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2023-03-30

第一篇: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评估】

1. 病情评估 (1) 生命体征

(2) 有无体温不规则或高热,脉细数,抽搐等感染症状 (3) 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皮肤发花等中毒休克症状 (4) 了解血常规,脑脊液,尿常规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2. 家长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 进食,吸吮能力 【护理要点】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 观察有无前囟饱满,张力增高,头额骨缝增宽,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尖叫,抽搐等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脉细速,皮肤发花等中毒性休克的表现,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 观察有无新的感染灶,如局部发红,耳道流脓等,腹胀无肠型,大便次数减少或无大便的病儿,警惕腹膜炎的发生

5. 定时测量体温,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多喂水,体温不升者可放入暖箱,重症者给予监护,并随时准备急救

6. 清除局部感染灶,防止感染蔓延扩散:加强口腔·脐部·臀部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7. 鼓励母乳喂养,病情轻者,可经口喂养: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经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 8.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9. 接触病儿前后要洗手,皮肤感染,腹泻者均应注意隔离 【健康指导】

1. 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有关知识,注意患儿精神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 介绍新生儿的喂养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3. 注意新生儿保暖,保持臀部皮肤及脐部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多由于缺氧及产伤或医源性损伤所致的一种脑损伤疾病。早产儿发病率高,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也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此类患儿的护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应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一切治疗,护理操作要轻柔,尽量集中进行,减少搬动,以免引起小儿烦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o,并给予仰卧位,避免垂头仰卧。患儿因不宜搬动,头部长时间采取一种体位,易发生痰堵而加重缺氧,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2. 注意保温注意保温注意保温注意保温 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避免体温过低,减少氧的消耗。体温过低,可用暖箱,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

3. 合理用氧合理用氧合理用氧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吸氧,以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缺氧。给氧前要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吸氧导管是否通畅。用氧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缺氧改善情况,井做好记录。

4. 镇静镇静镇静镇静 患儿有抽搐或持续性惊厥时,应给予镇静剂。最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鲁米那、水合氯醛等。用药同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若用药0.5h后效果不佳,可重复用药或交替使用,以达到镇静的目的。

5.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饮食护理饮食护理 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待—般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喂奶,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或病危、病程长的患儿可行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停乳期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热量需要,每次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在咽喉部有无盘曲或脱出。喂完奶后注入温开水3~5次冲洗胃管。并注意乳具的消毒管理,防止发生感染。

6. 降颅内压鲁米那具有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和惊厥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常用剂量为8-1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未控制,1h后再用1次,以后每8-12h给予2~2.5mg/kg,直至神经症状消失。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地西泮止痉。用药后严密观察,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有脑水肿者可给予地塞米松,首次剂量1-2mg,以后每次按0.2-0.4mg/kg给予,或给予呋塞米1-2mg/kg。因甘露醇为强脱水剂,颅内出血早期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此时使用可能会加重出血,故应慎用。一般在患儿青紫经治疗或吸痰后得不到改善.前囟持续紧张而病情进行性加重时可给予20%甘露醇0.5-1.0g/kg。

7. 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

7.1.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生命体征 新生儿神经功能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有较强的反应,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应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和呼吸。呼吸暂停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及呼吸困难应马上告知医生,积极协助抢救,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重有无皮肤苍白,发绀、黄染等。

7.2. 意识观察意识观察意识观察意识观察 意识改变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中占重要地位。患儿若早期出现过度兴奋、易激惹.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提示出血量少.若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表现为瞌睡,昏迷。

7.3. 观察前囟观察前囟观察前囟观察前囟 正常新生儿前囟为2cm×2cm,平软,囟门饱满紧张、颅骨缝有分离,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多。应引起重视,防止脑疝发生。

7.4. 其他其他其他其他 观察新生儿的摄人情况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因此应注重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记录热量及液体摄入量,以保证机体生理需要

第二篇:中风中医诊疗常规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 1诊断 1.1诊断依据

1.1.1 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1.1.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1.1.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1.1.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1.1.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1.2 证侯分类 1.2 .1中经络

1 .2.1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1 .2.1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术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腻腻或黄腻,肺眩滑。 1 .2.1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 .2.1 .4 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日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1 .2.1 .5 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Ⅱ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1 .2. 2 中脏腑

1 .2 .2. 1 风火闭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刚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 .2 .2.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 .2 .2.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 .2 .2. 4元气衰败:神昏,面包苍白,瞳神扩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2治疗常规 2 .1一般处理

病情急重者.保持病人安静卧床休息,避免长途搬动;进行必要处理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或避免振动;严格控制探视,禁止打扰病人,昏迷患者取卧位或头部侧转,有假牙者须取出.同时松解衣领。痰涎壅盛者,可将痰吸出。起病l~2周持续吸氧.卧床时间2~4周。长期卧床者须预防褥疮形成。无论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均应避免情志刺激,饮食宜清淡,二便应保持通畅。 2 .2 辨证论治 2 .2 .1中经络

2 .2 .1.1:肝阳暴亢:基本治法为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汤药选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成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40~60ml,静脉滴注,日l次;或清眩治瘫丸l丸。日2次,口服,或脑立清10粒,日2次,口服;或龙胆泻肝丸1丸,日2次.口服。针刺:合谷、三阴交、涌泉、太溪、百会穴。用泻法。推拿:一指禅法推面额,自印堂经神庭至头维.再从睛明绕眼眶一周到迎香.绕口唇经下关、颊车至人中。一指禅推风池、曲池、合谷.拿肩井.按揉环跳、委中、承山。滚患侧肢体,被动屈伸各关节,掌擦肢。

2 .2 .1.2风痰阻络:基本治法为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汤药选用导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配服牵正散3~5 g,日2次,黄酒送服;或配用复方牵正膏帖敷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迎香等穴。若言语不利.可配甩解语丹1丸.日2次.口服。其余成药可选用华佗再造丸8 g,日2次,口服;或人参再造丸l丸,日2次,口服。也可配用血塞通注射液0.2 g或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 ml,静脉滴注,日1次。针剌:百会、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中脘穴。用平补平泻法。推拿:一指禅推中脘、丰隆、天枢、膻中;顺时针方向摩腹、督脉和 足太阳膀胱经·滚患侧上下肢;被动活动各关节;按揉肩贞、曲池、台谷、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穴.

2 .2 .1.3痰热腑实:基本治法为通腑泻热化痰。汤药选用星萎承气汤加味。成药选用黄连上清丸2丸,日2次.口服;或牛黄上清丸1~2丸,日2次.口服;清开灵注射液40~60ml,静脉滴注,日1次。针刺:合各、下巨虚、曲池、三阴交、支沟、太溪。用泻法。推拿:一指禅推中脘、丰隆、天枢、膻中;顺时针方向摩腹、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滚患侧上下肢;被动活动各关节;按揉肩贞、曲池、台谷、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穴.

2 .2 .1.4气虚血瘀:基本治法为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汤药选用补阳还五汤为其基本方。成药配用血塞通往射液0.2 g,静脉滴注,日 1次;或消栓日服液10~20oml,日2~3次.口服;或脑血栓片7片.日2次.口服;或偏瘫复原1丸,日2次,口服;或血栓口服液10mI.日3次,口服。针刺:足三里、气海、合谷、太冲、膈腧、膻中穴。用补法.推拿:一指禅推气海、关元’膻中、血海、三阴交;滚上下肢前侧;按揉伏兔,阳陵泉、解溪、肩井、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重点按膈俞、脾俞,胃俞穴;滚背部及患侧上下肢;掌擦患侧肢体。

2 .2 .1.5阴虚风动:基本治法为滋阴熄风。汤药选用大定风珠。成药选用杞菊地黄丸l丸。日2次.口服;或六味地黄丸l丸,日2次.口服。若阴虚火旺而见骨蒸潮热.遗精盗讦者则可配甩知柏地黄丸l丸,日2次.口服。针刺:三阴交、太溪。推拿;一指禅推肝俞.膈俞;直擦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滚背、腰、臀及患侧上下肢;按揉肩贞、曲池、合谷、环跳,委中,承山、太冲、行间;被动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掌擦上下肢。 2.2. 2中脏腑

2.2.2.1 风火蔽窍:基本治法为镇肝熄风.清热开窍.神昏时用神犀丹1粒.研末分次送服;或予清开灵注射液60~120 ml,静脉滴注,日l~2次;也可配用大承气汤煎取液200~250ml,保留灌肠或肛门滴注。日2次.以急下存阴;神志渐清后改用清营汤合竹叶石膏汤治之;清开灵注射液可继用.量减至40~60m1.日1次。其余成药可选用黄连上清丸2丸,日2次,口服。或牛黄上清丸1~2丸,日2次.口服。安宫牛黄丸3 g,日2次,口服。针剌:人中,十二井穴、太冲、丰隆、劳宫。用泻法。

2.2.2.2 痰火闭窍:基本治法为清肝熄风.豁痰开窍.首选安宫牛黄丸1~2丸灌服(或鼻饲).日 2次;或予局方至宝丹l~2丸灌服,日2~3次;或用安宫牛黄栓1~2粒.直肠给药,同时配用清开灵注射液60~120 m1.静脉滴注.日l~2次。神志清醒后可口服羚羊角汤煎剂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成药用牛黄清心丸3 g.日2次,白开水送下。若病情较稳定,可加用脉络宁注射液20 m1.静脉滴注.日1次。痰盛者加鲜竹沥口服液10~20 ml。日3~4次。针刺:人中、合谷、太冲,丰隆、中脘、商阳。用泻法。

2·2·2·3 痰湿蒙窍:基本治法为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急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l~2丸,日2次:神志清醒后改用涤痰汤煎剂口服。成药配用痰饮丸14粒,日2次,早晚服用。针刺:人中、内关、巨阙、丰隆。用泻法。

2·2·2·4元气衰败:基本治法为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静推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20 ml,待四肢转暖后.改用参附注射或生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日1次,也可加用黄芪注躬液20~60 ml,静脉滴注,日1次。汤药以参附汤及生脉饮为主。艾灸:关元、神阙(隔盐灸),用大艾柱灸,壮数宜多。 2.3 康复指导

中风病的康夏医疗十分重要,尤其是后遗症期。药物可依证型不同选用复智胶囊、血栓心脉宁、利脑心、脑立清、 大活络丸。其余还有食疗、水针、头皮针、耳针、推拿、气功、拍打健身法及沐浴疗法等。

附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第三篇: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环境介绍

1、 医生办公室:化验单、常用医疗文件单、院内感染、疫情登记本位置,黑板的作用(值班安排、科室活动通知、肾穿的安排)胸片的存放、值班室钥匙。

2、 更衣室和更衣时间

3、 值班室、洗手间

4、 护士工作室:试管、玻片、口罩的位置,胸水、腹水标本的存放;血压登记本、体温登记本、临时输液和临时医嘱的护士白板提醒(写清楚时间、医嘱)、化验单、门诊病历、出院病历的存放

5、 护士治疗室、穿刺包、医疗污染物的存放、借物的手续

6、 操作室

7、 主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

肾内科一周工作日志

周二:小讲课+临床病理讨论

二、四下午:肾穿

周五上午(8AM):大交班(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目前治疗、治疗效果、每个病人汇报时间2-3min)

周五上午(11AM)疑难病例讨论(提前准备写在白板上,提前看病人、查资料、要求每个医生准备发言) 周五下午:教学查房

临床医技部门

临床医疗客户四主任职责

1、 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护理以及行政工作。

2、 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领导全科人员,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医疗活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每月组织医疗质量分析,对所属医师的医疗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分登记,每半月~1月讨论一次本科室发生的医疗质量问题。

4、 按时查房,对危重、疑难病人随时巡视,病及时组织科内医生共同检诊和抢救(详见查房制度)

5、 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

6、 领导全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妥善安排和你定研究生、医学生的教学、实习和青年医师、进修医师的培训计划工作,并担任部分教学任务。

7、 组织科研实施、审查科内人员论文投稿。

8、 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和参加其他医疗工作。

9、 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若科室内发生医疗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主管院长报告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10、 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及组织各种类型病历讨论。

11、 对科内各级人员提出升、降、奖、惩聘任意见。

12、 坚持请示汇报,认真传达下传,沟通信息,对科内各项工作情况按期总结汇报。

13、 科主任认真填写科主任志,外出一天应向院长报告,并派一名副主任负责科内职务,同时向医务科备案。

14、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想要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本科原理啊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 按规定按时参加门诊以及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 指导和检查本科的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基本功训练。

4、 指导及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教学工作。

5、 定期参加门诊、指导急诊室抢救工作。

6、 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7、 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

8、 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高水平的医疗科学研究,掌握本学科的发张动态,定期开展和主持学术活动。

9、 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临床副主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协助主任医师指导本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人员培养和理论提高工作。

2、 按规定按时参加查房、门诊及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议。

3、 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

4、 指导及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

5、 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6、 参加并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 定期参加门诊和指导急诊科工作。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的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 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特殊诊疗操作。

3、 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 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及医疗咨询工作。

5、 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组织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和抢救,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督促下级医师争取获得死亡病人的尸解。

6、 认真医疗护理质量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经常检查本病房的严厉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 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陷阱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 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临床总住院医师职责

1、 协助科主任和医疗秘书搞好本专科的各项管理工作。

2、 以本科室医疗工作为主,协助病房工作的上级医师制定的医疗计划,检查修改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的诊断、治疗方案,及各项记录,指导各种特殊医疗操作,了解住院医师(包括进修医师)的技术情况,定期向科主任及有关上级医师汇报。

3、 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积极协助主治医师并参加和组织危重病人及会诊和抢救,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当主治医师不在病房时,代理主治医师行使职权。

4、 协助病房负责医师和护士长管理病房工作。

5、 协助医疗秘书管理好笨专科的急诊工作。

6、 负责院内初级会诊和教授查房及科内大会诊的准备工作,参加出院病历讨论会并做好记录。

7、 协助病房负责医师做好其他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如医疗统计(病死率、治愈率、病房周转率及医疗事故、差错),派班、检查病历,安排手术,争取尸解以及其他工作

8、 协助主治医师,带教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9、 负责与医务科联系日常医疗工作,保管和填写好医务科发放的有关记录本。

10、 总住院医师均需实行24小时负责制。

11、 完成教研室主任和医务科下达的其他工作任任务。

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的领导下,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三年内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责任制,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以及带好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2、 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

3、 书写病历,新入院病人的病历一般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批改实习医师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人的病案小结。

4、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诊断,治疗上的苦难,提出需要会诊、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 在担任住院医师时,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 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做到床旁用口头方 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 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治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实习医师。进修医师、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 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参加科研工作纪实总结经验。

9、 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 在门诊或急诊工作时,应按门、急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11、 根据工作需要,协助科主任做好教学、医疗、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12、 见习医师协助住院医师负责相应的工作,未获处方之前,一切医疗文件需经上级医师签字,方能有效。

临床实习医师职责

1、 服从上级医师领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在上级医师督导下,负责管理好一定数量的病人的医疗和思想工作。

