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产品混料管理办法

2022-11-16

第一篇:防止产品混料管理办法

混料室员工职责

1、在车间主任的领导和组长的直接指挥下开展工作。

2、严格遵守,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3、坚守生产岗位,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4、自觉遵守公司安全品质,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工作安排。

5、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6、强化品质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并确保自己加工的产品无错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7、精心维护保养设备,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合格使用机器,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8、苦练基本功,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改进操作技术,努力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

9、增强效率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当班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并且保证冷压。

10、 定置,定位摆放现场所有设备、物料、工具,确保现场整洁走道通畅。

11、

12、

13、 上级安排的急单要及时完成,并且保证生产。 每天安排时间到冷压房整理回收用过的袋子。 冷压退料要粉碎入库,并做好记录。

2014-09-15 混料室 冷压房管理工作职责

1、 负责车间的管理工作。

2、 搞好车间生产计划安排,协调好各个生产环节,确保生产计划完成。

3、 负责车间的调度和生产进度管理。

4、 负责车间安全管理,并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

5、 改善生产环境,改良设备,提高工艺水平。

6、 日常现场的管理与检查和日常巡视与监督

7、 负责金刚石仓库人员的现场监督。

8、 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

9、 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0、 负责建立和健全质量岗位责任感,明确各岗位职责、权力和义务,及时制订或修改并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教育员工严格遵守技术纪律。

11、 负责搜集和掌握同行业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传递质量信息。

12、 开展车间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质量工作纲要,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目标负责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力争尽早通过ISO9001认证。

2014-09-15

第二篇:预混料品控流程

预混料品质控制

1预混料生产过程的品质保证

1.1 配料过程的品质保证

a) 配料前称量工要将配料现场清扫干净,并准确校正配料秤,误差超过要求或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b)按照办公室下达的称量单领取原料;

c) 按要求顺序将领取的整包标重。原料码放整齐,准确称量所需零包,并按顺序摆放。

d) 按照配料单要求进行小料部分的称量,并按要求顺序摆放。

e) 配料后要整理好工作现场。

1.2 上料过程的品质控制

a)上料前投料工要与小料配料工仔细核对小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摆放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拉料工要与大料的配料工仔细核对大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摆放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投料工将大、小料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的操作。

b)使用提升机要将原料放稳,方可启动,提升机下严禁站人。

c)更换品种时,及时通知投料员清扫混合机;通知接料员准备相应的包装袋。

d)经常观察提升机设备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停机维修。 1.3 投料及混合过程的品质控制

a)严格按品种规定的投料顺序投料,先投比重轻的原料(例如米糠),后投比重重的原料(例如磷酸氢钙、石粉、麦饭石等)。

c)投料工要经常检查筛网是否有破损,如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d)搅拌和混合时间按规定执行(1﹪-12﹪预混料混合5分钟;维生素类预混料、多矿类预混料和反刍动物预混料混合8分钟;),不许缩短或延长时间。

e)混合机和缓冲仓决不允许有两种料存在,以防止误操作而引起混仓。

f)更换品种时,先将电源关闭,然后认真清扫混合机的内壁和浆片,如有异常及时清理。关闭卸料口,上一品种接完并清仓后方可投下一品种原料。

g)严禁混合机承载启动操作,混合机的启动应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执行。

h)定期保养机器设备,如有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器设备损坏将追究责任。

i)工作过程中,随时保持工作台及周围环境清洁,各种包装袋整齐叠放。

1.4 打包过程品质控制

a)内包装中空气排尽后将口封紧,以确保不漏料。

b)包装缝口要整齐成一线。

c)成品内外包装,规格整齐,不许破损,每包缝合不能超过两次。

d)经常保养缝包机,如有跳线断线发生,要及时修理重新缝包。

1.5 成品仓储过程的品质控制

a)按品种每层码6袋,码放整齐,不许损坏包装和标签,严禁少码或多码。

b)严禁两个品种或两个生产日期的同一品种货物码在同一个垛上。

c)包装的标签朝上,码垛工负责检查标签是否有遗漏,如发现及时通知品控员进行填补

2. 原料品质控制

2.1 入库检验(把好原料关 )

第一步从正规、信誉好的厂家、经销商购买原料。 第二步要识别送货单、包装和有效成分及含量。 第三步对原料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应该有特别的识别。

