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建设机制完善

2023-04-09

第一篇:学校师德建设机制完善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甘肃省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平凉市工商局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全面查找、准确评析、有效防控和检查评估的方式方法,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控就跟踪到哪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狠抓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召开党组会议和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了大家参与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局(分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明确“一把手”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并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工商系统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细则》、《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暂行办法》和《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统一了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三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防范廉政风险,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我们加大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讲风险”廉政宣传活动,在办公楼走廊设置了反腐倡廉灯箱,在政务网站开设了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在系统内印发了廉政风险防范简报,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要求、目标等,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意识。

二、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科学排查廉政风险点 一是梳理职权。根据新“三定”方案核定的职责,围绕工商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对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法定权限进行认真梳理,绘制成工作流程图,逐一确认权力行使的法律政策依据、界限和责任,并对权力运行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二是查找风险点。根据个人岗位、机关科(室)两个层面,按照“人人参与查找,人人找出风险”的要求,广泛开展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的“四查”活动,重点从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个方面查找,截止目前,全市系统共查找出530个风险点,涉及工作岗位268个,涉及工作人员562人,覆盖了工商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管理权和财务资金管理权等多个方面。三是评估定级。对风险发生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按风险发生的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界定。腐败风险发生概率高,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严重的定为三级,由各级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较严重的定为二级,由主管领导进行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轻微的定为一级,由科(室)负责人进行监控。通过对530个风险点进行评估,评定一级风险点81个,二级风险点134个,三级风险点315个。同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定期进行风险等级动态分析评定。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教育防范。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醒、文化渗透、党纪条规学习等方式,增强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最大限度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使干部自觉坚持廉洁从政、规范执法。二是岗位防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岗位体系,定岗定责,实施规范化的岗位管理。为克服干部在一个地方长期工作容易产生腐败的弊端,定期对系统内干部进行交流,通过竞争上岗、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达到以动防腐的目的。三是流程规范。注重工商业务和廉政风险防范的调研,深入基层工商所(分局)和服务窗口了解工作流程,排查出权力运行中易存在的风险事项和风险环节,根据工作环节和业务特点,将决策与执行、审核与审批、执行与监督等工作流程和职责分离,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防止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四是制度防范。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找准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通过合理授权,明晰职责,细化自由裁量标准,完善罚缴分离、一审一核制等措施,健全权力运行制度,形成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一整套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控制链条”。针对查找到的风险点,共制定了389条防范措施,在市局机关用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制作了屏幕保护程序,修订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制定》等制度42项,新出台《企业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等制度11项。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全面落实风险防范监控 一是明确监督责任。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在前,预防为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构建风险监督网络。通过强化党务政务局务公开、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基层站所、问卷调查、政风行风评议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综合运用已有的监察手段,定期汇总分析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的相关情况,将一些线索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视为廉政风险,进行跟踪调查。三是建立风险处置程序。汇总分析阶段性检查和风险管理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廉政谈话提醒、诫勉谈话、重点观察、岗位调整等,避免苗头性问题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

五、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建立风险点防范长效机制 一是检查考核。我们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范畴,在制定考核细则和问责办法的基础上,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监管服务对象和义务监督员、民主评议、向基层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各县(区)局(分局)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二是监督防范。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队伍建设现状,着重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干部队伍和财务资金管理等工作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监控,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遏制、清除风险源,逐步建立以人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岗位为面,以制度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监督、规范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权力运行。三是修正完善。按照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必须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和工作特点,我们注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提高,对已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根据整改落实情况,不断修正和优化防范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效果,对新出现的风险点,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和连续性。目前,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已经渗透到全市系统的各个岗位和领域,渗透到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中,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了腐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第二篇:扩展廉政档案建设完善基层监督机制

今年来,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新路街道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积极开拓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推行村级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将廉政档案建设延伸到社区(村),建立以社区(村)干部廉政档案为依托、以廉政鉴定为手段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社区、村干部廉政档案,进一步规范干部权力的运行,对街道5个社区、3个村104名社区、村的两委干部,各村民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

