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

2022-11-19

第一篇: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

工程试验管理标准

中铁第十九工程局洛湛铁路益娄段

工程试验管理标准

第一章

1.1工程试验是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工作,是施工生产中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与检验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搞好洛湛铁路益娄段工程试验工作,节约原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部优、争创国优,单位工程合格率百分之百,优良率在90%以上,特制定本标准。

1.2洛湛铁路益娄段工程试验工作的基本任务:

1.2.1试验鉴定各项主要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部颁的有关技术标准。

1.2.2检验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构件的成品、半成品有关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

1.2.3通过工地测试和施工质量检查控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1.2.4监督检查主要工程材料的合理保管与应用。

1.2.5通过试验研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3试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开展试验、检验工作,其检验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经济效益的干预,有权越级反映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1.4工程试验必须坚持为施工生产服务,试验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坚持标准和原则,认真搞好施工控制。

1.5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对工程试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健全试验机构,完善试验设施,配齐试验人员。

第二章

组织机构

2.1洛湛铁路益娄段A3标段工程试验实行指挥部、项目部、公司(队)三级管理。局指挥部设中心实验室,项目部设试验室。

2.2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受指挥部总工程师领导,统管全线试验工作。各项目部试验室受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施技科长领导,统管本单位的试验工作,在业务上受指挥部试验室和处试验室的指导。

1 2.3试验人员的配备:指挥部中心试验室配备1名主任,1名工程师;各项目部试验室,至少配备1名主任,1名技术员,2—4名试验员;公司(队)试验组配备1名技术员,2名试验员。

第三章

工作职责

3.1指挥部中心试验室工作职责:

3.1.1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以及设计和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解决试验工作中发生的有关技术问题,随时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3.1.2负责全线钢材、水泥、道碴、砖等材质鉴定与复验,砂石鉴定抽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与选定抽验全线砼试件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耐久性试验,半成品、成品的试验检验。

3.1.3参与工地施工调查,并协助选定砂、石料产地。 3.1.4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及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3.1.5结合设计、施工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1.6指导各项目部搞好主要工程材料的验收、保管和合理使用。 3.1.7负责指挥部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做好试验计量仪器的送检和自检工作。

3.1.8做好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每月25日统计分析和整理工程试验工作报表,并呈送指挥部领导和有关部门,每年12月15日前,向指挥部呈送工程试验工作总结。

3.2项目部试验室工作职责:

3.2.1参加对本管段的路基填料、砂、石等材料进行产地、产量的详细调查,按规定频率及时抽取各种材料样品进行试验,将试验结果及时提供给项目部、施技科和施工单位,作为进料和指导施工的依据。

3.2.2按规定频率及设计要求做土工试验(击实、筛分、液塑限、比重等),及时准确提供有关数据报告,交处所属公司指导施工。

3.2.3对混凝土施工进行监督作业,监督检测混凝土配料、计量、拌合、运输、振捣和养护,进行砼试件强度试验,出具相应报告。

3.2.4进行路基填土压实质量复验检测,并按规定正确选择测点位置,保证

2 检测次数,发现压实质量不符合要求者,立即向主管领导和施工单位反映,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3.2.5协助物资部门搞好质量验收,并搜集、保管进场原材料的出场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3.2.6参加有关质量检查与质量事故分析。

3.2.7掌握本单位的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及时做好本单位试验资料的整理、保管和上报工作。

3.2.8服从监理,及时将有关报表送达监理进行签认。

3.2.9检查指导工地试验员,做好取样送样和施工检查质量控制工作。 3.3公司(队)试验组职责:

3.3.1参加本公司管段路基填料、砂、石、砖等材料产地、产量的调查,按频率抽取样品试件送检,并将结果及时提供给现场有关技术人员,作为进料和指导施工的依据。

3.3.2按规定频率测定砂、石料含水率,根据理论配合比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发施工配料单,经技术主管签认后,交付施工。

3.3.3对混凝土进行跟班作业,监督检测混凝土配料、计量、拌合、运输、振捣和养护,进行混凝土塌落度试验,水灰比分析及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的制作养护等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分工点部位拟定制取试件组数计划,制作试件并及时送检,严禁漏取试件,并填写混凝土灌注日志,发现违章者,有权制止施工。

3.3.4进行路基填土压实质量跟踪检测,发现压实质量不符合要求者,立即向主管领导和施工单位反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3.5对运送到工地的材料,协助物资部门搞好质量验收,并搜集、保管进场原材料的出场合格证。

3.3.6参加本单位质量检查与质量事故分析,及时做好本单位试验资料的整理、保管和上报工作。

3.3.7由于送检不及时,所选样品试件作废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工地试验组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

第四章

试验人员

4.1试验人员技术条件:

4.1.1试验、检验人员必须持有关部门填发的《检验员证》才能上岗操作。

3 无证人员只能配合有证人员的工作,无权填发试验报告单。

4.1.2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工程质量检测、材料试验的基本知识和法定计量单位基础知识。

4.1.3掌握有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掌握有关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和方法。

4.1.4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4.1.5对试验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他方面影响的干扰。

4.2试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4.2.1培训:各项目部实验室于开工前对所有试验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以后利用施工淡季举办1—2次业务培训,以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4.2.2考核:定期对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对工作优秀的试验人员给予表彰,对有较大贡献的试验人员,经指挥部研究给予重奖。

4.3试验人员工作纪律:

4.3.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铁道部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试验规程和有关规定。

4.3.2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作风正派,秉公办事。 4.3.3不准利用职权向被检单位索取钱物礼品。 4.3.4不准擅自违章处理和试作样品。 4.3.5不准弄虚作假,严禁伪造试验数据。

第五章

仪器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5.1指挥部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

试验项目与设计、施工要求相适应,仪器设备与试验项目相适应。仪器设备的配备率达到95%以上,且性能、精度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和试验检验的需要。

5.2项目部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

项目部实验室必须配备砼、砂浆力学性能试验设备,土工室内、现场控制试验设备。保证现场复验的其它设施。见附表一。

5.3公司试验组仪器设备的配备。

4 工地试验组必须配备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标准养护设施,配齐混凝土和路基施工检查控制的仪器、设备,保证施工生产和检测工作的需要。主要仪器、设备见表一。

