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

2022-11-21

第一篇: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分)

1、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

3、至于颠覆 到了„„地步

4、可谓智力孤危 智慧力量

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前例

6、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5分)

1、理固宜然 名词作状语 从道理上说

2、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 坚持正义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 以礼相待

4、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5、李牧连却之 使动 使退却

6、始速祸焉 形容词作动词 招致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28分)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交错,一律、一概

2、不能独完 完好

3、思厥先祖父 他们的

4、举以予人 拿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6、暴秦之欲无厌 满足

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送 更加

8、强弱胜负已判矣 辨别

9、理固 宜 然 从道理上说 应该 这样

10、以地事秦 侍奉、对待

11、始有远略 开始、起初 谋划、打算

12、始 速祸焉 才 招致

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两次 使退却

14、洎牧以谗诛 及、到

15、革灭殆尽之际 将要

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17、胜负之数 天数

18、或未易量 或许

19、封天下之谋臣 封赏 20、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胁迫

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被

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跟从

四、解释一词多义(23分)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2、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获得) ②此言得之 (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4、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⑦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五、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6分)

1、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

4、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

5、举以予人 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以之予人”)

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蓄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被削弱,一月月地被分割,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蓄的威势胁迫啊!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三)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四)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使动

(五)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5、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句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 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 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2)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 (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 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2、

呜呼!其信然矣! ——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3、 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4、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 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①古:安家。②今:男子结婚。

2、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青年男子。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

3、志气日益微 志气:①义:精神。②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几何:①古:多少。②今:几何学。

5、少而强者不可保 强者①古: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①古:成长立业。②今:创立,有根据。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7.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8.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 文言实词

(一) 文言通假

1、 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2、 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 古今异义

1、 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 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 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 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 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做动词

(1)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2) 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 与可厌之:厌,厌恶

2、 名词作状语

(1)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 意动用法

(1) 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 四) 一词多义

1、 熟 执笔熟视:仔细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 语 近语士大夫:告诉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 过 不学之过也:过错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 文言虚词

1、 然 自视了然:„„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 以 以追其所见:来,从而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

与可以书遗予曰:把„„

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 之 竹之始生:取独标志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 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

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 而节叶具焉:助词

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 其 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

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 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 表承接

三、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 庖丁,解牛者也

3、 轮扁,斫轮者也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5、 《筼筜谷》其一也

(二) 省略句

(1) 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 吾将以(之)为袜

(3) 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三) 倒装句

1、 疑否宾语前置

2、 定语后置 (1)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3、 状语后置 (1)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 足相蹑于其门

(四) 固定句式

1、 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 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第二篇: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练习

20 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怆)然而tì(涕)下 (2)岱(dài)宗夫如何 .(3)决眦(zì)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4)xiāo(箫)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齐鲁青未了(不尽) ..(3)造化钟神秀(聚集) (4)阴阳割昏晓(分) .(5)荡胸生曾云(同“层”) .(6)决眦入归鸟(眼眶) .(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登上) .(8)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9)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10)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11)吟鞭东指即天涯(吟诗)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解析:《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示例: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朝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 02课内精读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赏读并完成题目。

(1)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的深刻人生哲理。

10.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造化钟神秀。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2)阴阳割昏晓。

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11.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二)(十堰中考)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项“豚”指猪肉;B项“丰收后”有误,应为春天“祈福”;C项“不愿”的心理活动有误。) 1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意思对即可) 03拓展阅读

(一)(临沂中考)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5.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二)(梅州中考)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7.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于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解析:“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18.“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豪情壮志。 04 写作创新

19.杜甫在《望岳》一诗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写泰山之景,层次分明。请你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

【写法分析】《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从诗人的角度远眺(首联)、远望(颔联)、细望(颈联)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向四周观察。观察者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后到左右,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等的顺序把所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出来。

【例文】我站在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它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盛夏换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衫。围绕在山腰的白云,就好似它飘逸的白纱腰带。山顶上修建的亭台楼阁,就好似它那精美的头饰。

第三篇: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单元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掌握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学习借用寓言说理的表达技巧。 4.学会归纳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 5.能够正确把握和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 2. 准确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 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 边远的地方,边疆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俗,浅陋 (3)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用于自谦 2.长 ①cháng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长,与“短”相对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长度,高度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时间长,长久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广阔,深远 (5)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经常,长久 ②zhǎng

(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生长,成长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纪大的,与“少”“幼”相对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排行第一,老大

