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近几年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结合国内的具体职业教育现状,摸索出了一套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即“一体化”教学,并进行了大量地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一篇: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中职服装教学中一体化教学运用探究

【摘要】中职院校始终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当今这个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职院校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地为社会提供有能力的人才。为了避免“半成品”的学生走进社会,需要教师摒弃那些落后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就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服装教学 一体化教学 策略

我国的服装业在最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服装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实用性学科。中职院校开始更加地重视服装知识的教学,不断的探索适合课堂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社会对服装业人才的需求。

一、在中职服装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服装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的学科,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工艺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十分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服装教学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刚好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还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由此可见,在中职服装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在中职服装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服装课堂教学中最好的調味剂。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知识,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服装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充满热情,让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到服装专业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进行服装制作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传统服装和流行服装的立体图形,向同学们展示服装各部分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服装制作的魅力。在讲解服装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到教师的讲解中来。我国的传统服饰仿佛能将带人进入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里;我们就像坐在时装秀的观众席上欣赏模特身上的流行服饰,服装的制作跨越了历史长河,带来了丰富的宝藏,有很多珍贵的工艺和手艺被传承了下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并且学以致用。

(二)遵循教学环节,教学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复合性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外,还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指导法、提问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教师始终处于协助者的位置。遇到复杂难懂的知识,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可以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观察到问题所在,更迅速的掌握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眼勤、嘴勤,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

例如,在进行服装制图基础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先讲解服装结构制图的标准和要求,这里需要学生认真地听讲,并且铭记于心。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服装制图术语和符号的认识。在讲解制图工具和图线的画法的时候,先讲解,后演示,让学生们仔细地观察教师的做法。在观察结束之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注意学生们的做法,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督促学生对工具的使用多加练习。最后,教师要做一个总结,系统的整理与讲解学生们普遍出现的问题。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理解和吸收知识的速度都比较快;有些学生擅长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起来确是手忙脚乱;有些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却对理论知识一窍不通。教师要掌握班级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积极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补足自身的短板。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班级整体的特点,也要照顾到个体的情况。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进行立体裁剪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对于那些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减少他们实践的时间,增加其理论学习的时间,与他们一起讨论那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立体裁剪的相关知识。对于那些擅长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增加他们的实践时间,多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多加以引导。就像这样,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方面的学习中,必须要同时重视理论和实践,坚持因材施教和一体化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体化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我们一定要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改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使之能够在中职服装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隐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交互式教学.[J]学周刊,2014,(30):40.

[2]严建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及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00218.

[3]张孟超.一体化教学用于技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82-83.

作者:裘露

第二篇: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初探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近几年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结合国内的具体职业教育现状,摸索出了一套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即“一体化”教学,并进行了大量地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高职;“教学做”一体化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定位。

一、概念界定

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我国《教育大辞典》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解释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它们同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这种教育可以是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可以是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一体化教学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同时由一位专业课老师承担,在实习车间或模拟实习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做中学”的观点,他创建了实用主义教育体系。提出教育应当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来指导他们学会去选择要做的事情 。课程中心是儿童,而教育的中以为是儿童本能与活动,不是传统的教师和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取消系统讲授,采用以活动作业和答疑为主的方法,强调过程中得“学”。

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在进行。近年来,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新理念中,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模式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同。德国的职业教育强调学习过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熟悉和理解,提出“双元制”教学。同时进行情景教学、行动导向法、工作任务驱动法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国内研究情况。

登陆中国知网,检索“一体化教学”,可得到600 余篇公开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信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在职业技能方面,有学者将“一体化”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展为“教、学、做一体化”,如:晓彤(2010,9,职业技术)中提出做、学、教是一件事情,三者不分先后顺序、应该有机融合,学习过程应该是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同时在做中学。

李大卫(2006,8,教育研究)认为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种有机结合,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观,核心技术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左进哲(2010,8,职业)认为应该通过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赵子龙(2010,9,教育与职业)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提供的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教师和教材内容对学生的灌输,还有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以及对反馈的分析、修正和完善。

(2)“一体化”在教学中应用的领域逐渐扩展,范围越来越广。早期应用在在体育教学中的游泳,到加工行业中的机械制图、汽车喷漆钣金等方面,目前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制作、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以及医学护理、信息、网络等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教学中。