2、 接到病员入院或转科通知后应及时与上级医师一起检查和处理病员,交代有关事项,在24小时内完成三大常规以及完成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书的书写。

3、 除每日随同带领的上级医师早、晚查房外,要经常巡视病员,上午要提前半小时上班,先巡视检查自己的病员,在查房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对急重症病员密切观察,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变化及各种检查结果,做好病程记录,并根据上级医师指示填好各种医疗申请单,开处方。

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经上级医师允许并在其指导和帮助下,完成肯能胜任的有关检查、治疗、临床手术。未经请示和允许,不得自行进行。

5、 实习也是应服从实习安排,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习医师在临床学习期间,原则上应书写完整病历,如成绩优秀,经上级医师推荐并报请科主任同意后,可写住院病历。

6、 实习医师写的各项医疗文件,只有在上级医师签名后才能有效,并由上级医师负责。

进修医师职责

1、 在进修期间,要服从领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在上级医师和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员。

3、 自己分管的病床收住病员后,要和上级医师一起及时检查病人,并认真书写病历和各项记录。

4、 除每天随同上级医师查房外,要经常巡视病人,及急症、危重病人应随时向上级医师报告病情变化和各项检查结果,并做好病程记录,根据上级医师指示填写各种医疗申请单和开医嘱、处方,给上级医师签字后方能生效。

5、 根据技术水平情况经科主任审查并请示医务科批准后给予处方权,方能单独处理病人,同时又责任带好实习医师。

6、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可以胜任的检查、治疗和手术操作。

7、 病人出院,转院或转科及时和上级医师一起检查和处理病人,交代有关事项,并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请上级医师审阅浅紫 。

门诊组长职责

1、 在门诊工作期间,接受本科室和门诊办公室的双重领导。

2、 负责本科门诊日常工作,包括派班、考勤、疫情报告,组织会诊,检查了解门诊医师及进修医师工作。

3、 按时开诊并检查门诊完成任务情况、医疗质量、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以及仪表等情况,定期向门诊办公室汇报。

4、 督促检查门诊医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防止互相推诿,如遇紧急情况,随时与急诊室联系,及时抢救病人。

5、 负责每周讨论一次本科室发生的医疗问题。

6、 加强卫生宣传,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 处理本诊室遇到的其他特殊问题,并报告科室及门诊办公室领导。

医疗科秘书职责

1、 科室根据工作需要,经院长批准科设1名专职或兼职医疗秘书,协助科主任安排全科日常医疗、护理等工作,在科主任、副主任不在时,行使其职权。

2、 负责科内和科间的日常联系、记录、答复整理,归档有关医疗行政管理乏方面的文件、书信和资料。

3、 掌握和咨询全科危重病人的情况,协助主治医师惊醒抢救必要时可组织各种类型的会诊,并向科主任、医务科汇报。

4、 陪同并协助科主任做好查房、会诊、疑难危重病人的咨询工作。

5、 在科主任指导下草拟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检查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6、 指导并检查、考核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会同医务科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麻醉科主任职责

1、 在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

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 根据本科室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统筹兼顾各方面工作。

4、 领导本科室人员做好临床麻醉剂门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开拓临床麻醉工作的新领域,参加适量的门诊、麻醉司理和必要的会诊。指导疑难、死亡、术前、术后病例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组织或直接参加对危重病人的抢救。

5、 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对科内人员的调、升、降、奖惩聘任提出意见。

6、 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7、 组织本科的科学研究,并亲自担任一定的科研工作。

8、 组织本科所承当的各项教学任务,并亲自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9、 确定本科人员轮转,进修、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

10、 审签本科药品的领取和报销,设备的添置和报废,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抓好经济收入的管理。

11、 经常与有关科室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2、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修改稿 (肾脏病专业)

肾脏病专业(2-3月)

(一)、学习病种 要求掌握:

1、 原发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病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2、 继发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发性小血管炎肾病)

3、 急慢性肾盂肾炎

4、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 要求了解:肾小管间质性疾病、中草药肾病、梗阻性肾病

(二)、理论知识:

1、肾单位和肾脏胜利功能;

2、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历分型、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治疗(营养疗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透析并发症的处理,腹膜透析处方调整。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和降压药。抗凝剂应用。

要求了解:肾小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原则,腹膜平衡试验的意义。

(三)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

1、 尿液检查的运用和我结果判断。(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等)

2、 肾功能检查的运用和结果判断(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浓缩稀释试验、改良莫氏试验)。

3、 肾脏B超的运用和结果判断

4、 肾脏穿刺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后处理。

要求了解:肾脏穿刺活检操作,肾脏病理结果的分析,腹膜透析管只管方法要点,腹膜平衡试验。

肾内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管理条例

1、 严格执行医院肾内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管理条例,

2、 管理6—8张病床

3、 遵守医院科室纪律,不迟到(下午3点准时到岗,周末早上不超过9点),不早退,请假应报告病房老总,主任、教务部备案(超过1天由教务部审签)

4、 本着认真负责、耐心、细心的陶都对待病人,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床边诊治和处理,严禁推脱。注意医疗保护措施(保护好病历,特别是出院病历和化验单等医疗文书)

5、 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重要诊疗方案的确立(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的应用、透析方案的制定、肾穿、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动静脉造瘘术的决定)需上级医师决定。遇到不能处理的医疗问题、医患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6、 及时完成各项病历记录,不涂改病历。

7、 严格执行传染病法、输血法、院内感染等医疗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网上及时上报并天界疫情登记本,病人出院后应手写报告并落实到责任护士)、院内感染的上报(入院48小时候应用抗生素的病人,24小时内上报)和输血制度的落实(输血前5项和输血同意书)

8、 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输血、腹膜、血液透析、床戏操作和手术等重大治疗方案及大额医疗费用及病情变化需有书面的一患沟通记录。入院病人应签医患沟通单,并贴在入院须知上。

9、 出院病人应在出院前一天下午开出出院带药,写好出院小结,出院当天早上及早开好出院医嘱,(注意出现小结的真的换、出院带药,非医保病人和慢性病医保患者可带一个月,医保病人可带7天,注意注射剂的带药出院。出院注意事项)

10、 非常规出院患者(CTX冲击病人、病情未明显好转和未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人)出院应签字。

11、 每天主管医师应上、下午两次查房,周

六、周日应早到病房查房。

12、 不收受红包、回扣。

肾内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工作日志

1、 主管医师上午查房前应了解所管病人的尿量。体重、提问、血压等情况。

2、 对新入院病人做好第二天汇报病历的准备(要求不看资料汇报病史)。

3、 除非特殊情况,医嘱应早上11点钱出完,输液应在早上10点钱出完。

4、 下午要求训房一次,了解利尿剂、血压及其他治疗方案的执行和治疗效果。

5、 下班前了解住院病人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及时处理和粘贴上病历。

6、 及时完成各项病历记录,不涂改病历。

7、 做好值班交接班的口头和书面交班制度工作并签字,保证病房工作部脱岗,下班前15分钟的幻阵有接班医师处理,但危重病人随时应随时处理。

8、 值班医师应做好巡房工作,对危重病人、新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值班时病人出现情况应及时汇报病房总值班医师。

9、 确保病历资料不遗失,病人门诊医疗资料(X线照片等)应及时归还病人。

10、 做好医疗保护,不准病人和病人驾驶随意进入医生、护士办公地点,不准病人和病人家属随意翻看病历、化验单。

11、 做好医疗费用的管理,及时上报上级医师。

肾内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病历书写要求

1、 及时观察体温单各项指标,并记录血压(HBP患者要求每天有血压记录,飞HBP患者要求入院前三天及每周有血压记录。)

2、 住院病历首页一般项目、月经及婚育史等应填写完整,并及时填补更正诊断和补充诊断。

3、 入院记录要求24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志要求8小时内完成(包括鉴别诊断),签名时医生要同时注明职称和完成时间。

4、 病重患者入院24小时内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不能超过48小时,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在查房后8小时内完成,上级医师应在查房24小时内签字。入院三天内有一次主任查房及一次主治查房,上级医师查房(特别是入院3天内)应有诊断和鉴别诊断。

5、 住院期间没3天一次病程志,一周有一次上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每天有病程记录和上级也似乎查房记录。

6、 危重病人和死亡病人应有危重疑难病人讨论记录。

7、 病人出院前应有一次病程记录(包括上级医师同意出院的病程,)出院小结应在2天内完成,叫至主治医师。

8、 肾穿术前应有上级医师同意手术病程记录,肾

vb5555555555555555555

9、 穿术后第一天有一次病程记录,肾穿的临床病理讨论应另一页记录,并由主任签字。

10、 腹透置管术和动静脉造瘘术前应有上级医师同意手术的病程记录,术后连续三天有病程记录。

11、 化验单粘贴单应有姓名、住院号、页码。注意追踪化验结果,出院病人的化验结果 及时贴回出院病历。

12、 出院病历首页正方面应填写完整。肾穿、胸穿等应记录上首页。

13、 及时完成各项病程记录,不涂改病历。

14、 实习生不能书写交班记录、首程、主任医师查房记录、临床病理讨论,所写病程志及时请上级医师签字。

15、 粘贴化验单顺序:A:有关尿检查

B:血常规、大便常规 C:生化

D:器械检查(ECG、X线、B超、CT、MRI等)

E:血型、和输血单。

疫情管理规定

一、 门诊医师日记

传染科、内科、儿科、皮肤科、急诊科、妇科、发热门诊按规定填写医师闷着日记,其中要求传染科、急诊科、发热门诊扥及率达90%以上。其他门诊达80%以上,填写要求项目完整,字迹清楚。

二、疫情报告

1、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必须按照我院《疫情报告制度》报告。

2、科室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投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预防保健科按国家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3、报告传染病疫情后,属门诊病人,应在门诊医师日记相应栏目注明疫情报告情况;住院病人,应在住院病历及科室《病人出入院登记本》注明疫情报告情况。

三、考核

1、预防保健科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疫情管理,定期、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疫情报告情况及门诊医师日记登记情况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门诊医师日志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列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漏报传染病疫情按乙级病案论。

四、处罚:

1、漏报或迟报传染病疫情,按医院原规定扣科室质量控制3分。

2、漏报或迟报传染病疫情,扣科室劳务费,甲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扣500元,/例,乙类扣200元/例,丙类扣100元/例。

3、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项目要求完整,每漏一项(含字迹不清),每例扣200元科室劳务费。填报项目不全或字迹不清,每例扣50元。

本规定于2005年6月开始执行。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一、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二、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应该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生、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的报告与控制。

(一)、报告

1.发现本科室(病区)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科室医院感染小组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初步核实后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部,并通报相关部门。

2、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与保证。

3、确证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控制措施。

(二)控制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3、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治疗病人,正确消毒,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受病人。

4、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5、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时,应对本地区和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其他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键相应的管理规定。

肾病综合征 【诊断要点】

1、 确诊肾病综合征的标准

(1)、大量蛋白尿(≥3.5g/L) (2)、血浆白蛋白<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 其中(1)、(2)两项为必备条件。

2、 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 有条件的医院可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历类型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4、 判断有无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水肿时低盐饮食,低脂饮食。

2、 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利尿剂/渗透性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药物等。 (2)、减少蛋白尿:ACEI及其他降压药。

3、主要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则: 1 )、起始量要足,泼尼松1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延长至12周; 2)、延缓减药足量治疗后没1—2周减少原量10%; 3)、长期维持,以最小有效剂量(10mg/d)维持,服半年至1年或更长。 (2)、细胞毒药物:不能单独或首选治疗用药,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氮芥、苯丁酸氮芥。 (3)、环孢素A:常用量为5mg/(kg*d)分两次口服,2—3个月后缓慢减量,共服半年。服药期间监测血药浓度。

4、中医药治疗:如雷公藤多甙 20mg,tid。

5、并发症的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要点】

1、

2、 病因:仅少数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于慢性。

临床表现:多数起病隐袭,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1)、轻度或中度浮肿; (2)、血压多为轻度或中等程度增高; (3)、可有乏力、腰部疼痛、食欲差、贫血等表现,后期表现为尿毒症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比重下降,后期固定在1.010左右,尿蛋白在1—3g/d,沉渣镜检红细胞科增多,可见各种管型。 (2)、肾功能损害时: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稀释功能异常。

4、病理:并非必备,常见类型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模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后期均可转化为肾小球肾炎。

5、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酌情休息,预防感染

及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应限盐(<3g/d),有氮质血症者根据肌酐清除率给予相应低蛋白、低磷饮食。

2、 药物治疗:

(1)、积极稳妥控制血压:蛋白尿≥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蛋白尿<1g/d,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氢噻嗪,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宜首选ACEI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2)、应用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300—400mg/d),阿司匹林(40—300mg/d)。 (3)、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第四篇:NICU诊疗常规

NICU治疗常规

NICU消毒隔离制度 每次接触病人洗手!

每次接触病人血或分泌物时戴手套! 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有特殊情况病人家属换衣服、洗手后才能进病房。

1. 工作人员在病房内穿NICU专用工作服,换鞋、不带首饰,进行操作时应带帽子、口罩。 2. 室温22~26℃,湿度在55~65%。每天开窗2次;紫外线消毒1次/天,半小时/次;消毒液拖地3次/天。病房每月大扫除一次,紫外线消毒,消毒后做空气培养。暖箱、奶瓶、奶头、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微波炉等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患儿出院后全部物品终末消毒,封闭待用。暖箱、远红外抢救台每7天终末消毒。

3. 每日常用物品消毒:更换皮条及接管;暖箱、远红外抢救、蓝光箱、各种导管与探头10%碘伏擦拭。

4. 腹泻、梅毒、破伤风、呼吸道感染等病儿置隔离区。

5. 呼吸机消毒: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消毒;吸痰管、湿化液、手套等全部一次性使用;湿化瓶中用消毒后的蒸馏水、防止管道内的水流入气道。呼吸机管道2%戊二醛浸泡1小时(有效期三周)。

6. 每个监护单位常用物品专人专用,如:听诊器、皮尺、复苏囊、面罩、监护仪等。(面罩、复苏囊接头用2%戊二醛浸泡) 7. 脏尿布等物品袋装化处理。

8. 工作人员每三个月进行一咽拭子与手培养。 9. 超低出生体重儿所用布类物品需高压消毒。

10. 注意皮肤接触感染,如:101黄疸仪测定前后皮肤消毒,洗澡盆、毛巾、每用一次既消毒。

11. 抗生素应用原则:病区内一般限用四种以内的抗生素,根据病房内细菌培养的情况轮换使用。

1) 有气管插管复苏史、羊膜早破〉12小时、母有阴道炎、发热等感染可能的病儿用1~2种抗生素,排除感染者3天内停用抗生素。

2) 眼有脓性分泌物时用红霉素眼膏或氟哌酸滴眼液,同时做细菌涂片,必要时加用静脉用药。

3) 尽量减少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等情况下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 以确诊为败血症、化脑等严重感染的病儿按特殊的治疗方案用药。 12. 感染诊断检查:

产前与产时感染:羊水、外耳道拭子(12小时内)、血、脑脊液等培养;羊膜病理,血IgM(3天内);母、子血常规等。

产后感染:痰、血、脑脊液等培养;血常规、CRP(3天后)等。 母婴同室儿科医师职责 1. 每天早晚查房二次。

2. 值班医师夜巡回查房一次。 3. 每班做好交班。

4. 婴儿如有情况变化,给予及时治疗。

5. 深入休养室,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优点,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6. 耐心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母乳喂养过程中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 7. 做好婴儿出院指导、宣教。

8. 进行工作总结和开展科研工作。 NICU住院与观察标准 住院:

1. 胎龄≤36周的早产儿,体重≤2.3kg的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

2. 病理新生儿(如呼吸困难、高胆、呕吐、感染、较大的头颅血肿、母有严重疾病如:血液、肝、肾、心、结缔组织等疾病)。 3. 重度窒息(Apgar评分≤3分)。 留观:

1. 巨大儿。

2. 轻度窒息(Apgar评分≤6分,>3分)。 3. 羊水Ⅲ污染。

4. 母亲有内科合发症或产科并发症,胎膜早破≥24小时。 5. 母亲全麻者。

6. 胎方位为正枕后位。

7. 因胎窘行产钳或剖宫产者。

以上观察24小时,有病情变化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监护与处理

NICU监护内容与常规处理 特护者监护内容:

P、R、BP、T、SPO

2、(CVP)、肤色、出入量(q2h、总结q8h)、GM、JM等。(极低出生体重儿3天内、超低出生体重儿7天内与体温不稳定者须监测深体温)。 1. 体温:暖箱或远红外以维持肛温36.7~37.3℃,(腋—肛)温〈0℃为适宜。 暖箱温度参考范围:体重〈1.0:36℃;1~1.5:34℃;1.5~2:33℃。

2. 血糖:维持2~7mmol/L范围。不稳定者测GM q4~8h,稳定后1~2次/日。 1) 低血糖:10%GS 2ml/Kg,1ml/min→5~8mg/Kg·min;如仍低改12.5~15%GS,8~10mg/Kg·min;如达12mg/Kg·min仍低予⑴、DXM 1~2mg/Kg·d,正常后24~48小时停用。⑵、胰高血糖素:1mg+10%GS 24ml维持24小时,同时予10%GS 6~8mg/Kg·min;⑶、肾上腺素对母糖尿病者有效。

2) 高血糖:降低糖速度,补电解质,如高血糖未能控制或〉14 mmol/L可有以下处理:⑴、胰岛素1~3u/Kg·d,1~2次/日。⑵、0.1~0.2 u/Kg,皮下注射,q6~8h一般用一次即可,可重复。

4、 电解质:

补电介质量(mmol)=(正常-患儿)mmol/L×0.6×体重 1) 低钙:〈1.8 mmol/L 有症状或血钙〈1.5 mmol/L:10%葡萄糖酸钙2ml/Kg,第一天q8h、第二天q12h、第三天qd,第三天复查血钙。(血钙偏底,又无症状可待复查或先补一次。)晚期低钙注意同时补Vit D3。 2) 高钙:〉2.75 mmol/L

生理盐水10~20 ml/Kg+速尿1mg/Kg。 3) 低镁:〈0.6mmol/L 惊厥时予25%硫酸镁0.2~0.4 ml/Kg,肌注,早产儿可2.5%硫酸镁2~4 ml/Kg iv 〈1ml/min。q8~12h可重复,静注时如出现呼吸抑制可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 4) 高镁:〉4 mmol/L

10%葡萄糖酸钙2ml/Kg。 5) 低钠:〈120mmol/L

3%NaCl(ml)=(125-患儿血钠)mmol/L×0.6×体重÷0.5 按公式24小时内补总量1/2,48小时内逐步纠正。总需要量在48小时内补足,轻者可口服。 稀释性低钠:体内过剩的水(L)=0.6×体重×(1—患儿钠mmol/140)以控制水量+速尿为主,症状明显的可补3%氯化钠。 6) 高钠:〉150mmol/L 单纯性需水(L)=0.6×体重×(患儿钠mmol/140—1)。补1/3~1/4张液,下降速度〈1mmol/L·h,或〈10mmol/L·d。 7) 低钾:〈3.5mmol/L。 一般4~5 mmol/ Kg·d,(浓度〈0.3%,速度〈5 ml/ Kg·h〉 8) 高钾:〉5.5mmol/L ⑴、6~6.5 mmol/L,EKG正常,停补钾,利尿。 ⑵、〉6.5 mmol/L:①10%葡萄糖酸钙0.5~1ml/Kg,仅维持数分钟,如EKG无改善再用一次。②20%GS10 ml/Kg+胰岛素0.5u30分钟内注入。③5%SB3~5 ml/Kg。(②、③30~60分钟起效,维持数小时,可重复)④利尿。⑤肾衰者腹透。

4、 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平衡代偿公式:

代酸:PaCO2=1.5×[HCO3-]+8±2 呼酸(急性):△[HCO3-]= △PaCO2×0.1±3 呼酸(慢性):△[HCO3-]= △PaCO2×0.35 (HCO3- =24mmol/L,PaCO2=40mmHg) 治疗:

呼酸:PCO2〉70mmHg或PH〈7.25需机械通气。

代酸:PH〈7.25或BE〉—10可纠酸。

混合性:首先改善通气,PH〈7.2或可小量纠酸。 新生儿营养 能量需要:(超低出生体重儿除外) 足月儿:第一周:60~80Kcal/Kg·d;

第二周:80~100 Kcal/Kg·d;

≥3周:100~120 Kcal/Kg·d; 早产儿:第一周:60~80Kcal/Kg·d;

第二周:80~120 Kcal/Kg·d;

≥3周:160~180 Kcal/Kg·d; 肠道营养:

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早产儿、窒息儿、严重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者延迟开奶,从1:1~2:1稀释配方奶或母乳开始。如出现腹张、肠鸣音消失、残留、等情况须停止喂养。一般每次奶量〈25ml需q2h,≥25ml可q3h。 喂养方法:见超低出生体重儿。

能量达到90ml/Kg·d能满足基础代谢需要,达到120ml/Kg·d可停肠外营养。 静脉高营养方案:

1. 糖:以维持血糖正常为准。早产儿4~6mg/Kg·min,足月儿6~8 mg/Kg·min。

2. 氨基酸:8.5%乐凡命氨基酸,非蛋白热卡达50Kcal/kg·d/开始,0.5g/kg·d(极低出生体重儿第一天开始),每天增加0.5g/kg·d,达2.5~3.0 g/kg·d ,输入浓度1.5~2.0%。 3. 脂肪酸:20%脂肪乳剂,5天后黄疸减轻后开始,0.5g/kg·d,每天增加0.5g/kg·d,达2.5~3.0 g/kg·d,速度〈0.12g/kg·h。

4. 水乐维他:1ml/Kg·d。

5. 矿物质:3天后开始补钠与钾,钠:2~5mmol/Kg·d(10%氯化钠1.2~2.9ml/ Kg·d);钾:2~3 mmol/Kg·d(10%氯化钾1~1.5ml/ Kg·d,不超过2~3 ml/ Kg·d)。2周后全部静脉者+VitD3。 6. 水:

不同日龄水维持量(ml/Kg·d) 出生时体重 1000~1500 1500~2500 〉2500 第1天 65 60~80 60~80 第2天 80 80~100 80~100 3~7天 100~150 110~140 100~140 2~4周 140~180 120~160 120~160 注意:全部静脉高营养者90%生理需要量。并发其他疾病时按相应治疗常规处理。 氧疗

新生儿SPO2〈0.85,有缺氧症状(如发绀、肌张力降低、心率增快或减慢),除外右向左分流先心,即予氧疗。 1. 面罩吸氧:

吸氧浓度(%)=21+氧流量(L/分)×4 尽量低浓度、间隙给氧,以能维持血气正常的最低范围为宜。(暖箱给氧浓度参照暖箱标准)。 2. 简易鼻塞CPAP:用于Ⅰ型呼吸衰竭。应用时间〈6小时。氧流量3~5 L/分,PEEP分别2~4CmH2O、4~6 CmH2O、6~8 CmH2O代表低、中、高压。注意测血气,无效者及时改机械通气。

3. 机械通气: 1) 械通气指针:

a) 吸氧浓度〉0.6,PaO2仍〈60mmHg; b) PaCO2〉70mmHg伴PH〈7.25; c) 反复呼吸暂停或无有效呼吸。 2) 初调参数:

FiO2:同上机前。

MV: 140~220ml/Kg·min,3~4Kg达800~1200 ml/Kg·min(需经常检查)。

VG:5~6 ml/Kg。

VT:足月儿:6~8 ml/Kg,早产儿:10~12ml/Kg。

气漏:〈20%(需经常检查)。

流量:6~8L/min。

同步化率达50%,最好达80%(需经常检查)。

如发生气胸、PPHN、常频疗效不佳时换高频通气。

病名 PIP CmH2O PEEP CmH2O RR bpm Ti s

呼吸暂停 18~15 2~4 20 0.5 RDS 20~30 4~8 30~40 0.5~1 MAS 20 0~2 30~40 0.5~0.6 肺炎

20~25 2~3 30~40 0.5~0.6 肺出血 20~25 4~6 40

0.6~0.75 3) 调节幅度:

PIP:2~5CmH2O;PEEP:1~2 CmH2O;Ti:0.1~0.2s;RR:

5bpm;FiO2:0.05。 4) 撤机指针:

SPO2稳定,情况良好,吸痰能耐受,血气正常。PIP〈18CmH2O;PEEP=2CmH2O;RR〈15~5bpm;FiO2:0.4时可撤机或转CPAP(PEEP不变,FiO2:增加0.05~0.1),维持4小时撤机。 5) 机械通气时其他治疗:

适当控制液体量,以维持心、肾、脑的功能和水电酸硷平衡,防止继发感染。 新生儿黄疸

诊断:明确病因。 光疗: 指针:

1. 足月儿:〉15mg/dl;

48h内足月儿或母婴室新生儿〉12mg/dl。 2. 早产儿:〉10mg/dl。

3.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现黄疸即开始光疗。

一般选用间歇光疗,每次持续6~8小时。严重者持续时间可延长光疗时间,同时增加补液10~15%。 换血: 1. 指针:

1) RH溶血:红细胞压积〈0.45,胆红素上升〉8.6umol/L·H。 2) ABO溶血:胆红素上升〉17.1umol/L·H。 3) 其他原因:胆红素达胆红素脑病警告值。 2. 选用血源:

ABO溶血:O型血球+AB型血浆或与新生儿同血型。

RH溶血:RH同母亲,ABO同新生儿或O型的血;如母AB型血或母子ABO血型相同可用同子血型RH阴性抗体阴性的全血。

3. 途径:脐静脉、脐静脉+脐动脉、经肘静脉中心静脉。 4. 用血量:2×80/Kg。

5. 换血速度:抽10~20ml(少量开始)→等量输入→推肝素液(6.25U/ml)→停5~8分钟→下次换血。总2~4小时完成,防止低血糖、低血钙(10%葡萄糖酸钙1~2ml/100ml血)。 6. 监护:EKG、GM、SPO

2、P、R、T、BP(波动小于1.07Kpa)、中心静脉压(正常0.68±0.29 Kpa,4~12CmH2O)。

术前、术中、术后测肝功能、血常规、电解质、血气。禁食,情况稳定确定有肠蠕动后开奶,密切观察,防止NEC。

7、保肝药物:肝得健5ml+5%GS50ml iv gtt qd 美能 5ml+5%GS25ml iv gtt qd 美能片 1/3~1/4 tid PICC 穿刺前准备:

1. 开展穿刺前教育,病人家属签署同意书。 2. 准备用品: a) PICC穿刺包。

b) 肝素帽1个,无菌手套2副,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肝素盐水。 3. 选择静脉,定位、测量长度。

4. 建立无菌区,消毒皮肤。 穿刺时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 穿刺进针角度约20~30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 3. 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 4. 注意避免穿刺入动脉。

5. 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外膜,以避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6. 退出针蕊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蕊。 7.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求小心,注意加压止血。 8. 对免疫低下的病人应严格观察。 穿刺后护理:

1. 注意评估出血/血肿、渗血、感染等情况。 2. 做好穿刺后记录。

3. 注意正确、及时更换敷料。 4. 正确冲管与封管。 并发症孕妇婴儿的处理 甲状腺功能筛查:

母有甲状腺疾病史者新生儿全部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并需长期门诊随访。

1. 甲亢新生儿筛查:静止期或活动期Graves甲亢(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妇女所生的新生儿均有可能发生甲亢。脐血:TSH〈0.1Mu/L,T

3、T4正常或升高提示甲亢可能,2~5天(迟至8~9天)T

3、T4升高甲亢确诊。

治疗:PTU10mg/Kg·d,定期复查,用药1~3月后可暂停观察,以排除暂时性甲亢。

2. 甲退新生儿筛查:生后3~5天,TSH升高20~25Mu/L可能;1~4个月血清T4〈84nmol/L(6.5ug/dL)或/和TSH〉10Mu/L确诊。

治疗:首剂10~15ug/Kg·d,根据T4调整剂量,维持T410~14 ug/dl。 母糖尿病:

测GM q2~4h至稳定;根据情况24h内测血钙、红细胞压积。 母子血型不合:

留脐血,查血型、胆红素、溶血三项检查。保留脐静脉。如溶血确诊为新生儿溶血时尽早予IVIG、白蛋白、光疗等。严重者准备换血。 妊高征应用较大量硫酸镁:

留脐血,查镁,注意肌张力、反应、呼吸。 感染: 1. 乙肝:

母HBV携带但非乙肝孕妇:

1) 孕28周起HBIG200U或400U im q4w X 4次;

2) 新生儿,体重》2Kg,生后即刻与2周时注射HBIG200U或100U二次,

1、

2、7个月注射疫苗三次。

或新生儿HBIG生后12小时内注射一次HBIG200U或100U同时注射疫苗0,

1、6个月时注射第

2、3次疫苗。 2. 衣原体:

新生儿生后即预防性予红霉素眼膏。 3. 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或肺炎:

红霉素50mg/Kg·d,qid×10~14天,口服。

4. 尖锐湿疣:

新生儿期肛周多发性尖锐湿疣,婴儿期青少年喉头(声嘶、呼吸困难)。剖宫产难预防,无特殊治疗,需长期随访。 5. 疱疹:

破膜后4小时内剖宫可预防,如孕晚期母感染者需用阿昔洛韦预防性治疗。 6. 淋病:

1) 预防性治疗:头孢三嗪25~50mg/Kg(最大〈125mg〉单次静脉或肌肉注射。 2) 预防眼炎:0.5%红霉素炎膏一次。

3) 治疗眼炎:0.5%红霉素炎膏+头孢三嗪25~50mg/Kg(最大〈125mg〉单次静脉或肌肉注射。 4) 注意临床症状,及时发现败血症、化脑等感染,如符合诊断,按相应疾病治疗.无症状者第3天常规检查血常规、CRP甚至脑脊液。 7. 梅毒:

母经充分治疗者:

1) 婴儿出生时血清学阳性,每月复查至8个月,如转阴,又无临床症状停止观察。 2) 婴儿出生时阴性,于

1、

2、

3、6个月复查仍阴,又无临床症状停止观察。

3) 无论出生时阴性或阳性,在复查中血清学滴度升高,或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刻治疗。 检查内容:

初生:TPHA 、CSF、心电图等。 1月:长骨摄片;

2月:血尿常规、心电图、TPHA;4月:TPHA; 6月:CSF、TPHA、心B超; 9月:TPHA; 12月:TPHA。 治疗:

1) 母孕早期与晚期分别用pro-peilline 80万u im gd×10d。 2) 新生儿脑脊液正常者:pro-peilline 5万u/Kg im gd×10d。 3) 脑脊液异常者:pro-peilline 5万u/Kg im或iv gd×10~15d。

4) 疗程结束后

2、

4、

6、

9、12月复查血清学,直至VDRL转阴,神经梅毒6个月复查脑脊液。

母未经充分治疗者或无条件血清学随访者:应对婴儿进行治疗。排除感染前全部隔离. 8. 结核:

1) 母有活动性结核或新感染者新生儿全部进行隔离,认真检查、诊断与治疗。 2) 母结核病情稳定者婴儿常规拍胸片,暂不接种卡介苗,3~5周查OT后再决定。 9. CMV感染:

分类:有症状感染;

无症状感染:无症状活动性感染---有病毒复制

潜伏性感染---无病毒复制

诊断标准:活动性感染实验室依据:

① 病毒分离阳性;②PP65阳性;③测得CMVmRNA;④CMV Ig M阳性。其中①~③中任意一项阳性即可,④参考。

临床表现:除外其它原因引起肝炎、肺炎、听力损伤等。

治疗:更昔洛韦:6mg/kg·iv·q12h。副作用: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0%。能有效防止听力损伤恶化,而不是改善听力。 新生儿分类与早产儿

新生儿分类

小于胎龄儿(SGA):出生体重在10百份位以下的新生儿。 适于胎龄儿(AGA):出生体重在10~90百份位之间的新生儿。 大于胎龄儿(LGA):出生体重在90百份位以上的新生儿。

SGA:需明确引起宫内发育不良的原因,如:感染、慢性缺氧、染色体、母应用药物等。重点注意:血糖、红细胞增多、畸形等。

LGA:母糖尿病史或追查糖化血红蛋白。重点注意:血糖、血钙、胆红素、RDS、红细胞增多、畸形等。

注意:除适于胎龄足月儿外,其他新生儿均应按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分类。(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见附表) 早产儿

低体重儿(1500~2300克):

置暖箱,测血糖g4~8h,按需适当延迟开奶,先用2:1配方乳或母乳,Vit K1:5mg×3D。 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1500克):

1. 置暖箱,按特护要求监护生命指标,测血糖g4~6h至稳定后1~2次/天。 2. 每3天侧体重、身长,每周侧头围。 3. 3天内速液量控制在60~80ml/Kg·d。

4. 可延迟24小时后开奶,先用2:1配方乳或母乳,尽量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 5. 常规用药:

1) Vit K1:5mg×3D。

2) 氨茶碱:根据呼吸情况而定,首次5 mg/kg,维持2mg/kg,q12h。 3) 鲁米那:有缺氧史者用,首次10 mg/kg,维持5mg/kg·d,q12h。

并发症按相应疾病处理。 超低出生体重的管理

定义:体重〈1000克;胎龄〈28周。

(超未成熟儿,ELBWI) 监护:

T、R、P、BP(尽量用脐动脉插管)、SPO

2、GM、血气、尿量(2-3ml/Kg·h)早期每天体重下降1~3%为适。

每天测体重、身长,每周测头围。

体重增加:出生体重/平均每日体重增加(g):500~700/13;700~900/16;900~1200/20;1200~1500/24;1500~1800/26。 注意:

1. 尽量减少贴敷装置范围,防止皮肤糜烂、坏死。

2. 循环容量为体重10%;水占体重90%;生理性体重下降可达20%。 3. 防止动作粗暴与振动,防止T、P、BP、SPO

2、、血糖、输液速度等波动。 分娩方式的选择:

有宫内窘迫、头颅发育停止、臀位、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时争取剖宫产。 体温管理:

生后马上擦干,薄膜保湿,在封闭式暖箱转运。(在常温下5分钟体温下降1℃)。暖箱温度36℃左右,窗口开放时间不能过长,以测定深部以维持深温度36.7~37.2℃为准,皮肤温度不可靠。 湿度:

初生100%,3~4天后降至90%,以后逐渐下调。

呼吸管理:

因末梢通气功能单位较细小,第一次呼吸需压力〉30CmH2O。 1. 有哭声,心率〉100次/min,予面罩吸氧,(皮肤可吸收氧,注意氧浓度)否则需气管插管。

2. 气管插管:0.25mm插管,深度6~7Cm,固定于左口角,外留4 Cm喉部较高,防止损伤气管。

3. 表面活性物质:FiO2〉0.4,既予, 120mg 分四个体位滴入,8~12小时后如FiO2仍〉0.3可重复1~2次。 4. 机械通气:

a) 上机指征:PH〈7.25,PCO2〉7.89Kpa,需FiO2〉0.6(不用CPAP)。 b) 初调参数:(供参考,情况好转后及时调整)

CMV:PIP/PEEP:15/3CmH2O,RR:60bpm,FiO2:1.0。

HFO:MAP:15CmH2O,AMP20~30CmH2O,fiO2:1.0周波数15HZ,I:E:1:2 c) 撤机:先降fiO2至0.30~0.40,PIP/PEEP:10~12/2~3CmH2O,RR:10bpm;

MAP〈5CmH2O,AMP〈10~13CmH2O。

+(多沙普仑0.2mg/Kg·h)DXM0.25 mg/Kg,q12h静脉或吸入。72小时后拔管成功率高。 5. 呼吸暂停:氨茶碱2~3 mg/Kg·d,q12h。保持血浓度5ug/ml。 6. 慢性肺疾患:(CLD)

诊断:排除先天畸形,日龄超过28天,由于肺功能异常需要持续给氧的呼吸窘迫,胸片有弥漫性泡沫阴影,或是不规则的条纹,可出现肺气肿样阴影。 治疗:机械通气(尽量用低氧浓度与压力);加强营养;尽量控制液体量、利尿(速尿1 mg/Kg·d,口服);关闭动脉导管;解除气管痉挛氨茶碱(2 mg/Kg·d血浓度2~5mg/l);小剂量DXM(DXM:0.5mg/Kg×3天→0.3mg/Kg×3天→0.2mg/Kg×3天→0.1mg/Kg×3天→0.1mg/Kg、god×1周)。

循环系统:

1. 复苏:心率〈100次/分,须心脏按压,示、中指下压1~2Cm,100~120次/分。 肾上腺素10倍稀释,0.1ml/Kg静脉或气管内滴入。

无失血者扩溶应慎重,防ICH(平均血压大约为胎龄数)。 2. 血管活性药:

多巴胺:〈2ug/Kg·min-----扩张肠、肾、脑血管;

2~10 ug/Kg·min-----增加心博出量;

〉10 ug/Kg·min-----血管收缩。(大剂量可能导致酸中毒)

多巴酚丁胺:2~10 ug/Kg·min-----增加心博出量。 3. PDA:

诊断:杂音、心扩大,B超。

治疗:

1) 禁食,无感染出血、肾衰、并其它先心。 2) 限水60~80 ml/Kg·d。

3) 多巴胺或/和多巴酚丁胺以维持心率、血压正常。

4) 消炎痛0.1~0.2 mg/Kg·次,q8~12h×2次,最大量24h内0.6 mg/Kg,无效者须手术治疗。

5) 美林10~15mg/Kg·d,qd×3天。 肠道营养:

1. 为促进肠蠕动,减轻黄疸,生理盐水灌肠,qd。

2. 喂养:最好母乳或早产儿配方乳,生后3~4天后,出现肠鸣音或/和排胎便后开奶。 鼻饲(经口较好)第一次试喂糖水量:〉500g:1 ml/次,〈500 g:0.5 ml/次,3小时后回抽确定是否有残留(超过1/2注入量)。持续鼻饲喂养从0.5 ml/h×10h,间隙2小时。以后每天增加0.5 ml/h。如出现腹张、肠鸣音消失、残留、感染等情况须停止喂养。

当体重〉1000克,胎龄〉32周,无呼吸暂停,改间隙鼻饲喂养;当体重〉1500克,胎龄〉35周,可停鼻饲,奶量达120 ml/Kg可停静脉输液。 3. 促进肠蠕动方法: 1) 温生理盐水灌肠qd;

2) 泛影葡胺稀释2~3倍,可做诊断性治疗;

3) 红霉素10~20mg/Kg·d,数日后可改为3 mg/Kg·d 4. 黄疸:出现黄疸即予光疗,持续8小时,暂停4~6小时,尽量予肠道营养、灌肠,必要时可用白蛋白。

5. 胆汁淤积:直胆升高,B超胆囊〉3Cm,即可诊断。 预防感染:

如出现无原因高血糖、硬肿、反应低下、体温不稳定、频繁呼吸暂停、即应考虑感染可能,及时查血培养、血常规、CRP、腰穿等检查。 注意:DIC(BPC↓、Hb↓)、ICH(AT↓)、关节炎、脑膜炎。

治疗原则:一旦怀疑感染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一旦排除感染即停止抗生素;一旦怀疑感染即停止喂养,防止NEC。 水电平衡:

1. 隐性失水量50~150ml/Kg·d,与湿度密切相关。湿度为50%时输液量须从100 ml/Kg·d开始,当湿度达100%时,隐性失水量仅20ml/Kg·d输液量可从50~60 ml/Kg·d开始。减少了心肺脑等脏器的并发症。

2. 低钠:3天内每天测3次(微量血)。 1) 早期低钠(0~1天):由于抗利尿激素不足,稀释性低钠,控制输液量。 2) 晚期低钠:由于肾再吸收钠下降或长期用利尿剂引起,纯母乳喂养者更易发生,口服10%氯化钠10mmol/K g·d,维持血钠135 mmol/l左右。

3. 高钠:补钠或纠酸不当引起。生后2~4天可因低渗尿过多而引起高渗性脱水。 4. 高钾:〉6.7 mmol/l,生后24小时是高峰,因肾滤过功能低引起。生后24小时内〉9 mmol/l为抢救基准,尿〈2 ml/Kg·h,或胎龄〈24周时应早期应用葡萄糖:胰岛素(5克:1单位),心电图异常:8.5%葡萄胎酸钙1~2mg/Kg,静脉慢推。室颤须心外按摩。 5. 补钾:〈5 mmol/l,开始补钾,1~2 mmol/K g·d。如已开始胃肠喂养可不需静脉补。 6. 代酸:生后4~6天即可能出现,补SB以维持PH7.25左右。 7. 代碱:应用利尿剂引起,补氯化钠。 8. 补液方案:

a) 第一天:7.5~10%GS:50~60 ml/Kg·d,测血钠q8h,维持钠135~145 mmol/l。 b) 第二天:增加10 ml/Kg·d,如高钠增加 20 ml/Kg·d。

c) 第四天后:钠开始下降后补钠1~2 mmol/K g·d。

9. 能量需要:基础代谢=30Kcal/Kg·d;+活动=50 Kcal/Kg·d +生长=120 Kcal/Kg·d(每天增加理想体重14克)。

a) 糖:以维持正常血糖范围为准,争取达到5.6~8.4 mmol/l(100-150mg/dl)。如难以控制

高血糖予胰岛素0.01u/Kg·h ,见效后减量。

b) 脂肪:为防止高脂血症最好用母乳与中链脂

肪酸奶粉喂养。高脂血症在6~14天最易发生(发病时甘油三酯平均2.48~16.10 mmol/l,总胆固醇2.38~5.70 mmol/l)。 10. 静脉高营养:(见P12)

11. 佝偻病:发生率53~93%,诊断:血磷下降、AKP升高,绕骨远端杯状缺损可有可无。 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生后1~2天内B超;2周内:2~3次/周;2周~2月:1次/周;2个月后2周/次。胎龄34周后仍有呼吸暂停、吞咽功能不协调者注意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查MR或B超。 贫血: 输血指针:

急性失血:AT〈0.35或急性下降〉10%; 使用呼吸机:Hb〈120g/L,AT〈0.35; 未使用呼吸机:Hb〈80g/L,AT〈0.25。 治疗:

1. 急性失血输血或浓缩红细胞,以维持AT〉0.4 2. 慢性输浓缩红细胞,10~15ml/Kg,4~6h输入,心衰时控制在2 ml/Kg·h内,(3 ml/Kg提高Hb 10 g/L)。 3. EPO :(体重低于1500g)第14天开始,200Iu/Kg·d,qod,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用药4周。铁2~4mg/Kg·d。

早产儿低T3综合征与暂时性甲低:

生后第二周查甲状腺功能,如伴T4低者诊断暂时性甲低,予优甲乐5~10u/Kg·d,住院期间每2周复查,出院后每三周复查,化验结果达正常开始减量,一般6月内停药。

如单纯T3低者诊断早产儿低T3综合征,如情况较好,无症状者可先观察,二周后复查。有症状者治疗同暂时性甲低。 呼吸困难与呼吸系统疾病

1. 监护与维持生命指针稳定(T、R、P、BP、SPO

2、血糖、血气、尿量等)。监护与维持心、肾、脑等其他功能。 2. 氧疗。(见P14)

3. 急性期控制输液量在60 ml/Kg·d。 4. 合理应用抗生素。

5. 加强护理,延迟开奶,注意血气、胸片等动态变化。有窒息等其他情况按相应治疗常规进行。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清洁呼吸道,判断呼吸、循环、肌张力、肤色、胎龄

不良

保暖、清洁呼吸道*、刺激呼吸、给氧 30秒A

评价呼吸、循环、肌张力、肤色 无呼吸或 HR〉100 bpm HR〈100bpm 停止辅助呼吸 正压辅助呼吸* (40~60 bpm)

HR〈60bpm HR60~100 bpm 30秒 B

正压辅助呼吸+胸外按摩*(90 bpm) 30秒 C HR〈60bpm (重复) 肾上腺素注入 D 注意:

心率〈60bpm仍须复苏,〉100 bpm可停复苏。 每步骤不能超过30秒。 *表示可能需要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选择:

Wt〈1000g 2.5mm; Wt 1000~2000g 3mm Wt 2000~3000g 3.5mm; Wt 〉3000g 3.5~4mm 气管插管深度=Wt(Kg)+6(CM)(顶端至口角)。 常用药物:

1. 肾上腺素 1:10,000 0.1~0.3ml/Kg IV or IT(NS 1:1稀释)。 2. 扩溶:血浆、5%白蛋白、生理盐水 10 ml/Kg IV 5~10分钟给完。

3. 钠络酮:0.01~0.013 mg/Kg 最大量0.1 mg/Kg(仅用于母有应用吗啡类药物史)。 诊断:Apger,评分〈7分或脐动脉血气PH〈7.0。 并发症:

1. 神经系统:HIE、ICH、脑水肿。

2. 呼吸系统:肺动脉高压、羊水吸入、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肺出血、RDS。 3. 泌尿系统:肾功能衰竭(肾性、肾前性)。

4. 循环系统:围产期心肌损伤、心衰、休克、DIC。 5. 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 常规增加检查项目:血气、胸片。

极低出生体重儿、有头围增大或神经系统症状的新生儿摄头颅CT,无症状者生后一个月查CT。 治疗:

1. 检测、维持T、R、P、BP、GM的稳定。

2. Vit K1:5mg×3D;极低出生体重儿或产钳等颅内出血高危因素者加立止血1KU×3D。 3. Lumial首次15~20mg/Kg(早产儿10~15mg/Kg),维持5 mg/Kg·D×3D。 4. 延迟到24小时开奶,先用2:1配方乳或母乳。 防止各系统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按相应情况处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应用表面活性物质(见超低体重儿)。 胎粪吸入(MAS)

直接从气管插管内吸痰1~2次,洗胃后开奶。 细菌感染性肺炎

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抗生素种类与疗程,如有肺不张等并发症时及时与体位引流等物理疗法。生后3天内查IgM,3天后查CRP。细菌性肺炎抗生素7~10天。日龄〉7天腰穿检查CSF常规。 呼吸暂停

氨茶碱首次5mg/Kg,维持2mg/Kg,q12h。 肺出血

1. 气管内滴入:立止血0.2Ku+1ml NS,q20分×2~3次或肾上腺素1:10000,0.1~0.3ml/Kg

×2~3次。

2. 静脉立止血1Ku。

3. 纠正贫血:维持红细胞压积〉45%。

4. 如血小板〈80×109/L可用肝素1u/Kg·h或6u/Kg,q6h,防止DIC。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 诊断:

1. B超肺动脉压力升高:(轻度:20~40mmHg;中度40~60mmHg;重度〉60mmHg)。 2. 高氧试验:表明右向左分流存在。

3. 高通气试验:机械通气,调节FiO21.0,RR60bpm,使PaCO25~10min内降至30~20mmHg,PH7.45~7.55,PaO2明显上升。 4. 差异性青紫:导管前后PaO2差〉15~20mmHg。 治疗:

1. 镇静:吗啡0.1mg/Kg·h或芬太尼3~8ug/Kg·h。

2. 机械通气维持SaO290~95%,PaCO230~40mmHg,BP正常。纠酸维持PH7.4~7.5。

3. 硫酸镁:5%MgSO4200mg/Kg,iv,30min;维持:20~50mg/Kg·h。 湿肺

速尿:1mg/Kg,镇静、控制液量。 干肺综合征

羊膜早破〉3天,羊水少,气道塌陷,呼吸困难,须机械通气,24~36小时明显好转。 消化系统 呕吐

鉴别呕吐原因,尽早确诊及时与外科联系。。呕吐明显者及时胃肠引流,静脉高营养,防止水电失调。

1. 羊水咽入:1%碳酸氢钠30~50ml洗胃,如仍有呕吐可重复洗胃。

2. 幽门痉挛:喂奶前10~15分钟用1:10,000阿托品,从1滴开始加至面红为止。 3. 胃食道返流:体位+饮食。

4. 吞咽动作不协调:体位,无效时需鼻饲,及时检查CT、MR等,明确颅内病变。 5. 胎粪性便秘:温生理盐水灌肠。 呕血

西米替丁20~25mg/Kg胃内保留q8h。 静脉立止血1ku,qd。

明确出血原因,注意全身性疾病引起出血,予相应治疗。 鹅口疮

10~20万u/ml涂口。 新生儿腹泻病

1. 发现腹泻马上隔离,及时大便常规与培养(2次以上)。 2. 降低配方乳浓度或改用婴儿腹泻专用奶方。 3. 助消化、微生物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4. 明确病因后予对因治疗。 5. 补液:

新生儿补液方案(Kg,ml) 失水程度

出生体重/补液量 出生体重/补液量 轻度

〈2.5/150~200 ≥2.5/120~150 中度

〈2.5/200~250 ≥2.5/150~200 重度

〈2.5/250~300 ≥2.5/200~25 补液种类:1/2总量为累积损失量,8小时左右输入,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 几种混合液配制(ml) 溶液种类 5%或10%GS 10%NaCl 5%NaHCO3 2:1等张液 500 30 47 1:1液 500 20 —

1:2液 500 15 —

1:4液 500 10 —

2:3:1液 500 15 24 4:3:2液 500 20 33 *加入各液量为整数,配制成近似液。 注意:

1. 扩溶20ml/Kg应从补液总量中减去。 2. 经肠道进液量应计算在内。

3. 记录尿量,可先补1/2~2/3,根据脱水情况与尿量纠正补液量。 坏死性小肠炎(NEC)

1. 禁食:绝对禁食至大便隐血转阴,腹张消失与出现肠鸣音。先试喂开水3~5ml→5%糖开水3~5ml×2次→母乳或1:1配方乳3~5ml,逐渐增加。如出现呕吐、腹张、肠鸣音消失、残留〉2ml再于禁食。症状消失后从新开始。 2. 静脉高营养。

3. 抗生素:选用1~2种抗生素。

4. 如出现休克等并发症时按相应治疗常规进行。 5. 外科治疗指针:

出现气腹或腹膜炎征象,或内科治疗病情未能控制,休克、酸中毒等难以纠正。 循环系统 心力衰竭

1. 重症监护:生命指针正常与稳定。镇静、吸氧、利尿、控制液量(急性期60~80ml/Kg·d)以维持尿量1~3ml/ Kg·h为准,维持电解质正常。 2. 洋地黄类药物: 1) 地高辛(静脉): 洋地黄化量:

早产儿:1000~1500:0.02~0.025mg/Kg;

1500~2000克:0.025~0.03mg/Kg; 足月儿:0.04mg/Kg(一月后0.05mg/Kg)

先用1/3~1/2量,余量分2~3次,间隔4~8小时给药。 维持:每天总量为洋地黄化量1/4,q12h。 2) 西地兰(静脉):0.01~0.015 mg/Kg,必要时2~3小时可重复1~2次改用地高辛。 注意:

1) 心率〈120次暂停用,〈100心电图检查。

2) 地高辛有效血浓度2~3ng/ml,中毒时大多〉4ng/ml。 3) 维持血钾浓度。

4) 中毒性心肌炎、缺氧性心肌、超低体重儿等易中毒,减少用量。 3. 儿茶芬胺类:

1) 多巴胺:3~5 mg/Kg·min。用于低心排时。 2) 多巴酚丁胺:5~10 mg/Kg·min。

3) 异丙基肾上腺素:0.05~0.1ug/Kg·min,濒死状态伴心动过缓心衰和完全性传导阻滞心衰。

4. 血管扩张剂:

1) 开搏通:0.1 mg/Kg·次开始,2~3次/天,渐加至1 mg /Kg·d。 2) 酚妥拉明:0.5~5 ug/Kg·min。

心率失常 高危早搏:

包括:多源、成对、R on T、提高指数R-V/QT〈1。 治疗:心律平、已胺碘呋酮、心得安。 室上性陈发性心动过速:

EKG:心室率240~260次/分,P波消失。 治疗:

1) 冰袋或冰毛巾(0~4℃)放在口周10~15“,3~5分钟后可重复。 2) 地高辛、西地兰(同心力衰竭):伴心衰时首选。 3) 心律平:首选,但伴心衰、传导阻滞禁用。首剂5~7 mg /Kg,以后15~20 mg /Kg·dq3~4h。 4) 心得安:伴心衰、传导阻滞禁用,0.1~0.2. mg /Kg,静脉用不少于10分钟。1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以后q8h。 室性心动过速:

利多卡因:1mg/Kg+10%GS静脉慢推,10~30分钟后可重复,总量〈5mg/Kg,维持10~15ug/Kg·min。 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55次/分观察;心率〈55次/分阿托品0.01~0.03 mg/Kg,需要时可10~15分钟重复一次,最大量0.04 mg/Kg。或异丙肾上腺素。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膜周部、肌部小室缺有自闭可能,可等待3-5岁手术,但如果发生肺炎、心衰,应尽早手术。

漏斗部室缺(又称干下型):罕有自闭,时间过长可造成肺动脉瓣脱垂,关闭不全,应尽早手术。

动脉导管未闭:

理想手术年龄2-4岁。如果发生难以控制的肺炎、心衰,尽早手术。 房间隔缺损: ASD<4mm可自闭。

Qp/Qs>1.5/1应手术,手术年龄2岁。 法洛氏四联症:

手术年龄:6个月至2-3岁 肺动脉瓣狭窄:

手术适应征:心脏扩大或右室压力>70mmHg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室隔完整:手术年龄<2周。 休克

休克评分标准 评分 血压 脉搏 皮肤温度 肤色

皮肤指压转红 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1 稍低 弱 发凉 苍白 轻度变慢 2 低于正常20%以上 触不到 冷 发花 严重变慢 注意:

1. 0~3分:轻度休克;~6分:中度休克;~10分:重度休克。 2. 血压下降:足月儿〈6.6Kpa(50mmHg),早产儿〈5.33Kpa(40mmHg),脉压差〈4.0Kpa(30mmHg)。

3. 皮肤指压转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秒轻度;

〉3秒重度。

4. 中心静脉压正常:4~12cmH2O。

5. 尿量:少尿〈1ml/kg·h,无尿〈0.5ml/kg·h。 治疗:

1. 低血溶量性:

1) 2:1等张液15~20 ml/kg,30min内或血10~15 ml/kg,60~90min内。 2) 1/2张液10 ml/kg,3~4小时内。 3) 1/5张液4~6ml/kg·h,维持。 2. 心源性、感染性休克: 1) 5%碳酸氢钠(BE×kg×0.5),30min内,或血浆:5~10 ml/kg,60~90min内。 2) 1/2张液10 ml/kg,3~4小时内。(感染性休克可重复1~2次) 3) 1/5张液3~4ml/kg·h,维持。 3. 失血性休克: 1) 急性:BP〈3.3Kpa,红细胞压积〈0.4应输血;红细胞压积〉0.45可输白蛋白。剂量10~20 ml/kg,扩溶速度2~3 ml/kg·min,使BP达〈4.7~5.3Kpa。 2) 慢性:〈5.3Kpa,红细胞压积〈0.4可输血。

(6ml全血或3ml浓缩红细胞提高血红蛋白10g/L)

4. 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与异丙肾上腺素,后者可与多巴胺合用于心率〈120次者,0.1~1.0ug/ kg·min,维持心率160次左右。 5. 肝素:血小板〈80×109/L,1u/kg。

注意:呼吸功能,尽早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状况。 疗效评价:

维持BP、P、MAP、中心静脉压稳定外,应注意维持PH〉7.2,乳酸、阴离子间隙等的恢复。 血液系统

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

诊断:静脉红细胞压积≥.065,血粘滞度〉18cps,11.5sec-1。 治疗:红细胞压积0.65~0.7,无症状观察;〉0.7换血。

部分换血量(ml)=体重×80×(实际红细胞压积-0.65)÷实际红细胞压积。一般46~90ml。 新生儿出血症

Vit K15mg×3天。

常规检查:血常规、PT 、KPTT,明确内脏出血情况。 注意:早发型与晚发型易发生颅内出血

与血友病等其他出血性疾病鉴别 DIC 诊断:

1. 临床表现:严重基础疾病+出血症状、休克等。 2.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红细胞碎片。 2) 凝血检查:

凝血时间:正常7~12分(试管法),高凝期缩短,低凝期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PT):4天内≥20秒,〉5天≥15秒。

KPTT:〉45秒。 纤维蛋白原:〈160mg/dl(半定量法〈1:32〉有意义,〈117mg//dl为诊断标准。 3) 纤溶检查:

血浆凝血酶时间(TT):正常新生儿19~44秒,比对照组超过3秒有意义。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注意24小时内60%正常新生儿可阳性;DIC晚期3p可阴性。

4) 其他:抗凝血酶Ⅲ(AT-Ⅲ)、Ⅷ、Ⅴ因子、血小板B-血栓球蛋白(B-TG)等。 筛选试验:血小板减少;PT延长;KPTT延长;纤维蛋白减少。 确诊试验:FDP增多;Ⅷ、Ⅴ因子减少;TT延长。 治疗:

1. 对因治疗:对因,维持生命指针稳定。

2. 扩溶、纠正酸碱平衡:低右10~15ml/Kg,以后5~10ml/Kg,每 6~12小时一次,总量20~25ml/Kg。

3. 肝素:0.25~0.5 mg/Kg+15~20ml GS,30~60分钟滴入,4~6小时可重复,维持试管法凝血时间20~25分钟。

小剂量肝素:0.25mg/Kg,皮下注射q12h,用药到PT、kptt、纤维蛋白原正常。 4. 补充凝血因子:鲜血、血浆、血小板。

(输血小板剂量:250ML血=10U血小板, 10U/M2提高血小板1万,2kg=0.15m2,3.3kg=0.2m2。一般10u血小板可提高2kg早产儿6.6万/MM3,3.3kg新生儿5万/MM3,也可以一次1U,也可以0.5U q3d) 1u冷凝淀物=200ml血浆。

一般方案:小剂量肝素+血小板+血浆,根据试验结果调节用量,用药到血小板》5万/MM3,纤维蛋白原》150mg/dl。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换血。 新生儿败血症 诊断标准:

1. 临床诊断:全身表现与各系统表现。 2. 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

病原体抗原及DNA检验。 3. 非特异性检查:

1) WBC〉25×109/L(≤3d);WBC〉20×109/L(3d后) 或WBC〈5×109/L。

2)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0.16。 3) CRP≥8ug/ML。 4) BPC≤100×109/L。 5) 血沉≥15mm/h。

确诊: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1)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培养出致病菌。

2) 血培养出条件致病菌与无菌体腔、导管头或另一次血培养细菌相同。 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1) 非特异性检查≥2项。

2) 血标本病原体抗原或DNA检验阳性。 治疗:

一般疗程7~14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可能需3~4周。 化脑:G+球菌2周,G-杆菌3周或脑脊液正常后1周。 泌尿系统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诊断:

1. 生后48小时无排尿,或生后无尿(〈0.5ml/Kg·h〉或少尿(〈1ml/Kg·h〉。

2. 氮质血症:SCr≥88~142umol/L,BUN≥7.5~11mmol/L;或每日增加SCr≥44umol/L,BUN≥3.57mmol/L。

3. 其他: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惊厥、呕吐等。 治疗:

1. 早期:速尿、多巴胺等。 2. 少尿期: 1) 控制液量:

补液量=不显性失水+前日尿量+胃肠引流

(不显性失水:足月儿30ml/Kg·d,早产儿50~70 ml/Kg·d) 以控制体重不增或下降1~2%,血钠130mol/L左右。

2) 营养:能量40Kcal/Kg·d以上。以糖脂肪为主。补充维生素,防止与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3) 腹透指针:①心力衰竭、肺水肿、脑病;②不能控制的酸中毒PH〈7.1;③治疗无效的高钾;④BUN〉35.7mmol/L,或每天升高〉11.21mmol/L。 神经系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1. 3天内治疗:

