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2023-03-13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剖析汇报稿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的责任教师,首先对专家组莅临我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由我代表物流管理专业的全体教师汇报一下本专业的基本情况。 主要从五方面进行介绍:

1.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2.物流管理专业剖析

3.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

4.存在问题

5.整改思路与措施

一、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是我院近年根据社会需求状况设定的新专业之一,也是目前管理系的主要专业。这些年,这个专业从零起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招生规模、教师队伍、实训情况。

组织机构管理

我系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建设了一支结构完善、管理有序、战斗力强的管理队伍。 见(管理系组织机构图)

第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稳定。

物流管理专业从05年开始招生,招生规模逐年壮大,日趋稳定,05年151人、06年316人07年238人。

现在共有教学班16个(06级6个班,07级6个班08级4个班),在校生共计756人。插图

第二,有了自己的结构较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

第三,建立了本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2007年我们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实训室。

可进行仓储、运输供应链管理等相关实训,目前已使用该实训室开展多次实训,效果良好。该实训室能满足117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操作,达到锻炼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基本达到课程教学实训的要求。

校外:近三年内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建立了十多家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和多家企业合作,目前已建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校外实训基地11家,能满足我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达到教学实训的要求。

学院大力支持各专业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我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工作,从2005年至今我系教师赴企业实践累计20余人次。

下面就是教师赴企业实践记录表(链接)

产学突出:教师走出去

二、物流管理专业剖析

物流专业的实际操作性较强,我们通过四方面的融会贯通实现预先设定的教学效果,第一专业教育思想与办学机制的改革、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第三专业建设、第四质量管理与控制,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育思想转变

为转变教育思想,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制定了转变专业教育思想理论学习计划,重点学习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通过学习和讨论,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二)办学机制的改革

发展并逐渐转变为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

封闭——开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六大部分

1.专业调整与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计划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4.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5.职业专门能力、技能培训与考核

6.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三)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适合于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采购、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物料管理与控制、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工作。

(四)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

(一):制订过程(流程图)

人才培养计划

(二)

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依据和基本原则主要是教育部[2000]2号文件附件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附件一》),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及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主要依据的是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链接:

人才培养计划

(三)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还突出“双证”教育。在现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专业课涵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又强化学历教育中职业技能的再培训。

(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设计思想——理论课——实践课——资格考试(嵌入)

(六)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现代化教育手段

(七)职业专门能力、技能培训与考核

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和国际货运代理员

(八)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不仅关注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强调了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主要工作有:

(1)“两课”教学具有针对性。

(2)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把育人为本摆到学院工作的中心位置,力求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本专业的职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4)将必要的人文课程、修养课程等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职业涯规划》、《商务礼仪》、《财经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原理》等。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较少。

(5)开展丰富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九)专业建设

(十)教师队伍建设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专兼教师总量比例合理搭配。为了保证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师资弹性,我们引入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高职称兼职教师。

第二,专兼职教师课程上的合理搭配。一般在每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上尽可能配备一位兼职教师,这样就可以起到传帮带作用,新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进修。 第三,要求专业课教师及专业基础课老师要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专业社会实践。 第四,所有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要学会使用物流实训室的实训软件。 第五,进入发展阶段后,重点引进硕士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注重师德建设

按照学院的师德建设目标,提出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灵魂工程来抓。培养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强烈的事业心,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全体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满意度高。

(十一)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实训室、校园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物流实训室,解决专业实习实训难题,专业实训效果好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我院投资购买了北京络捷斯特有限公司的物流实训软件,包括:仓储管理实务实训系统、运输管理实务实训系统、供应链管理实训系统,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物流实训室。该系统为物流管理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提供了有关课程的实训教学,如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全真的模拟环境。

将校园网作为专业及课程建设的有力平台。我系专业课老师可以随时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备课、实训教学 、信息收集和课下辅导,另外,老师可以利用校园网上的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教研。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该专

业同石家庄莘梓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第六学期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也可以通过自已联系实习单位的办法,将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并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

(十二)课程和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

2007年,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专业课程五年建设规划,规划在3年内,物流管理专业的每门核心专业课,全部完成课程规范转型,每门核心专业课的课程转型要以业务能力为本位,要符合高素质高业务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规划用四年时间进行校内精品课程建设,争取每学期推出一门专业课的校内精品课程,用8个学期的时间,将专业核心课都打造成校内的精品课。

教材建设

在教材的选用上,物流管理专业首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既能满足够用的要求,又能极大地发挥高职教育的优越性。在教材的选择上,一般至少在三家出版社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选择专业教材,择优而用。尤其是选择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的高职高专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银领”教材。

(十三)质量管理和控制

管理队伍与制度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在教学运行与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谨组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运行档案完整、规范、齐备。

为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我系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物流管理专业严格按照学院要求,合理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施效果好。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活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执行结果来看,这个活动促进物流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平均都在90%以上。

(十四)教学效果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效果(链接)

就业与社会声誉(链接)

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经过几年的艰难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壮大,招生规模稳定发展,近三年的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

2005-2007年新生报到人数和报到率图表

三、专业办学特色(第十五项)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四位一体、‘四+’融合”。

四位一体:职业能力锻炼——突出实训教学——双证融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 四加融合:教师+学生校内+校外毕业证+走出去请进来+

共同锻炼同时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订单培养

最后形成了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

四、存在问题(第十六项)

当然我专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改革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2.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校内教学和实训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五、整改措施

针对现存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

1.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能力锻炼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师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同时在教学以外要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4.鼓励老师多进入企业实践,吸引各企业专业人士来我院授课、培训,实现对内对外交流,帮助教师不断学习提高。

我专业在这四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完善、提高,它像一个八九点钟的太阳刚刚升起,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努力将它建设的更加美好,争取将外经贸的物流管理专业向更高的水平提升,创造辉煌的明天!

这就是物流管理专业自评的基本情况,谢谢大家!

请各位专家多批评指正!

