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教学论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数控技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广东广州430080)摘要: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数控技术课程是数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能掌握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的数控系统的应用与操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知识;熟悉相关的仿真软件和CAM软件的应用。

第一篇:数控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介绍了数控专业课程中项目教学的注意事项、实施步骤及方法,阐述了项目教学的作用与价值,提出了《数控技术》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技术;教学实践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由来已久。在20 世纪70~80年代,项目教学在德国企业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系统化理论教学的引导下,项目教学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从学科课程教学转向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从此,项目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中。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过程教学。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的成分,项目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主要是通过完成计划的实施步骤实现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综合性地使用不同的知识,参与的学生要完成目标,需要多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这意味着要完成项目教学的计划目标,需要多人或多组人员协作,理论上要按照项目组织专业实践类课程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计划的实施。可见,要完成项目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体现了项目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项目教学在注重实践的同时,还要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即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能力。这要求学生在项目教学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除消化吸收应用到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将部分精力投入这些理论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上,以期能独立解决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

项目教学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了新的教育理念,以职业能力和市场对专项能力的需求方向作为安排教学计划的依据,以市场需求作为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将学生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鉴于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笔者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项目教学的项目内容确定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择必须贴近市场中生产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以市场对专项能力的需求方向作为安排教学计划的依据,选择典型项目,运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采取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尽量选择加工中必须使用的不同装卡方式及工具零件作为教学项目经过对市场的调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以往聘用的毕业生必须由企业重新进行从基础技能到高级技能的再培训,其原因是传统教学中涉及的工件装卡方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实际的需要,尤其是遇到异型零件时更是手足无措。由于制造业的产品是非常繁杂的,没有现成的完全合适的卡具可以直接使用,数控加工的特殊性要求对批量生产中工件的重复定位精度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项目选择上必须突出这一关键性的要素。因此,在项目设置过程中应将工程上常用的几种装卡方式罗列其中,如三爪卡盘、四爪卡盘、压板组合方式、弯板和“V”形铁、借助零件特殊性设计的工艺板(装具)、组合夹具、万能分度头、电磁吸盘等,由简单到复杂地介绍这些工件装卡器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场合,比较不同卡具在夹紧同一工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精度、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卡具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某一工件的专用工艺装备,以期满足用工单位对员工的需求。

选择能够体现不同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零件作为教学项目数控机床制造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检验工序,送检之前,机床操作人必须保证所加工的零件是合格产品。这就要求机床操作工必须能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测量器具准确地测量零件各部位尺寸,使其符合图纸要求,因此,操作人员必须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器具。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课上,学生不可能掌握各类繁多的量具的使用方法,即使理论课上学习了多种量具的测量原理,也不能体会该量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更不用说手感、技巧等技能了。原因之一在于,教学使用的零件不包括那些较为繁杂的结构,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实际检测。而这正是生产实际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笔者从与我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几个单位挑选了多种结构繁杂、且需用到多种量具的典型零部件作为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学习加工过程中学会了诸如游标卡(深度)尺、内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棒、内外径百分表、正弦规、块规、万能角度尺、表面质量测量器具、螺纹量具、齿轮量具等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了用塞规检验轴孔和螺纹、多轴(三轴)以及箱体轴间距测量等技法。

选择必须利用多种刃具才能完成加工的零件作为教学项目数控加工所使用的刀具门类繁多、型号各异,除了根据被加工件材料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刀具材料和切削角度外,还应根据被加工件的轮廓形状选择不同形状的刀具。如数控车床用的刀具就有外圆车刀、内孔车刀、螺纹车刀、切断刀、内槽刀等等。由于零件的结构形式不同,根据车刀在粗加工中的刚性和复杂截面加工的防干涉性,外圆车刀又可分为80°菱形刀片外圆车刀、55°菱形刀片外圆车刀、35°菱形刀片外圆车刀等等。内孔车刀等其他刀具也因使用的场合不同有很多结构形式,至于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使用的刀具就更多了,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不再赘述。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机夹刀具充斥业界的同时,在那些规模较小或规模较大但没有健全的工(刃)具车间的企业中,焊接刀具是占有绝对地位的,所以,刀具的刃磨也是数控操作人员的必修课,即使是广泛使用机夹刀具的单位,在使用麻花钻头时也必须练好刃磨的基本功。因此,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应选择那些对刀具要求比较高的零件作为项目实施的内容,并应有意识地增加各种不同刀具的刃磨练习。

