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规划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低碳生态城规划范文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的破坏,再过几百年后我们应该去哪儿生存呢?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门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洗菜之类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菜;不随意扔垃圾,要把来及进行分类。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家里尽量备用无磷产品„„其实我们能为环保做的事情有许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让我们做好环保,为环保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而自豪吧!让我们为这大自然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为大自然母亲贡献力量吧!

我们为这大自然也许字献出了单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明天将会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将会来到!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来吧!

初一:孤独1寂寞

第二篇:生态立县 低碳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强县

生态立县

低碳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强县

——苍溪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情况汇报

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骏 (2011年6月16日)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18个村、71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自西晋太康置县已历1720多年,因县城“北门外紫石溪树浓夹岸、苍翠成溪”而得名,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庭园经济高效产业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

自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县建设试点县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转化低碳经济强县”发展定位,努力提升“低碳苍溪县,走了还想来”的名片形象,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建设指标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对照四川省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我县生态县建设六项基本条件和33项建设指标全部达到省级生态县考核标准,73项生态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基本完成。

(一)生态县建设基本条件全面达标。2006年1月,我县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苍溪生态县建设规划》。同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该规划。县委、政府做出了《关于强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意见》(苍委发[2006]15号),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生态办)。目前,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8个,15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完成了市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二)生态县建设指标全面达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县建设,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普及和环境质量改善提高等四个方面,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三个方面共33项建设指标全面达到考核标准。

(三)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我县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文化、新农村建设、能力保障等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领域,规划实施73项重点建设项目,静态投资估算43.52亿元。截止目前,已有71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 有2个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实际完成投资达38.89亿元,占规划投资额的89.4%,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规划,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创建。2006年我县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编写组在反复调研、详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纲和报告书两个环节编写、多次征求意见、省环保厅两次组织专家审查,2006年1月完成了《四川省苍溪生态县建设规划》,同年3月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批准。该规划将我县划分为“北部低山林果牧生态经济区、东南部药果林及农贸生态经济区、中南部农牧种养及加工生态经济区、西南部嘉陵江城镇生态经济区”四大生态经济功能区,确定围绕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开展生态县建设,经过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把苍溪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低碳资源转化强县。二是强化宣传,全民参与。我县十分注重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县广播电视台、苍溪周报等大众媒体开设生态县建设专栏,广泛宣传报道生态县建设情况;县委党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环境课程,举办生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县环保局组建绿色电影放映队,大力开展环保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环保“四进”活动;在每年结合植树节、爱鸟周、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环保演讲、环保知识竞赛及环保书法、绘画等各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全县上下参与生态县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创建工作积极性和参与能力,营造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个个参与生态县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二)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分管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协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发展、计划、环保、林业、水电、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抓机构—县生态办,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生态县的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环保工作和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生态县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处理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调度创建进展落实情况。二是实行专班运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帅,专班运作。按照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依托县农业局专门成立雪梨、猕猴桃、毛兔和生猪四大产业办公室,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带一个专班、抓一个产业的领导工作方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深入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县人大、县政协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生态县建设汇报,组织环保视察活动;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推动联合创建、综合创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美化家园等有利于环保和生态的文明活动,形成了四大班子同念一本“生态经”、全县上下共唱一台“生态戏”的良好格局。三是强化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苍溪县生态县建设倒扣分考核办法》,将生态县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指标分解到39个乡镇和36个部门,并签订责任状,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同时,将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奖惩,实行“一票否决”,做到项目建设领导、责任、资金、措施“四落实”。

