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2023-03-24

第一篇: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山西省电力公司荣获“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农电“三新”战略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山西省电力公司荣获

“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山西省电力公司继2006年全面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后,2008年创新农电“三新”发展战略内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切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结合山西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投资9080万元实施了所辖区域内1816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主干道路路灯亮化工程,为亮化、美化新农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为了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吃水问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投资1555万元,开展了涉及6个地区、54个乡镇、224个村的饮水解困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难,改善了民生。

为了确保农民粮食旱涝保收,在运城地区大量开展了农村排灌设施改造试点。

关注农村,关爱孩子。设立600万元“国家电网爱心基金”,新建7所“希望小学”。

大力推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08年共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5个,电气化乡镇39个,电气化村500个,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鉴于山西省电力公司2008年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2009年 2月22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山西省电力公司被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第二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说: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三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未停止过思考:企业文化是什么?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当然,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样的个性。这里仅就三公司成立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三公司一直遵循着“建设适合自己、有利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原则,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中铁九局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的现状,我们没有搞面面俱到的形式主义浪费资金,而是注重改善各项目的职工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在有影响的重点项目上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中铁九局”品牌。宇辉项目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谓典型,公司结合集团公司的标准和项目自身的特点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充分展示了中铁九局的良好形象,同时购置了职工生活必备的设施和部分体育健身用品,组织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施工生产精心、业余生活充实,向人们展示了一支高素质、深层次的施工队伍。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二、以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三公司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只有全力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中铁工程”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八,品牌价值451.48亿元,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资本。同时,我们也要打造好“中铁九局” 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中铁九局三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三公司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三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一直努力追求“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塑企业优秀的品牌。松原项目部在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每道工序的管理,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还追求过程出精品,该项目部承建的查干湖中桥被松原市委书记誉为:查干湖又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五棵树公铁立交桥和通榆科铁公铁立交桥无论从桥的墩柱、盖梁以及梁的预制,都受到省交通厅和市质检部门的高度赞扬,还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及奖励。正是凭着严细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我们得以和十八局、二十局等几家大的施工单位竞争,也正是凭着“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理念,我们树立了“中铁九局”品牌形象,在松原地区实现了滚动发展。

今年三公司还通过了“三整合”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笔者认为三公司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具有中铁九局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三公司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三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三公司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三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三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三公司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方向,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企业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三公司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就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三公司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三公司目前正在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位”。三公司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服务“一个中心”,一切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员工、面向市场;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结合员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特色;四是塑造“四个形象”,即企业形象、员工形象、品牌形象、法人代表形象;五是要讲奉献,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市场竞争的最大价值和最终目的也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篇:关于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发展速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在新时期,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拥有了先进的文化,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引言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职工之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它随着企业而生存,随着时代而变化,是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新时期企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深刻认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如何继承和创新,更好地与现代文明交融,与社会、市场融入,这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有助于丰富企业发展理念。考虑到企业发展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企业的发展理念成为了关系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及时更新企业发展理念,创新企业发展思路,才能使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处于较为乐观的状态。而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丰富企业发展理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满足了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理解,我们应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加强文化建设质量。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和感召广大员工,引导他们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三)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明确的阐述,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加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要加强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现了管理的风格,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反映。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是联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键。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当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方式,建立起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提倡人性化管理。要注意强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随时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将员工积极的、正面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发挥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根据企业当前实际和对国家负责的使命,利用提炼的企业精神, 对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进行引导,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共识和深入理解,激发员工超越个人情感,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然后,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归属感和成就感。企业应注重建立薪酬、奖惩、福利、休假等激励制度,合理选配人力资源,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应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的实际,充分引导和促进员工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方向相统一,使员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近期的工作目标和远期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要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机制,持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关系,适当提高特殊人才的待遇,体现企业对人才的厚爱。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待遇激励人才,靠实力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企业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作为保障,并通过统一的操作流程进行实施。从长期来看,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是企业员工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企业的魂。这就要求不仅要有专门机构,还要有专人负责,确定目标,有规划、有目标、有经费保证,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促其制度化、规范化,使企业走上稳固发展的轨道。

(四)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凝聚力。在现代管理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两大主题,而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能否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将企业员工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团队精神,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作为一个大团队,体现出的是作为团队精神粘合剂的企业文化的组织功能,表现形式是使员工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总目标,或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个人的目标,也就是促使员工的成就感得充分的发挥。以制度管理人,以教育培养人,以待遇激励人,以感情鼓舞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同心协力,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凝聚力,最终发展成充满活力的企业团队精神,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是企业在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并使其得到有效的落实,还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而用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仲伟民.浅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张兵.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

第四篇:新媒体企业文化的建构

浅谈新媒体文化的建构

内容摘要:

随着新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文化也已开始彰显其威力。本文从新媒体文化的生成对原有媒介状态的冲击谈起,分析了新媒体文化的特点与新媒体文化自身所形成的模式,并指出了当前新媒体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关键词:网络文化;新媒体传播;文化建构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多里,人们提及最多的一个词除了“房价”,或许就当属“微博客”了,有人说2009年是“微博客元年”,这一年里,iphone手机上的Twitter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最潮的事情,许多人在这一年里发现了微博客的魅力并相继拥有了“围脖”。以此为引,以微博客为代表的诸多新媒体正在以强大的攻势占领着曾经被传统媒体牢牢把握的传播阵地,一场新媒体的文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而来。

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原有媒介文化形态

1、新媒体定义

要研究新媒体文化,那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新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界定, 尽管学者们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 但至今仍没有定论。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然而至今人们较普遍认为所谓新媒体,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1。

目前学界对新媒体较流行的定义是2: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 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另一种比较技术层面的定义中, 新媒体被阐释为“TMT”, 即高科技(Technology)、媒体内容(Media)和通讯传输(Tele- com)的结合。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 如: 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 blog) 、播客、网络电视(WebTV) 、电视上网、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 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 、网上即时通讯群组、对话链(Chatwords) 、虚拟社区、搜索引擎、简易聚合(RSS) 、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等。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 也有不少属于新媒介硬件、新媒介软件,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等。

