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贸易出口论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茶叶贸易出口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茶叶是我国具有几千年生产历史的传统商品,也是传统出口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茶文化更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中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由于市场营销推广不够,缺少著名品牌,还不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强国,与其他茶叶出口强国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第一篇:茶叶贸易出口论文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项目逐渐建立起来,相应的经济环境问题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是一些发达国家凭借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优势地位进行贸易限制的方式,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项目产生了严重影响,需要贸易部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分析,提出具有时效性的解决措施。本文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入手,分析了对贸易项目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部门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 茶叶出口贸易 原因 影响

1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结构中,主要遭遇的绿色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绿色技术标准造成的壁垒问题,由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甚至一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垄断地位,这就使得一部分国外发达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幌子,借助一些立法手段以及措施,对技术标准进行苛刻的改良,使得一些国外产品在出口问题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我国茶叶出口过程遭遇绿色壁垒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

第二,绿色环境标志也会形成严重的绿色壁垒问题,在绿色环境标志管理项目中,特别是在生产结构、使用过程以及消费项目中,要对环保要求展开综合性分析,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需求。在层层申请以及审批项目建立过程中,绿色环境标志的存在只是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进口控制的理由和借口。例如,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标率已经到达了80%以上,日本制定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我国茶叶管理项目中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国际标准。

第三,在绿色包装项目中,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对废弃物的控制,确保回收效果和再生管理机制的综合性优化,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分解机制,应用不被污染的包装。尽管包装项目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但是,这种运行机制为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控制项目提供便利,也使整体包转管理机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使一部分包装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无法有效进行进出口贸易,引起贸易摩擦。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欧盟对于绿色包装项目一直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食品进出口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标准,对包装效果和包装材料等进行了规定。另外,要求整体回收率要控制在60%以上,循环率在55%以上,这些标准参数对于我国茶叶包装环节来说很难实现。

第四,绿色卫生检疫检控机制和管理措施也是导致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多数发达国家对于过海关的产品和材料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要按照卫生检疫机制进行统筹控制,从而避免微生物以及添加剂等对货物产生制约和影响。但是,若是这种检疫检控机制过于严格,就会形成经济壁垒和进出口限制。

2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内部原因

在茶叶管理项目中,内部原因较为重要。第一,茶叶生产技术落后和品质不符合实际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我国茶园的多数工作模型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中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都较为落后,茶叶品质并不高。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农药大量使用会对我国茶叶出口产生影响,并且农药残留指标检测存在严重超标的问题,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会污染土地,导致恶性循环,甚至会对管理模型和管控措施产生影响。要对管理体系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并且茶叶生产、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以及茶叶包装等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措施,加之环保意识淡薄,也会使得管理模型和管控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相应茶产品遭受金属、病菌及放射物的污染问题相对严重[1]。第二,在实际管理结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认证意识并不强,也会导致整体管理模型受到限制和影响,甚至使整体管控措施和管理模型失去实效性,相关管理体系和运行无法发挥其实际价值,茶叶进口管理项目的绿色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落实情况也会受到影响。第三,茶叶出口项目缺乏品牌效果,规模和管控体系受到严重影响。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由于多数企业主要是采取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这就对整个市场运行机制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甚至會使得相关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市场中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相关管理模型和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加之企业规模的限制,就会对相关运行体系造成严重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资金模块、设备模块以及技术模块不符合实际标准的问题,相应管理机制严重落后,也很会对整体管控体系的综合性升级产生制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茶叶品质的问题,我国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品牌效应,使得整体管理机制受到严重的制约,也是使得相关信息和运行机制失效的主要因素,直接导致了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经济受到影响,相关茶叶企业无法同世界知名的茶叶企业抗衡。

