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 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 4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支持。企业最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给有潜力的大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投资,这样不但能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投资机构自身谋利,从长远来看,社会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地发展。

- 6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让我们学生更加关注国际现状与国家内部状况,在短短的几节课里,我们对当今的形势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同时,此课辅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最现实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警钟此刻敲响了。

大学生扩招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估计从2005至今的扩增人数早已突破500万的关口。然而,社会岗位却没有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毕业生供需矛盾是如此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此处之外,就业困难的另一重要因素源自的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现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学生的专业素质不过关,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选。许多企业直接从高校里面挑选应届或者低年级的学生去企业实习,除了为了留住学生,更是为了培养人才。这样的做法能鼓舞学生学习,也能留着学生对企业的忠心,在当下的很普遍的。

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什么不够硬?为什么令企业大跌眼镜?当中原因很多,归根到底是两方面:学生原因与学校原因,然后前者起着主要作用。由于许多学生是被调挤进入专业的,并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如就业辛苦或者失业率高等情况,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有所抗拒,觉得自己将来不会有什么好前途倒不如干点其他事情诸如打兼职,更糟糕的是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学生们应该想一想,就业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该行业已经饱满了,还是因为毕业生的素质不达标以至于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想一想为什么会就业辛苦,刚刚入行当然都得熬苦,那一个行业的毕业生刚进社会就坐空调房翘着二郎腿坐在电脑屏幕前的?

相信答案显而易见了吧。所以请别自找借口沉沦了,别整天埋怨这埋怨那让自己颓靡了,定下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学习吧。由于是我们兽医专业,本来人数就少,竞争远远没有什么工程和信息软件的传统老式专业剧烈,而且他们要跟华南理工和中大广工等已理工科为强势专业的强势高校竞争,相比之下我们的就业前景乐观许多;此外,现在兽医,动物科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苗头越渐明显,是朝阳专业,此方面的人才需要是越来越明显的,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进入企业就业。所以,请奋斗吧。

学院有如此优秀的教授导师,有如此先进的仪器设备,而且十分鼓励与支持我们学生主动学习投身科研创新,每年都有许多项目让我们大展拳脚并有一定的资金资助,这一切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奋斗吗?所以,请别犹豫了,同学们。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

创业者必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坚韧不屈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等优秀素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讲,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有明确的理想和志向。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强烈的欲望者、目标明确的实践者。作为创业者,都想拥有财富,想出人头地,想获得社会地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准备和不畏艰难曲折勇往直前的勇气。

其次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创业并非坦途;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大学生创业者要学会吃苦,要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冒险精神和旺盛的斗志,笑对人生,正视失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第三要有宽阔的眼界。广博的见识,开阔的眼界,可以很有效地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使创业活动少走弯路,而其前提不仅是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更重要是的是把握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把握影响对企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从而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

第四是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不可能将事业做大。作为创业者要做到与员工共同分享,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员工做更多的事,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贡献。

最后,自我反省的能力也是创业必备的一项重要条件。反省,正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对创业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创业者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能够不断地学到新东西。

除了以上必备的一些创业基本素质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谨慎选择合伙人的人选。因为人的工作面和生活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当很好的朋友,但不可以做很好的合作伙伴。

其次,时刻掌握主动权。在没有看好合伙人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合伙。即使合伙了,自己必须要在整个企业经营中掌握主动权,如果出现问题你才有能力去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的伤害。

第三,股东要签订竞业及商业保密协议。合作期间和合作结束两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和高相关度的行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个人私心的膨胀而导致分裂。

第四,对待能人的方式。公司发展需要很多的能人,这些人的能力特别好,但不一定适合当股东。我们可以用高薪+分红方式来留人,而非用股份的方式。

还有就是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伙人在合作过程中最为忌讳的是互相猜忌,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合作肯定不会长久的。出现问题要本着真诚、互信、公正心态度来解决,有什么事情放到桌面上来讨论,就事论事,大家如果都是出于公心,分歧是很容易得到解决的。

最后不要让任何股东的亲戚在公司上班。在公司里不能出现任何股东亲戚的影子,无论股东的家庭成员是谁,有多大的本事,或者可以给公司带来多大帮助,都不能成为其家庭成员在公司上班的理由,这个是大家合作的根基,不可以去动摇。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困难分析

摘要

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壮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指出了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进一步从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课程设置上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改良社会就业环境;学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绍兴文理学院论文No 1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指导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更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愈演愈烈,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生关注的话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一、新形势下的就业新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心理和理想有所偏颇

一些高校毕业生思想准备不充分,择业观念存在偏差,认为到大中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大单位、大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才能体现自身价值,过多追求优越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水平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而自愿到我国政策有所倾斜及倡导的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的确是空乏其人,加之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择业、艰苦创业的思想,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制约了毕业生的就业。

在对毕业生进行的一次就业意向调查中,有 8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意向地点为“大城市”,愿意回家乡工作的不到 10%,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对物质经济利益过于关注,将其放在了择业的首位,限制了更多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就业理想由社会价值型滑落为经济价值型。

(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违约增多、跳槽频繁

据了解,在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的综合评价中,对百家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最大弱点就是“不愿做基层一线工作”,同时诚信缺失、违约增多、“跳槽频繁”。

在不良择业心理影响下,毕业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不愿到基层,常常“大事做不出,小事不肯做”;不了解社会,考虑处理问题脱离实际,依赖性强,主动性不高已成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弱点。毕业生大多以就业区域和薪金待遇为导向,并没有对自己制定一份良好的职业规划,只是频繁跳槽,这严重影响个人自身的升值与职业含金量的积累,同时企业也对高校的信誉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大大的问号。

