科室固定1名工作人员为廉能风险信息管理员,具体负责本科室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预警信息的收集、报送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建立完善预警信息收集渠道。预警信息收集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内部渠道包括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纪检监察信访与案件检查分析、工作调研、专项检查和执法监察等。外部渠道包括群众信访反映、群众评议、新闻媒体披露、问卷调查、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等。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工

作部署、大额资金使用等情况和问题;各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风险岗位人员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建立风险岗位预警信息分级管理机制。根据风险岗位在廉能两方面存在问题的程度,实行由低到高“三级预警”管理。

(一)三级预警范围、处置方式及完成期限。

1、启动范围:

①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的;

②工作人员民主测评或考核满意率较低的; ③工作生活中自我要求不严,干部职工有议论的;

④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或有其他问题,组织认为有必要提醒的。

2、处置方式:

①组织谈话。根据群众反映,对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工作人员,由办党组决定对其谈话,要求其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如实作出回答或说明。

②重点提醒。针对工作人员岗位变动、职务升降、“红白喜事”以及因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廉能风险的事项进行提醒谈话。

3、完成期限:一般在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析调查定级后一周内完成。

(二) 二级预警范围、处置方式及完成期限。

1、启动范围:

①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

②未履行岗位职责或履行不到位,有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行为,可能造成廉能问题的;

③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

2、处置方式:

①告诫劝勉。对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未认真履职或履行不到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告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②纠正偏差。对在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工作人员通过书面或面谈等方式,告知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③督促整改。对举报、测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严重,但又不构成违纪或有违纪倾向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说明或提出整改措施。

3、完成期限:

诫勉纠错的期限根据诫勉纠错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在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析调查定级后不超过10天。诫勉纠错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其纠错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一级预警范围、处置方式及完成期限。

1、启动范围:

①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

②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不正之风或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的;

③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所列举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纪律处分,或者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的。

2、处置方式:

①限期整改。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工作人员,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

②强制履行。对诫勉纠错仍未改正的,或对职责管理范围内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处分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剖

析其错误根源,强制其认真履行职责,并进行跟踪督导。

3、完成期限:

限期整改的期限根据存在的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20天。限期整改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其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七条 廉能风险预警的处置实行分级负责。

三级预警由预警对象所在科室主要负责人负责,涉及主要负责人的由办分管领导负责。

二级预警由预警对象所在科室的办分管领导负责。同时,办监察、人事、法规部门根据问题内容协助处置。

一级预警在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监察、人事、法规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处置。

第八条 开展风险岗位预警信息分析评估。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从信息来源、数量、内容等方面进行辨识、分析,确定预警等级并提出处置建议。

第九条 实行前期预警提醒。在重大节假日、重大险情灾情发生时

间节点、重要阶段性工作开展之前等廉能风险易发期,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局干职工或有关工作人员,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发布风险岗位前期预警提醒。

第九条 建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预警责任制。预警信息员在重大工作开展前或发现风险苗头时,应及时向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预警信息;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分析评估,提出处置建议,下发预警通知书,并加强督查,督促有关科室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防范。对未报、漏报和报送信息不及时,接到预警通知书后未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全办范围内通报批评;如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根据上季度预警对象不同的处置结果,有针对性分岗位进行预警提示。

第十一条 建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预警台帐。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收集、整理风险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情况,建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预警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办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上一篇:健康行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经纪人销售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