2.2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外部原因

在对外部原因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调研的过程中,缺乏对环保意识和食品质量的需求,相关保护工作和项目运行效果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但是,消费者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后,更加倾向于花费较高价格购买具有保障的食品,不愿用低廉的价格获取伪劣产品,正是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进出口国家要在选择机制建立后关注产品的质量以及环保要求,结合绿色技术标准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管控。另外,国际政治形势也是对茶叶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2]。在国际形势相对平稳的环境中,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暗流涌动,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关注,在管理路径和管控体系的控制方面,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进行统筹处理和综合性管控,确保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之间的稳定性符合实际标准,也为管理结构的综合性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3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3.1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3.1.1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会对整体经济贸易行为产生制约。第一,成本价格方面的影响,绿色贸易壁运行结构中,以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以及管控体系分析模型进行项目管理,会对检测标准进行统筹分析,确保管理模型和管控体系之间的稳定性发展,将其应用在茶叶企业项目中,会对其整体运行和管理机制产生制约,使得管理模型和控制措施之间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也会对管理模型造成严重的影响[3]。正是基于此,在我国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中,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茶叶进口准入标准,就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机制,茶叶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善生产和加工环境,使得整体成本管理项目受到影响,相关运行结构和管理措施失去实效性价值[4]。正是由于资金投入数额在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茶叶生产运行成本,会对整体管理机制的优化造成严重影响,使得项目升级和管控措施无法有序进行,相应地降低了茶叶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实际管理标准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型管控,进一步提高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提高处理机制和控制效果,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认证标准和实际效果,结合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模型,提高处理效果的实效性价值,并且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措施,企业不得不开展各项认证项目体系,使得整体管理效果失去效力。认证涉及项目的过程和管理体系和实效性管理体系之间缺乏有效连接,茶叶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是非常关键的项目,整体运行过程复杂,会经历较长时间,这些也都增加了我国茶叶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除此之外,出口对经济力方面、行业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都是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管理的过程[5]。

3.1.2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中,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符合实际标准。在经济贸易中,茶叶出口屡屡遭遇不公正待遇,在不公平和抗議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促进生产项目、加工项目和包装项目的升级效果,确保事先建立检测检验机制,为茶叶企业资金和精力的全面投入奠定坚实基础。相关部门要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提高绿色贸易壁垒效果,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另外,在生产技术改进项目中,要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确保管理体系符合实际标准。但是,由于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长期的经营体系和管理机制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传统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存在技术性的严重落后,技术含量低的茶叶出口价格也相对极低,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处理控制,确保相关信息处理效果和管控措施得以全面优化[6]。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借助严格的技术标准,进一步打压我国茶叶出口项目,尽管有环保体系和项目管理需求作为幌子,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后,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化解技术标准,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将相关项目运行措施作为管理目标,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保证国内企业进一步优化开展学习和掌握新生产技术,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品质,有效管理和应对壁垒问题[7]。

3.2 出口国绿色壁垒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形成贸易管理体系的同时,欧盟对于茶叶出口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较大,由于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种类较为频繁,会导致标准更加的严格。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欧盟实施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就对相关信息进行了集中调整和分析,其中,受限农药品种从6种一直增加到108种,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加到62种,相关信息和处理效果之间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除此之外,日本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深度思考和集中管控,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在日本提出的食品农业化学品列表中,茶叶涉及农药已经达到251种,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茶叶的管理效果也需要进一步得到优化,积极践行系统化管理层级,清晰且正确的认知到相关问题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需要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积极执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将管理模型和运行机制作为管理重点,实现项目综合性优化升级,并结合相关管理要求提高自身管理效果,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支撑,优化经济运行和管理效果,为项目整体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武歌.基于国际标准差距视角下绿色壁垒对我国当前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38(08).

[2] 曹慧娟.强化政府职能突破安徽茶叶出口的绿色壁垒[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24(03).

[3] 符丽萍,魏聪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促进宁波出口茶业发展[C].2016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2016.

[4] 林畅,庄佩芬,黄娇娣,等.中国茶叶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兼论中国提高茶叶深加工水平的迫切性[C].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6.

[5] 管曦.中国出口茶叶产品的比较优势探讨——基于不同类别和包装的分析[C].2015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2015.

[6] 汪玲平.以科学发展观,开拓和保护出口茶叶名牌产品的效益[C].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6.

[7] 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等.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5,15(06).

作者:邵建芬

第二篇: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国际比较

茶叶是我国具有几千年生产历史的传统商品,也是传统出口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茶文化更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中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由于市场营销推广不够,缺少著名品牌,还不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强国,与其他茶叶出口强国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本文采用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与世界茶叶出口贸易大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进行比较。

