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2022-06-27

第一篇: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摘 要】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由于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目前中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内涵的界定;二是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三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转型路径

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1980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联合资助“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后,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莱斯特?R?布朗(1986)明确指出:在工业时代以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相当稳定的,但随着矿物燃料时代的到来,释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也相应增加。

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是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1]。白皮书提出了建立低碳经济的可能和思路,并没有对低碳经济进行明确界定。

1. 低碳经济的内涵界定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庄贵阳( 2005 ) 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冯之浚,牛文元(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3]。方时姣( 2009 )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4]。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新规则,包括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5]。

2. 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能源的使用和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早期研究认为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在低收入水平阶段,随着收入的上升,环境质量退化,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拐点后,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污染排放水平开始下降,环境质量好转,该结论也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Curve),也被称为“倒U曲线”。陆虹(2000)建立了人均二氧化碳和人均GDP之间的状态空间模型,发现二者不是简单呈现为倒U关系。韩玉军、陆肠(2007)对不同国家组后的研究表明,不同组别国家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差异很大,分别呈现出倒U、线性和N型等关系。

中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另一因素是出口贸易的增长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张为付等(2011)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研究中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数量巨大,且存在不平衡,主要由少数几个行业引起。此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失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大量增加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条件和路径

对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国内学者们总体思路相近。付允等(2008)指出,中国应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实施节能优先、大力发展再生能源、设立碳基金从而激励低碳技术研发、建立国家碳交易机制等措施实现低碳经济[6]。鲍健强等(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是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低碳工业和低碳农业并建设低碳城市;还要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Carbon Sink)[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议应总体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入手建设低碳经济[8]。庄贵阳(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保护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但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含义不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全力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即单位GDP能耗逐步降低[9]。潘家华(2012)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进行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虽然不能立即转向低碳经济,且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面临诸多挑战,且早转型就早有主动权,早取得竞争优势,可以考虑从节能技术、寻求替代能源和改变消费行为等方面入手缩短转型时间[10]。王毅(2009)指出,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存在明显的困难和障碍,具体表现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结构、经济成本、不完全市场、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安排、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11]。姜克隽(2009)认为,中国有机会在2020年之前就将碳排放控制住。如果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必须从现在就采取适当政策,否则由于技术锁定效果,实现低碳发展的机会就越来越小了[12]。金乐琴(2010)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市场的信息失灵和协调失灵是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13]。

参考文献:

[1] British Government.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he stationary office,2003:21~65.

[2]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

[3] 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4] 方时姣.也谈发展低碳经济[N].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9-5-19(001).

[5]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43~46.

[6]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低碳经济的中国策[J].新经济研究.2009,(10):91~95.

[9] 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0~26.

[10] 潘家华.中国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但挑战严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基础济.2012,(1):30~32.

[11] 王毅.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节录)[J] .中国低碳年鉴.2010:530~532.

[12] 姜克隽.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节录)[J].中国低碳年鉴. 2010:530~532.

[13] 金乐琴.中国低碳发展:市场失灵与产业政策创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56~59.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篇:新媒体广告监管研究综述 综述

在对这个题目进行解读时,我们决定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通过这个三个关键词我们进行资料的检索,检索结果包括期刊论文、行政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媒体报道资料、广告业界新闻等等,所获取的资料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基本涵盖了现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这个课题的所有公开信息,大致四百多篇的文献数,通过通读筛选大致保留了十几篇质量较高的期刊文献文作为我们本次研究综述观点呈现的主要参考文献。 其中关于广告监管的文献最多,国内主要研究主题现状如下: (1)政府监管

现有文献对政府监管行为研究主要分为:

①监管体制,如对广告市场管制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广告监管制度。广告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指出了在进入 WTO 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借鉴 WTO 的法律框架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改革我国现行的广告监管体制,才能使其既符合 WTO 的规则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指出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如何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提出了意见

②监管队伍建设,如提高执法人员的主动性,提高干部素质和更新知识。建立运行畅通的广告监管网络,做到广告监管职能到位,有效地保证广告执法到位。对监管队伍坚强培训、明确目标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③监管的技术手段,如科学监管的广告监听监视网络和监督举

报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行广告监测制度,实现广告发布活动监管职能到位。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广告监管工作,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2)行业监管

对行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

① 行业自律。广告自律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中外广告自律规则的比较,提出了我国自律规则的不足。广告自律的形式、内容和作用,以及强化广告自律的措施。广告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规则、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 道德规范。广告行为道德软化的成因及其纠正措施。分析广告与道德冲突的原因,确立广告道德的必要性及广告道德规范的实施措施。广告道德在广告规范中的作用。广告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规范。提高广告人的道德素质、优化广告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构建全民守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以构建社会道德对广告的制约机制。 (3)广告主的不正当广告行为。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不正当竞争行为。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不正当广告行为以及如何使用法律和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分析广告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剖析。分析了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② 广告主体资格认证。介绍了广告经营资格集中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广告市场经营主体的特点,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工作的主要做法。规范广告经营主体资格,调整经营资质标准。 (4)广告公司的不正当广告行为。

国内学者对这个主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虚假广告如分析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论述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从理论上,对比研究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对虚假广告管制制度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改进广告监管制度的初步措施。探讨媒介在虚假广告上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探讨名人做虚假广告的相关法律问题。②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探讨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达到表现形式。介绍广告制作公司的不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广告公司不正当行为的制约和对策。 (5)广告监管法律和法规

广告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里主要是指《广告法》。对《广告法》研究的文章很多,主要都是讨论《广告法》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建议等。如:《广告法》的内容评价。未来《广告法》修改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广告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修改建议。

广告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法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包括《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等。对广告法规的研究主要有:①中外广告法规比较。发达国家在广告监管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它的广告监管法规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中外广告法规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的立法水平。②广告法规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有助减少虚假广告。 (6)社会监管

对于社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违法广告的知识能力。②论述消费者监督与市场经济行为的关系,说明消费者监督的重要性。③介绍社会监督的特点,以及介绍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7)医药广告监管

统计显示,医药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医药广告收入在各类广告收入中位列第一。然而,医药广告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2001 年至 2004 年,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医药广告 7 万多件,居查处的各类广告案件之首。鉴于医药广告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因此,很多国内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了建议,主要有:①从法律和行政的角度,提出了规范医药广告的建议。②建议建立药品监督信息网,并根据不同药品类别限制药品广告的发布。③揭露医药广告违法的现状、成因,并从政府、行业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监管建议 (8)网络广告监管

研究发现,网络广告是从 1998 年开始才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之后对网络广告的研究就越来越多。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来,网络广告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广告进行了研究:①介绍网络广告的特点及其监管的特殊性。②列举网络广告的监管难点,为有效监管网络广告5)其他相关研究其他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还有广告传播模型的研究、监管绩效的评价模型等。

上述研究现状我们借鉴了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刘凡的论文《基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监管模型及其策略研究》,这是我们所阅读到的对中国广告监管最系统的文献,但缺点是其只是针对一般性的广告监管,除了在网络广告监管上和我们主题联系密切外,但基于新媒体广告监管也是被包涵于一般性广告监管里的,在共性上可以通用,所以我们认为在监管措施上新媒体广告是可以借鉴的。

或许是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我们从检索的文献中发现传媒业界远比传播类的学界谈新媒体广告监管要多得多。学界系统的以“新媒体广告监管”为课题研究对象的文献还没有,大部分都是作为新媒体研究或广告监管研究的补充观点,对 “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三个方向的文献阅读中都发现或多或少的有涉及对新媒体广告

