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2022-07-19

第一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织

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结合自己的国情,以村民自治为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形式,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育和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1982年我国宪法确认了村民自治的做法,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和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进行了规范。村民自治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村级组织“两委”班子矛盾突出,一些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为政,分别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权威性和领导地位,在工作中缺少互相支持、协调和配合;有的农村地区虽然通过民主选举出村干部,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农民群众不仅无法真正地参与管理和决策,导致“村官”腐败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干群关系紧张,造成党组织的威信和战斗力下降,党在当地农村的执政基础受到削弱,已经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解决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保证我们党带领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总结包括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新时期我国特点要求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落实到农村基层,使之成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能够实际运用和操作的制度和机制,成为理顺和处理农村社会各种关系的关键性环节,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维护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治也就发展了。换句话说,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也就完善了,这就象河南邓州市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评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似的:“支部提议好,体现党领导;‘两委’商议到,决策科学了;党员审议清,完善要补充;代表决议行,公正又透明;事事公布到,群众不会闹;‘四议两公开’,和谐真法宝。”

第二篇: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加强乡村治理上,县委县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县推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撬动一个经济杠杆,确保有钱办事。近三年来,我县分别按每村4万元、5万元、6万元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的规范有序运转,特别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镇每年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8000-10000元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卫生工作经费。

(二)调动镇村两个积极性,确保有人管事。通过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建设,全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村基本上配备了村组干部兼任的安全生产信息员、森林防火联络员等,破解了“无人管事”的困局。如***镇***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参与捐资的扶贫解困互助基金会,筹集救助资金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人,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三)明晰县乡村三级职责,确保责任下沉。通过“县统筹”的财政杠杆作用,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如***镇突出抓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重点产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综治和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稻田抛荒整治、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2.5万元与考核得分直接挂钩,严格责任捆绑,从严考核,将责任真正下沉到村。

二、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传统治理思维根深蒂固,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青壮年和乡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三是乡村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宗族势力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

(二)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税费体制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增加,乡镇财政总收入也相应增加,但实际上乡镇可支配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为上级下拨到乡镇的各类资金大多是专项资金,只能专款专用。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不同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自然条件好或有交通优势的村,乡村治理工作就好抓些,而那些自然环境条件差、交通信息闭塞的村,公共服务能力差,农村行路难、就医难和靠天吃饭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乡村治理工作难度大。

(三)缺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当前不少村“两委”基本上停留在“上传下达”“发钱发物”上,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勤劳致富等方面,往往“放任自流”“放手不管”,既不给予技术服务,也没有提供信息服务,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

(四)缺乏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目前大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现代乡村治理理念欠缺。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运用服务群众、民主协商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工作。

三、抓好我县乡村治理的几点建议

乡村治理是把农村作为主体,把实现农民意志和利益作为根本途径、把农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从体制上解决“为谁用权、由谁掌权、怎样使权”等深层次问题。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关系乡村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们认为,要抓好我县的乡村治理,必须正思想、转作风、树正气、强服务。具体地说,要从六个方面强化治理。

(一)从思想认识上强化治理,坚持思想引导、凝聚合力。利用农家书屋、农村远教等阵地,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乡村治理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建立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机制,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激发村干部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拓宽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村民的所需、所求、所盼,在村干部和村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干部与村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从组织机构上强化治理,优化组织设置,增强实力。全面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做到民事民办、民事民治,真正实现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管、村民监督。增强农村基层自治和服务能力,做好办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发展经济、治安维稳等工作。转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做法,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合作社、民营公司、民间文艺等组织活力,积极参与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等村级治理中来。探索建立健全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机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三)从运行机制上强化治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全面推行村党支部“公推直选”和村委会“直接选举”,把握好选人标准,扩大候选人提名中的民主,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建立村“两委”定期向村民代表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质询制度和罢免村干部制度等。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按照“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决策实施情况公开。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级经济社会事务民主决策,监督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管理,落实村务公开,监督村干部正确行使职权,收集村民意见向村“两委”反映。

(四)从服务体系上强化治理,创新活动载体、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各个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覆盖村、基层党员参与的服务网络,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和组织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参与治安巡逻、民事调解、扶危济困、民间文艺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建阵地为平台,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主动介入村民生活,为科学发展服务。鼓励发展各种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切实发挥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形成专业化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参与、行业组织服务的新格局。

(五)从人员管理上强化治理,提高综合素质、优化能力。通过开展“四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书记或主任),把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进一步壮大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党员义务奉献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等做法,深化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管理农村经济社会的能力。