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财管专业剖析报告9月4日

河南财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财务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二○一三年八月

一、专业基本情况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63年,前身为河南省会计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85年升级为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自198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以来,培养的本科(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办)和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均享有良好的声誉,成为河南省财务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是在会计专业的基础上,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99年设立的,是大会计概念下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渠道多元化,企业的自主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显得日益迫切,“理财学”正式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出现在教育部1993年的专业目录中,隶属于“经济学”学科。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本科目录中,“财务管理”取代“理财学”,与“会计学”专业一起划归“管理学”一级学科。我校在这种大环境下设立财务管理专业很好地顺应了社会急需人才的形势要求,为社会各中小型企业培养既懂电脑又懂财务与会计的新型专业人才。我校会计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上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相近专业办学经验,而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专业的衍生专业,在此深厚的师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管理型专业人才,使本专业有了坚实的后盾和发展潜力。从1999年至今,依据社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到今年,本专业已毕业12届,目前在校生三个年级3个教学班157人。

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经过广泛调研及探索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学校定位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

伍建设为重点,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锐意改革。根据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办学精神,按照学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财务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要求,结合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财务管理专业自2007级学生开始,逐步探索与实施理论、实践想结合、工学交替、全景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指导方针,通过校内全景模拟实训、校外工学交替实践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把学生培养为既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又满足企业实践需要的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同时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经过数年的打造,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就业面广、率高,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将财务管理专业打造成为立足郑州,引领全省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特色专业;成为全省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式开发与推广中心;成为中原经济区校企合作联络中心。

本专业全体教师围绕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依照我国财务与会计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和系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抓紧机遇,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校管理类专业在办学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注重管理理论,轻视技能培养,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明确了专业岗位群。在课程设臵中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将岗位能力分解,大幅度设臵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共设臵了情景教学、仿真实训、专业实

习、等技能训练和管理训练项目,突出职业特色,把财务管理专业改造成为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专业。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了启发式、讨论式、情景逼近式、导学式、仿真模拟、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2007年,《基础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相继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连续几年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队伍不仅能完全满足本专业学生乃至全校学生财务管理的教学要求,而且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2007年财务管理专业有四名教师在省教育系统2007教学技能竞赛中分获

一、二等奖。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仅在学校广受师生的好评,而且多名教师在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总会计师协会、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关和社会团体举办的会计人员培训中担任主讲,并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经过多年建设,我们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具有中高级职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系现有专兼职教师6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学管理1人,学生管理18人,外聘10人。校内兼职11人,校外兼职1人,会计系教学团队是一支科研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9人,博士2人。

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承担三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实践工作经历丰富)。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2

人,其中专任教师11,是一支科研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人,博士2人。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承担三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实践工作经历丰富);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63%,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或硕士学位的比例为56%,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100%,兼职教师比例为10%,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目前会计系拥有有4个实训室,即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小)、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大)、ERP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室。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于1998年开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郑州三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用友软件河南分公司等签订 “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十八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不仅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更使广大教师面向社会服务,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从毕业生的就业及社会反馈情况来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达 90% 以上。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对外服务与交流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校情和省情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果。

二、专业评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201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安排,我校于今年10月下旬接收省教育厅组织的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是关系到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件大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我校本次评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动员和依靠全校师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对照评估指标内涵,夯基固本,加强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评估的重要意义

此次评估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检验,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难得机遇。学校党委、行政对评建工作高度重视,7月17日召开了全校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各部门分别召开了教职工大会,安排部署本系、本部门的评建工作。学校还建立评建专题网,让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评建工作动态,系统掌握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有关文件精神。

(二)明确任务,扎实做好此次迎评促建各项工作

评建工作牵涉学校每一名教职员工,涉及到每一个工作部门和结构单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校上下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形成“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学校要求各个部门加强学习,把握内涵,要

吃透精神,掌握标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把评估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分工和职责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三)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评建工作责任制

为了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评建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贯彻评建工作方针,严肃评估工作纪律,扎实做好迎评促建各项准备工作,使全校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的力量得到发挥,每一个机构单元的作用得到体现。

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难得机遇,是全校干部职工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学校要求全校教职工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团结拼搏、务实重干的精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奋力拚搏,扎实工作,积极投身到迎评促建工作中去,全面展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成果。

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臵与定位 1.专业设臵的背景分析

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直接相关。在经济体制、经济环境、新型技术等情况出现之时,财务管理教育的方向将适时进行调节,以适应社会需求乃是办学的指导思想。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臵、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修订正是在分析了财务与会计职业所面临的社会背景、行

业背景和地方市场人才需求背景的前提下做出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社会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涉及到市场要素、市场主体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对财务与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市场、知识产权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市场要素的出现,客观要求完善现行财务与会计模式和财务与会计规范,建立起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和规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存,客观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财务会计信息的服务职能;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需要及时、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为此就必须严格会计核算制度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督,以规范和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和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的途径与节奏,虚拟公司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手工记账逐渐由现代的电算化会计所替代,从而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率,释放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潜在能量,实现了数据兼容和信息共享,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财务与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企业集团为我们创立的先进的财务会计工作方式,已充分地显露出财务工作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战略的改变,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配臵和有效使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这些社会背景带来的是对财务与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河南重点发展的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主动及时地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对现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适当的调整,培

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财务与会计人才已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

(2)行业背景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建国五十多年的经验表明,会计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事关企业的经营成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与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要求要尽快加强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但目前的现状是:财务会计队伍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因而财务管理专业有着较为广阔的行业背景和良好的就业前景。

(3)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合理预测我省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了解当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需求的规格结构、学历层次以及河南人才供给状况等,以便为高职高专专业设臵、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从而把握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同时也希望能为在校生传递最新的就业市场信息,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人才需求调查。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财务与会计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 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考虑到要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贡献的现实需要,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为既要熟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又要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专业方面,学生应具有一般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又熟悉先进技术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在实践能力上着重综合性与智力型,从而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讲,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资金管理助理工作; ——筹资管理助理工作; ——投资可行性分析助理工作; ——全面预算助理工作; ——会计电算化助理工作; ——总账会计助理工作; ——出纳工作;

——从事会计的培训、服务等工作;

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就业范围: ——各类中小型企业 ——各类财务咨询公司

——学校、机关、新闻媒体等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相关软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等

(二)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总体目标

针对行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将财务管理专业打造成为立足郑州,引领全省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特色专业;成为全省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式开发与推广中心;成为中原

