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

2022-09-04

第一篇: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

有关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模式重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该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仪器分析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多年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较弱,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二是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训练呈现机械化、模仿化的特点。教师习惯于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甚至必要的实验实训课未能开设,此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效率不高。三是“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四是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凸显学生能力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仪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分析行业精密仪器的普遍使用和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人才竞争也呈现出愈加激烈的态势。在高职院校学好仪器分析课程,掌握仪器分析操作技能,成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校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建立理实一体化仪器分析课程教室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仪器分析课程涉及的知识有各种仪器的组成部件、类型、基本原理、相关分析流程、专门术语以及分析方法等。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学院建立了仪器分析一体化教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前,先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的仪器实物,让学生大概了解仪器各个组成部件以及整个操作步骤、分析流程,对分析仪器有一个感性认识。

以“液相色谱法”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液相色谱仪,对其构造及实验原理不了解,书本上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对液相色谱仪的现场教学,教师介绍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如高压输液系统、六通阀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显示系统等,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各个仪器部件的作用是什么?样品分析的整个流程是怎么样的?如何通过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接着就有针对性地介绍仪器各个部件的作用、实验原理、分析流程等。学生根据对液相色谱仪的感性认识,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一些示意图、操作流程图、操作动画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真教学新平台

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探索“做中学”教学模式。教师直接在仿真实验室里讲解理论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光路、仪器构造、检测原理等,通过人机对话进行仿真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各种仪器构成、测试原理、操作规程等,从而实现绿色实验“做中学”教学模式。

例如,在气相仿真实验中,计算机中进样器的进样、点火等形象、生动的动画,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仿真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模拟操作,对操作步骤、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等进行仿真实训,可以为后面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了仪器实物参观、课堂知识讲授、仿真演示实验后,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也了解了仪器操作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把理论知识放到实际操作中加以验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结合实际引入设计性实验

现行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大多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仪器,初步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巩固对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但是,对于验证性实验,学生做的只是分析方法最后的验证。而对一个分析方法的掌握,最根本的应该是掌握分析方法的建立,即分析方法的设计部分,它是一个分析实验的核心。因此我们在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生产的运用,引入设计性实验,给学生一个分析目标,由学生自己查阅参考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校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准备,自行完成设计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及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科学研究的初步转变,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训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觉得受益匪浅。

总之,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分离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和做”上,注重现场教学、讲练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引进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际的实训操作技能。

第二篇:有关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论探讨:

人民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国家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责任大,要求严格。做好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保证检察院清廉和公正的高效司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基层检察院纪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新形势下,纪检检察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此项工作是近几年逐步得到加强,与其它检察业务工作相比起步较晚,导致部分干警甚至个别领导认为检察机关是以检察业务为主,纪检监察可有可无,普遍存在三种心理:一是与已无关的心理。一些干警认为纪检监察、反腐倡廉是领导的事,只要我不犯错误,就与我没关系;二是腻烦心理。认为纪检监察是“婆婆嘴”,多管闲事,只会给干警“套紧箍咒”,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办案,纪检监察何必多管闲事、自我刁难;三是抵触心理。少数干警存在的“我行我素”的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沿袭老一套,置一些新规定于不顾;当出了问题、纪检干部谈话帮助时,只是口头上虚以应付,明里改正,暗中抵触。

2、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基层检察院普遍受现有编制制约,大多数只有纪检组长1人而没有配备纪检监察人员,导致在案件的调查、对案件回访及涉检信访取证等一系列工作上被动。以笔者所在院为例,全院仅有13名干警,由于院小人少,有的业务科室只有1名干警,有的干警身兼数职,人力捉襟见肘,十分紧张。这种情况下很难再为纪检监察配备专职人员,目前纪检组长、监察人员均为兼职。

3、纪检监察人员素质不高,监督能力不强。实践工作中,基层检察院由于缺乏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很难配备高素质、高层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因此,现有人员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另外,部分纪检监察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存在不敢监督和不愿监督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督效果和监督质量。

4、体制不顺,监督职能发挥受限。一是在工作实践中,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属于内设机构,纪检组组长是由检察院干部担任,其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组织关系等全在检察院,在工作的开展上就难免束手束脚,导致对本院领导及干警监督力度乏力,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就更难。二是从监督制约的时机看,重事后监督而轻视事前、事中监督,对办案活动监督主要是进行执法检查,调查核实办案人在办案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而很少去查看办案手段是否合法、程序是否规范,对重点的办案环节、办案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手段。三是监督途径不佳,监督效果差。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无论是监督院领导还是一般干警者都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监督力度可能往往削弱,有的因为共同利益而使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其监督效果差。

二、加强基层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领导重视,把纪检监察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提高思想认识,是抓好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全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纪检监察工作,是整个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在一些人认为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监督不力,对检察机关侦查权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加强以内部监督制约为重点的纪检监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开展专项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2、健全机构设置

争取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支持,由检察机关与编委联合发文,解决基层检察院纪检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问题;解决机构定级,人员待遇等问题,使纪检组开展工作名正言顺,纪检干部无后顾之忧。

3、配好配强纪检人员

要配备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坚定的,对党忠诚、有责任心、勤奋工作、为纪检工作奉献的,职业道德高尚、实事求是的人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这些人还要有较高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党的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协调、沟通能力强;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4、建立健全检察院纪检监察机制

人的素质提高,有赖于不断修身,同时,外部条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同样每个检察干警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离不开严格管理,而严格管理亦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和管事。健全完善内部工作机制,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要理顺基层检察院内纪检组的设置、派驻关系,使其名正言顺大胆工作;要制定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监督条例》的、正确全面界定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职责的、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把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内容、范围、程序、向谁负责受谁领导等,加于规范

第三篇:理论考试范围及有关参考答案

(一)政策法规部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2.《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粤发[2008]22号)

3.《关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粤教体[2009]82号)

4.《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部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质,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指的是什么?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6.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里,各个领域目标又包含哪些方面?