监管的措施,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的研究主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

1、 聚焦新媒体

2、 新媒体广告的现状、发展前景或优劣势分析

3、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传统广告业及社会的影响

4、 广告监管的现状、实践困境、理论探索及未来挑战

5、 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研究

因此,我们做此研究综述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总结归纳,结合新媒体的自身特色和传统媒体广告监管,提出一般性的新媒体广告监管措施。 以下将对上述五个方面做简要的说明,其中

1、

2、3围绕新媒体展开并作一部分,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归入广告监管的理论探索,所以

4、5并作一部分。

一、 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体广告 1.新媒体的定义

1.1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相对的、运动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

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以上主要是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定义,还有从传播变革的角度定义的,如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基于以上的定义,可归纳出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2.新媒体广告形态

2 . 1 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

新媒体广告依靠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为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三大体系,目前,三体系广告产品都在试验期,发展速度以互联网广告为最具代表性。 2 . 2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是依靠移动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广告形态,主要以手机为载体。手机终端的主要表现是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来自传媒,而是来自移动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以及广电的CMMB。具体形式为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彩铃广告、手机网站类广告。 2 . 3 互联网广告形态

联网广告形态主要有三大类。

2.3.1门户广告

主要广告形式有:(1)横幅广告;(2)按钮广告;(3)对联广告;(4)漂浮广告;(5)文字链接广告;(6)弹窗广告,其中又包括普通弹窗、背投弹窗、右下角弹窗;(7)拉链广告;(8)富媒体广告;(9)导航 广告;(10)视频广告。 2.3.2 互动形态广告 (1)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

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逐渐占据了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包括百度“关键字竞价排名”及“火爆地带”,google的“Google AdWords”,以及后起之秀阿里妈妈的广告买卖模式等。

(2) 置入式网络广告

置入式网络广告是随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指在影视节目、游戏、体育赛事中将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刻意插入,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被称为秘密的广告。在美国有90%的产品在电视上出现是出于产品置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壮大,置入式广告又找到了一片新的土壤——互联网。如网络游戏《Crazy Taxi》中的乘客会要求玩家把他们带往必胜客或是肯德基;Everquest II游戏中,点击“pizza”命令,游戏者甚至可以进入必胜客网站并定购外卖比萨饼。

(3)社区广告营销

FIDO社区正式落户猫扑“我的空间”,作为猫扑的用户FIDO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空间,并且在很短时间就发展成为备受喜爱的主题圈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在你、我身边。在这个案例中,猫扑采用了不同的营销组合:1.FIDO日,每个月7日,FIDO形象会出现在猫扑网页面的很多地方,向大家问好,不仅征集朋友、扩大FANS群,更获得了大量曝光的机会。 (4)博客(话题)营销广告

一种借助Blog口碑传播的话题营销服务,Blogger可以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邀请,并在Blog中以文章形式对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介绍、评论等营销行为。 (5)网站广告营销

即需要广告主创建自己的媒介载体,而不是单纯的从现有网络出版商手中购买广告空间。

(6)展示广告

推送到阅读器中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网页上的广告相比,它的不同在于:①较高的点击转化率;②迅速吸引读者并适合长期建立品牌形象;③广告主自定义广告价格;④精准的广告投放。 (7)网页文章嵌入式广告

以受网民关注的网络最终页正文文字为载体,并根据网民的兴趣及文章内容的相关性,自动标记关键词,通过语义匹配系统,最终实现广告内容与文章文字的精准匹配。

(8)互动广告

如网易互动广告 ,它是网易首创的一种面向企业的网络互动广告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爱好等特征自主选择广告投放对象,实现广告精准的投放,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实现口碑传播的效果,提高企业销售额、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9)电子邮件广告

除传统的电子邮件广告之外,最新的是邮箱精准匹配广告。 (10)即时通讯广告

比Email更快的反馈速度、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多功能便利性。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IM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IM的广告也随之得以开发。 (11)网站提供的精准定制整合广告营销方案

随着web2.0新媒体时代到来,用户“浮出水面”,用户的属性特征也通过博客、TAG、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应用变得相对显性起来。用户获得观察别人,和被别人观察的机会,那么相对于传统门户时代,广告主也更容易了解到

用户的兴趣和喜好,理论上获得了更多“通过准确的方式、以准确的通路向准确的人传送准确的信息”的精准营销的机 会。

2.3.3 精准行为定向广告形态

所谓(行为)定向广告,是指网络服务商利用网络追踪技术(如Cookies)搜集整理用户信息,并对用户按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收入、地域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记录储存用户对应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广告配送技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及商品、服务的性质,向不同类别的用户发送内容不同‘,一对一’式的广告。用一句来概括,就是‘在适合的时候对适合的人推适合的广告’。相比以往广而告之的广告形式,定向广告体现的是“按需分配”特性,是一种更精确的网络营销模式。

3 我国新媒体广告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来,以数字技术和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广告也以火爆之势迅猛发展,其占有的广告份额逐年递增,正蚕食着原先由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把持的广告阵地。,尽管它占广告投入额的比重还远低于传统媒体广告,但其增速惊人,以致有些人为此惊呼“新媒体广告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概况大致如下。 3.1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

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广告产品快速升级, 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已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统计,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自2001年开始便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其年增长率最高超过100%,速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其市场规模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将接近美国,达到10.5%。 3.2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深度渗透, 有效到达都市高收入人群高档商务楼宇中的液晶电视受到了很多高端商务人群的关注,尼尔森媒介研究所的调查发现,喜欢楼宇液晶电视作为广告媒体的人数百分比相当高,以北京为例,高达66.5%的目标人群喜爱楼宇液晶广告。毫无疑问,楼宇液晶电视在广告产业中拥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从受众定位到整个广告的传播渠道,为传统媒体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3.3 LED 开拓了户外媒体新领域

在繁华的城市商业区,LED彩屏媒体以与众不同的传播介质和地理位置,丰富的色彩,生动的表现力,塑造了其独特而时尚的媒介价值。在众多户外媒体广告中,其到达率仅次于户外大牌。设置于城市时尚地段的彩屏LED广告摆脱了单一无声的静止画面,避免了审美疲劳,与行人停留、浏览习惯相吻合,从而使其接触率和留意度大增。

3.4 手机媒体载体优势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已雄踞世界第一。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的新角色身份也呼之欲出。它集多媒体、移动性、随身性、私密性、交互性、定向传播、定向记录、即时反馈等特色于一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媒体。从世界发达国家广告市场变化情况看,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告在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必然获得急促扩张。如美国2007年网络广告收入达到210亿美元,占整个广告收入的40%,且近几年这一比例基本未变,目前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只占中国广告经营额的2%,但其年增长率已达到30%。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必然也会形成发达国家这一态势。 4.新媒体出现对传媒业的影响

(1)新的传播理论结构变化。传播理论的研究框架发生变化,从大众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小组传播。传播理论的调整为三个重点:

一是选择信息和接收信息者研究、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者研究、研究用户对因特网的信息倚赖模式;企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从4P、4C、4R到 4V;

二是整合营销传播,即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讯息来源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以及潜在消费者接触整合的资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并维持消费忠诚度; 三是数据库营销,即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用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产品的目的。

(2)广告创作表现手段的新变化,包括制作手段采用数字技术给广告创作带来极大影响;传统广告形式产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植入式广告、影视角色嫁接广告等等新的广告形式;产生了诸多新兴的广告表现形式,如流媒体广告、游戏置入广告、闪屏广告、富媒体广告、博客广告等;

