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王战和现在工作

2022-09-06

第一篇:中办王战和现在工作

关于做好中办督查专题督查反馈工作方案

关于做好中办督查组专项督查反馈

意见整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

新担当新作为的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中央办公厅督查组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整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工作方案》(洛组通字﹝2018﹞7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整改落实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坚持把整改落实与作风转变、抓好当前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细化完善“三项机制”及配套制度,强化实践运用、典型宣传和案例引导,形成鼓励担当作为、崇尚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为服务追赶超越、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整改任务

以县委整改工作方案指出的问题为重点,在本系统全面开展整改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整改任务。

(一)丰富学习载体,扎实做好《意见》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丰富多样的学习载体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意见》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干部职工,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不断扩大知晓面和认同度,迅速把全体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新精神新要求上来。

(二)精心研究部署,建立完善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

扎实安排部署,积极组织人员,精心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实施办法,继续修订完善“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干部职工考核考勤办法和季度考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职责、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奖惩办法,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细化为可量化的指标,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准、奖与惩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形成精准科学、便于操作、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三)精准运用“三项机制”,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将中央《意见》落实纳入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整体布局,作为干部推荐、选拔任用的根本遵循。要围绕“中心工作”,紧盯“三准三实”,聚焦“追赶超越”和“脱贫攻坚”,突出政治、作风和实绩考核,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研判和考核干部,推荐、选用和鼓励政治过硬、作风扎实、勇于担当的干部,旗帜鲜明地为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进一步树立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三、工作安排及完成时限

(一)对标制定整改方案(8月28日前)。

按照县委组织部整改工作方案要求,逐一对标检查,认真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围绕整改内容,建立任务清单,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时限要求、工作标准、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广泛深入学习宣传(8月31日前)。

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意见》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主要负责人要做辅导解读,带头学习,每周一例会上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并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知识竞赛测试、学习笔记展评,切实把《意见》相关内容学深学透学实。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及时宣传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在财政系统上下形成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浓厚氛围。

(三)细化修订完善制度(9月10日前)。

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结合贯彻中央《意见》精神,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谋划,制定出台贯彻中央《意见》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本单位“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和干部职工考核奖惩办法,建立起科学完整、务实管用的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制度体系。

(四)扎实开展专项督查(9月12日前)。

局机关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整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重点检查安排部署、学习宣传、制度建设、实践运用、典型宣传、实际效果等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研究的会议记录、主要领导的辅导材料、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制定印发的整改方案、出台细化的配套制度、干部日常考核考勤管理、典型宣传和案例推广等佐证资料。

(五)按时上报整改情况(9月18日前)。

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要在8月底和9月中旬前,分别将学习部署情况、制度修订完善及整改落实工作情况上报局办公室。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具体组成人员为:

长:杨少峰

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张

财政局党组副书记

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亚军

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米向军

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员:李忠厚、李克荣、段

力、赵

鸣、杨俭锋

鹏、杨红乐、周玉霞、杨

涛、焦保军

余敏玲、王

健、李红霞、张亚君、孙正涛

王亚玲、姜爱平、郭

娜、朱长寅、谭贵生

李长青、何亚峰、索玉霞、王

曼、黄

王念良、陈书锋、王小彦、张

健、魏云霞

王少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涛、程小林、郭俊、陶莉、任伟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是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排在第一位的整改任务,财政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检阅。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看齐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改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夯实工作责任。

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整改落实工作要高度重视,扎实安排部署,夯实工作责任、细化整改措施,精心组织实施,要

做到领导坚强有力、工作职责明确、整改有序推进、资料整理规范。

(三)抓好整改落实。

各镇(办)财政所、局属各单位、要聚焦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建立整改“台账”,严格实行整改“销号”制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任务逐项落实到位。

第二篇:中办国办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

新华社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条 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

第三条 考核工作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针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工作成效;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规范考核方式和程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结果导向、奖罚分明,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促使省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职尽责,改进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条 考核工作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开展一次,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

