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安全生产技术

2022-07-21

第一篇:小麦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 第四节 小麦的中期管理技术

◆ 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理解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掌握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重点:小麦中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 教学难点:小麦穗的分化过程,小麦生长中期的苗情诊断。 ◆ 课时安排:2 ◆ 教学内容

冬小麦中期生长阶段,也叫春季生长阶段,指小麦返青后至挑旗,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孕穗)期4个生育时期。

一、中期的生育特点

第一,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在此期已全部形成,长出全部茎生叶,分蘖由高峰逐渐走向两极分化。第二,进入营养器官与结实器官并盛期,生长中心由叶、蘖等营养器官转入以茎、穗为主,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第三,生长变化大,速度快,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反应也很敏感。

(一)小麦茎的生长

小麦的茎由节与节间组成。一般地上茎4~6节,多数5节。植株高度以80~90cm为宜。高产麦田的小麦茎秆粗壮,节间短,基部充实,机械组织发达,富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影响茎秆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和水、肥。

(二)小麦穗的分化

1、穗的分化过程

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化进程,小麦穗分化过程可依次划分为9个时期(图2-4)。

2.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小穗分化期,是决定小穗数的关键时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与养分。小穗分化至四分体形成期,正是拔节孕穗期,是实现花多、粒多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肥要求十分迫切,四分体形成期是需水临界期。

二、中期的主攻目标

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搭好丰产架子。

三、中期的管理技术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

苗管理。

1、壮苗 壮苗春季返青早,叶色青绿,叶大不披,长相健壮,次生根在20条以上,群体适宜,越冬前3叶以上的大蘖数已接近或达到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蘖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

2、旺苗 旺苗生长猛,群体大,根系弱,各器官之间发育不协调,春蘖多,叶色墨绿,拔节速度快,叶片下披,封垄早,通风透光不良,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高于计划成穗指标。管理上应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或拔节前喷施矮壮素、镇压,加速两极分化。施肥浇水可放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

3、弱苗 弱苗分蘖大小不齐,叶片数较少,叶片窄小,叶色淡,生长慢,群体小,越冬前3叶以上大蘖数明显低于计划成穗指标,或播种过早,分蘖过多,年前较旺,返青后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对这类麦田中期管理应以促为主,同时,对不同情况下形成的弱苗应区别对待。 (二)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肥力较高、长势偏旺、墒情较好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对地力差、苗色黄、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结合浇水,每667m2施纯氮3~5kg。

(三)预防晚霜冻害

应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前1~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对已受霜害较重的麦苗,不宜毁掉,只要及早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仍能促使未被冻死的分蘖或新生分蘖抽穗结实,从而获得一定收成。

(四)防治病虫害

该时期主要的害虫有麦蚜、小麦螨等。

该时期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 ◆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麦中期生长阶段

二、简答题

1.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为什么“麦怕胎里旱”? 3.简述小麦壮苗标准。

4.怎样浇好小麦孕穗水、施好孕穗肥?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工作总结

范文网【】【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相关文章列表:·年终技术工作总结 ·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作总结 ·业务技术工作总结 ·我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建设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 ·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返回 栏目列表】

第三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

23、豫麦70—

36、04中

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

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

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

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2010-2010年度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 : 万亩、公斤、方、万人次、万份、元

项目

县区麦播

面积

良种

补贴

面积

集中

播种

时期

统一

供种

种子

包衣

药剂

拌种

精量半

精量播

预留

行间

秸秆

还田

亩施有

机肥

配方

施肥

机耕

面积

深耕

面积

机播

面积

土壤

处理

亩肥

料投

技术

培训

印发

资料

邓州市

210

200

10.25—11.2

12.5

200

100

70

50

25

80

2

205

202

150

160

50

120

80

80

比上年

+、-

+3.5

0

-10

-20

0

+10

-3

0

0

-20

-50

0

+10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年度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 : 万亩、公斤

