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安全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风险管理与安全范文

质量与安全管理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器械科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一、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长: 陈鹏义

员: 于洋

邢有

张国晋

设备使用监管:于洋

放射机房监测:邢有 特殊装备监测:于洋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组长负责落实“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要求,建立医疗装备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对全院的设备质量全面管理。

2、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半年召开会议一次,遇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总结全院的医疗设备运行情况,对存有缺陷的科室发《医疗装备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并针对所发现的制度和流程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下一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

3、严格做好设备使用情况监管、放射机房监测等工作,认真听取使用科室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4、对各科室服务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应及时改进。

5、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医疗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1. 重点抓好医疗装备核心制度的落实:医疗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装备意外应急管理等制度。

2.加强医疗装备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4. 设备使用监管组每月随机下科检查一次,机房监测与特殊设备监测组每季度下科检查一次。

5.加强全员培训,全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有关规定,实行许可登记制度,医院内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科室必须向医院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办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

7、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必须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或计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由厂家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机操作,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持上岗证,并严格按照每台医疗设备操作规程执行。

第二篇:食堂安全与卫生管理

4.14.1.1食堂环境卫生和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现场消防、电气、管道等应符合本部分4.1的要求;配电箱、开关箱等应是密封型的;

——就餐间与后厨间,干湿操作区域应分开设置;食堂内应配置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设施;食堂内地面应符合防滑要求,地面无积水、无油污;地面有水或者下雨天气,及时摆放“小心滑到”等字样的提示牌;

——使用蒸汽的设备、设施及场所,应张贴防止烫伤的警示标示;

——液化气瓶和灶台相距应1.5 m以上或实墙相隔;食堂内应配置灭火毯并完好有效。 4.14.1.2燃气专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置煤气、天然气调压箱、液化气气瓶等燃气专用房,房内不应放置其他杂物; ——专用房内保持通风,电气符合防爆要求;宜设自动报警装置; ——灭火器、消防栓等符合配置要求,具体执行本部分4.16的要求; ——房外设置危险警示标示,人员不应随意进入,门房应加锁。 4.14.1.3 炊事机械和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炊事机械金属壳体、电动机壳体的PE连接均应可靠;炊事机械电源线路应敷设在无泡浸、无高温和无压砸的沿墙壁面;厨房间照明灯应符合防潮要求;炊事机械电源控制开关单机单设,不许几台设备共用一个开关或用距离较远的闸刀控制; ——搅拌操作的容器应加盖密封且盖机联锁;盖机行程限位开关的联锁装置应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启盖(以手能抻进去为准)即应断电; ——绞肉机、压面机等机械,凡可能对操作者有造成伤害的危险部位,应采取安全防护,且应可靠、实用;绞肉机加料口应确保操作人员手指不能触及刀口或螺旋部位; ——绞肉机应备有送料的辅助工具,压面机应备有专用刮面板,严禁用手推料、刮面粉; ——压面机(含其它面食加工机械)轧辊应便于装拆,调整灵活、定位可靠;压面机(含其它面食加工机械)加料处应有防护装置,防止手指抻入;

——冷库应有安全警铃或可以从内部打开的保护装置;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完好; ——炊事机械和设施的防护装置应符合本部分4.1.3的要求。 4.14.1.4专用电梯应符合下列要求:

——专人操作,严禁乘人;

——门联锁完好,门未合闭时电梯不会启动;

——构成特种设备的,应定期检验,检验记录和标志在有效期内,具体执行本部分4.10.6的要求;

4.14.1.5食品卫生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食堂经营者应取得当地政府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食堂经营; ——从事餐饮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合格健康证》,持证上岗;从事餐饮人员不应在工作区域内佩戴金银首饰等饰品、挂物并保持个人卫生; ——建立食品留样登记制度;每餐的食品应留样,留样时间和数量应符合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的要求;保存食品留样记录;

——对每天采购的食品品种及其原料进行登记,并保存肉类的检疫证明;

——生熟食品应分别使用各自的冰箱放置保存;生熟食品分别使用各自的案板操作; ——对所有的食品用具、炊事机械应每天清洗或消毒; ——食堂要设炊事人员专用更衣室,正确佩戴餐饮操作服,并遵守生食间进入熟食更衣的要求,不应随意在不同功能区域随意走动,避免交叉感染。

4.14.1.6安全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符合本部分4.1.4的要求; ——使用加热锅时应缓慢开启蒸汽阀门,加热后手不应触摸锅体以防烫伤; ——油锅加热时,不应离开岗位,观察油温,防止起火;

——燃气点火时有使用点火棒,不能直接点火,随时注意气体动态;全天不使用应关闭总阀;

——燃气使用情况每月检查保养一次,燃气输送软管应定期更换,保持完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应及时报告燃气供应单位; ——冷库由专人管理,放假期间应安排巡检;进入冷库应有人监护,穿上棉衣、棉裤等。 4.14.1.7保养和维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定期对排风机、排油烟系统和管道等进行清洗、保养,并保持记录;

——各种炊事机械的机盖联锁、防护装置等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并保持记录; ——保养和维修应符合本部分4.1.6的要求。