(六)从考核评价上强化治理,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动力。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目标管理、奖优罚劣、工资晋升和离职补偿等制度,激发党员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每年表彰一批农村优秀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激励村干部更好的廉洁、奉献、勤政为民。同时,严厉打击农村宗族势力干扰乡村治理的人和事,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在提名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给予优先考虑,在考录公务员中给予加分等,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激励党员干部尽心尽职,干事创业。

第三篇: 我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的完善

(一)企业治理结构的涵义

它是指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一种规章规章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以规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信托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代理关系。从法学角度讲,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为维护股东、企业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企业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企业章程限制的有关企业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规章规章制度体系。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前提,实质是为实现企业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企业组织机构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所作的一种规章规章制度安排。企业的治理不仅是一套静态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而且是一个实际运行以及监督指导的过程。

如何建立和发展企业治理结构,为什么美英等国选择了外部治理的模 式,而日德等国形成了内部治理的模式?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各国的 制度环境、历史发展和技术背景自然演化的结果,其进一步的发展也与此有关、 例如,日本之所以形成以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度为特征的内部治理结构,既 与日本战后一方面实行民主化,解散财阀,限制个人持股量,增强经营者地位有 关;另一方面也同日本人回避风险的稳定投资偏好以及注重内部关系协调和合作 的国民心理有关。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极其重要。中国企 业的治理结构究竟如何发展,不仅需要处理好新、老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与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的关系问题,而且也与中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和 融资结构如何变化密切相关。真正有效的治理结构应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 契合的产物。

(二) 股份公司督导机制的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既源于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如厂长负责制)的影响,也是因为公司法实施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演化使得既有的立法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行立法上、制度上的完善、变革或创新,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8方面入手:

1.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董事会的职权范围。 由于只有董事会才能负责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为此,需要采取四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一,缩减股东大会的职权,将其限定在任免部分董事,审批董监事报酬,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终止、修改章程等方面,而将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权力移交董事会行使;其二,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权力配置原则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即股东大会只能行使公司法明确规定的股东大会职权,除此之外的其他职权,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概由董事会行使;其三,公司法不再对董事会的职权作出列举式规定,而改由公司章程规定;其四,取消公司法对经理设置的职权条款,而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予以处置。

2.建立多元化法定代表人制度,禁止董事长总经理由1人担任。

根据国外的作法,公司可以设董事局主席或董事长,但他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或不一定是惟一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章程可以授权执行董事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法将董事长规定为惟一的法人代表,就排除了其他执行业务的董事的代表权,这样一方面限制了其他执行董事的权力,不利于及时作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又为董事长高度专权并凌驾于董事会之上提供了条件,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更使这种集权得到了顶峰。因此,法律应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公司章程规定,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长,也可以是其他执行董事,既可以由1人专任,也可以由2—3人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分别担任, 董事长在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情况下不得同时担任公司经理。

3.从法律上引进和确认独立董事制度,并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 我国公司董事会之所以不能真正履行董事会的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时忽视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事会的构成单一,其成员基本上来自控股股东,在董事会的议事和决策过程中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很多董事习惯听命于由控股股东委派的董事长的旨意,对需表决的议题不进行认真的甑别、思考和权衡,也不判断在文件上签字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针对这一问题的医治良方只能是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大比例引进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法律上应允许有关的管理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以改变目前公司董事会基本由内部董事组成的现状。此外,可以仿照美国模式,允许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如设立财务委员会、工薪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并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

4.进一步明确董事的义务。

公司法中虽然也规定了董事的义务,如要求董事“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第123条), 但这种规定过于笼统、宽泛,缺少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很难据此判断董事的某一项具体行为是否违背此规定。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引入英美公司法中的谨慎行事义务和忠诚义务。在谨慎行事义务方面,应主要为董事设定“谨慎行事”的标准,即他应以一个普通董事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合理判断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不得因故意、疏忽、懈怠等原因而给公司造成损失或损害。在忠诚义务方面,应要求董事以公司的最佳利益为履行职责的出发点,亲自履行董事职责,除非法律、公司章程另有规定,不得从事任何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业务或活动,不得以任何个人目的侵犯或利用属于公司的财产、信息或机会。此外,公司董事也应承担对经理阶层的监督和对社会的责任。

5.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建立名符其实的监事会制度。

我国仿照大陆法系建立的监事会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就变了样。比如,在德国法中,监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董事,有权监督董事会的业务经营,有权审查董事会制作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表,并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即实际上监事会行使了传统股东会的职权。我国公司法第126条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赋予监事会对董事、 经理违法违章行为和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监督权,而缺少从积极方面的职权赋予,造成监事会实际上形同虚设,我认为扩充监事会的权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部分董事的提名权交给监事会;由监事会主席主持召开股东大会;由监事会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或解聘;财务报告由董事会编制后交监事会审核并由监事会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监事会代表公司起诉违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6.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力。

