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车辆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于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盐城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并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产学结合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第一篇:车辆工程论文范文

车辆工程专业同质化现象探析

摘 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但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进程中出现了同质化趋势,对高等院校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本文分析了该专业同质化的现象和原因,提出要改善这种现象,就必须充分认识特色和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大学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 同质化; 特色和创新; 个性化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对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不同定位的学校其车辆工程专业应有不同内涵,但很多本科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即在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于一致。汽车是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产品,从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到后市场的销售、维保,汽车行业需要多元化人才,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内涵的同质化倾向,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影响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就业困难[1]-[4],对高等院校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如何避免同质化,走出一条各具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道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车辆工程专业内涵同质化现象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所本科院校设置了车辆工程专业,大多数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都极为相似。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培养交通车辆工程领域内的研究院所,以及生产企业从事新产品研究、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专业课的设置、教学大纲及课时分配十分雷同:如车辆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下“汽车”专业方向或模块的专业课都设置为“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汽车理论”课时一般是48或32学时,选用的教材无一例外都是清华大学余志生教授主编的《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授课内容主要是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工艺,鲜少涉及车身制造和整车涂装、总装等内容,究其原因,大多本科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起始于机械工程学科,因而以机械制造工艺为基础。培养模式单一:以传授——接受式教学为主,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评价,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实践环节少,拆装实习的设备大多以传统发动机和底盘为主。

“同质化”造成高校重复建设、招生困难,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专业特色和内涵不清晰,专业所属学科边界模糊,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相似,导致车辆工程本科人才的就业市场混乱,用人单位难以适从,只好眼光向上,以“类似专业”高学历人才覆盖“专业”、“规范”的本科学历人才,致使本科生就业情况雪上加霜。

二、车辆工程专业内涵同质化原因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同质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现象,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依然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运行管理模式。例如政府组织或支持各种教育达标评估工程、实验性或示范性评审和评比等。各院校为通过这种标准或验收内容统一的评估、评审和评比,就必须以验收标准来规划学科建设,甚至完全模仿通过评估的同类院校[5][6],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各院校在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设置及其建设活动中缺乏创新、互相照搬,失去了自身内在的创造力,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雷同。

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以追求“高”“大”“全”为发展模式。各类型院校都向比自己高一层次的学校看齐,以“高职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成为研究型名校”为目标,很多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都以“清华”、“吉大”、“同济”等名校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和建设,处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走在“跻身一流高校”的独木桥上;专业设置求全,盲目追随产业热点,不顾本校的历史、现状、行业资源和专业条件,办学和招生规模求大,“边设计边施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渗透到院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工作中,导致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千校一面。

三是功利主义影响下,大学教学活动创新缺乏动力。我国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许多学校口头上重视教学,但在考核评价时仍以科研为中心,在此导向下,大多数教师全力以赴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对教学研究和改革缺乏热情,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最终导致高校教育的同质化。

可见,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同质化”现象的原因复杂,去同质化、发挥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既需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也需要高等院校重视和投入、高校教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三、改善同质化倾向的路径和措施

要改善我国高校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不仅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鼓励高校特色办学,更为重要是的是高等院校自身必须充分认识特色和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大学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

首先,各类本科院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汽车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清华”、“吉大”、“同济”等名校培养的研究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后市场中进行销售或维保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作为汽车销售人员,并非单纯地卖车,还必须有物流专业知识;国内很多汽车生产厂商都在使用外国技术,一些零配件的使用说明书都是英文版本,因此要求售后服务人员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新一代汽车全部采用车用中央处理器控制,新一代的维修从业人员需掌握电子、数控、计算机等知识,能使用各种电子检测工具完成检修任务。这些都表明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实用型本科人才。因此,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历史渊源和实力,确定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研究型或应用型发展方向,不应拘泥于培养科学家或高级工程师的研究型大学。

