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2022-06-27

第一篇: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名句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 巴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 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 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 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 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亨前水东注。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五月五日

(北宋)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贺新郎(端午)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 彩衣扇, 午风清暑儿女纷纷结束, 时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大逢场慵作戏, 任白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 既纫兰佩又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 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 吊今古。

第二篇:与桂树桂花相关的诗词

与桂树、桂花相关的诗词(10篇)

1、桂花

桂花园里花盛开,临近荷塘却凄凉。繁英缤纷花满目,悠悠浮动有暗香。 万两黄金轻飘洒,红芳金蕊铺长廊。独占风流群芳妒,何咏荷香与菊黄。 不经一番风霜苦,安得人间留馨香。

2、八月桂花香

清风轻拂传馨香,明月幽光润华章。金星点点绿叶衬,银辉泻泻白露霜。

3、七绝·八月桂花

残荷渐谢菊怀胎,谁领风骚八月开?妩媚百花难赴约,月中桂子下仙台。

4、百崖头上桂花开

漳河里涨水漫百崖,百崖头上桂花开。风不吹来树不摆,姐不招手郎不来。

5、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桂花五律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7、七绝《桂花题》

西楼月色几重霜,意付溪流尺素长。一树情思终不悔,独斟秋雨自含香。

8、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10、月桂

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11、杨升庵:《桂林一枝》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12、白居易:《东城桂》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常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13、浪漫过中秋:分外月圆日 静听桂花落

一捧娇艳的玫瑰花、一杯细腻的红酒、一桌西式大餐、一个令你心仪的伴儿,在外加几根散发着朦胧暖光的蜡烛,这是做IT的男友会给我的浪漫节日,其实这也是我们众多人过节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温馨、用心,却会不会有点腻呢?

中秋,我一直认为这是所有中国民俗节日中最为浪漫的一个,甚过七夕。这一天,有天公作美的满月,更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有美酒、有佳肴。总是认为,古代人比现代人骨子里更加风流倜傥,对于自然界的美景、人世间的美人,古人们都毫不吝啬褒奖之词。

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纯真,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从“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的豪情,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细腻;从苏轼到李白,从王维到辛弃疾„„念起这些诗句时,总不禁让我们有“梦回大唐”的感觉。

所有描写中秋月的诗句中,总是会与水、山、林相接。月亮是如此感性的景色,再配上山水的流动,才能真正体会那种无声的浪漫情怀吧。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让即使后人批判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麻木时,从中也带着一丝丝的怜爱。

王维的描写总是让身为江南人的我浮想联翩。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送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都给人静谧的感觉。

当然,在“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节日气氛之下,我们也总会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哀伤。各朝代诗人,将思乡之情寄于满月之上的也不在少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或思乡、或念友,而我最爱的却是唐朝的李朴的一句“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哀伤中有着甜蜜,安静中酝酿着希望。

源于嫦娥奔月的中秋,除了要咏月,月宫折桂恐也是不可漏掉的一环。

记得老家的后院子就一棵桂花树,每到农历8月份时,将后院的门打开,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每年的那个时候,我总爱和二叔搬着凳子坐在后院门口,二叔总会适宜地吹起那个已经磨损很厉害的口琴。

那个时候二叔在我心里像个古代人,他爱乐器,爱写毛笔字,爱画画,更爱的是每年暑假呆在乡下老家做一些木工活。以致后来,他结婚用的家具很多出自于他自己。

没有玫瑰花含苞待放的撩人心弦,也没有郁金香亭亭玉立的令人神怡。对于桂花,我只记得在风声中可以感觉到桂她落在地上的轻盈。

多年后,看到那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泪眼朦胧,这就是静听桂花落的感觉。

因为桂花的独特气质,诗人将其称为“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或许是沾惹了嫦娥的冷艳,才让桂花香如此沁人心脾吧。

咏桂花的诗句中,多数与月、与天相关。白居易的“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苏轼的“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都将桂花作天花下凡来比了。

所以李清照的一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毫不为过。

天上的美景,人间的花香,这样的中秋怎能不浪漫?

当然,还需美酒加佳肴。酒在古人的诗词中从来不可少,而中秋的佳肴自是那“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的月饼了。

即使诗句中渗着忧伤,即使一人身在远方,这也毫不遮掩古人在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浪漫情怀。

玫瑰、红酒、蜡烛„„这样的浪漫或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我们或许也习惯了快节奏中压制内心那份的不安分。

只是,也算半个文字工作者的我们,除了写IT界风云变幻之外,我们的IT编辑们或许可以尝试下放慢脚步、放平心境去制造那份静谧的、长久的浪漫。

即使无法做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豁达,怎么也应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仨人”的洒脱啊。徜徉明月、冷桂之中,过一个浪漫而静谧的中秋。

14、诗词名句

●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李白: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李贺:“翩联桂花坠秋月”、“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朱熹《咏岩桂》: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朱淑真《木犀》: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高适: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元稹: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颜真卿:山寒桂花白

●张九龄:桂华秋皎洁。 [19]

●屈原 《离骚》: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酌椒浆。

●范云《咏桂》: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朝。 ●李清照《拥鸽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第三篇:关于端午的诗词