目区

合同

种植

小麦

面积

优质

强筋

小麦

面积

普通

小麦

面积

弱春

性品

种面

半冬

性品

种面

郑麦9023

豫麦

70-36

西农979

偃展4110

豫农

949

其它品种(系)播种面积

郑麦

366

衡观

35

矮抗

58

豫农

202

洛麦

21

鑫麦

1998

平安

6号

新 麦

208

内农科201

04

中36

新麦

18

豫麦

18

邓麦996

邓州市

210

60

170

40

140

70

12.5

110

12

5

9

10

10

12

20

20

4

8

比上年

+、-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

第四篇: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确定了优质小麦生长的目标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指标、栽培技术、灾害预案与补救措施、适时收获。

本规程适宜豫北生态麦区及其生态条件相似麦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DB41/T316 优质强筋小麦平衡施肥技术规程 DB41/T317 优质强筋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DB41/T315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3、目标产量及其构成

2.1目标产量:500公斤/亩以上。 2.2每亩穗数:40-45万; 2.3每穗粒数:33-37粒; 2.4千粒重:45克以上。

4、生育指标

4.1播种出苗:小麦壮苗越冬的指标为:半冬性品种苗龄六叶一心至七叶,单株分蘖4个以上;弱春性品种苗龄五叶一心至六叶,单株分蘖3个以上;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上中旬。9月底至10月初这段时间,一般年份降水量较少,应浇好底墒水,实现足墒下种。具体气象条件为:日平均气温在17℃左右,5CM地温16-21℃时播种为宜,适宜播种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

4.2返青拔节期:小麦一般在2月20号左右开始返青,主茎叶龄七叶一心左右,亩群体在70-80万;3月中旬小麦开始拔节,拔节期亩群体应达到100万头左右。早春气温变幅较大,应抓好预防“倒春寒”措施的落实;春季干旱少雨,小麦拔节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需水需肥较多。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拔节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为宜,

4.3抽穗开花期:孕穗---抽穗期是小麦的需水高峰期,需水量为120mm,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60-80%为宜。要求日照充足,日平均气温16-21℃,相对湿度在70-80%。

4.4灌浆成熟期:小麦灌浆后期一般受干热风影响较大,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叶面喷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延长叶片功能期,小麦一般在6月上旬进入蜡熟期开始收获。灌浆期的最适日平均气温20-22℃,该期要求光照充足,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20-25℃,风静天晴对收获有利,应注意防止降水引起穗发芽。

5、栽培技术 5.1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水平较高的壤土作为高产创建田块。土壤养分含量要求有机质含量>1%,速效氮>0.9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mg/kg。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整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拖拉机的作用,加深耕层,要求耕深20---25cm。整地质量达到“深、净、细、实、平”标准,田块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拉。

5.2种子处理

5.2.1品种选择:选用半冬性中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综合抗性(抗寒、抗干热风等)好的矮抗

58、周麦18等小麦优良品种。

5.2.2种子质量:精选种子是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基础。种子全部由正规种子企业提供,确保所选种子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5.2.3播前处理:全部使用包衣种。 5.3播种

半冬性小麦的最适播期为10月10号左右,最迟播期不超过10月25号;弱春性小麦的最适播期为10月20号左右,最迟播期不超过10月30号。采用机播耧播种方式,进行严格的标准播种,亩播量7-9公斤。全部使用适乐时拌种,且做到足墒下种。亩基本苗达到16-18万株。

5.4肥料运筹

5.4.1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3-4方,“沃力”牌小麦配方肥25~30公斤或碳铵40~5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氮肥分配比例为,底肥40-50%,追肥60-50%;磷钾肥底施70-80%,追施30-20%。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还田量为300公斤/亩。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应加大氮肥施用量。

5.4.2追肥: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结合浇水亩追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4月底-5月初小麦扬花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4公斤左右。4月底-5月中旬,结合小麦防病治虫,每亩叶面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加天丰素一袋50公斤溶液2-3次,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

