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机构改革

2022-07-23

第一篇:行政执法机构改革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构改革经验亮点汇报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自年初组建以来,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执法工作全过程,在内设机构和党组织尚未完全组建到位的情况下,加强统分结合,密切协同联动,迅速构建起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充分发挥原5个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

一、遇到的问题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支队全体党员干部*,恪尽职守、攻坚克难,保障了支队组建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同时,也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人员思想有待进一步统一。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综合执法将面临队伍、职能的磨合期。由于原五家单位的执法类别不同,相互沟通交流机会不多,整合后队伍重新搭配,人员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导致执法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队伍的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巩固。

二是综合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机构整合势必会带来岗位调整,许多同志工作岗位将发生变动。由于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专业性较强,适用的法律法规繁多,如果跨专业进行调整,则对履行“新职责”、开展“新业务”产生不同程度的能力缺失,行政执法的综合效能有待提升。

三是责任担当有待进一步压实。

支队组建以来,坚持以“执法护农、执法强农、执法兴农”为抓手,聚集主责主业,定位“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但是新的党组织尚未成立,党员组织生活仍在原党组织架构下开展,局限性较大,目标定位与新组织的要求存在差距,主体担当作为的责任压得不够实。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凝心聚力,统一认识定规矩

一是通过政治学习提升三力。

支队认真组织班子进行政治学习,首先学习《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以上率下,严明党的纪律,加强集中统一,保证政令畅通。不断提高支队领导班子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通过谈心谈话稳定人心。

支队把凝心聚力作为第一项工作,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做到十个必谈。组织外派人员和新晋升干部集体谈;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岗位调整、出现苗头、受过处分、家庭变故等人员个别谈;与即将离岗退休、来访老职工促膝长谈。通过谈心谈话全面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了解实际困难和客观诉求,及时做好疏导解释沟通工作。

三是通过建章立制促进规范。

支队以问题为导向,以管用为要求,以长效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认真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力求通过规范内部流程,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支队先后制定印发了党建工作、人事工作、执法工作、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49项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明确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当年争先创优考核挂钩。

(二)党建引领,提升站位明方向

一是深化互融互促,启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支队在党组织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启动“党建铸魂·苏剑护农”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积极向上级申报实施方案,始终保持争第一、不服输的精气神。组织开展集体无偿献血、“缅怀先烈铭初心学史力行开新局”等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被*电视台、*日报相继报道,充分展示支队担当作为、争当表率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上门服务活动,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苏剑护农”品牌价值。

二是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探索法治兴农*模式。

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发展大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执法使命,围绕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者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法治兴农、法治富农*模式,坚持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通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组织党员业务骨干编制印发《*市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汇编》,起草了《*市实施〈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细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基本文书参考格式》《*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指南》等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实行无差别化执法,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培养作风,迎难而上破难题

一是努力激发队伍活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我们勇于担当,努力争取,积极为临近退休仍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办理职级晋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释放明确信号,激发了队伍活力,在支队所有人心中点燃希望之火,也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老同志干得更加安心,年轻同志干得更加有劲。

二是尽力争取追加预算,聚焦主业积极作为。

在用钱必问效、用钱必有责的大环境下,支队根据长江禁捕执法工作需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向财政局申请追加专项资金预算170.6万元,用于执法人员装备、执法设施装备、执法能力培训和长江禁捕信息宣传。通过报社、电视台、电子屏、新媒体等载体,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舆论先行、舆论导向的良好作用。全面展示我市长江禁捕工作进展与工作成效,全面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

三是全力争取办公用房,改善干事创业硬件。

经过积极争取、反复沟通,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市zf审批同意将三香路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办公用房调配给支队使用,原阳澄湖渔政支队办公用房全部保留。

四是强化政治使命担当,认真落实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支队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长江“十年禁渔”、水生生物保护区常年禁捕工作。起草制定《建立健全我市长江流域禁捕执法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打击长江刀鲚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

三、经验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

围绕执法护农、法治兴农目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力推进党史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二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突出党组织战斗功能。

抓好党建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对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检验。必须充分认清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探索法治兴农*模式等重大任务面前,对标市级优胜单位,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以鞠躬尽瘁、不用扬鞭的定力,努力打造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三是党建引领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要落实党组织服务功能。

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支持和鼓励党员参加志愿服务,奉献党员爱心,帮助困难农民、服务涉农企业,使执法护农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树立党的形象威信的过程,真正使党组织建设体现党性、连接民心,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第二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对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