第五条 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二)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

(三)精准帮扶。考核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四)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

第六条 考核工作于每年年底开始实施,次年2月底前完成,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省级总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减贫计划,就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形成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第三方评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

(三)数据汇总。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动态监测数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第三方评估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

(四)综合评价。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汇总整理的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结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报告。考核报告应当反映基本情况、指标分析、存在问题等,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处理建议,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五)沟通反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题反馈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七条 考核中发现下列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一)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

(二)违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

(三)违反贫困县约束规定,发生禁止作为事项的;

(四)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

(五)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较低的;

(六)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

第八条

考核结果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予以通报。对完成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一定奖励。对出现本办法第七条所列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参与考核工作的中央部门应当严守考核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担当,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情况,主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对不负责任、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加强对本地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扶贫办商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9日起施行。2012年1月6日印发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行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一)工作目标。将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职责权限,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实施范围。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三)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对行使的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职权,分门别类进行全面彻底梳理,逐项列明设定依据,汇总形成部门行政职权目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参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其他类别的分类方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明确梳理的政策要求;其他类别的确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四)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在全面梳理基础上,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清理、调整。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及时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按程序办理;可下放给下级政府和部门的职权事项,应及时下放并做好承接工作;对虽有法定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定依据相互冲突矛盾的,调整对象消失、多年不发生管理行为的行政职权,应及时提出取消或调整的建议。行政职权取消下放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其工作部门清理后拟保留的行政职权目录,按照严密的工作程序和统一的审核标准,依法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需修改法律法规的,要先修法再调整行政职权,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在审查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基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审查结果按规定程序由同级党委和政府确认。

(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对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透明、高效、便民原则,制定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切实减少工作环节,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七)公布权力清单。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经过确认保留的行政职权,除保密事项外,要以清单形式将每项职权的名称、编码、类型、依据、行使主体、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及时在政府网站等载体公布。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其权力清单由其上级部门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核确认,并在本机构业务办理窗口、上级部门网站等载体公布。

(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权力清单公布后,要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权力清单未明确但应由政府管理的事项,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需列入权力清单的,按程序办理。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九)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已经建立权力清单的,要加快建立责任清单;尚未建立权力清单的,要把建立责任清单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与权力清单一并推进。

(十)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权力清单公布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都要严格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切实维护权力清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要大力推进行政职权网上运行,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不按权力清单履行职权的单位和人员,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组织实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定本地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细化政策措施,认真研究部署。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要事项及时向党委报告。国务院各部门要支持地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要指导督促本系统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落实权力清单制度。

(十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把有利于服务人民、有利于群众办事作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基本出发点,抓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主要环节,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关系紧密、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作为重点,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职权事项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解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公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十三)坚持实事求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立足于我国法治建设实际,渐进有序、积极稳慎推行。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权力清单行使职权,防止乱作为;也要积极主动履行职责,避免不作为。对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稳定的事务,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责。

(十四)坚持因地制宜。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部署,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与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等结合起来,形成改革合力。已经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地方,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尚未推行的地方,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经验,抓紧做好相关工作。

(十五)统筹协调推进。省级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县两级政府2016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权力清单的公布工作。乡镇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的权力清单公布,要与当地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公布相衔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情况,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督查。

第四篇:中办发24号文件

中办发[1999]24号文件

关于基层人民武装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

原则等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

乡(镇)和街道人民武装部(以下简称基层人民武装部),是我国国防体制和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重视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广大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为加强国防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要求,为适应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现就基层人民武装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原则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层人民武装部的职能任务

基层人民武装部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基层人民武装部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本区域的民兵组织建设、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管理;

2、组织带领民兵完成战备执勤任务,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3、发动和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4、战时组织带领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5、负责本区域的征兵工作和预备役士兵、预备役军官登记统计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战争潜力调查,做好相关的动员准备工作;