5.4仪器设备的管理。

5.4.1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按“固定资产”和在用“低值易耗品”分别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卡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台帐、检定、使用和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性文件),实行彩色标签管理,并制定仪器保管人。

5.4.2贵重、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管专用”,制订操作细则,在规定的周期内检修保养,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

5.4.3属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定期送检,严禁使用超过检定周期和检定不合格的器具。非标准的计量器具,按照铁道部工程试验检测网颁发的检验办法进行自检。

第六章

试验资料的管理与保管

6.1原始记录的填写与保管:

6.1.1原始记录指包括抽检与检测时填写的最初记录,是反映工程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必须严肃认真对待。

6.1.2原始记录采用统一表格,用蓝黑墨水笔或碳素墨水笔填写,不得随意涂改或删除,确需更改的地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严禁涂掉原数据。

6.1.3填写原始记录必须字迹工整,所列栏目填写齐全,检测中不检测的项目在相应的空栏目打一横线加以说明。

6.1.4原始记录必须检测、记录和校核人员签字齐全,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统一编号,集中保管。保管期为工程验交后五年。

6.1.5原始记录未经试验室主任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和外借。 6.2试验报告的管理、审核与批准:

6.2.1试验报告是试验、检验质量优劣的集中反映,必须保证其内在的和外观的质量。要严格履行复核、审批手续。

6.2.2试验报告采用统一格式,做到认真填写、文字简练、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签名齐全、结论正确。要求用碳素墨水笔填写,一次达到验工移交的资料文整要求。

5 6.2.3试验报告不允许更改,如审核时发现错误,应由试验人员重新填写。 6.2.4指挥部中心试验室、项目部试验室首次填写的试验报告无差错率要达到97%以上,复核后无差错率要达到99%以上,试验室主任审批后的试验报告无差错率要达到100%。

6.2.5试验报告的发送应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6.2.6试验报告未经试验室主任批准,不得随意复制散发。 6.3试验情况报告制度:

6.3.1指挥部试验室按月填写“月份工程试验工作报表”和“月份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报表”,统计至月末25日,报指挥部领导及有关部门。年终提交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对不合格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在两日内报告指挥部总工程师,同时报告质量检查部门和施工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3.2各项目部试验室每月20日填写“月份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报表”和“路基填土压实质量月报”,报送项目部总工程师、质量检查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第七章

试验工作安全防护

7.1各级试验机构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防火、防盗、防尘、防锈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定期不定期进行操作安全检查,制定安全用电措施。

第八章

委托试验

8.1因条件所限,指挥部中心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检验项目,可委托经计量认证合格的外单位试验机构进行试验。

8.2指挥部中心试验室接揽外单位的委托试验,只对来样负责,如发现取样不合格,应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另取试样。

第九章

附则

9.1本标准适用于洛湛铁路益娄段指挥部和各项目部。 9.2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9.3本标准由洛湛铁路益娄段工程指挥部制定发布,指挥部中心试验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基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标准、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

基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标准、质量

指标及考核办法

一、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标准、质量指标

(一)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指标

1、工程进度指标:科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在计划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率:100%。

2、工程质量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70%。

3、投资控制指标:①工程项目现场工作量签证正误差为0,②工程项目结算编制正误差为0。

4、安全监管指标:①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率:100%,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事故率为0。

5、文明施工监管指标:①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监管率:100%,②施工现场文明施

工管理责任事故率为0。

(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办法及标准

1、投资控制管理

(1)编制详实严密的招标文件,择优确定诚实守信,重质量,保进度,安全可靠的施工企业。

(2)审查优化施工方案,从若干个施工方案中选择一个技术上切实可行、施工期限能满足要求、施工质量能够保证、施工费用较低的方案。 (3)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a)组织施工人员到现场踏勘; b)对图纸进行会审,技术交底;

c)所有设计变更必须有文字记载,禁止口头承诺。特殊情况下,如口头承诺,事后必须在7日内补办设计变更通知单,并及时分发各有关单位。

d)对涉及费用较高的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几方现场核实,并进行技术及经济分析,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尽量减少合同外费用。 (4)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a)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依据国家建设工程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秉公办事,严禁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b)做好施工现场记录,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及时做好隐蔽签证,做到“随做随签”,不得事后补办签证手续。

c)现场签证须由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签证确认;

d)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避免定性化和含糊不清的签证。

(5)抓好合同管理

a)合同正式签订后,必须将正式合同送交资料管理员并办理签收手续。 b)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条款,了解工程的全貌,制止错误和遗漏,控制工程进度,把握工期,按照合同条条款解决工程造价纠纷。

c)为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禁泄露合同机密。 (6)竣工结算管理

a) 全部工程按照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容、质量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合格,签发工程验交证书,与建设工程合同一起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凭证。

b)工程预决算员、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合同条款办理有关决算和财务结算事宜。

2、质量控制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工程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司的有关决定。 (2)在施工现场建立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工程项目质量情况,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工程质量、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当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或隐患时,应提出解决措施。

(3)强化项目质量管理职能,各专业的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到认真检查各工序质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认真复查工程的抄平、放线、测量、定位等工作,及时准确的控制工程偏差,坚持自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达不到合格标准,下道工序不得施工。加强工程项目的隐蔽验收制度,做好隐蔽前的检查和隐蔽记录,准确核算工程量,并坚持甲、乙方、监理及质检部门的签字制度。

(4)加强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检查、检测。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等都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或复试。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不得使用在工程上。同时强化品保护工作。

(5)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或返工,坚决制止违反工序,不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施工的现象发生。对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3、进度控制管理

(1)工程开工前,必须严格根据施工招标书的工期要求,提出工程总进度计划,并对其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满足合同规定工期要求等问题,进行认真细致论证。

(2)在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施工过程,坚持逐月(周)编制出具体

的工程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并对其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认真的推敲

(3)建立严格的《工序施工日记》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工地洽商和现场拆迁等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记录的有关问题。 (4) 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程施工协调会议,听取关于工程施工进度问题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外部关系,解决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对其中有关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意见。

