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教研室工作总结

2022-11-26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概论课教研室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概论课教研室工作总结

概论课复习要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复习要点

一、经济政治专题复习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4、联系实际,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展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仅供参考)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及多种所有制经济作用的认识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实现需要的有机统一,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6、我国分配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如何解决: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7、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全面性战略思维的转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8、 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如何转变思路及发展理念,以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9、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哪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一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二要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 三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四要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五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10、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

依法治国涵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1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意义: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增进人民福祉。

11、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2、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二、文化、社会和生态专题复习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简答)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简答)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简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个基本特征,反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答、论述)

5、文化强国的内涵(简答)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即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6、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简答) ①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2

②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的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7、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简答)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简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9、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答)

①保证和改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创新社会治理体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基层社会治理。

10、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简答)

答: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⑤加强社会基层社会治理。

11、生态文明的内涵(简答)

1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简答) 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新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1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简答)

①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4、大学生能够为生态文明做出什么贡献?(论述)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复习要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简答/论述) 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1、该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简答、论述)

①“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②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③20世纪50年代)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几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2、毛泽东、周恩来还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多选/简答)

3、 “一纲四目”?(简答)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 ①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任用;

②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③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④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4、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5、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7、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8、1985年3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9、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简答)

(1)(理论意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实现意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世界意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香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澳门——《中葡北京条约》

2、1960年,党中央进一步将上述立场归结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工作方针。

3、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国家统

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5、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1、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3、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

一、领域完整的坚强意志。

2、2015年5月,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简答、论述)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大家自己来干。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复习要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选择)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5

(选择)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选择)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选择)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选择)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论述)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选择)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选择)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选择)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选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选择)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选择)中国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

(选择)中国外交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选择)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

(选择)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复习要点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为了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①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②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③最后,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3、怎样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①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新时期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6

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

③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③加强和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内容: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①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②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任务: ①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6、新时期处理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新形势下党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建设一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复习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理解“两个先锋队”的含义及其关系 含义: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关系: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要求和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3、判断政党性质的依据

7

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6、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包括( ABCD )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C.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

7、理解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8、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幻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发展利益。

9、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①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

10、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①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③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8

第二篇:从艺术概论课的课后体会看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的必

要性

艺术来自于心灵的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创作、思考。艺术生命的真谛由你们去掌握?

假如生活中没有艺术的存在,生活将会怎样,也许会黯淡无光,也许,,,,,也许。。。。。。。

社会的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于社会的存在。艺术是生活的再现,艺术是生活的凝练,是生命灵魂的归宿,有人类的存在,艺术就由此而生慢慢产生了,就像每个孩子都会问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艺术也同样,艺术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在没有充足的社会真实的数据之前,人们就会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就像中国有“女娲伏羲”的神话传说,西方有圣经故事“亚当与夏娃”,感受了人类始祖的崇高智慧。社会的发展,艺术魅力百家争鸣,有了人类的浪漫气息,从荧幕看到了牛郎织女7月7日相会鹊桥。嫦娥奔月,与猪八戒的恋情,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佳节,中秋节。创作了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世界文学之作。艺术是异彩纷呈的,对生活,人类产生了美好的幻想,我会飞多好呀?我会变多好呀?就这样,人们走到水边看到自己的样子,于是有了镜子的出现,人类看到鸟儿的飞翔,于是创造了飞机,宇宙飞船,火箭。探索天空的奥秘。在太空育种,有了太空辣椒等,,,人类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就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就曾经说过,艺术模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我们学会了唱歌。古时候,人类劳作累了,就哼歌,减轻了身体的疲劳感,由此音乐成为了生活一部分。孩时的我们就喜欢玩耍,玩游戏,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人们物质满足的同时,人们更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人们开始去玩游戏,游戏的发展到今天,锻炼人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赚钱。通过一学期“艺术概论”的学习,张老师对艺术学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介绍了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带领我们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内容丰富、例证详实,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我们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相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1、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以避免艺术理论的枯燥无味。艺术是一个十分繁复的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戏剧、影视等,甚至包括今天刚兴起的网络艺术、游戏艺术。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艺术概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2。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这里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二是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

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1、学习艺术概论要掌握正确的哲学——美学思考方法。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大师黑格尔干脆把美学就称之为“艺术哲学”。因此,研究方法问题对于艺术理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作为认识和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方法。

2、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中外艺术史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心得体会《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2》(http://)。 ◆分享好文◆不了解人类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当然,单就我们的课程学习来说,不可能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展大量史学知识,只需要我们了解和熟悉教材中列举的艺术史料,熟悉和掌握教材中列举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并能够结合这些史料和作品来理解有关艺术理论。

3、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自己的艺术体验。当代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欣赏艺术。但是,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来说,就不能满足于单纯欣赏艺术,而是应当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地在艺术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艺术一词给人一种至高无尚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研究艺术的学科是艺术学。艺术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认真的学习好我的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慢慢的体会艺术的无穷力量.