一、加强廉政档案管理

建立廉政档案是加强廉政鉴定的前提和保障。为使廉政鉴定有据可依、高效优质运作,街道纪工委负责建立和管理社区(村)干部的廉政档案,配备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为确保廉政档案客观祥实、整齐规范,对建档材料实行了“四统一”。一是统一填表内容。廉政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个人及家属经商办企业情况等内容;二是统一案卷式样。统一规定了廉政档案案卷内容、格式和标准,统一印制了《高新路街道社区(村)干部党风廉政档案登记表》,下一步将把廉政档案内容输入电脑,对廉政档案实行微机管理;三是统一来源渠道。明确规定入档材料必须由本人亲笔如实填写,有关事项报告要做到及时、准确、规范,社区、村党支部审核,最后经街道纪工委和有关职能站所审查,确认无误方可入档;四是统一管理。从档案的存放、档案的保密及档案的登记都作了明确规定。严把廉政档案使用关,加强对廉政档案的动态管理,廉政档案将随着建档对象的变动而调整。

二、充分发挥廉政档案鉴定作用

发挥廉政档案提拔任用干部进行廉政鉴定的作用,凡是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拟列为后备干部的对象,发展党员,党工委、办事处表彰和推荐上级表彰的人选、因公出国(境)的干部等,由纪工委会同派出所、信访、计生、重点办等部门,分别对其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执行纪律要求、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被举报控告等情况进行审查核实,提出书面审核意见,然后经纪工委综合各方面情况提出廉政鉴定意见;未经纪工委提供廉政鉴定意见的,不得提交党工委会讨论决定。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拟定上述对象进行考察之前,将对象名单函告纪工委进行廉政鉴定,纪工委一般在一周内向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提供廉政鉴定意见。

三、真正发挥廉政档案监督把关作用

一是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注意掌握干部配偶经商的情况,子女出国读书、就业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对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如购房、建房、购车、婚丧嫁娶、子女升学、乔迁宴请等情况,做到了事前打招呼、事中加强监督,注意防范。二是加

强协调抓落实,为考核班子和干部以及评优评先提供廉政依据。在提拔任用干部、评比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前,都要查看廉政档案,作出廉政结论,对不廉洁的不予通过。纪工委作为牵头负责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协调、综合把关工作,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三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了解被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取证工作提供依据。纪工委在调查一般案件之前,首先根据廉政档案掌握了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提供相关的重要情况,对找准违纪违法案件的突破口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敢动真格严把关,防止和克服“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带病受奖”等现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放过廉政有问题的干部,不委屈被错告诬告的干部,严格把好廉政关口。

第三篇:杞县着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考评机制

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杞县县委组织部根据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特点,权衡基础工作和创新工作的比重,制定了《杞县“五好”基层党组织考评办法》,通过抓重点、立项目,定分值、严奖惩,把基层党组织各项基础工作和特色工作具体量化成考核指标,并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赋予具体分值,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动力。

一是基层党组织考评抓重点不搞面面俱到。针对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设置了具体的考评项目,重点强调考评的针对性,不搞面面俱到。考评细则内容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应好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分别为3条、3条、4条、3条、3条,党内外群众测评重点内容分为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工作成效、中心任务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侧重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因素的考评,突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做到重心突出、有的放矢。

二是基层党组织考评立项目不搞笼而统之。考评表上所确立的考评项目,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有了明确的重点;抓组织生活、党员大会、支委会、中心组学习、党内主题活动、

- 1

县直党(工)委提出批评,其党(工)委书记在全县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公开承诺整改措施;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位的乡镇党委和排名倒数第一位的县直党(工)委的书记,经县委研究,降为副职使用。

第四篇: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杨陵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明显增强,对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不断改善民生、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健全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才能优质高效地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才能够满足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