(5)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干一观二计划三”,提前为下道工序的施工,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准备,确保工程一环扣一环地紧凑施工。对于影响工程施工总进度的关键项目、关键工序,主要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必要时组织有效力量,加班加点突破难点,以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6)工程计划执行过程,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工程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立即调整计划和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4、安全管理 施工前期管理

(1)审核施工队伍的资质。主要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资质证明;b)HSE管理体系文件或相关制度;c)HSE管理组织网络及职责;d)产品或相关服务的合格证;e)HSE业绩;f)应急工作手册和应急预案;g)有关人员的上岗资格等。

(2)工程开工前必须与施工企业签署“安全生产协议”,协议应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对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危险品管理、事故上报及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3)对特殊危险作业项目进行确认,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 施工中期管理

(1)每项工程确定一名主管领导,并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每天到现场进行检查。

a)检查特种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若没有证件,要求施工方立即换人; b)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劳保穿戴齐全,是否有违章行为,若发现违章现象,立即要求施工方进行整改;

c)检查施工方对查出的隐患是否及时整改,若没有及时整改,勒令停工进行整改;若发现重大隐患或重大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以“HSE监督指令书”形式,责令项目施工方进行整改,并对整改及监控措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d)严格临时用电管理。

(2)现场管理人员进入现场必须劳保穿戴齐全,并每天填写安全检查记录。 (3)检查现场挂牌制度、封闭管理制度、现场围挡措施、总平面布置、现场宿舍、生活设施、保健急救、垃圾污水、防火、宣传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符

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施工后期管理

相关人员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做好备档备案,以便查询。

5、文明施工管理

(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和组织机构,职责落实到部门和人,并要正常开展工作。

(2)建立文明施工的规章制度和基本措施,并付诸实施。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文明施工的规划、组织体系、职责。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要考虑文明施工的需要,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执行。

(4)材料、土方、设备等堆放合理,各种物资标识清楚,排放有序,并要求符合安全防火标准。

(5)场区施工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施工区域形成围栏或围墙。夜间施工照明配置得当,有专人上岗执勤。

(6)施工用电及供水管道系统要布置合理、安全,场地排水与消防设施完备。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7)明确划分文明施工责任区,无死角,责任落实,并有明显标记,便于检查、监督。

(8) 施工用机械、设备完好、清洁,安全操作规程齐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熟悉机械性能和工作条件。

(9)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禁止一切扰民行动。 (10)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音等要有控制措施。 (11)施工垃圾要做到每日一清,工完料净场地清。

(12)施工临建设施完整,布置得当,环境清洁。办公室、工具间等场所内部整洁,布置整齐。有关职责、制度、规定上墙。

二、工程管理实施过程服务标准

1、在工程施工期间,尽最大努力为居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尽力做到不扰民,不吵民,不闹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热情、礼貌接待上访者,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对反应工程施工方面存在问题的,2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一般问题处理不超过2小时,较大问题处理不超过8小时;

3、入户施工,要使用文明用语,注意保护居民用户家中物件,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保证施工质量,不留隐患。

4、对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到位处理及时率:大于95%;

5、对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处理合格率:100%

6、按《公司生产服务信息管理办法》做好热线管理工作,热线服务文明、礼貌、热情、周到,记录齐全。对居民用户反映的问题,信息反馈及时,协调处理及时;问题回访率:80%。

三、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考核办法

1、成本控制考核(20分)

(1)工程变更,图纸会审纪要,技术交底,设计变更文字记载,无图纸会审纪要,扣2分,无技术交底扣2分;设计变更无文字记录扣2分。

(2)现场签证达到量化要求,实事求是,正误差率为零,签证单表述不明确扣2分,工程量签证出现正误差扣4分。

(3)以现场签证、工程验交证书,建设合同为凭证,严格结算管理,每项工程结算出现正误差扣8分。

2、质量控制考核(25分)

(1)质量例会会议纪要,质量检查记录,未按要求召开例会,一次扣2分;无会议纪要,一次扣2分;无检查记录,一次扣2分。

(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坚持多方签字制度,未按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一次扣2分;验收无记录,一次扣2分;验收记录签字不全一次扣1分。

(3)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质检记录,建筑材料复试记录,无质检记录,一次扣2分;未对应进行复试材料复试,一次扣8分。

(4)巡视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向上级汇报,发现一起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一次扣2分;不能解决的问题未向上级汇报,一次扣2分。

3、进度控制考核(15分)

(1)根据工期制定总进度计划与分部工程进度控制,未制定进度计划,一次扣4分。

(2)每周、月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例会,有会议纪要,未按要求编制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一次扣2分;未召开周例会,一次扣2分;无会议纪要,一次扣2分。

(3)落实《工程日志》制度,内容真实、完整,未按要求填写《工程日志》,一次扣2分。

(4)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进度计划完成,须进行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有书面材料,未按进度完成的工程如未进行调整,一次扣2分;没有书面材料,一次扣1分。

4、安全管理考核(20分)

(1)施工前期施工队伍资质文件齐全(安全许可证、质量资质证明、应急预案、“两书一表”、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施工资质不齐全,缺少扣2分;特种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发现一人,扣2分。

(2)作业许可齐全,双方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未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扣3分。

(3)每天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巡视,巡视中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指出并整改,安全管理人员到现场发现问题未整改,一次扣2分。

(4)加强临时用电管理(电源进线、总配电箱位置走向,接线正确,采用TN—S接零保护,一机一闸等),不符合安全用电扣2分。

(5)大型机械设备由专人指挥,且标识明显,大型机械无专人指挥,扣2分;无标识扣1分。

(6)管理人员进入现场劳保穿戴齐全,填写安全检查记录,管理人员进入现场未穿戴劳保,一次扣2分;无安全检查记录,一次扣1分。

(7)现场挂牌;围挡措施,现场未挂指示牌,一次扣1分;无围挡,一次扣1分。

(8)安全资料归档,安全资料归档不及时,一次扣1分。

5、文明施工考核(10分)

(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基本措施,不齐全扣2分。 (2)材料、设备等堆放管理,各种物资标识清楚,物资堆放不合格,扣1分,标识不清楚,扣1分。

(3)场区施工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施工区域形成围栏,夜间施工照明得当,违反扣1分。