2、新媒体对原有媒介文化状态产生冲击

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再阅读纸质的报纸,转而用手机收看每日两条乃至更多的手机报;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在电视机前守候,转而痴迷于电脑前那永远都可以自主选择的网络电视;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开始不再关注广播电台中播放的广告,转而开始留心电梯间里楼宇电视中每每出现的新的广告产品;曾几何时,那些厚厚的名著作品们已不再出现在我们的案头书架中,孙悟空早已和少年维特一起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我们身边的电纸书、手机和掌上电脑等等一切可以存储文字的电子终端当中。

新媒体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起一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人们宁愿在PPlive中收看被改编的体无完肤的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也不愿意花哪怕三天时间去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著;人们宁愿花钱去订阅手机报来了解当下发生的时事,也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免费的《新闻联播》。

中国传媒大学的李怀亮教授曾在其《新媒体的文化价值变革与发展动力》一文中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来阐述新媒体对原有媒介文化形态的强大冲击:

1、美国著名媒体投资公司VSS 于2007年发布的媒体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美国网络广告投放规模将以每年21% 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报纸广告。另据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报纸的年轻读者和高学历读者流失较为严重,流失的主要去向是互联网。

2、据国内调查显示,15—34岁年龄区间的青年电视观众规模在2006 年和2007年均有明显下降,青年电视观众每周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下降幅度超过了一个小时,已经不足16.5小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2007年底,18—35岁的青年网民占到了网民总数的60.9%,成人(18—84岁)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也超过了17.2小时。

3、据某著名品牌公司提供的数据,1967年全美国家庭使用的电子消费品是平均1.3台,200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6台,也就是说增加了20倍。在增加的电子产品中,属于新媒体的电子产品占了很大比重。

4、在书籍期刊等学术文献中,过去的注释、引用几乎全部出自图书或期刊,但是,这样的格局已经被新媒体打破,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注释出自互联网站和电子图书。这已经显示出在专业领域内,新媒体也打破了原有的媒介使用格局。

这些信息的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碰撞?新媒体到底拥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改变曾经强大的传统媒介生态?这一切都要从新媒体传播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特点谈起。

二、新媒体的普及形成其自有的文化模式

1、新媒体文化特点初探

1964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由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可以看出,现代媒介的发展已经愈来愈密切的与人类自身的属性相关联。而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完全符合这一论断的预言。

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来看。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具有单向、线性、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其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习惯于纸墨飘香的意境与电视荧屏上晃动的倩影。而新媒体传播则具有多向、非线性、个性化与互动等新的特征,其受众群体与以往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成长起来的老一代不同,这批人多是年轻人,他们是伴随着电视、电脑与手机成长起来的“电子一带”。

其次,新媒体的技术支持满足了当代受众时尚化、个性化、即时化的互动传播需求。以网络电视为例。网络电视颠覆了现有的电视节目传播形式与观众的收视习惯。由于其不受时空限制,因此网络电视的出现将现行的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从而使视听信息的传播更加个性化、即时化。而网络电视也向观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和参与空间。比如,受众可以连续收看一个十几集的电视剧而无需遭受停播或限播之苦,受众还可以收看一场没有电视重播的足球比赛等等。曾经难以实现的愿望,在网络电视时代都将变成现实。而受众在收看实时播出的节目时,可以暂停,可以回放,也可以快进,还可以点播以前播放过的节目,或者从服务器上调看各类影视剧。这些功能都是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现在通过新媒体,这些都已变为现实。

从新媒体的载体和渠道使用方面来看。首先,传统意义上的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往往不是个性化的媒介,而是一种满足一定规模受众口味的公共媒介。因此,在小范围内,受众共同使用这些媒介便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比如,报纸常常会被传阅,电视或者收音机往往在家里会被许多家庭成员共同享用,电影则更表现为一种影院内的公共媒介。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使得载体的使用出现了两级扩散的趋势:一方面,手机、电脑网络等新媒体是个人媒体,实现的是公共空间之外的私人空间的使用;另一方面,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是渠道设计方面的创新媒体,这些媒体虽然置身于公共空间,但是吸引的却是具有相似特征人群的关注,使用的是目标群体的“等待”或“闲散”时间,因此,目标群体的一致性就

成为了这类新媒体的特征。

其次,新媒体在信息选择方面变被动为主动,在符号形式方面变一元为多元,在载体享用方面变群体为个性,在渠道设计方面变粗放为集约,在形态革新方面变渠道为平台,等等这些都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3。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经验世界,人们也通过新媒体来更好地掌控世界。《时代周刊》2006年的人物桂冠颁给了全体普通网民——YOU,这说明今天的世界掌控在你我手里,掌控在每一个网络媒体使用者的手里。

2、新媒体文化生态探析

哈罗德·英尼斯在其著作《传播的偏向》中曾说过:“或许我们可以假定,长期以来对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被传播的信息的特性,而且,这种广泛的影响最终会建构起一种文明。在这种文明之中,难以保持生活的原样及其灵活性。因此,一种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最终会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4。”

纵观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感觉十分疲惫,从而决定了人们的精神消费方式不可能是十分从容、有条不紊的,现代人需要的是快餐式的、冲浪式的精神消费方式,人们甚至愿意一边工作、一边吃饭、一边接受社会的各种信息。这样, 迅速、快捷的新媒体工具无可置疑地成为人们的“新宠”,同时其所构建的新媒体文化也无以选择地被裹挟进现代消费文化的大潮。随着现代人在精神消费方面对大众传媒的依赖越来越大, 新媒体文化内容开始也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主要供应源头。

