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二首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古代诗词二首范文

诗词二首

诗词二首 乡村所见

2011.7.28 夕阳歪歪坠, 炊烟袅袅升。 童犬跃门出, 黏住扶锄人。

旅之所见--澳门2011.9.1 高楼

窄巷

店铺 虎口

金沙

迷徒 千金散尽,不知路 澳氹桥水渡千愁。

第二篇:《诗词二首》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中的革命先辈们也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七律·长征》正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这举世闻名的壮举而作。他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当我一次次细细品读这首诗时,眼前仿佛又看到那神骏的山、苍凉的水,耳畔似乎又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欢呼声。当思想的野马尽情驰骋的时候,我深深地觉得长征精神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前进的脚步。

但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闻,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课前准备很重要。上课之前,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背诵出课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长征的这段历史还是知之甚少。于是我让学生们课前搜集关于长征的资料,比如说长征的背景,长征的线路等;了解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为课堂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学重点紧紧围绕“难”、“不怕”、“只等闲”,同读共赏,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说到长征难,体现在“千山万水”这个词中。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寻找诗中写到的“山”和“水”。再利用课件以图引路,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红军战士中的一员,要翻越这样的崇山峻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心里会怎么想?”“红军在翻阅雪山是,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这么办?”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暖”与“寒”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红军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我先讲当时国民党军队与红军当时的不同心态,谈感受,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以感带读,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长征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通过教学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发挥的不太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08北京奥运诗词十二首

——庆祝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两周年

福建省福鼎一中 陈杏德

序:为庆祝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两周年,特整理出当时一边彻夜不眠观看奥运,一边即兴吟成的诗词中的一部分以与网友们共享。

(一)浣溪纱·欣闻全球40亿人观看北京奥运开幕演出有感

(2008年8月10日)

据央视新闻报道,8日晚全球有40亿人观看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兴奋之余,不禁想起建国之初毛泽东《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乃步其韵亦作一首。

赤县今宵不夜天,

炎黄后裔舞翩跹,

五洲共梦此时圆。

四十亿人同聚会,

和谐世界喜骈阗,

中华好运更空前。

(附)毛泽东《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十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二)七律·记中国小姑娘勇夺女子体操团体冠军

天使针尖立几行?(注1) 中华奇女御风翔。

浓装彩蝶穿空舞, 红粉骁骑纵马狂。

腾跃精灵方寸木, 翻旋猿臂矮高梁。(注2)

曲终微笑全场立, 阵阵欢呼向女郎。

注1:西方经院哲学的著名命题:“一个针尖能站立几个天使”。

注2:女子体操团体赛项目有自由体操、木马、平衡木、高低杠等。

(三)七律·北京奥运中古女排之战

披靡才看克两城, 彼方卷土又来争。

比分升降难高下, 剑戟纵横孰死生?

壮士相逢怜壮士, 惺惺交手惜惺惺。

输赢原是寻常事, 焉能成败论豪英?

(四)七律·观看08北京奥运开幕式演出有感三首

七彩纷呈不夜天, 今宵四海几人眠?

旋飞仙女苍穹舞, 腾驾祥云圣火燃。

千载文明舒画卷, 卅年改革展鸿篇。

中华今日融寰宇, 同一地球同梦圆。

叠前韵

星彩纷驰欢乐天, 通宵达旦不思眠。

翩翩仙女凌空舞, 赳赳健儿持炬燃。

四大发明彪史册, 五千长卷续佳篇。

神龙首尾今全现, 跃上灵霄绮梦圆。

再叠前韵

同一星球同乐天, 兴犹未尽自难眠。

神州历史长长卷, 圣火文明熠熠燃。

击缶鸣筝思古韵, 驾舟奔月续新篇。

全球今日成村落, 共度良宵共梦圆。

(五)七律·观看中国女子体操队江钰源的自由体操表演

于阗乐奏显精灵, 倏尔飞空如箭星。

疾似柳梢莺掠地, 舒如湖畔鹤旋汀。

翻腾筋斗遥天逝, 跳跃龙门蓦地停。

舞罢嫣然留一笑, 梦中惊爆掌雷声。

注:中国女子体操队员江钰源,16岁,身高1米43,体重仅30公斤,不仅身轻如燕,而且始终以灿烂微笑面对观众。她参赛的自由体操以新疆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为背景音乐,繁音促节的伴奏乐声中进行既是体操又是舞蹈的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不得不屏息以俟的表演。直等到曲终舞罢,人们方从她粲然微笑中如梦初醒,全场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六)七绝·记射击运动员朱启南因痛失金牌而哭

休笑男儿泪纵横, 未曾壮志慰平生。

人文奥运人情重, 鼓掌齐呼好弟兄!

(七)七绝·记轻取举重冠军的少年运动员龙清泉

中华力士气如雷, 举重若轻无不摧。

夺冠而今更潇洒, 笑声未绝获金牌。

(八)七绝·中国女排战胜波兰队(新韵)

搏拊腾挪扣又拦, 女排豪气战方酣。

不骄不馁贾余勇, 扭转乾坤挽溃澜。

(九)七绝·伤刘翔

(200

8、

8、18)

十亿神州望旱雷, 未酬壮志剧堪哀。

苍天何不佑华夏, 再降田坛不世才。

(十)南乡子·观看08北京奥运闭幕式有感

(2008年8月24日)

难忘碧霄天,今夜依依惜别前。四海之间兄弟也,缠绵,相约伦敦再四年。

休道梦难圆,人类依然绮梦联。世界大同虽缥缈,联翩,万里征程跬步连。

第四篇:《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赏析 十五月望月

王建

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 常见题目: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秋之夜,庭院中洒满月光,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树上安静地栖息着乌鸦。夜深了,冷露悄无声息浸润了庭中的桂花。 2.

一、二句写景的作用及词语赏析。

(1)写景的作用: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衬托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2)“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个清美的意境。(3)“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4)“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抒情。但诗人不直接抒情,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的蕴藉深沉。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使愁思形象化、更为生动感人。

水调歌头

苏轼

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写了中秋之夜月下的美景,通过作者把酒望月、问月,由幻想超脱到喜爱人间生活,由伤感离别到对离人的祝福,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常见题目: 1.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2.《水调歌头》中的“此事古难全”有哪些言外之意?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离有聚,正如月亮有圆有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抑郁寡欢呢?不如坦然对之。 3.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第五篇:2017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毛泽东诗词二首忆秦娥;娄山关诗词解析冀教版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注释】

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1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全词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上一篇:工程质量总监范文下一篇:龟龟常用药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