(4)施工用机械设备完好,清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发现一次扣1分。

(5)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禁止扰民行为,出现扰民行为,一次扣2分。 (6)施工垃圾做到每日一清,施工垃圾清理不及时,一次扣1分。 (7)施工临建完整,以及用电用水系统布置合理,有关职责、制度规定上墙,违反扣1分。

6、施工服务考核(10分)

(1)反应施工项目存在问题,20分钟内到现场,一般问题处理不超过2小时,较大问题处理不超过8小时,未及时到达现场,一次扣1分;问题处理不及时,一次扣1分

(2)入户施工,注意文明,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质量不合格,一次扣4分;与业主发生争执,一次扣2分

(3)做好热线管理工作,回访率80%以上,且有回访记录,热线回访不达标,一次扣1分;无回访记录,一次扣1分

第三篇:班组建设管理标准

Team-buildingManagement Standards

2013年第一版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目标与要求 ............................................................................5. 管理职责 ................................................................................6. 班组基础建设 .......................................................................- 1114161717181820213 青机发《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班组建设实施细则》〔2010〕148号

青机发《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班组长竞聘考核办

法》〔2011〕56号

青机发《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班组长管理暂行办法》〔2011〕86号

青机发《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班组建设经费管理办法》〔2011〕105号

青机发《青海机场有限公司2012“六型”全优班组建设实施方案》〔2012〕26号

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手册》 3. 术语与定义

3.1 部门

指公司二级单位、包括分(子)公司。

3.2 基层单位 指公司各二级单位内设置的科、队、中心、室、部等三级单位。

3.3 班组 指公司中的最基层组织,是位于公司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基本单位,班组名称应按照公司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确认的统一执行。

3.4 PDCA 指计划、实施、控制、反馈。

3.5 5W1H Why(为什么做)、What(做什么)、Who(谁来做)、When(什么时间做)、Where(在哪里做)、How(怎么做)。 3.6 六型班组 指学习型、安全型、管理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班组。

3.7 五小

指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 3.8 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3.9 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3.10 服务标准

服务标准严格按照西部机场集团

1、

2、

3、4类机场服务质量标准执行:一类标准: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服务质量标准;二类标准:旅客吞吐量100-500万人次的机场服务质量标准;三类标准:旅客吞吐量50-100万人次的机场服务质量标准;四类标准: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服务质量标准。

3.11 四统一

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发展战略、统一管理标准。

3.12 SMS 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13 SeMS 指航空安保管理体系。

- 67 度标准,并对班组思想、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 5.4 二级部门

5.4.1 各二级部门是班组建设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落实本部门班组建设管理工作,落实好班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二级部门应建立健全本部门班组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主管人员及相应职责,合理设置班组建设管理岗位,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5.4.2 按照公司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制订与完善本部门班组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定期进行督查评价,争创一流班组;落实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总结提炼优秀工作方法,发布班组建设成果。

5.5 部门负责人

各二级部门负责人是班组建设的直接责任者,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班组建设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指导检查班组建设各项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所辖班组管理水平。 5.6 基层管理人员

各基层管理人员是班组建设的主体责任者,具体负责落实公司和本部门对所管辖班组的管理要求。 5.7 班组长

5.7.1 各班组实行班组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组织实施所辖班组建设管理工作。

5.7.2 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集团和公司文件精神,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研究讨论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7.3 组织开展班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班组核心成员的作用,共同开展班组建设工作。

5.7.4 组织带领员工做好本班组的安全文明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保证所辖设备正常完好。

5.7.5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做到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确保班组安全目标的实现。

5.7.6 结合班组工作和技术特点,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综合劳动竞赛。

5.7.7 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促进班组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5.8 班组职责

5.8.1 建立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班委会。定期召开班委会及班前班后会,研究讨论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5.8.2 确定班组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8.3 做好班组的基础管理、文明生产、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活动、评价及改进。

5.8.4 建立健全以安全责任制、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并执行相关的工作标准。

5.8.5 按照公司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班组信息化管理。 5.8.6 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持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行标准化作业。

5.8.7 做好班组各项原始记录、凭证、台帐、报表和信息统计。

6. 班组基础建设 6.1 班组日常管理

6.1.1 制定班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每年至少清理一次,必要时进行修订。

6.1.2 制定工作计划、培训计划、阶段性工作计划(周/旬/月),按照战略解码与绩效管理、PDCA闭环管理、5W1H管理等要求,落实目标责任。

6.1.3 建立班组工作日志、安全活动记录、班务记录、班组资产台帐及运行记录。班组工作日志记录每天工作开展、班前班后会召开情况。安全活动记录按相关规定记录安全活动的开展情况。班务记录主要记录班务会、民主生活会、班组学习、思想文化建设等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6.1.4 按照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逐步实现班组管理信息化。 6.2 资料管理

6.2.1 班组资料包括管理规范、技术资料台账、各类专业记录与报表等三种类型。并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各类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的完整、准确和真实。

6.2.1.1 管理规范包括班组应执行的各项管理标准、岗位工作标准、管理制度以及班组内部管理规定,是班组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6.2.1.2 技术资料台账包括班组用于指导生产作业的各项技术标准、流程、图纸、作业指导书(卡)及设备(工器具)台(卡)帐等。

6.2.1.3 各类专业记录与报表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原始记录、设备运行维护记录、专业统计记录及报表等。

6.2.3 班组应分类建立资料台账目录并能检索到相应的文本,实现动态维护并保持其有效性,资料台账的管理应尽量使用电子文档。

6.2.4 技术资料管理、专业记录及报表应严格执行公司相关专业管理规定执行,并按公司各专业信息化的要求,实现班组技术资料管理、专业记录及报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

6.3 工器具管理

6.3.1 工器具配置和使用应严格执行公司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安全工器具、操作检修工器具、常用工器具及仪器仪表等,建立台帐、统一编号并妥善保管及维护。

6.3.2 工器具应实行专人、集中、定置管理,定期试验,及时更新,试验不合格的应及时报废处理,严禁放在工器具室,确保使用安全、可靠、准确。 6.4 文明生产

6.4.1 班组应在办公、生产、库房及生活场所实行定置管理,库房物品摆放与保管符合要求,标志正确清晰,领用手续齐全,做到操作安全、放置稳妥、防护得力、道路畅通、消防方便。 6.4.2 班容班貌做到五净(门窗、桌椅、资料柜、地面、墙壁干净)、五齐(桌椅放置、资料柜放置、桌面办公用品摆放、上墙图标悬挂、柜内资料物品摆放整齐)。

6.4.3 生产生活区环境整洁,生活设施配置到位,摆放整齐,符合卫生条件;工作现场做到“六无”(室内无痰迹、无水迹、无鼠迹、无灰尘、无蛛网、无杂物),工作结束做到场地清洁。 6.4.4 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制度,上岗员工着装符合公司统一规定和劳动保护要求,佩带岗位标志。

7.