的启示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八次大的行政改革,但至今还是走不出机构臃肿、行政低效的怪圈。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的成效,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行政审批;改革经验;行政改革;启示

[作者简介]苗国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 D0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058-0003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八次大的行政改革,其间不乏大的改革动作,也不乏喜人的效果。在这八次大的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中,党和政府所下决心之大,牵涉面之广,动用人力物力之多,都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总的来说每次改革之后,政府总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改革也总是一再地走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于是,人们困惑了:行政改革老是来回地兜圈子,这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不是永远也走不出这种“行政轮回”的怪圈?

这并不奇怪,因为矛盾总是普遍的,矛盾也是特殊的。对矛盾的破解也不是唯一的和一劳永逸的,事物总是在永恒发展和不断变换,所以一劳永逸的行政改革也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早说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适应――适应――不适应――适应,这么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旧的行政体制改变了,使其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管理的需要了,可新的事物和问题也随之涌现,刚改革了的体制和机构很快地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对行政体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又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行政改革。所以,我国前后经历的八次大的行政改革,反反复复走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这些不足为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入,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推进,再完美、再健全的行政体制和机构也会很快过时。可能我们还要经历十次、八十次甚至更多的行政改革。

但问题是,我们所进行的行政改革,是否确实行之有效,是否是当时以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社会问题的矛盾解?是否真的就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呢?这些值得审视和考量!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当社会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生产力就会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同样,当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时政治制度变革的时刻就要到了。而这种变革的常见方式,就是行政体制、制度和机构的变革与调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们所面临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的体制和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全球化国际环境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我国对行政体制,特别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改革至今,已历时7年,虽然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也颇有微词,但总的来说,这次改革成效显著,其中很多成功的地方,对整个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有很多地方值得参考借鉴。

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述

行政审批作为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管理的一种手段,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逐步深化,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日益突显。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时代要求我们对行政体制作出调整和改革,而行政审批,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所以我国首先选择对行政审批进行大幅改革。

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的决定,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取得了重大成效。

国务院审改办和地方政府先后三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在严格规范审核的基础上,取消和调整了国务院6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的1806项行政审批项目,占总数的50.1%,实现了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十五”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31个省、区、市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达22000多项,占审批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不少省、区、市制定了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办法,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问负责制”等。有些地方还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行政投诉中心。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审批公示、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监督制约,规范审批行为;对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移交给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对取消审批后仍需监管的事项,加强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同时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国务院审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搞好行政审批项目审核和处理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了改革工作。

通过几年的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经济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改革,制止了利用审批乱收费、滥用审批权力、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创新了管理方式,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给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合并重复的审批事项,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减掉不必要和多余的审批事项,把它完全交给市场。这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很多地方使审批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80%以上,而且极大地节约了审批费用,减少了因审批环节和流程的繁琐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改革前的一些审批项目的最终办结,长的需要2年多,最少也要几个月时间;通过行政审批改革后,只需要十几天甚至几天就能办好。这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减少了因审批在时间上的耽搁给个人、企业或组织带来的巨大损失。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

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采用了多种方式,总结起来,大体可以归为四类:

(一)削权力

削权力是指把政府审批机关拥有巨大的审批权力的事项,削减掉或者交给行业组织和机构,行政部门只保留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的审批权力。经过先后三次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削减,取消和调整了6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的1806项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50.1%,31个省市累计削减行政审批事项22000多项。从这些简单的统计数据,足以看出这次行政审批改革的力度。

(二)动场地

动场地是指把行政审批改革前的分散地受理各审批事项的部门集中起来,成立“办证大厅”。人们经常听到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办理”就是指这种审批地点集中的审批办理方式。

(三)并程序

并程序是指行政审批流程的合并、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由于部门繁多,机构重叠,程序烦琐,责任不清,本来很容易审批的事项,由于审批部门相互地争权夺利或相互推诿,结果把简单的程序复杂化。并程序,就是要清理不必要的审批流程,合并重复的环节,划清彼此的审批界线。所谓的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就是将各个审批环节并联起来。

第三篇:×××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行政体制

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县于2011年底全面完成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到今年7月,我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政府及乡镇事业单位已运行半年,为了解乡镇政府及乡镇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特对我县乡镇管理体制和机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行政体制运行情况

