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此生未完成范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王志华

于娟,一名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一个大学副教授的妻子,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了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她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2011年4月年仅33岁的于娟离开了人世。

偶然的机会听闻了于娟的故事,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她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的确,此生未完成,对于娟来说,此生太短,有太多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还有太多的事来不及做。书中躺在病床上的于娟发出这样的感慨“活着就是王道”,这样一句好似轻松调皮的语句却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生命的警钟。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生死的临界点上,于娟强忍着病痛,用键盘敲击出了一篇华美的乐章,而留给我们的也是深深的反思。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一切都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难道我们真的要经历这样的时候,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么?到那时,或许为时已晚了。用生命去参悟人生意义的时候,是否代价过于大了呢?于娟用她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于娟用幽默的文字记录下病中的趣事,看着书中那些灵动的语句,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癌症病人写下的文字,不禁让我敬佩她的毅力。于娟引用尼采的话“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面对病魔,于娟不屈,始终是以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她知道自己若是把痛苦表现出来,这带给她家人和朋友更大的痛苦。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么,于娟是“真正的勇士”。

放下书后,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记得书中于娟这样记录着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三年搞定两个学位一样,三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地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于娟跟所有的年轻教师一样,为学位为职称拼命工作,甚至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而当面临死亡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的渺小,一切的名利都是浮云。原来我们都在拼命赶路,却忘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那么,现在是不是该放慢脚步,寻思一下自己到底在找什么?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于娟告诉我们“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对这个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时,我很感谢于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看淡名利权情、关注健康、守护生命,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珍惜每一天,活着就有机会!

第二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书分享

在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第二天,我来到新华书店,于娟的这本“生命日记”就这样一下子吸引了我。

其实晓得于娟的故事还是去年,中央电视台的《看见》栏目曾专门播出过30分钟的纪录片,之后也零散和同事在一起做过关于于娟的讨论,但系统的细读却是这次才有的。

《此生未完成》全书共六部分:

一、无畏施;

二、病中记;

三、写给我的宝贝;

四、故乡;

五、在挪威;

六、生为女人。其中前两部分是于娟病后所写,其他四部分则是之前所写。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令我感动的首先是是于娟和于娟周围的爱:

对儿子的爱: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丈夫光头对妻子的爱: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

再就是于娟的坚强和乐观,令我感动:

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无畏施》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充分!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

1、 于娟的坚强:

“我的坚强和柔弱”P5;

“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哭。因为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无意之中,我做到了这点。这才发现,这两者是共通的。”

“黑色幽默话自杀”P27

2、 于娟的乐观:“义气与义乳”P7/P8

“谁是我的下一任”

“实在不行,我们就对土豆说,只能要纯种国外的女孩子?任何中国女生都有可能是你同父异母的妹妹?”。“亲爱的,不是兄弟无能,你这个目标太不靠谱,虽然俺是资深红娘,但的确没这个本事帮你勾搭上范冰冰。”

“病中病”P41

3、 于娟的责任感:“走钢丝的孩子”P10-11

“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p61-64

最后,我喜欢周国平《序》中对这本书的评价“我不想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这部书稿,虽然读者从我引用的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文学已经不重要,我在这里引用这些片断,只因为它们能比我的任何言说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优美个性和聪慧悟性。”我想用于娟自己的话作为我读书后与她产生的共鸣——“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第三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我们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翻开书来,全书所呈现出来的第一句话。那是在一整面空白的正中心用小绿色字体印着的一句话,字不大,却引得人一字一顿的缓缓看下去,看到沉思。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止不住思考,代价,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惜我到现在都没能思考出什么深奥的道理,所想的无非是“活着就是要创造价值,活着就是要改变”之类的泛泛之谈。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我们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所失去之物的价值,自己的健康,生命,家人和朋友,又或许,我思考的还不够。