(三)依托庭园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做强生态农业。一是以提升庭园经济为载体,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县在庭园经济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庭园生态、庭院文化与庭园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总结形成了符合山区实际的“六个一+三配套”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六个一”即: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万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卫生井,一条硬化便民路,一套生态川北农居,实现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退、改、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庭院经济与庭院文化配套。目前,全县80%以上农户建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园,经济园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建防旱池6.5万口,建卫生井14万眼,红层找水打井1.7万口,95%以上的农户喝上了放心水;硬化连户路6500公里;改扩建生态农居12万套,近60%的农户住上了舒适的川北生态农居,45%的农户达到了“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工程标准。二是以建设“三园”为重点,做强生态县产业支撑。我们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山区县实际,以“六个三”为基本模式,把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作为主要方向,着力体现其“循环、低碳、有机、和谐”四种特性,全面打造“高端、特色、精品”特色产业园、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园、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园“三园”合一的现代农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建设、规模发展“三规”,配套建好路网、水网、线网“三网”,着力打造川北民居风貌、庭园文化情景、梨乡优美夜景“三景”,创新党政推进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市场经营机制“三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 同时,不断强化项目引领,着力发展突破,拓展项目外延,率先在园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了特色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观光园、统筹城乡示范园和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三园一村”山区农村全面小康新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荞子、白桥、江南、三井等距7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的“三园一村”建设目标和“六个三”建设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省长蒋巨峰,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等省市领导对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三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夯实农业标准化水平。坚持将农业的无害化、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向绿色生态农业过渡。围绕“1+3”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6.64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万亩,苍溪雪梨、猕猴桃鲜果等17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面积比重达到90.5%。

(五)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建设优美宜居城镇。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创建生态乡镇、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县作为生态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立足县域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城市以山水园林低碳宜居为抓手的品位提升,农村以生态小康新村为载体的生态家园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治管结合打造城市形象。着力于城市风貌塑造,按照“一江两岸,十里风情”总体布局,巩固提升城东红军渡·西武当山、城西中国·苍溪梨文化博览园、城南嘉陵第一庭园、城北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植物园建设,形成“一城居中,四园拱城”的“花朵型”城市地理景观。拓宽整治县城四大进出口通道,贯通江南干道、滨江大道和北门干道,实施县城南拓,加快旧城区改造,形成“三纵五横多支路”的主骨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底的5.2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31.9%。全面绿化城周山峦,重点打造了滨江路十里绿色长廊、红军渡红叶大道、肖家坝银杏大道、北门沟桂花大道,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植被景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县城日处理1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1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8处、垃圾填埋场41个,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了56.3%、76.4%。二是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围绕建成30个示范村庄和40%的村达到“四化”攻坚目标,依托7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和绵延100余公里、覆盖10乡51村的“元龙”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主题、一个集镇就是一个节点、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景点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集镇村落景观,塑造典型,以典型为标杆梯次推进,带动示范村庄向全域拓展。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和天然气资源,在城镇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电等清洁燃料,完成全县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县城清洁燃料普及率在97%以上。在农村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引导农民对传统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着力打造体现民俗特色、格调一致的“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川北民居,形成了“房在绿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生态人居美景。全县建成生态家园户10.8万户,小康新村面达50.8%,累计建成农村沼气池12万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82%,60%的集镇、4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呈现出“洁、齐、美”的崭新景象,参与“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的1城4镇30村通过省上检查验收。三是狠抓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以苍溪创建省级生态县、乡镇创建生态乡镇、村社创建生态村“三级同创”为载体,全面加强生态细胞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建成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241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7个,培育以全国农村文化大户陈冶先为代表的生态庭院文化户5万户,全县城乡呈现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民风文明”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六)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围绕绿色农产品和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就地转化,瞄准建成川北农产品加工基地、四川清洁能源化工基地“两基地”和全国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第一县目标,坚持以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集约防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性互动。一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认真落实调高、调优、调轻措施,严把环保准入、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三道关口,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鼓励发展制药、食品、建材等轻污染项目,限制发展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项目,禁止发展电镀、水泥等污染重、资源条件不允许的项目。控制现有重污染行业及其产品产能,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缔“15小”、“新5小”企业等24个。二是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加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管理,积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鼓励工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建设,建成工业园区 2.1 平方公里,入园并开工项目20余个,工业总产值较2005年增长了3.3倍。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确定为市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农村、农业方面,通过推广高效温室大棚、小型沼气等实用技术,把种植、养殖、农民生活与沼气设施链接,实现了资源能源充分利用;通过“一池三改”技术,实现了农民生活、家庭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取得了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在工业方面,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减排、工程治理减排、监督管理减排及辅助减排等系列减排措施,加大总量控制制度,实行限期治理,先后关停企业12家,完成九龙制药厂、县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瑞康牧业、尉成纸板厂等18家企业“三废”治理。2010年底,全县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8.7%, COD、SO2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分别比2005年下降28和27个百分点。全县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7%。