我国上市公司往往是作为主要发起人的国有企业持有绝对控股的不上市股份,这就造成了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董监事的委派及报酬、董事长总经理的任免、公司章程的制订与修改、股利分配、增资减资、收购兼并等,均是由控股股东一手操办和决定。为此,法律上有必要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加以限制(或授权公司章程加以限制)。比如,可以规定:控股股东不能全部占据董事、监事职位,应留出一定的比例给其他发起人、公众股股东或独立人士;限制控股股东的投票权;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的职位不能均由控股股东出任;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负责人不能全部从控股股东委派;控股股东不得在章程和股东会决议中写入扩大其权益而缩小其他股东权益的内容。

7.建立代表诉讼制度。

代表诉讼(representative Suits)源于英美衡平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的商法、公司法广泛采用。根据这一制度,当有权代表公司的机关或个人怠于通过诉讼追究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董事、监事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公司利益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代表诉讼制度是加强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促使其勤勉尽责,防止权利滥用,防止管理层“官官相护”的有效法律机制。 8.建立帮助投资者实现诉权的诉讼支持制度。 我国证券监管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每年都查处大批违反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法规的案例,但由于这种查处主要限于行政处罚,并没有使受到损害的股东权益或公司利益得到补偿,甚至向公司所处罚款实际上分摊了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公众股东持股额小,地域分散,取证困难,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违法活动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资料,因此即使他们想向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民事索偿,在客观上也困难重重。如果我们仿照欧美建立“诉讼支持”制度,这一问题便不难解决。诉讼支持,英文为amicus Curiae,有的译为“法院之友”, 是指行政机构在行政程序或诉讼程序中所采用的证据,经法院许可后可以提供给私人诉讼的当事人,以对私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证据支持。近年来美国SEC 在由共同基金股东以代表诉讼形式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 就频繁利用amicusCuriae制度来支持起诉人的诉讼请求。我国立法和司法制度一旦引入这一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在实施行政稽查和行政处罚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证据,就可以合法地提供给法院和当事人,从而使投资者不再因取证困难而放弃诉权。

如何完善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督导机制

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建行伊始,就已经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但各机构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未发挥相应的公司治理功能。还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董事会结构,强化激励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规避内部人的控制,规范公司的决策领导。

1、建立健康强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尤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重要作用更加显而易见。建立强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要做到:第一,通过进一步减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董事数量、改变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的产生办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章程或公司治理规则中规定明确的董事选任程序等途径,进一步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性;第二,通过增加代表中小股东权益董事和独立董事的数量,优化结构,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决策作用,使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在决策时充分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防止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第三,规范整合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所属相关机构,以增强董事会监督银行业务的效率与能力;第四,制定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议事规则,正确定位董事长角色,使董事长真正成为"董事会发言人"和"董事会召集人",强调董事会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和明确董事长本来的角色。

2、强化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监事会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其职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要通过建立内容透明、程序开放的工作流程和评估机制来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发挥,更好的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监事会的职责正确行使权力,重塑监事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监督权力中心地位,扩充监事会的权力,以财务监督和防范风险为核心,对银行的财务活动及银行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不能参与、干预银行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第二,扩大和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人员构成,除了股东代表(股东监事)和职工代表(职工监事)之外,应加上债权人代表,即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代表性的客户中,经过层层选拔、严格考核,使债权人代表进入银行监事会,既可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又可以充分发挥银行在财务监管方面的专业优势。第三,提高监事业务能力,确保知情权,杜绝荣誉性任职、养老性任职、不善经营管理易位性任职等现象。同时,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包括会议制度、银行文件和资料送达制度、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监事会咨询回应制度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财务、统计报表、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文本等资料、文件在报送董事会的同时,必须报送监事会。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健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要着重解决好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多层面的,具体要从微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励模式上,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实施薪酬组合激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经营水平和实力,设计合理的薪酬组合,以实现对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的激励,以更好地提升薪酬激励的有效性。第二,激励结构上,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扩大长期薪酬比例。一方面,提高银行员工整体薪酬水平,即使在短期薪酬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整体薪酬水平也会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薪酬与经营业绩的相关度,使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与员工重视银行的经营业绩与长远发展,可以加快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薪酬激励措施。第三,激励对象上,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实施全体员工激励。对高层管理人员突出股票期权、期权制等薪酬激励,对中层管理人员突出限制性股权薪酬激励,对普通员工可以采取员工持股计划或者制定适合本银行的员工奖励计划进行激励。这样,通过多层次的员工薪酬激励,使员工利益与银行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以提升激励的有效性。