(3)媒体创新的不断开发和出现:新位置——传统电视媒体的拓展;如楼宇电视(电梯、超市)、移动电视(公交、地铁、出租车)、户外液晶电视等。新技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正在被不断开发和拓展。新融合——媒体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传统电视媒体向手机、互联网、电视等行业的融合;

(4)新的广告理念:具有长尾效应的互联网打破了广告投放规模资金的定势,大大降低广告投放门槛,还能精准地针对目标群体给出符合特别需求的广告。基于海量的用户群体的资料收集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互联网可以智能地实现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想象的精确到个人的个性化广告。通过对用户搜索历史和浏览记录的综合分析,搜索引擎和大型购物网站可以用一个用户喜欢的表现形式、智能地向他提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广告信息。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在分众广告基础上再次细分的广告理念意义重大。 5.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渗透、高新科技带来的信息沟通,这些使社会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呆在家中点击鼠标或者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合按按手机按键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讯号在的地方,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就不会是问题。新媒体是未来的主流媒体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运用将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1)政治:

执政新理念: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新媒体 执政新考验: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执政新课题: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的管理 (2)市场:

目前市场是一个分众消费的时代,产品与市场在经济社会中不断地细分,传统的电视等媒体已不能在完全意义上为消费者服务了。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是品牌的销售也从广泛群体转向一些特定群体。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空间中新的消费市场,广告也就创意出新的媒体形式

来抓住特定消费群体,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消费者

新媒体的价值功能全面满足了宅居族工作、生活、娱乐的需求。 广告主

看重互动性强、具有数据监控效果的新媒体。新媒体对宅居族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宅经济时代的新媒体广告策略》 《广告新媒体研究》 《党对新媒体的建设》

二、 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1.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其广告信息是不会被受众信任的,是没有广告效果的

2、需要不断完善广告的法律法规体系

——广告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广告业发展和广告监督水平高低的标志

3、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符合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4、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渗透性更强,容易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健康、绿色的发展。

5、中国的广告总投入预计在2012年增长14.5%,这意味着今年整个市场价值将达到27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预计在2012年增长26%,将有16.7%的广告

投放在互联网上进行。新媒体广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纳入市场监管的范畴,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媒体公信力和广告环境调查》 《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广告监管的意义》

(二)新媒体广告存在的问题

1、虚假广告横行(药品、医疗)

2、强迫式接受(网络广告表现明显)

3、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信息泛滥(例如性)

4、新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特指网络)

5、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给用户的生活带来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6、违法内容的广告频频出现(例如烟草)

参考文献:《繁华光环下的隐患,对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冷思考》 《有限的控制,充分的自由》 《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新媒体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无力带来的监管空白,国家没有明确的针对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网络广告这一块。

2、根据政府的需要而非遵循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因而常常伤害广告业,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3、我国的广告监管自律不够成熟,需要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监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适时更新

4、急需建立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如美国的CBBB、英国的ASA)

5、我国的消费者监督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消费者的行政理念差、消费者维权意识低、消费者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足等)

6、广告公司差异很大,既有专业水平的差异,也有对法律政策理解能力执行自觉性方面的差异。

——提高广告行业准入门槛

7、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监管部门并无特别的规定与管理措施——细化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有目标有重点的加强监管

8、监测及测评系统不完善,缺乏专业统一的调研评估——造成广告公司利用第三方进一步夸大广告效果的评估数据,有可能会导致众多广告主对新媒体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构建中国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广告监管中的软约束与硬管理》

《杜绝数据浮夸,恢复新媒体公信力》等

(四)新媒体广告监管的难点

1、对于广告信息的界定不清楚,尤其是界定网络广告更难

2、确定管辖难。新媒体广告可以穿越国界覆盖全球,且易于修改,传播迅速。

3、(网络)广告主体的虚拟性和内容的无限性使监管难度加大。

4、广告的管理机关适应难,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并缺乏必要的知识。

5、寻找法律依据难。

参考:《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 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探索

广告监管,指对广告行业、广告经营行为和广告内容,由国家行政机关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广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我管理和由社会相关主体所施行的社会监督的总和,即由国家、社会和广告行业对广告活动实施的协调、控制、监督和处罚活动的总和。

广告监管的各个方面,包括广告监管主体、广告监管客体、广告监管的法律依据和广告监管环境。

广义上的广告监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立法形成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广告监管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履行的职能,现代法治社会强调依法行政,因此广告监管都必须有规范监管行为的法律法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广告监管制度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广告监管的法律包括专门的法律和相关的法律,前者以规范广告监管为核心内容,后者是在规范其他行业的秩序时也涉及到广告监管的内容。由于广告活动涉及面极广,单凭几部法律不足以规范广告活动,因此各国涉及广告监管的法律都比较庞杂。

(2)政府的行政监督管理,这所说的是指狭义上的广告监管既由政府行政部门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对广告活动的监督、控制、管理、处罚等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

(3)司法机关的司法保障。指司法机关通过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对广告违法者施以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制裁的行为。司法保障一般是广告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

(4)广告行业的自律。指广告活动主体或者广告从业者成立非政府的行业团体组织,通过协商制定组织章程和成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实施内部惩罚等方式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社会的概念要比国家更为宽泛,因此社会监督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消费者、消费者团体和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对广告活动的监督、举报、批评和建议。广告的社会监督

渠道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织织和新闻媒介来进行的,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商品、服务质量,通过用户的反映进行监督,并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法规,重视企业信誉,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从一般性的广告监管入手,新媒体广告监管从传统媒体广告监管借鉴的角度可归纳为:明确立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其中立法和执法、舆论和消费者监督是营造一种广告监管的环境,行业自律是广告监管的强调新媒体广告主体包括新媒体广告主特别新媒体广告代理机构要强化守法意识,做好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把关人”,自觉维护新媒体广告市场秩序。 (1)新媒体广告本身:

1.新媒体的教化告知功能亟需回归

2.新媒体相关政策法规需完善 3.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精确定位 4.新媒体广告内容及形式创新之呼唤 (2)政府加强行政作为

1、增强监管意识,向虚假广告开战,明确规定何为虚假广告,并建立专门的部门联合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不以单纯的人流量来评估广告的到达率——杜绝数据浮夸,让新媒体失去公信力。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时刻警告违法广告。

3、从理清广告监管机构的关系、明确广告内容的表达范围和夸张程度、设置监管重点如医药食品类广告的监管,明确广告监管重点,创新广告监管方式;调整广告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广告监管体制

4、加强执法人员的新媒体知识学习,把握新媒体的特性,才能对症下药 (3) 立法机关及时立法

及时修订广告法案法规,及时总结经验,应对新媒体广告所出现的问题。 (4)行业内部——广告行业自律性提高的必然性

行业组织严格自律,建立一个可以制约并规范国内广告公司的业内组织,让广告公司互相监督,提高广告公司的自律性。(例如美国广告局) (5)外在监督

1. 各大媒体设立广告监察部门,为播出的广告严格把关,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广告发布的“把关人”。 2. 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5)借鉴欧美发达国家

由于新媒体技术大部分是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媒体广告监管问题也可以从欧美国家那得到借鉴。 1. 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从各国的广告监管实践看,主要是自律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

自律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即以行业自律为主,通过加强由广告业各方共同组建的非营利的行业自律审查机构的作用,规范广告市场竞争秩序、确保公正的市场竞争。同时,辅以国家法律、行政监管、消费者及社会团体和舆论的监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广告监管模式。