三、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瞄准“资源转化低碳经济强县”发展定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确保在年内通过省上的考核验收命名。一是大力开展生态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动员公众踊跃参与生态县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足丰富的天然气、水电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嘉陵江中游生态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三是强力推进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生态县建设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部门和乡镇生态县建设工作责任,强化工作协调配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责任管理体系,协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四是全力实施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总量控制和环保“三同时”等制度执行力度,严控新污染源产生。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巩固省级生态县创建成果,瞄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目标,坚定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力争2015年把我县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第三篇: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大全)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

摘要:“低碳生活”是主张人们通过减少碳排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达到生态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关键词: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

持续发展

一、低碳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2009年末,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旋风让“低碳”一词席卷全国。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住宅等名词不绝于耳,低碳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

所谓低碳(Low-carbon),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也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一种理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1] 工业文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产出”的资源消耗型,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奢移浪费型。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资料显示,工业污染是导致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即使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最终产品,其余则转化成了废渣、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这种转化效率更低,因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更大。污染意味着一部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实际上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世界人口激增,造成人口膨胀,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空气、海洋、土地、水源的严重污染,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的破坏、物种的消失、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异常、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以及地球灾害频繁发生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严重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 (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欧州各发达国家紧随其后,陆续推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在亚洲,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成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前提和基础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是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这就是低碳生活观提出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 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三、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目前,“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就目前而言,我国虽尚未确立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课题,全面分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矛盾而提出来的,它内在就包含了“低碳”原则,更包含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

“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低碳生活”、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年14卷 [2]傅德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杭州日报》2009年5月29日6版 [3]曾珠,《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思考[J]》,《经济透视》2008年4期

第四篇: 海南开维低碳生态健康城的低碳打造

低碳,简洁来讲,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里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被称之为:低碳。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召开,“低碳”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词汇,“低碳住宅”逐渐变成房地产的新宠儿,“低碳生活”也更为人们所向往。 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低碳首先意味着“可持续”。房地产业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动脉支柱,在推动低碳进步的行程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关注节能、环保、开发建设中低排放、低碳,以及居住的绿色应用等“低碳元素”。同时,低碳居住对于广大城市人来说,也意味着生活更有品质。

因此,海南首家“低碳生活城”——开维低碳生态健康城在一片呼声中即将启动。在启动之前,该项目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项目业主是海南开维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初步规划编制,计划今年在海口动工建设。海南开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黎明介绍,开维低碳生态健康城将利用生态、绿色、健康等具有海南特色的环境优势,突出人居、低碳、健康、生态、养生、宜业等理念,打造海南低碳生活小区的样本,将“低碳”生活落到实处,引领海南进入地产新时代。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的介绍开维低碳生态建康城是如何行使低碳计划的:

一、 据住建部的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并不长。这种惊人的浪费无疑和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开维集团队打破了这种“陈规”。在开维生态健康城的设计中,传统的红土砖不见踪影,代之以高科技环保墙体材料、绿色竹木材料、门窗节能材料、塑料金属复合管等。建筑装修亦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二、建筑结构也充分采用节能设计。运用外墙保温结构、热桥阻断、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等技术,使用中空断桥型材和PET-LOW-E镀膜玻璃 ,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排除热量;模拟室内外光热环境、结合海口当地气候提高窗墙比指标;同时采用内遮阳与外遮阳相结合、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相结合方式,极大降低照明成本与纳凉成本。

三、利用新能源变废为宝: “开维生态健康城利用当地阳光充足、近海风大等特有的自然资源,采用太阳能屋顶计划,用风能及太阳能组合路灯,并运用地表水体热能、生物能等,最大化降低能源消耗。”海南开维集团有限公司总栽办总经理陆震介绍,能利用的几乎都没有被浪费。

