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主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主体地位要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作文创作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尝试。

第一篇:主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探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机电技术及机电行业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这一操控性强的专业愈加重视。作为一种有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这种改革是立足于原有高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框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做以简单探讨,以及给出相关策略,以期对高职学生今后学习略有帮助。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模式

引言:

高职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具有操作性、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它不单单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结合,而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向机械机电技术渗透的一个专业,融合了多个领域,所以其学习难度可以想象,对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在社会上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泛,所以也广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一、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对文化知识学习学习偏少,社会各界一直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有某种偏见。但社会职位分布本就不同,各行各业都需要相对应的人才去从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这个大机器的运营中不可或缺。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就業为导向,向社会输出专业技术化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与当下社会需求为导向,获取与工作技术紧密相关的知识,才是最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还是效仿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1]。此外,其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其教学内容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现今,许多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还是采取陈旧的教学方式,没有及时汲取先进的科技信息,逐渐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相脱节。教材内容与社会脱节、长时间不更新、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无创新等等现象,使得高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难以提升。

二、机电一体化模式探讨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根据此专业的发展和需要,合理分配相关学科知识的教授内容,满足机电一体化对各个学科的需要,着重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2]。在有些高职院校,机电并没有实现一体化,或者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在机械系,或者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在电气系,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么偏向机械,要么偏向电气,结果都是阻碍了机电一体化教学。所以,在学院的各个系别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分配学科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而不是有偏向性的学习。

(二)开创多元化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和相关管理者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开创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并重、机电一体化。对于机电学习,单单课堂言传身教难以带动学生兴趣,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效率提升将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大多高职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仅限于课堂和教材,没有亲身实践,不具备具体的感性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企业作为教育资源加入到教育过程中,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机电一体化注重实践应用,除了平时的授课内容,训练、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对教授内容有深入熟悉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分析学习相关内容[3]。比如在学习船舶电气这个方向的主题时,可以通过使用电动液压起货机控制系统等离子,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控制系统的复杂回路,收集相关资料,之后再进行应用实习,通过选取元器件、搭建回路、启动运行、分析故障等等操作步骤,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三)完善实习设备

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偏向技能、应用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训来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实习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现今多数高职院校并相应的教学设备配备不完善,种类少且陈旧,不利于教学实践课开展,难以带动学生动手兴趣和热情。

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支持、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弥补设备短缺带来的不良影响,与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许多高职院校在此专业的PLC教学过程中使用西门子技术,大量的S7-300,400运用到当今企业中,然而院校还是采用陈旧的S7-200进行教学。以此为告诫,高职院校要及时关注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应用上的变化和更新,以此来革新教学内容,引进新的设备器材。

(四)增强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教师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应用实践能力,这对于师资资源是一个很苛刻的要求[4]。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文化层次相对不高,虽然教师在应用实践上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在教学理念、理论知识上却还是停留在中专阶段。也有一些高职院校从高校引进的硕士、博士,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学术,也没有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所以,在师资力量上,要不断增强教师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鼓励实践能力不足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和进修,或者聘请一线工作工程师来课堂传授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相关部门和学校努力争取资源,拓展渠道,多方面来帮助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专职人才的一个专业,所以在教学模式上需要做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应秉持“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形成知识和实践的贯通。本篇文章指出了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实习设备短缺、教材内容不匹配等多个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旭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9(46):30-30.

[2] 王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讨 ——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9):216-217.

[3] 朱仁盛.“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7(12):44-45.

[4] 张小平.高职机电类学生学习规律探索[J].丝路视野,2017(11):123-123.

作者:程鸣凤

第二篇:凸显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主体地位要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作文创作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尝试。

一、开展多彩活动,参与作文过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眼界,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记录,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不断丰富。学生活动可以是校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书画竞赛、讲故事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学生亲自参与了各类活动,把自己所见、所做、所感等内容有序地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说”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把参赛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真切细腻地写下来,文章自然会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学生也就实现了“有话会说”的目标。

学生的活动也可以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乡村福利院,为老人送去文娱节目,参与为老人服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的品质和社会服务意识,同时,学生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老人的激动、幸福,自己的兴奋、欣慰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的冲动洋溢在学生的心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学生写作冲动高涨,欲罢不能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再写出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情真意切,学生就会像放飞的小鸟,翱翔于写作的天空,成了真正展现自己思想的主人!

