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条款的比较性分析

2023-05-24

第一篇:自杀条款的比较性分析

物质依赖与自杀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关键词】 物质依赖;自杀行为;自杀意念

1 引言

自杀历来是一个倍受关注的 社会 问题 ,国外 研究 显示[1],多年来死于自杀的人口均多于爱滋病和凶杀。根据carroll等的术语[2],自杀被定义为死于外伤、中毒或窒息,并且有证据表明这种创伤是由自己造成的,或者死者试图杀死自己。自杀意念被简单的定义成任何沉迷于自杀相关的行为自我报告,不管这种想法是否与一个具体的计划相联系;自杀企图被定义成一种伴随着非重大结果的自我伤害行为,这些结果可以证明当事人在某种水平上试图杀死自己。外科急救热线发现自杀行为有代表性的发生在精神失常和物质滥用患者身上,因此物质依赖者被列为自杀高危人群之一[3]。

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当它用于精神病学和临床心 理学 中时,一般都要标上某一特定药物的名称,如烟草依赖,鸦片依赖。药物依赖又称药物成瘾。指由于服用药物而从心理及生理上产生了对这种药物的依赖性,不是出于医疗或营养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嗜好。为了避免停药带来的躯体不适反应,不得不持续性或周期性地用药,欲罢不能。从药理学考虑,药物依赖具有以下 内容 :(1)对药物的心理依赖。服用给个体带来特定的心理体验,通常是一种心理上的快感。个体对此产生了嗜好,不得不经常用药物来获得与保持这种心理体验。(2)对药物的生理依赖(躯体依赖)。服药使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改变。如体内没有这种药物存在,或者体内的药物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之下,便产生了不适的躯体反应,通常称为戒断综合症。(3)个体对药物发生耐受性。即服用的药量必须逐渐加大,才能发挥同样效应。引起依赖性的药物都是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 影响 情绪和行为的药物。常见的致依赖药物有类物质、大麻类物质、可卡因类物质、苯丙胺类物质、致幻剂、催眠镇静药物、抗焦虑药物、非鸦片类镇痛药物、溶剂吸入、类固醇兴奋剂等。

harris和barraclough[4]研究表明,精神活性药物滥用会增加自杀的风险。一项调查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综合发病率作为反映失常人口总数的指标,是自杀企图最强的预测因子[5]。也就是说,针对于自杀行为而言,情绪障碍与精神障碍和物质依赖相比有更强的预测性。另一组关于物质滥用和自杀企图的数据显示物质滥用和自杀意念的联系不完全取决于精神失常发病率的作用[6],提示毒品的使用与自杀意念及自杀意念者中的无计划自杀行为相关,当减少物质滥用这种习惯时,就可能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物质滥用的量与物质滥用的类型相比较,前者对自杀行为更具有预测性。对青少年的研究[7]发现,有酗酒行为和吸食毒品行为的青少年较没有这些行为者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在自杀风险评估上是普通人群的2.5倍。虽然物质滥用与自杀行为的联系是众所周知,但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2 物质成瘾和自杀行为的研究现状

2.1 物质成瘾和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从物质滥用者出发,以研究这一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物质成瘾与自杀行为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kenneth conner[8]进行了一个关于自杀死亡和物质滥用群体研究的评论,该评论基于包括harris和barraclough研究在内的42项研究之上,显示自杀和物质滥用的相关性在0.05的标准置信区间上成立,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妇女自杀和混合毒品滥用、重度酗酒的相关关系。来自门诊病人和残疾人的一些其它有限制性的结果假定了物质滥用和自杀行为的因果关系。alec roy[9~11]补充了harris和barraclough研究中的不足,他基于以前研究数据中缺少可卡因成瘾者,在他的研究中增加可卡因成瘾者为被试。他从自己关于鸦片制剂和可卡因成瘾的自杀意念者的数据中,同样得出抑郁症状、药物滥用、物质依赖和先前的自杀史都可作为自杀的预测指标。roy认为物质滥用和自杀行为之间有共同的交叉路径。roy还报道了在他的被试中间,性和身体上的虐待,物质滥用者童年期的虐待类型会导致较高的自杀风险;不同的儿童期虐待类型可能会影响男人和女人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他列举了物质滥用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类型,常常表现出较多的神经质、攻击性和内倾性。他指出自杀行为的预控将会通过生物学、基因学方面的多因素整合而加强。