4、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改革

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性机构投资者,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是实现股权多元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的股东中,机构投资者由于专业性强,实力也强,较之其它类型的股东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引入机构投资者有以下优点:

(1)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行动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持股规模。持股规模越大,退出就越困难,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动机也就越强。

(2)持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的机构投资,提高了监督银行管理层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层和其他股东采纳机构投资者的建议就越严肃。

(3)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股东权利,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直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将使监督者能够采纳并实施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并通过机构投资者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获得更加有效的监管效果。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提防和避免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下列问题: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第二,战略投资者套利变现、恶意收购。第三,在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还应积极培育国内战略投资者,善于发现和培育国内市场资源。

5、建立和提高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透明度

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框架应当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与银行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包括银行治理结构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信息。就目前来说,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应当注意:第一,按照银监会关于信息披露工作整体部署,分步骤、有选择(先披露核心信息,再逐步扩大披露信息范围)推进;第二,监管部门或指定公认的中介机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或者全面)评级,督促银行改进自身状况,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实力;第三,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的作用,尽快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信息流动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兴业银行风险变化信息,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

股份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结构,或称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研究解决的课题。能否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中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性缺陷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设立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权力机构;设立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对董事会负责;设立监事会,负责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经理的行为等。立法初衷是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监事会履行监控职责的组织模式。这种设计最本质的缺陷是忽视了应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立法时没有充分研究和吸收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最新发展和经验教训,对“内部人控制”无法制约,因此,形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上,究竟是层层隶属,还是彼此牵制?这是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问题。我国公司法与国外不同,没有明确董事会在经营管理的中心地位。这一立法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必须建立在股东大会名符其实以及与董事会职权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创设出一种新的机制以确保股东大会可以避免“流于形式”的世界性趋势。监事会也是如此,缺少对董事会行为的有效制约措施,其设置从制度上就形成了一种“摆设”。同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责权利不明确,独立性不足,被指为“花瓶”,是我国现时独立董事制度致命伤。

从现代各国公司法和公司制度的发展来看,适应“董事中心主义”的潮流,基本上强调股东大会只能行使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而由董事会行使股东大会权力范围之外的所有其他权力,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权力,则由董事会行使。董事会的权力一经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确认,它就是一种独立的、排他的权力,股东大会无权予以剥夺、限制或变更。

第四篇:关于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周爱秋同志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民兵应急分队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乡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使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

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区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调解员的日常工资及误工补贴,调动其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三、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平安建设”实践中,我乡紧紧抓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这个龙头,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领导责任,保证目标实现。

1、根据全区“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及时对社会治综合治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党委书记任主任,四位班子成员任副主任,相关站所为成员单位,并结合我乡实际,制订双江乡“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就当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乡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为我乡“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对“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到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平安建设”工作一票否决,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规定,采取各种措施使工作落到实处。

3、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班子成员每季度专题研究、分析综治工作,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四、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1、做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标准,2006年我乡共建设11个规范化基层组织,准备在今年完成全乡23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

2、组织派出所、司法所深入各村指导治保、民调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治保、民调工作制度,使治保、民调组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充分发挥乡、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在重点部位、路段、区域加强治安巡逻,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五篇:巩固治超成果 完善长效机制把治理车辆超限运输工作推向深入

巩固治超成果 完善长效机制把治理车辆超限运输工作推向深入— 在全省治理车辆超限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 年 8月 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治理车辆超限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治超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交通作电视会议精神,推广山西省和我省济宁等市的治超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抓巩固、深化、抓提高,不断扩大治超成果,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把治超工作推向深入。今天上午,专门取了李大友局长代表济宁市政府所做的治超工作经验介绍,省厅体改法规处张吉春副处长传达了全治超现场会议精神,实地观摩了济宁市货物源头派驻、治超检测站等现场,大家很受教育,很有启。刚才,又听取了济南市始终坚持交通、公安联合整治的工作经验和枣庄市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科治超的经验介绍,省厅公路局、道路运输局、港航局的负责同志先后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总结了负责工作的进展情况。省治理公路“三乱”办谭颜铭主任也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前期治理工,认为治超与治乱是相互配合的关系,要求交通各级各有关单位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规范执法,并治理公路“三乱”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和贯彻执行。下面,围绕着抓好全治超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的落实,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治超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省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和联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工作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年的艰辛历程。总结六年来的工作,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把握规律,明确方向,是做好下一步作的基础。同时,客观分析当前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对治超工作的影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改工作,完善措施,是巩固深化治超成果的关键。