而曾经以印刷传播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和以影音传播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都已在新媒体文化所掀起的大潮中日落西山。事实上,在当今“媒介即讯息”的“地球村”时代,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都无法避免地要依赖于新媒体文化的传播, 二者已在新媒体文化的强大气场下出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两种文化及其传播已没有决绝的分界, 在新媒体文化中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加之全球化了的后现代语境使得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已卸下过去只有知识群体才能赏玩的贵族式光圈,而变得越来越大众、平民。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普及,高雅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接受。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新媒体文化的强大糅合力和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三、新媒体文化发展的当代视角

1、新媒体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首先,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传播及新媒体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相关新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其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已经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也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其次,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已越来越多。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5。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被大量的转移到了网络和各种移动电子终端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接收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习惯的改变终将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再次,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任何曾经出现的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而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已经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这为产生一个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支持。

最后,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正在日益丰富。目前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传播信息量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受众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是

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手机报、手机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供内容软件。

此外,国家对发展新媒体产业非常重视。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此纲要还提出要“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兴行业,加快传统发行业向现代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新兴的传播载体”,“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开发数据处理、存储、传输、下载、适用互动等数字出版的增值业务,扩大数字出版的产业群体。”这些政策性的语言表明我国已经把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列为了国家层面的事情,这为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培育了一方沃土。

2、小结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其传播内容没有该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的不同,但就是这种不同,正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习惯。新媒体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是新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阅读、消费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当我们惊叹于新媒体正在以势如破竹之势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冲击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新媒体的发展虽不可阻挡,但它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虽然更新快、容量大,但传统媒体却更加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互联网论文的应用,远远低于书报刊论文应用的原因。

总之,对待新媒体传播与新媒体文化,我们不能小瞧其能量,但也不必过分的渲染其影响。毕竟,手机、网络电视、移动电子终端等等这些今日的新媒体产物终有一天会成为明日黄花。科技的发展正在愈加剧烈的改变着这个世界,而文化,永远都将忠实于人们的习惯与感受。

参考文献:

1、汪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2、辛摘:《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

3、李怀亮:《新媒体的文化价值变革与发展动力》,当代电影,2008 年第6期

4、Innis.H. A:《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

5、柳斌杰:《新媒体现状与趋势》,青年记者,2007年第3-4期

第五篇: 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

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 孙健耀、夏中华、史军锋、李晴

【编者按】

2009年12月,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组建之初,聘请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主导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确立了集团的纲领性文件《佛铁之道》。此后,佛山铁投一直注重于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践行《佛铁之道》,使集团的运营效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2011年11月,在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评审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具体承办的“第十一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佛山铁投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成果——《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受到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荣获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

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铁投集团”)成立于2009年3月,是经佛山市政府批准,佛山市国资委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佛山铁投集团主要代表佛山市政府全面承担着途经佛山的国家铁路、省级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以及佛山市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任务。截至2010年底,下设佛山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富思德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拥有总资产70亿元,总负债49亿元,所有者权益21亿元,员工70人。

2010年11月3日,佛山铁投集团与广州地铁总公司共同投资的广佛地铁首通段(佛山魁奇路站至广州西朗站)在广州亚运会前正式建成开通,创造了仅用3年4个月就建成20.73公里长地铁并投入运营的世界记录。佛山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地级城市,进入了地铁时代。佛山铁投集团荣获“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地铁志愿者工作十大标兵单位”称号暨2010“佛山市公共交通行业先进企业”称号。2010年12月,在佛山市国资委主持召开的国资系统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上,佛山铁投集团被树立为佛山国资委所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

一、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的实施背景 为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各级政府每年都会成立一批新的国有企业。无一例外,这些新组建的国有企业都与生俱来地承担着政府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和使命。2009年3月,成立伊始的佛山铁投集团便处于这种不可回避、甚至更为特殊的境地。

(一)佛山铁投集团肩负着历史重任

按照佛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推进途经佛山市的国家铁路、省属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以及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佛山铁投集团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关乎佛山城市发展现在与未来的历史性重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改善佛山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近年来,举国上下都在高速发展轨道交通事业。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的推进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改善佛山的城市交通状况和市民的出行方式,实现佛山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交通接轨,对于提升佛山市民的生活品质和佛山的城市幸福指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加速佛山城市化进程,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佛山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个区,长期以来存在区域分散、城乡不分、“区强市弱”的倒挂现象。通过地铁等现代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有效缩短各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加速各区域的融合,并借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改善佛山市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佛山的城市化进程。

3、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佛山铁投集团的业务范围可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参与国家铁路、省级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的经费投资与关系协调,以及对应项目公司的股权管理;负责广佛地铁合作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以及后续运营服务和附属商业资源的委托经营与监管;负责佛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综合资源开发,包括沿线房地产开发、站点地上与地下物业的经营管理、广告经营等;适时介入与轨道交通相关的配套产业,如仓储物流、车辆翻新、设备制造维修、人才培养等。由此可见,有效地运营和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

值增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是国家和政府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佛山铁投集团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佛山铁投集团面临重重挑战

1、投融资压力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量大(地下线每公里造价约5亿元,地面线每公里造价约2亿元),资金回收期长,单单依靠政府投资并不现实。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加盟。而作为一家新组建的国有企业,在品牌信誉和市场前景尚无法进行明确评估的前提下,势必会在这方面承受强大的压力。

2、建设运营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百年大计,因而从前期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到中期的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再到后期的运营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有严密的标准和很高的要求。

3、专业人才引进难。由于2009年前后全国各地进入了地铁建设的高峰期,而国内相对成熟的地铁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港等有限的几个城市,从而造成人才供应出现严重紧缺的状态。同时,由于都市化水平的局限,佛山显然不如一线城市更具吸引力;而地方性薪酬政策的限制,也导致佛山在人才争夺上处于弱势。这些都对佛山铁投集团的人才引进造成了现实障碍。