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茶叶品种丰富齐全,产茶区域辽阔,是世界上主要茶叶生产国、出口国。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200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各产茶省都把茶叶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加以发展。茶产业是中国农业的传统特色产业,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5%。迄今为止,我国绿茶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加纳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位居我国绿茶出口数量前5位。美国、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绿茶出口的新兴市场,也是我国绿茶出口新的增长点。我国红茶出口分为红碎茶、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红茶为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贸易量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红茶,除个别品种外,中、低档红茶居多。目前我国红茶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红茶增长的空间有限。特种茶类(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白茶、黄茶、紧压茶等)是我国独有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外销方面,出口经营权放开之后,各个厂家争相进入,无序的竞争导致厂商之间互相压价,出口的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在竞争无序的市场条件下,好茶往往卖不到好价钱,茶农受到伤害,积极性受到打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Q)统计,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以下,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影响了海外当地茶叶企业的商业利益,这也加快了欧盟、日本等地对中国茶叶的“设限”速度。近年来,中国在茶叶出口方面,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从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硫丹是一种具有杀螨作用的有机氯类广谱杀虫剂,属于高毒农药,广泛应用于茶叶、棉花等作物上)。欧盟这一新壁垒相当于将“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有可能使中国茶叶出口欧盟全面受阻。另外,日本于2006年5月起实施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对茶叶农残限制将有如下变化: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设限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一律标准”将极大增加中国出口茶叶农药被检出的机率,因违禁被追究的可能性极大,这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的茶叶出口,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已经面临严峻的国际市场考验。

二、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分析

要更深层次的分析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首先要对我国茶叶茶叶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有所了解。现在一般采用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与世界茶叶出口贸易大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进行比较。从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这三个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四大世界茶叶出口大国的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

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是指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变化。一国特定产业的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用公式表示即:

PRIM=Xi/Xw

其中,Xi为i国某产品的出口额,Xw为同期该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世界四大茶叶出口大国各国茶叶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如表2所示。

从总体上看,在1997到2007年的世界茶叶出口市场上,斯里兰卡的出口市场占有率(1997-2005年)一直都是最高的,均在23%以上,这与斯里兰卡传统的茶叶大国相一致,一定程度上说明斯里兰卡的茶叶出口较有竞争力。但最近几年,斯里兰卡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下降很快,只有14%左右,居肯尼亚、中国之后,出口市场出现大幅度的萎缩,竞争力水平也随之下滑。肯尼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均在17%以上,最近几年达到18%、19%以上,跃居世界第一。从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在茶叶出口市场上比较稳定,并逐步增长,并占有优势地位。印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11%到12%之间徘徊,也显示了一定的实力。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12.64%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16.47%,并继续有上升趋势,显示较强的实力。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占其农产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值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RCA=(Xij/Xit)/(Xwj/Xwt)

其中Xij表示i国j类产品出口额;Xit表示i国在t时期全部农产品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Xwt表示世界在t时期全部农产品出口额。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产品具有极强的显性比较优势;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产品具有中度的显性比较优势;倘若RCA<0.8,则表明该产品的显性比较劣势。

用各国进出口数据计算RCA指数,结果如表5和图5所示。

从1997年到2007年,四大茶叶出口国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RCA指数都大于2.5,则表明该产品各国都具有极强的显性比较优势。其中斯里兰卡的RCA指数一枝独秀,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基本保持在45以上的高位。肯尼亚则紧随其后,大都是在30以上的高位。而中国和印度大都在4左右。

与传统的茶叶出口大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相比,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还略低一筹。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一直占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很大比重,也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从总量上看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是逐年上升的,但茶叶出口大国并不意味着就是茶叶强国。中国要扭转量大价低的不利状态,从而使中国真正成为茶叶强国。

(三)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分析

对外贸易出口价格指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某产品的出口总金额与出口总数量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PFI=Px/Qx

其中,Px为某国某产品的出口额,Qx 为同期该国该产品的出口总量。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贸易的价格优势比较。同一时期相同产品的出口价格越高就表明该国该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就比较劣势。

从以上世界四大茶叶出口国单价变动情况来看,肯尼亚的茶叶出口单价最高,最具有竞争优势;其次是印度的茶叶出口单价也较高;斯里兰卡的茶叶出口单价也略高于中国;而中国茶叶的出口单价一直处于低价地位。主要出口中低档茶为主,同时中国国内的出口商自相残杀,相互压低价格,也是主要原因。

三、提升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第一,发挥政府作用,调整和加强茶叶产业的国内支持政策。要在完善政策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茶叶产业发展的动力,努力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大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种茶大户给予资金和物资扶持的力度。WTO框架下受到各成员国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国茶业国内支持措施明显不足,茶业本身是一个弱质产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茶叶产品的竞争力虽然已品质和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但其影响因素却很广泛,如现阶段,完全依靠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是不现实的,需要大量来自政府和非农产业的支持。尤其是要加大对茶叶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院所与茶叶生产单位的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新品种、新技术、先进设备来武装茶叶产业,以实现传统茶产业的技术升级。