一、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也是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各级政府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和财力,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应该由政府管的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的公共服务却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法划清政企之间、政资之间、政事之间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割断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利益脐带,实现政府责权的法定化,用法律的刚性手段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划清了,利益脐带割断了,政府职责明确了,各级政府才能自觉地把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也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来。

(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明确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依法确立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才能切实克服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的现象,促使各级政府优质高效地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调整政府职能结构,依法确立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加强法治建设,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各级 2 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明确了,公共服务职责体系健全了,才能够尽快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

二、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一)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加快推进和完善大部制改革。

精简、统

一、效能原则是我国政府机构历次改革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是解决机构庞大、职责分散、效能低下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明确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减少职责交叉,权责利相互统一,运转协调的行政机制。

2,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中,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严格执行政府组织法,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不能随意更改,突破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

3,既要给予地方政府改革的自主权,尊重地方改革的创造精神,又要注意改革的上下衔接,避免管理链条的断裂。

(二)减少行政层级,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1982年推行市管县体制以来,我国政府层级已经由四级制为主转变成五级制为主。政府层级过多,不符合当今世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不利于调动县(市)和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能。解决政府层级过多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3 1,改革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地级)、县分治。市是城市型的行政建制,县是广域型的行政建制。市作为城市型的行政建制,主要管理市区和郊区,管不了农村区域;县作为广域型的行政建制,直接管理县属的乡镇。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市管县体制,解除市(地级)与县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市(地级)、县分治,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型政区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克服虚假城市化现象,又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2,依法明确省、市(地)、县的职责权限。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必须依法重新界定省、市(地)、县的职责权限,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以便理顺市县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加强政府机构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依法行政,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化,不仅需要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同时还需要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的法定化,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使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以保持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性。

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一)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解决决策与执行不分、监督不力的问题。

4 1,建立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决策的程序化规范化。对重大决策要按照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制订方案、咨询论证、提出决策、实施反馈的程序要求去做,防止决策失误。健全决策的咨询机制,对重大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发挥各种决策等研究班子及咨询组织的“外脑”和智慧团作用。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向社会公布,实行听证制度。健全决策的问责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效能问责体系,明确问责事由、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行为,对领导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因盲目决策、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实行效能问责制度。

2,建立快速有效的行政执行机制。建立行政机关职能执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执行制度,通过明确行政执行责任、简化行政程序,使上级的方针、政策得到准确快速执行。建立快速有效的办事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优化办事流程,杜绝人情风、关系网,一切以法律纪律、规章制度为准则,尽可能地简化手续、量化标准,使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科学的行政执行力考核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不断改善执行手段、提高执行效能。

3,建立全方位参与的监督机制。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通过监督予以制约和规范。为加大监督机构的整体合力,建立具有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和指挥工作的独立行政效能监督机构,实施多元联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行政机 5 关的日常监督、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共享、职能衔接和联合督查的协调机制,加强各种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切实履行机关职能的监督作用,共同为改进与完善行政管理这个大目标努力。此外,还应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全员接受的教育机制,全天候通畅的反馈机制。

4,构建以扩大民主为基础的考评体系。把与考核对象工作和生活联系密切、知情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基层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形成一个评价立体群。构建以实绩为核心的考评内容体系,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考评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主要尺度,构建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为手段的考评方法体系。

(二)创新管理方式,降低基本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能。

1,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民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基本环境和公共安全等对公民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实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三个目标:一是广覆盖,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公民;二是促均等,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消除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三是上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三项目标或任务,都直接涉及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问题。 6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评估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实行行政问责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组织等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门槛,因此,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2,大力推行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问责制。政府绩效评估是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政府工作具有实际的导向作用。将GDP的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以GDP论英雄、定升降,导致各地想方设法追求GDP,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与这种错误的政绩观不无关系。将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大力推行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认真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能够促使各级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积极探索政社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虽然是政府责任,但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不应统包统揽。政府垄断式的供给,不仅难以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公民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扩大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市场和社 7 会力量,通过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高效率。