班组安全建设 7.1 安全目标管理

7.1.1 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制定可量化考核的班组安全目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 7.1.2 班组成员应根据所承担的安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技术和安全措施,保证班组和员工安全目标的实现。 7.2 安全生产责任制

7.2.1 建立健全班组长、安全员、工作负责人及其成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规范,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凡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有人负责。

7.2.2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工作负责人是所负责工作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员工是所承担工作的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班组各级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安全责任制。

7.2.3 应认真落实“SMS”和“SeMS”体系,对所管辖的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以及生产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价,对评价出的安全隐患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7.3 安全例行工作

7.3.1 班组工作及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民航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安全技术制度、服务标准、安全生产服务保障交班制度,各项安全措施、预案符合规程规定,安全制度规范完整。 7.3.2 根据具体工作特点、现场情况、人员和环境状况等因素,认真开展SMS、SeMS动态分析,有针对性地予以防范。 7.3.3 开展经常性和规范性的现场安全检查,反违章工作机制,杜绝各类违章现象的发生。

7.3.4 组织开展安全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分析,综合评价班组运行状况,查找不足与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7.3.5 落实涉及本班组应急预案的专业措施,对涉及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及工器具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开展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并按完善的措施组织应急准备工作,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确保突发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行动迅速,及时有效。 7.3.6 对管辖的设备和区域明确消防责任,对重要场所或部位悬挂牌警示,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查所辖范围内的消防设施、器械的备用状态,对检查出的消防隐患,及时处理或向上级报告,并保持记录。 7.4 安全生产管理

7.4.1 严格执行行业、公司作业相关规定,对每项工作均应有标准或作业指导书(卡)等标准化作业文本,对其全过程进行控制,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对问题、原因、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7.4.2 全面落实与执行公司颁发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技术规程与规范,设备标示统一规范,安全技术措施完备有效,设备运行维护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定期开展设备评级分析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健康稳定运行。

7.4.3 应严格执行各项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标准,并依照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的制度与标准,全面执行设备状态检修工作。 8. 班组技能建设

8.1 按照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及岗位规范和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满足岗位技能要求和员工技能提升的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将员工培训成效纳入班组绩效考核。

8.2 组织开展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计算机仿真、模拟培训、团队学习等形式的岗位培训,培训应进行效果评价。 8.3 每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赛、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操作法等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 8.4 加强培训资源和基础设施配置,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8.5 建立班组内部培训机制,确立岗位培训目标,建立和更新培训资料库,并将员工资质能力评价实施动态管理。

8.6 有计划推进开发式学习系统或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拓宽学习交流的平台渠道。

8.7 建立员工提升、人才选用激励、人才储备机制,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着力推进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9. 班组思想建设

9.1 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2 加强企业文化学习,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理念,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要求,自觉维护员工队伍稳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9.3 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建功立业等为载体的创优争先活动,增强班组凝聚力和创新力。 10. 班组文化建设

10.1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各项要求,大力推行集团核心价值观,建立班组共同愿景和员工个人愿景,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10.2 践行“两谋”原则和员工忠诚企业要求,将集团文化理念自觉落实到内质外形建设中。

10.3 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经常性班组文体活动和创建“文化园地”等活动,培养员工文明习惯和高尚情操,塑造班组良好形象。 11. 班组民主建设

11.1 建立与完善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班组民主管理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生产与管理创新活动,提升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

11.2 班组安全责任书、绩效管理方案、各项管理计划、管理制度、劳动组合方案等应通过民主讨论与决策的程序,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11.3 班组民主管理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内容包括11.1、11.2条以外还包含班组长评议、评优推先等工作。

11.4 依照《公司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定,定期开展班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1.5 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和规定,实施班务公开工作。 12. 班组创新建设 12.1 创新管理手段

12.1.1 应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持续改进班组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12.1.2 全面推行战略解码与绩效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ABC管理、6S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班组现场管理水平。 ——战略解码与绩效管理:通过战略解码管理工具,实施可量化绩效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保证指标可控、在控。

——目视管理:按照“标识清晰、人人能懂、简单实用”的原则,在办公场所、检修现场、设备巡视、营业服务窗口、库房管理等方面实施目视化管理。

——看板管理:通过班组园地、上墙图表、电子屏、公示栏等看板形式,把文件内容、规章制度、出勤、工作进度、操作方案、现场工作危险点分析、作业指导书、班组奖惩、个人目标考核管理等情况进行展示,加强内部信息交流,促进班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

——ABC管理:根据工作性质和目标要求,将生产经营工作和主要经济指标,按照A类(重点)、B类(次重点)、C类(一般)进行划分,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兼顾一般问题,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6S管理:通过对生产现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的精益管理,规范员工行为的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12.2 “创新、创效”活动

12.2.1 全面开展班组“六型班组”争创活动,引导员工将学习与岗位创新、岗位成才相结合,着力提高班组成员的学习力、创新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12.2.2 以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立足岗位创新为主要内容,开展技术、生产与管理创新活动。

12.2.3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13. 班组长队伍建设 13.1 班组长任职条件

13.1.1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团结和关心爱护员工,群众基础良好,身体健康。

13.1.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

13.1.3 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熟悉所辖设备专业知识和主要工种的业务技术及工艺要求。

13.1.4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文化程度,或取得高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经集团或公司班组长培训合格,且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13.2 班组长培养

13.2.1 建立与完善班组长培养工作机制,每年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班组长综合能力。

13.2.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班组长学习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班组长论坛、活动日、座谈会等交流活动。

13.2.3 建立班组长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加强班组长后备人才储备,形成人才队伍梯次结构。 14. 评价与考核