运动参与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7.新课程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指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8.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健康第一

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共有多少级?各级目标的名称是什么?

三级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0.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其最大的改变什么?

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体现,而新课程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做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可以以多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

11.传统的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传授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指的是什么?

“启发式”教学方式。

12.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1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三维健康指的是什么?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4.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教师以“五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五者”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指导者.帮助者.关心者.服务者.参与者。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三级管理,这里的“三级”指的是什么?

国家.地方.学校。

1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三级目标管理体系,由谁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

17.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语言素质等。

18.教师的思想素质内涵较广,它决定了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其行为,思想素质包含哪些方面?

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

19.转变教育观念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0.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怎样体现?

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

21.在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师应从哪三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互动与互补(即“零距离”的接触);能尽力的都是好的。

22.衡量一个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标准有二个“一”,指的是什么?

“一专多能”.“一技之长”。

23.以健康为中心,是否就是“增强体质”或“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为什么?

不是。因为现代人对健康的概念早已超越了人体的生理范畴,早己不再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全新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整体健康观。以健康为中心,明确地告诉我们,新课程的本质功能是:通过学习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24.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传授式”教学方法,与之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2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指的是什么?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6.程倡导“学导式”教学方式,“导”可因人而异,“导”也可因材施教。“学导式”讲究的从什么入手?从什么选取学习内容?从什么开始引申教材?

从体验入手,从生活实际经验来选取学习内容,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开始引申教材。

27.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系统中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宏观方面来讲,可以是解决整个水平阶段的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单元安排等重要问题,从具体方面来讲,也可以是单指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和构思。

28.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包括:教师简介、学情分析、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与教法、教学流程、单元计划和教案等方面计。

2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目标引领学习内容。

第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考虑的是:“用什么教材来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教学方法上倡导传授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3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资源包括哪五个板块?

第一是促进健康取向的内容板块.

第二是对旧的竞技运动教材进行改造的内容板块.

第三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板块.

第四是时尚运动内容板块.

第五是创新内容板块。

31.“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

32.“发展速度”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

33.“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运动技能

34.“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

3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的表达方式是哪种?

口头评价方式或评语式评价。

3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习评价的表达方式是哪种?

评语式评价与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37.下列评价内容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哪个领域:“①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并乐于参加各种游戏;②能做出一至两种简单的运动技术动作:③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④能正确对待成功或失败;⑤能关心尊重别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8.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这种观点吗?

不对

3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40.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教学内容吗?

可以

41.教育部对教师每年的继续教育有何规定?

规定每个教师每年48学时的继续教育时间.

(三)2009年揭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说课评分标准.

1.说教学对象:学生是哪个年级(水平)。

2.说课次:本次课属本单元的第几次课。

3.说教材:教材重点和难点,教材对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

4.说教学目标:体现全面发展,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5.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运用合理,教学组织恰当,有利于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体现面向全体和区别对待,体现循序渐进,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保护帮助措施落实。

6.说教学过程: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说出精彩的教学环节设计。

7.说课艺术:自然大方,语言流畅、简练,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普通话,术语准确。 8.评分标准(10)(时间5-6分钟)

第四篇:《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

1、"学而时习之"--孔子 6

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

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

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

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

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

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

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

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第五篇:有关教学的名言

教学是一项很繁重的任务,也是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的名言,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教学的名言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李吉林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周一贯

5、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谚语

6、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格言对联》

7、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

8、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9、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王永彬

10、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11、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2、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田本娜

13、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朱敬本

14、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又因为这是使灵魂过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径。——柏拉图

15、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16、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17、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高斯

18、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19、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扥尔

20、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21、数学的本质在於它的自由。——康扥尔

22、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

23、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叶澜

24、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2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26、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颜元

27、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2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9、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么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材。——门肯

30、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3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3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3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4、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35、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周一贯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7、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38、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孙双金

39、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0、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41、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克莱因

42、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43、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李吉林

4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对联》

45、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4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47、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

48、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孙双金

49、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50、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

5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52、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李吉林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4、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李吉林

55、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

5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57、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5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孔子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涉及到“教”与“学”两个方面,换句话说,教的内容和学的对象决定了有效教学的方式。其实,个人认为,“有效”也有两层意思,那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有成。

从以上内容所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从所教的内容出发。如果是课本,那么第一要务是研究书本,看看书本要传达给学生的是什么?如果是生活知识或者人生哲理,那就该仔细斟酌生活知识和人生哲理,深入抓住其内涵。

其次,抓住切入点。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任何内容都会有其侧重点,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内容最有特色的地方找出来,把它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另一方面,就是学的对象。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基础。要教授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现有的基础,太高,学生接受不了;太低,学生了无兴趣。只有适中的内容才最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学生的情绪、情感。要上的内容和选择的方式是否与学生的情绪、情感相宜,如果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那学生很容易共鸣。如果方式调动得宜,学生兴趣也会较高。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教师个人素质对于选择有效教学方式也至关重要。《庄子.逍遥游》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要想游刃有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有负载大船的能力。

上一篇: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法下一篇: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