〔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2〕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艺术一词给人一种至高无尚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而艺术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除了学习了解有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和方法论的课程,是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可以用理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下面我就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艺术。

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中有镜头很让我难忘。全家人挤在一张小方桌上吃饭,分糖时姐弟都盯着糖生怕分少了。在我看来,当人的生存状态降低到本能的时候,一切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将不负存在。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舒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小说中陈佑千不断的娶妻,他的纵欲把生殖作为历史的根源和动力,儿子飞浦却是同性恋者,由于生殖的紊乱,家族乃至历史衰败的命运不可逃脱。舒童运用西方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小说中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性恋儿子飞浦,他怕女人,不娶妻生子,香火中断,这象征了封建制度的衰败。舒童这样写有很强的改革意识,在作品中结构了男权文化。 在《香草天空》这部影片中,男主角大卫(汤姆·克鲁斯饰)是一位花花公子,大卫英俊富有,风度翩翩,能业善道,几乎具有了所有让女人意乱情迷的吸引力。他两次对着镜子拔白头发,朱丽叫他“大帅哥”他就高兴,正体现出了大卫的自恋心理。在大卫家中有一张父亲的巨照,在他家公司里有七个小矮人总限制他掌管公司的权力,都体现出反叛父权的权威和威胁。 以上就是我对艺术作品的一点浅见,也是我对这几部作品的个人的艺术欣赏。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我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追求,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对影视文学课程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将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更好提高我的专业课水平,提升对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除了要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外,也要多听、多看、多思。“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用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这就是我学习艺术概论课程的几点想法和收获。

第三篇:专业概论课心得 原创

专业概论课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专业这门课程。虽然课时不长,但从这短暂的几个月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知识。在填报志愿时,虽然是将其放在了首选的位置,但其实那也是受到分数、大学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印象的影响的,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汉语言文学是什么?要学习的知识有哪些?就业的方向和前景如何?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哪些?是否广泛?„„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在专业概论课上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老师精彩的、讲解之后,我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中文系的理解,它强调的是“文学”。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眼于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人才,可以在各行各业游刃有余。

汉语言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像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给人理性思维的空间,让人漫步在科学、严谨、系统性强的世界里。但它又不是纯粹的科学,语言学里的规则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约定俗成的,不管是国王还是乞丐都没有能力改变人们使用的语言。然而它却不是难以把握的,它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间,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文字之中。

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方向和就业定位

第一选择是教师(对外汉语教师或中学语文老师)。国家汉办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2010年预计将达到1亿人;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200多所,分布在80多个国家,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外民众学习汉语的需求。很多国家都在增设中文教授机构。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但是就近几年来看,师范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一般,就业前景一般,目前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已经比较饱和,反而书法、美术、体育、心理等技能性课程专业教师相对紧缺。

第二选择是文秘。市场上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还较大,求职文秘岗位人也不少。从这个来看,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应该不错,但企业还在抱怨能选到“像样”的文秘人员不容易。传统的抄抄写写已经不能准确概括企业的用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帮助领导者处理问题的高素质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级秘书。

第三选择是一些从事文字创作的行业,如剧作家,小说家,诗人。

三、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崇高的精神境界,勇于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祈祷师范,感染,促进的作用。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紧急八字方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学学科知识。另外,还需具备一些专业技能修养:教学观察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辅助教学活动的能力。导入、强化、变化刺激等技巧也是教师必需具备的。

四、汉语言文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当今社会,无论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最后都需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在自主择业就业是,经验和履历往往是企业招人是更加注重的。由此可见,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十分重要。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所培养的教师、文秘等人才都需要在现实中的频繁交流。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值得深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要求: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所以,教学的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课程体系应包含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因此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相应的进行调整。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这些改革的尝试仍在继续,但是尝试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使改革少走弯路,而理论的指导尤为必要。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在老师的金刀峡,产生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见解。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了,但这段时间的所学,将有利于我的一生的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四年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如何发展不得而知。但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发展状况的追踪,我们都要做到:信心、专心、用心、恒心。

第四篇:概论课期末论文选题

注意:以下题目均是主题范围,论文题目可以再细化

一、三农问题研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

要点提示:村庄发展建设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2.推进县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思路建议

要点提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

3.加强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民精神生活引导研究 5.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供求矛盾成因与对策研究

二、非公企业问题研究

非公企业惩治与预防腐败问题对策研究 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研究

非公企业保持党的纯洁性对策研究

三、农民工问题研究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出路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研究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发展路径研究

融入和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合的双重视角研究 农民工共享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农村人口变动趋势及农民工流动疏导机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民工荒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 农民工身份的代际传递研究

闲暇生活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问题研究

1 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社会心态及引导研究 返乡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及社会应对机制构建研究 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其迁移意愿影响研究 大众传媒与农民工阶层关系的研究 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

四、文化或微博类

学雷锋常态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有序引导研究

微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传播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突发事件和微博舆论关系研究 微博时代政民沟通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五、历史经验研究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 3.十六大以来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

4.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根据地社会问题的治理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5.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研究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城市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研究 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六、十八大专题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部分,要做到“有引必注,有注必全”。注意引用的书名

2 (报刊名等)、版次、和页码匹配是否正确,二次转引的来源是否正确等。

2.参考文献部分的序号和文章引用处的数字标注,要一致。即,从[1]按顺序往下依次排列。

3.注意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引用文献要有权威性

4.注意文中图、表等的规范,图表要有资料来源,统计数据要注明时间。表的名称在上,图的名称在下。

搜索路径有两种方式:

1.河大主页—图书信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镜像)-- 标准检索,网址为:http://10.186.5.116/kns55/

2. 河大主页—图书信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包库)-- http://dlib.cnki.net(直接登录,但速度较慢)--高级检索, 网址为:http://dlib.cnki.net/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如何检索文献 ?