三项支持:维持血糖、血气、血压与心率的稳定。 三项对症: 1) 止惊:

鲁米那:首次:10~15mg/Kg,最大量30mg/Kg,维持量5mg/Kg·d。

苯妥英钠负荷量15~20mg/Kg,速度〈5mg/Kg·min,维持量5mg/Kg·d。心电监护。 2) 降颅压:限制水、速尿、甘露醇(0.25~0.5g/Kg·次)。 3) 消除脑干症状:纳洛酮:0.4mg+10%GS40ml/4h,iv、gtt。 2. 4~10天治疗:脑细胞营养药物。 3. 10天后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

新生儿颅内出血 早期治疗同HIE。 脑积水:

乙酰唑胺:20~40 mg/Kg·d;引流。

连续腰穿:Ⅲ以上脑室出血或短期内进行性增大者,生后1~3周内腰穿,每天放5~14ml,至脑室明显缩小,延长腰穿间隙。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疾病筛查异常者复查血清甲状腺功能。做好门诊登记,结果筛查科室。对用过碘制剂者特别注意。

治疗:优甲乐5~10u/Kg·d,增加剂量,维持T

3、T4正常,TSH降到20以下即可以。结果达正常开始减量,3`4岁时试停药1月。 6月内:复查Q6W 6月后:复查Q2M

按体重求体表面积 体重(Kg) 2 3 4 5 体表面积(m2) 0.12 0.20 0.23 0.25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正常值 荧光法: 项目 ≤1周

1周~2月 T3 1.1~1.2 nmol/L 1.8~3.0 nmol/L T4 182~299 nmol/L 143~273 nmol/L FT3 4.6~9.0prod/L 4.6~9.0prod/L FT4 6.5~29.9prod/L 6.5~29.9prod/L TSH

〈15mIu/L 4~9 mIu/L TBG12~30mg/L,甲状腺球蛋白〈50ug/L。

放免法: 年龄 T4nmol/L (ug/dl) T3nmol/L (ng/ml) TSHuU/ml 脐血

132.6(10.2) 0.69(0.45) 9 1~3天

223.6(17.2) 2.23(1.45) 8 1~2周

171.6(13.2) 3.85(2.50) ---- 2~4周

143.0(11.0) 2.46(1.60) 4 1~4月

133.9(10.3) 2.51(1.63) 〈2.5 4~12月

145.3(11.1) 2.69(1.75) 2.1 1~5岁

130.5(10.5) 2.58(1.68) 2.0 5~10岁

120.9(9.3) 2.29(1.49) 2.0

脐血检查项目 孕妇并发症 脐血检查项目 母子血型不合者

(母“O”或“RH—”) 定血型

可能者查溶血三项:Coomb‘s test、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 甲状腺疾病史 T

3、T

4、TSH 糖尿病

糖、钙、红细胞压积 乙肝(大、小三阳) 乙肝二对半 Troch(+) Troch 梅毒

RPR、TPHA 母术前四项未检查者 术前四项未检查 大量使用硫酸镁 钙、镁

羊膜早破〉12小时或母有细菌感染 IgM

抗凝肝素浓度:冲管道:10u/ml,维持:0.5~1u/ml;脐A只能用维持液,速度2ml/min时可以用生理盐水,速度1ml/min时用含肝素维持液。 注意:

1. 静脉插管过深达心房提示:①心率紊乱;②小气泡波动。 2. 插管后摄片明确插管位置后才能使用。 3. 脐A插管时注意下肢血供,拨管要慢。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建议(中华儿科2008.4:263)

1、携带HBV的非乙型肝炎孕妇在28周开始注射HBIG 200U或400U,X4次,HBsAg、HBeAg双阳或HBV DNA+者用400U。以最后一次,产前1周内最重要。

2、体重大于2kg,HBV高危儿生后12小时内注射HBIG 200U或100U,同时接种疫苗10ug,

1、6月分别注射第

2、3次;也可以生后注射HBIG 200U或100U,半月后再注射HBIG 1次,并于生后,

1、

2、7月分别注射疫苗10ug。

3、HBsAg、HBeAg双阳或HBV DNA+建议人工喂养。

4、婴儿每年复查1次,如,再注射疫苗10ug,一月后复查抗HBs应达10U/ml以上。

第五篇: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 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 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1

4、 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 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2 列腺炎、肺炎、支气管炎、心绞痛、盆腔炎、神经根痛、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禁忌症:

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妊娠、安置起搏器者、以及局部有金属异物者。 操作:

1、患者取适当体位,治疗头、颈、肩部的病人应戴防护眼镜,裸露治疗部位 或穿单衣治疗。选好辐射器,并安装于电缆接头于支架上, 连接必须紧密牢靠。

2、治疗区域及附近不应有金属物品,否则易引起灼伤。睾丸与眼睛部位、骨 骺未闭合者做好防护。

3、 根据不同辐射器要求,将辐射器按要求的距离(5-10cm)或紧密接触对准治疗部位,接通电源,数分钟后治疗机内自行接通高压,

按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在仪器上定好时间,再按医嘱要求调节输出量。

4、治疗中要询问病人,有无过热的感觉,注意瓦特表指针是否在规定的剂量 上,遇有异常及时纠正。

5、 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发出提示音,关闭电源,移开辐射器。

6、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7、工作人员不要停留在微波直接辐射区,有条件时应建立铜网屏蔽室。 注意事项:

1、局部感觉迟钝或血循环严重障碍者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2、辐射器与同轴电缆的接触必须严密,同轴电缆应避免潮湿或弯折。

3、微波治疗机之吹风机如发生障碍,应停止使用。未接上辐射器时, 不能开机器, 以免损坏磁控管。 ㈣特定电磁波(TDP)疗法 适应症

风湿性肌炎、非特异性关节炎、关节痛、扭挫伤、腰肌劳损、周围神经痛、冻伤、骨折后遗症、滑囊炎、术后粘连。

3 禁忌症

恶性肿瘤、重症动脉硬化、有出血倾向、高热、化脓性疾患。

操作:

1、 治疗前对初诊患者必须告诉在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局部温度感觉障碍者一 般不做TDP治疗。

2、辐射头一般固定在患部斜上方或旁侧外的20-60cm,根据患者感觉或皮肤 温度调整距离,一般以舒适热感为宜。

3、 治疗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观察局部反应,有汗液擦干,必要时重调整 距离。

4、面部照射需保护眼睛,以免眼睛发生干涩。

5、 每次治疗时间40-50分钟,每日1-2次,10-2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1、皮肤感觉障碍,循环障碍,瘢痕或植皮的患者及老人治疗时要经常询问,观察反应,以免烫伤。

2、治疗时,患者大能随意移动患部,以防碰触灯具,引起烫伤。 3、治疗中患者如诉有头晕,疲乏无力等不适时,应停止治疗。

㈤ 牵引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禁忌症

恶性肿瘤、结核、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碎裂、急性损伤、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腰椎感染、腹疝、动脉瘤、严重痔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等。

操作

1、检查传感器,电机及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活动床 板是否固定好,整理好牵引带。

4

2、打开电源预热1分钟。按下回退键,使电机丝杆回退到工作初始状态。

3、根据病人治疗情况,选择绑扎带或其他固定方法,收紧牵引带。松开活动床 板固定。

4、初步设定牵引力。牵引力设置:颈部4-6公斤起,一般不超过9 公斤;腰部一般牵引力为体重之1/2为上限。根据疗程、体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酌加减。

5、选择治疗方法:连续或间歇。

6、如时间需要修订,安设定键分别设定时间。

7、按启动键,牵引开始,计时及自动控制系统开始工作,进入治疗状态。

8、在牵引治疗中:

1)、可随时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2)、需停止治疗后才可重新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9、治疗时间到蜂鸣器提示,电机自动回退,到位停止后,活动床板固定,松开绑扎带,扶病人起床 注意事项

1、牵引中有头晕、或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 平卧休息。

2、颈椎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

3、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弛缓。

4、为保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支撑物,比如枕头或垫子。

㈥骨创伤治疗(磁疗)

适应症:骨折、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肌腱炎以及软组织损伤等。 禁忌症

使用心脏起搏器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前区、活动性出血、头颈部不宜、孕 妇下腹部、男性睾丸部等。

5 操作

1、将磁耦合器插入主机接口,电源线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电源开关亮。

2、根据治疗病种确定治疗方案,磁耦合器直接作用于治疗区。

3、按下“调频/调幅”选择键,选择自动调频或自动调幅输出,一个疗程中各次治疗交替选择,或者一次治疗时,前半时和后半时各选一种方式。

4、按下“顺磁/聚焦”选择键,长骨骨愈合选择顺磁式,短骨创伤及消肿、消炎、镇痛和其他疾病使用聚焦式。

5、频率调节键和强度调节键根据不同的治疗调到相应的级别。

6、一般治疗宜每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对骨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每日两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7、时间设定,按下复位键,根据需要调整时间。机器工作后,时间显示倒计时。

8、气温较低的时候,启动热疗功能。按下热疗键,显示指示灯亮即可。

9、全部功能设定完之后,按下“启动”键,治疗开始。治疗结束时,自动报警,自动停止输出。

三、 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6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闪火立即退出。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3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6)凡高热抽搐、癫狂、出现疾病、皮肤过敏、溃烂处、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康复科诊疗常规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 诊断标准 (1) 中医部分

(2)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

8 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3) 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泼尼松龙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将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cm、厚约0.5cm的汝铁硼合金永磁片,按同名极并臵方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QJ-B型电脑牵引治疗仪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4)电针+TDP: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9 (5)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6)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3、难点:神经受损而出现肢体麻木、乏力。

4、解决思路、措施:按照中医“萎症”的辨证思路,予加强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等原则进行治疗。

5、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制定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o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痹症(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a、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搏弦紧。

b、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西医部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个肢麻木。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

10 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a、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b、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治疗 (1)治疗方法

a、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臵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2﹪普鲁卡因、导入液、654-2林可霉素按2:2:1:2的比例配制)约1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b、针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c、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d、颈椎牵引,每天一次。每次10~30分钟。

e、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以颈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 (2) 分型治疗 a、颈型

取穴:颈4,

5、颈5,

6、颈6,7旁开1寸、肩井穴,均为双侧。

方法: 中频脉冲电治疗+TDP照射,每天一次。 针挑,每次2穴,每天一次。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如风寒型加服桂枝加葛根汤。气滞血

11 瘀型加服血府逐瘀汤。 b、神经根型

主穴:双风池、天柱、百劳、肩井。

配穴:患侧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中渚、天宗、风池。

方法:针灸+TDP:主穴+配穴中2-4穴,每天一次,每次20-3分钟。中频脉冲电治疗+TDP:主穴+配穴2-4穴,每天一次,每次60分钟。颈椎牵引:每日一次,每次10-30分钟,重量以患者舒服为度。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

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眩晕(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a、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b、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c、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西医部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个肢麻木。

12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a、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b、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磺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c、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听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2、治疗 (1)治疗方法

a、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臵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2﹪普鲁卡因、导入液、654-2林可霉素按2:2:1:2的比例配制)约1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b、针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c、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d、颈椎牵引,每天一次。每次10-30分钟。

13 e、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以颈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 (2) 分型治疗 a、椎动脉型

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电针30分钟。每日一次。取穴:双风池、百会、太冲,丰隆、足三里,如属风寒型或阳虚型可加悬灸百会,风池、天柱、百劳等。

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穴:双风池、百劳、肩井、风门。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

针挑。取穴:双风池、天柱、百劳、风门,每天2穴,每次15分钟。 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20分钟。 b、脊髓型

主穴:患病节段旁开1寸,风门,均为双侧。

配穴:双肩、曲池、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血海、三阴交、三里、解溪

方法:

针灸(或电针):主穴+配穴4-6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中频脉冲电治疗+TDP:主穴+肩井,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 c、交感型

主穴:双风池、天柱、肩井、颈4/

5、颈5/

6、颈6/7旁开1寸。 配穴:双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方法:

针挑:每次取两个主穴,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针刺(或电针):主穴6穴+配穴4穴(根椐辩证),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难点:反复头晕患者,容易合并有焦虑症。

4、解决思路、措施:运用中医辩证论治,中药以疏肝解郁为主,应用逍遥散加减。针灸选用四花穴(膈俞、胆俞)、肝俞、太冲等以疏肝开郁。

5、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14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腰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1、诊断

中医部分

腰背疼痛,或痛引两胁,转侧受限,舌脉多无改变 西医部分

多见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少数疼痛可放射至胸胁、腹部,呈束带感;胸腰椎X线提示锥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提示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排除内分泌疾病、药物及肿瘤等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治疗

(1) 中频脉冲电治疗+TDP 取穴:肾俞、关元俞、压缩椎体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操作方法:在穴位上臵约3cm×5cm大小的棉垫,在面垫上用注射器喷洒已配好的药水(由1%普鲁卡因、654-

2、林可霉素、黑老虎导入液2∶3∶2∶1的比例混合而成,剂量随部位多寡而增减,每穴约2ml),在面垫上放臵直径1.3cm、厚0.5cm、磁场强度为3000Gs的铷铁硼合金用磁片,采用循经异名极并臵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输出的脉冲直流电频率为60-80次/分钟,每天1次,每次60分钟,同时以TDP照射。 疗程: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2天,共治疗2疗程。

(2)中药封包治疗:以压缩椎体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次20分钟。

3、难点:病情反复。

4、解决思路、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起居注意保护脊柱,加强补钙。

5、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骨密度值较前有所提高,或生化指标(BGP、PYD)改善。

15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骨密度值较前持平或生化指标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并且骨密度值继续下降,或生化指标无改善。

主症评分标准:无腰背痛为0分。轻度:疼痛较轻,偶尔出现,记1分。中度: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但不影响生活与工作,记2分。重度:疼痛较重,持续痛,已影响正常生活、工作,记3分。治疗前后比较:提高2分为显效,提高1分为有效,提高0分为无效。 附: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疗规范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

一、常见病因

1.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16 9.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视骨质疏松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X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或长骨骨折,肋骨骨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见。

2.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胸廓畸形。

3.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

三、诊断要点

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故临床上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标:骨密度低下及(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具有明确的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骨矿盐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3.骨密度测定方法: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Z值

4.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5.X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有较大价值。 6.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判断骨丢失速率、监测病情、评价药物疗效。常用的骨转换生化指标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17 7.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病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免疫指标、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腺功能、肿瘤相关检查等。

中风(脑血管病变)

一、诊断

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一)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舌质多黯,有痰点、瘀斑,脉多弦或弦滑。若脉洪大、促疾、沉迟,多是病情危重之候。 (二)起病急剧,病情复杂。后世医家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临床上既有暴怒之后内风旋动、倾刻昏仆、骤然起病者,也有猝然眩晕、麻木,数小时后迅速发生半身不遂,伴见口眼歪斜,病情逐步加重者,此虽起病急但有渐进的发展过程。还有卒发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历时短暂而一日

