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党组织作用

2023-03-22

第一篇:乡村振兴与党组织作用

建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的因素。从我国乡村人口结构来看,农民进城务工规模较大,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从事的多是传统型农业生产,因此政府要进行规划和政策的干预,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1、建议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好的党支部和好的带头人。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2、建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从根本上激发自主发展内驱动力。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保障。要创新培训机制,让一些具有农业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的人才走进农村,走近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朋友技能。

3、建议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为纽带,吸引技能人才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4、建议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让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台搭建、宏观管理、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上,给下乡的“绿色通道”,充分激励人才的创新原动力,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

5、建议加大乡村文化投入。农村发展,农村百姓生活改善,不单单指经济、物质,更加反映在农村的文化氛围上。为此,要加大乡村文化投入,善于搭建平台,创新方式,让更多好的文化活动走进农村,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第二篇:关于发挥工商资本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关于发挥工商资本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我县发挥工商资本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情况有关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8年底,ww县下乡的工商资本企业共42家,企业投资总额为88500万元,其中一产投资额为60460万元,占比68.3%;二产投资额为11800万元,占比13.3%;三产投资额为16240万元,占比18.4%。企业共流转土地2.216万亩,缴纳风险保障金40.04万元。长期雇佣农民659人。

其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有:一是土地流转。从事一产的企业大多承包农民的耕地或山场,每年支付不等的土地经营权出让金,其中耕地出让金约500-600元/亩。二是用工带动。无论是一二三产任何一个企业,一般在用工时都会就近选择,带动周边群众。三是股份分红。部分企业在获得财政资金时,一般将财政资金的1/3作为股份,按每年6%的固定收益,给贫困村、或贫困户分红。特别是我县在推进精准脱贫过程中,通过订单农业、技术指导、资产收益等途径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全县共发展订单农业面积25万亩,其中858户贫困户参与订单生产,面积达5160亩,亩均增收120元。全县63个贫困村、9872户贫困户投资入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资产收益资金2260万元,实现分红133.66万元。如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紫约公司,在新生、文思等贫困村建立蓝莓生产基地,吸纳周边19户贫困户57.4亩土地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贫困户除获土地租金外,还取得5.3万元的入股分红。又如浩然孔雀养殖公司共吸纳21个贫困人口务工就业,累计务工收入6.37万元,人均3030元。

二、支持政策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我县每年安排县级财政资金,用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和达标奖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农业产业化龙头称号的企业和获得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三品一标”认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补助,对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以及主板上市等给予重奖,对企业引进高级人才建立院士工作站的给予资金奖励扶持。通过各种奖补措施,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引导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做加快工商资本与农业、农村和农民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我县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通过核心龙头企业发起,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不要讲下合作社情况)、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通过联合体成员间的生产订单和合作机制,提高生产者与产业、产品与品牌、产品与市场的紧密程度,从而实现由企业带动作用,打造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目前,全县已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2家、市级12家。

三是大力实施涉农重大项目。近年来,我县争取了中央及省市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项目投向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每年投入项目资金约800万元,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产业化贴息、出口奖补等方面,其中2015年和2017年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分别扶持永安产业化联合体和农宝香联合体项目资金155万元和654万元;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蓝田特种龟鳖有限公司草龟保种项目50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培育农业骨干企业。

三、主要做法

一是思路解放在先,坚持高位推进。围绕“学、比、立、谋、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乡村振兴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成立乡村振兴研究小组,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其中研究专版第12期提出“立足项目抓统筹、立足优势抓招商、立足创新抓突破”,构建多元投资体系,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成立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专司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深度整合。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1+6”规划体系,实施“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二是招引培育并举,注入源头“活水”。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招商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入农”。2016年至今,我县共引进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项目6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主要包括总投资8.7亿元的广东温氏禽养一体化、总投资5.1亿元的芜湖杰泓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特别是昨天,开展了ww县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暨田园综合体主题招商推介会,共推进了21个项目,其中签约了紫约蓝莓观光种植休闲采摘和翔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2个项目。同时,加强县域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云中生态、江十月、五岳园艺等202家龙头企业跨村跨镇发展,辐射带动3万余户贫困户。