政府主导监管型以中国和法国为代表。即以国家的法律和行政监管为主,自律和社会监督为辅。这种监管模式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补救三种方式。在政府主导监管型中,尽管也强调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其自律仅是促使行业遵守法律法规。在广告监管实践中经常发现,由于行业及商品类别的复杂性,商业广告的监管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现象。“齐抓共管”并不存在问题,问题是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不同,在监管过程中又出现“条块分割”、“责任不清”、“问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一些领域常常出现监管的“空白”。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由各部门参加的“运动式”的集中清理(例如对化妆品广告的整治),这种非常态的、非长效的监管手段,暴露了我们监管过程中的不足。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区广告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广告活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出现根据政府的“需要”,而不是依法根据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在伤害了广告行业的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前,均出现了在该地区集中整治户外广告的措施,对当地的广告行业打击很大。“集中治理”不应成为我们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的主要监管手段。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执法能力。应该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广告审查制度”(事前)、“广告监察制度”(事中、事后)等 使广告监管进入常态,建立起长效的机制。 2.构建自律审查机构是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保证

通过考察美国的CBBB、英国的A S A、法国的BVP、德国的Zentrale、日本的JARO等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我国广告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解决广告业深层次的问题,适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是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美国虚假广告四面楚歌》

《电视广告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繁华光环下的隐患,对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冷思考》 《杜绝数据浮夸,恢复新媒体公信力》 《构建中国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第三篇: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realization under the low

carbon economic perspective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牵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发展低碳休闲旅游成为新世界的诉求。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休闲旅游,低碳休闲旅游在现实中的操作模式,阐述了低碳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低碳休闲旅游这一全新时代的来临,指导人们应用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 economic leads to related industry rising, especially for tourism; Developing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needs of the world. The research introduces low carbon leisure and its realization. Meanwhile, it elaborat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carbon leisure and ecological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wants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new time of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teaches tourists use new way of tourism. Finally,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of low carbon.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实现方式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realization

1. 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游业也遵循这一时代性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体业界,都掀起了研究低碳旅游的热潮,推出了针对行业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这也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一个低碳的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2.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蔡萌,汪宇明(2009)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中论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关系。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从旅游对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发展内容的响应入手,对低碳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战略基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刘啸(2009)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充分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从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联系入手进行了了比较分析。任力(2009)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长远发展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金乐琴,刘 瑞(2009)在关于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建设性的提出了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庞昌伟(2009)认为发展低碳能源供应系统是21世纪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已确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必将为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 低碳休闲旅游的含义

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休闲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低碳休闲旅游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因为从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途径来看:(1)低碳旅游装备和低碳旅游吸引物作为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实现路径,体现的是低碳休闲旅游发展的技术手段。低碳旅游装备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发展工具和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资源。(2)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作为碳汇机制在旅游中的实现方式,体现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环境策略。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指的是以各种自然植被等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载体构建的一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环境类型。(3)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中的实现途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社会手段。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倡导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途径来尽量减少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属于低碳旅游的生产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内容;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低碳休闲旅游的消费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式。因此,低碳休闲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途径(引自蔡萌,汪宇明2009.01)

4. 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基点和实现方式 4.1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

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是低碳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碳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和运营的初级阶段,低碳技术产品在社会上尚不普遍,大多数低碳技术产品对人们仍属于高科技的新鲜事物,因此,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大量不同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集聚势必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吸引,这正是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得以实现的原因。实际上,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广低碳技术、宣传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以目前低碳技术“单位开发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的发展现状来看,尚不具备与普遍推广的程度,所以通过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政策、技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科学教育。在低碳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依据现有的低碳技术水平,可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产业”的开发模式,在一些社会、经济条件较为适合的地方,以建立“低碳休闲产业示范基地”的形式来实现对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4.2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

旅游装备是旅游发展的载体,各种旅游活动的最终实现都要依托于具体的旅游设施和工具。旅游装备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中的各种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生活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活动设施。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是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过程中,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包涵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指通过碳捕集、碳埋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技术对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指的是在旅游发展中直接使用各种低碳技术产品作为旅游发展的各种工具和设施。

发展低碳设备主要依靠设备改造和低碳高新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讲通过改造旧的高碳消耗的设施设备,来减低碳的排放。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源等低碳或零碳能源来代替旅游景区、宾馆中的能源类型和能量供应方式,如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旅游生活用品和旅游交通方式的革新。建设新的“低碳建筑”作为今后景区建设的指导。

4.3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碳汇机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策略,即通过增加、构建碳汇环境的方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碳汇”一词来源于《京都议定书》中的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 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大气中碳汇量越高,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越低。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植被、湿地、海塘本身就是可以成为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因此以保护和培育这些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方式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构建方式,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休闲旅游产品质量自身质量的重要方式。

4.4倡导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在休闲旅游发展中,不同的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所产生CO2排放量差别很大。例如,在旅游交通方式中,公交汽车和铁路虽然只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34%,但却只占了13%的CO2排放总量(不包括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部分)。在旅游方式中,长距离旅游虽然只占2.7%的旅游总量,但却占有17%的CO2排放量;自行车旅游或背包旅游的CO2排放量几乎为零,而跨越南北极的旅游行为的CO2排放量却高达10吨。虽然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但作为旅游消费主体的旅游者还是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可以通过引导旅游者选择不同距离的旅游目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4.5碳补偿和碳抵消

碳补偿和碳抵消是当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低碳休闲生活方式,它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来抵消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其它具体的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有:(1)在进行旅游目的选择时,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2)在选择航空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以减少飞机中途的停留次数,因为飞机中间起飞升降的次数越多,个人的碳足迹就越大。(3)尽量减少旅行中行旅的重量。以欧洲到澳洲为例,据计算1千克的行李重量将会带来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在短距离旅游中,旅游者应该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以瑞典为例,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CO2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则CO2排放量为150千克。(5)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以及绿色酒店等方式来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5. 低碳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已经泛化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而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你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如一次1 200公里的航空旅行,会产生166.8kg的二氧化碳,如果要进行碳补偿,则需要种植2棵树木。

低碳休闲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

6. 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向低碳方向转型也是对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低碳旅游装备的发展、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为发展战略基本点的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的低碳休闲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3]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U 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published by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2003. [4]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5] 成克武.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27-12429. [6] 金涌,王垚,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 [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8]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 [9] 刘啸.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05)

[10] 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 [J] .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2009(12)

[11] 任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 社会科学家[J] .2009(02) [12] 金乐琴,刘 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 .2009(01) [13] 庞昌伟. 发展低碳经济 维护生态安全[J] . 2009(01)

第四篇: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GIS功能作物(植物)分布时空

变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基于对GIS观念和功能有所阐述的基础上,系统全面的阐述了GIS应用功能中的资源管理功能。通过对资源管理功能系统分析,发现资源管理功能中的数据查询与显示、统计与制图,以及提供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析等各个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应用其统计与制图的相关性与实用性,探讨惠水县的特色经济作物——金钱橘的近年来种植面积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为了解金钱橘在惠水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表现形式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时空变化、GIS、地物

1 GI S 的概念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 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 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 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0]: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 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 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 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 作用于空间数据, 产生有用信息, 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 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而其内涵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 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11]。