14.1 各部门每年年初上报班组达标创优工作计划目标,经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下发。各部门、科室、班组对组织实施的工作计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

14.2 公司每年组织对各部门班组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目标措施、实施过程、工作成效等方面,评价结果纳入公司绩效考核。

14.3 评价方法是依据计划书和《公司班组评级考核办法》,采取部门自评和公司复评的方式,按实际完成率确定。凡受到公司通报表彰及授予公司标杆班组的将给予相应加分。 14.4 各部门每年对本部门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一至二次综合检查、评价与总结,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上报自查自评结果和工作总结;科室每半年对所辖班组进行一次检查、评价及总结,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对未达标班组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跟踪落实。

第四篇:班组建设管理标准

目标:通过现场管理、过程管理、激励机制、现场看板等各种管理方式,使我们班组的产量、质量、安全、成本、安全、业务技能、团队精神得以全面的提升。

1、职责

1.1班组长职责

1.1.1各业务职能板块班组按目标、对工作内容细化,做到日清日高。

1.1.2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负责各种文件、会议精神的上传、下达。

1.1.3各班组长负责制订本班级班组制度

1.1.4 班组长负责本班安全、质量、生产、成本的控制。

1.1.5 班组内部工作到岗到人,能够人人肩上有责任。

1.1.5负责基层员工的培养。

1.2 班组员职责

1.2.1 按班组工作计划进行自己岗位工作,并做到日清日高。

1.2.2 负责本岗位的安全、质量、生产、成本控制。

2、班组例会管理标准

2.1、班会制度

2.1.1、组长组织:每班必须组织班会,确定每日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

2.1.2、强调安全生产情况、对公司的文件精神、会议精神、各种通知对班组成员传达,使班组成员了解公司动态,了解公司形势。

2.1.3、总结最近工作,总优找缺、继续发挥优点,查找缺点问题,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改进。

2.1.4、详细记录会议记录

2.2、交接班制度

1、两班倒班组班与班之间必须按工作要求进行交接班。

2、有两班换班交接班的必须做到班组长与班组长、岗位工与岗位工之间的交班。

3、交班时,交班人员必须将交班时的产品质量、设备运行情况、本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配件及材料消耗情况和接班后必须注意的问题交待清楚,并填写在交接班薄上。交班人员对本班内能够处理的问题必须在交班前解决,否则接班人有权不接。交接双方要做到“三不”交接,即质量不合格不交接、故障不排除不交接、问题不交待清楚不交接。若上班未处理的问题留给下一个班,必须按验收制度从上个班扣除一定的分数补偿给下一个班。

3、安全管理制度

3.1、班组长在班会上必须将有关安全的文件、会议精神、未集中培训的培训内容、最新的安全法法律法规传达到组员。

3.2、班前班组长必须提示组员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3.3、在当班期间班长随时检查各岗位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对不安全隐患部位做标识。

3.4、当班班组成员对本岗位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班组长汇报,并停止任何不安全的行为。

3.5 各班组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5、在工作中把安全放在首位,任何工作的开始必须先确定是安全的才能

开始工作,不能盲目的进入工作现场、进入工作状态。

五、设备使用维修检修制度

4、小组设备管理

班组在公司制度管理下按小组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管理

4.1、设备使用

4.1.1、机电设备实行设备点检制,各班设一名点检员,负责对设备的点检。

4.1.2、生产班长要负责设备的巡回检查,每班最少三次。

4.1.3、巡回检查中发现问题要立即组织处理,重大问题要立即汇报。

4.1.4、生产中发现较大隐患但能维持生产的要向上级领导汇报,确定维修、生产方案。

4.1.5、发现缺陷要做到三不放过。

A 产生原因没找见不放过。

B 排除措施不确定不放过。

C 缺陷不排除不放过。

4.6、设备点检员、巡回检查人员必须及时做好检查记录。

4.2、设备的定期检查

4.2.1、严格执行班检、日检、旬检、周检等“四检”制度,其中生产各班要负责班检,车间、工程师负责日检、生产办负责周检

4.2.2、各班组各岗位必须及时把班检情况填写在运转日志上,检修人员都要签名。

4.2.3、检修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汇报班长或值班队干,并提出处理意见且要记录清楚。

5、业务技能学习

5.1、班组内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方式创建一个学习的环境,从而使班组整体技能提高。

5.2、班组内岗位互换学习,使每个班组成员多技能。专业知识、维修技能全方位提高。

5.3、在激励上对于业务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爱钻研业务的员工在物质、精神上给予奖励,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6、班组目视化管理(看板管理)

班组以目视化管理工具为平台和载体,通过看板目视管理将班组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现场公开、透明,使组员对班组工作中的优、缺点能够一目了然。保障管理过程的可监督、可评价,同时便于全员参与管理与持续改善。

6.1 班组看板从生产计划、5S、提案、质量、员工展示各方面展示班组工作。

6.2 看板管理要展现出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分析、问题改进。 工作完成(产量完成)、质量、现场各方面进行

6.3 各小组看板管理必须记录,并可以体现PDCA循环的改进。

7、班组团队管理

7.1 鼓励员工创新,并对创新进行奖励,把班组中的创新、经验、知识加以汇总、整合形成班组知识。

7.2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形成班组团队文化。

7.3 班组工作必须定时、定人、定位。体现检点作业。

8、班组工作推进

8.1岗位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查。

8.2 小组工作日检查。

8.3 班组之间日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8.4 车间组织人员对各小组进行检查,对好的地方进行各种激励。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改进。对优点、缺点进行对比。

9、优秀班组长评比制度

9.1、通过安全、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作技能、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每循环工作业绩考核排名。。

9.2、每月对各班组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评选出先进班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9.3、评比的主要参数有:

9.3.1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9.3.2设备情况。

9.3.3安全情况。

9.3.4成本控制情况

9.3.5工作质量情况。

9.3.6产品质量情况。

第五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标准”

一、总则

(一)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 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二)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 物,当事人在订立相关租赁合同时,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三)对于有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除依法履行自身消防管理职责外,对消防 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明确统一管理的责任单位。

(四)实行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 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五)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及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负 贡实施和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六)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和消防工作 计划并公布实施;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工作情况的记录齐全。