(一)乡镇职能得到重新定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找准,使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找准了适合×××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职能定位,所规范的乡镇机关职能,体现了欠发达地区乡镇党委政府所要做的工作。

(二)机构设置更加科学。一是规范党政机构设置。严格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要求,以及“机构设置统一规范、职责配置科学、人员分工合理、工作运转高效”的原则,全县各乡镇机关统一设置4个机构: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2 -

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事业编制核定过程,根据乡镇职能的转变,重点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

(四)乡镇政府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新时期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政府要把从政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上。“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的设置,探索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乡镇机关运行机制,初步改变了机构设置过多、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的现象。通过机构设置的调整,各机构的职能得到了细化和明确,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乡镇执政能力弱的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承担着各自辖区的行政管理职责,而目前各类审批权和执法权都由县以上政府和相关部门行使,造成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导致乡镇政府难以有效管理乡镇社会事务。

二是乡镇财力不足的问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乡镇财政收入几乎为零,行政开支完全依靠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或上级部门的专项工作经费,无更多财力用于民生的支出。乡镇政府为增加自身的财政收入,只得将精力更多放在完成上级制定的经济指标和项目建设上,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社会公务服务的履职能力。

- 3 -

三是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仍待规范。本轮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将乡镇事业单位的人、事、物、财权一并转由乡镇政府管理,虽然使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直接、规范,乡镇履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之出现了乡镇事业划归乡镇后,原上级主管部门对对口乡镇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减弱,造成乡镇事业单位工作难于开展。

三、建议

一是赋予乡镇与职责相匹配的权力。要使乡镇政府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就必须依法界定县乡两级政府的职权范围,做到权力与职责相符。应将县级政府的部分审批权和执法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增加乡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手段。

二是改革财税体制,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在乡财县管体制下,要保障乡镇政府财政足额划拨到位,上级政府不截留挪用。加大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健全税收属地征管体制,增加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是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不再简单地将乡镇事业单位划归乡镇政府或上级部门管理,而应在乡镇政府管理乡镇事业单位人权,上级部门管理乡镇事业单位事权的基础上,建立人权与事权管理有机统一的新的管理体制。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 4 -

第四篇:行政区划与国家机构改革总设想

行政区划与国家机构改革总设想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臻完善,但政治体制改革远未起步。在坚持国家统一和党的领导下,我提出一些针对行政区划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试述如下:

一、行政区划改革

当前行政区划层级太多,叠床架屋,极大地浪费了行政资源。由于各地普遍设立开发区,滥用托管关系,致使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支离破碎,存在许多不被中央承认的盗版行政区,故急须调整。总的改革原则有四条,一是析省设都,适当设新省;二是省直管市县;三是缩区撤街。

四、全面设立社区。

1、省级区划调整后,自治区改为自治省,直辖市改为都,析分较大的省,设立新的省(自治省)和新的都。保留原有的22个省,即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河北省(冀)、山西省(晋)、甘肃省(陇)、青海省(青)、陕西省(陕)、河南省(豫)、湖北省(楚)、湖南省(湘)、广东省(粤)、海南省(琼)、江苏省(苏)、安徽省(皖)、山东省(鲁)、浙江省(浙)、江西省(赣)、福建省(闽)、四川省(蜀)、云南省(滇)、贵州省(黔)。 新设6个省,

(1)兴安省(兴)。辖区包括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大兴安岭地区的全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全部,吉林省的白城市的全部。省会齐齐哈尔市。

(2)热河省(热)。辖区包括河北的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不含玉田县、唐海县)的全部,辽宁的阜新市、朝阳市的全部,内蒙古的赤峰市(不含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不含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的全部。省会承德市。

(3)淮海省(淮)。辖区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的全部,安徽省的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的全部,河南省的商丘市的全部,山东省的枣庄市的全部及微山县。省会徐州市。

(4)金沙江省(金)。辖区包括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自治州(不包括木里县)的全部,云南省的丽江市、昭通市的全部及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劝县、东川区、会泽县、宣威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毕节地区(不含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的全部。省会攀枝花市。

(5)河中省(卫)。辖区包括河南省的安阳市、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焦作市、济源市的全部,山东省的聊城市、荷泽市的全部,山西省的晋城市,河北省的临漳县。省会安阳市。

(6)潮汕省(潮)。辖区包括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揭阳市的全部,福建省的龙岩市的全部,江西省的赣州市的全部。省会汕头市。 合计28个省。