3 物质成瘾和自杀行为的关系及相关因素 一些潜在的原因与物质 应用 和自杀行为有可能相关。例如,一些试图自杀的青少年,他们常常受一种无法忍受的压力或一些诸如自我期望无法满足的焦虑促动。一些物质滥用者同样通过使用物质来减轻压力,使自己从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中得以分心,或者自我调节。在这个链条上,有诸如冲动性、压力的一些因素加强了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的相关关系,因此在影响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风险增加和联系上可能有一些相似的成分和因素。

第二篇: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连续员工自杀的原因

内容提要:对深圳富士康2010年一月到六月发生的连续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震撼了全中国。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员工工作环境的焦虑,也引发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变革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员工工作环境,员工待遇,员工生活状态等进行了解,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角度分析员工自杀原因。

关键词:富士康 企业文化 员工自杀原因

一、问题提出

进入2010年以来,因频发“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频发的员工跳楼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自身问题,而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成为“世界工厂”,“超级制造大国”。然而这个名号并不只有荣耀,荣耀的背后更是有许多的辛酸,廉价的劳动力,高污染,高消耗。中国企业的文化转型也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共进并非可以用齿轮来组合,机械的动力代替不了人的动力,强调快速工业化,企业中的人便失去了平衡,企业发展的环境便会在繁荣的金字塔里,从内部坍塌,成为繁荣的悲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时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如何,应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转型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富士康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森严的文化。富士康实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他们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加上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2.不尊重的文化。富士康内部管理是单向式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基层人员流动大,基 - 1 -

层管理又不够规范,基层管理者对待下属采用骂人、粗口方式管治。,普通员工做错要检讨、扣工资、调岗,还被上级逼辞职等惩罚。此外,普通员工还要应对“陷阱测试”的精神压力。实际上,这些员工处于跨文化震惊的状态。

3.漠视的文化。员工和员工之间,普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普遍缺乏沟通。由于员工流动性大,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员工实际上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因为,在上班时间规定不准讲话,同一班组几个月都不认识。加上,同一个宿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而且流动性大,相互基本不认识,有些彼此只是用“屌毛”相称。“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与外界是一种隔绝的状态,与周围的人也是一种隔绝的状态”。

4.功利性的文化。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忽视员工利益。基层员工劳动强度极大,被训练成了一台台机器。员工加班很正常,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成了一纸空文。“埋头工作12个小时,出现一点小差错,面临的就是上级主管的批评,还要扣工资。而且付出与收入不匹配,参照大陆的工资水平,新员工几乎每月所剩无几;9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加班费,待遇偏低,未能满足个体有效恢复体力和舒缓情绪的物质条件。

5.不真实的文化。富士康员工一进企业就会受入职培训,每天都是坐在教室里看光盘,不停地接受宣导,被公司爱心、信心、决心的经营理念及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的成长秘诀所灌输,然而一进车间却是密密麻麻的人,高强度的劳动,冷漠的关系。加上许多员工在进厂之前认为富士康是个十分不错的企业,然而工作之后发现事实完全不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心理不能承受而自杀。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通过对富士康员工自杀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新一代的员工以八零后为主,早期适用的严格的企业文化已经不适合。如何转变成先进,促进型企业文化已经成现在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2.员工不应仅仅是一种劳动力成本而应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地压榨员工势必会起到反向的作用。

3.员工具有社会属性,所处组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企业不仅仅要关注员工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精神环境。

4.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应具有一致性。一个为了自我利益而损害员工利益的企业势必会被逐渐淘汰。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不是孤立的,必然与其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有关。富士康的事件也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包含着社会性问题,许多企业也面对着与富士康同样的危机,因此企业家们务必要头脑清醒起来,认同文化上的危机存在,并且尽早地将文化危机排解,并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寻求企业更加纯真的凝聚力。