于娟在她生病期间也对人生做了不断的思考,她失去了很多很多,所以她也懂得了很多,也珍惜她拥有的一切。若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像于娟那般人生最后的时光,活着本已没有多大意义,何况还要遭受蚀骨之痛,且身心俱早已疲透,简直是生不如死,不如早些解脱了来得痛快,但于娟并没有这样想,她失去的比常人多,看的也比常人明白,活下去,总是有意义的。她不想做个懦夫,她想孩子有个令他骄傲的坚强的母亲,她也想用她的不屈为世人留下些发人深省的文字,另外,她也眷恋这个世界,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眷恋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爱她所爱,恋她所恋,这些对她而言都是活着的意义。她坚挺到了最后一刻,她紧紧地抓住了活着的意义,从未放手过。 对于于娟本人,我个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她那率直的个性、激动时拍案而起的冲动,喜欢她那丰富多彩的经历,喜欢她那清秀的外表,也喜欢她笔下灵动可爱的文字。只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高学历才女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便遭遇人生极大的不幸。我一次又一次的叹息,这着实有些不公平。我为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为她争取生命的坚毅的努力而动容,为她赞助贫困学子数年之久的爱心所感动,也为有一群爱她的人而欣慰,但终究还是难以接受这结局。她有了几乎完美的青春,但却在上帝的觊觎之中吃尽苦头受尽折磨,最后连香消玉殒都是那么的匆匆,怎不叫人挽扼?

于娟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就像扉页上的介绍文章中说的,她是一个复旦博士,也是一个留学博士;她是一名讲师,也是几名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接受教育;她是癌症病人,但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带走了家人的不舍与思念,留下了指向生命和心灵的文字,留下了坚强。

她是一个爱心四溢的人,她爱自己、爱家人、爱小动物、爱这个社会,她关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关心离她很远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作为一名爱狗人士,我毫无疑问的被她和“四眼”之间的友谊所感动了,他们之间的故事,既是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是一份令我为之动容的羁绊。

她是个母亲的榜样,虽然她做母亲的时间不长久,但这位母亲在重病中所坚持的每分每秒都是无比伟大的,无时无刻的钻心疼痛,化疗放疗的并发症,都在时时折磨着她,她不想放弃,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让孩子骄傲,她选择了坚持。

她还是个好的爱人,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再到三十几岁生命的尽头,十年、十几年,他爱她,她爱他,这已是何等的不易。我也十分的喜欢她的爱情观:爱不应该是自由的反义词,只是希望对方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离开对方的世界依旧精彩。我很认可这样的观点,不浓不淡,刚刚好的爱情,是多么的珍贵啊,并且她也做到了收放自如。她是个好爱人,光头则是个幸福的丈夫。

于娟总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向上。我依然很难想象她重病时的感受,整日整夜疼的咬牙切齿,瓶瓶罐罐从来不停,打针用药穿刺放疗化疗一切医疗手段简直无以复加,可为了活下去,她忍了,几乎牺牲了她全部的知觉。再加上身边不停地有病友离开人世,心灵上想必也是极端的痛苦,身心俱施,一个不屈灵魂就这样铸出来了。

每当想到这儿,我都会沉默不语,对于于娟的悲剧,我不想再多评论什么了,我的惋惜是不会有尽头的,就让我在这里带着世人的祝福稍微的祭奠下她吧。于娟,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天使,一直守护着你爱的人.........

环科1102,刘畅 学号2011303200504

第四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于娟教会我的两点生活之道

吴文熙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的生命日记告诉我,活着就是王道,活着就应该懂得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关心自己

“为什么是我得癌症?”于娟思考着,究其原因:

一、饮食习惯: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

二、睡眠习惯:习惯晚睡、经常熬夜;