项目教学必须兼顾机械加工知识的传授

在注重项目教学中实践环节的同时,还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先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授课,然后安排实训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学后做”为“做中学”,并且把“做”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升华为理论知识,进而指导将来在社会实践中的工作,也就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控专业是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原理等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这些课程照本宣科地讲授完毕之后,再在实习环节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很多理论知识无用武之地,或者长时间搁置而没有及时地在实践中强化、加深记忆,到用时已经遗忘了,这在以往的实训课上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项目教学法是用到什么理论知识就讲解什么理论知识,做到现学现用,用多少,学多少,目的性极其明确。但这也会造成理论知识的不系统,一旦碰到新生事物或从未接触过的生产任务就会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应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实现理论知识渗透并形成系列化,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多年来,教学改革强调实习环境工厂化,其本意是好的。但受学校规模所限,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可能真正做到与企业一模一样。即使具体到每个企业,由于设备采购的时间不同,产品生产的需求不同,企业的设备种类、规格及型号等也不尽相同。要想真正实现“订单式”培养,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工作,除了将实践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等手段,拉近课堂与企业的距离。

项目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应以机床或项目中的几个工步为单位,将复杂的教学项目分配给若干个小组完成。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要充分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引导学生的技能选择,尽量做到优劣搭配,能力均衡,人人尽其所能,并且能以优带劣,使得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实施项目的设计制作。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时,应从项目着眼,从项目中抽取的案例出发,讲解知识点,及时地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也会由零星趋向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踪参与项目,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并多次进行阶段性验收,让学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要从正面给出中肯的评价。到学期末,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项目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求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所谓“请进来”就是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协助本校专职教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让这些有着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课堂上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技巧、绝招及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所谓“走出去”就是派有深厚理论知识基础的教师到企业去,汲取工程实践的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两项任务:一是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和新工艺。二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必须匹配。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及规律,为实践服务。教师要根据每次教学的经验认真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思维,加强技能训练。

数控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式教学,是专业技术、技能学与用的高度结合,是极大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在数控技术专业大力推动项目教学法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但实施过程应本着促进就业、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够用实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学校的现实条件灵活安排,切实有效地推广,使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符特,宋福杰.高职院校数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09,(6).

[3]葛金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重山(1960—)男,天津市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数控编程及实训研究。(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张重山

第二篇: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

(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430080)

摘要: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数控技术课程是数控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能掌握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的数控系统的应用与操作,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知识;熟悉相关的仿真软件和CAM软件的应用。本文根据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指出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和解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职业教育;课程特点;问题;解决方法

目前,随着数控技术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职业院校中数控专业的发展,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深入研究。

现根据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从数控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一、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

1、数控技术涉及面广。数控技术涉及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机床及机床夹具方面的知识、刀具及刀具材料的知识、金属切削原理、工件材料、机电技术方面的知识、数字控制和计算机技术、CAD/CAM一体化技术、FMS、CIMS软件技术、信息流管理与控制等等。

2、软件技术更新快。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技术更新,从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现代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已经实现了小型化、薄型化,而且综合了计算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3、课程实践性强。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控技术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如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分析,机械结构分析、加工工艺分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数控编程与操作等,都必须用相应的实训教学来加深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通过实操来验证理论教学。离开实践,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也不能培养数控系统的维护能力

二、当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适合的书籍太少。目前,适合职业院校使用的数控技术课程的书籍还是太少,教学上所使用的书籍从内容上还比较肤浅,大都比较重视理论,真正适合实训教学的还比较少,在实训教学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和集中问题在教材中基本没有体现。而且深入反映科技前沿技术的教材缺乏,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材更少。数控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很多教材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十年前。另外没有与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配套的教材。市场上相关的教材对每一种数控系统都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2、专业师资技术不过硬。很多职业院校从事数控教学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数控教学,或者从其他机械基础专业转数控方向。在理论教学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些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他们自己本身对于机械加工都极其欠缺生产实践经验,在数控技术教学中根本不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教学过程按照概念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3、忽视传统实习项目。很多职业院校不怎么重视传统实训项目,由于师资和场地的原因,传统实训简单走过场。传统的实习项目车工、钳工、铣工、磨工等工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在实训过程中不容忽视。只有通过这些传统项目的实训,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加工参数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刀具的磨削和使用,才能体会材料与刀具、刀具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控编程时选择加工参数才会更合理。数控专业学生不通过普通机床实习直接去操作数控机床是不合理的。