第三篇: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安全风险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推动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部署和有效措施。不论一线职工或是基层管理人员亦或领导班子,都应该认真理解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全力落实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有效提升职工劳动保护和人身安全的安全系数。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做法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要结合生产现场的所需所求,牢固树立“ 预防为主、未雨绸缪”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及时判别风险因子、排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预警、控制事故损失。

1、立足未雨绸缪,加强安全教育,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培养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前提。一是通过爱岗敬业教育强化责任感。积极倡导“责任胜于能力”,着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爱岗教育,通过合理奖励、设置荣誉、组织关怀、真情凝聚等各种措施来给予安全管理人员更多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二是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纪律性。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培育安全文化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制度的意识,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真正把制度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努力形成尊重制度、服从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敬畏制度的良好氛围。我想大家都知道2014年5月8日发生在上海铁路局合肥供电段的触碰伤亡事故吧,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检修自闭线路时误登贯通带电杆导致了伤亡惨剧,试想一下,如果电力作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监护人员能够认真点,仔细点,就不会误登贯通带电电杆了,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仅仅是一次防范疏忽,灾难就降临了,瞬间夺取了1个人的生命,多么得不值啊!应了那句老话,“违章即自杀,违章即杀人”。三是通过案例教育强化危机感。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和放松。我们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将安全事故、职工违纪在全段通报,而且还要结合季节性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适时开展“安全大反思”、“安全翻旧账”、“安全大讲堂”等座谈会,组织干部职工围绕重点工作、车间班组安全实际和岗位特点,开展自查反思,深入查找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整改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保持安全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忧患意识,切实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2、立足预防为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监控机制。总结历年来事故教训,各类大大小小的事故,大多是由日常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违章作业、简化作业程序等细节不断积累激化产生。因此,立足预防为主,提前入手,细化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监控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把上级安全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形成完整程序。要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仅有主体性规定还不够,必须有方方面面的配套性措施。配套措施滞后或缺位,必然影响安全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某项安全管理规定颁布以后,各类相应的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措施办法都应随之出台。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大力推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使之在安全上不敢出问题,也出不起问题,形成了以奖励为主以处罚为辅的安全考核制度,促进了安全控制力的提升。

3、立足问题检查,动态管理隐患,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及时判别危险源、控制安全隐患是基础。因此,我们在加强检查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问题库,对存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灭。首先是加强安全检查,在巡回检查的基础上,将安全管理指标纳入自控型班组,形成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日常状态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体系,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消灭。第二是强化安全管理,细化问题库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我们在限期整改的同时,按性质将其纳入段、车间、班组三级问题库,汇总归纳,定期分析,动态管理。对普遍存在或反复发生的安全隐患,段列入问题库进行重点分析,专项整治。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高危问题, 段成立工作组深入现场进行专题调研,跟踪指导,提前入手制定针对措施,并将其列入安全管理“高压线”在全段进行通报,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或造成更大的破坏。

4、立足风险控制,坚持安全预警,完善风险驾驭机制。研究表明,良好有序的管理和科学的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延长安全周期,降低事故损失。因此,坚持安全预警,控制安全风险必不可少。首先是坚持安全预警机制。对频发事故、违纪不断的基层车间班组个人实行安全预警制度。其次是强化应急预案。以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为重点,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救援预案,进一步明确处置流程、应对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第三是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使全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达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抓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舆情应对、调查处理等工作,确保能迅速出动,有效处置,努力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二、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取得的几点成效

经过全段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逐级负责机制得到落实。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等措施,我们初步实现了安全压力等压下传、安全职责逐级分解,各级人员、各个岗位、各个工种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清晰明确,使安全管理的职责逐级落实到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真正解决了“负什么责,怎样负责,不负责怎么办”的问题,做到了职责清晰,任务明确。

二是安全现场卡控机制得到落实。首先是重点强化了施工现场人身安全控制,通过在施工现场防护、人工作业控制等关键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制定专人现场负责,实行人盯人防护、手把手卡控,确保了施工现场人身安全。第二是加强了基层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安排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车间、班组安全员,并明确其责任,对日常作业纪律进行全过程盯控,发现各类违章违纪立即提出、及时纠正,促进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第三是加强了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通过规范日常巡视、施工作业组织管理,规范施工组织方式,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第四是安全预想分析机制有效落实。依托段网络平台,我们建立了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预想分析机制。段安全预想主要是分析、判断、推测各个车间及大型施工的安全情况,对人员、设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提前上网公示征求意见;车间安全预想主要是分析、判断、推测所辖班组的安全情况,找出容易发生问题的人员、设备和薄弱环节,制定预案;班组安全预想主要是针对当日作业加强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做到预想在问题暴露之初、解决在问题萌芽之时、防范在隐患显露之前,使“最不放心的事”、“最难预料的事”、“最薄弱的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的卡控。

三、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第一,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准备判别危险源是前提。通过对安全风险管理理念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安全管理的现场实际,我们充分认识到,施工生产现场中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要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即不能从主管上对危险源予以回避和否认,也不能单纯套用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思路,只有通过严密的安全监控、科学的管理措施去及时识别和控制。