其次,各本科院校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厘清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各自培养定位及内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配置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验室、设置特色课程群等,使不同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出具有较鲜明汽车产业链特征的学生。例如本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以新能源汽车为内涵,开设了“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标准”、“新能源汽车课程设计”等一系列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并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验室,配备新能源汽车实验设备系统,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防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同质化还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理念。例如本学院开发的“汽车构造”校本课程有三个特点,一是改革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发展学生的技能重视不够,只强调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的现象,建立“结构认识实习—课程现场教学—拆装技能训练”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二是开发内容丰富、连续更新的网络教程,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插入了大量的视频信息,补充了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三是采用英文版课件,展示大量有关车辆结构和整车及各总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的词汇,不断推陈出车辆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名词,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事专题研究和写作所需的文章和资料,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认知特征,或擅长理论,或强于实践;或擅长口头表达,或强于思考。因而设计高等教育评价标准时,不应唯考试成绩定优劣,而要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例如本学院开设的“电动汽车概论”双语课程有多种考核方式:一是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电动汽车方面的专业词汇和阅读理解;二是课终大论文形式,在本课程所讲授内容的范围内,任意选择相关材料形成一个题目写一篇英文论文,篇幅不限,可以含图、表、公式,要求主题鲜明、论证有据、观点新颖、语言流畅、言简意赅;三是口头表达,教师提供以电动汽车为主题的文字或图片,学生就所得材料与信息做不少于十分钟的演讲,教师和同学根据其演讲内容,共同评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三种考核方式各有偏好,论文和口头表达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完成课终成绩的评定,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培养方式。

四、结论

不同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内涵同质化倾向,折射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及建设活动中缺乏创新、互相照搬的不科学乱象,违背了专业的规范性内涵,最终引起培养方案不配套、课程体系不规范,将影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高校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特色和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为我国汽车行业提供多元化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GY201314);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机械类)基金课题(苏教高函[2012]23号);南京工程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紧缺急需)基金课题(249141125101201)

参考文献:

[1]朱清时.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5-8.

[2]陈庭来,朱潢涛.对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1):1-3

[3]程娓娓,周元宽.校本课程:预防我国高校同质化的良方[J]淄博师专学报,2013,(1):21-23

[4]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67-72

[5]袁东,李爱民.中国大学组织结构同质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7):37-41

[6]张德祥,朱艳.基于制度视角的大学组织发展同质化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6):61-65

作者:陈茹雯 张雨

第二篇:车辆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

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于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盐城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并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产学结合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卓越人才;车辆工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工程人才的重大改革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计划”要培养的是不同层次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不论是何种层次都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胜任各自岗位的工作[1]。对于省市共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该是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着重在培养学生社会的适应性,提升知识的转化能力,提高工程素养和综合素质。现就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确立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应用型,以服务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江苏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汽车设计制造的理论基础,适应汽车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控制、维修及工程管理工作,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明确卓越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我校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江苏,服务全国。因此,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方向上,应充分考虑江苏省的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江苏省及盐城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设置,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为江苏省地方经济服务。以此定位为出发点,我们紧紧围绕“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程的实际训练,培养行业企业当前急需的工程人才。

2.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工程特色,学制采用3+0.5+0.5模式,校内的学习时间小于3年,在企业的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累计超过1年。累计半年的实习和项目设计是分散在前七个学期内进行的,采用一年三学期制,第二学期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实习和项目设计,第八学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要求,以汽车制造和服务行业为背景,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通识课程群,主要设置人文、社科、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第二层为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课程。前两层三个课程群构成了车辆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为汽车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层为专业选修课程群,专业选修课程群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背景知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就业需求来选择课程,其课程设置是根据江苏省及盐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知识的需求而设置的,目前主要有汽车现代设计、电动汽车、汽车安全、汽车检测等课程群。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的前十周完成,有些选修课是在企业实习期间学习的,课程体系结构。

