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的建筑防火

2023-01-31

第一篇:浅谈图书馆的建筑防火

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作者:苏培明 新闻来源:洛江大队 点击数 :2324 更新时间:2011-2-11 14:59:07 【字体:小 大】【打

印】【关闭】

[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

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

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

三、四级耐火等级。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许多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洛江区的古建筑分散在各个乡镇,且大多远离城区,建于洛江区周边环境幽静的缺少消防水源或远离水源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我们的消防力量主要分布于城区。一旦发生火灾,设在城区里的消防队不能及时前往救助,再加上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比较落后, 所以如果古建筑起火,往往只能望“火”兴叹。例如:1985年4月7日14时左右,我国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由于消防力量距离较远、火场缺乏水源等原因,经过了16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大经堂已被完全焚毁。

3、通道难行。古建筑在设计施工之时根本考虑不到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所以缺乏现代消防通道,并且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难以施救,古建筑中都无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防火灭火设施不足,一旦起火也难以扑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往往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

4、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火灾隐患。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

5、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目前,洛江区古建筑的管理牵涉到文物、园林、旅游、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相当一些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无专门资金、保卫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占火灾起数的30.78%。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82年12月29日,河北省永年县文庙成殿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10小时,大成殿全部被毁。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6.67%。2003年1月19日晚,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是由于武当山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学校,学校的工作人员用电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了火灾。

3、乱扔烟头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2.82%。1988年5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乡陈家祠堂(清代建筑,二层),因吸烟不慎引起火灾,被全部烧毁,损失127万元。

4、小孩玩火,占火灾起数的8.98%。1983年1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因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古柏一株。

5、宗教活动。1999年2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永中镇姜氏祠堂因供神香烛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6、雷击起火,占火灾起数的7.69%。例如我区的仙公山海拔有700多米高的双髻山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1957年7月31日15时40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十三陵长陵恩殿遭受雷击起火,1人死亡,4人受伤。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命令加强古建筑防雷工作。

7、生产用火。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此次火灾是由于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生产服装导致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三、古建筑案例分析

案例一:京700年护国寺毁于大火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现仅存金刚殿以及西配殿等10处建筑遗存。

火灾回顾: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

火灾起因: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一对夫妇在殿内开起服装厂,并雇了多名工人,平时吃住、工作都在殿内进行。凌晨2时30分许,服装厂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火灾现场:烧烤师傅挨家敲窗叫醒梦中人。

救援阻碍:西配殿被包围在平房中间,两边的胡同非常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队员只好从两个胡同里铺设300多米长的水带进行灭火。水带还没有连接完毕,西配殿房顶和房檐已开始大面积坍塌,屋顶的椽子被烧断后往下掉落。

火灾教训:由于历史的问题,护国寺遗留的大殿都淹没在民居中。周围的民房跟护国寺的古建筑很不协调。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考虑恢复历史的格局,避免民房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侵蚀。

整改方向:古建筑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案例二: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火灾回顾:1987年8月24号11点25分左右,有人员在院内巡逻,发现御花园的东边有味儿,就赶紧去查,隐约的发现那里有火光,巡逻的人赶紧用报话机报告警卫队长,保卫处的值班人员赶紧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

火灾起因: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建筑特点:建筑很高,起火点又在顶部,小的灭火器射程比较近,也就很难扑灭。这座宫殿原来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所以这所殿跨度大,室内空旷。

火灾损失:损失了20多万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要知道古建筑的80多平方米,毁的都是历史古迹,其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的。

经验教训:紫禁城作为皇家园林,体现了建筑方面防火最高的技术。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里还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设备,新中国为了防雷在故宫里安装了大量的避雷针,故宫里还常驻着消防队。这些措施让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对以上两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显然是重点。

四、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的防火对策

根据近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北京、福州等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来看,我认为要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建议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一至两期消防安全培训班。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3、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消防部门应联合文物、宗教、旅游、规化等职能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几次大检查,建筑管理单位内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检行动,防火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对村民、游客等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基础知识。

5、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管理和使用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开辟消防通道,尽量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改造现有消防水源,改造利用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室外地下消火栓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矛盾,消防储水量应够扑灭一次火灾或持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用水量。

6、电气火灾的预防。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有关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照明应用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严禁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古建筑物群内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有关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7、雷击的预防。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若发现锈蚀在以上的要及时更换;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姆时,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8、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报警火警。及时发现火灾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前提。近年来,许多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屏监控系统等,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与此同时,古建筑单位还应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古建筑遗产有着极其深远重要的意义。同时,古建筑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根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社会多方努力,更好地构筑起一个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让古老神奇的古建筑在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更加绚丽隽永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古代建筑火灾案例 2003.1.6《浙江消防》杂志

2、中国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对策

3、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1984.2.28

第二篇: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

[摘要]公共图书馆承载着传播知识、继承和收藏的职责,确立公共图书馆是完全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据需求,通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象征,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免费开放政策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100-02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实质改善。随之,推进文化惠民的呼声日益高涨,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又是维护、实现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文化馆,积极建立文化信息网,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据统计,我国公共图书馆已进入全免费时代。在这股免费热潮中,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从过去的传统型服务理念,向现代型服务理念的改变。