7、协同预备役部(分)队落实参训人员,做好兵员管理、动员集结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国防教育,做好退休军人的安置和烈军属的优抚工作;

8、协助军队做好本区域的军事设施保护工作;

9、完成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基层人民武装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人民武装部建设,建立健全街道人民武装部。基层人民武装部接受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基层人民武装部所需编制员额,应本着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在本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编制总数内统筹考虑。

乡(镇)人民武装部一般编配部长、干事各一人。其中贫困地区军事工作任务较轻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只编配部长一人;边海防一线和社情复杂地区等军事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人民武装部,可增配一名干事。

直辖市的街道人民武装部编配部长、干事各一人,其中军事工作和战备任务较重的,增配一名副部长。其他城市的街道人民武装部,编配部长一人,其中军事工作和战备任务较重的,可增配一名干事。

三、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选拔配备和管理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选拔、配备和管理,实行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令[ 1993 ]第 125 号)和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发[ 1993]8 号)号)规定的精神执行。选拔、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要充分考虑武装工作的特点和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选配。选拔、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基本条件是,政治可靠,身体健康,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热爱党的人民武装事业,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主要从人民武装学校毕业学员中选拔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配,也可从地方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其他党政干部中选配。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录用,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地方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专业科目考试以军事知识、技能和本职业务为主,由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有关部门具体负责。拟录用人员,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编制职数出现空缺时,要优先录用人民武装学校的学员。拟录用的地方大专院校毕业生,必须接受人民武装学校或者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教导大队半年以上的军事专业培训后方可任职。对个别德才优秀、工作特别需要的人员,经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批准,也可采取选调的办法。

经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现有的乡(镇)、街道聘用制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按照《中组部、人事部 < 关于做好乡镇机关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参照管理工作的意见 > 的通知》(组通字 [1997]48 号)的精神,经考核、过渡后可仍实行聘用制。

乡(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参加同级党委,为副乡(镇)长级职务;街道人民武装部部长参加同级党工委,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级职务。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任免权限和程序是:部长、副部长的任免,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所在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提名,组织部门、人武部门共同考察,报县(市、区)委审批后,以县(市、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的名义任命,并报上级军事机关备案;其他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任免,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与所在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共同协商,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审批,以县(市、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名义任命,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调整交流,应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每年要会同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实施奖惩、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四、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培训

基层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培训,由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军事机关为主。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地方党政干部培训计划,统一安排。军事业务培训由军事机关负责组织实施。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要制订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军分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进行培训。各级军事机关要积极组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参加军队、地方高等院校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人民武装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基层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要根据武装工作的需要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的状况确定招生规模。要适应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和现代军事发展的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挂靠高等院校等办法,逐步提高人民武装学校的办学层次和质量。要不断优化人民武装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为基层人民武装部输送高素质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

五、加强对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的领导

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职责。各地要把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政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和考核内容。要认真解决基层人民武装部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所需的经费,并继续扶持基层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开展以劳养武活动,以减轻人民群众负担。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和生活福利待遇,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工资、福利、公务费、定级、提级等问题,按照同级党政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要充分考虑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工作特点,按其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保证他们以主要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 1999年7月6日

第五篇:中办发[2003]29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中办发[2003]29号

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

人事部、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2002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事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解决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人发〔2002〕82号),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文件的各项规定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少数企业军转干部上访现象仍有发生。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解决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重要意义,把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作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突出任务来抓。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区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办法,抓好落实。对已经出台的一些措施和办法,要注意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要深入到生活最困难的企业军转干部之中,摸清情况,真正把解困措施落实到户,兑现到人。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同时,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军转干部要加强党性教育和组织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主动做好工作,化解矛盾,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维护大局的稳定。

各地区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于年底前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届时,中央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人事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认真解决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 人发〔2002〕82号,以下简称82号文件 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原则

(一)82号文件是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基本政策依据,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要在文件规定的政策框架内解决。