1.企业应尽量保持员工贫富差距可接受程度的平衡,提高员工的工资,特别是一线普通员工的工资。作为企业,对改变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可能无能为力,但解决企业内部的差距过大,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经理年薪200万,普工年薪2万,相差100倍。这种差距对普通员工的冲击影响不可小觑。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加班加点的时间,人毕竟不是机器。

2.从关心企业的业绩转向真正关心员工的健康和发展。许多企业不是从技术上寻找效益,而是从员工的体能上挖掘“潜能”,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富士康一类企业为“血汗工厂”。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成为员工体力透支的原由,也是员工心理压力的根源,“以人为本”成为一句口号而已。寻求企业业绩的和谐发展没有别的选择,唯一的路径就是关心员工的劳动强度,关心员工的心理和发展。

3.企业不应仅仅追求快速发展,也应关注企业文化与企业和时代得发展相适应。文化来源有三个:一是企业原发的文化;二是舶来的文化;三是过激的文化。三种文化可能在最初基本符合企业的实际,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其文化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成为落后的文化,不但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正常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企业要生存百年,必须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文化审视,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文化体系,在原有的企业文化中,赋予时代和企业新特点的新的企业文化,文化发展是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这种平缓的发展与完善才是真正的和谐发展。

4.企业应该切实落实和维护员工的利益和权利。 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不应以损害员工利益为方式。企业应维护员工的利益和权利,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和强大的企业发展企业。另外,文化企业与员工相适应,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允许员工“拒绝”的流程制度,将说“不”的权利还给员工,做到具有真实度的高层对下属的服务体系。

5.企业应该将老虎文化转化为素质文化。企业应摒弃那种没有人性化可言的,非骂及罚的霸道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的素质文化应该从高管层面做起,他们不仅要被制度约束,也应该被全体员工所制约,否则,制定文化者将成为文化的破坏者。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是全体员工共同制定,并且共同遵守。

6.对企业的宣传要更实事求是一些,让员工在进厂就真正的了解企业,以此降低新员工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避免对新员工产生负面的心理冲击。比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先不要搞那些“自吹自擂”的形式,先带领新员工到那些一线岗位上观摩,使其对企业有真实的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让员工决定去留。

7.重视员工的心理,充分发挥现有心理咨询等组织的作用。漠视生命永远是企业的大忌,应成立心理互助组织,让产生心理问题的员工有倾诉、求助的渠道。

第三篇: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

信息管理0904李晶0309102401

大学生因失恋而自杀原因分析及看法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比率日益增高,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家庭的广泛关注。其中很大部分的因素是因为失恋而放弃生命。对此现象,我们在惋惜那些年轻的生命逝去的时候,也在分析着当代的大学生失恋自杀的原因分析,以此也希望孜孜学子们珍爱自己的生命。

关键字:大学生失恋自杀原因

正文:

一、大学生失恋自杀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阶段,他们对异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兴趣。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高校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学生谈恋爱具有强烈的烂漫色彩和盲目性,他们不清楚“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所以他们的恋爱极其脆弱,失恋是难免的事。大多数大学 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他们不能经受失恋的悲痛,失恋使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报复心理。当他们听到自己心爱的人提出分手时往往觉得不能接受,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认为活着再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认为失恋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选择自杀。更有甚者,当他们的恋人提出分手后,他们愤愤不平,认为恋人侮辱了自己的感情,于是产生报复心理,这种情况男性比较多,他们一般选择先杀害恋人,再自杀。对此有必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2)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3)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

(4)正确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要正确的看待,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相结合。

三、我的看法及解决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方法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程,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进入大学后要独立生活,要独立面对更激烈的学习竞争,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遇到较为尖锐的矛盾时,往往措手不及,方寸大乱。尤其在大学恋爱时,在恋爱过程中盲目,当与其恋人发生矛盾甚至因此分手时,更是会因此心情失落或失望,直至想不开。所以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本质和行为习惯,弄清不良性格与不良习惯之间的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要进行自我调节,及时纠正。大学生还要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心理健康训练,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排解。