4、廉洁管理风险大。工程建设一直是“贪腐案件”的高发领域,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涉及资金巨大、运作环节复杂、关联单位众多、各方关注度高,预计佛山铁投集团未来将达到500亿的资产运作规模。廉政建设和廉洁从业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干部员工的命运和前途,更会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乃至城市形象产生巨大影响,这势必给佛山铁投集团提出了更高要求。

5、母子文化待融合。佛山铁投集团属于典型的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的企业,集团下属的佛山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富思德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均已运营多年,有着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淀。随着佛山铁投集团及其管理团队的全新组建,在战略定位和运营模式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改变,如果不能在总体思路和行事风格上达成高度统一,势必造成团队沟通协作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对整体运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6、广佛地铁任务紧。广佛地铁是全国首条全地下的城际轨道交通线,首通段长达20.73公里,由广州市和佛山市共同出资兴建,对于广佛同城化战略的实现有着标志性意义。根据广佛两地政府的明令要求,广佛地铁必须确保在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举办之前正式通车。广佛地铁于2007年6月28日开工,前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建设进度上已有所滞后,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段内,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建设任务和试运行,对于刚组建的佛山铁投集团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三)企业文化创造是佛山铁投集团履行使命、应对挑战的创新选择

迅速而有效地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以切实应对挑战、履行使命——这是摆在包括佛山铁投集团在内的每一家新组建的国有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按照传统的做法,很多新组建的国有企业往往会急于开展具体的业务经营,或投入巨大精力进行组织设计和制度、流程建设、制订阶段性的发展规划,试图在最短时间内产生立竿见影的经营管理成效。但是,由于对企业的现实与未来,缺乏前瞻性的系统思考和全局性的统一部署,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被人为地切割成研发、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各行其是的独立模块,相互之间不仅不能形成有效支撑,反因方向、观念和策略的不一致,而相互羁绊和牵制,导致企业的整体运营在貌似规范之余,变得支离破碎、效率低下。

如何避免重蹈其他企业的弯路,让企业顺利步入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经过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佛山铁投集团的领导层决心秉承“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佛山城市精神,独辟蹊径,以企业文化创造为抓手,探索一条文化治企、文化兴企的创新之路。

佛山铁投集团的领导层深刻意识到: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企业经营服务”,企业文化是战略的战略,是最有效的管理和最高效的经营。他们同时认为:凡是优秀的企业一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尽管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被动等待、任凭企业文化自然生长,不可能造就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国有企业而言,必须从创立之初,乃至于在企业组建的过程中,就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创造。而所谓企业文化创造,决不是闭门造车、空喊口号那么简单,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完成对企业现实

运营与未来发展的一种系统思考和大胆假设的基础上,立足行业本质和企业特点,广泛借鉴吸收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做事原则;惟有如此,才能有效统一全体员工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全面激发大家的远大使命感、高度责任感和创业激情,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在同一条轨道和同一个方向上上快速推进,才能有效解决佛山铁投集团所面临的上述种种现实难题,不辜负政府和市民的信任和重托。

于是,2009年4月,佛山铁投集团在成立后的第二个月,就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创造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正式启动了一场领导挂帅、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创造工程。

二、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依据企业文化创造理论,企业文化创造就是做好一件事——理念的确立与坚守。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立理念,为企业立法;第二步,有效管理,让理念落地;第三步,长期坚守,与时势同步。佛山铁投集团的企业文化创造严格遵循了这一规律。

(一)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与确立

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首要是理念的确立。因为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经营之魂。拥有明确的理念,就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引,制度建设就有了根本依据,思想与行为就有了是非、优劣的评判标准。

企业文化创造成果评估企业文化落地工程企业内部传播人才激励机制设计系统提升企业外部推广品牌整合创新战略实现企业文化落地规划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提炼与确立企业文化诊断战略梳理与定位 图1:企业文化创造模型

1、调研分析,把握企业文化成因 依据企业文化创造模型(见图1),按照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佛山铁投集团首先开展了深入细致的企业文化调研活动。这次企业文化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小型专题座谈会、项目现场考察、资讯收集等多种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公司内部的中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广佛地铁等参股企业,金融机构、地铁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合作机构,以及佛山市轨道办、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在建地铁沿线的普通市民;还分别走访了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兄弟企业,与两家企业的战略规划部、党群工作部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

通过近一个月紧张有序的调查工作,佛山铁投集团企业文化执行小组获取了包括数十万字的书面材料、近百份企业文化调查问卷、上千张图片和一百多万字的电子文档(含网络资讯)等大量的宝贵资料,进而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对企业文化的现状与成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国有企业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使命感与责任感强、注重企业道德、倡导忠诚正直等等; (2)行业本质与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属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公共服务型行业,肩负着城市发展、民生幸福的重大责任,特别强调资质专业化、人才结构化、管理体系化、技术先进化、实施规范化、质量安全全程化,并呈现出环境与设备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态势。

(3)地域文化特点:

①佛山人最懂 “幸福”:佛山自古以来就是陶艺、广纱、武术、岭南成药之乡,是粤剧和粤菜的发源地,说明佛山人对幸福有着最真实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人凭借勤劳智慧创造了民营经济奇迹,但城市化水平低、人居环境不理想,使得佛山市民对提升生活品质的向往更加强烈和迫切。

②佛山与“道”有缘:一方面,“轨道”对于城市地位沉浮、经济兴衰和市民生活的重要影响,如:佛山作为明清“四大名镇”之一,曾是外省与岭南商业往来的重要通衢,然而, 1911年和1936年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的相继通车,使佛山从此丧失了枢纽地位;2009年失去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究其根源也在于“城市幸福指数”的十二项评价指标中,“交通状况” 对其他多项指标有着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道”对于人才成长、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如:从佛山曾经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之所以能够名扬四海均因有着独到的哲学思想,如康有为的变法维新之道、黄飞鸿的济世为怀之道、何香凝的梅花猛虎之道、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之道、刘传的扶正却邪之道等等。