第四步针对原料进行深度的检查,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有无淋雨、发霉、结块现象;有无虫染现象及杂质是否超标等;手感的水分是否正常,有无发热现象,粉状原料粒度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原料本身固有的气味,气味是否新鲜,有无异味。(可与上批次原料进行对比) 第四步要对检查的过程以及检查的结果登记在案,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入库,并建立《原料初检表》。 2.2 抽样化验及样品保存

2.2.1采样

采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具体见化验手册)。 2.2.2 化验

根据化验手册中所述方法,对原料有效成份进行检验。

2.2.3 样品保存

保存样品,以备查。样品应密封避光保存于25℃以下条件中;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需采用低温或冷冻干燥的方法保存。 2.3 原料库存的质量控制

①原料仓库应保持通风良好、干燥、无漏雨 加放垫板并离墙通风。添加剂类原料尤其要注意其特殊储存要求。

②到货原料包上面应有品名、到货日期、数量等标记。

③特殊原料一般由品控部门安排使用。一般原料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安排使用(水分高的原料应先安排使用)。 ④定期查库,每周至少一次,高温季节可增加查库次数。查库时发现原料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2.4 原料使用跟踪及反馈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应对原料的实时使用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对于原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异常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并和采购人员沟通,做好对供货商的评审。

3 成品的品质控制

3.1 设立打包监督制

在成品出料并封包的地方建立监督制度,实时监测成品料的质量感观状况。成品的颜色、气味、粒度等,如有异常情况,立刻查明原因,再根据情况决定产品是否返工,并不定期对成品进行抽样化验,以测定成分含量及混合均匀度。

3.2 返工

对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预混料,品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返工方案,并记录在案。

3.3 成品化验

对于化学分析异常的成品,品控人员应从相应成品中重新取样,并通知将原样重新检测,综合判定是否合格,并结合实际查找原因。

对于合格成品,留样观察,在产品在市场流通结束后方可进行处理。

3.4 成品库存的时间

如果成品库存时间过长,从饲料厂再到养殖户,可能超过保质期,所以一般预混料库存时间不超过30d。

3.5 成品库卫生

成品库垫板下极易藏污纳垢而且生虫,需及时清扫,必要时喷药消毒。

3.6 包装袋检查

包装袋的质量影响产品的储存和运输,所以品控部门对包装袋的检查也很重要。主要注意包装袋抗拉力程度、装袋重量,注意是否掺有再生料,缝合密封是否完好。

第三篇:混料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一、设计题目:一种逆流式混料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目的:

巩固《PLC技术》课程学过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例,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了解硬件设备,熟悉PLC系统设计流程,灵活运用基本指令和高级指令的目的。

三、设计时间:一周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1、 内容:

根据设计资料中的控制要求,采用S7-300系列PLC来实现逆流式混料机PLC控制系统设计。

2、 要求

(1)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书纸质档,PLC源程序电子档,共2项内容。

(2)注意:课程设计报告书,不得抄袭他人的报告(或给他人抄袭),一旦发现,成绩记为零分。 (3)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 设计题目、设计要求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② PLC硬件模块选型,控制电路接线图;

③ 信号表,程序流程图、梯形图及程序注释;

④ 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列出主要问题的出错现象、出错原因、解决方法及效果等); ⑤ 课程设计小结。包括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建议等内容。

五、设计资料:

混料机是由一个旋转的容器(料锅)和内部固定犁板(犁板有二组)等组成,当料锅转动,犁板的一组使料向外翻动,另一组使料向里翻动,混料过程使料在不断分开与翻动。达到混合的目的。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向交叉,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逆流混料机对料的挤压力小,发热量低,搅拌效率高,混料较为均匀。

料锅上方有两个进料口A和B,分别由2个进料泵控制进料;料锅有3个位置高度传感器,分别是料空位置、料中位、料高位;料锅旋转由一台三相380V交流电机控制。料锅下方出料口有排放阀放出混合料。

一、 控制要求

1、 手动控制

2个进料泵、料锅旋转、排放阀分别能单独控制就(启动和停止)

2、 自动控制要求

按下自动按钮后,启动进料口A的进料泵,当位置料中位信号到位时,关掉进料口A的进料泵并启动进料口B的进料泵;当位置料高位信号到位时,关掉进料口B的进料泵,同时启动料锅旋转过程(旋转过程是:旋转一定时间后停止10秒,其中时间有电位器确定,定时为1分~50分钟,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次数由2位BCD拨码开关输入。);过程结束后,打开排放阀进行放料,当位置料空信号到位时,关闭排放阀,再重复上述所叙过程,直到按下停止按钮后结束所有过程。