(七)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例会,每月不宜少于一次,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 部署、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应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

(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对每名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至少每半年组 霉一次;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 制室值班员和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应经过消防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九)员工熟悉本工种操作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防火、灭火基本技能,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火灾时履行扑救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义务。

(十)建立健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二、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一)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l·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逐级消防负责人。

2·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3·开展消防法规和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4·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

6·确定各类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人员,保障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7·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疏散人员,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调查。

8·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9.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10.建立防火档案。

(二)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2.统筹安排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3.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7.针对本场所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1.拟订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3.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5.组织实施对本场所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

7.组织员工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8.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9.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四)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1.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3.按照规定实施消防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管理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维护管辖范围的消防设施。

4.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不能消除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5.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期火灾。

(五)消防控制室值班员职责

1.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2.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4.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六)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职责

1.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功能和操作规程。

2.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有关阀门处于正确位置。

3.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

4.做好运行、操作和故障记录。 (七)保安人员职责

1.按照本单位的管理规定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2.发现火灾应及时报火警并报告主管人员,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协助灭火救援。

3.劝阻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八)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职责

1.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履行审批手续。

2.落实相应作业现场的消防安全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发生火灾后应立即报火警,实施扑救。

三、消防组织

1.消防安全职责部门、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等应履行相应的职责。

2.消防安全职责部门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指定,负责管理本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督促落实消防工作计划,消除火灾隐患。

3.应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

4.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应组建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员的数量不应少于本场所从业人员数量的30%。

四、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

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明确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频次、培训对象(包括特殊工种及新员工)、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要点。

2.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消防工作计划,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3.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并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4.对每名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做到“四懂五会”,并将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的情况做好记录。

5.通过张贴图画、消防刊物、视频、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消防知识;在春冬季防火期间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和教育活动。

6.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7.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和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注:“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灾扑救方法、懂火场逃生方法。“五会”即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会开展消防宣传。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明确防火巡查检查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确定检查频次、参加人员、检查部位、内容和方法、火灾隐患认定、处置和报告程序、整改责任和看护措施、情况记录等要点。

2.防火巡查和检查时应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整改的应立即报告,并记录存档。

3.单位应当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4.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5.防火检查应定期开展,各岗位应每天一次,各部门应每周一次,单位应每月一次。

6.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防火巡查情况;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安全疏散部位、设施的登记、检测和维护管理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3.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2)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4)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

(5)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

(6)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7)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

(8)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9)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10)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11)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12)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 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3)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事先根据场所的疏散能力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对人数进行控制,采取防止超员的措施。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1.明确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职责,制定每日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的程序与要求以及设备自检、巡检的程序与要求。

2.具备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和维修保养记录、完整的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基本情况资料。

3.在醒目位置悬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警处置程序、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有关人员的联系电话等资料。

4.认真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不得漏记、补记、代记,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应完整,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5.消防控制值班室的设备设置应符合要求,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堆放与设备运行无关的杂物,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6.值班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熟悉掌握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7.值班期间发生各种报警,值班人员应按照相应的火警处置程序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严格执行火灾报警制度。

8.值班人员严禁吸烟、动用明火或擅自关闭、改变室内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

9.控制外来人员入内,如进入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做好登记方可进入,进入后严禁乱动各种设备;厂家的工作人员维修设备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由维修部门的人员陪同方可进入工作。

10.值班人员应遵守值班纪律,不得私自串班,不得擅离职守,不准长时间占用值班电话,接收和发出报警时,有条件的要及时进行电话录音,不准随意删除报警电话录音。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确定消防设施、器材登记、检查及维护保养要求、情况记录等要点。

3.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2)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3)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4)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正常使用;

(5)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6)按照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部位、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并定期检查、检测,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7)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4.必须使用依照产品质量法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

2.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3.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

4.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5.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6.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消防机构。

7.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8.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确定用火、用电设备的采购、登记和安全使用要求,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电工、电气焊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2.执行当地用火、用电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规定。

3.用火、用电设备应由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电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禁止非职业人员作业,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用火、用电警示标志醒目,防护用具完好。

5.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1)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应裸露,并应留有70cm×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2)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应安装在B。级以下(含B:级)的装修材料上;

(3)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级以上的材料上;

(4)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A级材料隔热;

(5)不应用铜线、铝线代替保险丝;

(6)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还应符合GB50303—200

2、GBJ16—8

7、GB50045—9

5、GB50098—98中的有关要求。

6.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7.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2)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3)公共娱乐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

(4)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 (5)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况需要时应有专人看护; (6)炉火、烟道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7)厨房的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 (8)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1.明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人员密集场所严禁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人员密集场所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应根据需要限量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一天的使用量,且应由专人管理、登记。

4.使用、贮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的设置地点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与周围建筑物应备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附近的道路要保持畅通。

5.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加强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通风措施,使其低于爆炸极限;

(2)严禁烟火,杜绝可能产生火种的一切因素;

(3)采取配备防爆型装置的电气设备和电气照明设备;

(4)使用、贮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运输工具、设备、容器、管道,凡能产生静 电引起燃烧爆炸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安装消除静电的装置;

(5)使用、贮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和车辆要按不同性质的物资,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保证有效;

(6)各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存放在专门地点,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合贮存;

(7)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应隔离贮存;

(8)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包装要完整无损,如发生破损、渗漏,必须立即进行安全处理;

(9)不准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库房施焊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操作; (10)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严禁人员住宿;

(11)装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事先必须严格检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12)装卸过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彻底消除遗留物;

(13)搬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严禁震动、撞击、压、倾倒和摩擦。

(九)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1.明确管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机构及人员、例会、教育培训、考核要求等要点。

3.专职消防队由专职灭火的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消防车辆、装备、通信器材,定期组织消防训练,能够每日24小时备勤。义务消防队由单位从业人员组成,平时开展防火宣传和检查,定期接受消防训练;发生火灾时能够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人员,引导消防队到现场,协助保护火灾现场。

4.消防安全责任人为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5.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制定专职和义务消防队消防安全训练计划,确定训练内容及授课人,并严格按照消防安全训练计划,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消防训练。

