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品评价量规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作品评价量规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信息技术教学论论文: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实践。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强烈愿望,如何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笔者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在总结前人电子学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评价中融入电子学档评价的理念,运用评价量规,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学生发展的评估。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建构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了本文中有关评价的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电子学档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并分析了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优势,第四章对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实践效果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五章总结本课题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 【英文摘要】As the changes in the idea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odes can’t perfectly adap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nowadays. Putting the new assessment modes into the practice has been a common and strong desire of educationalists. How to put the ideas of new teaching assessment into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the people working on education reform.In the view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assessment of the In...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 学习评价 电子学档 量规 【英文关键词】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 Studies assessment E-learning portfolio Rubric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中文摘要4-610-17

ABSTRACT6-7

第一章 绪论1.1.1 基于教育评价改1.1 问题的提出10-11革的要求10要求10-11式的要求111212-1314-15习评价15

1.1.2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自身特点的1.1.3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1.2 研究意义11-12

1.3 研究内容1.4 研究现状12-15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1.5.1 课程评价与学

第二1.4.2 国内研究现状13-141.5 有关概念界定15-171.5.2 学档评价与电子学档评价15-17

章 理论基础17-20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18-20构建20-3420-212121-22设计22-30录23-24与反思29-30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1717-18

2.3 真实性评估理论

2.2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体系的

3.1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原则3.2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电子学档评价的思路3.3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评价目标的制定3.4 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电子学档评价的模块

3.4.1 学生个人信息233.4.3 学生作品集24-29

3.4.6 学习评价信息

30

3.4.2 学习活动记3.4.5 学习的体验3.5 电子学档评价的实施过程30-32论》课程中的优势教学论》的实践研究34-3634

32-34

3.6 电子学档评价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第四章 电子学档应用于《信息技术4.1 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

4.1.2 教学班级情况4.1.4 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34-614.1.1 实施时间344.1.3 实施计划34-35

35-36和电子学档内容要求36

4.1.5 学生考核方式4.2 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评价的案例

4.2.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4.2.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4.2.3 电子学档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块中的实

4.3 实践结果分析53-60

4.3.1 实践结

4.4 分析36-5336-3737施过程37-53果质性分析54-58

4.3.2 实践结果定量分析58-60

实践小结60-61究结论6163-6570-7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5.1 研参考文献5.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61-63附录致谢

65-7071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 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热潮。在教学评价改革层面更加注重以过程性或形成性为主、终结性为辅的多元化评价。量规作为面向学习过程的主要评价工具,能够有效地观察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为教学改革特别是评价方式的转变带来活力。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评价 量规

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图、评估表等。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量规(rubric)工具展现出诸多优势。

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认为,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能够明确描述每个准则的水平。[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既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工具。[2]焦建利教授认为,具有一系列评价标准、设置了质量优弱序列的量规可准确描述学生作业或学习表现的优劣程度。量规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其评分的标准公开化,较容易实现开放和共享功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心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自我控制者,使他们具备批判的、联系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成长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以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特色的建构主义评价强调目标比较自由的评价,主张将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并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和目标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教学条件支持下,学习者逐步进入某种持久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能力和倾向,这种能力或倾向要从外在的行为表现中进行观测。[3]

根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评价模式,可以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定量手段获取教学评估事实材料。运用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表现性评价。影响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支撑的定性评价,这两种课堂绩效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发挥评价量规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以及鉴定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规的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 、量规的特点

1.普适性

量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主观性的判断,更注重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适用于信息收集与整理、探究性学习、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科学实验与试验、小组学习活动、课后复习与巩固等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2.系统性

教学过程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功能系统,包括学习者、授课教师、学习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环境等,以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评价为基础的教学绩效评价取决于教学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践证明教学量规能够系统地衡量教学各因素的作用效果。教学评价量规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或方法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或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学、学习、评价融为一体,不再有明显的区分界限,从而将量规这种评价工具转变为教学工具或学习工具。[4]

3.动态性

量规是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修改任务的构成要素。根据评价的目标与内容制定出合乎标准的评价量规是实施评价的重要环节,量规的设计应在评价标准的弹性与可选择性方面留一定的空间。由于量规具有开放性,学生家长或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