三、五次复发者,此种起病速而好转亦速,但不及时治疗,终将中而不复。

(三)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如元•王履指出:“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多有此疾。”据近20年来的文献资料表明,中风的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向,30—40岁发病的也不少,甚至有更年轻者,但仍以6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人数的60%以上

(四)本病未发之前,多有先兆症状。《中风斟拴》说:其人中虚已久,则必有先机,为之睽兆。”眩晕和肢体一侧麻木,为常见之发病先兆。

二、 辨证论治要点

1.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中风急性期分中经络与中脏腑。《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中络是以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为主症,其麻木多偏于一侧手足,此邪中络,病情轻。中经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为主症,无昏仆,比中络为重,但皆由病邪窜扰经络而成,故可统称中经络。中腑是以半身不

18 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而神志不清为主症,但其神志障碍较轻,一般属思睡或嗜睡。中脏是以卒暴昏仆而半身不遂者,其神志障碍重,甚至完全昏损无知;或以九窍闭塞,如视一为

二、视长为短,目不能视、言语蹇涩、吞咽困难、尿闭便秘等,此邪中深、病情重。因两者皆有神志障碍,故统称中脏腑。从病期来看,中经络与中脏腑均届急性期的见证。若病廷半年以上则属后遗症。以中经络、中脏腑、后遗症的证侯分类,进行动态观察可辨别病情的浅深轻重。如起病时嗜睡而半身不遂,治后神志转为清醒,是先中腑后转为中经,病情转轻,顶后亦好;倘若神志障碍和半身不遂加重,渐至昏迷,是先中腑而转为中脏证,病情逆转,多预后不良。

2.辨闭证与脱证:中脏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但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闭证是邪闭于内,症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多属实证,急宜祛邪。脱证是阳脱于外,症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撤遗尿,这是五脏之气衰弱欲绝的表现,多属虚证,急宜扶正。闭证和脱证均为危急重证,治法不可混同,因此临床上必须分辨清楚。在闭证中,又有阳闭与阴闭之分。阳闭是闭证兼有热象,为痰热闭郁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阴闭是闭证兼有寒象,为湿痰闭阻清窍,证见面白唇青,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阳闭与阴闭的辨别,以舌诊、脉诊为主要依据,阳闭苔黄脓,舌质偏红;阴闭苔白腻,舌质偏谈。阳闭脉数而弦滑,且偏瘫侧脉大有力;阴闭脉缓而沉滑。阳闭和阴闭可相互转化,可依据舌象、脉象结合症状的变化来判定。

3.辨病势的顺逆:先中脏腑,如神志渐渐转清,半身不遂未再加重或有恢复者,病由中脏腑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属中脏腑的重证,如神昏偏瘫症状在急性期,仍属顺境。如见呃逆频频,或突然神昏,四肢油搐不已,或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及至手足厥逆,或见戴阳证及呕血证,均属病势逆转。呃逆频频,是痰热郁闭,渐耗元气,胃气衰败的表现。突然神昏、四肢抽搐不已,是由内风鸱张,气血逆乱而成。背腹骤然灼热而四肢发凉,手足厥逆,或见戴阳之证,皆由阴阳离绝所致,病入险境。至于合并呕血、便血者,是邪热猖獗,迫伤血络而成,亡

19 血之后气随血脱,多难挽救。

三、治疗 [治疗原则] 中风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急性期虽有本虚之证,但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之侯为主;又因风夹浊邪蒙蔽心窍,壅塞清阳之府,故“上盛”症状也较明显。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用平肝熄风、化痰通腑、活血通络、清热涤痰诸法。此时邪气盛,证偏实,故治无缓法,速主其病即安,但泻热通腑勿使通泻过度,以防伤正。恢复期以后,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为主。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之症俱在,乃瘀血、湿痰阻络而成,故治宜标本兼顾,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痰均是常用之法。 [治法方药]

1、中药治疗

中经络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治法:祛风通络.

方药:可选大秦艽汤加减。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治法:滋养肝肾,平熄内风。

方药:可选《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加减。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通腑。

方剂:方选《验方》星萎承气汤加减。

中脏腑 [闭证] 阳闭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20 方药:常选局方至宝丹一粒灌服或鼻饲以开窍;并用《医醇义》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滋阴潜阳。

阴闭

治法: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方药:常选《局方》苏合香一丸灌服或鼻饲以开窍,并用《济生方》涤痰汤加减。 [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可选用《世医得效方》参附汤。

后遗症 [半身不遂]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常选《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减。 [言语不利] 治法:祛风除痰开窍.

方药:常选《医学心捂》解语丹加减。

2、针灸疗法 (1)中频脉冲电治疗

用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厘米、厚约0.5厘米的钕铁硼合金永磁片;选用广州市国光电器厂生产的袖珍式多功能磁电治疗机,选择频率为60-80次/分的电脉冲波。

处方:在头部取运动区和/或头颅CT、MRI显示病灶相应的头皮投射区,在颈项取双侧天柱、肩中俞、百劳、风门,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贴敷磁片;在患肢按当时所处的BRUNNSTROM脑卒中后功能演变的阶段来选取经脉穴位:阶段I、Ⅱ取阴、阳经穴并重,如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天府、侠白、曲泽、郄门等穴,下肢取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等穴。阶段Ⅲ、IV以取阳经经脉穴位如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取足三里、梁丘、阳陵泉等穴。阶段V、VI以取阴经穴位为主,辅以阳经穴位,如上肢取天府、外关、手三里等穴,下肢取

21 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足三里、梁丘等穴。每次上下肢各取6个穴位,采用异名极并臵法循经贴敷磁片后接电脉冲波,通电6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疗程。

(2)针剌疗法

[半身不遂]: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①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初病时,仅刺患侧,病程日久后,可先刺健侧,后再刺灸患侧。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②十二井穴点剌放血 。 [中风不语]:祛风豁痰,宣通窍络。

处方:金津、玉液放血,针内关、通里、廉泉、三阴交等。 [中风闭证]:开关通窍,泄热祛痰。

处方:用毫针强刺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先用三棱针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再刺人中、太冲、丰隆。若手足拘孪或抽搐可酌加曲池、阳陵泉穴。 [中风脱证]: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处方:大柱艾灸,如汗出、肢温,脉起者,再用毫针,但刺激要轻。取穴:灸关元、神阔,刺气海、关元、足三里。如见内闭外脱之证,可先取人中强刺,再针足三里、气海以调其气 。 (3)头皮针、耳针治疗

头皮针取穴可取《素问•刺热论篇》五十九刺的头部穴位,中行有上星、额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傍有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次两傍有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每次取7-9个穴位,交替使用,宜浅刺留针,留针15—30分钟即可。治疗中风先兆症状,可针刺或艾灸风市、足三里等穴,有预防的功效。 (4)功能锻炼:

目的:脑卒中康复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矫治各类功能障碍,提高和加强躯体控制机能,改善和增进日常生活能力。

开始时间:脑梗塞患者第二天即可做肢体被动运动,脑出血患者则需在病情稳定后

22 进行。

日常训练: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庭人员协助下进行日常训练,以加速康复进程。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或健手协助患手。(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服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衣服一样。(3)洗澡动作;最初需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4)饮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亦以半流质为宜,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训练从口进食,仍以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后无呛咳或返流时,才能去掉鼻饲管。(5)排便训练:需视患者排便机能障碍情况,有便秘、尿潴留或二便失禁者,需给予有关对症处理,一般患者早期在床上排便,由他人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由患者自理。(6)家务劳动:患者在部分生活自理基础上,可从事若干简单家务训练,如在室内参加叠被、洗碗、开关窗户等活动锻炼,在室外参加晒被、种花等活动锻炼。

(5)肢体锻炼

没有自主运动能力的肢体活动:利用生理协调运动,姿式反射等无条件反射达到运动的目的。1)手指的伸展活动:将全无活动能力的上肢高举过头,此时,即出现手指自然伸展。2)手指的屈曲活动:让病人健侧的手指用力握拳,就可以诱发患者患肢手指的屈曲活动,同时,对侧的下肢有伸展运动。3)上肢屈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上肢屈肌产生收缩时,表现有前臂外旋,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旋和外展,肩胛骨上举和向后等运动。4)下肢屈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下肢屈肌产生运动时,表现有足趾背屈、踝关节背屈内翻,膝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等共同运动。5)上肢伸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上肢伸肌收缩时,表现有前臂内旋,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内收、内旋和肩胛向前等共同运动。6)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下肢伸肌收缩时,表现有足趾跖屈,拇趾背屈,踝关节跖屈、内翻,膝关节伸直,髓关节伸展、内收、内旋。7)上下肢联合动作:①头转向上下肢伸展的一侧时,可引起另一侧上下肢产生屈曲运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作用);②头颈向前屈曲时,促使上肢屈曲和下肢伸

23 展运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作用);③头颈向后伸展时,促使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运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作用);④上半身向右侧转体时,促使有上肢屈曲和左下肢伸直(紧张性腰反射的作用);⑤上半身向左转体时,促使左上肢屈曲和左下肢伸直(紧张性腰反射的作用)。

有部分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肢的活动 :1)上肢运动法:①上肢运动:病人站立,肩肘部向前伸直,然后再做前后伸展运动,上肢伸展做肩关节旋转运动,以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②手指爬墙法:两足分开,面对墙壁用手扶墙,手指徐徐向上爬,使上肢举高到最大限度,然后再归回原处,重复进行;③手握核桃法:一手握两个核桃,手指活动,使核桃位臵改变,或拇指与其余4指来回相对,锻炼手指的灵巧性;④高举摸头法:患肢肘关节呈屈曲位,先摸同侧头顶,再摸对侧头顶;⑤滑车举臂法;在墙的高处吊一滑轮,绳子从滑轮上穿过,两手各握住绳子一端,来回拉动;⑧抓空法:将5指用力张开,再用力握拳,重复多次;⑦做腕关节、指掌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2)下肢活动:①直腿抬高法:下肢伸直患肢徐徐抬高,然后再放下,再抬高;②伸膝屈膝法:取仰卧位,患肢做伸屈活动;③上下楼梯法:患者上下楼梯走动,能增加体力,促进下肢的恢复;④足底滚木法:患者坐在椅子上,足踏圆形木棍上,做前后滚动,锻炼膝关节活动;⑤做髋、膝、踝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

不宜进行康复锻炼的情况:①安静时脉搏在120次/ min以上;②舒张压在16kPa以上;③收缩压在26.6kPa以上;④有心绞痛者;⑤发生心肌梗死1个月以内;⑧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⑦有心房纤颤以外的明显的心律不齐者;⑧锻炼前即有心悸、气短者。 (7)按摩推拿法:

适用于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半身不遂,尤其是半身不遂的重证。其手法:推、捏、按、捻、搓、拿、擦。取穴有十二井穴、风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部位:颜面部、背部及四肢,以患侧为重点。 推法:护理人员用手掌大、小鱼际肌,在病人四肢做向心性推,能促进静脉回流;相反方向推,能促进血液循环。

24 捏抓法:护理人员在患肢肌肉丰满处用5指捏抓肌肉。

剁法:将5指并拢伸直,用手的尺侧对准患肢,用手腕的力量,两手在患肢上下地剁。

揉法:护理人员用鱼际肌,稍加压力在患肢上,顺时针做小圆运动,并随时移动位臵。

滚法:用手掌的的尺侧对准患肢,稍加压力,利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摇摆,摇摆1次,向前推进1次。

四、难点及解决思路、措施:

1、肩手综合征。

解决思路、措施:早期预防,加强康复锻炼宣教工作,如姿势摆放、使用肩手吊带保护患肩等;疼痛的处理,予局部穴位贴药,中药封包治疗等。

2、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解决思路、措施:针刺后强捻转或用电针选密波,半小时后取针,继之患肢行功能锻炼。

五、疗效评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能独立生活。 末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口僻(面瘫)

中医部分

本病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又称“口、“卒口僻” 、“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一40岁者居多,男性比女性发病多。面部左右两侧的发病率大致—致。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复发者极为少见。

面瘫—症,在《内经》中已有记载。《灵枢•经脉》说:“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唇胗。”《灵抠•经筋》说:“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又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

25 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缓不胜收,故僻。”其后《甲乙经》载有“口僻”,《诸病源候论》记载有“风口候”。《医学纲目》谈到“口眼斜”时说:“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斜,亦有无半身不遂而口眼斜者。”《针灸大成》亦载有“口眼斜”,历代医籍对本病均有详细记载。

本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系由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症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至于由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与本病病理不同。但可参考本病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 本证是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说:“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咀僻也。”可见古人多认为本证是由络脉空虚受风而得。但有感受风寒、风热的不同,风痰痰血阻滞脉络亦能导致口僻。 [辨证治疗] 主证 起病突然,多在睡卧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呆板,麻木。不能作戚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时在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 [治疗部分] 中药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药:选用宋•杨谈《杨氏家藏方》牵正散为主方。“牵正”其意是将已歪斜的口眼部肌肉恢复如初,本方用全蝎、僵蚕、白附子三药以祛风化痰。急性期可用汤剂。并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羌活、防凡当归、赤芍、香附等。用羌活、防风加强散风祛邪之力;当归、赤芍养血活络,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香附为气中血药,既可理气、又能和瓜本方对表实属风寒入中较宜。如因表虚自汗者,可去羌活,加入桂枝、黄茂;如内热蒸表汗出,舌苔薄黄者去羌活,加入夏枯草、黄芩、菊花、银花。若经治两个月以上未能恢复者,多有痰浊瘀血阻滞脉络,可去防风、 羌活,

26 加入水蛭、穿山甲以逐瘀血,再加白芥子、制南星以涤除经络顽痰。有病久口眼歪斜而面肌动者,可去羌活、防风、白附子;加入天麻、钩藤、生石决、白芍、木瓜以平肝熄风,和血舒筋。 针灸治疗

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面瘫急性期,发病后 1~ 10天,避免使用强刺激方法,防止面神经变性,可选用经穴磁场电脉冲方法或梅花针叩剌方法,严格掌握治疗剂量;第二阶段为静止期,指发病后10~2 0天,可选用针刺和电针、经穴磁场电脉冲方法、梅花针叩剌方法、针挑等 ;第三阶段为恢复期,指发病 2 0天以后,同第二阶段治疗方法,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后遗症期:参考恢复期治疗或选用埋线、针挑等。 针剌治疗

治则 活血通络,祛风牵正。

处方 阳白透鱼腰、攒竹,四白透迎香,太阳透丝竹空、瞳子髎 地仓透颊车,人中,承浆,风池,翳风,合谷(对侧) 。

上方各穴均用捻转之平补平调法,留针30分钟.或加电,每日或隔日针1次.10次为期不远疗程,疗程间休3天。

加减 口苦、耳鸣加外关、率谷.用捻转泻法,关冲用刺血法。病久体虚加足三里(双)、针用补法。久病患侧面肌抽动者加颧、太阳均(患侧)三棱针点刺放血加闪火拔罐。

经穴磁电疗法(穴位磁场电脉冲疗法)

