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费减少原因

2022-08-12

第一篇:公务接待费减少原因

试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原因 可持续利用 保护对策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具体的说,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二)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一) 自然原因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

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另一方面,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也是使其灭亡的原因。

(二) 人为原因

1. 生活环境的变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由于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3. 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也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特别是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

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外来物种入侵也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

(三)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三.保护对策。

(一)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

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二) 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 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 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三) 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王羲 国际环境法 法律出版社 1998

[2] 韩德培主编 环境保护法教程 法律出版社 1998

[3] 曹志平 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4] 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 伊武军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出版社 2001

[6] 熊治延 环境生物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7] 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 科学生活 2004(3)

[8]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3

[9] 王丰年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清华大学学报 2004(3)

[10] 李正跃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科学出版社 2009

第二篇:公务员任用应尽量减少破格提拔

“90后女副局长”王茜、“85后副县长”徐韬、“27岁副区长”江中咏、“22岁团县委副书记”常骏生,一个又一个“火箭提拔”的干部,屡屡引发舆论的强烈质疑。相关部门的回应往往难以跳出如出一辙的套路———先是“没有发现人为操作、弄虚作假及其他严重违规问题”;后是匆匆收场,免去其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火箭提拔”,严重地挑战“干部年轻化”和“破格提拔”的正当合理性。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注重工作实绩,就需要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相应的时间,积累一定的经验,需要脚踏实地,干出一定业绩。这是人才成长规律性所要求的。那种为了满足“破格提拔”所需要的经历、资历或者“才能”要件,而刻意安排任职调动的“合规程序”,恰恰是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无视,也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例如,为了使其“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短期内连续在数个不同岗位之间进行调动。这种单纯为符合程序要求而积累经历的情况,不仅存在于基层,而且在各个层级都存在。一个人到新的岗位就任数月,连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都未必能够做到,更无法指望他做出值得称道的业绩。很多情况是,经过一番折腾,“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年轻干部则成就了其晋升的形式要件,正常提任也就顺理成章了。即使正常提任受到任职年限等要件的限制,也“可以破格提拔”。须知,这种“合规程序”很难称其为正当程序,往往正是对“注重工作实绩”标准的践踏。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下称“《条例》”)规定了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资格,并规定“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为了规范选人用人,避免“火箭提拔”干部貌似合乎规则、实则无视甚至践踏规则的情况

继续下去,首先需要强调确认的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应当尽量减少甚至避免破格提拔,其次则是需要致力于破格提拔程序规定的健全和完善。

《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这种报批制度非常重要,而“火箭干部”的报批每每都能“合规”通过,这暴露出一个致命的问题——“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的标准和程序亟待完善和公开。有人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名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例进行剖析,得出“受火箭提拔易滑向犯罪”的结论。为了维护公务员任用的合法性和公正合理性,有必要坚持公开(不仅限于任职前公示)原则,并使说明理由的机制成为选人用人乃至整个公务员任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条例》规定了选拔任用条件、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任职等程序,其中任职程序中明确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逐级提拔是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越级提拔也是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但是,前者应当是常态,后者应当是极个别情况下的应对。对于极个别情况下的越级提拔,须具体列明其构成要件,建构相应的程序规范,对符合了什么样的条件就给予批准,经过了什么样的程序,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具备怎样的业绩,才能予以批准等尽量规定清楚。唯有如此,才能杜绝、起码最大限度地避免越级提拔、破格提拔等异化为“裙带提拔”、“亲属提拔”或者“权钱交易提拔”,才能确保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和可信赖。

第三篇:税务稽查的原因及接待技巧

被稽查原因及接待技巧

------如何规避稽查,分析被稽查的原因,及应如何接待和处理稽查人员

一、 被税务稽查的几种原因

(一)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发现疑点,经税务约谈后,仍旧存疑的,会移交税务稽查。

纳税评估先基于企业的纳税申报表,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通过同行业的各项指标与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案头分析对比,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是否异常。

纳税评估工作流程是:采用税务约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做深入的调查、了解,并将评估情况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交由纳税评估委员会审理,并做出处理意见。对处理意见是无异常和继续监控的转评估部门存档,对纳税人由于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提出管理处罚的审理意见,由税收管理员、征收管理部门督促、指导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自行改正,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审理认为纳税人有偷嫌疑的,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稽查部门查实后,对需要查补税款的,按照稽查规程处理,并转税收征管部门组织税款入库,同时定期将处理结果向评估部门反馈。

信息采集阶段---案头审核阶段----筛选纳税评估对象----税务约谈与实地调查---评估委员会审核及评估结果处理(如要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稽查