三、突击作业:“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

读着这些文字,感觉就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自己何尝不是深陷这些坏习惯的沼泽中?除于娟所总结的之外,我还偏食挑食,吃肉多吃菜少,从不吃水果;小学时并不知道什么叫熬夜;初中时,熬夜是为了打游戏,为了升更高级,为了获得更多游戏币;高中时,熬夜备战高考更是家常便饭般的事了。我也会下无手地折腾自己,别人一周做两张数学卷,我一天下来就可以做三张。虽然很喜欢运动,但是锻炼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我甚至开始懒得运动。我就是这样不关心自己。读完于娟的事迹,我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如此下去,我会不会也熬出什么大病?于是,内心萌生出一种欲望,一种空前强烈的欲望----我决心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我要活得健康!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营养菜单,开始均衡饮食;也开始早睡早起,不管作业是否完成,一到了休息时间我就果断休息。虽然有不负责任的嫌疑,但是,熬夜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要做到不但完成作业而且不熬夜,就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此的生活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就更加相信,熬夜根本是没必要的。锻炼方面,我选择了省时高效的方式----跑步。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跑步。我渐渐领悟到,清晨在校道里跑步,欣赏着太阳初升,阳光洒在美丽的校园里这幅天然画卷,听着鸟语风声,这何止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从汗水中,从呼吸声中,从心跳的感觉中,我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关心自己就应该让自己这样健康地生活!

珍惜家人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经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亲人在世,身在异国,无法相伴;亲人将逝,身在异国,赶不及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于娟的遗憾!

反思自己,所读的大学离家不远,为什么要下“一学期只回家一次”的“毒誓”呢?因为经常回家,在别人眼中,我可能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离家半步都不行的孩子。我在意别人这些荒谬的评价,而去忽视、主动放弃可以陪伴家人的机会。我不想等到生死相别时才懂得珍惜家人,更不想留下终生的内疚和遗憾。从读完于娟事迹那天起,我决意改变以往不理智的态度。常回家看看,节假日回去,陪母亲到菜市场买菜,陪父亲品茶、聊天,陪弟弟看电视、打游戏。平时也常给家里打电话,尽管母亲会责怪我,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打电话,浪费电话费!现在换一个角度想,能听听她的责怪声,也是一种幸福。从前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不感觉温馨,现在知道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实在难得,明白珍惜家人如此重要,才懂得“幸福就是猫儿的尾巴,它拼命寻找却不知道在早已在自己身上”。

于娟走了,给世人留下意义深刻的一课:关心自己,珍惜家人!

第五篇: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虫二

午睡时,循例掏出Kindle翻翻,之前看的《说谎者的扑克牌》不是很有趣,于是又重新换了本,《此生未完成》。一打开,才发现是几年前很"火"的复旦抗癌教师于娟所写。看这样的书,是需要勇气的。前面讲义乳的部分,是非常幽默的,但大笑的同时又忍不住地大悲。看了三分之一,心里不舒服了,问了问董小姐,去雍和宫走走吗?董小姐欣然应允。于是,我们又去胡吃海喝了一番。

全书看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名利权情,统统来之不易,却也都带不走。不由得想起,当年语文课本上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

还记得脖子上刚长包的时候,去医院检查的忐忑,回到学校的绝望。甲状腺结节嘛,后来实习才知道身边不少人都有,只不过没我的大罢了。然而,我是一个极为胆小怕死的人,最最受不了一点疼痛。第一次去北医三院看病,感受非常差。对于医生而言,或许我就像是流水线上一个待包装的猪肉罐头。以往在家乡看病,从来都是被仔细呵护的对象,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于是,每次在医院里就开始掉金豆子,搞得旁人莫名其妙。于是,每次从医院出来,我就发誓这一辈子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权,找男人权值最重要。有句话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脉里要有一个律师,一个医生。前者,我自己代劳了,后者,还没有寻得(当听说S相亲相到了个大夫,我是很羡慕的)。后来由于北三医的医生们对于到底做不做手术意见不一,我对他们丧失了信任,再次转向了中医(同学的妈妈)求救,后来结节的大小终于变得小多了,虽然我时至今日仍然常常把颈动脉当作结节摸来摸去。当初,北三医甲状腺某名医信誓旦旦给我说,这个只能切除,不可能变小。作为一个严谨的法律人,面对该医生凿凿之词,我感到非常绝望。后来长达半个多月,我时常想什么时候这个包就暴裂了,最后我就客死异乡了(当初,在重庆突如其来的急性支气管炎也让我担心客死异乡。啧啧,我多么贪生)。某一天,突然决定要和这个病魔作斗争。于是开始跑步,不去计较很多事,尽最大力气让自己开心。直到现在我都很虔诚地相信,每一次的大笑都能把包"吓"得小一点。所以,偶尔同病之人问我怎么治疗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药、健身、还是心情愉快起了作用。