3.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突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和从做中学的工程训练方式,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加深对工程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应与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相适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线,采取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模式,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①基本能力实践模块,基本工程能力的培养对应于课程实验模块,是在单一课程范围内以项目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汽车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工艺规范,培养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实验过程,并认真地分析实验结果,而且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不仅仅局限于实验课堂上,还进行必要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能真正地从实验课中学到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②综合能力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是基于课程群项目设计的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项目内容结合工程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及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知识,掌握汽车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方法和项目研发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团体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实践模块主要由机械CAD模块、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块、汽车产品设计模块、工艺装备设计模块、专业综合训练模块和毕业设计模块等组成。机械CAD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现行的国家制图标准;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块培养学生机械参数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汽车产品设计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汽车产品相应的设计与制造规范及标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装设计模块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维护、回收等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与技能;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培养产品开发、生产等过程中人员协调、分工、协作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模块以数控加工为基础,使学生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知识,实现CAD/CAM一体化。专业综合实验模块是利用现有专业实验室如机械创新实验室、液压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等对学生开放,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使学生的工程能力达到完整的训练和提高。毕业设计全部在合作企业进行,结合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在学校、企业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课题。③拓展能力实践模块,主要是项目研发、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任务、产学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科和技能竞赛和企业现场等。该模块主要是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项目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实践模块主要由科研训练、学科技能竞赛、企业实习等模块构成。科研训练由兴趣小组、科研任务、创新项目等引导参与;学科技能竞赛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汽车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每个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概念性方案、工程计算与分析、正式设计做出一个小产品,全部工作在一年内完成,每个项目由4~6人为一组共同完成,分别评分,其中多数项目题目来源于企业。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定,同时,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鼓动能力等。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以生产过程的顺序来组织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参与的项目大多来自于生产实践,所以能保证学习内容总体上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产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现的关键是产学结合,学生累计超过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我们制定的企业实习计划共46周。学生每年暑假前后安排6周进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第四学年安排28周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我校与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合作。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企业专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综合性项目主题和问题的确定,由企业界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在企业共建学生实践教学中心,便于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专业水平和项目的不断产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形成长期互利的合作机制。我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卓越”的工程人才。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和评价制度使得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因此,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到企业轮训工作制度。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政策,每年安排2~3名教师到企业训练半年以上,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他们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或有计划地定期安排到企业工作,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不仅引进了部分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还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了部分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他们还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从而保证了卓越计划的实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多年的实践积累,需要几届学生的培养才能逐步形成,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提高。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也是工科院校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目前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教师缺少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大量工科专业学生难以找到足够的合作企业;企业受利益驱动缺乏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2]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4-5.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面向工程的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X201102)

作者简介:朱龙英(1962-),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等方面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朱龙英 吕红明 周海 袁健 郁倩

第三篇: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提出专业英语教学应在课程设置、大纲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使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融为一体。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系统性

Study of Vehicle Engineering English Teaching Reform//Cao Qingmei, Tang Liming

Key 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systematicness

Author’s address

1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China

2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39, China

近年来,车辆行业国内外的技术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持续快速增长,社会迫切需要既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要使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要求,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提升专业英语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目前专业英语的学与教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并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的社会需求,拟对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革设想和措施。

1 学习现状和教学问题

对于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虽有热情,但认识不足,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持续。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的艰苦程度认识不足。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涉及范围广,专业词汇多,句型复杂,一般以复句、长句居多,句子成分的分析也较为复杂,学生课前预习任务较重,易造成挫折感,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由积极转为消极。

在教学方面,专业英语的作用和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由于客观原因,多数院校并没有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及时调整,造成专业英语的能力指标难以充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现阶段,由于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的纲领性要求,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与学科体系不能完全匹配。大部分车辆工程的教材内容都局限于用英文对汽车结构进行介绍,然而在实际车辆工程领域的对外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仅仅掌握汽车构造的相关外语表达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为选修课,合班上课并且课时较少,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专业概念和复杂语句的教学方式,把英语专业阅读课上成了变相的专业课或课文翻译课,气氛比较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更不能满足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要求。此外,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由该专业的教师担任,其优势是专业知识比较强,不足之处是缺乏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口语能力相对于公共英语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要提高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专业英语不能只是专业课程之外的一门选修课,而应当有机地融入车辆专业课程设置当中。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教法学法等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共同实施。

2.1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学科特色长期以来,专业英语教学存在2种倾向:一种是注重英语词汇和语法本身的讲解,另一种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介绍。这反映出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尚存在模糊认识。