3、 选做内容:

旋转过程定时时间选用LED数码管显示。

六、参考资料:

 《PLC技术》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 S7-300硬件手册  Step7编程手册

七、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说明

1、梯形图部分,可手写,也可打印,其余文字部分必须手写。

2、纸张大小没有限制,但是全班应统一。

3、交的时候,请按照学号顺序排列。

4、请负责人将每人程序的电子文档一并收齐,电子文档压缩后命名:学号+姓名。文件夹名称为PLC技术课程设计-自动化1106班

第四篇:防止扬尘、噪声、废水污染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废水的管理,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办法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 项目部负责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等环境污染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在生产作业活动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等环境污染实施监控。

二、防止扬尘污染管理措施

第四条 项目部对生产作业活动中所产生的扬尘污染源进行登记,上报公司安监部。

造成扬尘污染的作业活动包括:

一、土方、砂石及粉状建材的作业。

二、垃圾的清理、清运及存放;

三、现场道路及场地的平整、清扫;

四、木工、砂浆、混凝土的加工机具;

五、室内、场地扬尘、烟尘及机动车尾气等;

第五条 工人在有粉尘的环境中作业,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工作服、眼镜、工作帽、安全帽等),直接与水泥、石灰等粉状材料接触时还应戴手套,无关人员应远离扬尘现场。

第六条 在造成扬尘污染的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项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厂区门口设车辆冲洗池,凡出场车辆均应将车轮、车厢外侧冲洗干净,严禁带泥砂出场;

二、粉状建材应入库存放,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采取防尘、防雨、防潮等措施;

三、土方、砂石及施工现场较大面积的裸露土地应严密覆盖,四级风以上天气严禁进行土方作业;

四、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垃圾密闭存放;建筑物内垃圾清理应搭设专用密闭通道或吊运;垃圾清运必须使用封闭式车辆;

五、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处理,且成立专业清扫队,负责对整个施工现场定时清扫、洒水降尘;

六、施工现场的木料加工机具、砂浆搅拌机等应封闭使用,确保噪声、粉尘不外泄;

七、施工现场严禁使用燃煤茶炉和大灶,必须使用清洁燃料;

八、施工现场使用的车辆必须定期维修、保养,并及时年检。

三、防止噪声污染管理措施

第七条 项目部应对作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噪声污染源进行登记,上报公司安监部。

产生强噪声的作业活动包括:

一、挖土、打桩、运输、空压机、发电机、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等机械;

二、钢筋、木工加工机械和中小型装修机械等;

三、人为噪声和夜间施工。

第八条 强噪声区作业人员应戴耳塞,尽量保护其耳膜和听力,无关人员应尽量远离强噪现场。

第九条 在造成噪声污染的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项环境保护措施:

一、隔离、吸音降噪:强噪机械应封闭使用;

二、根据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适当调整强噪作业时间,应避开学生上课和居民休息时间;同时,协助当地居委会做好居民的强噪补偿工作;

三、应避免进行夜间施工(晚22:00-次日早6:00),无法避免时,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得到批准后,通知居委会并将批件向全体居民公示;

四、应选用新型环保设备,以减少设备噪声;

五、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对施工现场噪声污染实施监测监控,并保留相关记录。

四、防止废水污染管理措施

第十条 项目部应对作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水污染源进行登记,上报公司安监部。

产生废水的作业包括:

一、施工废水:车辆冲洗、混凝土泵车和混凝土输送泵冲洗、砂

浆搅拌机冲洗、排水沟和沉淀池、工程降水、雨水等;

二、生活废水:盥洗和洗浴、餐饮、洗衣、厕所、雨水等。 第十一条 在造成废水污染的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项环境保护措施:

一、在需要经常冲洗的机械、车辆等设备旁设置沉淀池,废水经过两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排入市政下水管道;

二、充分利用排水沟收集的雨水和工程降水对施工现场洒水降尘;

三、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废水排入甲方指定排水井。

第五篇:防止大气污染的办法

大气污染及防治办法

(一)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④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三)大气污染源的防治

防治要结合。

一,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如工厂上脱硫工艺,减少粉尘排放等等; 二,采取集中供热等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多植树造林,改善下垫面,减少风吹尘;

四,鼓励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的排放; 五,区域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污染物会输送到其周边。 等等

上一篇:发展党员工作总结范本下一篇:法院文化建调研报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