第二,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及时控制安全隐患是基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安全隐患在外界条件下被激化或多项安全隐患综合诱发事故。因此,安全隐患是否及时得到控制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成败。在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强化安全生产问题库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安全通报避免了相似隐患在不同基单位的重复发生。

第四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 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利,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是各国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是合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手段,可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系统和规范的科学数据。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刚刚起步。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科技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物供给数量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

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应当采用一个具有结构化的方法,它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 (2)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应当首先考虑保护人体健康。 (3)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应当透明。

(4)风险管理应当通过保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二者功能的分离,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完整性,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5)风险管理决策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有可能,风险的估计应包括将不确定性量化,并且以易于理解的形式提交给风险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在决策时能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范围。 (6)在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应当包括与消费者和其他有关团体进行清楚的相互交流。在所有有关团体之间进行持续的相互交流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五篇: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 版本 :

ICTI

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管理程序正文

制定

核准人 : 日期: :

生效日期 : 2009/08/13 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卫生风险,并对鉴别出的安全卫生风险以记录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风险加以控制。 2.范围

一切具安全卫生风险的作业或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尘毒、噪声、触电、腐蚀、燃烧、爆炸、打击、坠落、碰撞、铰辗、刺割等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对供应商/承包商的要求。 3.权责

3.1由安全主任会同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 3.2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3.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3.4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 3.5行政部进行稽查,并对不符项提出整改要求。 4.程序

4.1成立鉴别与评估小组

4.1.1安全卫生风险的鉴别与评估由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代理人负责。 4.1.2成立由行政部、该作业或活动的部门主管、直接参加人或代表组成的安全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小组。

1 / 4

4.1.3小组成员需对该作业或活动有深入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具备对风险和作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1.4对具重大风险和影响者,如公司内部缺乏合适的分析评估人员时,需聘请或咨询外部有关专业人士。

4.2确定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2安全卫生风险不仅针对人员健康伤害,也包括造成生产、财产损失及环境冲击。 4.2.3在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的过程中,须考量下列各相关项:

a.化学性危害,包括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或错误注射有毒害之烟雾、蒸气、液体、粘液等。

b.物理及机械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压力、雷射、微波、紫外线、坠落、撞击、机具切割、夹、卷等。

c.生物性危害,包括病毒、细菌、原生虫、昆虫等。

d.人体工学性危害,包括疲劳、作息周期的影响、超时工作的负荷、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在固定的速率中工作、精神性和其他的压力。

4.2.4在执行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所导致的不利情况:

a.正常操作条件。

b.异常操作条件,包括停、开车的情形。 c.突发事件、意外事件以及潜在的紧急状况。 d.过去、现在以及规划的活动。 4.3定期安全卫生审查

4.3.1审查的目的,在于涵盖所有的安全卫生风险,了解公司安全卫生状况,以做为建立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提供明确的数据与结果,作为日后持续改善安全卫生绩效的基准。 4.3.2审查必须涵盖五类关键课题:

2 / 4 a.法令规章之要求事项。 b.重大安全卫生风险之鉴别。

c.所有现行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与程序之检视。 d.以往突发事件调查结果回馈之评估。 e.利害相关者(员工、工会等)之观点。 4.4鉴别与评估的方法

4.4.1按照“物(不安全状态)—人(不安全行为)—环境—管理”进行分类,采用查核表、访谈、直接的检查与量测、以往的稽核结果、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假设状况分析、失误模式与影响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分析与审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危险设备、危险物质和危险工种; 4.4.2 将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分成若干顺序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安全分析, 识别出每一个工作步骤的危险源、危险部位、起因物和致害物; 4.4.3对这些潜在危险可能造成人员受伤、财产受损和生产延误的风险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 通过审查,对各类作业或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对鉴别出的风险予以记录,并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

4.4.4 根据公司阶段性政策、作业或活动特性、成本/效益分析和技术面的取舍,对具安全卫生风险(尤其是具显著风险者)的作业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以控制或降低其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整改措施; 4.4.5找出受到或可能受到危险因素伤害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相关部门按照整改预防措施认真落实整改,以消除、减少和限制潜在的危害。

4.4.6注重对相关资讯、文献和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设计、改造、控制及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提供借鉴与指引。 4.5鉴别评估的频率

4.5.1对已经鉴别与评估出的具重大安全卫生风险(高于某一特定程度,可能造

3 / 4

成人员伤害、生产停顿、超过一定金额的财产损失或对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作业或活动,每半年重新评估一次;如在日常运作或检查中发现风险有增加的趋势,则应适时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4.5.2引入新的具危害性的作业或活动,对作业或活动重要构成要素发生变更,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将情况报行政部,由行政部组织鉴别与评估小组适时进行风险鉴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4.5.3每年对中度及以上风险重新鉴别与评估一次。

4.5.4根据重新鉴别与评估结果,维持对重大安全卫生风险登录表之更新。 4.6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制订、审查和修订。 5.参考文件

6.支持文件

6.1《安全与卫生评估记录》 6.2《健康、安全、环境方针》 附:安全卫生风险评分准则

4 / 4

上一篇:法务部工作流程范文下一篇:夫妻认错保证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