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文资料

2022-06-27

第一篇:第五单元课文资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词语解释(第五单元)

课文词语解释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拉,牵引:拽住。拽不动。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恐惧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怏怏不乐:yàng yàng bù lè。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毋宁:wú nìng。不如。 吞噬:吞噬(tūn shì) 。1.吞咽;吞食;吞东西 。2.吞没。

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弱:léi ruò。〈1).瘦弱。(2).指身体瘦弱的人。(3).指贫弱无依的百姓。 告罄:gào qìng。指财物用尽。

无垠:wú yín。形容广阔无边、没有边际。

癫狂:diān kuáng。

1、谓言语行动失常的病理现象。亦指玩世不恭﹐放纵不羁。

2、形容兴奋到了极点。

3、疯癫、疯狂 。4,疯疯癫癫。 销蚀:xiāo shí。损耗腐蚀。消耗一些资源。 步履:bù lǚ。① :步行;行走。 ② :脚步

遗孀:yí shuāng。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有加层褒义的意思。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 千辛万苦:qiān xīn wàn kǔ。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夜不成眠:yè bù chéng mián。夜不成眠:夜里不能睡觉。形容焦虑,担心的情形。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劳 。 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情烦闷不快活。

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多用于贬义。 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姗姗来迟: shān shān lái chí。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姗姗: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指走路迟缓的样子。迟:晚。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畏缩不前:wèi suō bù qián。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鲁莽大胆:lǔ mǎng dà dǎn。形容说话做事轻率,不考虑后果。

念念有词:niàn niàn yǒu cí。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口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僧、道、方士等做法时默念经咒。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精打细算:jīng dǎ xì suàn。 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2.在沙漠中心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犁铧:lí huá。翻土用的农具。

虫豸:zhì。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可比喻碌碌无为,弱小的人。

硌:[luò][gè]。

1、luò 〈动〉 用同“摞”。重叠堆起。

2、gè 。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好像膝盖硌着我的胸膛。——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

噎:yē。

1、堵塞;塞住。 食物塞住了嗓子:因噎废食。

2、因为迎风而呼吸困难:这风真噎人。

3、说话顶撞人,使人无话可答:他说话能把人噎死。

辐射:fú shè。

1、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2、指热辐射、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也叫辐射。

筛糠:shāi kāng。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幻影:huànyǐng。 虚幻的景象。【解释】

1、虚幻而不真实的影像;2.特指异常的或意外的影像。

疲倦:pí juàn。形容十分劳累,困倦。

协奏:xié zòu。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原文: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 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 躯壳:qū qiào。指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

脐带:qí dài。哺乳类的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 真谛:zhēn dì。1:真实的道理或意义。2:最佳答案。 3: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切的理论和精义,奥妙所在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又称为“第一义谛”。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扬起尘土。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 芸芸众生:yún yún zhòng shēng。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 死得其所:sǐ dé qí suǒ。所:处所,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23.登上地球之巅

砭骨:biān gǔ。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

履践:lǚ jiàn。 1. 履行实践。履,踩踏。

2.踩踏(人教实验版初一语文课本《登上地球之巅》中的解释)

崔巍:cuī wēi。形容山、建筑物等高大雄伟:高山崔巍。

养精蓄锐:yǎng jīng xù ruì。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养足精神,蓄集力量。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头晕眼花:tóu yūn yǎn huā。头脑昏晕,眼睛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比喻在某事中失去了方向。也常比喻人老了以后贫血而导致的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腰酸背痛:yāo suān bèi tòng。脊柱骨和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病损的一种症状。常用以形容劳累过度。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含褒义。

24.真正的英雄

阴霾:yīn 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出自《真正的英雄》,作者里根。阴霾[1]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建树:jiàn shù。(1)动词 建立(功绩):~了不朽的功勋。(2)名词 建立的功绩:在事业上颇有功绩。

疆域:jiāng yù。 国土;国境,领土。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

刚毅不屈:gāng yì bù qū。刚毅:刚强坚毅。不屈:不肯屈服。刚强坚毅,不肯屈服。

第二篇: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能默写本单元生字。

二.词语积累。

风调雨顺

荷枪实弹

怦怦直跳

生死攸关

不堪设想

一筹莫展

轰隆隆

自言自语

若无其事

喜气洋洋

三.近义词,反义词。 ①.近义词:

清新 —— 新鲜

洁净 —— 干净

温馨 —— 温暖

陈设 —— 陈列 发布 —— 公布

惊慌 —— 惊恐

尽情 —— 纵情

不料 —— 不想 占据 —— 占领

镇静 —— 镇定

暴露 —— 隐蔽

②.反义词:

镇静 —— 慌张

暴露 —— 隐蔽

惊慌 —— 沉着

洁净 —— 肮脏

四.读读背背。 课文第17课。

五.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6.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0、你怎么能这样做?