(9)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首领,长官 3.除

(1)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台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清除,去掉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以功除岷州刺史。授命,任职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除了,除非 4.多

(1)川雍而溃,伤人必多。(《召公谏厉王弭谤》)数量大,与“少”相对 (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称赞,推崇 (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大都 5.或 (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有的人

(2)越人语天姥,烟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示推测,或许,也许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表示假设,倘若,假使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表示几种情况可供选择或动作行为交替发生,或者,有时 6.是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对的,正确的 (2)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表示判断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这,这样,这个 7.适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往,到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适合,适应 (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刚才,刚刚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享用、享有 8.狱

(1)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官司,案件

(2)天下狱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汉书·刑法志》)牢狱,监牢 9.亡 ①wáng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逃跑,逃亡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损失,丢失 (3)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苏武传》)死亡 (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灭亡,败亡 (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溃逃的军队 ②wú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通“无”,没有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

今义:幼小稚嫩,形容经验不足或头脑简单 2.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或其成员之间互为亲戚 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达爱情的话 3.尝从人事,皆口腹之役 古义:仕途的事情,出仕

今义:人员外调任免事宜,人际关系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便如此,即使这样

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关系,即承认甲是事实,乙却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5.腹犹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料的相同;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与所预料的相符合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了解;起诉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辛勤劳苦;客套话,用于求助别人办事或感谢别人帮助办了事 8.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古义:蒙受

今义:洗澡;比喻受到阳光照射和雨露润泽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今义:小;少;微不足道 10.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四季

今义:春季和秋季;人的年岁 1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成立;理论、见解等根据充分,站得住脚 1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古义:犹豫不决的样子 今义:逗留、徘徊;回旋环绕

二、文言虚词

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恨晨光之熹微(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独立性)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助词,的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代词,他(宋荣子))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相当 于“的”)

2.其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它)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代“知效一 官„„而征一国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连词, 可解释为“是„„还是„„”) 3.于将有事于西畴(介词,到) 俨骖于上路(介词,在)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介词,对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 4.而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关系)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关系) 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 5.为化而为鸟(动词,成为) 以五百岁为春(动词,当作)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呢”) 有鸟焉,其名为鹏(动词,叫做) 若属皆为所虏(介词,被)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6.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介词,因为) 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谨拜表以闻(连词,而) 臣以奉养无主(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着)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连词,因为)

三、文言翻译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四、素材集成

《归去来兮辞》素材和话题: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提示:陶渊明归隐田园,远离浑浊世俗,坚守节操。谓为官之道为“迷途”,不为五斗米折腰。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提示:感受自然,内心旷达,与外界万物融为一体,洒脱率真,回归天然。 《滕王阁序》素材和话题: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提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适用于人在困境中,要奋发有为。 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提示:珍惜将来岁月,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这个旅途中,难免有得有失,不要斤斤计较,懂得放弃。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只要奋勇向前,一定会有希望的。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提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是指引人生奋斗的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精神的境界。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无穷无尽、坚不可摧的,它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因此青年学生应当“少年心事当拿云”,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这是利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不竭动力和精神力量。 《逍遥游》素材和话题: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示:善于借助于外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善于借助于他人或大家的帮助。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陈情表》素材和话题: 1.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角度点拨:①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②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③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④退一步海阔天空。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提示:“孝”养长辈。李密对祖母的“孝”让我感受最深。现代社会发展神速,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从物质的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极为先进的。但是伴随着物质的进步,许多人的“精神”却越来越落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一些人身上逐步流失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蓝图非但无法实现,有些人甚至连自家的长辈也不奉养„„

鸟儿尚且懂得反哺,人呢?作为高级动物,人更应该懂得孝敬长辈,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

物的“高级”之处……

人教新课标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 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 感吾生之行休(一生) 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 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 古: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2.悦亲戚之情话 古:知心话 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 古:农事 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 古:指战乱 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 古:日光 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 古:有时 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 古:指生死 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 古:立 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 2.宾语前置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

3.省略句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4.被动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 2.一介书生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 古:第二次。 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古:语气词,用在句尾 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 8.彩彻区明 古:日光 今:彩色 9.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 古:过 今:向外走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4.临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6.序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名词,序言、序文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名言警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4.之二虫又何知 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古:毛,指草林。 今: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 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 古:快速的样子 今:决定 10.枪榆枋而止 古:触,碰 今:枪械 11.适莽苍者 古:往 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古:旋风 今:羊的角 13.行比一乡 古:合 今:比较

四、虚词积累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4.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此小大之辩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