第二,搭建茶业全球化经营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加快组建茶叶行业协会和其他形式的组织,这是提高茶业集约化程度、应对国际茶业竞争的最佳选择。要积极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资源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茶叶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当前要着重克服行业协会组织形式不健全、自主管理意识不强、横向协调能力不足、信息整合能力欠缺和行业自律精神体现不够等弱点,让行业组织在规范企业行为、组织开拓市场、协调整合资源和塑造行业形象等方面真正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第三,创新茶叶流通市场,实现茶叶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竞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生产和贸易阶段,竞争的领域扩展到资源、技术、生产力、资本、市场、产业链和管理等多领域。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物流管理变革和流通效率的提高,物流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特征将日益明显,生产与流通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当前我国茶业要切实构建好三大市场,并发挥其各自功能,即引导产地市场,发挥其货源组织和采购功能;引导销地市场,发挥其销售与市场信息功能;引导中央交易市场,发挥茶叶全球交易及全球市场信息功能;把传统的茶叶经营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真正实现我国茶业的全球化战略。

第四,加快茶叶产业重组,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

要在把握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茶叶产业发展的活力。第一要茶叶经营民营化,包括茶叶加工、流通和出口均属于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应该退出。鼓励民营企业投资茶业,通过参股,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二要调整茶类结构,主攻“绿、名、特”,培育绿茶、花茶、乌龙茶的全球品牌。第三要调整经营方式。实现从“供货商”到“全球经销商”的转变。变“产品经营”为“品牌营销”。第四要调整产品结构,多产好茶,少产差茶。第五要调整茶季结构,多产春茶少产夏秋茶。第六要加快产品自主创新,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

第五,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产品质量,努力使中国茶叶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

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必须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茶和有机茶,通过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来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尽快建立健全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加快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促进我国茶叶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和质量安全制度接轨。使茶叶的质量控制由传统的只重视“终端产品质检测”逐步过渡到“生产全过程质量动态控制”。同时,要实现由价格竞争到品牌竞争的转变,加大茶叶品牌的经营力度。只有树立几个国际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来形成规模,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兴华;我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分析[J];茶叶;2003年04期.

[2]霍丽玥;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6期.

[3]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1期.

[4]苏祝成;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市场运行组织模式比较及借鉴[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8期.

[5] 姜爱芹;影响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J];中国茶叶;2003年02期.

作者:马章良

第三篇:浅议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

一、中国茶叶贸易出口现状

(一)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出口茶叶的国家,茶叶出口贸易在清朝建立起至鸦片战争时达到全盛,之后逐步走向低谷。改革开放以来,茶叶出口贸易受到政府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渐在曲折中发展。本文应用WTO的贸易数据对1992年到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从1992年出口总量17.5万吨到20012年的31.48万吨,20年累计增幅达78.5%。出口总额从1992年的3.6亿美元到了2012年的10.42亿美元,累计增幅超过了188%。两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出口茶叶的质量有所提升。

(二)中国茶叶的出口结构

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为主,分别占55%、35%、10%左右的份额。中国生产绿茶的历史悠久,其生产、加工制作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并且随着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更新,绿茶作为公认的纯天然健康饮品在中国茶叶出口中的比重在逐年递增。

虽然红茶最早产自中国,历史也比较悠久,但是与斯里兰卡、印度等产茶国相比,我国的出口红茶难以与其匹敌,对中国茶农造成打击,因此红茶在我国茶叶的出口份额也由此下降。而且,乌龙茶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比如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等产量受限。所以,这两种茶叶的出口份额相比绿茶处于劣势地位。

二、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

本文选取WTO贸易数据库的茶叶出口四大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进行茶叶出口平均价格的比较。结果发现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里我国茶叶出口均价波动频繁,并且在2002年达到最低,这是因为1999年起众多国家进一步完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2001年我国加入WTO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当时的茶叶出口均价;但从2002年开始,茶叶的均价又开始稳步回升。但再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做比较的时候就不难发现中国的茶叶出口价格实在是处在一个低端的位置。在2003年以前,中国都一直处于四大茶叶出口国的出口均价末端,是四个国家中出口均价最低的一个,而且和印度以及肯尼亚相差了有0.5美金每千克左右,虽然从2003年之后中国的茶叶出口价格有所上升,甚至有些时候超过了肯尼亚,但是依旧不敌印度,和出口均价最高的斯里兰卡相比更是有差距逐年扩大的迹象。由此可见,中国日后想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立足,光靠价格走低不现实,一定要对中国整个茶叶出口行业进行规整,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争取以质取胜。