器具选择:每片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厘米、厚约0.5厘米的钕铁硼合金永磁片。

脉冲电流选择:选用频率为60-80次/分的连续脉冲波。

处方 阳白透鱼腰、攒竹,四白透迎香,太阳透丝竹空、瞳子髎,地仓透颊车、翳风透天窗。

操作方法: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贴敷磁片,固定后接电脉冲波,通电60分钟,每日一次,二周为一疗。 针挑疗法

27 取穴 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合谷,人中,承浆等

操作 穴位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应穴位下注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此疗法适用于恢复期及后遗症。 梅花针疗法

取穴 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人中,承浆,合谷(对侧)等。 操作 用梅花针叩剌。以用部微红为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适用于恢复期及后遗症。 古代文献摘要

《灵枢 经筋》:“卒口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臵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噉美炙肉,不饮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甲乙经》;“口僻,颧及跟龈交,下关主之。”“目痛口僻戾僻,禾髎主之。”“口僻不正,翳风主之。”

《铜人俞穴针灸图经》:“客主人治偏风口眼斜。”

《玉龙歌》:“口眼歪斜最可磋、地仓妙穴连颊车

《针灸大成》;“口眼斜:先针地仓、颊车、人中会、承浆、翳风。” 《百症赋》:“颊车地仓穴、正口片时。” 西医部分 1. 定位诊断

(1 )单纯性面神经炎。定位:茎乳突孔或以下部位受损。临床表现:面肌运动障碍,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2 ) Bell氏面瘫。定位:在面神经管内 (茎乳突孔内 ),面神经管中鼓索和蹬骨肌神经之间受损。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 2 / 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定位:面神经管中蹬骨肌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 2 / 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

28 (3 ) Hunt氏面瘫。定位:膝状神经节处受损及岩浅大神经受累。临床表现:面瘫,舌前 2 / 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障碍,泪腺分泌丧失,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外耳道疱疹。 2. 疗效标准

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1 ]确定。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 ;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 (或 )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3. 解剖特点

面神经颅外段穿过腮腺后形成 5个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及颈支,分别支配不同的肌肉。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主要由颞支、颧支和颊支支配,面神经损伤时主要表现上述肌肉的瘫痪。 4. 面肌功能训练

(内容:①面部肌肉按摩:对损伤神 经所支配区域肌肉按摩,每日 2~ 4次,每次3~5min。②面肌功能训练: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分区,进行额、眼周、鼻、口周 4个部位面肌功能训练。训练方法:额部:①尽力皱眉。不能运动时,在 眉的内侧角处加力,协助运动;对其拮抗时,可以在眉的内侧角处加一相反的力。②用力抬眉。不能运动时,在眉中间处加力,协助运动;拮抗时可以在眉中间施力。眼部:①用力闭眼。如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手指加力帮助,拮抗时,在眼睑处施以微力。② 紧闭眼与轻闭眼交替进行。鼻部:①尽量扩大鼻孔, 似不能呼吸样。②尽量缩小鼻孔,似遇难闻气息样。 ③用力皱鼻,在鼻根处形成皱纹。力量不够时可以手指力量帮助;拮抗时于鼻唇沟处加力。唇部:①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前伸嘴唇,象是在发“u”音。②用手指压住嘴角两边,后拉嘴唇,象是在发“i”音。③运动上唇,作显露上牙龈状。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鼻底向

29 唇方压粘膜。 ④运动下唇,作显露下牙龈状。此时可感到颈部肌 肉的紧张。力量不足时,可以用手指轻压下颌区皮 肤,协助运动。拮抗时,用手指从颏部向唇方加力。 ⑤两唇之间衔一物,并试着移动它。训练要点:训练时要求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每个训练动作均做到最大限度;只锻炼患侧肌肉;对力量弱的肌肉要用手指帮助它达到正常位臵;肌肉可以运动时,应该施以轻微的拮抗力,达到增强肌肉 力量的目的;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训练步骤:训练从面神经损伤后1 4日开始;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面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制定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掌握训练方法;患者掌握训练方法后,可自行对镜练习,并由家人协助进行自我训练;定期 复查,评定神经恢复情况,修改训练方案,纠正训练方法。训练时间:于炎症消退约10日开始训练,每天2~4次,每个动作重复4~5次)。 难点:面瘫后期出现面肌痉挛。

解决措施:

1、埋线:穴取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承浆、合谷(对侧)等,每次4-5穴,每月一次;

2、火针:取穴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下关、承浆等穴,每次3-5穴,隔天一次,3次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4-5天。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因劳损或年高,膝失精血充养,经气不利所致。以膝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时关节内有声响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骨痹”诊断标准拟定: (1)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

(2)髌骨压痛阳性,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阴性。

(3)X线检查:膝关节间隙不对称或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髁间棘变尖。 (4)排除膝关节其它病变,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

2、治疗方法:

30 取穴:梁丘、血海、双膝眼、委中、承山

(1) 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在选定的穴位上臵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自配药液(林可霉素、654-

2、普鲁卡因、黑老虎提取液)约2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2)针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3)针挑:穴位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4)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5)穴位注射:取内、外膝眼为主,药物用玻璃酸钠或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强的松龙混合液,每周一次。

3、难点:症状反复。

4、解决思路、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饮食调理,补钙等。

5、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痹症(痛风性关节炎)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诊断依据:

31 (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分类:

(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西医部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九条: (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一趾关节肿痛。

32 (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 (6)有痛风石。 (7)高尿酸血症。 (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9)发作可自行中止。

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2、治疗:

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以疼痛关节周围阿是穴为主,药物用利多卡因、654-

2、柴胡针等作导入,每天一至两次,每次一小时。

2、中药封包治疗:以疼痛关节周围阿是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3、中药: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法有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常用方药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上中下痛风方等。缓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常用方药如正肾丸等。

3、难点:病情反复。

4、解决思路、措施:要求患者低嘌呤饮食,以痛风食普为指导,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5、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蛇串疮(带状疱疹)

1、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分型:

本病多因风热外感,湿热内蕴,郁于皮肝;或火毒炽盛蕴结肌肤面发病。 (1)、风湿热证:多发于春夏季,红斑呈鲜红色,常伴有发热,咽痛,口干,关节酸痛,便秘,溲赤,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2)、火毒证:常发病突然,畏寒发热,头痛,无力,咽干喉痛,关节疼痛,口渴

33 身烦,或胸痛咳嗽,或呕吐腹泻,红斑为深红色,紫红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

(1)、损害为在炎性红斑上发生群集性绿豆大小水疱,间有出现丘疹,大疱或血疱。 (2)、皮疹常沿外周神经作带状分布,单侧性多见,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其次为上肢臂丛神经和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

(3)、有瘙痒、刺痛或灼热痛,严重者有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

2、治疗方案:

(1)、穴位注射:药物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强的松龙混合液,穴位取疱疹区基底部区,根据疱疹情况,一般注射1-3次,直至疱疹变黑、结痂,无新出疱疹为止。

(2)、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疱疹区周围阿是穴,药物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

12、病毒唑针、柴胡针等作导入,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

(3)、外搽:用安宫牛黄丸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外搽疱疹区,每天多次。

(4)、中药:风湿热证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茵陈蒿汤合消风散加减;火毒证者,宜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难点:后遗神经痛。

4、解决措施:

1、梅花针+拔罐:用梅花针在原疱疹及神经分布区阿是穴叩刺至皮潮红或微微出血,然后在局部拔火罐10-15分钟后出罐。

2、火针:局部阿是穴,每次3-7针,每天或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有效则休息5-7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5、疗效标准:

1、治愈:皮疹和症状全部消失。

2、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症状减轻。

3、未愈:皮损和症状均无好转。

腰痛(腰椎管狭窄症)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34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西医部分

(1)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2)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臀部痛及下肢痛,疼痛性质可为酸痛、牵拉痛,或伴麻木感、烧灼感,有间歇性跛行,少数可有会阴麻木及小便储留或失禁,重者可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

(3)患者主诉的严重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一般自觉症状较重,而阳性体征较少。脊柱可有侧弯,生理前凸可减小,腰部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肌力减弱,下肢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果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马鞍区麻木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4)腰椎CT扫描或MRI检查结果支持诊断。

2、治疗方法

(1)选腰部华佗夹脊穴(双)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cm、厚约0.5cm的汝铁硼合金永磁片,按同名极并臵方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同时以QJ-B型电脑牵引治疗仪(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2)针挑:取腰部华佗夹脊穴,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3~5天为一疗程。

35 (3)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为主,每日一至二次,每次20分钟。

3、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1]制定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腰痛(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1、 诊断标准

1、中医部分

疼痛的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舌脉可无变化。 西医部分

(1)多发生于青壮年,常在弯腰劳动后突然伸直腰过程中,或在腰部旋转时突发起病。

(2)表现为腰部剧痛、轻微活动则疼痛加重,腰部僵直于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

(3)查体:骶棘肌痉挛,腰部相应的小关节区有明显压痛。

(4)X线腰椎摄片除示生理弯曲改变外,多无其他异常,亦可能显示后关节排列方向不对称、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

2、治疗方法

(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在选定的穴位(病变腰椎夹脊穴)上臵一约3×5cm2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2﹪普鲁卡因、导入液、654-

2、林可霉素按2:2:1:2的比例配制)约1ml,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2)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为主,每日一至二次,每次20分钟。 (3)可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中成药。

3、疗效标准

治愈:腰痛消失,腰部无压痛;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

36 状、体征无改善。

痿症(脊髓损伤)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肢体萎弱无力,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而成瘫痪的病症。

(1) 肺胃热盛:感受温邪热毒,肺受热灼,津液耗伤,不能输精于皮毛,筋肉失于濡润;或因嗜食辛辣甘肥,脾胃积热,津液亏耗,筋肉失却滋养,遂成痿症。 (2) 湿热侵淫:久卧湿地,涉水淋雨,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而化热,蕴蒸阳明,以致宗筋弛缓而成痿症。 西医部分

(1)临床表现: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异常,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2)辅助检查: 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2、治疗:

(1)磁性药物导入:取损伤平面及其上下一椎体对应的夹脊穴,贴上汝铁硼合金永磁片,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取维生素B

12、胞二磷胆碱、654-2等药物导入。

(2)针灸治疗:取损伤平面及其上下一椎体对应的夹脊穴,损伤平面以下阳明经、脾经穴位,均用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或电针(取连续波)或艾灸,每天一次,每

37 次30分钟。同时配合针刺十二井穴或八风、八邪等穴位。 (3)损伤平面局部中药封包治疗。

(4)配合活血化瘀(如血塞通等)及抗炎减渗(七叶皂甙钠)等中成药物治疗,结合四诊八纲辩证予以中药内服。

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肢体肌力正常、感觉平面消失,二便正常。 (2)好转:肢体乏力、感觉或二便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痹症(股骨头坏死)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大、重胀或麻木等证,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者。 西医部分:

(1)病史有外伤史、服用激素史、嗜酒史、风湿病史、减压作业等病史。

(2)症状体征:有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阳性,患肢可以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

(3)辅助检查 X线片提示股骨头缺血坏死。

(4)对高度怀疑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片无坏死改变的,应该行CT或MRI检查。

2、治疗:

(1)磁性药物导入:取患侧居髎、环跳及髋周阿是穴,贴上汝铁硼合金永磁片,磁片采用异名极并臵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输出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60~80次/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2次,每次60分钟,取维生素B

12、利多卡因、654-2等药物导入。并予以局部TDP等照射以消炎、改善循环。

(2)取患侧髋周中药封包治疗,中药主要为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药物。

(3)针灸治疗:取患侧居髎、环跳及髋周阿是穴,电针+TDP治疗,电针取连续波,

38 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或加艾灸或予以温针灸治疗。

(4)配合活血化瘀等中成药物治疗,结合四诊八纲辩证予以中药内服。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自身感觉髋关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与正常完全相同。

显效:患者自觉疼痛症状消失,或在气候变化或行走距离超限时,髋关节有不适感或髋关节疼痛,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范围和步态改善近于正常。

好转: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在休息状态下消失,在活动状态下短距离消失或减轻。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及步态较前改善,跛行好转。

无效:患者自觉髋关节疼痛症状无缓解,步态无改变。患者髋关节功能无改变或加重,跛行无改变。

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大、重胀或麻木等证,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者。

西医部分: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

39 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2、治疗方法:

(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病变关节周围阿是穴为主,药物用普鲁卡因、柴胡针、654-2针、林可霉素等作导入,每天一至两次,每次一小时。

(2)中药封包治疗:以病变关节阿是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3)穴位注射:取大椎、双侧大杼、血海等穴,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及强的松龙混合液注射,一般行1-3次,每天融一周。 (4)针挑:病变关节周围大针挑摇,每日两穴。

3、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缓解:关节或关节外症状控制,血沉、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X线骨关节改变无新进展或有改善。

(2)、好转:关节或关节外症状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RF滴度较前下降,X线骨关节破坏进展较前减慢或无新进展。

(3)、未愈:仍有关节或关节外症状,血沉、C反应蛋白、RF滴度升高,X线骨关节有破坏或破坏仍有进展。

漏肩风(肩周炎)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痠重疼痛,运动受限为主症。本病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至气血阻滞而成肩痛。肩痛日久,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蕴郁而生湿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能举动。

西医部分: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 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

40 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 (3)、患肩怕冷;

(4)、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2、治疗方法:

(1)、中频脉冲电治疗+TDP:取患侧肩贞、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等穴,药物用普鲁卡因、柴胡针、654-2针等作导入,每天一至两次,每次一小时。 (2)、电针+TDP:肩贞、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臂?、风池、条口、承山等穴,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3)、针挑:肩贞、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等穴为主。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

(4)、中药封包治疗:以患者局部经穴为主,每天一次,每次约20分钟。 (5)、拔罐:肩周局部经穴,每天或隔天一次。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41

脊痹(强直脊柱炎)

1 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因肾虚于先,寒邪深入骨髓,使气血凝滞,脊失温煦所致。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为甚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西医部分:

参照1984年AS修订纽约标准。 (1) 临床标准

①腰痛、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 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大于或等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3)确诊条件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 (4) 分期

A 早期:脊柱功能活动受限,X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椎小关节正常或仅关节间隙改变。 B 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片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C 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X线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椎呈竹节样变。 2 治疗方法:挑筋法

取穴:颈、腰、背部膀胱经背俞穴、华佗夹脊和督脉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穴位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应穴位下注射皮丘,用特制针具挑断表皮后,把穴位皮内的白色纤维缓慢拉出,直至把针孔(直径约0.2~0.3cm)周围的纤维挑完为止。挑毕,针挑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

疗程:每天针挑一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0天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3 疗效标准(参照198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有

42 关“风湿四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

显著好转:经治疗后受累部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ESR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质病变有改善或无发展,恢复日常劳动。好转:受累部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ESR降低。无效:经治疗1-3个疗程(10天为1个疗程)以上,受累部症状无改善。

注:有条件者可参考并观察其它各项免疫指标和有关化验室检查。

43

上一篇:新生儿科护士进修心得下一篇:学生管理工作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