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稀土资源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江西稀土资源范文

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闹得凶:积极举报贪腐官员

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闹得凶:积极举报贪腐官员 2013年08月06日 02:37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丞华 郝帅

中央巡视组引发了一场全国性风暴。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对官场积弊的洗礼;深层次上,长期畸形生长的政商关系迎来了一次改良契机。

本报记者江丞华郝帅实习生邓文标

两个多月以来,中央10个巡视组分赴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储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区和单位,一场巡视风暴骤然来临。

2013年5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以下简称“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省,自此,江西官场上下一片紧张。“有事的,心虚不安;没事的,小心观望。”

与以往不同的是,官员们担心的举报源不仅仅是“落马”的前同僚们,还有昔日对他们颇为恭敬的商人。

“巡视组主要是想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以往不少涉事官员的案子中,都牵涉到了官商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成为巡视组撕开口子的方向。因此,这些(江西)商人的举报也就得到了巡视组的重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拨人主要是一些曾遭遇不公正对待或在官商交往中受损的商人,他们认为这次巡视组来江西是个机会,所以开始积极举报官员的贪腐行为。” 现代版“八府巡按”:受损商界群体成线索重要来源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八巡视组5月27日进驻江西省开展巡视工作。中央第八巡视组组长由王鸿举担任,据了解,巡视组原计划将在江西省工作2个月左右,但有媒体称,由于问题太多,中央巡视组“现在要延长至两个半月,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时间还有可能会继续延长”。

第八巡视组到南昌的次日,王鸿举在巡视江西省工作动员会上公开表示,此次第八巡视组的重点工作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以及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

随即,第八巡视组通过媒体公开了电话、地址、邮箱。

对于进驻江西的第八巡视组来说,从进驻开始到现在引发的举报量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锒铛入狱后争取表现好以求宽大处理的“前官员们”之外,曾经遭受过或正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或官商交易之中受损的商人群体,也成了巡视组所需线索的重要来源之一。

“举报的群里主要是被查官员、商人还有普通老百姓。在官员腐败等事件中,他们可能就是事件中的受害者或者旁观者,原来举报害怕不了了之,举报没用还可能遭报复,但是巡视组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江西省一位国企员工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中央巡视组进入江西约一个星期后,江西省纪委就宣布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许润龙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的消息。

“这一举动,让很多观望怕遭报复的商人放下了心上的顾虑,他们觉得,这么大的官都被查了,这次肯定不会不了了之的。”一位江西籍企业家告诉记者。

事实上,许润龙的落马只是一部分商人走向举报路的导火索之一,而不同以往的巡视方法,也帮助巡视组获得更多的“地面信息”。

根据以往,中央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但在5月17日的会议中,王岐山还强调,中央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 “中央级的巡视组,本来主要是针对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领导,下沉一级,就变成了从省部级到地厅级。这为商人举报提供了可能性。毕竟,跟这些商人常年打交道的还是地方的政府人员。巡视组很多线索就是从这得来的。”江西省一位官员透露。

稀土盛宴后“心里有话”:共同富裕之后官商矛盾凸显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数位知情人士口中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说法:此次巡视组进驻江西之后,稀土商人闹得很凶,他们举报的对象主要是赣州市监管稀土的相关政府部门官员,赣州市一直是江西省稀土主产地。

“赣州国土局几名副县级干部已经因为这个事(稀土)被查了。” 一位政府人员向记者透露。 随后,记者电话询问了赣州市国土局办公室汪姓主任该信息是否属实,汪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从市局到县局没有任何一名工作人员被停职。”

记者又问“是否有工作人员因为稀土商人举报而被巡视组约谈”,汪主任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马上挂断了电话。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这(赣州)谈稀土的事情太敏感了,以前干一票扣除成本,一吨稀土能赚上10—20万元,行情好的时候,甚至能赚近40万元。‘盛况’让很多人一夜暴富,这个暴富的群体里除了商人就是官员。”