(4)企业文化现状:新组建的佛山铁投集团呈现出比较良好的企业文化态势,如团队目标感强,组织氛围亲和、宽容、人性化,但在整体协作性上存在不足,正在相互碰撞中逐渐融合;

(5)领导团队特质:佛山铁投集团的领导团队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共性品质,如:胸怀理想、富有责任感、为人正直,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务实严谨,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等。

2、团队研讨,确立企业文化定位

为了更好地集思广益、调动各级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佛山铁投集团在公司内部开展了“佛山铁投集团新理念建议征集”活动,共收到近200条理念建议。

以此为基础,佛山铁投集团专门组织集团中高层管理干部,在佛山三水举办了全封闭式的“企业文化理念研讨营”活动。在为期两天的研讨过程中,全体中高层管理干部全情投入,通过理论引导、案例解析、头脑风暴、定向研讨等形式,在系统学习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铁同行和其他行业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同时,结合现实经营管理的需要,从 “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存在?”、 “我们向何处去?”、“我们凭什么去到那里?”等基础命题出发,深入思考、坦诚交流、激情碰撞、寻求共鸣,对众多经营管理问题逐渐达成了共识。

通过研讨,大家对佛山铁投集团所肩负的 “责任”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知:(见图2)

图2:佛山铁投必须承载的6大“责任”

一是“建设之责”,即高效建设轨道交通、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的责任;二是“带动之责”,即优化产业结构、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三是“安全之责”,即服务佛山市民、确保良性运营的责任;四是“守护之责”,即高效使用资金、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五是“减负之责”,即形成强劲的造血机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财政压力的责任;六是“示范之责”,即创立佛山国有企业新标杆和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全国性特色品牌的责任。

企业文化纲领扬弃企业文化现状企业领导团队特质企业文化定位丰富标杆与同行企业先进文化现代经典管理理论民族与地域文化行业本质与趋势企业战略意图企业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图3:企业文化定位模型

基于此,依据企业文化定位模型(见图3),佛山铁投集团确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定位——“正道文化”。 所谓“正道”,就是一种必须时刻倡导和遵循的正确的信念、规则、规律和方法,其内涵包括具体包括五点(见图4):

正直之道,即正直做人、讲诚信、忠诚敬业;公正处事、讲规则、清正廉洁;

科学之道,即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专业细致、严谨规范地把握好建设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突破创新;

仁爱之道,即以爱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幸福为原则,对乘客用心服务,令其获得安全、准点、快捷、舒适的出行享受;对员工悉心培养,为其提供合理回报、平等的能力提升、价值实现和成长机会;

快乐之道,即倡导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让每个人在简单透明、轻松愉悦、张弛有度的氛围中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体会快乐幸福的人生境界;

协作之道,即注重与外部机构的互利友好合作,注重与内部伙伴的团队互补与协作,彼此齐心合力、共同行动、实现共赢。

图4:“正道”的内涵

以“正道”为核心,首先明确了佛山铁投集团的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 (1)企业使命:引动城市精彩,贯通幸福未来。

“引动城市精彩”体现了佛山铁投对城市发展的强烈责任感,要求佛山铁投人从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高度,认清自己存在的价值,并转换成卓有成效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从而打造一个充满时尚动感、更加繁荣的“新佛山”;“贯通幸福未来”则体现出一种面向城市居民和员工的终极关怀,寓意佛山铁投将借助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结构、多元的城市文化,通过卓有成效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使广大市民、游客和外来投资者出行更便利、生活更便捷,并在人的生活半径与外部世界之间产生一种时空转换,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佛山的城市幸福指数。 (2)企业愿景:打造具有佛山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企业。 “佛山特色”,指的是“立足于展现佛山悠久灿烂、独具岭南风情的文化历史,立足于展现佛山制造产业集群闻名于世的建设成就,立足于佛山独特的广佛同城化模式和组团式发展规划,立足于独特的细节人性关怀”;“全国影响力”,则表示佛山铁投集团将在投融资与建设运营模式和整体规划、站点设计、乘客服务和整体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力求创新,以发挥全国性的示范借鉴作用和品牌影响,展现佛山城市精神,提升佛山城市形象,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品牌。

(3)核心价值观:承载责任,正道合行。

“承载责任”着重强调责任是根本、责任重于一切。作为佛山市未来运作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佛山铁投集团必须心怀对佛山市民、佛山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事业的强烈责任意识。“正道合行”则体现了佛山铁投集团对于履行上述责任所必须坚守的价值理念的深刻认知。

3、精准提炼,形成企业文化纲领

理念的确立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其一是导向正确,就是要符合战略发展需要,符合基本商业规则,同时体现人性化原则和对人才价值的尊重;其二是个性鲜明,就是要符合行业特征,符合企业个性和管理团队特性,便于记忆,富有感召力;其三是指导性强,就是概念界定要清晰,理由阐释要充分,行动路径要明确。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优秀理念的评价标准。

确定企业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后,佛山铁投集团参照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标准化模型(见图5)和理念提炼的3*3原则(见图6),提炼出了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共计23个理念要素,构建了佛山铁投集团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其中:

图5: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标准化模型

图6:理念提炼的3*3原则

为了给正道文化找到最佳的精神载体,佛山铁投集团反复研究,最终在佛山人的骄傲、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身上得到了最佳的情感共鸣。从詹天佑的个人生平中,佛山铁投集团总结出了八个经典故事,而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每一种精神品质恰恰都是佛山铁投人为了履行使命、实现愿景所必须具备的,它们分别是胸怀理想、自尊自强的自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挑战精神,认真负责、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尊重知识、创新求变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持续不懈的学习精神,诚实谦虚、淡泊名利的诚信精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清廉精神,尊师重友、关爱他人的仁爱精神(见图7)。为此,佛山铁投集团把詹天佑视为精神偶像,把企业精神命名为“天佑精神”。