一、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地位

文化是人类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公共图书馆承载着传播知识、继承和收藏的职责,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政府一定要承担起这个任务,因为公共事业的图书馆既要服务于社会,又要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要关注公众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

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者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主要有四种:首先,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者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次,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其三,传递科学情报。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里,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其四,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五种功能――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在1949年、1972年和1994年以20多种语言发表了《公共图书馆宣言》,由政府制定法规,确立公共图书馆是完全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据需求,通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完全解决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和人员问题,免除图书馆的后顾之忧。

二、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腾飞,使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如果想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必须尊重知识,依靠科技。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构造公共文化体系很有必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首先是构建起新时代的民族和文化精神,要采取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纲要》里明确表示,免费让公共图书馆还原回到公益本来面,给广大人民以“文化低保”,实施公益性的服务是势所趋,也大这是读者的希望,更是政府政策进步的具体体现。

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图书馆也曾一度出现“以文养文”的局面,开展有偿服务活动,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出现创收活动,如年度借阅费、图书证工本费、年检验证费、文献复印费、文献检索、光碟刻录费、讲座门票费、古典古籍特别借阅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费用。当然,给举步维艰、政府投入不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些福利外,但受到最大伤害的是政府形象,即纳税人已交了费,现在又要重新交钱,扭曲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的性质。同时,对一些弱势群体,尤其是下岗、低收入和残疾人等群体,无法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国家设立的公共图书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降低门槛,让所有人能够平等、无障碍地享受公共文化。

其次,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向前发展,实现知识民主化和全社会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的任务。图书馆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部分,我国实行先进文化建设,包括图书馆本身软、硬件的建设和发展。第一,公共图书馆是一种文化福利,其作用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它负责向社会提供学习科学技术的方便,加强知识的传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促使人类进步。第二,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只有在体现社会公开、公平的具体实践,只有在没有任何门槛的情况是下,使群众免费获取政府信息, 及时掌握和得到政府服务资信,达到社会平等、民主,才能构造真正的和谐社会。第三,公共图书馆消除门槛全免费。近年来,我国发达地区已实行公共图书馆全免费服务,它们有政府强大的财政力量支撑,当然是轻易如举。但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环境还是“吃财政饭”,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如我市虽属欠发达地区,但由于政府重视,近年来投资近2000多万建起新的公共图书馆,仅收50元按金,其他费用,如年检、工本等一切费用全免,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残疾、低保则连按金也不收,真正回归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人的文化权利和知识权利。

其三,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时势所趋,也政府任务和民众要求。免费享用公共文化资源,其内涵是一种知识权利和文化权利,在世界上把这种权利归回到基本人权,是一个民主政府的一项责任。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图书馆面临“创收”的“以文养文”误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国,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各地政府对公共文化加大投入,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率先实施免费服务,现在欠发达地区已逐渐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公共文也迈进免费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拔款,即依靠纳税人支持运行,就必须提供相应的普及知识和传播知识免费服务,实际上是市民因其已通过纳税,政府实际购买了服务,即是免费公共图书为市民服务。

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大势所趋,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国家兴办的一切公共设施,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兴建,这些公共设施和服务,理应为每个公民提供基本和无偿的公共服务,这就是图书馆的公共性、无偿性法理与制度的依据。

三、 免费服务带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国迈向现代的一个缩影,但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在管理上难免会出现和产生一些问题,必须灵活把握,尽快予以解决。

首先,把握好免费不能无极限。免费只是提供给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并不是无限地获取任何资信和技术,甚至获取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同时也不能认为公共图书是国家资源,就任意占有或肆意毁坏,避免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使别人失去了享受基本文化的权利,公共图书馆要把握一个原则是尽量使公益性服务达到均等化,对社会一些弱势群体实施倾斜政策,使他们更好地享受社会资源。。

其次,处理好免费与收费之间的矛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纯公益性,如借阅、阅览室开放、一些基本学术知识讲座等,它应是全免费的。但如一些复印,就有一定成本核算,纸张、机器折旧、人工等这些成本需少,但也是公共资源,不应由个人占有公共图书馆不可能完全承担起在公共图书馆不应支出所需费用。

最后,实行免费服务必然会加大图书、文献的流量,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时候,也会带来一定问题。其一是读者增加,流通量肯定增加工作量,管理人员不够,特别是一线窗口及公世区域管理的服务范畴扩大,工作强度增加,管理难道增大,容易造成服务不到位,在增加人手的前提下,要求管理者科学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免好事办成坏事。其二是运营成本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来自于财政支付,政府作为公共图书馆财务的支撑者,在费用免除的情况下,增加投放资源,作为公共图书馆,加大经费投入,对于发达地区也许不是问题,但欠发达地区,只是吃饭财政就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针对全面免费开放所出现问题,需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制度管人和事,形成制度管理的局面;二是,实行岗位津贴,对于每个岗位根据其工作量,定下量化考核标准;三整合内部科学工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四是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五是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管理。

