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合作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通辽市某中学为例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合作学习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等。初中生物学知识量大,常规教学中教师枯燥的讲解通常会让学生感到厌倦,而合作学习则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层阻碍,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但是在一线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对合作学习整个过程的思考和设计,最后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研究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解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经过研读合作学习相关文献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存在“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合作学习内容不合适”、“合作学习过程中监控不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根据合作学习的定义、特征及要素,在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优化设计合作学习相关实施策略。选择一个实验班为研究对象,继而在民主性、竞争性、主动性、合理分工的原则上进行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对学生的第一次月考和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经过三个月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生物学科平均分由52.2分上升至56.7分,利用SPSS18.0对两次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双侧显著性概率为0.01<0.05,这表明学生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具有较显著的差异,优化后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生物成绩起到了积极影响。之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结果表明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态度、培养合作技能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优化后的角色分工和评价机制,认为合作学习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多方位监控能避免合作学习中不恰当行为的发生,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切实解决教师对合作学习效率的担忧。(4)多元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成功与自信,更能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学;优化设计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合作学习的起源

1.1.2 课题选择的缘由

1.2 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2.1.1 国外学者的定义

2.1.2 国内学者的定义

2.2 合作学习的要素

2.2.1 相互依赖

2.2.2 小组自评

2.2.3 承担角色

2.2.4 促进性互动

2.2.5 人际交往技能

2.3 合作学习的特征

2.3.1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3.2 任务分配,结果整合

2.3.3 承担角色,轮做领导

2.3.4 信息交流,积少成多

2.4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2.4.1 发展理论

2.4.2 认知精制理论

2.4.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4 群体动力理论

2.4.5 选择理论

第3章 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工具的编制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3.3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3.3.1 合作学习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3.3.2 合作学习内容不合适

3.3.3 合作学习过程中监控不完善

3.3.4 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合理

第4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4.1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

4.1.1 民主性原则

4.1.2 主动参与原则

4.1.3 合理分工原则

4.1.4 竞争性原则

4.2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化

4.2.1 合作学习前的分组和角色任务划分

4.2.2 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

4.2.3 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多方位监控

4.2.4 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机制

4.3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4.4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实践结果与分析

4.4.1 合作学习对学生生物成绩的影响

4.4.2 合作学习实践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

5.2 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小学德育内容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