1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2、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默写本单元的生字。

二.词语积累。

惟妙惟肖

活蹦乱跳

不约而同

鸦雀无声

碧草如茵

语重心长 饱经沧桑

苦不堪言

殷殷教诲

恩重如山

如泣如诉

千钧一发 大名鼎鼎

三.近义词,反义词。 ①.近义词:

观察 —— 观看

旺盛 —— 兴旺

充足 —— 充分

未曾 —— 不曾 嬉戏 —— 游戏

异常 —— 非常

欣赏 —— 观赏

理解 —— 领悟 屹立 —— 挺立

忠诚 —— 忠实

矫健 —— 稳健

庞大 —— 巨大 辽远 —— 深远

怀念 —— 想念

期盼 —— 期待

葱茏 —— 葱郁

2.反义词。

坎坷 —— 平坦

轻盈 —— 笨重

鲜明 —— 暗淡 异常 —— 正常

四.读读背背。 1.课文第20课。

2.第21课第四自然段。 3.名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五.缩句。

1、缩句方法及相关说明: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 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 c)不改变句子原意。

3、练习: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6、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7、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8、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9、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0、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默写本单元的生字。

二.词语积累。

心惊胆战

轻松自得

百听不厌

破涕为笑

津津有味

豪情壮举 赤手空拳

尘土飞扬

三.近义词,反义词。 ①.近义词:

带领 —— 率领

抵抗 —— 抵挡

吩咐 —— 嘱咐

敬佩 —— 敬重 疑惑 —— 迷惑

特别 —— 格外

细致 —— 仔细

凉爽 —— 凉快 故意 —— 有意

心惊胆战 —— 心惊肉跳

迫不及待 —— 刻不容缓

②.反义词。

熄灭 —— 点燃

崭新 —— 破旧

细致 —— 粗心

慌乱 —— 镇静

四.读读背背。 ①.古诗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宋)苏轼 (唐)刘禹锡

水光潋滟晴方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山色空濛雨亦奇。

潭面无风镜未磨。 欲把西湖比西子,

遥望洞庭山水绿,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课文第24课第三自然段。

③.课文第25课。

④.《三字经》:

昔仲尼,师项槖,古圣贤,尚勤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五.文学常识。

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 )的《 》,( )的《 》。

六.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需要先诊断出病因,再对症下药,只要方法得当,做起来就会轻而易举。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指代不明:在句子中同时出现了几个称呼,在说明的时候分不清哪个是哪个,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这句话中的“她”到底是谁表达上就不明了。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句子练习 :

1、 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 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 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我国的悠久历史,古迹众多,像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去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与神奇的魅力吧。

生字聚宝盆

一、生字读得准。

崇chïnɡ 峻jùn 嘉jiā 峪yù 瞭liào 屯tún 垒lěi 魄pî 颐yí耸sǒnɡ 阁gé 舫fǎnɡ 眺tiào 堤tī 态tài 誉yù 瞰kàn 统tǒnɡ率shuài 征zhēnɡ 靡mǐ 魁kuí 搏bï

二、多音字不可轻。

供应(ɡōnɡ)──口供(ɡînɡ) 重量(zhînɡ)──重复(chïnɡ) 数不清(shǔ)──数字(shù)

应该(yīnɡ)──答应(yìnɡ) 中间(jiān)──间隙(jiàn)

几个(jǐ)──几乎(jī)

匀称(chèn)──称呼(chēnɡ)

身着短甲(zhuï)──棋高一着(zhāo) 撒(sā)开四蹄──撒播(sǎ)

千乘之国(shènɡ)──乘胜追击(chénɡ)

三、难字用心写。

“崇”字的上部分是“山”,下部分是“宗”; “砖”字的第八画是竖折撇,最后是点; “栽”的最后三画是斜钩、撇、点。

四、形近字细分辨。

崇(崇高)──踪(行踪) 棕(棕色)

慧(智慧)──彗(彗星)

堤(堤岸)──提(提议)

阁(楼阁)──搁(搁置)

筑(建筑)──巩(巩固) 恐(恐怕) 廊(走廊)──郎(新郎)

螂(螳螂) 瞰(鸟瞰)──憨(憨厚)

靡(风靡)──糜(糜烂)

魁(魁梧)──魄(魄力) 魂(魂魄、灵魂) 砖(砖头)──传(传递) 转(转动)

栽(栽树)──裁(裁剪)

载(三年五载zǎi、载重zài)

词语万花筒

一、词语会读写。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长廊、柱子、建筑、佛香阁、神清气爽、气魄雄伟、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搏、绝无仅有

二、词语会理解。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本课指聚集在一起。

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宏大:巨大、宏伟。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弯弯曲曲地延伸。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各地,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风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在文中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久经沙场:“沙场”,战场。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神态自若:神态安详、镇定,充满必胜的信心。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殊死拼搏: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绝无仅有: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三、区分近义词。

瞭望:一是登高远望,二是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远眺:向远处看。 端详:仔细地看。 鸟瞰:从高处往下看。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这几个词语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它们却有差别,要注意弄清楚。

表示“看”的词语:

向上面看:瞻仰、仰视、仰望、瞻望; 向下面看:俯视、鸟瞰、俯瞰; 向周围看:张望、环视、环顾;

向远处看:望、眺、眺望、了望、展望、极目; 粗略地看:瞟、瞥、浏览;