第三篇:图书馆安全防火制度

1.每天上班进入书库时先巡视—遍,如发现异常情况,保护现场,报请馆长处理。下班时再作一次全面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2.书库内严禁使用明火,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和其它杂物。 3.库内保持清洁卫生。

4. 库内不准私拉电气线路和装置。

5. 保持书库通道畅通,不准在通道上堆放图书和杂物。

6.外来人员不得任意进入书库,因工作需要时须经馆长批准,由书库人员陪同方可进入。

7.书库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离库时,要随手关好门窗。

第四篇:关于加强建筑工地防火检查的通知

关于加强施工现场防火检查的通知

各项目部、分承包商:

根据公司办公室关于加强防火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和各地各级政府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公司要求所有建筑施工现场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活动,现将有关具体要求如下:

一、建设工程要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1、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整改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落实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由项目部负责,履行各项消防安全职责;由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分包单位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项目部的监督管理。

3、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分承包商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保障施工现场具备相应消防安全条件

1、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车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停靠和扑救作业要求,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通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2、施工现场建筑工程主体和临建房屋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并确保通道畅通;建筑工程主体各层应预留疏散走道,出入口应设置临时醒目标志,在通道内和出口处应安装临时照明设施,在通道转弯处应设置简易疏散指示标牌;走道内不应堆放垃圾和设置障碍物。

3、施工现场用作办公、住宿的临建房屋设置区与作业区应当分开,并保持安全距离;临建房屋要选用非燃材料;临建房屋应有具备电工资格的人员统一安装电器线路, 电器线路应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且不应敷设在易燃可燃材料结构内; 在建建筑工程主体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及可燃材料库房,设置的 非燃品库房内不得住宿人员。

4、施工现场可燃材料库房、明火作业部位等施工现场重点防火部位,以及建筑工程主体、临建房屋,应在明显和方便取用的地方配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水桶等消防器材。

三、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项目部及分包商应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督促落实,根据库房、办公、 生活、作业等不同区域,针对用火、用电、保温、防水等不同施工工 艺,合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落实。

2、项目部及分包商应合理选用保温材料,保温作业应分区段施工,采取边固定保温材料边封闭的方式,尽量缩短保温材料裸露时间;项目部在施工期间应加强保温材料的存放管理,随时清理遗留在 施工现场的废弃保温材料;严禁动火动焊与铺设保温材料交叉作业。

3、施工现场用火用电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用火用电部位应作为检查重点加强检查;临建房屋内不得使用电热器具,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明 火取暖。施工中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由项目部统一办理;动火证审批人员必须到动火现场进行检查, 在确认作业点及周围等可能引发火灾部位无易燃、可燃物,并落实看火人和灭火设施后,方可开具动火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禁止使用明火作业;遇有五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停止高空、露天用火作业;高处动火作业需配备接火斗或防火毯,动火施工人员应随身携带动火证、特种作业操作证,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变更动火人或者动火地点,应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4、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储存,保持通风;严禁在建筑工程现场内存放易燃、可燃材料;严禁在建筑工程现场调配油漆、稀料;施工现场严禁存放、燃放烟花爆竹。

四、加强施工现场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各项目部、分包商要组织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培训应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性能、灭火器材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等,保障施工现场人 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2、项目部应落实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电焊、 气焊等危险作业前, 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强化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危险作业施工安全措施。

五、落实施工现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措施

1、项目部及分包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巡查,加强作业期间和夜间值班巡查,及时纠正违章操作行为,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防范、整改措施。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施工现场也应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应做好记录,巡查人员应在巡查记录上签字。

2、施工现场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等。

六、加强施工现场初期火灾扑救和疏散演练

项目部及分包商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规的规定,建立施工现场消防组织,制定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 和自救逃生能力。

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质经部 2011-5-16

第五篇: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大全

建筑设计人才网记者近日从权威渠道获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内容已经基本敲定,预计在2013年正式出台,并将上升为国家标准。我国现行的防火政策法规是《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新“建规”中的节能标准比暂行规定要求更为严格,除了关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还关注保温系统的安全性。

据介绍,“建规”要求,燃烧性能等级方面,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从B2级起步,禁止使用B3级。B

1、B2保温材料制备的系统要按照要求设置防火隔离带,如果没有防火隔离带但是能够通过模型火实验也能够应用在非A级要求的建筑中。据了解,B2级聚氨酯硬泡材料不用防火隔离带,B1级EPS材料的需要防火隔离带。

关于标准内容,当前还存在一些分歧。住建部门希望,B级保温材料可以应用在高度在100米以下的住宅和50米以下的公共建筑。但主要城市的消防能力在50米以下,消防部门希望可燃材料只能在50米以下的建筑中使用。专家认为,最终住建部门的意见得到认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超过50米的建筑使用不可燃的无机材料意味着会妨碍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来源

扩展资料

上一篇:秋季趣味运动会策划书下一篇:秋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