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础会计》教材的使用策略

2023-01-05

1 背景及意义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宽泛的职业适应性的高素质劳动者。《基础会计》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实现这种宽泛性的保证。目前所用的《基础会计》中职教材已比原先的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更接近我们的培养目标, 但如何把教材作为一个信息载体, 还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进行合理地调整、充实, 处理好教材, 使用好教材,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

1.1 使用好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使用教材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及心理特点, 对教材进行一番重组、拓展、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 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 降低教材的难度, 使《基础会计》这一专业入门课程吸引住刚刚从初中毕业的中职新生, 使他们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从而巩固专业思想。

1.2 使用好教材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教材不是“老师教、学生做”的条例, 因为在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 单一的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人的全面素质才是关键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必须立足于教材, 又不限于教材,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引导中职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和体验, 提高其综合素质, 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2 使用教材的策略与实践

2.1 注重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光是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 还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作准备。因此, 《基础会计》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基础会计知识、形成技能, 也要有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能领会知识的构架, 为后续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还要有在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思想。

2.1.1 仔细揣摩教材, 领会编写意图, 用好教材

现在使用的《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二版, 教材既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与需要, 又考虑教学的实际状况, 在呈现内容时, 已经注意了面向中职学生, 可读性与适用性强, 便于教学。对整个教学过程也已作了大体的设计, 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过程、初学者的心理, 并将能力的培养寓于其中。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有意识地挖掘这方面内容, 使学生得到能力和道德的培养。

例如教材在第一章就讲了会计职业, 包括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职业道德 (以前的教材是安排在最后一章) , 这很符合职高生的学习方向、职业方向, 也便于在后面的教学中进一步渗透这方面内容。另外在每章的检查与思考中都有社会实践的题目, 能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又如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材安排各节内容的大致程序如下: (1) 设置的主要账户, 分析它们的性质、用途和结构; (2) 例举主要经济业务, 分析要素的变化, 并用T型帐画出对应关系, 再写出分录; (3) 归纳该节内容的核算程序, 用T型帐呈现主要业务的流程; (4) 练一练, 通过学生联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 即巩固了业务的核算, 又加强了实务技能的训练。这样的内容组织:从感知、理解到应用、实务操作, 使学生得到不仅仅是技能知识, 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2.1.2 分析教材的不足, 主动驾驭教材, 调整有关内容的序列。

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 不可能太细, 同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更细致的安排, 主动驾驭教材、重组教材。

例如, 第五章第四节错账更正方法, 该教材虽然增加了查找错账方法, 但这种错账只与画线更正法有关, 而在教材中将查找错账与三种错账更正方法这两块内容并列;同时, 三种错账更正的方法也是并列提出, 无法体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因而可对教材内容作如下处理: (1) 复习登记帐簿的内容, 回忆作业中出现过的错误。 (2) 学生归纳错误类型,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类型首先可以归为两类:一种是记账凭证做错, 导致登记账簿随之错;另一种是记账凭证无误, 登账时由于笔误等原因发生错误。 (3) 从错误类型引出更正方法, 首先将画线更正法与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区分开来:记账凭证无误, 登账时由于笔误等原因发生错误的, 采用画线更正法;记账凭证做错, 导致登账也随之错的不得采用画线更正法, 根据情况采用红字冲销法或是补充登记法。然后再区分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的适用情形。 (4) 组织学生操作, 分层次区分错误类型, 即首先判断凭证有无错误:若凭证无误, 此时再将查找错账方法引入;然后凭证有错的话, 再区分属于哪种错。 (5) 讲授具体的更正方法的运用。 (6) 学生更正错账练习, 在实践中学会并巩固。

这样组织的教学内容更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不但使学生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 引伸和拓展教材, 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使用教材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更要充分反映和体现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由于篇幅的限制, 教材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 因此教师使用教材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扩充教学的内容,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2.1 活化教材, 呈现方式通俗化, 以更适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

由于教材的编制往往强调理论的结构性、严谨性, 而会计学对于企业活动的核算更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距离。这本教材是面向职高生, 虽然已增强了通俗性、趣味性,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注意挖掘课内外和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 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有意识地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现实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关成本的教学内容, 包括成本项目的组成以及成本的计算,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让学生讨论一件衣服的制作成本:面料辅料、人工费、机器设备、电的耗用等等, 并计算一下。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内容来源于实际, 使本来枯燥的呈现具有了亲切感, 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感受、探索并生成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2.2.2 扩展教材内容,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考虑的问题。

例如第二章“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这一节, 教材中以例题证明无论企业发生怎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只以基本等式来作了呈现, 即只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种静态要素, 而回避了收入、费用、利润三种动态会计要素, 那么当企业发生的业务关系涉及到三种动态要素的变动时就显得无据可依,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而会计实践工作中三大动态要素是广泛存在的, 并且由于近些年国家多次进行会计制度改革, 重新修订了有关法律法规, 导致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变得更加复杂, 在分析会计等式平衡关系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复杂性和难理解性, 要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将来的实际工作没有这种疑惑, 必然不能忽略三种动态要素。因此笔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这个扩展的会计等式为基础, 利用其变形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此时举出无论何种经济业务都不会引起会计等式平衡关系的变化。经过调整充实的教学内容, 没有刻意回避某些类型的经济业务, 一方面使教材更加清晰明白, 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另一方面将课堂的学习向社会、向实践进行了延伸, 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3 突出教材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知识分拆得很细, 较多地着眼于训练的梯度和密度, 知识无法融会贯通, 学生也往往是机械模仿, 不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因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结, 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 在联系中将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在使用教材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 善于分析教材, 突出关键内容, 便于知识的联结与整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经济业务的核算因为分得细, 再加上练习, 可能学生能熟练地对每块内容进行核算, 但学生对整体知识原理的理解就有所欠缺。笔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T字型帐户的应用, 在业务学完之后将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利润的计算这几个过程让学生利用T字型帐户对应联系起来, 画出一个包含了主要经济业务的流程图, 这样以程序图解的形式体现账务处理的程序与过程, 不但巩固了业务的核算, 提高了教学效果,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学生很容易从直观的图形中发现一些问题、规律, 今后即使遗忘了某项具体业务的核算, 也可以自己利用T字型帐户的结构来重新获取。同样, 在学习后续的《财务会计》课程时, 学生运用T字型帐户,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思维无疑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工作都会带来良好的收益。

3 结语

当前的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将培养目标要从单纯一次性就业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 因此教材知识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素材或手段, 而不是终极的目的。教师要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及时关注社会生活实际, 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 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以优化的教学内容来开发学生的职业角色需要的各种能力。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下, 如何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宽泛的职业适应性、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 是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用教材的策略:通过用好教材、驾驭教材,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对教材的引伸和拓展, 关注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教材内容的联系与综合来突出基本内容的结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使用,教材

参考文献

[1] 雷正光.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 2005, 3, 15.

[2] 曹瑞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7) .

[3] 杨黎明.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论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1.

[4]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 2003, 11.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下一篇: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安装及其质量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