三是搭建平台为重,集聚工商资本。在ww经济开发区中设立园中园—食品工业园,近期规划占地2000亩,截至2018年底,园区正式签约落户三只松鼠产业综合体等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29.3亿元,其中三只松鼠综合体拟于7月份试生产、9月份投产,丰瑞、念果味、强磊等7家食品企业已开工建设。同步推进羽毛羽绒产业园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聚羽毛羽绒企业达17家,推进一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市、县“2+2”田园综合体试点为集聚工商资本的重要载体,推行“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脱贫攻坚”的带贫益贫模式,红庙、开城等田园综合体集聚新兴经营主体36家,带动53个村、35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开城镇山里中国项目,发展集种植、餐饮、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式休闲农庄,充分利用空心村闲置房屋,采取“房屋租赁+订单收购”方式,带动15户贫困户户均年总收入达2.3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提升。我县农村不少地方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道路交通不便(机耕路普遍没有硬化)、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农用电路设施老化、通信网络不畅、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方面。工商资本进入乡村,不仅要求有一定标准的硬化道路畅通到田间地头,而且农业设施也需要及时配套跟进,而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在这些方面往往达不到要求。

(二)农业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突出表现在“三难”:一是用地指标难。部分工商资本下乡进入农业领域后,需要开展配套设施建设,但受用地指标限制,只能按农业生产设施的标准进行建设,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技术服务难。全县农村地区普遍缺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相对于工商资本投资的品牌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项目来说,当前现有的县镇两级农业系统技术力量已明显无法满足。三是融资服务难。资本下乡后投资主要集中在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农业项目,这类项目要求具有较强的持续投资能力,促使社会资本对金融贷款的需求更加强烈,但当前农业项目可抵押的资产少,农业信贷和担保的力度也较小,企业很难通过担保贷款进行融资。

(三)农村改革需要持续深化。农业投资收益期长,企业倾向于较长时间租赁农民土地,但部分农民契约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契约合同还存在着不稳定性。去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对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的,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县、镇、村先行先试,但县级如何探索、底线在哪,从各地实践看,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为止没有“标准模式”,尚未出台具体政策支撑。如何依托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难以明确。

(四)工商资本急需规范管理。在现实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社会资本存在跟风投资现象,面临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一旦投资失误,不仅投资者自身利益受损,对承接投资的当地农民和当地政府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一般会对农民的土地进行规划和整治,变动田块的规模和用途,当撤离后,很难恢复原貌,容易产生土地纠纷,一旦投资失败后又会引发劳资纠纷、融资纠纷、信贷纠纷等。同时,还有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村后盲目“圈占”农民的土地,开展“非农化”“非粮化”经营生产,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难以赢得当地群众支持。

五、建议与意见

一是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当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五个一体化”建设及图书馆、文化馆、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三个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但县级统筹资金投入皸对难度较大,建议缁市财政要进一毥劢大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赀金投入力䪦,提档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䔹喀工商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缎扗破刾约资本丏乡的瓶颈,补齐发展短睿。

二是建讬加大农丞人才培引力度。当前,我县在推进乡村振奴过程中,正琯动20名村书记、2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套餐培兺计划,每年吸崵20名外出经商亻䉍回村任ꁌ,打造我县乡村戯儴的⁜领头黁”。建议从更高层面,冾台乡杙振兴人才弝进优惠攻策,提些下乡创业支持,吸引更人才带资本、带犀术下乡,参与乡村建设,枨动乡村振兴。建立ᤚ渠道、多层次、多彠式的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发屵家徭农场、츓业大户〡农民专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䨚ວ业化联合佗,培养一批昉撇化、懂技术会经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喜民。同时,加大对县镇各级农技人员培育力度,提高农䘚技术服銣水平,提升工商资本投赅抐튏珇。

三港建议持续深化农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糺,认真落实完䖄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用好农村集体产潃制度改革成枝,盘活农材闲置资源,完善冝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톜房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服ኡ方式,䤧力发展傜业保险,支持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等,以制度供给,破机制制约。