5.4.3水分管理:根椐苗情、天气和土壤墒情浇好冬水、拔节水、扬花水。底墒充足时,原则上不浇 越冬水。底墒差,播种后至封冻前若无充足降水,一般在小雪至大雪期间(日平均气温2~5℃)浇好越冬水,浇后要及时划锄保墒。一般于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浇水一次。4月底-5月初小麦扬花期浇好扬花水。5月中旬以后不再浇水,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5.6田间管理

5.6.1划锄:冬灌和春季浇水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根增蘖。

5.6.2镇压:冬前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用石磙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进行碾压或人工踩压。

5.6.3化控防倒伏:对群体过大且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起身期(3月上旬)亩用“多效唑”3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一定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5.7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5.7.1病害防治

小麦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 ①全蚀病:在小麦萌发时即可感病。防治方法:一是小麦整地时,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3公斤加干细土20公斤撒施;二是用2%立克秀或2.5%适乐时拌种。

②纹枯病:2月下旬小麦返青后,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50—75公斤,对茎基部均匀喷雾。 ③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公斤及时喷雾防治;加强条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扬花后再喷一遍。

5.7.2虫害防治

①对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和金针虫)防治

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二是对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并重或单独重发区,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0.3公斤,对水1-2公斤,拌干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撒后耕翻。

②小麦吸浆虫

除搞好播种期防治(防治方法同地下害虫)外,重点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即在4月20日左右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0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成虫,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

③麦穗蚜

当百株有蚜500头,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3%啶虫脒乳油45~60毫升加水喷雾。

5.7.3化学除草

小麦二叶期后(11月中下旬),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商品名盖阔)1~1.8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洒。以雀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进行茎叶喷雾;以节节麦发生为主的麦田用3%世码水分散粒剂30克进行茎叶喷雾;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进行防治。春季化除要在3月10前结束。

6、灾害预防与补救技术 6.1冻害

6.1.1预防小麦冬季冻害

①选用半冬性品种或抗寒性好的丰产弱春性品种。 ②适期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播种要做到足墒下种、适期、适量播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深和播量过大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③冬前镇压。11月中旬叶龄已达5叶以上的弱春性品种麦田,可用石磙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进行碾压,抑制地上部分过快生长,控制发育进程,防止冬前拔节。

④科学化控。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11月上中旬,每亩用15%多效唑20~4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6.1.2预防“倒春寒”

①适期晚播:针对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冬前易旺长的实际,采取适期晚播技术,可有效预防冬前旺长、减轻“倒春寒”危害。

②合理化控:对群体大于60万头的麦田, 3 月上旬小麦起身期,亩用15%多效唑3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提高小麦抗寒能力,喷洒时一定注意不漏喷、不重喷。

③适时灌水: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若小麦早春遭受冻害,立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

④叶面喷肥:起身期亩喷施磷酸二氢钾、天丰素或硕丰48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叶面喷肥可与防病治虫相结合。

6.2预防小麦干热风

孕穗至灌浆期,亩用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加天丰素一袋喷洒叶面,间隔7天喷洒一次,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干热风。

7、适时收获

7.1收获时期及方式:6月3-10日,小麦蜡熟中后期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及时收获,并做到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7.2晾晒及仓储

小麦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发霉变质。籽粒应选用三合土麦场翻晒,禁止在柏油路上翻晒,以保证小麦的品质。

仓储:在储藏技术上,一般采用趁热密闭贮藏方法,以有效地控制虫、霉危害,延缓小麦的陈化过程。入仓前要满足下述条件:一是小麦籽粒的水分必须降到12%以下,二是高温密闭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视粮温而定,如粮温由入库时的50--52℃降至40℃时,继续趋于下降,视为正常。

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兖州市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补助项目

小麦技术指导方案

为保证兖州市2012-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补助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进行,推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我市小麦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方案。