纳税评估纲目的是强化管理,提高税源,着重于纠错,调整,由管理机关执行,而稽查目的是打击,一般会罚款等,由稽查局执行

(二)按税务稽查计划安排的专项检查。如这次2011年的总局对广告业的指令性行业检查。

一般会叫企业先自查(如附件4的广告业自查提纲),对自查阶段我们须注意的问题:稽查的另一目的也是收税,自查阶段先交多少会适应,没有标准,但一般不少于上一纳税总额的??%。如果公司是当地纳税大户或行业中做的较大的,很可能会成为了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因为从重点税源企业挖税远比从一般中小企业见效要快得多。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请了中介帮助协查,仍不能高枕无忧,因此切不可轻视。同时,应先把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的税款自查一遍,应自查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使用、保存情况,纳税申

报、税款缴纳等情况,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涉税情况,比如印花税,现在很

多省市采用了核定征收的方式,只要看财务报表的购销金额就可以匡算出购销合

同印花税的金额。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会导致印花税的产生,这些表面上

易计算检查的税款一定要报上去,这样可以赢得稽查局的好感,起码能给稽查局

留下已经在认真自查的印象。另外,公司应该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

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值得注意

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跳出提纲,结合企业自

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稽查风险。企业应该多与稽查局

沟通,认真把握机会再梳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以免留下后患。

如果税务部门对企业的自查结果满意,企业就可以顺利过关。如果不满意,

税务部门则会进行全面调查或者继续自查。通过自查查深查透,以避免被税务机

关稽查。

如福州市国税稽查局《2011年专项检查自查事项告知书》中对处理处罚原

则是:对此次能积极自查的企业,由其自查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对于不进行

自查和或自查不彻底,或情节特别恶劣隐瞒漏缴税款的,下一步将立案查处,从

严处罚。

(三)税务机关根据举报、上级税务机关的安排及配合其他税务机关协查的,

应当立案检查。

(四)随机抽样而被稽查。

二、 稽查接待及应对

1、平常须准备的基础工作

财务人员须加强税务政策的学习,资料应分门别类存档,不该对外的资料,

不能放在一个档案室。上下班要清理好桌面、抽屉的文件,不要把重要的东西

乱放。

2、稽查接待心理准备

如果受到稽查,不要紧张。首先,给他们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等等,这是起

码的礼貌。如果叫不要动,把凭证等拿出来的话(针对不能对外资料没有收起来

的情形,万一被他们搜查发现,如没有这方面问题,则无所谓了),这时告诉他,

我们公司有规定,未经某领导同意,任何人不能调阅资料。东西都在这里,不能

拿,如果我给你看了,公司会辞退我的。要不我马上打电话给某总请示一下,这

时你打打打。。。就是打不通或是关机,给检查留点回旋余地。(根据有关法律规

定,只有公安、检查、法院才有搜查权,并且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

查证,所以不给他看他也不能强求),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和他们争执、争吵,

中国人嘛,以和为贵,人家也是奉命行事,让他们休息等等,通过其他方法说不

定就有转机。同时要尊重税务稽查人员,这有利于建立互信互谅,使税务稽查顺

利进行,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税务稽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降低因税务违法行为带