“巨额的金钱诱惑,让很多相关监管部门的领导红了眼,一些稀土老板拉拢官员‘共同富裕’,这些官员们也就参与了稀土矿分红。”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说稀土资源比较多的热水(村)吧,当时,为了稀土,村民和村委会请来的打手发生冲突,地方政府派了十几辆车的人去‘解决’。直到现在,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在赣州市热水村村民的口中,上述业内人士的话得到了印证。有村民说:“在赣州,能大规模做稀土生意的就两种人,不是牢里出来的,就是有本事把人从牢里弄出来的。当时,挖稀土的都疯了,好多混混就是直接抢。很多矿长运送稀土出去的时候都请了保镖,真刀实枪的保护。”

资源枯竭加之稀土滥采带来的生态破坏等问题,中国在数次下令进一步收紧对重要战略资源稀土的监管行动后,终于做出了整合稀土资源的决定。但伴随着稀土资源整合的同时,稀土商人也开始了“整合”。

“在整合期间,很多商人为了拿到矿开始跟上边沟通,一般人员就是现金一次性买通,重要关口的领导除了现金,还会送点矿上的股份。这里面从村委会干部、主要干部到矿管局、林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监管部门,只要够得着的,一个都不少。”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动静颇大的稀土老板,江西省境内多数“心里有话”的企业家选择了观望。

“首先是怕报复,没有解决问题,反倒给自己招来麻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例如做交通工程的,据我所知,他们有一部分人也聚在一起聊过,是否向中央巡视组举报,但大多数老板不乐意,所以现在还在选择观望,并没有行动。”

记者了解到,上述知情人士所说的未举报内容之一,就是用于交通工程检测单位检测工程质量的工具之一——荷载箱。

“现在,江西省境内检测单位的荷载箱基本上都是从同一家公司购买的,而购买理由并不是物美价廉,相反,这家公司的产品价格比市场高出一倍左右。”该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有政府背景,“省里曾下发过文件给江西各个检测单位,明确要求检测单位购买那家公司的荷载箱。”

《中国企业报》记者以某检测站想要购买荷载箱的名义联系了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左先生,对方表示,江西省内检测站所用的荷载箱基本上都购买于该公司,“因为我们是本土企业,他们照顾我们。”当记者询问具体价格时,该人员表示“最好面谈”。

随后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幕后老板,但其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对于企业家想举报但是怕报复的担忧,第八巡视组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会将投诉人及来电信息进行全程保密,投诉人并不局限于实名制举报。

抚州减震器厂改制:1000万元股东利益输送政府?

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省南昌市开展巡视工作后,屡屡有江西企业代表和企业家上门反映问题,这其中就包括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职工代表。《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他们于7月23日来到位于南昌的中央巡视组所在地,反映他们确认股东权长达10年未果的是是非非。

改制

事情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抚州摩托车配件制造厂发展而来。在初期主要是生产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在1984年成立自主经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到1987年企业负债经营,面临倒闭。为了生存与发展,1988年抚州摩托车配件制造厂(后改称抚州减震器厂)发行内部股票,由职工共同出资成为企业股东。资料显示,当时发行内部职工股票11.7万元,占当时总股份的19.54%。经过股东们努力,企业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资料显示,1994年11月13日,当时主管此事的抚州市经济委员会同意抚州减震器厂组建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抚州减震),当时公司总股本1359万元中,集体股的1093.4万元,占总股本80.46%;职工个人股265.6万元,占总股本的19.54%。至2002年,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501万元。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抚州减震在某网站上的自身简介中称,其年营业额已经过亿元。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企业发展了,矛盾亦随之而来。

清股

2002年12月25日,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1日[1993]114号《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第28条规定的“定向募集公司内部职工的股份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五”,决定以此按1988年底净资产倒推算,折合每股500元的投资只有200元计算为股份,另300元根据国家体改委1993年7月5日[1993]115号《关于清理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不规范做法的通知》的规定,“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违反上诉文件规定批准进行内部职工持股试点的企业,必须按发行时的价格加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全部退还职工。”以上两部分按1988年至1992年不同购买年份分别计算后相加,全部退还给原股票持有人。

2003年1月2日,抚州市临川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协调办公室批复同意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根据该决议,2003年

1、2月份,除黄新华、付月娥、付文霆、徐建平4人外,大多数持有内部股票的职工均按不同的购买年份分别从公司领取了2579.16元、2438.25元、1975.40元、1850元不等金额的退股现金,并在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职工股清退签收表》上签名。2004年3月,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度年检报告书中写明抚州减震器厂出资额1093万元,占81%,内部职工股,出资额256万元,占19%。