第四篇: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

关于看守所“系自杀”事件的深度报告

警察是什么?是国家公器,其言其行,其所作所代表着一国的政权形象、执法水平乃至文明程度。警察是什么?是公务员,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守护者。

但!!!中国警察近几年负面新闻的高发和频发,却让人深深觉得,他们似乎已经逐渐成为特权阶层,慢慢的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甚至是蔑视生命崇尚暴力的拥护者,近几年的看守所里面“系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寒心!

看守所的高墙之内,蹊跷、诡异死亡事件不断以新鲜、独特的形式出现,以至于能引起公众关注的不再是死亡事件本身,而是花样日新月异的死亡方式。

 摔跤死:2009年2月16日,江西九江市修水县看守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陈绪金突然死亡。警方先是称其系上厕所时摔倒猝死,后医院诊断死于心肌梗塞,尸检报告又鉴定其死于多种慢性病导致的“心、肺等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而家属怀疑他是被打死的。因为根据警方调查,出事当晚陈绪金曾被同监号的羁押人殴打。  躲猫猫事件:2009年2月21日,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在看守所内时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而警方的解释是因为李明乔和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 做噩梦死:2009年04月02日,江西九江市看守所内,刑拘期间的50岁男子李文彦猝死,警方解释其噩梦后突然死亡。

 发烧死:2009年8月9日下午,王树坤被云南看守所拘留19天后死亡一事,警方初步通报称此人是发烧致死。

 激动死:2009年12月12日,陕西省三原县女子王会侠被富平县警方带走,“问话”20小时后非正常死亡。家属目睹遗体有明显伤痕,但尸检结果却是:王会侠系生前患有原发性心肌猝死,情绪激动紧张为死亡的诱发因素。

 喝开水死亡:是2010年2月18日,河南省鲁山县一名叫王亚辉的男青年被公共安全专家机关带走,3天后其亲属被告知,王亚辉已在看守所内死亡,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他身上有多处伤痕。对此当地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时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的。

 洗脸死:2010年04月7日,湖北荆州市公安县一名在押薛姓男子,4月7日离奇死在该县看守所。警方称,该男子溺亡在洗脸台水池里。

 骷髅死:2010年4月9日,董雄波,劳教人员,在唐山市荷花坑劳教所服役期间身染重病,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反而被迫从事强体力劳动,最后在身体极度透支的情况下于2010年4月9日去世,年仅37岁。身高180的董雄波死亡时体重仅余35公斤,双腿细如竹竿,肋骨根根分明惨不忍睹,被称为“骷髅死”。 伴随着一条条生命的离去,中国看守所“事件发生路径图”越来越惊人的相似,“还有很多类似的睡姿不对死、鞋带自缢死等等等等„„.这些都归为看守所内“系自杀”中!死法可谓大大超乎了公众的想象范围,原来死也是一件如此充满“艺术性”的“技术活”。而若干个“系自杀”,多以警方涉嫌刑讯逼供,办案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所有的蹊跷、诡异死亡事件最终都被专家、调查组认定为“正常死亡”,看似信誓旦旦、证据确凿,其实都脆弱得禁不起推敲与颠仆。不过讽刺的是大家除了靠最基本的常识来判断,却又还真找不出真凭实据来反驳。监狱要不就是没装摄像头、装了摄像头的死亡位置又恰恰处于监控盲区;再者尸体早已匆匆火化,来个死无对证,至于目击者,除了警察就是犯人,警察不会作证、犯人不敢作证,总之,一切都能使蹊跷死亡事件有着一系列“合理、合法”存在的理由。

看守所的系列死亡案根子在于权力缺少制约! 何其荒唐!何其寒心!