于娟在书里说,最痛苦的其实并非得病之人,而是ta的家人。前者更多是体痛,大不了两眼一闭也就解脱了,而关心ta的家人却要遭受绵绵无期的精神之痛,且无药可救。我想起了幼时爸爸生病的日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也随着爸爸的病一落千丈,我记得好久都没有逛过大型超市。我时常很佩服我妈妈,在那些日子里,我懵懂无知,并不清楚家里的状况,无法同她分担什么。放学去医院吃饭,觉得天天还有鸡鸭鱼肉吃,家里应该还没有穷到太糟糕的地步,毕竟还有不动产嘛。到现在,回忆起来,才慢慢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后来,读大学,外婆、大伯都走了,他们也一直没告诉我;爸爸之前又做了一次小手术,还是因我而起,妈妈也没有告诉我。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保持的习惯就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几乎一天一电,如果有时间,也会和他们视频(然而近日来我已经不想和我妈视频了,除了有些皱纹,她脸看起来比我水润多了==)。即使上班,也要回学校的路上打个电话汇报下今天遇见了什么有趣的或是奇葩的人、事。

(二)

昨晚不记得和董小姐在聊什么,突然又谈起暑假在家遇上的那次九寨沟地震。当天地震的时候,我正要坐上马桶,结果,还在酝酿之时,突然觉得地又软了。忘记是老爸还是老妈,在客厅里喊了一声,地震了。我愣了几秒,看它还在震,吓得我赶紧穿好裤子,往柜子下的空隙里爬。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心里哭着求老天别再摇了,我好怕自己会被吸入地里(这大概和512当晚睡马路上感受的余震有关系)。正当我要开始哭了的时候,终于一切平静了。当晚,我把新买的榴莲干、巧克力一股脑地扔进了衣柜,还放了一瓶水。晚上临睡前,我又特地跑去和爸妈说,你们也放些吃的在衣柜吧,地震了可以躲在衣柜里,要不然我晚上就睡在衣柜里吧?我被我爸妈狠狠地嘲笑了。

虽然这次地震完全不能和08年的大地震相提并能,但正因为经历了08年的地震,在露宿街头的每个夜晚听够了救护车的呼号,听够了收音机里不断飙升的死亡、失踪人数,看到了初中操场被隔壁医院征用安置偏远地区的受伤的灾民,所以在9年之后再次遇到地震会吓得双腿发软。毕竟08年之前,我一直以为地震是日本国特产。

有人说,成长就是从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到意识到自己不过一粒尘埃的过程。每逢听到有人和我讲,以后,以后告诉你,以后和你说,以后一起云云,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反问一句,你那么确定我们有以后?你那么肯定明天一定会比意外先来?我不确定(我时常想,即使周边地区发生一点小地震,我校这豆腐渣工程也得坍塌殆尽)。所以,我习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不想在乎别人的感受,我只关心自己的快乐。我自私、偏执、狂妄得理直气壮。

不想写了,睡觉。错别字也罢,狗屁不通也好,又不是写法律意见书,记录一下心情,随性就好。

不过此书值得一读,后半部分轻松愉快的多。于老师文笔是很不错的。

上一篇:长期医嘱单范文下一篇:促销的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