“当时说的根本不是清股而是分红。”8月2日,当时参与购买内部股票后来被清退的职工代表邹仁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们手里的股票已经涨了20倍不止,如果说清楚是退股,我们肯定是不会答应以这么小的代价退掉。”

“当时清理了110多名职工全部个人股,而这些股份都流向了董事长徐日进及其家属。”邹仁午这样告诉记者,“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还给了临川区政府1000万元。这在《产权制度改革方案》中有明确体现:‘提取1000万元作为对区政府长期支持的回报’。”

纠纷

2004年12月27日,被清退的110多名股东集体向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5月13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抚民一初字第3号一审判决。判决原告是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依法享有公司的股权。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应停止侵害原告股东权利的行为。

被告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对中院的判决不服,提出上诉。

2005年9月28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赣民二终字第33号《民事裁定书》,裁定认为:原审判决定事实不清。撤销了(2005)抚民一初字第3号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2005年11月22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再次审理了此案。2006年5月11日,抚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抚民第一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法院认为:原告均以其持有的企业股份作为出资,依法取得了被告的股东资格,其权益应受法律保障。被告凭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清退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违反了《公司法》(旧)的相关规定,被告这一行为无效,应予以撤销,原告仍是被告的合法股东,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抚州减震器厂不服,次日再次提起上诉。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1月22日作出(2006)赣民二终字第18号《民事裁定书》作出了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的裁定,江西高院称,本案是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改制过程中发生的纠纷,该公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直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因此,本案纠纷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

抚州减震职工股东代表向记者表示,他们已将抚州减震清退股东股份侵害股东权益和抽出1000万输送给临川区政府的文件送至中央第八巡视组处,巡视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等待处理结果。

迷茫

事实上,抚州减震器厂部分股东和相关人士及部门纠纷由来已久。

早在清退没有发生的2000年6月21日,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扩大经营范围,向江西省工商局申请了变更登记。6月22日,江西省工商局为其办理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但在审查该公司申请材料时指出,“该公司系由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改制过程中未理顺产权关系,

但考虑到该公司一时难以理顺产权关系,目前又急需增加进出口业务经营范围,同意先办理经营范围变更,以后再理顺产权关系。”

记者为此联系了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政府法制办,相关工作人员称,抚州减震改制纠纷和给政府1000万元作为长期支持回报一事他都不清楚,并向记者提供了政府办公室的联系方式,但记者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求证上述事件,该法院立案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需要进一步查询,并要记者联系法院办公室咨询此事。但记者按照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联系方式所拨打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又数次联系上述工作人员,电话均在被接通后立刻挂断。

令抚州减震器厂职工部分股东尴尬的是,虽然法院裁定纠纷应由当地政府解决,临川区政府已经拒绝过他们的请求。

第二篇: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班级:09材成一班学号:200910340130姓名:金坤鹏

乐平市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在国庆节期间,我利用节假日空余时间前往乐平市十里岗进行了红色资源调研。在调研期间我对十里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完成了此报告。十里岗乡位于乐平、德兴、弋阳三地交汇处,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是革命时期深山战略要冲,有着革命斗争的地理条件。1927年,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进行革命斗争指导工农联合暴动留下的大量足迹。现保存在篁坞石塘的方志敏故居,由邵式平同志题字,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委宣传委员会列为“第二批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里岗乡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进程中,一是深挖有关革命传统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策划组织“踏历史足迹、瞻革命先烈”、“听革命故事、诵先烈诗书”等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经典情景再现,使游客身临其境,寓教于乐。二是立足山区绿色资源,在大力推进特色生态种养产业的基础上,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相结合,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推出农家特色旅游。如“吃农家饭、做农家事、住农家屋”,让广大游客感受该乡独特的红色休闲体验游,并开发一批“山野绿色食品”、“先烈事迹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三是积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它结合三地交界地带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红十军旧址”、“方志敏纪念馆”和“洪岩仙境”、婺源、龟峰等黄金旅游线,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光临。十里岗乡还以红色旅游和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品牌旅