首先,六年来的治超工作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治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我省的治超工作大致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路面检查,点打击无牌无证、闯卡逃费和超员超限运输车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道路运输和交通秩序明显改。第二阶段是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在保持路面检查高压态势的同时,开展了“大吨小标”辆复吨、非法改装车辆清理、高速公路服务区超时停放收费等项工作,拓展了治超工作层面。第三段是2006年3月至今。在巩固路面执法的基础上,陆续开始了加强货物源头监管、启动治超监控络建设、开展收费公路计重收费等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建立了超限运输信息抄告和追踪处理制度,本形成了“源头管、路面控、追踪罚”的全程治超体系,启动了农村基层交管所建设,逐步形成了物源头监管、治超检测站建设管理、追踪处罚处理、收费路桥计重收费和基层交管所建设管理的“五治超网络”,这也是全国是惟一的。目前,我省已进入完善长效机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总结近六年来的治超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值得珍惜:

一是形成了“省政府统一领导,市县政府具体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领导体制,也是最重要的成果;二是形成了交通、公安部门分工合作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的联合执法体制,这也是治理工作执法成功的保证。现代国外治超尤其是发达国家治理工作基本上联合执法为主;三是形成了“源头控、路面查、追踪罚”的“全程治超体系”和“五大治超网络”长效治理机制。今后,只要我们把这些机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好各自作用,我省治超工作定会长久安;四是形成了《山东省超员和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和联合整治路交通秩序工作的意见》、《山东省道路货物源头管理办法》、《山东省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点管办法(试行)》等规章性文件支撑体系。这些规章性文件是依法治超的法律保证。交通运输部也充肯定了我省治超法律法规配套工作。

其次,治超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目前我省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仍在建立完之中,货物源头监管进展不平衡,追踪处理有待进一步落实,治超检测站和“四位一体”交管所建需要加快进度;少数市、县(市、区)大货车聚集闯卡现象严重,挂非法定车辆牌照的车辆拒绝检现象有所抬头,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市、县(市、区)治超工作有所松懈,致使一些路的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反弹严重,有的甚至达到了30%——40%,55吨以上和超限100%以上的车辆还一定比例,公路损害严重,投资环境恶化。今年6月份以来,相继出现的严重超限超载车辆压垮黑江铁力西大桥、天津津晋高速公路匝道高架桥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存在这样的风险。例如,济南黄河一桥的设计承载重量是35吨,交通流量大,但经常有超过200的大货车在桥上行驶,严重威胁了桥梁安全。如果该桥不加强治超工作,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志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绝对不能因为超限运输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有所松懈,绝不允许一边加投资加快公路建设,一边任由超限超载车辆损坏公路基础设施,甚至导致桥垮人亡的恶性事件。 第三,当前的改革发展形势为治超工作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取消政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后,一方面部分消除了超限运输经济动因,基本解决了“大吨小标”问题,为大治超队伍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交通部门面临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市、(市、区)的人员分流压力很大,致使个别地方把治超罚款当作了一种创收的手段,交通执法的利驱动倾向明显强化,造成重罚款、轻纠正,以罚代管甚至超范围上路和粗暴执法等问题。少数地方于人员分流压力,存在超量配备、不按规定资格配备治超执法人员的现象,降低了队伍素质。撤销费站后二级公路上的转移交通量明显增加,超限超载车辆也明显增加。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一些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关注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建设上,但有时也容易放松对治超工作的领,行动不坚决,错误的处理治超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治理力度明显减弱。随着保增长、扩内需、调构政策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启动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些地方沙、钢材、建材等运输任务繁重,重型车辆增多,这是正常的,但有时也容易放松管理,使违法超限载出现反弹,对公路资产的破坏加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这些都是治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把握和解决。

总之,我们既要珍惜治超工作取得的经验,坚定信心;又要正视治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破难;还要善于把握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正视改革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充分认识治超工作的艰巨性、杂性、长期性,从保护路桥、关爱生命、维护运输安全的高度,从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切增强做好治超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治超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全省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创造环境。

二、“远学山西、近学济宁”,大力推广治超工作先进经验

这次会议既是现场会,也是经验交流会。近年来,全国和全省各地都结合实际,创造了富有本地色的治超工作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山西省的经验主要是:坚持政府治超,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联的治超格局;坚持依法治超,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源头治理,实现标本兼治;坚持责任倒查和奖重罚,严明工作纪律。在全国治超工作现场会上,山西省的治超工作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评,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张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山西省治超作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山西治超工作现场会开得好,总结了经验,指出了问题,明了下一步工作任务。治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我省的济南、枣庄市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济南市交通、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联合执法的经验,庄市强化源头监管、科技治超、信息化建设的做法,都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在今后的超工作中加以借鉴。特别是济宁市,大家听了他们在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上和今天会议上的典型发,上午又观摩了他们的治超现场,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反映济宁的治超工作体制有效、机制活,力度大,措施硬,手段多,抓得实,效果好。济宁市的治超经验管用有效、可学可鉴。