图7:“天佑精神”的内涵

结合“水土宜陶”的佛山陶瓷文化和“电轨宜行”的轨道交通行业特性,佛山铁投集团提出了“如水 如土 如轨 如电”的企业作风。“如水”即亲和如水,要求在岗位工作中、在对外合作上,态度积极、随和可亲、善解人意,营造出一种人人开心工作、事事愉快合作的和谐氛围;“如土”即务实如土,像泥土一样低调朴实,脚踏实地、讲求实效,不浮躁、不虚夸,注重目标导向、让业绩说话;“如轨”及严谨如轨,像与隧道融为一体的道轨般,严格遵循规范,细致认真、环环相扣,不放过对任何细节的关注和把握;“如电”,即高效如电,像电气牵引的列车一样,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果断决策、坚决执行、团队制胜。

轨道交通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宏伟事业,这意味着“可持续”将是佛山铁投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为此,佛山铁投集团提出了“服务就是生命力”的经营理念,具体就是要体现“服务政府求放心、服务乘客求满意、服务员工求快乐、服务伙伴求共赢”;确立了“有序 、有情 、有效”的管理理念,意即“规范有序,团队有情,执行有效”;进而分别明确了针对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服务、资源开发、品牌建设六大经营环节和针对决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廉洁管理、财物管理、合同预算七大管理模块的具体执行原则(见图8)。

第一层战略理念第二层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第三层经营理念投融资理念规划设计理念建设管理理念运营服务理念资源开发理念品牌理念服务就是生命力为政府减负,让资本增值一致化一体化资源化人性化管控到位,协调到位,保障到位分钟里程,享受每秒全面整合,持续优化让城市更幸福执行理念管理理念决策理念组织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廉洁理念财务管理理念合同预算理念学习理念沟通理念团队理念有序有情有效纳言从智择优而行设计前瞻结构精简职责明晰全面全员全历程全方位全天候德才并重引育并举薪情并馈清风正气阳光地铁真实规范及时合理安全高效要求严格执行严肃监督严密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四通”任我行心手相连同道飞驰引动城市精彩贯通幸福未来打造具有佛山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企业承载责任正道合行天佑精神如水如土如轨如电 图8:佛山铁投集团《佛铁之道》理念总览

由于所有的理念内容在提炼时均着眼于企业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同时又有机融合了行业特性与地域文化,真正做到了内涵准确、路径清晰、实操指导性强,且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三易其稿之后,2010年1月,佛山铁投集团的第一部企业文化纲领性文件——《佛铁之道》在董事会主持、中高层管理团队全体参与的评审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取得第一阶段的重要成果。

(二)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与执行

图9:企业文化理念落地模型

对于新组建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创造的成败,关键在于理念能否真正落地。因为理念一旦确立,就必须矢志不渝地去践行,落实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般而言,“理

念落地”大致可以归结为思想落地、制度落地、行为落地、形象落地和品牌落地五个方面。思想落地即“入脑”、“入心”,“入脑”代表着员工对理念的认知和认同,“入心”代表着员工个人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真正融合;制度落地即“入制”,“入制”表示理念在制度导向和制度内容上得到了贯彻;行为落地即“入行”,“入行”表示理念、制度真正转换成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和各级员工的行为;形象落地和品牌落地即“入形”,“入形”表示理念变成了企业在员工和客户心目中实实在在的形象(见图9)。

1、 持续宣贯,让理念“入脑”、“入心”

《佛铁之道》出台后,佛山铁投集团专门制作并下发了彩印版的《佛铁之道》。全体员工人手一册,便于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学习对照。

佛山铁投集团还精心组织编写了一套《〈佛铁之道〉导入教程》。整个教程构思精妙、图文并茂,主要由十大部分构成,包括:有一种未来叫“幸福”;有一种特色叫“佛山”;有一种道路叫“正道”;有一种精神叫“天佑”、有一种作风叫“四如”;有一种经营叫“服务” ;有一种管理叫“有情”;有一种沟通叫“四通”、有一种团队叫“列车”;有一种过程叫“快乐”等。在2011年佛山铁投集团成立一周年纪念日的导入培训课上,主讲人向全体员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佛铁之道》核心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强化学习效果,佛山铁投集团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一次集体纠错活动,即让员工在自主学习《佛铁之道》的过程中,查找其中的谬误之处。这种独特的方式,对《佛铁之道》的宣贯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转岗与升职的岗前培训,党员民主生活会,企业文化宣传栏,公司网站的宣传发布„„持续性的宣贯教育,真正做到了理念的“入脑”、“入心”。 据2011年5月份开展的企业文化创造成果评估结果显示,《佛铁之道》的全员认同率达到100%。

2、逐项对应,让理念“入制”

为了让《佛铁之道》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佛山铁投集团根据公司特点和业务性质,组织各部门花大力气编写了涉及公司章程、工作规范、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纪检监察等多个层面的五十多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与《佛铁之道》的理念要素逐项对应,系统体现了“正道文化”的核心思想。

3、切实践行,让理念“入行”

佛山铁投集团着力于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践行《佛铁之道》的各项理念原则。

(1)以“为政府减负、让资本增值”的投融资理念为指引,创新融资模式,科学管理资金,为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佛山市、禅城区财政承受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在佛山市金融办、国资委的帮助下,佛山铁投集团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引入信托资金以增加项目资本金,广东粤财信托公司于2009年3月向轨道公司增资10亿元,开拓了银信政企合作融资的新模式。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佛山铁投集团根据工程进度科学地做好资金支付计划,分期提取银行贷款,对账上资金通过定期存款、7天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方法进行管理。截止2010年12月底,累计提取金融机构贷款42.29亿元,已使用38.23亿元,贷款金额4.26亿元。因资金管理规范,沉淀少、成本低、支付有保证,受到了佛山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佛山铁投集团下属的富思德公司是佛山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2010年,富思德公司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做好投融资管理和小额贷款业务,并接受禅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委托,经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业务,为集团创造了利润。