2关于GIS功能的研究

有关GIS功能[15]的介绍:GIS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其中基本功能主要有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等四大部分。而应用功能主要有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和辅助决策等四部分。 GIS资源管理功能方面的研究利用,是目前趋向于成熟的研究领域,包括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利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等。这种功能可直接对数据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以及提供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析,为资源的规划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应用功能中的区域规划:把影响城市规划的多种因素(如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经济、教育、文化、金融等)进行筛选,转化成可用形式,帮助政府部门完成规划、分区,现有土地利用,分区一致性,空地、开发区设计位置等分析工作,是实现区域科学规划和满足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用功能中的国土检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和遥感相结合,可以有效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警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环境质量的评估研究等。辅助决策功能:利用拥有的数据和英特网传输技术,可以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满足企业决策多为的需求,例如企业的分布、客货源、市场的地域分布规律、原料、运输、夸过销售等。

2.1关于GIS区域空间分析方面的研究

主要是对GIS采集来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处理和管理后,对空间对象建立的多种空间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主要有徐

映雪, 邵景力等(2006年)基于 RS和 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的研究,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 结合 G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 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 分析其 1989-- 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 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 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 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 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应严禁毁苇开荒, 逐步退耕还苇, 加强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 使本区可持续发展[7]。郭泉水, 郭志华等研究的我国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以我国最新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为基础,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 ARC/ INFO(NT 版) 和数字化仪, 提取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现存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信息, 制作地理分布专题图; 在生态信息系统(GREEN)软件支持下, 定义地理气候适应参数区间, 生成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图; 将现存和潜在的分布图叠加并对照比较, 揭示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特征, 预

[8]测适宜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荒漠植被发展的地理空间。杨金对GIS 空间分析在森林

防火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GIS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论述了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其系统功能划分, 并对GIS空间分析在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9]。

2.1.1GIS资源管理功能中关于统计、制图方面的研究

主要对现实的某种资源进行调查、数据统计后,对数据处理成图。将空间地物以数据形式在图上直观表现出来。例如张秀英,冯学等应用 GIS 制作 Coringa 红树林物种分布图的研究,:Coringa 野生保护区是印度东海岸第二大红树林保护区。 采用 PCQM(Point Centered Quarter Method)方法获取了该区红树林树木底面积数据 Arcinfo

8.1制作物种密度分布图, 结果显示, 该区红树林植物有 15 种,分属 8个科 10 个属, 动物则包括 7个门(Arthropda, Mollusca, Pisces, Amphibia, Reptiles, Aves andMammals)。 在 15种红树林植物中, Avicennia marina, A.officinalis 和Excoecaria agallocha 是保护区中分布最广泛的种类, 他们的分布密度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 Rhizophora apiculata 和R .mucronata 则被限制在该区沿海边缘地带[5]。另外还有王春艳,李德智等为代表的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千岛湖库区集合植物群落宏观格局初步分析的研究为代表,运用遥感和GIS对千岛湖库区植物的宏观格局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不同岛屿面积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及不同等级岛屿斑块的景观格局[6]。除此之外,在运用GIS制图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但多数都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采用GIS的制图处理技术,将其在空间的分布形式表现出来。田自强, 陈 王月等就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依据龙门河地区所处位置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性, 绘制了该地区1B50000 的植被复原图。并在野外调查、资料搜集的基础上, 辅以全球定位系统( GPS) 、GIS 软件及TM 影像数据, 绘制了该地区1B50000 的植被类型图。结 果表明: 1) 植被海拔分布由低至高依次为常绿阔叶林( 海拔900 m 以下) , 硬叶常绿阔叶林( 海拔900~ 1300 m)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海拔1300~ 1600 m) 以及落叶阔叶林( 海拔1600~ 2200 m) 。2) 龙门河地区林地面积4419. 2 hm2,占该地区总面积的

93. 71%, 共计8 个植被型65 个群系。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 为1674. 09 hm2, 占林地面积的37. 88%。另外, 果园( 3 种类型) 和农田两种农业用地面积228. 12 hm2, 占总面积的4. 84%。3) 由植被复原图与现状植被类型图叠加分析可知, 干扰后增加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地4 种植被类型, 占龙门河地区总面积的34. 6%。其中针阔混交林所占面积最大, 996. 79 hm2[14]。

2.1.2关于GIS资源管理功能中的提供多种组合条件资源分析的研究

地区性的某类地物的分布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自然因素对

生物分布适宜性的影响因子,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丰富,有代表性的有黄伟娇基于G I S的杭州市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域,以50mx50m栅格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杭州市茶叶、山核桃和香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建立包括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等三方面的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再借助回归逆距离权重法、回归普通克里金法、回归样条法和回归趋势面分析法插值等混合插值方法对杭州市气候要素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并进行空间精度比较分析;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杭州市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3]。郭兆夏,贺文丽等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的研究,掌握陕西省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地域分布,通过对气象条件影响烤烟生长的研究,确定陕西省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对指标各气象因子进行空问分布模拟,结合区划指标制作出精细化的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陕南汉江支流海拔300—700 m的平原、缓坡地和商洛地区南部海拔1000 m以下的川道、浅山区为陕西省烤烟适宜区,

[4]此区光、热、水气候资源满足烤烟的生长需求,可作为陕西烤烟生产基地。

3基于GIS作物时空变化的研究

这里的作物包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随时间、三农政策等变化和出台,农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发生变化,所以自21世纪以来,研究该领域的文章逐渐增对,区域丰富。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理统计等结合,分析作物时空变化的特征。例如张 莉,吴文斌等研究的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9]。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 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 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 1996—2010 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 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32.80%,经济作物减少 52.84%,粮经比从 88﹕12 调整到 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 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 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过去 15 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张应龙,谢永生[12]研究的 GIS 支持下的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异研究。综合应用变异系数、重心迁移模型、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统计学和 GIS 分析方法,探讨了 1980 -2009 年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总体变化显著,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将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根据粮食产量高低和生产稳定性特征,将陕西省分为高产低变型(宝鸡、咸阳、渭南、汉中)、低产低变型(安康、商洛)、高产高变型(西安)、低产高变型(榆林、延安、铜 川)四个粮食类型区;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较大,铜川、西安和商洛粮食紧缺,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粮有盈余,延安、汉中和安康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生产总体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心移动的阶段性明显,总体呈"北上东进"的移动趋势;各类粮食作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小麦、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别在关中、陕北、陕南。研究结果以期为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区域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以及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4关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时空变化的研究

4.1多种因素影响下作物在一定时期内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变化的研究

一个区域内种植某类作物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在种植面积、种植分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受到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关于作物时空变化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都

是个重点和热点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富有典型代表性的有佴军[13](2013)以近3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与效益分析为切入点,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运用因素分析法、小波分析法、比较优势指数法、GIS技术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江苏省水稻增产的效果,提出了江苏省水稻水稻生产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利用同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还有张应龙、谢勇生等基于GIS 支持下的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异研究[12]。此外,张 莉,吴文斌等[16](2013)研究的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 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 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 15 年玉米、大豆、水稻 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

4.作物时空面积变化驱动力的研究

由于今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政策的引导、有限耕地资源的束缚和农民意识的觉悟和素质的提高,是的原本单一的农业结构日趋多样化,农民种植作物的单一性也倾向于丰富,所以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王云[17](2013)关于耕地条件约束下浙江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研究。以浙江省种植户为例,假定耕地面积一定,在种植粮食和蔬菜的配置耕地中,通过构建系统动态模型,模拟浙江省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的变化,以十年为模糊期限,观察十年后在市场自我调节性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变化及产量发展趋势,在次基础上,考察政府干预政策的影响,观察干预政策影响下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寻找一定保证粮食安全和保障粮食生产的适合干预方式和力度。