经济区校企合作联络中心。

2.具体目标

(1)依托区域行业优势,构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打造一支以名师为主导,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结合、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3)建成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与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相关联的专业群;

(4)按财务决策路径与场景,完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和财务管理沙盘实训室;拓展以郑州及周边地区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5)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财务决策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为导向,进行课程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

(6)完善由网络学习课程库、财务决策案例库、产业信息资源库和图书文献资料库构成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7)依托河南省财政学会、河南省会计学会,建成辐射全省的河南省财务管理学会、全面预算研究中心和财务分析研究中心,建设成河南省财务与会计发展服务平台。

3.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 (1)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在现有三年制培养全日制形式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短时段”和“全程式”的“定向培养”。“短时段”教学的重点在于职业意识和单项技能培训;“全程式”合作由校企双方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人才定向培养。

其次,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交替变换中,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学习得到有机融合。为规范管理,保障“工、学”的有效衔接,教学计划安排应充分考虑企业特点,并检查企业的专业对口性和岗位安排的合理性;同时强化过程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健全管理档案。

最后,推广以项目为依托的导师制模式。每2年至少开发1个项目,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参与项目工作。导师前期主要进行定期的定向指导,后期进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全程定题指导。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专长、研究中心资源与项目开发过程辅助教学的功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一批技术应用能力与专长突出的高技能人才。

(2)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到2017年使专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结构更加合理;教师在消化吸收和转移专业先进技术、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造就一批学生喜欢、行业认可的教学高手,教学评估达到优秀的教师占80%;具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孕育一批能承担国家、省、市、企业委托科研课题的创新强手,使承接课题的高级职称教师数达到80%。最终形成一支在省内外同行中有声誉、有成果、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首先,通过多渠道的进修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师资团队的整体实力。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理念更新。重点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每年安排2~3名教师进修或合作研究;安排2~3名教师参加国内专业培训班;同时,加大专业内部培训,每学期组织前沿系列专题讲座至少1期;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和实训室工作制度;另外,通过教师互相听课、优秀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等途径进行示范,指导教师改进

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通过校企人才互派交流,使常年驻校担任兼职教师的企业骨干人数不少于2人;常年派驻企业的教师人数不少于2人,以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增强应用能力。基本满足实训基地教学需要。

最后,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每年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一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结合企业及国外实践、学习、交流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出台鼓励广大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实践锻炼的政策,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顶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聘请企业具有专长的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主要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

(3)以“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计综合实训基地”为依托,建成再现企业财务决策环境的实训基地

根据财务决策场景,建设校内沙盘实训基地;以“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计综合实训基地”为依托,再投入160余万元扩建、改建和新建会计模拟仿真教学等实训设备;以行业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健全符合行业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8%。

(4)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巩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教学的组织规范、质量管理等标准,探索与企业产学合作的长效模式,探讨校企办学管理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与校外单位或公司合作,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5)开发体现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各类企业的岗位群和岗位群能力的分析,开设相应的课程,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建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出版融技术先进性、教学互动性、实践标准性、内容科学性为一体的专业系列特色教材;使《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分析》等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6)建设河南省财务与会计发展服务平台,成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依托河南省财政学会、河南省会计学会,建成辐射全省的河南省财务管理学会、全面预算研究中心和财务分析研究中心,建设成河南省财务与会计发展服务平台。完善配套先进的实验设备,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与会计服务。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针对性强的实用培训教材;深化现有的培训工作,健全培训机制,规范培训流程。财务管理专业将在3年的时间内,在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建设等方面对学校不同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并逐步形成以财务管理专业为龙头、在全省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财务管理专业群。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在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人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

专业口径和培养目标,考虑到要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贡献的现实需要,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为既要熟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又要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财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进行初步财务分析,协助预测、决策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财务管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5)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从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与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6)能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和分析;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

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四)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的切入点,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景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校企结合”的教育核心就是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设臵、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制定教学计划,企业的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等。“全景模拟”改变过去按照学科体系设臵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模式,以企业会计业务场景为起点,根据企业会计业务内容设臵课程体系,按照会计业务实景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向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近几年来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专业人才需求、对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要求的情况,并吸收多家企业的十多位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景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调整、培养目标定位和制定教学大纲。同时,将高级职业资格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专

业的核心课程《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同时使用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实现从从业资格—会计证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与专科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由于专业设臵合理,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设计科学可行,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课程体系 1.课程模块设臵

我系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安排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即以就业和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以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将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模块的形式充分体现稳定与灵活相结合的特点重构课程结构。以技能和技术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的教学时数和投入比例。本专业课程结构模块由两大特点:一是突出实践性和技能性;二是理论与实践课程交互渗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包括六大模块,即基础理论模块、基本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综合素质模块、实践模块。六大模块中,基础理论模块、基本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为必修课程,岗位能力拓展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课程为选修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另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整,。增加了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去掉了一些不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在基本能力模块,增加了管理类专业必须掌握

的基本经济学知识“西方经济学”课程;在专业能力模块,我们在保留传统优势,使用和会计职称考试接轨的课程教材外,增加了 “财务报告分析”“税法”等能力课程;在岗位拓展能力模块,增加了“高级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等课程,拓展学校未来的就业空间。同时本专业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第一模块,基础理论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 25% 。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政治经济学、体育。

第二模块,基本能力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17%% 。具体包括基础会计、数据库语言、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金融基础、财政学概论、经济法概论、应用写作、管理学原理。

第三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 27% ,具体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信息化、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审计、财务报告分析。

第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7%% 。具体包括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训、ERP实施与维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高级财务管理、税务会计、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公司理财实务、企业内部控制、期货与期权管理。

第五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3% 。具体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摄影技术、美术鉴赏、音乐鉴赏、书法鉴赏、演讲与口才、逻辑学、公共关系。

第六模块,学生实践模块。该模块占教学总时数的21% 。具体包括军训、兵役法教育及入学教育、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臵中,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臵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并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直接以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模拟岗位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作为教学场所,教学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运用仿真的业务资料进行大量的业务操作,训练学生熟练从事业务处理的能力。以实践操作过程引领理论知识学习,课程改革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六大模块中,基础理论模块、基本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为必修课程,岗位能力拓展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课程为选修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其中基础理论模块640课时,基本能力模块454课时,专业能力模块702课时,岗位能力拓展模块180课时,综合素质模块80课时,学生实践模块536课时。经过整合后的课程,重视理论教育,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德育课、基础文化课、计算机基础、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经济法概论、财政学