4.发展性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量规评价有助于推进课程发展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使用量规可以获得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资料,从而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帮助,有利于学生发展;使用量规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合作、交流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量规衡量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的传授情况。

三、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1.设计原则

要将评价量规运用于复杂的教与学过程并取得预期效果,应依据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做好量规的设计。通常,量规的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第三,具体的描述性语言要具有可操作性,每个等级对应的评价标准里应出现同一评价元素,各等级的描述性语言要体现等级之间的差别性。[5]

2.量规的设计

在信息化环境下,使用评价软件制作的量规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单机运行的教学评价软件,如Rubriebuilder、The Rubric Processor等;第二种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评价软件,如Rubrie Generators、Rubistar、Rubrie Maehine等。前者是直接运用的单个教学评价辅助工具,后者则有很多模板,可以自动生成、修改、查看、在线分析评价结果。

从评价量规的架构将量规分为整体型和分析型两类。整体型(如表1)是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角度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型(如表2)首先将学习表现分解成基本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综合分。量规的架构一般包括任务指标、质量状态、描述性说明。任务指标是学习任务的构成成分;质量状态是指每个指标完成的等级与达到的水平,通常用分数表示,是4~6个层次的差异数值;描述性说明则是文字说明,用来区分任务完成的质量情况,判断等级水平的差异。量规的设计通常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等级评定法。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量规生成器(如量规之星http://rubistar.4teachers.org/等)遵循以下步骤进行量规设计。第一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第二步,选择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评价的指标;第三步,根据遴选出的评价指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四步,采用李克特量表等方法为每一个指标分等级;第五步,描述并确定各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评价标准,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第六步,设计包含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表格形成评价量规;第七步,根据评价量规的使用反馈情况修订量规。

3.量规的实践应用

在信息化环境下,使用量规进行面向教学过程的评价具有很好的实践效果。在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第二,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第三,在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第四,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在使用量规前通常为学生展示一个量规评价范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视化”衡量样本。

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量规工具能够获得学习效果评价的即时数据。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向学生适当展示量规的结构与内容,学生能够根据该可视化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行动目标与计划。学生对照量规了解、熟悉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在学生自评阶段,学生依据量规中描述性指标反思并改进学习过程,最终对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在点评阶段,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任务质量情况给出客观评价。

在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活动时,利用量规工具实现学习效果评价功能。在资源库教学运用过程中,借鉴并拓展多元化评价的已有成果与方法,将课程总体评价量规和作品评价量规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相结合嵌入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中,以评促教,教评结合。操作过程为:第一步,学生用户注册登陆;第二步,学习内容选择,进入课程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第三步,个人学习资料管理:含个人背景资料、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对课程学习的自我反思;第四步,学生学习任务管理;第五步,基于过程的学习评价,含教师的评价、来自同学的评价和学习者自我评价。

量规是学习的“脚手架(scaffold)”,运用评价量规,教师能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提示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不断改进,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量规具有目标导向作用,量规中的学习目标描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任务目标的理解,确定任务质量的达标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效益、效果意识。因此,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量规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Heidi Goodrich Andrade.Understanding Rubrics[J].http:///p-918448404035.html,1997

[2] 寒冰编著.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徐春华.量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5]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王正华(1970-),男,安徽当涂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责任编辑 郭振玲】

第三篇: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的定义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评价量规?我国教育专家朱智庭教授将评价量规定义为“一种结构性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我们在评价非客观题或非客观任务时,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种工具。评价量规的设计是探究型学习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评价量规的作用

理解量规的作用: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当学生有规则地通过量规来评判他们的作业时,会开始对学习结果充满责任心,减少了“我还要做什么”的问题。量规减少了教师为学生作业进行评分的时间,使教师更容易向学生解释获得等级的原因,促进自己明白怎样努力才能获得提高。使用量规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使标准公开化。

评价量规设计原则

设计量规应当注意:

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3、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每一部分。同时要注意: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

二、如何设计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

2、

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三、评价量规的实际应用

设计出一个好的量规只是成功了一半,使用得当也十分重要。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在学习前提出预期要求是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发挥量规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作用。