游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互相辉映的山区生态旅游经

镇。。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十里岗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了经济的利益而忽视了它对我们这下一代教育方面的意义。我认为红色资源最主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在我们这一代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少年的教育方面。

首先,红色资源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载体。要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 树立“以人为本”和联系实际、力求实效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观, 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中心,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活动载体和有效手段, 让红色教育资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最终走进学生促使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其次,红色资源的创新式开发是对青少年政治思想的一种创新式教育。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大力开发十里岗的红色教育资源,让红色教育资源中的优质思想教育资源溶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体和载体。但是据我调研所知:十里岗的红色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很多的教育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下参观、或者是听下导游的简单讲解,加上各个红色教育基地文史陈列一成不变,我认为这些方

法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展示设备,利用声、光、电和影视模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场景再现,使参观的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增强亲和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新一代的人接受,其教育意义比传统方式有更大的提高。

最后,红色资源应该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而仅仅是存在于十里岗这个基地里面。我们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让青少年生活在一片红色的环境里。因为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大的渗透性、突出的参与性和自娱自教等特点,能与传统的思想教育形成互补。使用本土红色进教材,学生更是喜闻乐见。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听革命传统教育课、讲革命故事、参加学雷锋活动、观看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传承与现实中找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坐标。网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我们也可以用它作为我们传播红色教育的一种工具。把爱国主义、诚信观念和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内容渗透在网络传媒之中,加大网络教育力度,致力构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教育空间。

红色教育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更应该把其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过于注重于其经济上的开发。十里岗红色教育基地只有通过它的努力使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有了一定的提高才不枉其红色教育基地的头衔。假使它有了经济上的收入而没有做到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应该做的、最根本的事,那它与一些普通的旅游景点何异。十里岗红色旅游基地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出它最大的红色光芒,使乐平市十里岗红色教育资源真正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第三篇:《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规划》是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对加强地质工作,科学发展矿业经济,实现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加强煤炭、铁、铜、钨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加大大中型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提高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拓展和延伸地质勘查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严格监督管理,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重要矿产供应能力。

三、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加强铁、铜、铅、锌、岩金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开采煤炭资源。限制开采钼、萤石、河道砂矿。对钨、锡、锑、稀土等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禁止开采可耕地砖瓦用粘土,加大对露天采石取土限制力度。严格按照开采规划分区和准入条件,调整优化勘查开发利用布局。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提高集约化水平。持续推进科技进步,严格规范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强治理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积极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程,强化对矿山环境状况的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管理体系,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五、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各地要在《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组织编制市县两级矿产资源规划,并按规定报批。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并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规划,明确勘查开采规模、数量、时序和空间布局。依据《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不得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发改委、地矿、监察、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四篇:江西省积极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9月13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为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我省国土资源系统围绕“服务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这一主题,积极实施“六项探索”。

一是探索征地制度改革。二是探索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增加我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市县,推进城乡同地同权进程;探索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用地进场交易。三是探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2013年底完成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工作;探索对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四是探索建立找矿突破激励机制,整装勘查优先找矿远景区以招标方式出让,引导社会投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大企业合作,实现技术与资本、探采一体的有机结合;鼓励社会资金大幅度投入;研究制订找矿突破奖励办法。五是探索矿产资源节约利用新机制,重点建设40个尾矿(砂)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30个利用尾矿生产建筑材料项目,建成2至3个无尾矿的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尾矿利用型矿山企业;探索研究控制性开发矿种综合利用计划指标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六是探索预防为主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新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共同责任机制,逐年降低违法违规案件数量;把握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重点,通过警示约谈、公开曝光、督查督办等方式,促进违法违规单位、个人自行整改,努力实现国家层面的“零约谈、零问责”。 江西编辑

第五篇: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开发探析

[摘要]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目前江西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低,与江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将极大地推动江西旅游发展。文章在分析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和五大基本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江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措施

[作者简介]熊文平,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与区域经济规划,江西南昌,330022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10-0080-0003

一、江西旅游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江西拥有世界文化景观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4处95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8处[1]。景德镇瓷都、滕王阁名楼、龙虎山道教、白鹿洞书院、樟树药都等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悠久历史。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区域色彩浓厚,魅力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江西发展旅游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品质精良、独具特色