概论、金融基础、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此外,还结合市场需要开设了高级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选修课程。另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整合,增加了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去掉了一些不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

我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会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了认知、仿真、拓展、顶岗“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毕业生目前和将来在财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来设臵本专业教学方案,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关于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需要,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课内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以多样化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总学时的50%以上。通过这种课程的安排和实施,强化了专业训练、主干课程、素质教育、实践训练、现代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教育以及产学结合教育教学内容,也很好地反映出了人才培养的主线轨迹。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校内模拟实习,既包括课堂单项实训,又包括课堂综合模拟实训。课堂单项实训涵盖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主要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专业主干课等。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及财务管理沙盘实训为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习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沙盘实训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采用角色

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等形式,在实训教学环节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二部分是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践,一般是在第六学期以安排“毕业实习”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或自行联系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时间达6个月以上,通过亲临其境的观测和实际动手操作,达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三部分是毕业论文写作,每位毕业生都配备了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指导论文写作,并按规范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研究和专业论文写作常识和经验。

(三)课程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作出及时调整,及时反映本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课程的教学内容先进。

2006年左右对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根据教师多年教学的实践体会,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挖掘和探索,调整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意识,使课程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教学团队也开展经常性地研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从过去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到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多媒体图文声的立体再现。课程建设过程中,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班级使用的教材编写了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案,教学用课件和习题库,教学用基本文件的制作主要在于规范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同时便于新教师加入课程教学,减少课程教学由于个别教师的流动带来的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会计系还创建了教学网站,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良好,运网络行稳定,教学资源丰富,上传并经常更新的

教学资源有:财务管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教学案例、实训大纲、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教学课件等,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9以后进行课程的优化阶段。课程的优化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教师有时间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实习等。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任务法等多种方法。同时 “网络模拟实训平台”的充分利用、“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 ”的建设增加了试验教学环节和实战演练,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另外,我们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除了为所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之外,对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分析实训、财务管理沙盘实训等选修课程与之相互配套。

财务管理作为商科和管理学科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考虑国外商学院使用的主流教材,原因在于商科教育源头在国外,在教材的编写上国外教材的内容更新反映实务界发展新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的速度较快,为此,鼓励教师使用原版教材,原版翻译教材。在国内无引进版权原版教材的情况下,提倡选用部委和名校统编获奖教材。同时,本专业加强财务管理专业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和专业教师的力量,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教材及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并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目前,本专业教师主编和参编的有《会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

校企合作也是课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多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们依托行业企业,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

密切与行业专家进行合作,这些企业专家及兼职教师为我们每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同时,课程负责人和专业教师还曾多次到示范院校,考察职业教育及其课程开发经验。

五、教学条件

(一)实践教学条件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训基地,探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是我专业办学的显著特点。近来学校和我系对实践教学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建设,主要包括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改造、组建实习、实训基地,因此大大优化了财务管理管专业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够满足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实训项目的要求,实验实训开出率50%以上。

1.校内实训室建设

近年来我们着重实训室改造、组建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除了优化校内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建设了会计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另外利用厦门网中网实训平台,学生可在寝室即可上网进行模拟实训。这些实训平台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实训提供条件。在加强实训室的管理方面,会计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实训室的使用,各仪器设备均有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实训室有防火、防爆炸、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专业的实训项目按教学计划安排,有相应的实训大纲,规定的考核指标。

为了适应我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成立了网络中心,开始了校园网的建设,几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校园网

改造升级,使之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我校通过光纤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及 Internet连接,校园网已基本覆盖了学校所有建筑(包括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计算中心机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课程已开设网络授课,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可以查阅图书资料、自修学习。我系建设了会计系网站,包括学习园地、精品课程等。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财务管理专业建立了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成为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这些企业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教师下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提供了稳定实践场所,确保了教学计划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企业通过专题讲座、企业现场讲解、企业实习导师等形式,参与实训教学,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果。我系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对于拟建立的实习基地的企业都要进行考查评估,对其规范性、合理性进行调查与分析,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单位;对于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我们签订相应的协议,制定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运行的措施,明确规定了实训基地的职责与权利,并对其实行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利益与学习效果。目前我专业与河南三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郑州三爱富贸易有限公司、河南华瑞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安联(郑州)普通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德鑫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等18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些单位为我们专业学生的固定实训单位,为财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同时财务管理专业制定校外实习大纲和计划,使学生校外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学生定期到

相关单位进行了参观、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检查并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对于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预习和培训的作用。

会计系是学校的重点系部,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上级和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本系各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每年从财政预算、无息贷款、学费等渠道投入资金,保障了本专业的教学及建设的需要。实训室划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使我系的实训室结构更为合理,体系更为健全,大大提升我系的实训水平。

(二)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状态

经过多年建设,我们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具有中高级职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系现有专兼职教师6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学管理1人,学生管理18人,外聘10人。校内兼职11人,校外兼职1人,会计系教学团队是一支科研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9人,博士2人。

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承担三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实践工作经历丰富)。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11,是一支科研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人,博士2人。

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

教师(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承担三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专业服务能力较强,实践工作经历丰富);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63%,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或硕士学位的比例为56%,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100%,兼职教师比例为10%,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本专业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建立年轻教师导师制度。近几年,引进了一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

本系长期聘请一批高质量的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实践教学任务,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场需要。

4.专业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①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内容,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对教师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鼓励教师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业务提升的学习、脱产的研究生的学习等。

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高职高专的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到事务所实践等形式,使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③加强产教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扩大兼职教师的队伍。坚持长期

与企业相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庞大的具有教师资格、生产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④加强兼职教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研究座谈会,对热爱高职教育且有贡献的兼职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发展情况,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六、教学管理与改革

(一) 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

1.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

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反映和组成部分,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的常规管理,是维持教学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我们紧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在着力体现以改革精神、科学精神、务实精神的要求下,我们树立正确全面的质量观,提高质量意识。目前,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教与学奖惩制度基本具备,机构健全、队伍结构合理。为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我们制定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等一系列措施,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教学制度执行较好