6.单位各类人员超过50人的,组建两个梯队,并分别组成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明确两个梯队及三个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7.单位各类工作人员不足50人的,组建一个梯队,并分别组成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8.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应定期开展消防业务培训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明确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组织机构和分工、联络办法、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演练程序、注意事项等要点。

3.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承担。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各职能小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组成。

4.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包括下列组织:

(1)指挥员: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捎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2)灭火行动组:扑救初起火灾,配合公安消防队采取灭火行动;

(3)通信联络组:报告火警,与相关部门联络,传达指挥员命令; (4)疏散引导组:维护火场秩序,引导人员疏散;

(5)安全防护救护组:救护受伤人员,准备必要的医药用品; (6)其他必要的组织。

5.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发现火情,首先报警,讲明起火单位、部位、时间、单位详细地址,可燃物质、火势等情况;

(2)通信联络组立即迎接消防车辆,并视情况与供水、供电、医院等单位联络;

(3)指挥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电源,利用灭火器材实施扑救;

(4)不能控制火情时,现场指挥员应立即下达所有人员撤离命令;

(5)疏散引导组尽快有秩序疏散人员;

(6)安全防护救护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7)火灾扑灭后,寻找可能被困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事故调查;

(8)指挥员组织填写事故报告。

6.当确认发生火灾后,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

(2)当班人员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职责;

(3)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4)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5)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

(6)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7.定期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宣传贯彻和完善:

(1)应定期组织员工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通过预案演练,逐步修改完善;

(2)地铁、高度超过100m的多功能建筑等,应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评估、论证。

8.消防演练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其他场所应至少每年组织一次;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模拟形式,并将消防演练方案报告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争取其业务指导;

(3)消防演练前,应通知场所内的从业人员和顾客或使用人员积极参与;消防演练时,应在建筑入口等显著位置设置“正在消防演练”的标志牌,进行公告;

(4)消防演练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施;

(5)在模拟火灾演练中,应落实火源及烟气的控制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6)地铁、高度超过100m的多功能建筑等,应适时与当地公安消防队组织联合消防演练;

(7)演练结束后,应将消防设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总结。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1.明确燃气和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定设施登记、职业资格、检查部位和内容、检查工具、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2.燃气、电气设备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购燃气、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2)燃气和电气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应安装防雷、防静电系统;

(4)不得随意乱接燃气线路、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燃气和电气设备; (5)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

(6)对燃气、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7)商店、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气源和电源。

3.防雷、防静电系统的自检自测应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并填写《防雷、防静电检测登记表》。

4.防雷、防静电系统的检查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年雨季之前,应对防雷、防静电设备和接地装置进行检查、维护;

(2)对爆炸危险区域和火灾危险区域内检查、维修及保养设备时应使用防爆工具;

(3)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限期维修,保证防雷、防静电系统的完好有效;

(4)对符合报废标准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和更新;

(5)自检结果应及时上报单位主管安全部门存档备查。

(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1.明确管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奖惩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2.确定考评目标、内容和办法、奖惩办法等要点。

3.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

4.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5.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十三)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内容

1.消防安全例会

(1)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

(2)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每月不少于一次。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议程,并应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

2.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1)人员集中的厅(室)以及储油间、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空调机房、资料库、可燃物品仓库、化学实验室等应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

(3)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

(4)列入防火巡查范围,作为定期检查的重点。

3.消防档案

(1)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档案的制作、使用、更新及销毁的要求。

(2)消防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纸质消防档案,并同时建立电子档案;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档案内容应翔实,全面反映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纸、图表;消防档案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成册。

(3)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情况;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消防安全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4)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消防安全例会纪要或决定;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防火检查、巡查记录;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资料;消防安全培训记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火灾情况记录;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4.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火警处置程序

(1)当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通过单位内部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立即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

(2)查看人员确认火情后,要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息,并同时组织本楼层第一梯队疏散引导组及时引导本层人员疏散,灭火行动组实施灭火。

(3)消防控制室接到查看人员确认的火情报告后要做到:立即启动消防广播,发出火警处置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并告知顾客不要惊慌,在单位员工的引导下迅速安全疏散、撤离;设有正压送风、排烟系统和消防水泵等设施的,要立即启动,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有效扑救初起火灾;拨打“119”电话报警。

(4)第二梯队人员接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发出的火警指令后,要迅速按照职责分工,同时做到:灭火行动组的人员立即跑向火灾现场实施增援灭火;疏散引导组引导各楼层人员紧急疏散;通信联络组继续拨打“l 19”电话报警;安全防护救护组携带药品,准备救护受伤人员。

5.员工发现火情时的处置程序

(1)立即通过报警按钮、内部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等有效方式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并组织本楼层第一梯队同时做到:疏散引导组及时引导本层人员疏散;灭火行动组实施灭火;通信联络组拨打“l 19”电话报警;安全防护救护组携带药品,准备救护受伤人员。

(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消防广播,发出火警处置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并告之顾客不要惊慌,在单位员工的引导下迅速安全疏散、撤离;设有正压送风、排烟系统和消防水泵等设施的,要立即启动,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和有效扑救初起火灾;拨打“119”电话报警。

(3)第二梯队人员接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发出的火警指令后,要迅速按照职责分工,同时做到:灭火行动组的人员立即跑向火灾现场实施增援灭火;疏散引导组引导各楼层人员紧急疏散;通信联络组继续拨打“119”电话报警;安全防护救护组携带药品,准备救护受伤人员。

6.消防广播操作程序

接通相关部位的消防应急广播系统,通知火灾及相关区域人员疏散。广播标准用语:“火警通知!现在××部位发现火情,请大家不要慌乱,服从现场指挥,注意疏散指示标志,有秩序地通过疏散楼梯撤离至安全地带。”连续广播三遍。

7.火灾事故善后程序

(1)火灾发生后,受灾单位应保护火灾现场。公安消防机构划定的警戒范围是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尚未划定时,应将火灾过火范围以及与发生火灾有关的部位划定为火灾现场保护范围。

(2)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

(3)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4)有关单位应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情况,查找有关人员,协助火灾调查。

(5)有关单位应做好火灾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排、善后事宜。

(6)火灾调查结束后,有关单位应总结火灾事故教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本条例摘自《辽宁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保卫处转

2009年5月7日

上一篇: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下一篇:贯彻会议精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