仔细地看:观察、察看、审察、打量、端详; 气愤地看:瞪、瞠、嗔、怒视;

偷偷地看:偷窃、窥测、窥视、窥探、侦察; 集中注意力看:盯、瞄、注视、监视、凝视、逼视; 成语:左顾右盼、瞠目结舌、面面相觑、坐井观天、走马观花、袖手旁观、察颜观色、望眼欲穿、东张西望、瞻前顾后、极目远眺、望穿秋水 带“观”的 :参观、旁观、围观、观察、观测、观望、观光、观览、观摩 观赏

带“望”的:观望、 看望 凝望 探望 张望 仰望 远望、眺望 希望 了望

带“视”的:环视 仰视 检视 瞰视 审视 斜视、巡视、注视 察视 窥视 凝视 俯视 扫视

带“览”的:阅览、游览、浏览、展览

四、近义词。

凝结──凝聚

瞭望──眺望

气魄──气势

牢固──坚固

耸立──矗立

葱郁──葱茏

统率──率领

魁梧──高大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姿态不一──形态各异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五、反义词是对手。

凝结──溶解

陡峭──平坦

伟大──渺小

蜿蜒──笔直

美丽──丑陋

精美──粗糙

坚固──松散

庄重──轻浮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崇山峻岭──一马平川

所向披靡──溃不成军

句段品味吧

一、佳句品其味。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顺着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长城之“长”、“高大坚固”而且“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当年修筑长城时条件极其落后,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很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5.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全文中心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句的前一段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这句后面的6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先是分别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等,表现出“类型众多”;然后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文中讲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个性鲜明”。

二、手法一点通。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城比作“长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长城的长,气魄雄伟壮观。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水的静和绿,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对长城到底有多宽有了比较清楚具体的认识。

3.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用具体的数据突出了长廊之长,间数之多的特点。

4.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佣近八千个。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佣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作者采用列数据和作比较说明的方法展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令人惊讶。

5.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一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后号角,待命出征;有的„„

──作者用采用排比,把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其实每个兵马俑都是那么鲜活,那么“个性鲜明”。

三、品味名人赞誉长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四、景点名联会背诵。

1.一径竹阴云满池,半帘花影月笼纱。 2.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成山色半城湖。 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五、掌握句型的变换。

例: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反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改感叹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篇章风味馆

《长城》一课不但突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来移步换景,展现了颐和园内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赞美之情。

《秦兵马俑》一课既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规模宏大,又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使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7.长城

1.文章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第1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和(美),运用了(列数字)和(比喻)的说明方法。

第2自然段是围绕长城的(高大坚固)来写的,分别写出了(城墙)、(垛子)、(射口)、(瞭望口)、(堡垒)。

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18、颐和园 1.这篇文章是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9课

1、对句子的理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16、黄山奇松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 姿态独特 十分有趣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枝干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

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河山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满山遍野 锦绣山河 江山如画

四、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 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 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 着重在"矗" 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 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 着重在"耸" 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 只用于物

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 着重在"挺" 挺拔而直立 形容精神饱满 超出一般 可用于物和人

17、黄果树瀑布

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

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 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 如诗如画

二、写近义词:喧嚣(喧闹) 聆听(谛听) 沉醉(陶醉)

写反义词:喧嚣(清静) 凉丝丝(暖烘烘) 扩展(收缩) 沉醉(清醒)

三、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 例:①透过树的缝隙

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 上面折为三叠

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②瀑布激起的水花 如雨雾般腾空而上 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 高达数百米

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

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 例: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

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

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 盖过了人喧马嘶

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四、形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 排山倒海 雷霆万钧 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 千军万马 势如破竹 气吞山河

写瀑布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瀑布的现代诗: 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山路忽然一转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时时来一阵风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把它吹得如烟 如雾 如尘

18、莫高窟

一、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 祖国西北一明珠!

二、填空: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 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 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 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 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 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 展开想象

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 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 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 默默祈祷......"

四、积累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多如牛毛 琳琅满目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无所不有五花八门 洋洋大观 应接不暇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俯拾即是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蝉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19课 蝉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做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法布尔的作品除了《昆虫记》外,还有《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有删改。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贴补家用,还得给人做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写出了《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

二、四部分。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解析】1.“最小的”“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小枝”等词句,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对蝉选择产卵的细枝的周密细致的观察,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1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解析】2.“掠夺”“倒霉”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侵略者的恨及对无辜者的同情。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解析】3.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

4.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

【段析】(第12~17自然段)介绍了蝉的产卵过程及遇到的天敌。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解析】5.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黏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段析】(第18~24自然段)介绍了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土穴的过程。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5

432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解析】6.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节析】(第

25、26自然段)介绍了幼蝉四年的地下生活,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 6

1.内容真实,结构严谨。

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生动准确,充满情趣。

写得生动,如第8~10自然段,写蝉出洞有蜕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自然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本文语言充满情趣,如第17自然段“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来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融入了作者的惋惜的心情。

“荒石园”中走出的昆虫学家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法布尔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下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金蝉脱壳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别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上一篇:电商助理岗位职责下一篇:读贪官忏悔录有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