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查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质量检查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第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概况。一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一种全社会通用的商业语言,负担着向外界转达经济运动信息的重要职责,是政府对国民经济举行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源头和依据,也是投资者和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运动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料。

第一篇:质量检查论文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立法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2001年颁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作为部门规章,《监督办法》存在如效力级次不高、规定过于笼统、强制措施缺失等诸多不足,在实践中难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充分有效开展。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立法,一方面要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专门法,另一方面要强化会计违法的行政处罚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立法 行政强制 行政处罚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打击会计造假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财税政策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暴露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立法方面的诸多不足,因此亟待深入探讨并改进。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立法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相关立法级次低,财政部门执法的权威性不高。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执法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10号)。《会计法》仅对会计监督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执法形式、检查内容程序及行政处罚主要还是依据财政部制定的部门规章:《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以下简称《会计监督办法》)。《会计监督办法》虽然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执法做出了较为明确细致的规定,但是其法律效力级次比法律、行政法规低,这就造成了财政部门执法的权威性缺失:一方面,《会计监督办法》里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等规定必须严格限定在《会计法》已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部门规章仅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做出具体规定,或者在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规定。因此,《会计监督办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只能严格限定在《会计法》已规定的三类行政处罚中:警告、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对执法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各级财政部门难以进行处理。另一方面,立法级次较低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缺乏社会的整体认知,实践中甚至出现很多被检查单位不知道财政部门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执法权,财政部门的执法难以获得被检查单位的配合和重视。相比之下,同样开展财务检查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海关等,其执法有《行政监察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关法》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执法的权威性很强。

(二)缺少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执法的法律保障不足。

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执法,就必须掌握被检查单位的资金情况,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其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根据《商业银行法》的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其第三十条规定:“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我们常在银行见到的标语:“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储户保密。”,这也体现了法治社会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据此,财政部门如果通过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的存款,就必须获得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而查询个人的存款,更加必须获得法律的授权。但是《会计法》仅在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作出如下规定:“……发现重大违法嫌疑时,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向与被监督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被监督单位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查询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支持。”《会计法》的上述规定,不仅严格限制了会计信息质量执法中,财政部门查询被检查单位银行存款的适用条件,而且将适用主体严格限制在“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即只有财政部和财政部驻各地的监察专员办事处才有查询被检查单位金融机构存款的权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无权查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在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检查、调查时,可以查询被检查单位在金融机构存款,此条例虽然是行政法规,但是此条规定也只能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检查内容符合《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情况下才适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执法中,根据上述《商业银行法》和《会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并不能依据此条规定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的存款情况。而《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实施财政检查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可以向与被检查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的存款。”以及《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向与被监督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向金融机构查询被监督单位的存款”。笔者认为,财政部的第32号令与第69号令作为部门规章,做此种规定有越权的嫌疑。行政监察機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系统的财务检查,《行政监察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关法》都以国家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基层的执法机构都有权查询被检查单位存款,其中税务部门、海关部门还有强制执行的权力,相比之下,财政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制措施的缺乏难以保证执法的顺利开展。

(三)有关行政处罚的规定过于简单,法律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新《会计法》自2000年施行时起,其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就引起了学者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会计法》关于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界限不清,法律责任主体的规定不够科学以及财政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执法实践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存在于如下方面:一是现行的《会计法》仅用了8个条文概括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实践中很多违法行为没有规定或者对其行为的界定不够明确。二是有关罚款的处罚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不易操作,例如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中,罚款金额的上限和下限相差过大,没有根据违法情节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处罚档次,做出细化规定,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三是对部分危害较大的会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明显不够,影响执法效果。例如对于拒绝检查或者不配合检查的行为,《会计法》仅对“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做如下规定:对单位处3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会计人员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践表明,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单位的违法成本低,往往敢于不配合检查,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比《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该法用第六十条至第八十八条共29个条文对各种税收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税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方便执法部门的操作。实践中税务检查的威慑力比较大,与此不无关系。

二、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立法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会计信息质量的专门法律,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质量。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建立一个公平、法治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法律条文散见于《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中,并没有专门的,其规定比较笼统,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如“虚假会计信息”,都没有完整、权威的规定 。笔者建议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将其命名为《会计信息质量法》,明确由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将《会计监督办法》中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内容、形式、程序及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提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执法的权威性,这对于建立健全法治的、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二)完善现有法律规定,为基层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执法提供法律保障。

主要是通过修订《会计法》,赋予基层财政部门一些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一是解决实践中被检查单位配合执法的问题。与其对被检查单位不配合检查的行为以繁琐的行政处罚程序予以处罚,不如赋予监督部门行政强制措施的权力更加便捷高效。建议比照《行政监察法》,规定财政部门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对有重大违法嫌疑又不配合检查的单位,有权扣押封存其会计资料。二是解决基层财政部门无权查询单位在金融机构存款的问题。建议以法律的高度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时,经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都有权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甚至相关个人的银行存款。