江西旅游文化资源有四个方面独具特色:一是红色文化。江西是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摇篮 ”――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 ”――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革命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代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生态文化。江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形成了众多的名胜景观。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有2处世界自然遗产(庐山、三清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三是名人文化。江西人才辈出,如“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理学大师朱熹,“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群星灿烂。四是陶瓷文化。江西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通过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凝聚成了丰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内涵,已达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境界,因“天下窑器所聚”而成为全国陶瓷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逐渐确立了“瓷都”的历史地位[3]。

二、发掘和展示文化内涵的基本思路

(一)优化整合,突出主体形象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4]。文化可以起优化整合作用,能使某一区域优化整合为一个整体形象而与其他区域相区别,从而突出主体形象特色。文化的优势在内涵。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优化整合作用,为旅游开发服务。江西文化遗址和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我们就必须从文学、历史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组织专门机构、专门研究专家,从现存的史料、文学作品、故事典籍、书画作品、民俗艺术等载体着手,下功夫对分散的旅游景点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升华, 抽象出反映区域特色的文化主题,再从文化主题着手,将这些分散的景点进行特色配置,有效地优化整合,做到虽景点分散但反映的文化主题突出。同时,还要对文化主题拓展相关的文化内容,使其文化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优化整合不但表现在景区景点上,而且还需要旅游部门和城建、交通、园林等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互动发展,共同提升江西旅游形象。

(二)营造氛围,创新文化内涵表现形式

除了要挖掘出文化内涵,还要从多个方面来显示文化内涵和主体形象,使其更加鲜明,从而使游客更好感知,更好地吸引游客。因此,必须通过合适的形式和载体营造氛围,更好地反映和体现文化内涵。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发展,还能促进文化本身的发展。第一,把文化渗透到旅游各要素,使游客感受到与文化主题相融合的气氛。例如井冈山将红色文化渗透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推出了以唱一首井冈山革命歌谣、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走一段红军走过的小路、吃一餐红军套餐、祭扫一次革命烈士墓、看一场红色旅游经典歌舞为内容的红色旅游“六个一”工程,从而提高了井冈山旅游的文化含量,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5]。第二,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营造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动态激活,使这些有形、有声、有色的具象事物让游客亲身感知。例如:要切实办好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节、红色旅游博览会等活动,使这些活动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能够亲身感知这些鲜活的文化。第三,通过雕塑、建筑等实体充分彰显文化内涵。雕塑,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极具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甚至有一些可以成为城市地标形象。通过民俗一条街、文化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来拓宽和优化城市的文化实体空间。我们还可以在历史事件、名人、名篇和影视作品上做文章, 建设具有文化品味的主题公园和亭、台、楼、阁等建筑。第四,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拍摄更多反映江西文化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来反映当地文化的内涵,对外传播当地文化,带来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江西生态良好,山水如画,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影视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影视城的建设,可以使江西的美景和人文频频在镜头前光顾和表现,是传播地方文化极佳途径,也使影视旅游成为当地旅游的特色,带动旅游的发展。

三、江西旅游文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整合优化,构建整体开发新格局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整合文化要素,把散点化的旅游文化因子“聚合”成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6]。我们要发挥文化对旅游开发有“点化”和“整合”的功能,把一种文化理念贯穿于分散的景点,做到“景散意连”,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使旅游开发发挥整体效应[7]。第一,点上:开展江西文化因子专项旅游。江西应根据各景点的实际情况,遵循“文化-品牌、名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例如:我们应着力开发以革命圣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以名山名湖名城风景名胜为依托的山水文化、以道教佛教圣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以瓷都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文化、以庐山为重点的会议文化等专项旅游精品。第二,线上:构筑江西文化精品线路。例如:应精心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生态观光线、名人故里旅游线、山湖瓷乡旅游线等旅游精品线路。第三,面上:加强区域合作。要进一步重视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积极打造赣湘鄂、中部六省、闽粤赣等旅游区域协作圈,主动融进“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合作圈。在合作区内旅游实施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品牌同塑、联合促销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联动效应,真正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二)大力宣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江西旅游文化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江西旅游形象和影响力。首先,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大力宣传促销。由于江西省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因而在旅游宣传促销中要进行地域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形象。在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围绕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地域文化中最本质的内容,对地域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只有这样,才能使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各地应联合宣传促销,将江西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广告,在各大媒体大力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江西形象的靓丽名片。其次,突出江西文化特色,打造江西文化演艺品牌。借鉴“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等大型演出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江西文化创作,高标准策划江西文化演艺品牌,突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再次,完善旅游解说系统,培养高素质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把旅游点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传播给旅游者,努力给游客以知识、乐趣和美的享受。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宣传第一线,设置完善的江西文化旅游解说系统,培养一批有素质、熟悉江西地域文化的导游人员。