(三)毕业生盲目趋众心理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灵变态度

在我们的招聘会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在某些单位前人员拥挤不堪,而有些企业却无人问津。从毕业生就业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对就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岗位特征等因素知之不多,择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盲目从众造成的。目前在就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市场规则,用人单位选择人才已逐步趋向理智化、现实化,而学生就业与时俱进的灵便态度和个性化的职业设计也已成为今后择业的首要规则。

(四)扩招带来的研究生的批量制造与教育过度问题

巨大的就业压力使许多学生被迫在学校继续读研,致使高校研究生报考人数猛增,以2002 年为例,国家计划招生 19.6 万人,比上年增长了 22.8%,但是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却增加到 62.4 万人,比上年增长了 35.6%,这就是说每年要有近 2/3 的人被淘汰。我国是通过精英化教育阶段的传统学校来完成大众化的任务,高校的应用和科研人才一锅烩,批量制造的研究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致使很多用人岗位上出现

教育过度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1]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许多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许多大学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依然延续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重视知识灌输,缺乏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许多学校专业划分过细,培养出来的一些毕业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大学生普遍缺乏具体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就业体制不完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体制、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2] ,比如: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这些政策无疑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户籍准入和管理制度依然存在,尤其是档案在地方和各城市间不能自由流动,缺乏毕业生人才代理服务机构;由于不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日益增多,应建立常设性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化管理各种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避免其成为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人才招聘活动。

(三)毕业生的心态不能适应就业“大众化”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学毕业生由过去的社会精英变为普通劳动者,这在心态和就业观念上势必是个极大的跨度与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当投入与产出预期严重失衡时,一方面会降低高等教育的规模,阻碍其发展,并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上将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不愿意屈就一般行业,这种精英教育基础上所导致的求稳求富的心理和向往大城市、大企业、高薪水、高福利的传统就业观念在主观上必然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学生工作应积极应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趋势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社会的毕业生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也将会更大,任务更为艰巨,这就要求学生工作系统(特别是就业工作部门)跟随时代脚步,采取措施,应对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3] 。

(一)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建设与培养

专业素质是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知识型劳动生产者必备的条件,只有贮存和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实现以博取胜,才会有雄厚的发展潜力,个体才能在未来更好的扩展生存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一专多能”复合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培养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具有探究精神和较强创造力的一流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建设与培养。

(二)建立反馈体系、了解企业,给学生有力指导和热情服务

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常发生一些尴尬的局面,当学生问到这个企业怎么样,

今后什么发展方向等问题时往往不能够给与学生一个很满意的答复,这主要是我们的跟踪、调研、分析和反馈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所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对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同时树立有没有发展前途是毕业生衡量就业好坏的最主要的标准,为毕业生就业去向给予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加大沟通力度,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由于应届毕业生都是刚刚涉足社会,对就业形势不十分了解,定位的不准确就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就业的不理想,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通过讲座咨询、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大沟通力度,了解学生的状况,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定位。

(四)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过程始终

如今的就业教育大多数都集中在毕业生择业阶段,这就难免造成很多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需求时“望条件兴叹”,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知道单位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而来塑造自己。我们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而不是面对择业的大四学年。这也就要求各高校在各院系设立专门的就业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五)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信用经济,缺乏信用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是没有市场可言的。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大背景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讲诚信。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加大对毕业生推荐材料真实性核查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诚心意识,不随意毁约,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

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教育中加强职业设计理论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使大学生普遍能够熟练的运用职业设计理论,慎重的规划工作,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这一理论也为大学生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做准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探究在本科四年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一)一年级:外语能力迅速攀升与提高

大学一年级需要完成由高中到大学的适应过渡,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程,那么对学生来讲第一年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迅速提高和攀升外语能力。随着全球贸易的逐步深入、各国间交往的逐步增强、企业的国际间合作项目的增多,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很高的层次,需要听说读写均精通,同时需要增强第二外语的学习。

(二)二年级:广泛选课,发掘个人兴趣爱好

大学生要对自己进行职业设计,关键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我国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理念,为了出人头地学生拼命学习高名牌大学,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考虑过或意识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就需要在大学阶段广泛的选取专业课程,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量身定做职业设计方案。

(三)三年级:搞好专业学习,增强实践能力

在明确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提下,学好专业课知识是自身增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这个阶段就能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提高自己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主要可采取三种方式[4]:①高校可以联合有影响力及学生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在学校中开展培训课程,提早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也为用人单位减少了对毕业生就业后再培训的时间与精力;②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科技竞赛,做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助手,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③学生可以通过到部分用人单位中实习或做兼职,了解社会需求及增强自身实践能力;④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取外

语、计算机等相应证书来为自己增添就业砝码。

(四)四年级:合理定位,积极心态,参与竞争,选择岗位

通过三年的培养、锻炼与积累,毕业生已经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毕业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应聘技巧,敢于竞争并勇于竞争,不盲目从众,为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我国的招聘特点使得毕业生大多数在四年级上学期就能够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意向,这也就为毕业生在四年级下学期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可能。

除了以上一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外,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不应忽视的一点就是通过社会工作锻炼自身的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将自身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怎样认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J].求是,2003(16) .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谢小庆.从大学生就业难谈起[N].中国青年报,2005-9-8.

[4]张丽华.大学生“回炉”说明什么[N].人民日报2005-11-3.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上一篇:大学生应如何爱国下一篇:大学体育教学目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