一方面,为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署和安排,每学期初,由系统一安排编写教学进度表(教学周历),教学工作计划,毕业生毕业论文安排、实践实训课等。其中教学工作计划由系部和教研室分别制定;毕业论文安排由系里统一调整。本专业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教学辅

助资料,突出了教学要求及教改经验,且执行严格。

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学督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开展有效的检查、监督、评价与指导活动,使校、系两级督导务实、严谨、高效、有序地进行。本专业教师每学期都经过督导听课,教案检查等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查。在教师评价方面 学校制定了教师量化细则,从师德、教学成绩、研究能力、(论文、课题、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考勤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较全面的评估量化,并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与评模评优挂钩。

(二)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专业教学内容体现技术领域变化且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课程标准恰当。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必须体现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的特色和现代教育中更为科学先进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近几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始终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及综合化思路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使教学内容和从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接轨,不断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体现了高专教学的特色及优势,也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成果。随着财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利用自编的主教材、配套实践模拟教程、电子课件等教辅手段,侧重于对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并按此编写了教学大纲、教案,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充实与调整中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将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引入教学中。这样一方面通过引进知识来剔除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另一方面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力求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另外,对财务管理专业则提出以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必修和选修课程相互配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配备的习题与模拟实验教程,便于教学过程中随时结合课程讲授,强化实务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

我们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臵,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高等教育长期沿用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改革方面,根据教学实践,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要求对课程设臵整合。理论课程教学,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去掉一些单纯理论推导,保留基本的、基础的、原则的,做到“必须、够用、实用”。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中开展专业岗位技能考证工作,学生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专业认证,如会计证、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等。双证书教育贯穿教学过程中,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近几年,我系还对对一些核心课程进行研究与改革,改编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并自做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优选高职

高专《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根据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精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我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情况如下:

1.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讨论法:本系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结合习题课,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并且将讨论题目提前下发给学生,使学生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案例、科研教学法:主讲教师能够结合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与手段有所了解和掌握。

(3)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改革教学手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任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广泛应用,为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物质准备。把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是广大教师多年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学校为鼓励大家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的大胆使用和创新,定期与不定期地举办教学方法的大比拼,而且鼓励广大教师在校刊上,集思广益,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媒介,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改进。同时,表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中成效突出、教学质量优异的先进教师,在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中,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的教师,作为优先的条件之一。

3.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对本课程实践知识、感性认识要求比较多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采用了实践教学法。主讲教师将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在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中讲授,按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七、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一)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度不断提升。

1.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专业围绕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能

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加大教学实践环节,让职称高、学历高、有课题的、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此,校系均制定了相关的毕业生论文设计及辅导的抽查工作,抽查率为50%,经抽查各届毕业生的论文辅导合格率达99%以上。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以专业学习和双证教育相结合,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把先进的职业教育与深厚的学历教育基础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取得同步成果,用“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为自己就业成功获得保障,用“双证”来提升大学生就业渠道,在教材选择及授课内容上努力向考证靠拢。使学生出校门之前都能获得上岗所需的会计证等证件。学生毕业除了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外,还需获得多个专业相关的水平认证或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它们是“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以及“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均要求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及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

3.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本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完成校团委、学生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除此之外,学生还积极参与校、系组织的各种文化团体活动,如运动会,演讲大赛,辩论大赛,文艺晚会;我系还组织有“艺术协会”、“乒乓球协会”、“读书学会”等组织,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更广泛的兴趣,体现了全面素质培养的原则和目标。本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且身体素质达标,

心理健康。

(二)社会声誉

财务管理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学生的入学成绩远高于省及学校划定的入学分数线,由于本专业属于学校的热门专业,入学分数、报到率也名列各专业前茅。

1.就业率

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总人数为65人,就业人数为63人,就业率96.92%;2012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总人数为56人,就业人数为54人,就业率96.43%;2013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总人数为58人,就业人数为58人,就业率 100 %。

2.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为了了解我系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我系近三年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毕业生的调查活动。通过座谈会、供需见面会、问卷调查以及非正式会谈等形式,收集了一些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使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为我系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从总体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政治思想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很高;绝大多数的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满意。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我们的毕业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综合来说,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三) 科研与社会服务

1.专业教师科研及教改开展情况

自2010年起至今共承担研究课题项,其中省级课题44项,地厅级课题66项;撰写著作和教材9部,其中5部省部级教材部;发表

论文210篇,其中65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教改方面,会计专业教师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动态的变化,积极参与教改活动。马荣贵、赵国强两位教师2006省级教改研究项目《会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的研究与思考》、《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实践》,2008年通过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鉴定。另有五位老师在全省教育系统2007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2.社会服务

服务社会是财务管理专业融专业建设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推进教师在服务中锻炼,在服务中提升,将更加有利于培养一支理论素养深、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以更好的为会计专业建设及会计事业的进步而服务。

(1)技术培训合作

财务管理专业能够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面向社会,为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多层次的在职培训,解决了大量企事业财务人员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多年来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单位联合办学,为郑州市有关部门、企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做出了很多积极贡献。

(2)与企业合作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能够走进河南油田、中瑞会计师事务所、安阳人寿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为企业解决准则应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会计系经常邀请有关部门、企业成功人员、财务专家到会计系讲学,进行项目咨询与合作。

(3)咨询服务

五年来,会计专业多名教师应邀参加了省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命题、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等工作,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部分教师还担任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顾问,他们为企业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会计实务咨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纳税筹划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直接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受到企业的肯定和欢迎。如在与晋机集团合作的过程中,对其建安公司的财务处理进行了指导,理顺了旧的行业制度与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了符合制度规定及企业实际情况的核算制度,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八、特色与创新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办于1999年。我校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的专业设臵规定,经批准开办了“财务管理”专业,为了办好该专业,会计系全体教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

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经过广泛调研及探索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学校定位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锐意改革。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景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景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变过去按照学科体系设臵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模式,