来的巨额罚款。

3、稽查前的准备事项

了解原因,有的放矢(了解来者为什么性质而来),对方实力,心中有数(来

者是什么来头,有什么喜好、家住那里、家庭情况、他与那些人有关系,就是“查

户口”,平时也要多积累点,以便做出神速应对,必要时找好对应的关系),重

大遗漏,补缺补差,准备材料,以备查询 ,相关文档,入屉入柜 ,接待地点,

远离账册(接待地点要求干净、整洁,远离财务科、档案室),安排专人负责配

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如果企业时间上与税务稽查时间冲突,应当及时与税务机关

协商,变更稽查时间。但不要频繁变更,否则,会引起税务稽查人员的怀疑。要

有礼貌谦逊(懂财务而非主办会计接待,一般至少副总接待等),如果有税务代

理机构或税务顾问的,须及时进行沟通,对企业存在的重大事项进行事先的处

理。可以通过补签合同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补签。最好在税务稽查时,税务

顾问能够在现场。

4、接待技巧

神态上不要紧张,要冷静对待。

有理有节地对待稽查人员,避免与稽查人员冲突。

遵循对等原则:税务稽查接待要按对等原则,公司负责人可礼节性出面应付,

但对公司各项财务问题不作肯定性答复和介绍,由财务人员与稽查人员接待。执

总要当作稽查人员对财务说:要全面配合稽查工作,要什么拿什么,然后说还有

什么会议要开等等,离开一会儿!(执总要在背后周旋其他的东西,财务随时要

告诉执总情况)。

税务稽查中,应当及时与税务稽查人员沟通。对税务稽查人员询问的问题,

应当及时予以回答,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不要随意答复,应当找有关人员核实后

再作解释。

陪同:税务稽查人员在公司经营场所走访,一定要有财务负责人陪同,各部

门负责人或其他人员对税务机关人员的问题,先请财务人员解释,非财务人员

只能含糊回答(这是因为财务负责人知道那些是有问题的,处罚力度如何等)。

5、稽查资料提供技巧

有限配合(对检查权的正确理解,检查权不是搜查权);财务资料,有限

提供(谨慎提供各项资料);非财务部门,适当规避(业务部门资料,不得适

时提供)。

6、稽查底稿核对方法

稽查底稿是税务稽查的依据,带走之前应复印一份留着分析,好作准备应

对,核对要逐条逐句逐字认真核对应对要及时措施要得当对稽查底稿加以分析

后,如果发现与实际不符,3天内应及时作出书面反馈,了解稽查进度现在到了

那一步,便于好打点打点有关人员。如通过了解发现,稽查底稿还在稽查组长

手中,稽查组长住在××别墅,爱好是名烟名酒名茶等等,用个适当的方法,

买点大中华什么的,带点上等的普洱茶啊,如果还不够加点RMB,总之要找对

人、送对路。临走的时候,把你写好的反馈报告交给他说:“大哥啊,稽查底

稿有些与实际不相符,抽个时间看看”。让你走后,他抽着大中华,喝着普洱

茶,带着愉快的心情认真的看完,在他这一环节尽量减少对公司不利的,说不

定重写稽查底稿,你重新签个字,然后流到下一环节。(使处罚在你撑控之内)

一定要了解稽查进程,快速做出反映,不然,再好的关系都没用,人家

也是流程管理啊...... 平时多积累人脉关系,必需时须动用关系来处理稽查

事项。

反馈时千万千万不要大吵大闹,本来10万可以搞定事情,你一闹说不定

就变成100万了,反映一定是书面而非口头

7、稽查意见反馈技巧

认真研究,逐条核对;协调配合,进退有序;有礼有节,有理有据

第四篇:公务接待费自查综合报告

根据区纪委文件(东纪发4号)和财政局关于业务招待费开支的规定,我局公务接待费按照“三限一专”标准,严格管理规定,本着节约控制开支,有效促进了机关各项管理。现将近年来的公务接待费自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根据财务室上报公务接待费开支数额,经统计,xx年年以来,我局的公务接待费实际总支出11.2万元,比核定指标节余1.3万元,控制在了区纪委和财政局规定的范围之内。

二、公务接待费开支原则及措施

1、坚持公务接待安排以定点宾馆为主的原则。区司法局机关业务招待一律在花园宾馆(xx年-2016)和新湖景宾馆(xx年-2006)按规定标准进行。用餐招待实行对口申报,即哪个科室的业务由哪个科室的负责(或分管科室的领导)申报。申报时首先由申报人到办公室填写派餐单。派餐单各项目必须真实、全面、正确填写,项目不全的不予批准。派餐单填写好后交由局长签字批准后,由申报人持单到指定点就餐。

2、财务室严格费用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做到“四单”(呈报单、就餐单、原始菜单和正式餐饮发票)齐全才予以核销。对月费用较高时,一定要分析查找超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健全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更要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业务费支出坚决不予核销;纪检组实行一月一监督,对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明知故犯者予以教育,并由其个人承担进餐费用。

3、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历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坚决杜绝公款请吃请喝和铺张浪费行为,使公务接待既不违反规定又发挥了其应有作用。

xx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国内公务接待费报销管理细则

附件:

国内公务接待费报销管理细则

一、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

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1、公务接待由委办公室统一安排、管理。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国内公务接待统筹安排。严格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擅自扩大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2、国内公务接待实行公函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外出活动确需对方接待的,由委主要负责同志批准,做好登记备案,并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公务活动的内容、时间、行程、人员等。

3、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务活动结束后,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由相关负责人审签,作为财务报销凭证。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人员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用酒情况等内容。

4、加强公务接待费审核报销。公务接待实行一次一结账,在批准的预算规模内,对有明确接待范围、对象和目的,经单

- 12列支其他支出。

2、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3、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逐步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

4、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5、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办法实行单独管理。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2015年6月10日

上一篇:岗位大练兵学习反思下一篇:岗位司机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