5关于金钱橘的研究

有关金钱橘的研究并不是很对多,由于金钱橘是是生长于亚热带的一种高价值水果,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有关金钱橘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影响其种植生长的条件方面:张明生、王素英等就NaHSO3对惠水金钱橘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的研究,他们用不同浓度的NaHSO,及其与Kcl和6一BA配合对贵州惠水金钱橘叶表进行喷施,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3~9mmoI/L)的NaHS03对叶片光合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作用效果长达6d之久;当NaHS03浓度较高(≥12mmol/L)时对光合作用不利;低浓度的NaHS03分别与1mmol/L KCl和5mmol/L 6一BA配合施用,对叶片光合速率的促进效果更显著[1]。另外王建军、王社英以石阡县金钱橘为例,探讨了石阡县金钱橘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2]。

5总结

有关GIS在时空分布、面积变化方面的研究内容丰富,技术趋于成熟。鉴于GIS的功能的多样强大,而且各种功能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交叉使用;而在作物分布、种植面积变化方面,探讨其变化原因是多样的,在分析其变化原因的技术时用到了GIS的分析功能、制图功能等;另外,目前关于惠水县特色经济作物——金钱橘种植面积变化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所以,鉴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可以运用GIS的制图与数据分析功能相结合,直观表现惠水县金钱橘种植区域的同时,分析近十年来种植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原因,为今后惠水县经济作物种植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明生,王素英等.喊红兵等. NaHSO3对惠水金钱橘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J]. 种子,2004,23(6)20-21.[2] 王建军,王社英. 石阡县金钱橘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4,(4)

22-23.

[3]黄伟娇. 基于G I S的杭州市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D].福建:福建林

大学.

[4] 郭兆夏,贺文丽等.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D].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5] B.Satyanarayana,A.V.Raman1,张秀英等. 应用 GIS 制作 Coringa 红树林物种分布图.南京林院大学学报,2004,27(4)13-19.

[6] 王春艳,李德智等. 基于遥感和GIS方法的千岛湖库区集合植物群落宏观格局初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2,89-99.

[7] 徐映雪, 邵景力, 杨文丰. 基于 RS和 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J].现代地质,2006,20(3)501-505.

[8] 郭泉水, 郭志华等. 我国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潜在荒漠植被分布[J].生态学报,2005,25(4)849-856.

[9] 杨金. GIS 空间分析在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10] 邬伦. 地理信息系统—— 原理、方法和应用[ D] . 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11]杨金.GIS 空间分析在森林防火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理科研究

[12] 张应龙,谢永生等. GIS 支持下的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异研究[D].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7).[13]佴军.近3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时空与效益分析[D].扬州大学,201

3[14] 田自强 ,陈 王月等. 神农架龙门河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被现状分析[J]. 植生态学报 2002, 26 ( 增刊) 30~ 39.

[15]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7.

[16] 张 莉,吴文斌等.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46(15):3227-3237.

[17]王云.耕地约束条件下浙江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研究[D].浙江农业大学,2013.

创兴点:1. GIS分析和制图等功能在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方面系统的概述。

2、研究对象地点方向的创新:金钱橘在惠水的种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2002年“金钱橘之乡”在惠水的挂牌成功以来,金钱橘作物当地经济作物迅速发展,但就其种植面积的变化阶段趋势、种植的具体乡村地点和种植变化的原因分析等方面,目前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

论文研究意义:(实践意义)1.基于GIS分析与制图功能在作物种植

面积变化方面的研究,不仅能直观科学的表现作物的种植的变化状况,而且就其变化因素而言,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能科学全面的分析作物种植面积、分布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

2.分析惠水县金钱橘的变化动态、直观表现其分布区域,为惠水县金钱橘在经济作物的地位与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金钱橘的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与否提供依据;分析导致其种植面积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今后金钱橘的发展提供提供致指明方向。

第五篇:智力研究综述

关于智力的研究综述

潘学虎

2015114785

摘要:本文是对多种智力研究的概括。包括了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情绪智力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综述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及测量,提出了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社会智力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智力的定义和社会智力的测量。

关键词: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

情绪智力研究: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2]。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3]。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4]。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5]。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内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6]。陈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情志力的内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7]。徐小燕、张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8]。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内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给情绪智力一个恰倒好处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

以Mayer和Salovey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道

路[9],学院派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能力模型取向[10],能力模型是指能力的情绪智力,即反映了直接与标准智力定义相关的、人的实际心理能力[11]。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首次正式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描述影响成功的情绪特征,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它包括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适应性地调控情绪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情绪智力结构的三因素能力模型。但此时情绪智力定义以及结构的划分都是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证基础。后来,他们分别于1997年、1999年、2000年对情绪智力的定义及结构进行修订,最终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连接认知与情绪的心理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结构的四个维度[12]。这四个维度从最基本的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开始,到情绪管理调控能力为止,是按照每种能力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具体内容为:

1.情绪的感知、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即促进认知行为,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性行为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能力。

3.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可能性及原因的能力等。其中最基本的是使用特定的词语来命名情绪并能有效的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该能力是“最具有认知意味的”。

4.情绪管理调控能力: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判断并成熟地进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调节与别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等。

(二)情绪智力的实务派理论及结构

以Goleman和Bar-on为代表的实务派将预测成功作为向导,试图在传统智力以外找到能够预测成功的所有重要因素[9]。实务派对情绪智力的研究采用的是混合模型研究取向[10],混合模型是指特质的情绪智力,属于人格范围。即给情绪智力列出了一组人格特点菜单,如“同情、动机、坚持性、温情和社会技能”,我们将这理论及结构称为“混合模型”[11]。

1.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1995年,Goleman在畅销书《情绪智力》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动机、认知他人情绪、处理关系的能力[13]。他认为情绪智力在帮助个体取得成功上起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大,并且情绪智力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1998年,他在1995年情绪智力定义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5因素情绪智力理论结构[14]。这个结构共包括5个因素,25种能力。后来他又结合了Richard Boyatzis等人的研究把这5个因素25种能力精炼成4个因素20种能力,它们分别是自我觉知(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估、自信),自我管理(包括自控能力、信用度、责任心、适应能力、成就动机、主动性),社会觉知(包括移情、对团体情绪的觉知、服务倾向性)和社交技巧(包括帮助他人发展、领导能力、影响力、沟通能力、革新能力、协调能力、凝聚力、协作能力)。

2.Bar-on 的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Bar-on于1997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15]。Bar-on提出,情绪智力由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等五大主成分构成,其中,个体内部成分包含情绪自我觉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和独立性五种相关能力;人际成分包含共情、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三种相关能力;适应性成分包含现实检验、问题解决和灵活性三种相关能力;压力管理成分包含压力承受和冲动控制两种相关能力;一般心境成分包含幸福

感和乐观主义两种相关成分。这样,由五大主成分和15种相关能力组成了情绪智力系统[16]。Bar-on认为这15种能力是情绪智力最稳定、最有效的成分,对个体总的情绪幸福和应对生活的能力起决定作用。