尽管中国人对违法犯罪分子怀着深恶痛绝的情感,但是中国人对生命还是充满了相当的敬畏,毕竟是条鲜活生命的消逝,生命是尊严的最低线,如若连生命都不能得以保障,那一切所谓的尊严都只能是立于流沙、镜中月水中花,虚无缥缈之极,根本无从谈起。对罪不至死之人之死于非命是不可接受的。众多只是轻度违法、犯罪都够不上,肯定罪不至死的违法嫌疑人,以一次比一次更加离奇的死法,带着无数恐怖的秘密离开人世,真让人对死法创新的警察愤懑有加。难道中国警察基本分不清自杀、他杀吗?难道在中国警察眼里,公众的智商基本全部为零吗?它除了亵渎人们智商外,表现的更是相关部门的阴险和狡诈,愚昧和无知!

对待生命如此的蔑视!漠视!无视!相比人命,麻痹、官僚跑到了首位,照此,“牢头狱霸”、“刑讯逼供”等引出的“系自杀”何时休? 在人命面前,一些警察善于打“免责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逃避惩治,他们就没有想一想,顽固的“走一条道”,也会“摔跤死”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那些有意致人非命的人,身上已经没有了公平和正义的血液,倘若说“败类”和“畜生”二词共用,在民意面前,那些人已经没有了选择。

公正执法是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虽然从总体上看,广大人民警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文明办案,自觉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勿庸讳言,目前执法队伍良莠不齐,优劣并存,少数执法者的枉法、不法的行为,已成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大障碍。某些人民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玷污了公安机关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

根据一系列的事件,能总结以下:

一、执法不公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有以下危害:

第一, 妨害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使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导致社会无序化的蔓延,极大地妨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 第三, 第四, 破坏了我国法制的尊严和权威,弱化与消减了公民的法制观念; 损毁了公安机关的威信,疏淡了警民、干群关系; 侵害了法律精神的根基——公正与正义。

就现行的法律体制而言,完善法制固然重要,但防止执法不公却更重要。总的来讲,公安执法工作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变化,执法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执法形象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执法公正问题的认识不足。

(二)少数警察执法责任意识不强。

二、存在该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干预的影响。

(二)体制不顺的影响。

(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四)少数干警政治、业务素质不高。

(五)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解决类似该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教育,端正执法思想。

(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执法公正严明的规章制度。

(三)加快执法体制改革。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五)加强廉政建设。

(六)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法治是否公平正义,是一个国家公民同一性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有一个必然现象是之前出现了严重的司法腐败。所以,必须充分认清看守秘里不断创新死法对国家基础的巨大危害作用。清醒而认真地对待中国警察的死法创新。不能因为照顾警察的侦察方便而让看守所失去监督和制约,从而反复成就制度性的悲剧。打破中国警察在“一条龙执法”中不受监督的局面,保护公民合法人权,是一个文明国家必须做的。侦羁合一要通过制度性变革彻底打破,死法创新才能划上句号。否则,中国警察还会一如既往地创新死法,让中国、让中国人、让时代蒙羞,给高速发展的中国,不断画上野蛮的标记。

第五篇:二甲医院评审涉及“分析评价”的条款

涉及“分析评价”的条款

1、2.1.2.1A.对预约诊疗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预约工作。

2、2.1.3.1A.职能部门对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评价,有持续改进措施成效评价的记录。

3、2.1.4.1B职能部门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4、2.2.1.1A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5、2.2.2.1A医务人员出诊情况有登记与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出诊服务。

6、2.2.3.1A有门诊就诊情况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7、2.2.3.2A有应急事件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应急管理。

8、2.6.4.1A有监管情况分析评价,有整改措施与持续改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9、4.17.3.2A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10、4.20.7.2B定期对质量管理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1、5.3.10.1B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12、6.6.3.2B有对医院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定期分析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3、6.9.3.2C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社会效益、成本效益等分析评价。

14、6.9.3.2B分析评价报告提供给装备委员会并反馈到有关科室。

15、6.9.3.2A1.分析评价报告涉及的问题得到改进。2.分析评价报告的结果用于调整相关装备采购参考。

上一篇:展示设计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专题大讨论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