最佳答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的对联

其他回答 共 3 条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

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

13、芳草美人屈子赋

冰心洁玉大夫诗

14、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15、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灯谜: 1. 灯谜:端午节吃粽子----打一四字成语

答案:屈志从俗

2. 端午在眉睫(打一成语)

答案:举案齐眉

或: 一马当先

或:马首是瞻

端午节民谣

1、陕西民谣: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2、温州民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陕西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陕西也不例外。

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送五毒肚兜、五彩缕、香荷包、雄黄chi等,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五毒兜肚带在娃娃身上保平安。

端午节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每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艾草借以避邪。按陕西关中人的说法,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装有药材与香料的荷包给娃娃带上,可以防病避邪 端午节的早晨,陕西人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又称“角黍”。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周处《风土记》和《本草纲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粽子作为节令食品,风行全国。但以地域而言,南方盛产稻米,糯米粽子是端午节的普遍食品,花样繁多。多用于祭祖、敬神和馈赠亲友;北方人也根据当地的物产,制作黏秫米粽子或油糕。现在粽子已经成为常年食品,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不过每当端午节来临时,粽子仍然是最畅销的食品。许多家庭还在自己制作粽子,欢度节日。

为什么陕西人不在端午节搞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象南方一样的赛龙舟等,原来,五月端午时候,陕西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成熟了,人们忙于收割,早上天不亮就上地里去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自己也累得不行了,才想起应该回家了,根本顾不上别的事,当然是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搞什么活动。看来这与农事有很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陕西人过端午非常有意思。当然,由此我们也看到了陕西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内心世界。在此我们衷心祝愿陕西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韩端午之争:

“端午之争”延伸到网上

去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在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最终,韩国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 日前,记者查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询系统)发现,“端午节.cn”已经于2005年10月13日被注册,注册者信息显示为“Yun Hee CoInc R.O.K.”,韩国企业,注册时间为一年。

韩国公司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最终决定是否批准韩国申遗请求的前夕,注册“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不管联合国最终公布情况如何,在互联网上,“端午节.cn”将指向韩国网站而不是中国。

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 法律界:抢注“端午节.cn”并不违法

记者就对端午节这一类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词汇有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进行保护?韩国抢注“端午节.cn”的合法性等问题,咨询了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律师,得到的答复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之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不过这主要针对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众权益的域名,如政府机构和地域词汇。而像“端午节”这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名称,没有明确的归属,虽然带有一定的公众权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许自由使用的范畴,从规定上来说,端午节.cn这个域名是不属于预留的范畴的。 胡钢还解释道,从法律角度看,对于端午节这一类词汇而言,目前尚没有法律给予明确保护,不属于限制注册的范围。同时,域名注册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则,韩国公司注册“端午节.cn”从法律角度来说,并不违法。 网络界:中文域名事关中华文化

中国万网副总裁姚劲波从专业角度指出,由于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类似“端午节”等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现遭韩国公司抢注,对我国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都将造成极大阻碍。

首先,中文作为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数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为载体,简单明确,方便华人记忆和使用,相当于网上的“中文门牌号”。 如我国能率先保护端午节的中文域名,以“端午节.cn”建立一个有关端午节的中文官方网站,将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显端午节的中华传统节日特点。以此类推,包括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甚至京剧等国粹,以及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更进一步打造而为中华文化网络体系。然而,现在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资者手中,“端午节.cn”遭韩国抢注,正向国人示警,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阵地缺失严重。 民俗界:

警醒作用大于实际损失

北京民协民俗委员会副主任、民俗专家高巍认为,韩国公司抢前注册“端午节.cn”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它的警醒作用将大于它造成的损失。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没有利用好传统文化,势必将被别人所利用。

高巍还指出,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将它们申报成地区、国家或联合国文化遗产就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其实不然,虽然申请遗产保护会得到资金的支持,但如果不走向市场化,做到更贴近人们生活,这样的传统文化只是被“养”了起来,解决的也只是“生存问题”,但得不到继续的发展,最终只能“活”在博物馆里。 市场道路才是保护的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将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进行市场推广,从节日内涵到相关活动再到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家庭到社会,从成年人到儿童,使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公众娱乐的方式,这样做多了,大家自然会重视起传统节日。 “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传统文化或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形式,抢注‘端午节.cn’的韩国公司,如不能利用这一资源,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保护或开发,这种行为也无非是一种商业炒作。”

第四篇:做人 做事 做学问 相关的古诗词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岁去弦吐箭--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做人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做学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第五篇:雅思词汇:端午节相关的英语单词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雅思词汇:端午节相关的英语单词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相关雅思词汇,希望对大家备考能够有用,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粽子 zongzi/tsung-tse/rice dumpling

糯米 glutinous rice

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ing

雄黄酒 realgar wine

香包 perfumed medicine bag/sachet

驱邪 ward off evil

祛病 ward off disease

以上就是端午节相关的雅思词汇,内容不多,简单好记,学会了就可以用向外国人介绍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在考场上遇到节日相关的话题就更能跟考官好好的聊一聊了。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

上一篇:戴望舒诗集读后感下一篇:动物疫病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