三、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与测量

(一)情绪智力的研究方法

在情绪智力研究开展的早期,曾出现过只强调经验范式而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随着情绪智力研究地逐步深入,其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罗森塔尔设计的了用来衡量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非言语敏感测验(简称PONS);Walter Mischel设计出果汁软糖实验来分析控制冲动、延缓满足、抵制诱惑的水平对将来成功的影响;Seligman塞利格曼根据这种观点设计了乐观态度测验,进而将这项测验应用于人才的选拔。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情绪智力”倍受关注。其始创人Picard教授认为,要使计算机真正智能化,适合人的需要并能自然地与人互动,就必须使它们具备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即人工智能要具备被称作“情绪智力”的东西[17]。虽然情绪智力的人工智能研究刚起步,但已显示出令人兴奋的前景。情绪智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前沿性另人欣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重定性研究而轻定量分析。

(二)情绪智力的测量

1.Schutle的EIS量表

情绪智力量表(EIS)是Schutle等人根据Salovey和Mayer(1990)的情绪智力模型开发的一份自陈问卷。它共有33项,可用于评估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此量表的高分者通常更为积极、更能克制冲动、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好地恢复、较少的情感障碍和抑郁、更富有同情心、更能自我监控。

2.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该量表是Mayer等人于1998 年编制的, 1999 年他们又发表该量表的修订版[12]。该量表是能力测验而非自陈测验。该量表以行为表现为基础,测量被试觉察情绪、鉴别情绪、理解情绪和控制情绪。它包括的四个维度十二项任务分别是:感知情绪(4项任务)、同化情绪(2项任务)、理解情绪(4项任务)和控制自我情绪(2项任务)。该量表有整体评分和专家评分两种评分方法。此量表的结构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都很高,尚无预测效度的报告。修订版与旧版的不同之处在于,旧版把多数人一致性作为正确答案的指标,修订版则把专家打分作为评判的标准。为了再次改进修订后的MEIS,Mayer、Salovey及Caruso等人又编制出了MSCEIT V1.0 和MSCEIT V2.0。MSCEIT是一个基础能力量表,共有141 个自陈项目,适用于17 岁以上的人群。该量表旨在测量人们执行任务、解决情绪问题的质量和程度,而不是依赖个人对自己情绪技能的主观评估来计分。

3.情绪智力调查表(ECI)

该量表是Goleman等人根据Goleman1998年提出的精练后的情绪智力模型编制的,它可以测量该模型提到的4个因素20种能力。该量表有很高的内容效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此量表的预测效度的研究。ECI包含了Goleman情绪智力模型的所有内容,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情绪智力评价工具。该量表的使用要求也较严格,使用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合格后方能对施测结果给予正确解释与指导。ECI可以全方位评估个人和团体的情绪能力。

4.情商问卷(EQI)

EQI也叫《Bar-on情商量表》,它是Bar-on于1997年编制并出版的量表。该量表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量表之一。它包括5个主成分量表(其中包含15个分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共133个题目。其中主成分量表有:内省量表、人际量表、适应性量表、压力处理量表、总体情绪量表。效度量表则分别是乐观印象和悲观印象。EQI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18]。该量表出版后,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目前已被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人格、学习能力等多种领域,被共认为是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

智力量表[19][20][21]。

5.工作能力量表-Ei版(WPQei)

WPQei用来测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它以情绪智力的概念模型为基础,包括七个成分:创新,自我意识,直觉,情绪,动机,移情,社会技能。共有84个题项。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把量表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起来,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除了上述量表之外,我国已有学者将Darwin B. Nelson 和Gary R. Low 两位博士于1998 年编制的情绪技能问卷翻译和修订成中文版并投入试运行[22]。

三、小结

随着情绪智力受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情绪智力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将进一步深入,Bar-on宣称:“EQ时代已经开始了”[9]。情绪智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毕竟对情绪智力正式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学界如何才能给情绪智力一个统一的概念?到底是学院派的能力模型理论更有说服力,还是实务派的混合模型理论更好,抑或二者相结合的为最佳,再或还有其他的理论模型有待发现?如何培养和提高情绪智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对情绪智力的定义、理论、结构、研究方法、测量方法、应用进行探究。同时对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进行展望和预测:情绪智力研究方法和测量方法将在多样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情绪智力量表的社会实用性研究将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专家们将研究形成中国自己本土化的情绪智力理论及量表。 参考文献:

[1]曾性初:《情志与情商》,《教育研究》1999.3.

[2]Payne ,W. L. A study of emotion : develop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hodes Uni2versity ,South Africa. 1988.

[5] Bar-On,R. &Parker J . D. A.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Theory , Development , Assessment ,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 School and in the Workplace [M] .San Francisco , CA : Jossery-Bass. 2000.

[7]许远理. 元情绪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育中的功能[J ] . 教育探索, 2001,9.

[8]陈家耀. 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商榷[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9,4.

社会智力研究:

马克思说,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以群居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行使着我们的社会功能。而以往的智力研究局限于数学运算、逻辑思维、语言等认知能力的研究领域。为了区别于这一传统的智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社会智力这一概念。但是由于情绪智力的提出,社会智力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早期对情绪智力的错误定义,使社会智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误用为情绪智力。随着研究的需要,学者们对二者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分析,不仅区别了二者的不同,还陆续出现了不少的社会智力测量量表。目前,社会智力的概念虽然还存在与情绪智力混用的情况,但其发展已经进入繁盛时期。也正因为这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它的命运与心理学的其它分支一样,还存在一个没有范式统治整个研究领域的问题。

1 社会智力的定义

为了把人类的社会属性在智力中体现出来,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心理

学家桑代克将智力分为三类:一是具体智力也称“机械智力”,即了解事物、应用机械技术和科学能力;二是抽象智力,即了解和应用文字或数学符号的能力;三是社会智力,即理解他人和与他人相处以及合作,在社会情境中明智行动的能力。桑代克还认为,社会智力是IQ的重要成分。为此,他编制了社会判断和社会洞察力量表。这对后来的社会智力研究影响深远。许多心理学家在解释社会智力的意义时将社会智力定义为:①洞察别人心思、察言观色的能力;②与人相处,建立友善关系的能力;③了解社会规范,言行举止表现合乎时宜;④适应新环境的能力;⑤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力;⑥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能力;⑦自我认识及自我反省的能力。[1][2][3]另外还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Ford和Marlowe的定义。[4]Ford认为社会智力是“一个人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用积极的适当的方法实现某个与自己有关的社会目标的能力”;Marlowe认为社会智力“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其最终结果则是明智的社会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个体有关的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会智力的表现是以感情发展为基础的,换而言之,感情发展成熟的个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智力。国内学者谢宝珍、金盛华认为“社会智力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及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Goleman在他编著的心理学词典中这样写道:“社会智力是情绪智力另一个名称,尤其是正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信息和利用情绪信息的能力”[5]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智力被当做情绪智力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两者虽然在表达智力这一概念的时候有很大的重叠,概念却是不同的。情绪智力重点强调的是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行为,而社会智力则重点强调如何处理社会性信息和社会适应性行为,即个体情绪、人际情绪和社会情绪的处理能力。[7]情绪智力的提出只是为了对传统智力的扩充,而不像社会智力一样,具有与传统智力相同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难看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基础,社会智力比情绪智力拥有更宽泛的意义。

2 社会智力的测量

2·1社会智力测量工具的研究方向

虽然“社会智力”这个概念已经提出了近百年的时间,但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力支持,因而对它的研究断断续续。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Guiford、Sternberg和Gardner智力理论的影响下,社会智力测量的相关研究再次掀起热潮。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社会智力的测量主要围绕三个方向进行:第一个方向针对个体的社会成熟特征,如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社会道德观、合群性、同情心等社会行为的特质测量;第二个方向主要针对个体社会智力的认知层面;第三个方向则是侧重于个体的社会技能。[8] 2·1·1 社会成熟特征测量