内蒙古自治区更名为内蒙古自治省(简称蒙),西藏自治区更名为西藏自治省(简称藏),宁夏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宁夏自治省(简称夏),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自治省(简称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析分为3个自治省,即新疆自治省(简称疆)、伊犁自治省(简称伊)、塔里木自治省(简称塔)。同时撤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区域分别划入该三省。另外新设西康自治省(康)。 新设4个自治省:

(1)新疆自治省,辖区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自治州、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巴音郭勒自治州、石河子市的全部。省会乌鲁木齐市。

(2)伊犁自治省,辖区包括伊犁自治州(含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的全部。省会伊宁市。

(3)塔里木自治省。辖区包括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自治州的全部。省会喀什市。

(4)西康自治省,辖区包括雅安市、凉山自治州、甘孜自治州的全部及木里县、西藏的昌都地区及云南的迪庆自治州的全部。省会暂定雅安市。 合计8个自治省。

北京市更名为北京都(京),同时将河北省的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划入北京都。

天津市更名为天津都(津),同时将河北省的玉田县、唐海县划入天津都。

上海市更名为上海都(沪),同时将浙江省的嵊泗县划入上海都。

重庆市更名为重庆都(渝)。辖区不变。 新设9个都:

(1)武汉都(汉),辖区包括湖北省的武汉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黄冈市的全部。湖北省省会迁至荆州市。 (2)大连都(大),辖区包括辽宁省的大连市、丹东市的全部及盖州市、岫岩县。

(3)苏州都(吴),辖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的全部。

(4)杭州都(杭),辖区包括浙江省的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的全部。浙江省的省会迁至宁波市。

(5)青岛都(胶),辖区包括山东省析的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的全部及高密市、诸城市。

(6)深圳都(深),辖区包括广东省的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

(7)广州都(穗),辖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市、佛山市、中山、珠海市。广东省省会迁至肇庆市。

(8)长安都(秦),辖区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的全部。陕西省省会迁至渭南市。

(9)厦门都(厦),辖区包括陕西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全部。 合计13个都。

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保持不变,将来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将珠海市整体划入澳门特区,现属珠海市的万山群岛可划入香港特区。收复台湾后,应设立台湾特别行政区。加上台湾,合计3个特别行政区。

总计52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东北1都5省;华北3都4省1自治省;中南3都5省1自治省2特区;华东3都3省;东南1都4省1特区;西南1都4省2自治省;西北1都3省4自治省。

2、实行省直管市县,原属地市州盟管辖的市县全部由省或自治省直管,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以省级单位为自治地方,省以下的行政地方不再作为自治地区。撤销所有的自治州、盟,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如西藏、青海、西康可保留地区行政公署建制。撤销所有的自治县、旗、林区,统一改为县,撤销市辖民族区,改为市辖区;撤销民族乡、苏木,改为乡镇。市分为省辖市和县辖市,省辖市分四个等级,即特级市(副省级)、一级市(正厅级)、二级市(副厅级)、三级市(正处级);县辖市为副处级。

3、撤销所有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由市辖区直管社区,缩小现有的市辖区管辖范围,市辖区可分成2至5个小的区,区为基层政府,与县辖市一样,均为副处级。在法律地位上区、县辖市、乡、镇是一样的,乡、镇仍为正科级。由于都的管辖范围过大,故在都之下设立联区管理委员会,联区不是一级政府,是都的派出机构。联区级别为正厅级。

4、为实行城乡一体化,彻底改革目前的村居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全部组建为社区,城镇社区人口约为3000至30000人,农村社区人口约为1500至15000人。西部地区的标准可适当从宽。社区不是一级政府,属于群众自治组织。社区设立自治公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

综上所述,(1)都的下级行政区划为(联区)、市、县;(2)省(自治省)的下级行政区划为(地区)、市、县;(3)市的下级行政区划为区、镇、乡;(4)县的下级行政区划为县辖市、镇、乡。(5)区(县辖市、镇、乡)直接指导最基层的社区工作,不得设置中间机构。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能展开叙述,详情可见拙作《行政区划改革方案》。这里只对市以上区划作简要介绍。 华北3都4省1自治省:

北京都,简称京,辖联区10个:京师联区(由东城区和西城区整合组成)、石景山联区(

由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整合组成)、海淀联区、朝阳联区、丰台联区、大兴联区、房山联区、通州联区、昌平联区、顺义联区,另直管一级市1个:三河市(由香河、大厂、三河整合组成)。二级市2个:平谷市、密云市,三级市2个:怀柔市、延庆市。

天津都,简称津,辖联区11个:南开联区(由和平区和南开整合组成)、红桥联区(由红桥区和河北区整合组成)、津沽联区(由河东区和河西区整合组成)、西青联区、北辰联区、东丽联区、津南联区、静海联区、武清联区、滨海联区(由滨海新区改建)、宁河联区(由宁河县和滨海新区的原汉沽区整合组成)。另直管二级市2个:蓟州市(蓟县改置)、宝坻市(宝坻区改置)。县2个:玉田县、唐海县(将河北省的滦南县的南部飞地划入)。

青岛都。简称胶,辖联区8个:胶澳联区(市北区和市南区合并组成)、黄岛联区(将胶南市的灵山卫、王台、红石崖3镇划入)、崂山联区(将即墨市的鳌山卫镇划入)、城阳联区、四方联区(由四方区和李沧区合并组成)、胶州联区、胶南联区、即墨联区。辖一级市2个:烟台市、威海市(撤销文登市并入)。二级市2个:平度市、莱州市。三级市6个:龙口市、海阳市、莱阳市、莱西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乳山市、荣成市。直管县1个:长山县(长岛县更名)。

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真定市。辖特级市1个:真定市(由石家庄市更名,撤销鹿泉市、藁城市、栾城县并入)。一级市6个:保定市(撤销清苑县、满城县并入)、沧州市(撤销沧县并入)、廊坊市、邯郸市(撤销邯郸县并入)、邢台市(撤销邢台县并入)、宣化市(由张家口市更名,撤销宣化县并入)。二级市3个:衡水市、涿州市、新海市(由黄骅市更名)。三级市14个:辛集市、晋州市、新乐市、霸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河间市(撤销肃宁县并入)、大名市(撤销大名县、魏县合并组成)、冀州市、深州市、沙河市、南宫市、武安市、泊头市、任丘市。直管县(略)。

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市。辖特级市1个:济南市(撤销章丘市、长清县并入)。一级市8个:德州市(撤销陵县并入)、临淄市(由淄博市更名)、潍坊市、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二级市3个:东营市、滨州市、新泰市。三级市12个:昌邑市、高密市、青州市、安丘市、诸城市、寿光市、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肥城市、禹城市、乐陵市(撤销庆云县并入)。直管县(略)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市。辖特级市1个:太原市(撤销古交市、阳曲县并入)。一级市8个:大同市(撤销大同县并入)、阳泉市(撤销平定县并入)、运城市(撤销夏县并入)、长治市(撤销长治县并入)、临汾市、榆次市(由晋中市更名)、朔州市、忻州市。二级市2个:离石市、绛州市(新绛县、侯马市、曲沃县、绛县合并组成)。三级市8个:潞城市、原平市、介休市、霍州市、永济市、河津市(撤销稷山县并入)、孝义市、汾阳市、代州市(代县改置)、平遥市(平遥县改置)、祁城市(祁县改置)。直管县(略)。

河中省。简称卫,省会安阳市。辖一级市8个:安阳市(撤销安阳县、

第五篇:机构编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体会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认真学习之,深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机构编制部门责无旁贷,必须深刻领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学习,加强研究,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精心部署,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继续推向前进。机构编制部门应切实做到“五要”:

一、要明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二、要掌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明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方法,为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支撑。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从本县实际情况出发,确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原则和步骤方法;坚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个重点,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遵循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积极借鉴国内外公共行政改革的有益经验和通行做法。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法:在改革战略的谋划上,要注重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的统一;在改革任务的部署上,要注重长期目标与近期重点的统一;在改革举措的实施上,要注重质的突破与量的积累的统一;在改革进程的推动上,要注重自下而上广泛参与与自上而下集中推进的统一。

三、要抓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改革过程中,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必须 做到: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四、要落实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在中央、省、州确定的限额内,需要统一设置的机构应当上下对口,其他机构因地制宜设置;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再保留的,任务交由职能部门承担。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认真执行政府组织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编制,严禁超编进人,对违反规定的限期予以纠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五、要积极配合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其他部门一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抓紧制定县政府机构改革、

上一篇:延安精神学习体会下一篇:行政助理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