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课文分析

2022-07-08

第一篇:老舍的猫课文分析

9.老舍的猫教学设计(定)

9《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要求掌握的9个生字和词语,并能准确适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喜欢的部分。

3、认真体会老舍先生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感悟作者对毛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生字、词语和多音字) 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ppt播放猫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a、ppt出示词语,生领读,指名读。

b、多音字。指名说出课文中的多音字,组词。

2.小组讨论: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要求:说全句)--师板书

(三)再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析猫的性格特点。(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分析猫“古怪”的性格特点。(读中感悟)

一怪——老实、贪玩、尽职

2.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想一想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课文是怎么写的?用彩色笔画出来,仔细读一读。

二怪——温柔可亲、一动不动

三怪——胆小、勇猛

2、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读中感悟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淘气----三个表示动作的句子。

a、耍个没完没了。 b、撞疼了也不哭。 c、抱着花枝打秋千。

(四)小结: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可爱淘气的猫,讨人喜爱吗?所以老舍先生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喜爱它。可是全篇提到喜爱了吗?这就是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得真好!

(五)拓展练习

生活中你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请写一写。

第二篇:老舍的草原课文原文

《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的草原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材解读

1、作者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描述草原的: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作者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天空格外明朗。课文中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儿的两个“那么”各指什么?是说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什么最清鲜,空气就像它那样清鲜;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样明朗。“那么”就是代替“什么最清鲜”,“什么最明朗”的。草原是很广阔的,极目远望,一派青绿色。但作者又说“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是无边无际、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呢?因为上一句讲过,天空非常明朗。

2、本文使用了许多比喻句,因此理解比喻句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比喻使用的贴切与生动,从而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3、本文文笔清新、感情真挚,但学生对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比较生疏,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做必要的铺垫。应该抓住“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等重点词语与富有民族风情的场面分析,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4、本文可以分为写景与叙事两大部分。要引导学生理解两大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是第一次来到大草原。草原的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赞美美丽的草原,而且也由衷地赞美生活在这里的淳朴热情的草原各族人民,是美丽宽广、富饶、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这里勤劳淳朴、好客热情的人民。

5、《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比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使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第三篇:教材分析《走进老舍》

走进老舍

——研说教材之文学单元解析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今天我就“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文学单元”的内容进行教材解读——走进老舍。老舍是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熠熠闪光,令人振奋,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现今,在小学及初中高中不同版本语文教材及补充教材共收录老舍作品40余篇,如:《草原》、《我们家的猫》、《养花》、《豹突泉》、《林海》等都是经久不衰的名篇。

一、纵横联系

说内容

《走进老舍》来自小学冀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文学单元。文学单元是冀教版小语教材的特点与亮点之一,分别穿插在中高年级段的下册教材中。

三年级下册的文学单元介绍了“安徒生”,让孩子们从可以接受的童话入手,走进名家。四年级下册,安排的是“冰心”,让孩子们体会冰心的精神“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到了五年级,进入第三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后,教材为我们打开了追寻李白的天地。六年级下册推荐的是老舍,老舍的作品堪称“经典”,他的作品就不仅是让学生读读而已了,而是要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

这四个各具特色的文学单元组成了文学单元系列,从国外的安徒生,到中国文学“常青树”冰心,从诗仙李白,再到“平民作家”老舍,可以说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给学生打开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语文学习世界。

二、深入编排

说意图

有教师可能要产生疑问:学生所学习的一篇篇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冀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为什么还要单设文学单元呢?

请看整个文学单元的编排意图

1、让学生得到更深邃的精神滋养

文学单元所选取的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李白、安徒生、冰心、老舍。他们的作品给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孩子们在读他的作

品的时候,所传递的真善美思想就会渗透学生的血液中,给学生以精神滋养。

2、让学生得到更丰富的语言滋养

古今中外的名家大篇大都代表着语言艺术的最高峰。文学单元的设立,为学生口味语言,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长时间浸润在这样的作品中,就会得到更丰富的语言滋养。

3、引领学生读书,激发读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45万字。文学单元的设立重在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正是编者的用意所在。

整个文学单元总目标:既读作品又读作家,引领学生读名家名篇,把学生领入文学殿堂。

三、解读教材

说作家

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从以下四方面来解说:

心随母亲行

老舍出生于贫民家庭,一岁半丧父,姐弟几个和母亲相依为命。老舍笔下的母亲不识字,话也不多,却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忍让,善良坚韧等品质,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予了老舍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作者说“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有来得及报达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文中这样写到:“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唉!心痛,心痛!”