①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共有100个自我描述性句子,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行为等自我概念的多维角度进行测评,适用于12岁及以上的被试。 ②自我认同感量表 《Ochse和Plug自我认同感量表》是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编制而成的自评量表,共19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从“完全不适用”到“完全适用”),用于评价个体自我认同程度。 此外,很多人格量表也可有效预测个体的社会智力。如《NEO人格问卷》、《儿童人格调查表》、《青年人格调查表》等。

2·1·2 认知社会智力测量

①乔治·华盛顿社会智力测验(GWSIT) 它是最早的社会智力测评工具,由六个分量表组成:社会情境判断、姓名和面容记忆、他人行为观察、识别他人的心理状态、通过面部表情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社会信息和幽默感。Hunt通过GWSIT与成人职业地位、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数量、上级对下属与人相处能力评定的相关研究,证实了GWSIT的有效性。

但是Thurstone在对GWSIT进行验证性研究时发现它与其它社会智力测验(如Gilliland Sociability Test)的相关性很低,与抽象智力测验的相关性却很高。

②吉尔福特社会智力测验 1976年吉尔福特等人研发了著名的《社会智力六因素测验》这六个因素包括: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提取行为信息和理解不同情境中行为表现的相似性的能力、对社会关系的觉察能力、通过行为表现理解社会事件发生过程的能力、改变或重新定义行为意义的能力、从已知的社会信息中预测未来行为的能力。[8] ③自陈量表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David等人于2001年编制的《社会智力自陈量表》[9](TSIS),TSIS共有21个项目,分为3个分量表: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社会技能和社会意识。此外,还有《青少年社会技能评估测验》和《社会技能测验》等社会智力自称量表。 认知社会智力的测量工具中得到学者们认可的还有他评量表《社会技能评估系统》、《PESI》以及我国学者周宗奎参照国外社会智力测量工具,并结合我国城市小学生生活实际编制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社会洞察力测验、斯滕伯格社会智力量表、以及谢宝珍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中学生社会智力量表》等都是目前重要的社会智力测量工具。[10] 2·1·3 行为社会智力的评估

行为社会智力的评估包括社会情境解释测验、社会技能量表、社会技能筛查表、访谈法、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社会智力测验。每一类测验都有各自具体的测量量表和测量方式。这是一大类更贴近社会智力内涵的测量方法,但是由于测量方式的独特性,导致了学者们对他得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其使用频率也较前述量表低许多。

2·2 社会智力测量内容的研究方向 为了解我国社会智力测量的发展状况,这里我们主要是对国内学者在社会智力测量内容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合和评述。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学者已分别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社会智力进行了测量。

2·2·1 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研究 刘在花、许燕等人对小学生社会智力结构特点和社会智力发展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在研究小学生社会智力结构时发现:㈠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包括社会洞察力、社会焦虑、移情、人际交往能力、人际问题解决能力五个部分。㈡《小学生社会智力量表》信都与效度较高。㈢为研究小学生社会智力结构特点而编制的小学生社会智力量表信、效度良好,基本上可以作为测量小学生社会智力的工具使用。[11]在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的研究中,他们发现:⑴不同年级小学生在社会智力五个维度及其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⑵除社会焦虑外,小学生在社会智力其余四个维度及其总体水平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12] 2·2·2中学生社会智力的研究

谢宝珍和金盛华对中学生的社会智力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社会智力可从丽江、调控情绪,关心他人的倾向,言语非言语表达和社会知觉等方面来测量。[1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和测验间区分效度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而量表与社会能力提名间的相关则证明了社会智力量表的预测作用。廖明珍等人在对561名中学生(初

一、初

二、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进行问卷调查后,结果显示:⑴中学生社会智力存在年级差异,高一年级社会智力最高,初二和高二社会智力最低;⑵女生普遍比男生社会智力高,但是男生的观点采择能力较女生发展快,且出现明显的年级差异;⑶独生子女的社会技能强于非独生子女,城市独生子女社会智力总分高于农村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不存在社会智力上得城乡差异;⑷不同城乡水平的中学生社会智力发展过程不同,大城市中学生社会智力的发展最高点较中小城市晚;⑸3000-5000元家庭收入的中学生预测能力最好;⑹父母的学历分别与中学生的预测能力和社会觉察能力呈正相关;⑺母亲是管理层的中学生社会智力发展最好;⑻文科高中生社会技能强于理科高中生。[14]

2·2·3大学生社会智力的研究

在王慧、陈仙等人对大学生社会智力进行研究时采用了《社会技能量表》,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在预测的结果分析看来,社会技能量表运用于大学生群体能获得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他们对3700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⑴城市大学生的情感表达性和社会敏感性显著低于农村生源大学生;⑵独生子女在表达能力、控制能力、自主性、领导才干等方面优于同龄的非独生子女,这主要是因为前者具有积极地家庭教育;⑶文科生的情感表达性、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控制性显著高于理工科生,情感控制性和社会表达性显著低于理工科生;⑷学生干部的社会智力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⑸性别对社会智力也有影响,男生的社会智力水平显著优于女生。[15] 3 研究展望 目前,社会智力的定义虽有多种说法,但是基本上都与桑代克提出的社会智力的含义基本一致。人们在理解社会智力的概念时,偏差不会太大。尽管有些专业人士还继续将社会智力与情绪智力混淆使用,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社会智力研究的不断加深,这一概念的不断推广,社会智力将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唯一留有遗憾的是,社会智力的准确定义始终还处于摇曳不定的状态,这就需要后继者们深入探讨社会智力的本质,以求寻找出其准确定义。至于社会智力的测量,国内对其研究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质量上还有诸多不足。个体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社会智力的影响因素。社会智力本来就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能力,所以它的研究一定要放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在尽可能避开各种影响因素之后再进行科学研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又以社会文化因素为重要的变量,避免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干扰。在此基础上,社会智力测量工具标准的制定是值得我们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努力的新方向。只有这样标准制定完备,我们才有将每个人社会智力尽量准确测出的可能,才能在心理研究和治疗工作中切实解决科学疑难问题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Stang.R.Measures of social intelligence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0(36):263-269. [2]Sternberg R.J.Beyond I.Q[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3]Gardner.H.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93. [4]Ford,M.E.,&Marlowe,I.Children’s and adults’conception of social competence[J].Manusecript in preparation.1983.(1) [5]Goleman,A.M.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许远理.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关系的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刘在花,许燕.社会智力评估述评.心理探索.2003.(11) [8]O’Sullivan,Guilford, J.P.Four factor tests of social intelligence (behavioral congnition) A. Manual of instruc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C.Orang, CA:Sherida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76. [9]David L.Penn,Joy R.Kohlmaier. Patrick W.Corrig an.Interperson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tigma of schizophrenia: social skills,perceived attractiveness,and symptoms.Schizophrenia Research,2000(45):37-45. [10]谢宝珍,金盛华.中学生社会智力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2(2):249-250 [11] 刘在花,许燕.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1) [12]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13] 谢宝珍,金盛华.中学生社会智力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2(2) [14]廖明珍.中学生社会智力的问卷编制及调查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王慧,陈仙,李晓.大学生社会智力的调查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09.8.(4) 小结

智力研究内容广泛,目前就情绪智力和社会智力的研究比较多,研究得比较透彻。主要是因为二者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二者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有持续且迅速的进步。人类社会将会稳定、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单位党员学习笔记下一篇:大卫芬奇电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