2、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配合使用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在要求学生以电子作品递交作业时,采用量规与范例(学生作品范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会非常有效。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关注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要求评价要随时并频繁地进行。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以便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量规来衡量自己的绩效。

4、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这类评价,如要求学生互相浏览作品,根据量规提出修改意见等。但切忌对学生的互评施加压力,否则势必会影响互评的质量,如要求以学生互评的分数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等。

统计与分析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成为重要 的教学手段, 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 学系统也走进了统计学课堂,使统计教学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 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多媒体辅助教学 方式则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 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 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1)能化静 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和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2)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有 利于突破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 效果;(3)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 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图文声形 并茂的特点,使统计中的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计 算通过教学软件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 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并且还可激发学生 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对于统计教学来说,由于过去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 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用手工处理准确性、及时 性差,且有的手工处理不能进行,从而对统计的工作过程、 功能不可能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多媒体辅助手段引进统计 学课堂后,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

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在传统教学方 式下,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 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 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而采用多媒体辅 助手段后则可使绘图、制表、数值计算、预测等一气呵成。 另外,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使 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 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2. 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 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 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施统计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突出教学重点,使 教学目的得到升华。传统的统计教学方式是建立在手工计 算的基础上,讲授的重点是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 受到课时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讲授内容的广度和 深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计算 后,教师则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 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 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大 量实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 的应用条件和实际应用效果。

第四篇:教案评价量规

导入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导入内容(60分) (54-60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高,过渡自然,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48-54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过渡到讲解内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48-36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有一定的相关度,过渡基本自然,能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 (36-0分)

导入的内容设计与主题相关度不高,过渡不自然,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计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二―――提问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提问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提问内容(60分) (54-60分)

问题内容明确,提问方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且分析评价准确,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54分)

问题内容较明确,提问方式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较恰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较准确,对学生做出比较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36分)

问题内容基本明确,提问方式基本上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基本上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基本准确。 (36-0分)

问题内容不明确,提问方式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不恰当,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提问时运用的身体语言恰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较好地运用了身体语言。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身体语言配合问题的提出。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身体语言配合提问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明显,恰当。 (8-9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较明显,恰当。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区别不大。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相比,没有变化。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三―――演示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演示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演示内容(60分) (54-60分)

演示的内容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匹配。 (48-54分)

演示的内容较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较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较匹配。 (48-36分)

演示的内容基本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基本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基本匹配。 (36-0分)

演示的内容不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不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对学生没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不匹配。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配合演示内容运用了恰当的体态语。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配合演示内容较好地运用了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演示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演示。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较恰当的讲解语言,能够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6-8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的讲解语言基本恰当,基本上能够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没有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不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四―――讲解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讲解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讲解内容(60分) (54-60分)

讲解条理性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且过渡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匹配。 (48-54分)

讲解有条理性,结构较合理,重点较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较配合,且过渡较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较匹配。 (48-36分)

讲解有一定的条理性,结构基本合理,重点基本明确,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有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基本配合,有过渡,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匹配。 (36-0分)

讲解没有条理性,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对学生没有启发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过渡不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发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讲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综合技能的评价

200 –200 年第 学期《教学设计》实验课程成绩表 姓名 导入技能(10分) 提问技能(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机、过程是否完整)(10分) 讲解技能(内容讲解是否清楚、正确;层次是否清楚)

(50分) 演示技能

(运用媒体的时机是否恰当,是否配合了讲解的内容)

(20分) 教态语言

(教态、语言使用方面)

(10分) 得分总计

第五篇:音乐课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说明:将设计的针对主题单元中某一评价要素的评价量规粘贴在下面)

评价 指标 优秀8-10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知识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运用 曲制定处理方案

30%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重点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50%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良好6-8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曲制定处理方案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一般4-6分

1、能大胆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感受作品音乐的力度记号,运用他们为歌曲制定处理方案

3、举办一场小型音乐剧表演,各小组合作展示创作成果

1.能认识简谱中常用的音乐记号和用语。

2.能够掌握音乐作品二段体结构。

3.能准确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

自我 评价

上一篇:小学教师年终考核总结下一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