深情寄大故乡

老舍1931年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做过四年教授,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浓厚的感

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给了济南。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浓情致,更给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热血洒大众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把目光投向劳苦大众,他的心血为劳苦大众抛洒,他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生活多情趣

慈爱、开朗、幽默,会生活、多情趣,他是个兴趣广泛的杂家:打拳、养花、喝茶、养猫、绘画、书法、收藏古玩、说相声等,有二十多种。

四、有效整合

说建议

一区别: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区别对待。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对积累语言,理解文章,体会情感,掌握表达方法等都要进行指导。这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巩固、迁移、运用,需要略读课文来承载。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用“法”服务。精读课文要“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略读课文要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唱主角。

如何有效突破精读课文的教学呢?

抓关键词主动探究品读

《我的母亲》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为什么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通过自读思考交流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导抓关键词品读每一部分内容。文中写道“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母亲做事永远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也都洗得雪白。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

爽爽。”都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的人。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给邻居帮忙,她总是跑在前面,宁吃亏,不斗气。”可看出母亲为人处事不怕吃亏的特点。

母亲有着软而硬的性格。皇帝跑了,丈夫死了,联军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这惊恐,这紧张,这艰险岂是一个软弱的寡妇所能承受得起的?但是母亲心横起来,不慌不哭,总是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是那么善良坚强。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家探望母亲,母亲喜出望外而“笑”,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先是“愣”住了,然后半天才“叹出一口气”,临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孩子!”语言听起来很平常,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

读书与思考结合体会乐趣

《养花》一课,我们采用读书与思考相结合,体会乐趣的方法,首先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本文围绕养花的乐趣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读与思结合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找出文章中心句,即最后一段,最后体会养花的乐趣,明白道理: 生活中有成功也不有失败,这样才是充满乐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无泪只有笑,生活平淡无味。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充满奋斗的一生。

循情感

品味语言特色

《母鸡》一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篇文章运用了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讨厌”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自己”,而“不敢再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作为鸡妈妈是“那么负责,那么慈爱,那么勇敢,那么辛苦”。文章通过对母鸡动作神态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只普通而又伟大的鸡妈妈形象。文章中写道:“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由赞美鸡妈妈到赞美全天下的母亲。

作为语言大师,在《母鸡》中,老舍运用的几乎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略读教学

《祥子买车》可以依照三部曲进行,一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读课文,品味性格特征;三读拓展,选取片断给学生听,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二结合

结合一: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堂教学讲究一个“精”字,而课外阅读则讲究一个“博”字,“精”与“博”是密不可分,就像一个人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其实这一单元我们只是为孩子的阅读打开了一扇窗,就像一个集束炸弹,老师只是给了孩子一个爆炸的点: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走进了老舍;而爆炸的真正目的是引领着他们走进鲁迅、走进郭沫若,走进更多的名家,走进更广阔的文学世界。谁也无法想象今天的这个爆炸点将会在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影响。今天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习题、试卷、测验等,可这样的评价手段很难全面检测到孩子们在这个单元的收获。所以,我们的评价更应该关注的是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是否读懂了文章,是否走进了老舍,是否让孩子们通过广泛的阅读找到了自己的根!万千的文章,万千的阅读,其目的只有一个——“落叶归根”!

结合二:感悟写法与课外练笔相结合

三落实

落实好口语交际

、 落实好综合学习 、

落实好语文活动 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常常伏在桌边,擦去如注的汗水坚持写作,就像他为自己起的名字“舍予”一样,舍弃自我,忘我工作,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给了别人。他曾这样给自己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这就是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语言大师老舍,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向前„„

最后我想用巴金先生的话作为结尾:“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谢谢大家!

第四篇:老舍先生读后感分析

《老舍先生》读后感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

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

九、一八”、“

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第五篇:《囚歌》课文分析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课文分析:

第一节写出了革命者面临的是坚贞不屈与苟且偷生的考验。“人”在这里指坚贞不屈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里的叛徒。“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朗读这节诗应注意“紧锁”、“敞开”对比的语气。“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读出敌人引诱革命者投降的语气。

第二节讲革命者坚定的选择。“渴望”表现了革命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深深地知道”是说彻底地、真正地懂得。革命者决不能为了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

第三节表达了对革命蓬勃发展,扫荡黑暗世界的热烈期望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这句的意思是:为了坚守革命气节,宁愿献出生命,让革命的烈火把这样的牢狱连同自己一起烧毁。“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说的是自己在革命烈火中,在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中,得到永久的生命。

1 / 3

赏析: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了了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

2 / 3

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3 / 3

上一篇:冷却塔介绍及选型下一篇:雷人的餐饮广告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