二、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只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牵制。所以,教师要多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的习惯,随着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水到渠成”了。

笔者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收看“新闻联播”“今日关注”等节目,让学生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信息都收集记录在“记事本”上。学生从生活中接收到新鲜信息,思想丰富了起来,有效弥补了学生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的不足。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理论,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陶先生的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就是要彻底释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摒弃当前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极其有限。师先导、生后做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定下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写作,作文不敢越雷池一步,何谈创新?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我手写我心”写作方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线。

三、小组合作互助,习作互批互改

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在确定写作范围之后,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写作题目。比如:以学校举办“70周年国庆节经典朗诵会”活动为话题,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写作题目,然后在全班交流,由全班学生选出共同认可的“我为祖国骄傲”“我在国旗下成长”等题目。然后交由小组里再共同审题,题目一中的关键词“骄傲”,题目二中的关键词“成长”,紧接着各小组围绕写作中心交流写作材料,要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去挖掘生活中收集的素材。材料选择中,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来,不要保留。学生还要讨论哪些材料能够表现中心,要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能或者为什么不能的理由,有些小组进一步讨论的是这些材料哪些应重点写,怎样重点去写(如何开头、结尾;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布局谋篇进行唇枪舌箭,达到互相启发,扬长避短的目的。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写作课,即使不会作文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小组合作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克服了学生写作时存在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现象,因为小组合作的写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程参与,尊重了每个学生的意愿,学生能够写自己想写的,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小组合作,互批互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线的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给学生批改作文,费时长,不讨好,教师的批语,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看。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互相批改中来,无不是一种获益广、收效高的方式。学生在互批互改之前,教师要交给学生批改的基本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卷面、格式、错别字、标点、病句、中心、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去要求学生。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学生互批互改有以下三个突出优点:学生能够记住作文的基本要求,并且对要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每次只改一篇,互换批改,有新鲜感,任务也不重。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不断巡视参与活动,以便及时查缺补漏,鼓励优生,指导差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而且能够迅速提升他们批改作文的水平。笔者认为学生通过长期的互批互改,自己作文时的习惯、责任心以及作文质量明显好于以往。

四、教师主导评讲,提升作文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班性的作文评讲,是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本次全班学生作文突出優点的反馈。教师要把本次作文中突出的优点给予总结,课堂上教师还要把本次作文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全班学生,让优秀作文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励学生的上进心。2.对本次作文不足的地方全面的评讲。比如:字、词、句、标点、中心表达、材料选择、层次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学生具体修改方法。3.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批改意见,结合自己的具体问题,进行自我修改,教师要告诉学生觉得应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去领悟,去提高。

总之,倡导学生在作文课中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作文课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真切的体验,让写作的过程成为表达自己心声的需求,让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中感受到作文给人带来自尊,感受到作文写作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256300)

作者:邵璐

第三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一体化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应用与研究。结合理实一体化这一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体系,建立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其中某些科目的实施情况,对于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这样势必导致各科目之间知识的断裂,不能形成很好的联系,削弱了一体化教学形式的真正现实意义。为此,通过对这一理论结合实际的新型教学形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新型教学方式的内容及其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现象,教学各个环节完整统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既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仅是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表现,更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认知形成,并将理实一体化完整呈现的过程。“理实一体化”教育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了自学、引导、示范等多种教育模式,最终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新模式。它的特点是: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其本质决定了现代新型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形式。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育形式,不再按照传统教育形式中以课堂教育为主,强化了现场实践的授课手段。与提供实际操作的企业紧密联系,实行产学联合的新教学方式。

(二)理实一体化教育方式,符合其针对的高职教育对象

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符合我国高职学生的普遍认知特点。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效果比较差,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中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到一体,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学习态度更加主动自觉。

(三)理實一体化模式,符合教育体系高度优化的要求

现代教育信息传递实现高度的同步性,知识内容的传播、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组合到一起,再经过协调与融合,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同步进行。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在市场需求上的具体表现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取证,并结合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各专业的特点和岗位能力的实际要求,制定出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通过制定的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培训,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

三、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一)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依托学校和企业相互联合的平台,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不断提供工学结合的培训条件,全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2.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将学生的培养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岗位综合素质培养等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形成逐步深入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二)一体化内容体系的基本结构

对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科学有序的整合,是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灵魂。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机电专业科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方向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一体化教学的精髓。

根据“校企结合”的双主体建设思路,明确机电专业学科的特点,按照学生对于所学科目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有序的整合,形成了机电专业新型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教学科目对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以实际工作能力为教育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现实工作作为教学依据,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合理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通过教学科目内容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的教育制度。

四、结束语

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高职教育体系下新教学形式的创新与改革。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目的是可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劳动技能;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培养方式上,要做到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扎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在培养主体上,要做到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同培养,目的是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刘旭刚

上一篇:中学生科技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