以企业业务场景为起点,根据企业业务内容设臵课程体系,按照业务实景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培养方案体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财务管理专业以公司理财为重心,以个人理财为补充,以跨国公司理财为突破,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体现出国际视野,课程设臵灵活多样,培养可以从事财务管理、会计、证券投资等不同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财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进行初步财务分析,协助预测、决策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环节——人有我优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两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级精品课程,《税务会计》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且2007年会计系有五名教师在省教育系统2007教学技能竞赛中分获

一、二等奖,另外还有多名教师在校内外的其他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仅在学校广受师生的好评,而且多名教师在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税务局、河南省总会计师学会、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关和社会团体举办的会计人员培训中担任主讲,并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同时,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另外,财务管理专业开发体现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

力模块化课程体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针对理论教学设计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练习、案例分析,以达到“边讲边练、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通过对各类企业的岗位群和岗位群能力的分析,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建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毕业生目前和将来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来设臵本专业教学方案,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关于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需要,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课内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以多样化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总学时的50%以上。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增加的同时,做到四个结合:

(1)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2)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 (3)毕业论文与实践综合训练相结合; (4)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我系尤其重视该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在实训室建设中特别注重实训的环境仿真,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得到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尽量缩小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近年来,先后建设完成了多个实训室,同时以“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计综合实训基地”为依托,建成再现企业财务决策环境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与之相配套的网络模拟实训系统,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目前实训教学设

备齐全、运行良好。与此同时,我系与18家企业事业单位签定了实习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重点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对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步形成了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堂实训、社会调查、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且这些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联合企业培养 “双师型”专业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建设,我们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具有中高级职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系现有专兼职教师6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教学管理1人,学生管理18人,外聘10人。校内兼职11人,校外兼职1人,会计系教学团队是一支科研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9人,博士2人。

我们历年重视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各种技能培训,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同时大量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此外还聘请了校外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依靠这些措施,给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充分满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与此同时,我系鼓励和大力支持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近2年来,该专业教师多次参加

学校的多媒体技术培训班,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教师均能采用自制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财务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社会声誉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另外,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高尚的责任心。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作风,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德与才相统一的表现。

另外,财务管理专业开发体现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会计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与总结,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技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成了丰富博大的教学“方法库”,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组合,以实现教学方法由单一的灌输式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考虑问题并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电子化教学,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

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向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配备网中网模拟实训系统,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扩展了教学内容、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创造了条件。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教学,真正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进步,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也走上了与时俱进的道路。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学文件已经非常齐备,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得到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五)实行“双证书” 教育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是学生毕业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监察、劳务输出的重要凭证,而且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动力。在校学生实行“双证制”,毕业证证明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职业技能等级证证明学生已获得会计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资格。目前有关部门有明确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我们应该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等级证、计算机操作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等职业技能鉴定,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打下良好基础。

(六)以考核应用能力为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我系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除政治思想、工作态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等共性内容外,还重点放在对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与实际工作单位的联系,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科研活动与实际工作单位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检验学生的

学习成绩时,我们改革了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由于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培养目标构筑课程体系时,将理论知识课系列与实践训练课系列单独列出,所以,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两部分,并且设臵合理的比重。在考试方法上,理论部分通过卷面以笔试或者口试形式考核,实训部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实地测试、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进行检验。

总之,该专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能够依托优势,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改革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培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九、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观念有待于继续更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尽管一年多来,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的大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继承重于创新、可持续能力培养不足、“平均发展”和教学方法更新改革不够的问题。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开展有关教学观念更新的讨论和研究,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不断渗透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多年来,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已拥有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现在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急需补充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避免梯队断层。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教师的年龄结构

目前虽还合理,但是如果在两三年内不补充新生力量,该课程的梯队可能会出现断层。因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系部和学校已开始考虑选拔素质好,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保证该门课程发展的稳定性和开拓性。二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现在主要采用学位教育和院校培训的方式,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多派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层次较高的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多深入实际工作,了解会计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建设上,目前本专业是引进教材和校内自编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和专业的迅猛发展,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现有教材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内容相对过时,实践教材内容相对简单,教材载体较为单一等,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网上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从2003年开始,部分课程在网上开设了网页,并逐步完善。但是由于网络服务器等一些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有一些设想仍在探索改良中,尚待完善。如网络作业、测试的制度化、程序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还有部分课程的网上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和运用。目前,我们正在原有的网上资源的基础上,着重对试题库、教学课件等内容进行修订,不断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益。

4.实训基地建设需加快步伐

受行业自身保密性的限制,实习实训一直以来就是实践教学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拉近

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必须建立自己的专用实训室。虽然学校已建设了会计系相关实训室,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等,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以满足学生实训和对外开展服务的需要;另外,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这些企业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教师下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提供了稳定实践场所,目前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还需加强。

(二)整改措施

针对此次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整改措施。

1.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开展有关教学观念更新的讨论和研究,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观念不断渗透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加强师资队伍,造就一支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步骤:

(1)在近年内,使教师中的硕士比例大幅度提高。 (2)培养或引进博士生2名,在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拔2~3名年轻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3)培养1-2名省内知名的教师和学术研究攻关带头人。 3.教材建设

本专业教材建设要突出专业改革的特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重心,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在合理选用一部分国家教委、财政部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专业系列教材,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质量的、具有改革特色的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采取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方法,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在近年内完成自编教材的编写任务,并根据使用情况和形势变化,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4.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建设

一方面,借评估的东风,积极的进一步加强校内、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为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平台,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需提高网络课堂的利用率。在一至两年内对我校校园网络进行改进,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力争在3年内对现有资源,如教学录像和课件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以及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网上资源更新和完善,以满足互动交流、互动测试等需求。

第三篇:郑州旅游职业学院XX专业专业剖析自评报告(范本)

专业剖析(模板)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XX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可涉及所在系现状、专业沿革、专业设置、师资、实训条件、学生等基本情况,重点突出专业发展前景。

二、专业评建情况

突出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高职教育理念,以评促建,成效显著。

三、专业分项自评报告

(一)、专业建设目标(含4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专业特色鲜明。

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与目标定位的一致性,具有可操作性。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二)、课程体系(含5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制订出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并且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5、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三)、课程建设(含4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

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四)、教学环节及其改革与创新(含7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教师教学档案规范齐备(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课程表等教师教学档案)。