(三)科学设定行政处罚,明确会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设定科學、合理的行政处罚档次,提高处罚的可操作性。加大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尤其是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不配合检查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设定较重的行政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同时也能避免“重检查、轻处理”的现象。

(四)在立法中增加实践中效果反映较好的制度,提升会计执法的效率。

一是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回访和公告制度,通过回访,督促违法违规单位整改违法行为,必要时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二是建立检查信息共享制度,搭建财政、税务、工商以及证券业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部门共同监管和执法,此举也有利于保障股份公司股东的知情权。

(作者:安徽大学法学院2010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参考文献:

[1]顾立霞.对《会计法》中处罚的理性思考.财会月刊,2004(6A).

[2]孟零娜.现行《会计法》的特点及修订建议.经济师,2005(6).

[3]寿纪堂.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河南科技,2003(10).

[4]龚文才、彭建.关于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思考.财政监督,2004(4).

[5]刘家庆、胡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天津经济,2005(8).

作者:刘畅

第二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机制建设初探

第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概况。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一种全社会通用的商业语言,负担着向外界转达经济运动信息的重要职责,是政府对国民经济举行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源头和依据,也是投资者和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运动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料。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效果,而且关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拟订。

二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国家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存在的舞弊造假行为,确保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和高效地运行。

三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预算单位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第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头管理,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会计法》明确了我国政府主导型监督模式,包括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工商税务监督、金融监督、证券监督等,但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从而产生重复检查,责任不清、会计违法追查非经常化、结果追查不及时、执法力度不强、会计执法的结果不透明、缺乏警戒作用、对单位会计信息缺乏整体评价等问题。

二是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检查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作风不硬,未能及时全面揭露单位的虚假会计信息。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滋生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而且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效果

三是措施不硬,方式单一。《会计法》虽然赋予财政部门为监督会计的主体。但因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和限制,财政部门难以全方位实施对会计的监督检查工作。另外,基层单位由于偏重应对财政部门部署的会计信息质量重点检查,对有关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管理流于形式。会计信息人为操纵手段多样化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不全面、不彻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没有披露被检查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名称,造成公告的社会影响不够。对被检查单位的震慑力不足,不能引起被检查单位及其行业的重视。对于检查出的问题,企业不怕调账和整改,怕的是补税、公告、抓人。如果仅披露个别“罪大恶极”的被检查单位,则似乎又纵容了其他单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行为。

第三,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建设的措施。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思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从检查人员的组成、检查过程的评价、检查后信息的公布及检查结果的执行等方面来人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应该采用由财政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配合的检查机制。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思路是“一库、一网、三中心”。首先,由财政部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其次,在该人才库中抽调精干人员分别组成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心、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执行中心,由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中心对检查中心检查的会计信息质量和执行中心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同时也要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评价;最后,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网,由评价中心将评价结果与执行结果传递给会计信息质量网并公布。

二是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措施与步骤。首先,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由财政部门来组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可以由地方政府所属的财政、税务、审计、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工商、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海关、纪检、监察、编委、劳动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人才库的成员来自各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这样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能更全面的掌握,形成优势互补。其次,组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心由财政部门来组建,成员全部来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心根据检查对象不同可以组建多种类型的检查团。每种类型的检查团成员也不一样,如行政事业单位检查团主要由财政、审计、银监会、纪检、监察、编委、组织人事部门等组成;上市公司检查团则主要财政、税务、证监会、银监会、工商、会计师事务所与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海关等组成。检查中心必须将检查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评价中心。再次,成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中心。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中心也由财政部门来成立,评价中心的成员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人才库中抽取,但不能是检查中心、执行中心的成员,即评价中心成员与检查中心、执行中心成员不能重复。评价中心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心和执行中心的业务进行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象进行评价。最后,成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执行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执行中心由财政部门牵头成立。执行中心可以根据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象不同来组建不同的执行团。执行中心必须及时地将执行结果反馈给评价中心和检查中心。此外,还需要组建会计信息质量网。会计信息质量网由财政部门来组建。其信息主要来自评价中心。评价中心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象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后,传递给会计信息质量网,向社会公众公布。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网还要将执行中心的执行结果向公众公布。会计信息质量网还应该与税务、审计、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工商、纪检、监察、编委、劳动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网站联网,共同建立—个会计信息资源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多头检查给单位带来的负担,降低重复检查所形成的不必要的内耗,节约监管成本。

第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长效机制实施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应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财政部门全方位的支持。由财政部门牵头组建的“一库、一网、三中心”,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否则财政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如会计信息人才库建立时,可能相关人员不听从财政部门的调配,再如“三中心”在进行检查、评价、执行等工作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时间来作后盾等,这些都必须由当地政府来统筹安排。