4、教学内容不太规范。很多职业院校安排课程,数控编程前期安排的课程对于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伺服控制系统、刀具及数控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相对安排较少。数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讲授得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书本概念上,新功能、新技术的讲授也跟不上技术发展的理论,理论联系实践探讨的深度不够,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前沿,导致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

5、实训教学环节条件较差。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学远远达不到要求,实训内容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实训时间安排不够,实训课题脱离生产实际,没有系统性,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识还有相当的距离,对于数控机床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熟练使用操作面板上,对于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还不能应对。

三、提高和解决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数控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针对现在市场上合适的教材少的问题,结合本校实训设备的数控系统,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学生实训操作中碰到的难题在教材中一一解决,并且邀请生产企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参与编写,结合企业产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企业产品实例为课题,多编写实例。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加强数控师资培养。数控技术课程的师资和那些专业基础课教师相比,所需要接受的专业训练和从教资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更需要有相当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师资培训方面,不仅要邀请不同领域的数控技术专家来学校定期讲座培训,了解最先进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要有计划的选派一部分任课教师深入到生产实训基地参与数控技能培训,也可以深入工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弥补我们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存在的缺陷。

3、重视传统实训项目。数控专业的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之前必须进行普通车床的实习,掌握切削用量对加工的影响,掌握常规零件加工工艺。在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之前必须进行普通铣床的实习。因为传统普通机床的实训,直接决定着数控水平的高低,所以机加工基础的强化,是数控实习的重点。职业院校根据本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数建设数控实训、实验基地的同时,也要配套建设传统实训基地。

4、改善教学实训环节。因为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安排中要注意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在设计实训课题时要注重循序渐进,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数控技术课程部分章节的内容很抽象,刚开始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仅凭文字很难理解数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功能,也无法理解数控装置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很难理解检测信号反馈的意义在哪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仅仅只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是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比如在编程坐标系的教学中,展示机床坐标系与主轴卡盘关系,加入工件后,描绘出编程坐标系所在位置,用不同颜色亮点显示机器零点、换刀点,让主轴卡盘动画闪烁,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转动感觉,对于理解直径编程起到重要作用。

采取比较法教学,比如,在介绍数控车床时,采用比较法。采取比较法,使整个教学内容清晰有序,使学生在比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控机床的认识。

采用分组讨论法。在实训后期,可以结合学校产品或者企业产品,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针对产品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工艺方案、加工方案。给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完成整个零件,老师再比较优劣,引导分析原因。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避免了教师是主角,大部分学生是听众的教学模式。

采用仿真实训辅助教学,在数控实训中,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必需的,在编程教学中适当利用仿真软件,可以满足学生们检验编程的程序的正确性,也可以部分的代替数控机床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增加工位。为了弥补仿真软件的不足,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轮流实训,这样能充分理解切削用量概念,掌握获得工件加工质量的方法。

6、培养学生兴趣。在进入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时,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加工单元、柔性自动化装配线和数控机床概述等录像带,到工厂参观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加工中心等设备和现场生产,使他们对数控加工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起来,才会充满兴趣地投入数控专业学习。如果还是采取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黑板上板书开机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的兴趣。

7、合理节省实训材料。部分职业院校为了降低实训成本,有意识的减少教学环节、减少实训时间等。其实可以通过合理节省实训材料达到降低实训成本的目的。数控实训实习实训材料全部采用钢料加工不太现实。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系数,在实训初期可先不用钢,而用其它材料进行加工。初期可以采用石蜡,塑料棒等材料制成的产品,减少实训初期学生对机床操作不熟练造成的失误,但是,在用其它材料代替钢件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是无法体会的,因此,在实习最后采用铝及钢进行加工。更换材料的时间安排应视不同学生的情况灵活决定。

8、校企结合出产品。数控实训后期,数控实训完全可以和企业产品结合起来,整个加工过程和质量的检验标准完全按照企业要求来严格执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数控实训的成本,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企业生产的压力和挑战,对于能加工真正的产品有强烈的挑战欲望。这样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对于提高数控技术实训质量效果非常好。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涉及到多门技术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大力改善教学实训条件,抓好校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节基本建设,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教学效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数控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没有更好的经验让我们借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会教学,在搞好各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追求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师资、教材、实训条件等系统工程支柱的强力支撑下培养出真正的数控技术合格人才。

作者:王代梅

第三篇: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笔者针对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对高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通过课改,力争为企业单位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編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胡继军.数控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3]陈波.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徐 敏

上一篇:实验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网络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