总之,只有通过健全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保障。

第五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法委机关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法委机关建设

中共××市委政法委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机关建设,在全面推进维稳、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等项工作的同时,机关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活力大幅提升,各项工作排在了全州政法委系统和全市机关的前列。2004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州政法委工作先进

集体,三次被省委政法委表彰,多名干部获中央和省、州、市级表彰奖励。

一、完善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机制,明确了政法委的工作职能

首先,明确了政法委职能。将市委政法委定位为市委领导、管理、组织、监督、协调全市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明确了市委政法委对全市政法系统履行综合指导、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纪检监察等项职能。

其次,强化了政法委班子建设。市委常委出任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维稳办主任、综治办主任、610办主任分别担任副书记,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委员。健全了两项会议制度。一是政法委书记办公会议制度。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统一由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二是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政法委员会例会,涉及政法部门和政法工作的重大事项一律提交政法委员会研究决定。

第三,理顺了政法委各项工作关系。政法委书记出任市综治委主任和市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市综治办与市委政法委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市维稳办设在了市委政法委。政法委内设办公室、维稳科、干部科、综治科和政法纪工委。为了强化对政法系统妇女工作的领导,政法委还设立了政法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

完善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机制,明确了工作职能,奠定了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的领导地位,树立起了权威,为政法委各项职能的履行夯实了基础。

二、完善机关工作的责任机制,形成了政法委工作的合力

××市委政法委共有维稳、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六大项工作职责,但是包括领导在内只有15名工作人员,“人少活多”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市委政法委以履行职责为载体,以办公室为全委工作的中枢,以各科室为互动平台,将人员捆绑使用,全委各科室对内分工负责,对外“一盘棋”工作,形成了政法委工作的合力。

一方面,各科室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办公室负责全委的文秘、综合、行政、后勤工作;维稳科作为市维稳办的工作机构,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维稳日常工作;干部科负责干部管理和政法队伍建设日常工作;综治科作为市综治办的工作机构,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日常工作;政法纪工委作为市纪检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接受政法委和纪检委的双重领导,人员机构隶属于政法委,对全市政法系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另一方面各项工作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开展调查研究、会议筹备、总结等工作时,以办公室为主,以办公室主任为各科室的主任,全体干部分工负责;开展矛盾纠纷联排联调时,以维稳科为主,以维稳科科长为各科室的科长,全体干部共同参与;考核干部时,以干部科为主,以干部科科长为各科室的科长,全体干部齐抓共管;开展综治工作时,以综治科为主,以综治科科长为各科室的科长,全体干部群策群力。

三、完善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建立起了学习型的政法委机关

政法委既是党委部门又是政法部门,对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为了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市委政法委将学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建设学习型的政法委机关。

一是在政治学习的效果上狠下了功夫。一改过去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做法,将政治学习与研究、交流结合起来,丰富了政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学习理论、传达文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习效果的追求和对文件的解读,将政治学习会议建成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鼓励大家谈理解、谈感想、谈体会,使政治学习对干部真正入脑、入心。

二是将业务学习摆上了重要日程。固定了学习时间。市委政法委将每周的周三下午定为“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时间,常年坚持学习。创新了学习载体。配备了先进的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设施,购置了大量的学习辅导资料,电化、远程教育和常规教育等学习载体全面结合。向外延伸学习范围、向内拓展学习内容。聘请政法部门的业务专家为政法委干部讲授《刑法》、《民法》、《刑诉法》、《行政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向外延伸了学习的范围;动员委内领导和各科室的业务骨干,为大家讲解政法委工作基本常识、公文写作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向内拓展了学习内容。

三是建立起了促进学习的鼓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多种机会为干部创造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工作和时间上尽量为参加学习、培训的干部让路,对参加函授、自考的干部尽量予以经济上帮助。每年初,对每个科室和每名干部下

上一篇:小学七五普法自查汇报下一篇:小学全员培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