必须校园网用户

步骤 将下面网址输入网页地址栏:

http://acad.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scdb&action=scdbsearch&db_opt=SCDB

出现以下界面

3

连续点击 上图红色椭圆 左边的加号按钮 可以扩展检索。如下所示

检索时可以以篇名为字段进行检索

比如检索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出路研究”

在篇名中分别 输入 “新生代”、 “农民工”、“市民化”如下所示共有191条

4

根据需要 下载所需文献即可。

下载时点击文章题目 例如第一篇

出现以下界面 点击PDF下载即可。

5

6

第五篇: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姓名:张勇 学号:100501234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102班

艺术的精神

姓名:张勇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102班

学号:100501234

人的精神生活不妨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并将它平均分割成若干等分。顶上为最窄小部分,底部面积最大,也最深广。整个三角形缓慢地、几乎不能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今天的顶点位置,明天将被第二部分取代,今天只有顶点能理解的东西,明天就成了第二部分的思想和感情。

——《艺术中的精神》 康定斯基

虽然康定斯基作为一个艺术理论家,他的部分观点相当主观甚至自相矛盾,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大师,这里的话则是十分准确的概括了艺术或是精神生活,甚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我不认为他是叫我们如何去创造艺术作品,它实际上是在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在不同文化下艺术将以怎样的特点表现。

艺术作品本身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的精神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问我们什么才可以称为艺术。有人答道“街舞”,老师告诉我们“街舞”不是艺术,“街舞”更倾向于体育。老师为何会这样讲呢?因为街舞没有其所要表达的精神,徒具其表,无有其神。决定一幅画真正价值的不是用的多名贵的纸,也不是用的多好的笔,而是其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艺术表达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艺术表达的艺术精神却是独树一帜的。虽然人们对艺术起源认为有五种学说: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但艺术精神却只源自一心。

有人认为艺术概论只是教授我们如何去看画,如何去听曲,其实不然,一幅画的好坏不在于这幅画表达的好坏,而在它背后所代表的时代,代表的现象,代表的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思考,当我们得到这些知识,我们该把它用在哪里,如何去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一课,但这又像学习哲学的人到最后只能把自己的知识重新回归原点一样,学习到的艺术理论知识最后也会帮助你去更加深刻的体会艺术的精神,提升一个精神层次,借此你可以让自己的绘画作品超越单纯的描绘,而具有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甚至是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那些太过古怪的事就是无法接受,即使是你明白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未来艺术发展的雏形,怎样才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高端,这并非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一个光影的变动,并非如那些评论家说的那么有道理,画家在绘画时简简单单得根据自己的感觉这样加上了一笔,然而却有了那些奇妙的效果,这种感觉,就是艺术家作为一个精神层面对世界,对感情的交流。这就是艺术的精神。 每个艺术作品的存在都有精神的伴随。比如看电影不能只看画面,而应看其中要告诉我们的内在含义--即精神。比如电影《雷锋不在的日子》,那一次看电影的场景我难以忘记。在看的时候,有的同学关注的是大卡车的破旧和那时候人们的“傻”,而有的同学则看的是雷锋的事迹,雷锋的精神。这部电影是艺术,但有的人看不到真正的艺术,看不到真正的美。还有电影《天堂的颜色》,一开始我只是时不时看看,后来感觉画面漂亮就仔细看了看。我只在其中看到了表面,当老师最后点评时,我才明白这部电影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之所在——爱。没有精神的作品不能被称为艺术,正如没有思想的人就是芦苇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精神就是那龙的点睛之笔。

另外,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过艺术的流派。这些流派就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有些人告诉我这些空对空的对话没有任何的意义,去研究一个流派的发展不如多做一幅画,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基础的技法与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当你要超越普通,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技法与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厚重的文化。事实上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枯竭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已经出现了它令人作呕的一面。艺术不是娱乐,当它过分的倾向于通俗化的时候,它的内在精神被众人一览无余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艺术应该是引导社会进步的旗帜,但当艺术内在精神匮乏的时候,艺术就会变成了大众的玩物,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低俗艺术,让有高尚内在精神的艺术指导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总而言之,艺术作品离不开精神,精神依托于艺术作品。我们欣赏艺术,不该只看表面,更应仔细领略其中的情感精神,用之指导自己的人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使自己超越自我。

上一篇:高考作文逻辑思维训练下一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回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