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诗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古诗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以至古诗文教学不甚理想。鉴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

第一篇:诗文教学论文范文

谈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审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也是新课改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道德熏陶、美学赏析和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古典诗文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深厚文化,它们以抒情之美、技巧之美来感染、陶冶人、震撼每一个人,教师利用古典诗歌作为审美教育的模本,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无疑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教学策略,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度剖析,从内容、形式及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实现学生美学和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舒缓心境、健全人格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讲究吟诵策略,引导学生形成审美直觉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最为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学生吟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这足以说明吟诵的重要性,吟诵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多读才能品味古典诗歌的真正寓意、情感表达和美学韵味。学生对古典诗歌吟诵的过程就是审美鉴别和借鉴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吟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对于吟诵,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因材施教,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采取多元化的吟诵方式,如领读、齐读、范读、比较诵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尽显学生个性。其次,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吟诵。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吟诵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入到古典诗歌当中,体会它的情感悦动,从而尽情领略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齐读、对比吟诵等诵读方式,让学生领会到这首诗歌的美学所。

二.把握诗歌内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进行学生审美的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领悟诗歌的意境,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有效的把握诗歌的大意后,让学生懂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所阐述的离别无限愁苦,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道出作者的万般无奈和无限痛苦。对于类似这种古典诗歌,具有深远意境,丰富内涵的,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诗歌中的凄美故事和场景;学生如果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经过老师引导思考他们就能感悟到诗歌中的美学所在。

三.学会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所谓“诗缘情”,“诗言志”,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情感,所以在学习古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学习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文历经历史的沉淀,其中所饱含的有价值的资料举不胜举,所传递给学生的正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读韩愈的《师说》,要让学生明白“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学习《论语·季氏篇》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让学生明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意境;读屈原的《离骚》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体味作者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腐朽反动气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新课改下探究古典诗歌中的美育和德育路径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非常的多元化,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对高中生有极大的触动;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形式和作品的载体选择上都十分的恰当和确切,通过优美和舒畅的路径展示了华夏五千来来的文明,运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可以说是功效卓著,效果极佳。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准备,认真探究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就能使我国的古典诗词更加光彩夺目。

王正权,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作者:王正权

第二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摘要】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古诗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以至古诗文教学不甚理想。鉴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以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教学策略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点奠定基础”。据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

一、提升和改进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面对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甚理想的现状,提升和改进古诗文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具体来说,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与新课标准相适应。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强调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优化古诗文教学恰恰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2)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古诗文作为高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鉴于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通过有效的古诗文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地提升;(3)培养学生人格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承担培养学生人格的重任。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古诗文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人格魅力,并从中间汲取力量,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1.讲解中本末倒置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鉴于古诗文具有极强的时代背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在古诗文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但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到文章内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古诗文的审美意境。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目标下,致使学生无法掌握古诗文的精髓,使得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甚理想。

2.学生学习兴趣低

就目前而言,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更加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对一些靠逻辑性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通俗小说、外国文学等更感兴趣,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古诗文与学生当代的生活时代比较久远,存在距离感,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难度,致使其学习兴趣低下。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高中古诗文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具有显著的效果,只有会背诵,忽视了古诗文的深层次学习。

3.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影响,以至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固执,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致使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學不甚理想。

三、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低,教师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中,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升上。在具体的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古诗文学习中,进而实现有效地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可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古诗文的学习内容,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置其中,以达到点燃学生学习古诗文热情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手段进行。例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文的教学中,可利用“三国演义”主题曲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走进一个战鼓争鸣、刀光剑影的战场中;在进行“虞美人”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剧本表演、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

2.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灵活教学

鉴于传统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和优化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古诗文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不断增加古诗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充分感知古诗文的魅力,使古诗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进行“长亭送别”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结合杂居的特点,指导大家借助课本剧的形式,对人物性格、语言特点、意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进而指导学生采用讨论的方式,对古诗文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对古诗文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连接点进行明确。如此一来,就打破了古诗文与学生生活时代之间的时空阻隔,缩短了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其价值进行了充分地感知。例如,在进行“六国论”的学习中,教师就结合该古诗文的内容、深层次的内涵等,将其与当前社会热点之间进行了有效地结合,以更好地开展教学。

3.把握古诗文的总体意境,体会作品内涵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常常忽视古诗文的意境、内涵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加强古诗文意境、内涵教学。首先,补充相关史实。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鉴于其具有极强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时代密不可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古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身份背景等,将相关的历史典籍、文献史料等进行有效地补充,进而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内涵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有效把握;其次,把握关键字词,指导学生把握作品内涵。古诗文语言精练、表现能力极强,虽然其篇幅比较短,但是所包含的内容相对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重点字、词等进行分析,进而对古诗文的内涵进行精准地把握;最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阅读中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不断加强古诗文的反复诵读,可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作品中的意境、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感知、体验,进而提升古诗文的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古诗文教学策略,全面提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佩.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9,(09):7.

[2]李洪飞.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J].语文教学之友,2019,(07):42+2.