(2)以“管控到位,协调到位,保障到位”的建设管理理念为指引,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按期开通。

为有效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建设运营效率,广佛地铁采取了“小业主、大社会”的建设管理模式,委托广州地铁公司对广佛地铁首通段进行建设和运营。在此过程中,作为佛山段的业主单位,佛山铁投集团抓重点、抓难点,积极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道路疏解、绿化迁移、道路恢复的协调、落实和建设资金的及时支付,确保各项重要工程节点按序推进、按时完成。

2010年11月,在配合佛山市轨道办对贵广(南广)铁路佛山段征地拆迁项目中,佛山铁投集团协助南海区主动加快丹灶段8个节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2011年春节前完成所有征地

拆迁任务。而在广珠铁路佛山段征地项目中,佛山铁投集团积极协调广珠铁路公司、施工单位和南海区相关镇(街),就文明施工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及时落实赔偿方案,有效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以“服务就是生命力”的经营理念和“分钟里程、享受每秒”的运营服务理念为指引,主动参与、有效监控,确保广佛地铁的运营管理与服务质量。

2010年亚运会期间,为协助运营商广州地铁公司做好运营服务工作,佛山铁投集团建立了统一指挥调度机制、“点、线、面”线网客流联合疏运和控制机制、地铁与公交衔接联运机制和维修保障、技术服务协作机制四项机制。针对通宵运营和延长运营、设备检修时间大幅减少的情况,实行特殊的维修检修模式,维修人员夜以继日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检修,组织有奥运会服务保障经验、有实力的设备供货商和工程单位24小时驻站,密切监控地铁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佛山铁投集团还组织开展了“精彩亚运,地铁先行”志愿者活动。在长达54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共组织志愿者2297人,投入志愿服务5200人次。佛山铁投集团全体员工分班时投入到佛山段11个站点的服务,配合车站方面疏导客流,宣传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为市民提供导乘、交通指引等咨询服务,为“文明佛山、精彩亚运”以及地铁安全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有效接驳地铁、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倡导市民绿色出行,2010年4月,佛山铁投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佛山市政府提交了出资1.9亿元建设佛山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6月又组织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赴杭州、上海实地考察。目前,南海、顺德、禅城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已先后建成并投入服务,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基层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2011年5月,佛山铁投集团会同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广佛地铁佛山段各站点开展了“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半年运营服务水平调查”活动,与乘客当面进行互动,共获得3742份有效调查样本,对广佛地铁的运营服务起到了积极的改善推进作用。

(4)以“让城市更幸福”的品牌理念为指引,着力打造拥有“亲和、品位、信赖”三大核心价值的公共服务品牌。

佛山铁投集团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在广佛地铁首通段建期间,佛山铁投集团借助各大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地铁建设的意义,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及舆情实际,定期召开媒体通报会,并适时组织媒体和网友到工地现场参观,消除对地铁建设的误解和负面影响,营造有利于地铁建设的良好氛围。2009年4月14日,赵新文董事长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向全国介绍了广佛地铁建设情况,经中央一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009年6月佛山铁投集团联合广州市文联、佛山市文联,成功举办了“同济路站封顶、盾构始发暨广佛两地文艺家慰问演出”活动,宣传地铁建设者,表达了社会各界对地铁建设的关心;2009年12月,佛山铁投集团全面导入了统一的VI系统,随着佛山地铁标识在媒体上的正式发布,广佛地铁各施工现场和地铁沿线众多地铁站牌导示标杆的树立,“让城市更幸福”的品牌理念传遍佛山;2010年10月27日,佛山铁投集团员工上门向地铁工程征地户、拆迁户、疏散户、滋扰户和沿线居民派发1万多张免费试乘券,被媒体评价为“这个回馈有情义”;2010年11月佛山铁投集团出资75万,与佛山传媒集团共同创办了《广佛都市》报,于广佛地铁开通之日正式出版发行,为企业品牌宣传建立了一条良好的通道。

一次次务实、贴心的宣传都在累积着“佛山地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广大市民对轨道交通的喜爱和期待正在与日俱增。

(5)以“纳言从智、择优而行”的决策理念为指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决策流程和机制,确保理性决策、正确决策。

佛山铁投集团十分重视引进外部专家智慧。2009年4月,佛山铁投集团就经过招标选聘了国内知名的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作为顾问,为企业文化创造工程保驾护航。2010年8月,佛山铁投集团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合作,共同进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2011年初,又再度携手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和中国现代集团,谋划未来五年公司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编制了《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11-2015)》。

与此同时,佛山铁投集团坚持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领导接待日”,不定期召开厂务公开座谈会,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各级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2010年共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14次、厂务公开座谈会5次,举行“领

导接待日”活动5次,展开员工满意度调查2次。

(6)以“德才并重、引育并举、薪情并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引,努力打造一支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高文化认同、高创业激情、高工作绩效的精英团队。

佛山铁投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09年12月,成立了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佛山地铁分站,2010年专门设立博管办,在佛山市人力社保局的支持下,已成功引进轨道交通投融资研究方向的博士后进站工作;2010年11月,参与投资创办了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有限公司,为培养轨道交通人才提供了新的通道和平台;2011年1-4月,制定了系统的培训方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全面开展了轨道交通专业知识培训。佛山铁投集团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双周学习讨论会”制度,组织外部及公司内部专家学者开展内部培训,至今已举办近80场次。

佛山铁投集团积极开展内部竞岗,旨在建立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2010年11月16-26日的第一次竞岗活动,共有一个部门副经理职位和四个部门主管职位竞聘成功。本次竞岗组织完善,过程透明,达到了预期效果,使一些优秀员工脱颖而出,也对工作表现较差的员工产生了很大震动,发挥了积极的职业发展导向作用。当年12月份,佛山铁投集团又实施了360度绩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民主评选了先进集体和“十佳员工”, 营造了爱岗敬业、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

