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区划

2023-01-28

农业气象灾害是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这是人类难以避免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是制约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 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尤为重要。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 境内地形地貌复杂,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低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 四季分明, 光热丰足,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动植物种养[1]。宜宾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近年来, 该市以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带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 不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 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宜宾市干旱、洪涝、低温冷害、连阴雨、冰雹和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 常常造成大范围、大幅度的减产歉收、甚至绝收。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分析, 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分布规律, 科学引种、合理布局规划农作物种植等, 减轻和避免农作物灾害损失[2]。

1 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定量化

1.1 农业气象灾害指数的确定

选取宜宾市所需数据, 求出平均值, 得到宜宾市农业生产水平指数。

干旱指数。求宜宾市各县市春、夏、伏旱发生频率平均值, 然后计算出宜宾市各类干旱平均值。

(2) 洪涝指数。根据宜宾地区洪涝资料, 将一般洪涝权重定为0.3, 大涝权重定为0.7, 利用加权平均法

P洪=0.3×一般洪涝频率+0.7×大涝频率, 求得洪涝指数。

(3) 风、雹指数。选取各县市每年的大风、冰雹平均日数求得宜宾市平均值, 还可计算出各县市相对于平均值的值。

(4) 低温冷害、连阴雨指数。低温冷害和连阴雨常出现在春、秋季节, 选取各县市每年春、秋季低温冷害、连阴雨平均日数, 求得低温冷害、连阴雨灾害指数平均值。

1.2 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权重的确定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及其灾情来确定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权重, 选取多年统计数据, 计算出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年平均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 以受灾面积的权重为0.2, 成灾面积的权重为0.8。

面积指数=受灾面积×0.2+成灾面积×0.8

粮食损失量=面积指数×常年667 m2均产量×48%

2 综合区划方法

2.1 区划原则

(1) 所划分出的区域内所属单元区内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要一致, 较其他区域来说, 出现频率较大的气象灾害类型是一致的, 主要气象灾害指数相差不大。

(2) 农业气象灾害危害程度可分为轻、中、较重和重度4个等级, 划分的区域内各单元区灾害危害度S要相近。

2.2 区划方法

2.2.1 灰色关联度

区划通常采用灰色关联度聚类法, 关联度就是用于反映以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指数及SI为横坐标、各县市相应指数值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曲线间的相似程度, 主要包括绝对、相对和综合关联度。本文采用绝对关联度对宜宾市、宜宾县进行聚类和区划, 其序列分别为:宜宾市为X0=[X0 (1) , X0 (2) , ……, X0 (m) ]= (1.0, 118, 0.9, 1.31, 0.5, 0.86, 41.5) ;宜宾县为X1=[X1 (1) , X1 (2) , ……, X1 (m) ]= (1.0, 1.19, 1, 0.6, 1.3, 0.71, 95.4) , 计算公式为:

其中, ∑01表示X0和X1之间的绝对关联度, 计算得出∑01=0.94, 然后计算得出各县市关联度矩阵。

2.2.2 聚类法

取阀值∑=0.95, 得出绝对关联度≥0.95的县市有长宁和南溪、兴文和长宁、江安和长宁、兴文和筠连、珙县和兴文、筠连和高县、珙县和高县。结合区域划分地貌类型相似, 可将长宁、江安、南溪、兴文的东北部划为I区, 以兴文县红桥河谷→兴文镇→古宋→县境线为分界线, 接近丘陵和平坝分界线;高县南部、筠连、珙县和宜宾县金沙江以南地区及兴文西南部划为II区, 以宜宾县金沙江、高县双河→来复→复兴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两条分界线, 与低山和高中丘分界线接近;取∑=0.90, 得出关联度在0.90~0.95的有宜宾市与宜宾县、宜宾县和高县、屏山和宜宾县, 同上条件将屏山和宜宾县西部划为III区, 其中宜宾县龙池→蕨南→七里→青云→五桂→安边为分界线, 与低山和河谷平坝分界线接近;宜宾县东部、宜宾市和高县北部划为IV区。

3 宜宾市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区划

3.1 I区

长宁、江安、南溪和兴文的东北部区域内地势偏低, 以河谷平坝为主, 兼有少量低、中丘和高丘, 受地形等影响, I区旱、洪涝灾害发生频发, 特别是春旱、伏旱发生率高。其中, 南溪是宜宾市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但其农作物种植面积小, 抗灾能力相对较高, 因此是农业气象灾害偏轻区。

3.2 II区

这是以高县南部、筠连、珙县和宜宾县金沙江以南地区及兴文西南部为主的区域, 区域内地势高, 以低山为主, 水系发育较好, 其南部降水量大。在地形和气候影响下, 多低温寒害、冰雹和秋季连阴雨灾害, 期中低温寒害和冰雹多发、频发。II区域内农作物种植面积大, 作物单产较低, 农业抗灾水平不高, 因此属于重灾区。

3.3 III区

屏山和宜宾县西部为III区, 这里地形复杂多样, 期中全市最高峰迎风坡为宜宾市多雨地带, 而中都河谷则是全市年降水量最少地区。因此, 干旱、洪涝、大风和连阴雨等灾害常年影响该区域, 这些灾害指数均占居全市之首, 但III区农业生产水平低, 抗灾能力高, 所以即使时常受多种、强度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 损失也不大, 属于中等灾区。

3.4 IV区

以宜宾县东部、宜宾市和高县北部为主的IV区, 地势低, 多低丘、平坝, 是岷江和长江交汇地带, 河流发育、河槽较宽, 受其影响, 该地区多干旱、洪涝等灾害, 其中洪涝灾害较重, 由于该区域内工农业发达, 人口多, 农业生产水平高, 但森林覆盖率低, 抗灾能力弱, 洪水爆发常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为重灾区。

摘要:从农业气象灾害系统理论、分析模型和区划方法等对宜宾市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综合区划探讨, 旨在为加强区域内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和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区划,灰色关联度,四川省宜宾市

参考文献

[1] 张峰.川渝地区农业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损失评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2] 王丽媛, 于飞.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 2011 (11) .

上一篇:观察比较胰岛素泵和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下一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