二是改进对企业、政府干部业绩评价标准。业绩评价对单位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若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导致单位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诱使单位管理人员投机行为的发生。当通过以牺牲长期利益也无法使财务评价指标达到预期标准时,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因此,应建立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业绩评价机制,其中非财务指标就包括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与单位负责人的业绩、年度考核、升职挂钩。甚至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制”,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是改进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公告制度。会计信息质量网的信息公告应该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而且每次公告时应将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名称、财务负责人名称、会计信息质量的状况等——公布,真正发挥其社会影响力。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只要进入会计信息质量网查看,就可以清楚了解相关情况,从而有利于投资者作出自己的投资选择、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干部的人事调整等。

作者:陈云梅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水平

自1999年以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提出的“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单位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经过十年发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的奋斗道路,会计监督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护了财经税收法纪,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可以说是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检查工作的深入发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暴露出工作目标和规划不清晰、不系统、不规范等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财监人员从更宽广的角度、更新的视野、更高的层次来加以研究,解决问题,指导今后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一、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缺乏系统性、条理性

每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虽说都按上级的要求,选取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检查工作,检查效果也还差强人意,但远谈不上系统、条理。一是检查面低。检查覆盖面低,难以起到有效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作用。二是检查行业苦乐不均。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多,检查企业性质的单位少;检查生产性企业多,检查商贸流通和服务性企业少;检查国有、集体企业多,检查私营和个体企业少。有的国有企业已检查多次,但更多的私营和个体企业因种种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接受过检查。三是检查存在盲区。部分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其所设立的下属公司等,上级多年来没有检查过,而地方又无权过问,成了上级没有查、地方不能查的自由乐园,其对外提供情报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无从知晓。

(二)部分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认识不到位

会计信息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意义也正在与此。然而,个别地方财政部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重要性,而是视这一重要任务为上级布置下来的差使,为了向上级交差,只是虚晃一枪,检查一两个单位,应付一下了事,其检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财政监督检查队伍难以适应检查工作的需要

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员参与。时至今日,财政监督检查力量仍然相当薄弱,专职人员相对较少,加之人员素质不高,很难胜任新形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效果的途径

(一)建立数据库,搭建会计信息失真的预警预控机制

一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基本数据库和违规违纪情况数据库。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首先要搞清检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每个行业有多少户数,行业现状、行业特点、营利情况,执行的会计制度,等等,这是开展检查工作的首要条件。也可利用当地统计、金财工程和税务等部门资源,设立以国有企业、重点行业(企业)为主的会计资料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方便开展检查工作。其次,建立违规违纪情况数据库。通过检查,逐步建立企业违规违纪情况数据库,掌握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行业特点,使财监人员在今后的检查工作中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失真的预警预控机制。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要在监督检查工作中逐步搭建会计信息失真的预警预控机制。一方面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信息,建立会计信息失真的预警预控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与审计、税务、国资、监察等相关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其他政府会计监督部门的现有资源,实现对会计监督的综合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效果和影响。

(二)科学规划,长短结合

针对以前各项专项检查工作目标不够清晰,缺乏长期规划和基层财政部门由“任务”主导的各项缺陷,现在要根据自身的检查力量和本地区特点,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公开面向社会,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力求在规划年度内检查覆盖所有行业,做到科学、全面、可行,增强系统性、前瞻性,减少随意性,避免重复检查,降低检查成本,节省检查资源。

(三)建立检查规范标准,引入质量约束机制

以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检查人员只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水平实施检查,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操作标准,这导致检查质量有高有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查效果。现在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标准,尝试建立财监人员自己的检查规范,指导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检查,都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每一类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定性,都有依据可循。引入这样的质量约束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避免主观因素对检查的干扰或影响,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检查工作质量。

(四)严格执法,建立检查结果应用机制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对检查结果如何有效利用,很值得财监人员深入思考。要注重检查结果的利用,建立结果应用制度。第一,用于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加大媒体曝光打击力度。第二,通过建立信息应用渠道将检查结果向与会计信息利用关联度较高的监管部门通报,调动相关监管资源,实现多管齐下,协同治理。第三,通过检查发现的会计制度方面的漏洞,及时进行有效反馈,反映情况,堵塞漏洞,实现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

(五)热情服务,将服务寓于监督检查的全过程

对违规违纪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是保证法律严肃性的有效手段,服务好所有企事业单位是财监人员应尽的职责。财监人员在检查工作中应将严肃执法和热情服务融于一体,努力将服务寓于监督检查的全过程。既要让检查单位知道错在哪里,又要知道为什么错,更要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对检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要帮助其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手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理财能力。对检查单位存在的困难,要运用财监人员的优势,积极沟通协调,帮助其解决问题,渡过难关。

作者:魏芳

上一篇:技术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师物理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