(三)开发旅游商品,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不仅易被旅游者认知,是旅游景区最好的广告,而且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建立研发中心,通过高端的研发人才和众多能工巧匠的共同努力,充分挖掘旅游商品的内在价值、文化和个性,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其次,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科技、市场优势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弘扬传统工艺,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开发陶器、工艺瓷器、脱胎漆器、木雕竹编、毛笔砚台等民间工艺品和江西字画、名优土特产品。再次,可根据江西旅游重点景区的划分,树立与景区同名的旅游商品品牌。如三清山旅游区其旅游商品可树立“三清山牌”等。利用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景点“以大带小”来带动江西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实现旅游商品生产的系列化。最后,建设大型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通过这个中心使江西的精美旅游商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四)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

江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这些名人闻名中外,旅游文化背景广阔,人、事、物相联系,旅游文化品位很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8]。要打好名人牌,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发挥能更好地提高江西旅游知名度。一是加大名人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名人事迹的整理和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有效提高名人文化研究的水平,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二是借助名人效应,举办一些国际性、全国性文艺赛事和节庆活动,拍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影视作品。三是将名人文化运用在城市建设中,使名人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具有名人神韵和名人事迹的雕塑、名人陵园、名人文化广场等物质载体,用名人的姓名为一些广场、公园、道路、文化体育场馆命名,彰显名人文化,使它们可视、可感,扩大名人文化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容量,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四是开发、推出名人文化旅游专线,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江西的名人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空间分布上相对比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在旅游开发中,可进行景点优化组合,开辟“江西名人文化旅游专线”,进行产品包装,搞好组合营销。五是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可出版发行名人音像制品、事迹图书,可设计含有名人或名人事迹精美图案的纪念品、发行纪念章、纪念币、便于携带的名人半身或全身的铜像等。

(五)以文化为魂, 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

以赣文化为灵魂,将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市政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商旅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创造视觉效果。视觉设计的目的是使一切初到江西的游客,首先在视觉上产生对江西良好的 “第一印象”,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城门” 要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和蕴涵宗教文化、赣文化特色的大型雕塑,使人一进江西就能体会到具有浓郁特色的江西文化风味[9]。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着手,整合城市综合优势。就南昌市而言,全面整合城市综合优势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市政建设与建筑风格,应根据历史基础分街区突出特色,凸显城市空间的设计特色。二是城市绿化应多种大树,尤其是老城区应多种代表江西风格的树种,园林、广场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文化底蕴相协调。三是城市“窗口”区,展示鲜花遍地、绿草成茵的形象;同时突出现代化气息,利用电子屏幕展示南昌市城市信息和新风貌。四是增强旅游景点品位,从项目设计到表现手法注入赣文化,积极营造赣文化氛围,并显现旅游创意和动静结合。五是把旅游意识融入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商城规划设计中,融购物、休闲于一体并选择特定地方营造立体步行休闲消费区。

[参考文献]

[1]俞晓军.崛起中的江西文化产业[EB/OL].江西文化厅网,2010-06.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EB/OL].大江网,2010-01.

[3]李向明.景德镇陶瓷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及深度开发[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4]邵琪伟.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09-01.

[5]王晓峰.全力推动井冈山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江西政报,2006,20(18).

[6]谭白英.系统发掘武汉旅游业文化内涵的战略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

[7]马晓冬,翟仁祥.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6).

[8]郑耀星.打名人文化牌,加大两岸“五缘”旅游吸引力[J].经济地理,2003,23(1).

[9]彭欢首.长沙市旅游文化发展战略初探[J].旅游学刊,1998,(3).

上一篇:建筑外墙装饰范文下一篇:节约环保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