济宁市煤炭、沙石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煤仓”,也是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辖区有三条高速公路、四条国道,京杭运河贯穿南北,周边省、市运输煤炭、沙石的货车大量经过该市。经济结构和利益驱动的双重影响,车辆超限运输曾经屡禁不止,使该市成为超限超载的多发区、重区,对公路桥梁造成了严重破坏,治超工作一度面临严峻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济宁市委、市政审时度势,从去年10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了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力度前所未有,果前所未有。我们认为该市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思考、学习和借鉴。

一是领导重视,政府主导。市里成立了市长挂帅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十一个专业组,实行集中办公,各组都明确了职责,具体指导治超工作。市政府明确规定,各县(市、)政府是治超的责任主体,县(市、区)长是治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是行业监的第一责任人,全市形成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部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抓落实的治超工作机制。

二是管住源头,规范装载。交通部门对全市年货运量20万吨以上的货物源头企业派驻了交监管人员,严把车辆入场关、货物装载关、车辆出场关;对年货运量5万吨以上20万吨以下的货源头企业实施巡查,使源头装载行为始终处于有效监管状态。对非法沙场、煤场进行了集中清理,好地控制了二次装载行为。

三是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组建了交通、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参加的联合执法队伍,按照四班三运转”的执法模式,实行24小时严防死守,控制路面;工商、经贸、质监等部门对非法生改装企业开展了专项治理;公安部门对“无牌、无证”车辆开展了拉网式清查,对抗拒检查、集结关、“黄牛”盯梢、暴力抗法的不法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纪检监察部门对国家工作人员经营投资股公路运输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清理;交通、公安部门对超限超载行为依法采取“拆、卸、罚、、抄”等综合措施,对非法运营车辆起到了惩戒和震慑作用;宣传部门组织媒体记者全程参与治超传,宣传治超政策法规,监督违规违纪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攻势和舆论氛围。

四是责任倒查,全程问责。市里成立了由市纪委、政法委、治超办等部门组成的治超督察和责任追究组,制定了《济宁市治理运输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有奖举报办法》,治超工作实行了全过程问责,责任倒查,对治超不力的县(市、区)和部门实行通报,并追究了相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科学治超,创新机制。济宁市不断加大科技治超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治超监控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治超站安装了动态检测和远程监控系统,在重点货源企业安装了运输管理视频监系统,在执法检查现场安装了同步摄录像系统,这些技术手段和措施在提高治超效率方面发挥了重作用。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泗水县设立了正科级的行政理机构——河道管理局,专门负责加强河沙开采源头管理,有效控制了河沙滥挖、滥采、无序经营、规装载现象。微山县经过县、乡、村、矿携手联运,摸索出了一条“集体购置新车——淘汰老旧车——个体参与分红”的煤炭运输模式,这一模式在济宁市70%煤矿得到推广应用。

山西省以及我省济宁等市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治超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这地方能做到的,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到,而且有条件做得更好。我们要贯彻省政府全省交通工作视会议的精神,叫响这么一个口号,即“全国学山西,全省学济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下,认真学习山西省以及我省济宁等市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探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政府治超、联合治超、系统治超、科学治超,扎实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把治理辆超限运输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突出重点,加大措施,进一步推进治超“五位一体”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治超工作的总体部署,今明两年是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治超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下步全省治超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学习推广山西、济宁等地的治超经验,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联动,巩固深化治超“五一体”网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完善治超长效制,推动治超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营造安全、畅通、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事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全省交通各级各单位要围绕着治超“五位一体”网络体系建设,突出重点,化措施,切实抓好巩固和深化工作。

(一)加大货物源头监管力度。源头治理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山西、济宁等地的经验表,源头治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要低于路面治理的成本。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输、港航管理机构要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切实加大源头监管的力度,下决心把违法现象在源头。全省前三批549个货源单位必须派驻监管到位,其他货物源头该巡查的必须巡查到位。第批货源单位必须抓紧调查上报,年底前派驻监管到位。会后,请厅道路运输局、港航局仔细梳理一各市源头单位上报情况,对于上报数量排在全省后三位的,要靠上去做工作,查清上报数量少的原,督促其加大货运源头派驻监管力度。