一、主要目标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安排,全市共选择了100个小麦专业种植村,科技示范户400户,辐射带动4000户,建立3个科技示范试验基地。项目实施主要目标为:根据小麦优质高产技术思路,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需求,加大农技农机结合力度,推广小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小麦“双宽”播种、小麦深松少免耕播种、配方施肥与氮素后移延衰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全面提升小麦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小麦持续增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技术内容

(一)主导品种

根据兖州市气候条件、农民意愿及市场需求确定我市小麦主导品种为济麦

22、济南

17、济麦20。其中济麦22主要集中在新兖镇、兴隆庄镇、大安镇、漕河镇及颜店镇东部种植,种植面积22万亩左右;济南17适应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需 1

求,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模式,集中在小孟镇、新驿镇、颜店镇西部及大安镇和新兖镇的部分村,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这两个品种占到我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济麦20面积逐年减少,目前在我市种植0.7-0.8万亩之间

(二)主推技术:

近年来,在小麦生产中,我们相继推广应用了秸秆还田、宽幅精播高产栽培、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病虫草害无公害综合防治和灾情应对等一系列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小麦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单产实现“十连增”。2012-2013年度,我市向省农业厅推荐了以下小麦主推技术。

1、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对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其核心“扩大行距,扩大播幅,健壮个体,提高产量”。有利提高个体发育质量,构建合理群体提高产量,是我市近年来宣传推广的主要技术,目前已成为主推技术之一,特别今年利用小麦高产创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购买了108台小麦宽幅精播机,无偿提供给部分镇村,加快了该技术的推广力度。目前我市推广的种植模式为:2.6米一畦,畦背0.4米,畦内种植9行小麦,小麦播幅8-10厘米,平均行距为29厘米。今后几年,小麦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将作为我市小麦种植中的主要种植模式加以推广。

2、小麦氮素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兖州市肥水条件优越,小麦单产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麦氮素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和强筋及中筋小麦的田间管理,该技术在我市大面积应用已有多年,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应用技术。其中心内容可概况为“一个减少,一个推迟”,即减少底肥施用中氮素的比列,推迟小麦春季肥水管理的时间,由原来习惯的返青-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推迟到起身-拔节期。

3、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目前小麦生产中大面积麦田采用旋耕后直接播种的耕作模式,在耕层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蓄水及小麦根系下扎,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适应生产形式需求,通过秸秆还田、深松、镇压等技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水分蓄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抗旱抗寒能力,提高产量。该技术在我市种粮大户中应用较多,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目前已成为我市小麦生产主推技术之一。主要技术规程包括“玉米秸秆还田+深松30厘米+旋耕15厘米+耙压或镇压2遍+播种机播种+播后镇压”6个关键环节。

三、工作计划

2012年8月,编制培训计划,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和考评制度,组建专家组,遴选技术指导员,确定科技示范户,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及操作规程。

2012年9月-2012年11月,利用“三秋”生产关键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入户指导;规划建设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对基地农户进行秋种技术培训及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培训。

2012年11月-2013年2月,对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全方位开展入户指导工作。

2013年3月-2013年5月,开展小麦春季管理、春耕备播技术培训及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小麦春季及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

2013年6月,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考评;认真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及时形成总结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履行技术指导与服务职责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成立了小麦、玉米、蔬菜专家技术指导组,其中小麦专家组成员5人,负责制定全市小麦技术指导方案及操作规程,负责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技术员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和答复咨询。督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面向全市技术指导员开展技术培训,对全市入户技术指导员进行业绩评价。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应到每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到户工作时间150天以上。技术指导员要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4个示范户,并帮助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40个农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二)加强信息沟通

技术指导员要在秋播、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收获等关键农时结束后,及时向专家组汇报工作,撰写工作总结材料。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效果、存在的问题、典型事例、对策建议等,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附加相关技术文件、照片或录像。要建立和完善简报制度,及时反馈技术指导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强监督检查

专家组成员要加强对示范户的调研,了解示范户的需求,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配合农业主管部门做好考评工作,按照项目统一规定的绩效评估办法加强监督检查。

上一篇:厦门旅游最全攻略下一篇:项目部工程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