作者:王永慧

第三篇:浅议古典诗文的教学方法

摘要:古典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其原因一是诗文本身的蕴含,二是古今语言文字的差异。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方法主要应采用诵读、文言合一、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文;教学方法

我国是古典诗文非常丰富的国度,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造就了由简炼而产生的美的语言和无穷的诗意,这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引以为豪。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青少年学生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愉悦和挥洒才思的幸福,是顺应学生天性、促进其发展的一条绝佳途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典诗文的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古诗典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却是个难点。原因一是古典诗文意蕴丰富,不像现代说明文、记叙文那样明白晓畅,而是通过选取一些包含某种情感或特殊含义的“意象”,在有限的字数和特定的规范内表达特定的情感,多数学生对诗文意境美的认识往往比较朦胧。二是古今语言文字的差异,古典诗文所反映的古代生活、古人思维和语言规范,与现代学生生活现实已经大相径庭,要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文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在于诵读,在诵读中感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以此为突破口,掌握古典诗文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诵读

清末福建陈衍的读书方法——诵读法,对于我们中学古诗文教学应该说很有借鉴作用。陈衍五岁时读《孟子·不仁者可与言哉》章,又读《小弁小人之诗也》章,爱好它的音节顿挫,读了又读。他的父亲从外面回来,听了面露喜色,说:“这孩子对于书中的道理,大概有很深的体会。”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的诵读法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

余映潮老师也说:阅读教学重在“朗读、感悟、品味、积累”。古诗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是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和朗读的区别在哪里?现实的诵读教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诵读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其次是要“精思”。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如:《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课堂上一唱三叹吟诵《关雎》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口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其次,古诗文诵读还要“美”。古代诗文是精神、感情的结晶体,解读、欣赏它们,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永远的寻觅和追逐,是对于不会衰老的经验和历史的再经验和再经历,是一次精神和感情的感化过程……有些古诗文的精髓,不是思辨的逻辑分析所能完全认识的,也不是跛足的语言文字所能完全传达的,往往只有在自己反复朗诵、咏读的过程中靠个体心灵的直觉体悟才能品味出其中韵味,

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诵读法”强调主体性和内悟性,要求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强调主体情感投入,把作品还原成完整而鲜活的生命体,强调自我身心的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的“诵读法”,要通过具有审美意味的反复诵读,实现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人格构成的使命。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说道:“读文学作品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如《石壕吏》、《卖炭翁》中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凄美、《出师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饱含的报国热情的壮美、《登泰山记》中红日初生时的阳刚美、《小石潭记》中的竹树水石鱼合成的阴柔美、《陋室铭》的韵律美、《清平乐·村居》的和谐美以及《题西林壁》的哲理美等等的美点,无不使课堂教学的天空绚斓多彩,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之中受到美的陶冶和善的启迪。

再次,古诗文教学要强调当堂背诵。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文言合一

解读文言文,笔者认为“言”是词语、语法,是读的方法与过程,而“文”是负载有作者心志、心气、情感的文学生命体。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串讲,几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身心俱累。一篇原本很优秀的文章早被生离活剥碎尸万段了,学生在教师唾沫飞扬中也不知所云。所以“言”不能剥离于“文”,“言”是定性的,而“文”是活性的,他有生命,有情感,即“文”要高于“言”且深于“言”。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重视“言”,其次才是文。文言文教学,要首先解决词意、重点句意,再透析文意,但是机械式地死记硬背字词、句子,跟不上学法的指导也显得很单调。如《伤仲永》一文,一开始就翻译课文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如果改成“仲永姓什么?仲永这么聪明他的爸爸是干什么的?仲永最终成为大才子了吗?”等等,通过这样有趣的问题引领就完成了重点解词的突破,做到言文合一。现实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释词、译句过于草率,我们要留住文言文教学的根:古诗词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赏析。初中阶段可作简单赏析:赏词、赏句。古诗词一般不能翻译,因为破坏诗词的趣味,当然诗中的名句除外,名句还是要炼词炼句咬文嚼字的,但如何赏词赏句要有好的方法,需要老师们探索。现实教学中,教师走进文本的语言不够。例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长”字的研读起到一个引领作用,为什么长?与谁长?怎么长?要深入到文本中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积极乐观,勇于进取,愿意与朋友共勉,共同面对惨淡灰暗的现实的精神。

三、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需要了解他的时代。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例如《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使人读后叹为观止,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举子们的命运操纵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的应试文章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朱庆馀虚心地向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了解到唐朝这一特点之后,进而也就可以理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新课标中指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够借助文化背景做出正确的评价”。但文化背景资料的出现要根据解读的需要出现才是有效的。例如:《小石潭记》中,“小石潭这么美,柳宗元为什么记之而去呢?”这时候再现文化背景资料去助学,学生才能深刻感悟作者的心境。很多教师习惯在上课开始介绍作者的身世、作品的写作背景,虽然遵循了古诗文的教学原则,但是对这些内容,我们提倡在解决问题、解读文本最需要的时候作为助学资料出现最好,也就是说注意展示时机。

新课程改革给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对文言文策略的一些变化,本身就体现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及社会对文言文基础教学的关注。的确,学好古诗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素养,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势,加大创新力度,以求找到更科学的、高效的、独特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占领课堂教学的高地。

作者:陈凤如

上一篇:竞技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扩频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