各级货物源头管理机构要关口前移,严把运输车辆入场关。对进入源头单位装载货物的车辆,重检查《道路运输证》、《汽车二级维护登记卡》、《汽车驾驶人员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参与源头位货物运输的合法性,对违规参与运输的给予处罚并制止进入装载环节。要严把货物源头装载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货源企业具有为发运车辆规范装载的义务。要督促运输企业格履行规范装载义务,紧紧抓住“装载、过磅、验票”等环节,确保超限超载货车不出矿、不出场。次修订《山东省超员和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我们借鉴外省经验,增加了对货源企业违法装载行政处罚。办法实施后,大家要认真执行,督促货源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要积极创新对货物源头的控手段,有条件的地方要安装监控设备,实施24小时监控取证。

(二)全面加强路面管控。路面管控仍然是治超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交通、公安合执法不动摇,保持依法严管态势不松懈。要以治理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为关。我国公路桥梁设计最大允许荷载为55吨,超出设计荷载的车辆上路过桥,破坏性很大,不坚决止,有发生桥梁垮塌事故的危险。带车绕行、聚集闯卡、挂非法牌照闯卡等干扰抗拒执法严重的市、,要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加快省政府已经批准的96个治超检测站建设速度,年底前必须建成。今年10月底前未开工的,坚决予以调整计划。按照计划,我省要建设140个Ⅰ、Ⅱ治超站,基本上是按一县(区)一站原则设立的,今后,还要按照一个Ⅰ、Ⅱ类治超站附属2-3个类点的原则,完善全省治超站网络,变游击战为阵地战。要严格按照《山东省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天候开展检测工作。

对于影响检测站运行的实际问题,要抓紧研究解决,绝不允许已建成的治超检测站“晒太阳”。以取消收费后的二级公路和普通公路上的桥梁为重点,全面加强保护工作。要合理分布治超力量和源,避免农村公路成为超限超载车辆的绕行路段。提倡区域联动治超。凡地域相邻、经济社会联系切、超限运输车辆跨区行驶较为集中的市,可根据路网结构、地域特征以及车流分布特点,积极采区域联动的治理模式,有针对性组织开展联合治理专项行动。

(三)健全完善治超追踪处理机制。全面实施“源头管、路面控、追踪罚”的全程治超体,按照《超限超载车辆信息抄告办法》和《超限车辆追踪处理办法》,对路面检查中发现的超限运车辆,除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外,将相关信息统计汇总,抄告违法车辆车籍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运输企业和货运司机信誉档案,认真实行一超三罚”,严肃追究超限超载车辆的驾驶员、所属企业、货源装载单位的责任,并将处罚结果向地治超办公室报备,向新闻媒体公告,切实增强追踪处理的透明度。当前,各市追踪处理工作进展平衡。会后,请厅道路运输局抓好追踪处理的落实工作,请各市治超办认真督察当地运管机构车辆踪处理工作,并将督察结果于9月底前报厅治超办。

(四)建立完善公路计重收费网络。实行计重收费,是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公路坏性使用的根本措施,也是有利于引导市场走出低运价、高超限超载恶性循环的重要手段。要确保通车的高速公路同步实行计重收费。针对目前高速公路超限30%以下的货车仍然偏多的实际,省厅商省物价局、财政厅适当提高这部分车辆的加价标准。对于普通公路国省道大型桥梁上的计重收费作,有关市交通部门要牵头做好收费保障工作。省厅对我省6处黄河大桥的计重收费工作非常重视,有关管理机构和单位要按照省厅的要求和进度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已建成的计重收费站要累数据,总结经验,健全管理,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列入计划尚未实施计重收费的要加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实施计重收费。要加快实施计重收费公路的信息监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倒卡、牌等干扰正常收费秩序的违法行为。要调整完善收费公路计重收费模式,在切实降低合法装载运输辆通行费负担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治超与计重收费的关系。要加强计重衡器的标准检定工作,始终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避免由于计重衡器的质量和精度问题,引发对执法工作公正、公平性的质。对属于检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主动与质检部门联系,尽快予以解决。

( 五)大力推进“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建设。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强化乡镇交管所的物源头管理、客运站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农村物流管理四项职能,加快推进乡镇交管所建设。已建成的“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要加强管理,按照省厅规定的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外观形象,面履行职责,绝不允许“闭门谢客”;对未建成的乡镇交管所要加大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步伐,确保年内全省全部建成1353个规范化的“四位一体”交管所,以便更好地履行治超等方面职责。

(六)大力推进治超信息化建设。各市要认真学习枣庄经验,用高科技提高治超效果。当,要重点加强路面监控设施建设。我省的文登市在这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他们在主要路段上都安了摄像头,有效的监控了路面车辆;要加快头盔式或胸章式摄像机的普及推广工作;要加快具有定系统功能手机的配备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实现治超工作的新突破