(3)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已经从理论层面的研究上升到对实践应用的研究。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创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各个学校的教师都在尝试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

三、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性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更不能忽视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一体化教学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注视技能培训,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求职就业的需求。一体化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增加了学生的竞争力,能促进学生自身职业生涯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目前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专业没有普及。大部分教学实践研究主要是针对机械类、钳工类等操作性强的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2.师资水平问题。没有完全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教学观念尚未完成全转变,影响了教学质量。

3.经费问题。教学实践中经費不足,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4.教学设想、教材、教学过程设计、管理及教学评价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作者:赵宇昕

第三篇: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分析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从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沿用老师讲、学生记、课后练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难懂,看不到其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的价值,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这实际上是指明了“教学做”一体化将是今后高职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零距离连接。经济数学是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但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具有思维抽象、逻辑严谨、结果精确等特点,因此,在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难度很大。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基本信念。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传授知识,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满堂灌。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向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也应由满堂灌教学模式向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的关系。通过课程体系调整,突出经济应用特色,使经济数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得更加紧密。二是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不仅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理论、方法和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定理和繁琐的公式计算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凝结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或方法,是教学观念的具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目前我国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存在重数学理论轻经济应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训练等问题,现有教材中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多,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内容少,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应进行调整。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融专业知识于数学教学之中,使其更贴近所学专业的需要。如:金融、会计等专业应强化数理统计内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增加线性代数内容等。在教学过程中,例题应尽量采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加深对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在单利、复利、年金等概念教学中可加入投资、贷款、租赁等案例,在教授导数时引入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等案例,在矩阵的教学中增加财务报表分析等案例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案例,如原材料进销存的均衡与优化问题、市场竞争模型及投资风险估计等应用问题也都可以引用到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来。为此,经济数学教师应深入社会进行调研,根据相关专业的实际,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或教案,使教学活动与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应用特色更加鲜明。

2.适当降低理论难度。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不损害数学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进行取舍或简化,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如在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的教学中,可多介绍其产生的背景,而将其严格的数学定义改为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在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复杂的函数运算和那些在经济生活中不常见的函数可以略去。

3.加强与专业课的衔接。高职经济数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进度上与专业课如何衔接是课程体系设计中往往被忽视的问题。经济数学是学习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基础,在低年级开设经济数学课程时,学生还不清楚哪些知识会在后继的专业课中具体用到,造成学生看不到其实用价值而影响学习动力。因此,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学的合作,做好数学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问题教学的相互衔接。如在微积分等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与后继专业课有关的经济应用。对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之后再开设,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4.引入数学建模训练。数学建模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在经济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建模,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教学案例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搜集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数学建模将蕴含于经济管理生活中的题材与经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学习数学,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经济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做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推导和定理证明,忽略实际运用以及与所学专业的联系,难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进行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与专业或生活相联系的经济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经济数学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以实际背景作铺垫引入数学概念,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理论,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进行习题课的教学,等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的“黑板+粉笔”模式,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效率。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特点,制作动态演示课件,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开设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数学建模论坛,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赴生产一线参观学习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充实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师大多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在教学中总是从纯数学的角度进行授课,造成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脱节,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只有教师既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又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因此,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除了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素质外,还要加强经济、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双师型”人才。二是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开展教学研讨,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用到经济数学知识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聘请统计部门、金融保险以及企业等行业一线的经济管理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授或开设讲座,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五、完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检测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因为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起到学习的导向标作用,并且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繁琐的数学计算还使得本来数学功底就薄弱的高职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其学习的热情。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建立能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应摒弃单一的笔试考核,将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书面考试成绩占60%,实践环节考核占40%。实践环节为学生完成的调查研究、数学建模等课外项目,可通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数学建模、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中时.面向未来?摇适应时代转变教学思想?摇更新教学观念[J].工科数学,1999,(8).

[2]吴亚伟.浅议能力本位理论体系下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3).

[3]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科技信息,2009,(29).

[4]梁翠.面向创新教育的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改革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基金项目:本文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号:2011062421

作者:王丽芳

上一篇:工商管理类论文范文下一篇:怎么写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