四、在这里,一切均经过科学计算。小区地块每年雨水总量为148029立方米,而每年需要绿地浇灌用水147468立方米,这样建筑屋顶汇集的雨水总量能够满足当地的浇灌用水需求。

五、小区住宅里有不只一根供水管,水有不同的质量和用途。饮用水来自当地自来水厂,洗衣服等杂用及灌溉尽可能利用雨水、河水、处理后的中水和下水作为部分给水,节约用水量。这样可减少小区20%~40%的市政供水用量。

六、当目前全国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的时候,开维低碳健康小区的垃圾处理方式或许能减轻这一危害。 小区实施生活垃圾生态工程,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智能化管理技术及体系、生活垃圾密闭式真空收集系统以及可回收再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将废弃物分类回收再利用;住区内的植物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和腐植土;使用特殊的反应器,每户家庭每年可生产堆肥130公斤,用于园林绿化。

据悉,开维小区在规划中确定了7大生态策略:修复及提升场地中原生态的水体,结合现状水系设计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通过建筑布局和场地的植物配置,优化场地风环境;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雨水,利用生物净化技术处理污水和雨水;小区绿化系统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的技术解析;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效益化。

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之城: 未来的开维生态健康城,应用海南当地丰富的生态绿色植物资源,营造生态协调、空间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在恢复建筑占用地原有生态服务功能、调节区内微气候环境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八、利用区内和区旁的河流和原有的池塘,建成溪塘串联、穿插小区,护庄河环绕的景观水体,应用绿化种植、屋顶与垂直绿化、坡地绿化等系统,综合治理与利用海、河、湖,修建直通海滨的生态廊道,形成一河一路的净化、绿化、活化与美化。

“开维生态健康城里的各个项目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低碳生态住宅示范园里囊括了开维中心、水科技公园、湿地公园;文化教育基地里的第三年龄大学将为项目增添祥和的文化氛围;绿色生态体验基地提供自愿参与种、管、收等过程的项目 ,就地接纳、转化、利用小区内的有机垃圾和废水,并作为休闲、休养、健身的内容之一,为旅游者提供绿色生态生活参与、体验、观光场所。”陆震介绍。

该项目规划中将生态健康、功能型房地产、生态休闲三大产业整合,超越了传统房地产概念,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之城。特别是功能型房地产,先建业后建房,从一次性投入产出的以房为本的产品型生产转向以人为本的功能导向型服务,全面协调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五大功能。功能型房地产其实是卖位势、卖环境、卖服务、卖文化,从以产品求生存到以品牌谋发展,以产业俏天下。开维项目遵循以人为本低碳生态健康城的设计准则,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努力创造自然、生态、美观的理想生活环境。

“打开阳台,拥抱自然,开创低碳建筑新时代”正在日益成为房地产商的招徕客户的广告,低碳生活也正在成为日下生活的风尚。低碳生活,绿色人居,是当今人类生活追求的方向。

第五篇: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邹晓娜、孙兴波、王彩霞

【材料呈现 感知热点】

1.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被专家认为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2.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2011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70亿人的世界”, 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4亿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到来。

3.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如今,我们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中央适时的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的发展目标。

〖启迪思维〗

1、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答:(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这是贯彻落实科学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建设节能减排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一致。

2、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在推动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答:国家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投入,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6)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企业

(1)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个人(青少年)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3.你认为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推进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强的基础。②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理环境;④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增强;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4.温家宝总理强调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等问题,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

5.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推广教材循环使用有许多益处,请你写出几点来?(在学校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②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节约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等④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6. 为了融入低碳生活,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在全民中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以及倡导低碳生活必要性;

②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提倡废物利用;

③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

④全面倡导以低碳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提倡素食;

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7.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为发展低碳经济所做的努力和结果表明了什么?

