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同课异构谈校本教研

2023-01-15

新课程理念下, 教材更具有开放性, 这就使“同课异构”成了在课程改革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校本教学研究方式。什么是同课异构呢?顾名思义,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材课题构成差异性教学策略, 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观察, 比较反思, 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模式。在刚进行的渝中区教研活动中, 两位老师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节内容的课堂展示, 让我感触颇深, 教学片断如下:

案例:

甲老师从演示实验入手, 让同学们观察通过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后通电导线受力运动的方向, 指出三者之间遵循的规律即左手定则, 由此引入新课为大家介绍左手定则的内容, 使用注意事项等, 并用左手定则对已知结论的一些现象进行验证, 最后落实到练习上。这样的结构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常规方式。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有关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案例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设计的。教师把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反复的练习中, 教学重难点突出, 学生能将学到的规律有效地运用在考试题目上, 知识点清晰, 落实到位, 但对定则的内容和使用靠的是死记硬背, 靠的是学生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的熟后生巧。

乙老师采用了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对教材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虽然在引入新课时, 仍然以演示实验入手, 但在归纳总结的时候打破了常规, 并没有直接给出左手定则的内容, 而是通过对多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列表对比, 得到磁场方向, 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之间的立体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结论并从前面学习的安培定则入手进行类比假设, 先沿着大家的想法认为可以用右手来得到三者之间的规律, 再让同学们来猜测并进行探究、发现, 反复试验过后, 才由一位同学代表归纳得到结论:伸开右手, 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 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 让磁感线从手背进入, 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 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注意, 此时的结论是磁感线从手背穿入。接下来, 老师又很有技巧的指出为了方便使用和判断, 能不能用左手来归纳结论呢?于是, 学生们又开动脑筋, 将左右手放在面前对比, 发现左手手心可以来替代右手手背。于是, 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左手定则, 接下来再用左手定则对前面章节曾遇到的现象进行检验。虽然这样的模式得到定则的内容显得比较曲折和费时, 但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更加透彻, 对得到结论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在运用和练习、知识点落实上, 由于时间关系显然没有第一种方式做得到位。

这样同课异构的两节课展现在我们面前。不同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打开了教学思路。课后老师们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促使听课的老师在活动中有了更多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交锋、理念的改变。大家一起探讨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合理方式, 找寻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对提高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中, 教师从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到上课, 一系列常规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 而现在的考评制度又常常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教师的业绩。因此, 教师之间常常是竞争多于合作, 很少分享观点和经验。这种情感上的孤立和工作中的隔离给教师之间的合作设置了障碍, 即便是有了合作的机会, 大家也未必愿意与他人一起制定方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的时候, 单单靠某个教师自己的努力, 是难以全面掌握的, 而“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体现了备课的实质, 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 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成长, 而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等因素所导致的教学差异也得以更好地体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 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 每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 更能完善地表现自己。交换理念也认为: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过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过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因此, “同课异构”参与的老师能通过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享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在给别人提供思路的同时又从中获得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对教材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让人将前后规律融会贯通, 豁然开朗。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的实施, 为我们带来了和以往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 更加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更强调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在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 建构适合于特定教学内容的模式,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方式授课。“同课异构”可以使教师更加以学生为本, 结合学生实际, 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所授的内容进行更有效的整合,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同时, 由于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了参与者的思想交流, 理解新课程理念, 把握新教材的教法, 教师之间的合作备课、听课使教师的教学习惯、行为以致教学品质和境界得到很快的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同课异构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课程改革的纲要中指出:以前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课改中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敢于动手, 勤于研究, 有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此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在向课改靠拢, 教的课堂在向学的课堂转变。两种不同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教材把握和教学方法上的“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老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既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又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课堂展示中左手定则结论的得出, 是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归纳、总结之后陈述出具体内容, 这就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同课异构的重点就是“异”, 针对不同学生, 步骤、方法各不相同, 呈现出课堂的差异性, 在于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这样因人因材的“异”, 引导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 从不同角度去探索, 从多元化的层面上去解读,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方位探究的综合能力, 它将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到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 优化了课堂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知情意行, 生成学习活力, 释放了学习潜能, 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益, 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四、同课异构更利于加强校本研究, 提高备课组素质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备课组教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 收集各种资源, 学习相关理论, 写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实施, 反复实践、探索、反思和改进, 这完全符合校本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解决的效果——发现新问题”的思想, 更有效地进行了校本研究, 使备课组实现了团体专业化成长, 让教师能在教研活动中有话可说, 有课可比, 真正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进步的特点, 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而其中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的碰撞升华成为最主要的优势。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与探讨, 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 整体提高了大家的教学水平, 提高了备课组的素质。同课异构更使每位教师在课前将信息资源共享, 展示时对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进行竞争, 课后又相互学习, 相互合作, 在讨论中关注教学焦点, 切实搞好教研。这样, 既有个体参与又有群体合作, 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在高起点上发展,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有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摘要:本文通过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入手, 指出了同课异构在校本教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课异构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 真正体现资源共享, 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素质。此外, 同课异构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等方面, 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效果,专业发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钺.同课异构校本研讨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4.7-8。

[2] 李杰.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J].语数外学习, 2012.11。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园长的管理艺术下一篇:番茄毛状根诱导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