(二)中国茶叶出口受到绿色壁垒的阻碍

加入WTO后,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大幅度发展,但是有些世贸组织成员国为了抑制中国茶叶大规模出口,也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贸易壁垒抑制中国茶叶的出口。

摩洛哥、香港、俄罗斯、日本和美国是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观察1992年到2012年的数据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日本的数量波动较大。这应该和其屡次出台绿色贸易壁垒有关。本文就日本引力模型对其采取技术贸易壁垒的行为对中国茶叶出口是否产生影响做回归分析。

要检测技术壁垒的提高是否对贸易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可以看日本有关农药残留标准的相关法规颁布实施后,是否造成了中日两国间茶叶贸易额下降(因为农药残留标准是茶叶贸易中主要的技术壁垒形式),Jan Tinbergen和Poyhonen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对贸易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并给出模型的早期形式(本文暂时取对数处理后的模型):

lnFij=Ri+αlnMi+βlnMi-θlnDij+uij

表示从出口国i流入进口国j的贸易流量,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其余参数为常数,两个国家的贸易量是由两个相对立的力量——“吸引力”和“排斥力”决定的。前者是指贸易双方的经济总量,通常用总产出(GDP、GNP)、人口或是人均总产出、人口密度等来描述。“排斥力”指贸易成本,一般用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来描述。

本文使用1991—2010年这20年的数据,将引力模型进行扩充,认为中国茶叶对日本的出口额主要受到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平均价格、中国茶叶年产量、日本人均GDP以及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应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lnEx=α+b1lnP+b2lnQ+b3lnGDP+b4dum

其中Ex为历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总额(美元);P为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均价(美元/吨);GDP代表日本人均GDP(美元),代表日本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和需求能力;Q代表中国茶叶总产量(吨),代表国内茶叶的总供给量,供给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出口水平;Dum代表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这是一个定性变量,不易于量化,所以采用时间虚拟变量,以2005-2006年之间日本出台肯定列表制度为界,之后取1,之前取0。

第一次回归发现R-squared=0.46并且DW值<2 ,拟合优度不高且存在序列相关,因此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了lnEx的一阶滞后项和MA(1),再次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lnEx= -7.926- 0.06lnP+0.14lnQ

(-1.68) (-1.10)(1.18)

+0.04lnGDP -0.24dum+1.12lnExt-1-

(1.87)(-2.65) (3.85)

0.95MA(1)

(-17.3)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各个解释变量系数在2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由此可知,日本发布的农药残留标准的颁布对中日之间茶叶贸易额的下降起到了显著作用。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通常意义来说,“贬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升值会促进进口抑制出口”。近年来人民币被逼不断升值,按理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为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与茶叶出口贸易额相关,本文定义Exv为我国茶叶出口额,REER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避免数据剧烈波动,提高模型的拟和效果,对所取数据做自然数对数处理。所选1994年到2010年的汇率数据来自IMF的金融统计数据库,茶叶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首先建立模型,用Eviews软件进行计算,发现模型的拟合优度只有0.37,DW值仅为0.19,存在明显的序列自相关现象,说明除了汇率因素之外,国外茶叶市场行情、绿色壁垒、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均可能影响茶叶出口额。为解决问题,引入滞后一阶的被解释变量以及移动平均MA(1)、MA(2)改善时间序列值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影响。重新对方程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并经过由统计检验发现,虽然样本的拟合优度提高,= 0.9689.DW值=1.82,在n=16,k=4的情况下通过了检验,F=85.926,此回归方程的线性性成立,但是LNREER却没有通过t检验,显著性极低,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三、针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建议

针对中国出口茶叶价格偏低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茶农应该团结起来,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茶品牌战略,在中高端茶叶市场上打造出质优价美的中国茶品牌。

另外 ,由于中国茶出口主要是集中在绿茶和红茶,而且红茶的出口竞争力也不及其他茶叶出口国,因此通过优化茶类出口产品结构会是茶叶出口业发展的另一良机。但是我国其他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种比如珠茶等均存在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单一等弊端,强烈影响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整个茶叶出口行业的整改刻不容缓,要积极学习例如斯里兰卡等茶叶出口大国的经验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茶叶供给结构和模式,让中国茶叶出口不仅仅停留在中低端市场,同时多元发展,弘扬中国优秀的茶文化。

最后要加强监测力度提高质量标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陈虹菲 曹越

上一篇:美国文化英语论文下一篇:应收账款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