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遏制全球气温升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

〖考题综评〗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今年可结合“世界70亿人口日”、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国内频繁的污染事件、资源环境保护严峻等热点来命题。(1)结合人口问题考查对如何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强国的认识。(2)从当前的资源环境现状,考查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理解。(3)结合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既可考查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又可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4)通过青少年参与有关活动,考查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参加活动的意义。

〖典型例题〗

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自然资源

总量

人均拥有量

耕地面积

126 森林面积

107 草原面积

76 淡水资源

55 矿产资源

80 直击现象

现象一:见右边表格-----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现象二:渤海漏油、曲靖铬渣倾倒、“血铅超标事件” 、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环境污染事件屡次成为社会热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成为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1)上述现象主要反映我国资源和环境什么样的现状?

(2)为此我国目前正在实施

战略。

(3)我国正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命题意图 :本题通过“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和列举社会污染事件考查对我国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的理解。学生在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节约资源等知识答题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国情教育。

学法指导 ;对于图表题,首先要注意看图表的标题,一股来说标题直接反映了图表的内容;其次要做到“三比”;(1)横向比。横向比就是把图表中的同一横栏的数字作比较。(2)纵向比。就是把图表中同一纵向栏目的数字进行比较,看比较出来的数字有何变化。(3)综合比。把横向比和纵向比的数字综合起来比较、考虑,概括出整个图表所反映出来的中心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到图表下面的注释。

【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1. 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专家表示,世界人口激增使得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恶化,资源更加紧张,人类将面临“可怕挑战”。

(1)材料和漫画启示了什么道理?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国家为此正在实施

战略。其具体内容是指?

答:(1)人类共同面临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走科学发展之路。

(2)可持续发展。是指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2. “去年下半年哪个词最火PM2.5!”省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赶顺教授今年一上会就谈起了“新词”,“不过我倒 认为,这个新词考验的还是我们的老话题———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经济。”

PM2.5在2011年下半年确实火了。一连数日的阴霾天气使得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这个曾鲜为人知的专用术语闯入了公众视线。这个新词,刺痛了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生活的国人神经。“空气质量良”的播报已无法令人满意。庆幸的是,PM2.5终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被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1)PM2.5之所以“火”的原因在于哪里?

(2)我们如何“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经济”?

答:(1)PM2.5的变化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好坏。

(2)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④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⑥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3.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经过14天的艰苦谈判,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了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建立了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解振华说,作为“77国集团+中国”的一员,全力支持东道国为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所做的工作,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材料二:2011年5月25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发布。《纲要》提出“十二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的六项行动任务,规范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被称做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说明了什么?

(2)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树立起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3)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4)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因。

答案:(1)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刻不容缓。

(2)中国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①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⑤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⑥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摒弃陋习。

(4)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等等。

4.材料说明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4.7亿元的黄石黄金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前并网发电。该垃圾发电厂是我市最大的环保市政招商引资项目,所引进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内先进水平。并网发电后,每天可“消化”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可达1.5亿度,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效果。

材料二:近年来,黄石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投入巨资治理山水、改造市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1)材料

一、二反映我市贯彻落实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2)材料一中垃圾发电厂的建成有什么意义?

(3)运用八年级、九年级所学知识,说明材料

一、二中黄石政府这样做的理论依据。

答案:(1)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有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5.探究实践题

为纪念2011年“6•5”世界环境日,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低碳生活”号召,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主题班会]班会上,李军和王平两位同学展示了他们搜集的两则信息:

李军同学说: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王平同学用多媒体展示了湖南省“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湖南省的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是,到2010年这两项指标比2005年分别下降9%和10.1%,已按时完成。湖南新型工业,实现“低碳”新跨越。

[主题板报]结合主题班会同学搜集到的信息,班级承办一期主题板报,请你参与。

(1)主题班会上,李军和王平有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到上述信息?

(2)请在主题板报“知识篇”中写出低碳生活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

(3)请在主题板报“意义篇”中从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角度谈谈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4)请在主题板报“践行篇”中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在低碳生活中的具体做法或打算。

答案:

1、①上网搜索;②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③访问相关人士;④观看电视新闻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①这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③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3、①积极宣传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②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一水多用,送电子贺卡,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③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上学;④积极创新实践,发现节能减排的金点子。

上一篇:党务工作培训班范文下一篇:党校培训班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