四是建议引导和规范资本下乡途径。严格准入条件,加强对工商资本下乡的监督管理,要求工商资本遵循乡村建设的相关规划要求,明确经营建设方向,严格项目审核和建设用地审查,防止“大棚房”违规建设、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等情况发生。同时,建议优化乡村基层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

第三篇: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心得 体会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农民致以节日祝福,强调:“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意味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风貌显著改变,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形,也要铸好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农村耕读传世、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敦亲睦邻、笃实诚信、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守护好中华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内容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之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做好文化输血,通过知识、资金、人才下乡等,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统筹和协调多方面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农民群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高素质、有责任、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专业人才等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全面激发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热情,农村文化造血功能将逐渐提升、日趋强大。

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既要补文化“短板”,也要促文化发展。近年来,乡村文化补短板工作聚焦在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博物馆、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宣传窗(栏)、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基本建设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内容日益丰富、结构不断升级,需要在促发展上科学谋篇布局。要全方位、多载体、多渠道协同推进农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文化价值体系、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市场竞争体系以及农村文化制度保障体系发展,推进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

村生态等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

第四篇:乡村振兴之组织振兴情况汇报

市委组织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是抓好前期工作调研。由组织部副部长带队,分五组下基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及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二是推行“1331”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骨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实现“两增收一美丽”目标;构建一套运行顺畅、效果良好的农村工作机制。依托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组建民富商务公司,建成XX个村级民富中心网点,构建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落实责任、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和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及完成时限,每个季度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把工作抓实抓牢。建立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乡镇书记分别挂钩联系1个先进点和1个后进点、领办1个党建项目、培育2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每年至少打造1个组织工作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增效。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一线跟踪考察干部范围,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踊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培育典型帮扶转化。市财政每年安排xx万元党建专项经费,通过筛选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重点示范村,着力将联系点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的示范标杆,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二、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选择“生活富裕”,占xx.x%。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xx人、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xx.x%。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xx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xx人,占xx.x%。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三、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xxx家,省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xxxx家,同比增长xx.xx%。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xx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xx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xxx个,示范点xx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xx个,总数达xxx个,同比增加xx个,增长xx.xx%。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xxxx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xx万吨,综合使用量达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xxx%。全市有xxx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xx%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xxx%,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x.x亩地的小麦,产量xxx斤,毛收入xxx元,投入成本xxx元(整地xx元、种子xx元、化肥xx元、收割xx元、农药xx元),人工未计,亏本x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xx.x%。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

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xx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xx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几点建议

x.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x.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xx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x.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x.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五篇: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心得 体会

红色文化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更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夯实党在乡村基层执政的根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性和时代性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激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广大农村群众同甘共苦、建设美丽乡村、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一要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务实作风,赢得更深厚的政治认同。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貌转化为精神动力,坚持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三要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掌握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在乡村基层的执政根基。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促增收 红色文化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线路安排、产品研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要强化内涵挖掘。激活文化基因,注重内涵挖掘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要注重业态融合。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要注重与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相互协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四要关心群众利益。要始终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完

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群众随着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致富。

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蕴含丰富的道德建设正能量。红色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要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任务要求,积极创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库、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乡村社会的价值追求。二要利用红色文化提升社会治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化功能、创新功能与整合功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要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社会心态。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讲,红色文化蕴含大公无私、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在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私自利、消费主义、骄奢浮华等不良社会心态,要依托红色文化培育公共理性精神,滋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的人居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也是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重要优势。一些分布在乡村的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等物化形态,寄托着乡村百姓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哀思,

已经成为乡村精神的象征。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会增添美丽乡村的文化厚重感和生态灵性。一要做好资源普查。要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普查红色文化资源,确定若干需要修复和保护的红色文化遗迹,作为打造红色乡村的重要内容。二要做好村落规划。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三要打造红色公共空间。要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围绕红色革命遗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既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又作为村落的红色标识。

上一篇:校长在总结大会上讲话下一篇:兄弟结婚送什么礼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