治超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强化领导,加大协调,落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利开展。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超限超载运输能否得以深入开展,能否取得实质效果,根本上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实践也充分证明,哪个地方政府主导力度大,哪个方治理效果就好。山西省和济宁市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治超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在下一治超工作中,各市交通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国家治超办和省政府关于治工作领导体制的要求,强化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治超工作机制,确立市、县(市、区)政府治超主体责任。去年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各市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签订了治超工作责任,今年继续有效,并且要根据省政府刚刚召开的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加以补充完善。明年将一步完善责任书内容,细化考核内容,继续由分管省长与各市分管市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与各市通局局长签署。要根据责任书进行定期考核,量化打分,公开排队,严格奖惩,督促落实。对于治工作开展好的,要给予重奖;对治理工作开展不力的,要予重罚。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治超领导组的领导成员多数发生了变化。各市、县(市、区)要根据治超工作的需要和人员变动的情况,及调整充实治超领导小组,并将调整的情况及时报省厅治超办。省政府和省厅的治超领导小组成员重调整后也将及时公布。

(二)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严明工作纪律,实行责任倒查,是保证治超措施得以落实的要举措。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这一顽症,既要用重典,也要对治超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保证及时兑现。从当前统计数据看,治超若投入1个亿,将会节省20-30亿的建设资金,比例高达20-30。会后,请厅体法处、规划处配合,认真做好我省各公路桥梁使用年限的评估工作,并公布准。对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年限的,要适当增加建设资金补助;对使用年限少于设计年限的,要减少助。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借鉴山西省的经验,根据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对治超工作不力、弹严重,特别是发生超限超载车辆导致桥梁垮塌、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市,进行通报批评,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厅将研究考虑限制其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对治超成绩突出的市进行重,并优先安排公路建设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切实调动各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要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制度。特别是对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坚持一查到底,发现路车辆,不仅要依法从严处罚,还要倒查到货物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追究相关单位和部门责任,做到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有路走不了、有车开不了。

(三)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近几年的治超工作中,各级政府都明确了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在各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挥牵头作用,认真落实市、县(市、区)政府关于治超工作的部署,及时做好调度、分析、汇总和果通报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开展拆解非法改装车辆、治理非法生产改装企业、清理国家工作人投资入股公路运输等项活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协作,促进各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治超工作的重大责任,在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中做好率,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系统内部,要凝聚共识,加强配合,做到行动统一,政令畅通。

(四)进一步健全治超保障机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的机遇,落实省政府交通工作电视会议关于经费及人员保障的要求,从制度上解决治超工作的经费、构和编制问题。在制定本市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公路养路费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及使用管理办法时,要强与地方财政部门的沟通,将治超工作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落实一线治超人员的岗位补贴津贴。在人员安置工作中,要积极向当地政府人事编制部门汇报,统筹安排,调剂解决治超工作机的编制问题;在人员转岗安置上,要按照国家出台的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过培训考试,择优选用部分改革涉及人员,充实和加强治超执法力量,使每位转岗安置人员符合转安置条件,并做到持证上岗。要继续改善治超执法工作环境和条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监设备、信息调度指挥设备、现场执法取证和无线传输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各级交通部要把宣传贯穿治超的全过程,密切关注新闻媒体导向,对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处理,尽快实并反馈,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省厅正在组织媒体制作治超公益广告,各市也要在此方面加大入,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动治超工作健康发展。要为治超工作提供政策法规支持,加快立法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山东省超员和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提请省府常委会审议。该办法一经发布实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组织做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各、县交通部门也要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有关治超的政策措施,为治超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五)进一步抓好治超规范化建设。治超重在执法,执法严禁违法,违法就要重究。今年,家和省纠风治乱部门都把治理公路“三乱”作为全国纠风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提出要进一步规范超管理工作。事实上,治超与治乱不矛盾,规范治超就是治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监督各级通执法机构认真执行省政府规定的执法权限和执法区域,以及省厅确定并向社会公示的治超自由裁权限。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执法队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法行政的自觉性。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及时纠正和查处以罚代管以及乱收费、乱罚等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五个不准”和“十条禁令”约束执法人员行为,严厉打击执人员与“车托”勾结非法护送车辆的行为,防止不规范、不文明、不廉洁执法和公路“三乱”现象发生。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省厅将建立明查暗访制度,凡是不按规定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规造成执法不规范甚至公路“三乱”的单位和人员,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同志们,贯彻落实全国治超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交通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做好今后的治超工作任务巨,责任重大。全省交通系统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进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全面推动治超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省保增长、保民、保稳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围棋规则新手图解下一篇:卫生检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