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范隔离

2022-07-26

第一篇:医院感染防范隔离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三、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四、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并有记录,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九、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

十一、医疗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处理。

十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第二篇: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3次。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

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十

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十三、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十

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

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三篇: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一、标准预防措施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在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主要用于预防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等的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要求如下:

1、应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病室或接触患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5、离开患者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7、脱手套、隔离衣后,均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11、应尽量减少转运,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需要转运或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环境表面均需清洁消毒;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3、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2、安置于负压病房;无负压病房条件时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带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应严格空气消毒;

5、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6、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7、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病室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8、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此之后3个月要复查。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

9、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四、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积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以下几点:

1、病历夹封面请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2、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

4、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

5、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6、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资时应戴手套;

7、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8、尽快将患者转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同时通知转运车辆和接收患者的医护人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接收方做好事先的传染预防准备工作;

9、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

10、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11、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五、保护性隔离

是保护易感人员如早产儿、肿瘤化疗、烧伤、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措施。

1、患者: 放置在负压病房内,无负压病房条件时隔离于单间, 注意口腔卫生,建议采用洗必泰漱口,每天至少4次;尽量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正确穿戴口罩、帽子、隔离衣(接触患者面为清洁面),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得进入隔离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治疗、护理应有计划的集中进行,减少出入室的次数

3、家属及访客

A尽量不进入隔离室内探视。必要时,应做好手卫生,并戴口罩。疑似感染时,不得探视; B 不得携带鲜花、宠物入室。

4、环境管理  保证隔离室内压力高于走廊;  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第四篇:体检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体检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场所和候检场所。

二、健康体检区域布局和流程合理,环境整洁,通风良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健康体检人员与就医人员分开,遇污染时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每日做好各种物表、仪器等的清洁擦拭或消毒,并有相应记录;耳鼻喉科的各种检查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六步洗手正确率95%;洗手肥皂干燥保存,快速手消毒剂应标明开启时间。

五、采血室每日清洁,采血前后做好通风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六、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采血前后应进行手消毒。

七、所使用的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八、样本运送按照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执行,密闭运送,如有遗撒及时消毒处理。

九、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并上报院感科。

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收集,利器置于锐器盒内,医疗废物周转桶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日对桶表面进行擦拭,保持洁净;交接有登记、签名。

第五篇:口腔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单独设置器械清洗室、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对可能造成的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对每一位患者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手套一人一换,必要时佩戴防护镜。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完整粘膜、皮肤的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等的程序进行。

七、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物理、化学监测每锅次进行,生物监测一周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表每季度监测一次,有记录。

八、麻药应注明开启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密闭保存,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夹片器应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或使用避污纸一次性使用。

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达到消毒水平。

十一、按要求认真做好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遵守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依从性100%,正确洗手率95%,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治疗台放置手消毒液。

十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十三、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制度进行分类、收集,交接有登记、签名,周转箱保持洁净。

十四、卫生洁具,包括拖布、抹布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拖布悬挂晾干。

上一篇:医院感染防治措施下一篇:医院岗前培训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