3、必修实践实训课要达到要求,还要开设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4、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5、注重教学过程反馈,要有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并注重后期的整改效果。

6、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包括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工学结合等方面的改革)

7、推广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取得成果。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五)、职业素质教育(含5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六)、教学环境(含6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该专业必须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

2、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专业类图书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

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

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七)开展产学合作(含8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校企合作情况(包括技术、设备、资金、增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6、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八)、师资队伍(含6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

2、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专任教师配备情况。

3、专任教师科研及教改开展情况。

4、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教学效果。

5、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6、该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表。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九)、学生素质(含5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及报到率

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休学、退学、开除学籍) 3.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情况 4.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 5.专业综合能力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十)、学生就业(含3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 专业特色(含3个分项)

自评依据说明(把握以下关键点): 1.培养模式的特色

2、教学方法的特色

3、学生能力素质特色(双证书获取情况、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等)

附后:佐证材料目录

1、„

2、„ „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今后的整改思路和措施

第四篇: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剖析报告

(参考模板)

专业简介:专业设置时间、基本学制、在校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专兼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等方面信息。

1.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1.1专业设置与职业面向

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设置的社会行业背景);职业面向定位(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定位) ;专业指导委员会运转状况。 1.2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定位(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描述);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目标与规格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 1.3培养方案

方案调研与论证(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或相关行业专家参与);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方案设计主线,实现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教学情况;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实训计划等)齐全。

[支撑材料: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专业指导委员会情况(成员、活动记录、照片等);培养方案(调整方案)调研与论证资料(数据分析、研讨会议记录、照片等);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教学文件、新增专业申报材料。] 2.课程体系与建设

2.1职业能力分析与培养

行业专家参与面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面向岗位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描述;职业能力考核标准。

2.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有行业专家参与,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比例适度(6:4左右),实践课程体系明显;有比较规范的课程大纲、实训大纲;课程组合、课时和开课次序安排合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基本衔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2.3课程建设

理论课采取案例分析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实践(实训)课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1

技能要求为参照,重视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培养学生现场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职责、团队合作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根据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调整课程情况;基本实现培养方案设计的培养目标。

2.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规划(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突出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教材(含自编教材)选用和评估的原则(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与程序。

[支撑材料: 职业能力分析会议记录、照片;教学计划表,课程调整分析报告;课程大纲、实习大纲、实训指导书;职业技能题库、教材目录表。]

3.教学环节

3.1要求与标准

体现本系特点的教案、作业、考试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进度要求;教学质量标准;教师工作规范;

3.2组织与实施

系部教学检查工作流程;教案、作业、课件等教学要求。

[支撑材料: 教案、作业、工作计划、通知、总结、期中教学检查结果统计。]

4. 教学改革与建设

4.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与研究成果

教学、学生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含兼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与研究情况;高职师范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在管理和教学的体现程度;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4.2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避免“重理论、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4.3考试模式改革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考试模式改革,以改革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能力的提高;强化过程(形成性)测试;现行考试模式(笔试、口试、论文、课题研究等)。 [支撑材料: 相关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照片、发表的论文等。] 5.师资队伍

5.1师资结构与规划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依据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师资建设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 5.2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结构;培养、评选办法;对本专业、课程建设发挥的作用和科研教改开展情况的总结。

5.3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结构;培养计划和实施情况(要求教师应有幼儿园或小学实践的材料,如鉴定表、教案(活动计划)等);来自幼儿园或小学的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技能指导(讲座)与实践课程教学情况;教师参与幼儿园或小学实践与培训情况。

5.4 师德建设

重视师德建设,大多数教师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

[支撑材料: 专兼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教学梯队的形成情况;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占本专业专任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结构满足实训需要的程度;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

6. 教学质量管理

6.1管理队伍与制度

管理队伍(校、系两级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服务三个方面)数量、素质结构;教学、学生管理制度齐全。

6.2质量控制

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和执行);实施情况(领导干部听课、督导、教务处和系部的教学常规检查、学生信息员、学生评教);反馈情况(反馈教学与改进教学情况);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实施、反馈和调整教学情况)

[支撑材料:人员信息汇总、管理制度及处理情况、评教结果和反馈、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 7. 学生素质

7.1学风建设

重视学风建设,工作有计划;学生课内外学习积极、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情况);因考试作弊、旷课、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处理情况;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7.2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教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方案中有体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职业素质教育;能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开展日常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有效果;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开展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文、社会、科学等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能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活动,学生身心健康。

3

[支撑材料: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照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证书;近二年学籍处理汇总。] 8.产学合作

8.1合作机制与运转状况

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的体现情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的制订、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有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定单培养);与幼儿园或小学合作促进教学情况。

8.2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规划和实施状况基本实现预期目标;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基本满足职业能力训练需要(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设备、师资、仿真程度);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组织管理、行业专家的指导(现场培训、讲座等)能满足实训要求。

[支撑材料: 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情况汇总(设备、师资、开课情况);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训计划和课程大纲、工作计划和总结、照片等。] 9.就业与社会声誉

9.1就业服务与指导

主动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学生就业市场,初步建立了就业信息网;注重教育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9.2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9.3新生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

录取新生报到率(近3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70%);毕业生当年就业率(≧75%)。 [支撑材料:用人单位调查表、记录;新闻单位相关报道;信息汇总。] 4

第五篇:民航服务专业专业剖析

航空服务(机场管理)专业剖析

航空服务专业剖析报告

1.专业概况

本专业自建校以来就开始招生的专业,经过5多年的专业建设与积累,成就了目前了艺术航空系的特色专业。航空服务专业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资源丰富,实训场地充足,多年来为机场及相关行业生产第一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专业口碑。航空服务开展以能力为本、“课、岗、证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建成了校企共建共享的开放式校内外实训基地,使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区内高校中同类专业中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专业。

1.1专业设置时间

我院航空服务专业始建于2007年并开始招收全日制三年大专生,是建校时期设置的特色专业之一。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专业正在向正规化建设迅速发展。

1.2专业在校生规模

自2007年来,向社会输送合格专科毕业生180名,目前有在校生79名。历年来生源充足,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本专业毕业生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技艺精湛,有些已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3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数量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兼课教师4人,辅导员1人。