CBI教学法是当今公认的将外语学习同学科内容学习结合起来的有效教学途径,其实质就是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教学重点由教授语言本身转为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1],这完全符合语言学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2],非常适合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

当输入的语言达到或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时,当在无焦虑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有意义地运用目标语时,最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3]。专业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学习的重点应注重所学学科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将基础阶段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专业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应用,强调英语学习从“应试型”逐步过渡到“实际应用型”。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突出学科特色内容,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知识,这既符合外语的学习规律,又能使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

2.2 拓展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以往车辆专业英语教材选用较为随意,多数教程只围绕汽车构造的内容进行选材,选题范围较窄,体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只掌握了汽车零部件术语及工作原理的英语表达方式,一旦遇到其他领域(如汽车理论研究等),就会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参照车辆工程的主要专业课以及车辆工程毕业生的实际工作需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当涵盖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先进制造技术乃至汽车营销的内容。

考虑到专业英语教学时数、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中,可精选上述各领域中的典型知识,做到少而精。科目安排上要有主次之分,应以构造为主,理论和设计的内容不宜过细,可主要介绍汽车行驶的基本性能以及典型部件的设计校核步骤,其他科目内容可以更少涉及,以介绍新技术、新观念为主。所选的外文原文材料在学科专业深度上应浅于相应专业课内容,外文的难易程度须符合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

2.3 系统性设置课程,实现学科化体系以上阐明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并为实现该目的提出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建设配套教材的想法。拓展后的内容由于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因而课程的安排不再具有随意性,而应与相应专业课程的安排相吻合。这也体现了专业英语教学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4],专业英语课上所学材料内容应该与相应专业课程的内容保持同步。这无疑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概念和理论。将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中,便于实现学科化体系,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2.4 建立专业词汇库,促成多方位教学车辆工程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体,涉及专业科目广、专业词汇多。如果课堂上花过多的时间介绍词汇,必然会影响其他内容的讲解。可是专业词汇又是专业英语的基础,讲解不到位又会影响其他内容的接受。如何消除专业词汇给专业英语教学和学习带来的巨大障碍呢?

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车辆工程英语专业词汇库,收录本专业各领域常用专业词汇。词汇可按专业科目标准分类,按汽车部件、汽车标准、汽车基本性能、汽车电器电子等项目分类汇总。专业词汇库不仅仅供专业英语课程使用,还需要相关专业课程的配合,即通过各专业课教师的协作,在他们各自所讲授的科目中,将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词汇的英语形式介绍给学生,从而促成多方位的教学实施。例如在讲解“变速器”这一章时,可以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给学生介绍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同步器(synchronizer)、分动器(transfer case)、拨叉(shift fork)等词汇的英文。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直接掌握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法,了解本专业具体的专业词汇,为外语表达与交流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消除词汇障碍,并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

2.5 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既有师资的问题,也有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师资方面,为了消除专业英语课程实施中只满足于“应付”这一不良现象,要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外语能力(如口语水平等)和外语教学水平。

学生主体地位方面,要变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这一观念。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帮助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如前所述,专业英语课程应当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大量实践机会,因此,专业英语课不宜沿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而应尽量采用小班教学,并适当增加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中,可积极利用多媒体,以完善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发音纯正、表达地道的专业视听资料,如国外汽车新技术、汽车文化以及学术报告等,促进课堂教学。教师对视听资料中的难点要进行讲解,对其中重点内容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完善,最终目的是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成败体验,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辅助的课程,而是车辆工程专业自身的课程,是一门系统性课程。其系统性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专业英语在设置上需要与其他专业课程彼此呼应,配套实施;二是授课内容,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所讲授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汽车构造本身,而要适应全球化语境的要求,在诸多专业领域都有所涉及;三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赖于专业英语课程,还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协作,通过建立专业词汇库,促成多方位施教态势,使得外语和专业贯穿于每一门课,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外语和专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Stryker S B,Leaver B 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Washington:George townUniversity Press,1997:4-8

[2]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3]Krashen S D.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2-3

[4]郭春艳.高校专业英语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87-89

作者:曹青梅 汤黎明

上一篇:银行金融监管论文下一篇:乡村振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