3.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 莫之夭阏者 /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 彼且恶乎待哉

4.介词结构后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翱翔(于)蓬蒿之间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2.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 3.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使动用法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保卒余年(使„„终了) 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三、古今异义

1.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 今:创立 2.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

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 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4.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 今:让别人知道 5.臣之辛苦 古:辛酸苦楚 今:身心劳苦 6.除臣洗马 古:授予官职 今:不包括在内 7.寻蒙国恩 古:不久 今:寻找

8.晚有儿息 古:子 今:气息;停止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拳拳 今:少;不重要 10.人命危浅 古:不长 今:和深相对 11.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轻微,少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停止 今:没有用的

四、一词多义 1.行

行年四岁 (动词,经历) 九岁不行 (动词,走路) 2.矜

犹蒙矜育 (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 (动词,自夸)

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

至微至陋 (副词,极其)

无以至今日 (动词,到达) 4.见

慈父见背 (代词,我,自己)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5.亲

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6.日

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7.当

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8.薄

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9.拜

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0.夙

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五、虚词积累 1.以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

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脂(zhī) 闲暇(xiá) 绰约(chuî) 马嵬(wéi)

B.修葺(qì)联袂(mèi)踯躅(zhí)祠堂(cí)

C.千载(zǎi)鹧鸪(zhè)绸缪(mïu)玉簟(tán)

D.寤寐(mèi)歧路(qí)江渚(zhǔ)庑门(w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

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

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

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

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

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6.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天长地久有时尽,。(2),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

(3)长风破浪会有时,。(4),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5),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6)小楼一夜听春雨,。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三、阅读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8题。(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7.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8.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9题。(8分)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①。

注 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9.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

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①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 ①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载“斑鬓发以承弁(帽)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 ,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做炙。

10.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11.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四、语言运用(共13分)

12.请以“微笑”开头,再写一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感情色彩一致。(4分)

微笑是一阵雨仿写:

一阵温润的雨

它会在我们心中

展开杨柳依依

13.读下面歌颂青春的名言,把它们改写成以“青春”领头的一个连贯的排比句(可作适当删选)。(5分)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莎士比亚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雨果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马克思⑤啊!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五、作文(共4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认为杜牧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所谓“千里”乃传抄之误。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已学过的诗歌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测试卷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4分,每小题2分)

水澹澹兮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 栗深林兮惊层巅___________________ ... 凭轩涕泗流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向来之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 ... 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人只合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 .. 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_______ .. 汀上白沙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 愿逐月华流照君_________________ 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填空(10分,每小格1分)

1、词是在________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词是________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

2、韦庄是“ ”中的代表作家。虽然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词中常常注入平生漂泊、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形成 、明白晓畅的风格。

3、李白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风格,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意境,形成了 的诗人风。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 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的艺术境界。

5、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用“ ,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第二单元则是怎样以“置身诗境, ”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默写(32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__________________ 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10、________________,浩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其二)》)

11、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日出江花红胜火

12、山寺月中寻桂子,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13、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4、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__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16、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四、问答题(34分)

1、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10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①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2分) ②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答:

③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5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画的景物(意象)有 (每一种景物必须用两个字短语描述)(4分) ②试结合诗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评析这首诗。(6分)

评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14分)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察》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

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24分,每小题2分) 澹澹:波浪起伏,波光闪动 栗:使„„战栗 轩:窗户 向来:原先,原来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合:应,应该 谙:熟悉,熟稔 霰:雪珠

汀:沙滩 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逐:跟随,追随 暝:夜晚,天黑

二、填空(10分,每格1分)

1、隋唐 曲子词

2、花间词派(人) 疏朗秀美

3、浪漫主义 豪放飘逸

4、客观景物 浑然一体

5、以意逆志 缘景明情

三、默写(32分,每格2分)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月何年初照人

3、人生代代无穷已

4、昨夜闲潭梦落花

5、鹿门月照开烟树

6、渌水荡漾清猿啼

7、古来万事东流水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乾坤日月浮

10、垆边人似月

11、日出江花红胜火

12、郡亭枕上看潮头

13、岩扉松径长寂寥

14、恍惊起而长嗟

15、戎马关山北

16、气蒸云梦泽

四、问答题(34分)

1、(10分)①七言绝句(七绝) 别(2分) 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分) ③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5分)

2、(10分)①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写出4个即给满分)。(4分)②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

一、二句写景:天空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上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

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6分)

3、(14分)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

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景。

上一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下一篇:广东历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