1.4校内外外实习实训基地

航空服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由航空服务专用机房、形体训练室、客舱服务实训室、民航客、货运综合实训中心等4个构成,投资总价值百万元。能承担专业相关课程单元、综合实训任务,能够满足航空服务专业实训等教学需要. 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2.1专业的发展定位

塑造南宁旅游品牌,必需要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航空运输业是广西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

南宁侯机楼的扩建和机场设施的提升,以及周边地区机场的修建,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教育市场的迅速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民航业的培养模式也从原来单一靠民航系统院校培养,发展成为多点·多层次的培养。就业渠道无限广阔。

我校是广西工科院校唯一一所同时招收空乘和机场管理专业的高等专科学校。

2.2人才培养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是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民航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及专业素质的机场运营服务与管理的人员。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使用权学生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够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实用人才。民用航空业是航空业是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部门,不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和补充进来,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职业教育培养和岗位培训作为重点,把技术鉴定和技术服务贯通与融合。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潜力和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机场地面服务专业为主,把机场安检·地面值机服务·航空物流·航空票务专业作为重点培训目标,以满足机场人才市场的需求。建立健全考证机构,真正让学生走得出去,形成竞争优势。

统一办学理念,明确专业设置,精炼专业课程,巩固校外实习基地,良性循环,稳步发展。

2.3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建设理念

我分院于2007年成立了航空系,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并邀请了机场一线专家担任专业培训指导,多次下机场进行学生顶岗实习调研活动,积极采纳机场部门意见,优化组合,逐步完善教学工作内容。

2.4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航空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乘坐飞机出行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对其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航空服务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修养和艺术素质,侧重学生外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服务心理分析技巧、相关乘务技能技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空乘服务与管理人才。

3.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3.1课程建设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同时,还设置一些可供选择的选修知识单元、反映设计学科前沿和反映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组织到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本着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大量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使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得到优化。

建立“课、岗、证”和“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方向。“课”就是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任务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岗”就是按照各个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来确定学生应知应会内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证”就是引导本专业学生参加民航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证,在毕业前获得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思路、教方法,通过展示实物材料,现场示范操作或让学生实际动手体验等方式,老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能操作的要领交给学生,达到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以此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3.2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民航概论、机场服务概论、民用航空法、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运输地理、形体、礼仪、化妆。

3.3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同时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加强和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理论笔试、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考评纳入考核机制。

理论课程、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实际动手操作、模拟实训、毕业论文和机场实习报告等,确保所有学习环节都有考核。按照学院统一的试卷格式、建立试题库,并根据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体现随时变化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之间的统一。

航空服务专业各门课程均有考试形式与计分标准的要求: (1)理论课程:考核形式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的多种形式,平时考核成绩为4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出勤情况、听课情况、课堂提问和教师布置的作业等。期末考试成绩为60%,从试卷库中提取试卷。即:期评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考核成绩(40%)

(2)技能实训课程: 实践课程,采用笔试与机试(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平时考核成绩(20%),笔试成绩占40%、操作成绩占用40%。即:期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20%)+笔试成绩(40%)+实际操作(40%)。

为了加强和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理论笔试、实训技能测试和校外顶岗考评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4.教学基本条件

航空服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由航空服务专用机房、形体训练室、客舱服务实训室、民航客、货运安检综合实训中心等4个构成。民航安检员实训所用设备拥有金属探测门、手提行李X射线检查仪等目前民航安检行业中较为流行的安全检查设备和仪器约百余件/套,设备总资产约百万。客货运安检综合实训室完全按照机场安检现场的流程和安检通道格局来布置,能提供验证、人身检查、开箱包检查等完整流程的安检现场实践教学。安检机房内装有民航安检多媒体培训系统,能提供中、高级“民航安全检查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特种安检设备实训室,配备有便携式式X射线检查仪、便携式车辆底盘检查仪、爆炸物检查仪等适用于民航行业或非民航行业的特种安检检查的教学和培训需要。实训基地能同时提供多个学生实训工位。

民航售票销售员实训室将培训内容将涵盖全部从事民航票务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包括民航国内客票销售实务、民航客票计算机订座手册、民用航空旅客及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国内地理及城市代码、全国各大航空公司介绍及通用代码、航空票价客票种类、电子客票的使用、飞机机型简介、名航订座指令,以及有关客票的销售、签转、变更、退票、票面知识等,另外还有AV指令、PNR的操作、航班信息查询、出票操作,以及订座案例分析、定做技巧和注意事项,业务计算流程、报表、口语和礼仪常识等。

形体训练房,作为形体训练课程的学习实践场地。能够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加强实践性的训练,从待礼仪和形体训练两方面入手,强化其正确的个人体态的塑造。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掌握专业形体训练和科学健身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大学生提升整体形象,使其做到举止优雅大方,谈吐得体,使他们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好的形象、赢得更多交友、求职、就业、合作、服务社会的机会。

校内实训基地可进行“民航安全检查员”、“民航货运员”、“民航客运员”、“民航售票员”等民航特有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

5.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强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实施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我院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常规开展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考风考纪检查。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教学信息员座谈会,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学院实习基地管理文件要求,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实习管理协议,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实习班主任,支付相关人员的工作报酬。同时每年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密切校院合作,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建立了一支年轻、有活力、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形成了“院学工处—系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系部负责具体实施、规范运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着重于过程管理; 专业团队和辅导员、班主任从课堂教育、日常行为管理、文体活动、生活服务、宿舍管理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管理形式。由专职政治辅导员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内容针对性强,思想教育工作更深入细致周到,效果显著。在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化活动月、田径运动会、新生入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宣传、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活动中成为主要骨干力量。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推进学生管理和素质教育:(1)通过学雷锋、植树、缅怀烈士、庆祝五

四、“弘扬民族精神,肩负神圣使命”主题黑板报比赛、主题班团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2)通过演讲、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 形象魅力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将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广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中;(3)通过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各种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素质;(4)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音乐欣赏、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辅以学术讲座、人文素质报告讲座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育人环境。(5)结合时代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偿献血活动和服务“两会一节”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工作管理和素质教育成绩裴然。通过全程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各级组织的科技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提高了素质,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上一篇:万科地产全套管理制度下一篇:物流管理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