佛山铁投集团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有部分员工家住广州,每天上下班十分不便。针对这种情况,佛山铁投集团出台相关政策,对愿意留驻佛山的员工,帮助他们解决食宿问题;对坚持每天回广州的,允许其上班晚到半小时、下班提前半小时,以错开交通高峰期;若因加班当天不能回广州的,可以入驻公司的签约酒店。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措施,获得了员工的高度拥护与支持。

(7)积极倡导“清风正气、阳光地铁”的廉洁理念,让廉洁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

佛山铁投集团善于从不同层面把握廉洁管理重点,如:对领导班子成员着重巩固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促使廉洁务实从政;对党员干部着重增强党性原则,促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着重培育道德责任操守,促使爱岗敬业、遵章守法。在具体操作上,佛山铁投集团着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基础屏障;加强廉洁和纪律教育,使干部职工不断巩固“红线”意识,增强廉洁自律的内动力;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涵盖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并开展专项检查监督,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创新廉洁文化载体,通过开展“我为铁投集团反腐倡廉建言献策”、 评选反腐倡廉“金点子”和“优秀格言”、组织“珍惜拥有,把握前途”主题活动、创作反腐倡廉情景剧等方式,把严肃的主题教化于喜闻乐见中;集团党委还积极开展“共产党员工作岗”活动,要求每个党员作出廉洁承诺,并以立牌形式摆放于自己的办公桌上,借以加强大家的廉洁自律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的持续深化 对于新组建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创造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估,以总结经验得失、明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以实现企业文化创造的持续深化。

2011年5月,在《佛铁之道》颁布一年之后,佛山铁投集团对企业文化创造的实际成效进行了一次系统检视,主要内容有: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状况;员工价值观与公司倡导的核心理念的契合度;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与理念的匹配状况;员工对管理文化与组织氛围的满意度;各级员工特别是管理团队的理念践行状况;客户满意度与品牌美誉度等。

通过这次调查评估,佛山铁投集团对于企业文化创造的前期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需要调整和改进的环节。目前,佛山铁投集团正以《佛铁之道》为指引,着手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修订、改版工作,并将结合《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2011-2015)》制订《佛山铁投2012-2014年企业文化落地规划纲要》。

三、新组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创造的成效

(一)广佛地铁首通段顺利开通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佛山市正式进入了地铁时代,实现了广佛两市人民期盼多年的“广佛同城”的梦想。正是以《佛铁之道》为导向,佛山铁投集团创新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克服了征地拆迁任务繁重、地质条件恶劣、技术难度高、工期要求紧等重重困难,创造了仅用3年4个月就建成20.73公里地铁的世界奇迹。

如今,作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佛地铁已经成为广佛都市圈的一条新动脉,成为广佛两地共同发展的“黄金走廊” 和“发动机”,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双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生活方式。对此,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高度评价说:“广佛地铁是广佛同城化最具体、最生动、最鲜活的标志”;而佛山市市长李贻伟则以诗为赞:“惟有英雄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二)引进、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在外部人才引进方面,截至2011年5月30日,佛山铁投集团从外地引进的地铁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人才中所占比重达43%,为地铁工程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和职业晋升机制。 2010年,公司通过竞聘上岗提拔的干部就有总经理办公室、综合管理部、资金财务部、铁路项目部等部门的副经理、主管5人。

此外,佛山铁投集团鼓励员工参加培训或自学考试等方式申报专业职称,2009年至今已有多名员工获得了国家认可的专业职称或学历。目前,佛山铁投员工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81.8%,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到18.2%,总体知识素质较高。(见图10)

图10:佛山铁投集团员工学历构成情况

(三)员工队伍凝聚力较高

由于始终秉承“德才并重、引育并举、薪情并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学习理念,佛山铁投集团通过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开展竞聘上岗等人才选拔模式,为员工搭建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自我提升平台,营造了爱岗敬业、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 工作氛围,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员工的凝聚力显著加强。自2009年公司成立以来,佛山铁投集团的人员流失率仅为4%,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四)品牌公众认知度不断提升

通过VI系统的导入、多种形式的品牌宣传和系列惠民活动的策划,佛山铁投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据2011年《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半年运营服务调查及客流分析研究》显示,逾80%的被调查乘客了解佛山铁投集团的品牌主题语,反映出佛山铁投集团已在广大市民当中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真正实现了让理念“入形”。

在与深圳、广州、东莞等地铁同行以及轨道交通产业关联企业广泛交流的过程中,佛山铁投集团的企业文化创造也获得了广泛好评,产生了有益的品牌效应。

(五)新项目规划筹备工作及时,对佛山“强中心”战略形成了有力支撑

2011年1月10日,佛山市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形成‘1+2+5’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决议,明确提出实施佛山城市转型的“强中心”战略。而佛山铁投集团也已同步完成了广佛地铁二期工程自魁奇路地铁站延伸至东平新城交通枢纽项目在广东省发改委的审批过程;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的前期规划和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审批的工作也在顺利进展过程中。

(六)对其他新组建国有企业形成示范

佛山铁投集团这种通过企业文化创造系统构建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体系,并确保在思想、制度、行为

和形象上层层落地的成功探索,对于广大新组建的国有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 2010年12月,佛山市国资委主持召开了国资系统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佛山铁投集团董事长赵新文作了题为《佛铁之道——佛山铁投集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得到了市国资委领导和与会单位的好评,而佛山铁投集团也由此成为佛山国资委下属国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2010年11-12月,佛山在“精彩亚运,地铁先行”活动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精彩魅力,为亚运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效应,随后,佛山铁投集团还被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地铁志愿者工作十大标兵单位”和“2010佛山市公共交通先进企业”的荣誉称号。

上一篇:写给未来女儿的一封信下一篇:写给初三孩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