(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担负起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要把驻地的中央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纳入

地方政策范围,统筹考虑,统一政策和有关待遇。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问题解决在当地。

(三)地方财政要采取积极措施,妥善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确有困难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接收安置企业军转干部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并与地方的实际投入、工作绩效挂钩。

(四)坚持解决困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做好绝大多数企业军转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极少数违法违纪人员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五)统筹兼顾,通盘考虑,避免引起其他群体攀比,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六)国资委要指导、监督中央企业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维护稳定。中央企业贯彻落实82号文件所需资金由现行渠道解决。

二、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关于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军转干部家庭要全部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随时申请、随时审核、随时审批,并将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时兑现到户,落实到人。企业军转干部家庭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县 含县 以上民政部门要酌情给予临时救助,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解决。

对于按政策规定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军转干部,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以及原企业要继续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筹集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未进入中心及已出中心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实现再就业的,由企业负责发放基本生活费。企业确有困难的,经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由财政按“三三制”的原则给予补助。对未实现再就业的企业军转干部,各地要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优先纳入再就业扶持范围,及时发给《再就业优惠证》,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关于养老保险问题。

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基本养老金,要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今后在国家统一部署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时,各地要继续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军转干部所在企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将企业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军转干部在当地建立帐户前的军龄和在企业工作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应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负担,单位缴费部分确有困难的,可由军转干部所在企业与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缓缴及补缴协议,确保军转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未参保企业的已退休军转干部,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基本养老金并负责发放,并按有关规定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所需资金由现行渠道解决。

在困难国有企业工作、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军转干部,如本人自愿,可提前退休,并按国家现行规定相应减发基本养老金。提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现行渠道解决。

(三)关于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军转干部所在企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地方政府要督促企业尽快参保。对未参保企业军转干部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企业参照当地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报销。企业报销确有困难以及参保后医疗费负担仍很沉重的企业军转干部,要通过社会筹资和同级财政补助等办法给予医疗救助。

(四)关于资金筹措问题。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要确保企业军转干部工资、基本养老保险、下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落实。企业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快补发拖欠企业军转干部的工资等各项费用,已关闭停产且无其他收入的企业所需补发资金,由其主管单位帮助解决。无主管单位或主管单位无力帮助解决的,由地方政府筹措资金予以解决,并在政府预算中作出安排,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为帮助地方建立企业军转干部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中央财政从2003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地方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包括按照现行渠道解决在地方的中央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补助资金、发放未参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退休金和提前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的补助。专项补助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具体操作时,根据各地的工作实绩和支出情况,参照安置到企业的军转干部人数和财政困难程度,确定补助数额;终结后,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进行专项检查,对仍存在拖欠企业军转干部工资等各项费用问题的地区,相应扣回补助资金。

(五)关于人员补贴标准问题。

各地要在现行政策框架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 可考虑以省或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水平为确定补助的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的,补助到平均水平 。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突出任务,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国家有关政策、82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狠抓落实。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的责任,确保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解决。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下岗和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中党员军转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挂空”和教育管理脱节,保证他们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要切实加强企业党员军转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支持改革。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企业党员军转干部,所在的党组织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上级党组织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对于党员组织关系已经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党员军转干部,社区党组织要在政治上信任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注意发挥他们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组织这些同志参加岗位培训,帮助他们再就业,并鼓励他们带领其他下岗职工再就业。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注意在他们中间培养选拔表现突出的党员进入社区领导班子。企业党员军转干部如果对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意见,可以向所在党组织提出,但不得组织和参与集体上访、示威游行等群体性活动。

各地要按照人事部等10部门《关于教育引导部分企业军转干部正确认识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宣传提纲》的精神,引导企业军转干部认识到在企业其他职工面临同样困难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为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所作的努力,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教育他们顾全大局,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军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政治警觉性,自觉抵制影响稳定大局的各种言行。

二OO三年九月三十日

上一篇:中班下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班幼儿下学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