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视域下的六盘水市农旅一体化发展研究

2022-09-11

农旅一体化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 农旅一体化应运而生。农旅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村各类资源要素,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2014年, 六盘水市在农村实行“三变”改革,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激活农村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 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是农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强大引擎。

农旅一体化与“三变”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者是否能更好地相互促进, 有效结合值得思考, 我们将农旅一体化发展放到农村“三变”改革视域下来进行观察, 对二者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试图应用实证方法探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情况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 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煤炭工业城市, 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同时, 又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城市, 下辖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4个县级行政区。在“三变”改革前, 六盘水市的农业产业在贵州省排名倒数第一。2014年, 为加快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城乡发展, 摆脱贫困局面, 六盘水市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 创造性提出“三变”改革思路, 即在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 通过进一步改革现有农村体制机制, 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 村集体将土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 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资金变股金, 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情况下, 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贫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 投入各类经营主体, 享受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 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 参与分红成为股东。在“三变”改革中, 六盘水市以股权为纽带, 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平台, 把农村的各种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 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生态增值。截至目前, 六盘水市96个乡镇 (街道、社区) , 881个行政村, 29个省级农业园区实现了“三变”改革全覆盖, 共有40.66万亩集体土地、14.31万亩集体林地、42.44万平米水域、161.17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整合财政资金7.49亿元, 撬动村集体、农户、社会资本60亿元参与入股, 48.74万户农户 (其中贫困户13.97万户) 成为股东, 入股受益农民达160.28万人 (其中贫困人口40.16万人) 。

二、农村“三变”改革对六盘水农旅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与农旅一体化发展情况

在对六盘水农旅一体化发展情况较好的乡镇开展的调研中, 我们发现农村“三变”改革与农旅一体化发展有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1]。

1. 水城县玉舍镇

玉舍镇有著名的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 景区总面积509.76平方公里, 核心区面积68平方公里, 由野鸡坪高原户外运动基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和海坪彝族特色旅游度假小镇组成, 涉及水城县玉舍乡、勺米乡、杨梅乡、坪寨乡四个乡。野鸡坪以高原山地运动、牧场风光、万亩花海、拓展训练、漂流探奇、露营为主, 打造观赏型、运动型旅游景点;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动植物研究、生态观光、森林药浴、夏季滑草、冬季滑雪为主, 打造避暑休闲度假胜地;海坪彝族小镇以彝族文化研发为主, 打造度假、休闲、康养、旅游商品开发、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彝族文化小镇。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文化、丰富的娱乐休闲体验, 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 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仅2016年上半年, 野玉海景区综合旅游收入达3.31亿元[2]。

而这些得益于水城县的“三变”改革。在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内, 玉舍镇发动周边1261户农户以5000亩土地和荒地入股。其中2000亩由项目公司负责招商引资发展花海、中药材等项目, 除每亩按500元租金给农户保底外, 将公司收益部分的20%分给入股农户。另外3000亩由公司提供花卉、中药材等苗木和管理技术, 由农户负责种植, 除每亩按300元租金保底外, 农户占股70%, 公司占股30%。

另外, 海坪村将351亩集体荒山荒坡入股野玉海旅游度假区彝族风情街项目, 共建成38个院落, 面积19000平方米, 村集体及村民占30%股份, 景区占70%股份, 共180户780名村民 (其中贫困户65户112人) 受益。2015年, 村集体和村民共分红150万元, 其中分给村民75万元, 人均分红961元。为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水城县把景区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紧密结合, 以集中搬迁的方式, 在景区建设千户彝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该项目共1006户23万平方米, 农户将上级补助的易扶搬迁资金作价入股, 与野玉海景区管委会共同建设, 按山地旅游度假房打造, 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 由农户居住、经营, 管委会统一管理, 经营收益按投资比例分成, 待管委会收回投资成本后, 经营收益按管委会30%, 农户70%比例分红。通过资源、资金、技术入股方式, 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激活景区发展内生动力, 形成了景区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

2. 六枝特区落别乡

落别乡以打造布依风情小镇、布依人家驿站为抓手, 大力建设文化旅游特色村, 重点打造具有历史记忆、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 先后建成具有布依族文化元素的牛角广场、民俗博物馆、农事体验馆、风情小镇以及抵耳休闲游泳馆、龙井温泉小镇、螃蟹峡养生谷、水塘寨山泉湿地公园等旅游休闲度假场所;同时, 大力发展樱桃种植, 依托“万亩车厘子基地”和民族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 着力打造牛角浪哨文化主题创意园、玛瑙红主题创意园、滴水剑茶叶主题创意园等多个特色农业观光休闲示范点, 积极推动观光旅游农业蓬勃发展。据统计, 今年上半年, 仅牛角村的景区景点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5000余万元。在落别, 游客可以看樱花, 摘樱桃, 吃长桌宴, 赏民族工艺、游布依山寨, 感受布依人民热情的待客之道。目前落别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 而这些成果与落别乡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樱桃基地为例。为了带动村民尽快致富, 落别乡成立了落别、坝湾、纳骂三个片区联村党工委, 由联村党工委牵头, 各自建立覆盖本片区500亩以上精品水果基地, 基地采用农户土地入股分红模式管理。落别、坝湾片区联村党工委主要种植发展本地樱桃, 成立樱桃基地, 基地分别以落别勇祥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为承载主体, 挂果后农户占入股土地收益的70%;联村党工委占入股土地收益的20%, 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脱贫帮扶;合作社占10%, 作为合作社收益及基地管理。而牛角村则采取“三变+”模式, 全村816户农民变成股东, 通过底金分红、薪金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参与分红, 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33.44万元。

3. 盘州市大山镇

大山镇投入1.7亿元资金, 建成母亲湖景区、嘎啦生态农庄、雨谷高山高效农业园、七指峰广场、长洼子易地扶贫搬迁点。嘎啦生态农庄, 位于嘎啦河村一、二组, 是以农旅一体发展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 主要种植白菜、辣椒、芸豆等蔬菜及冬桃、草莓、人参果、杨梅、柿子、蓝莓、葡萄等精品水果, 园内建有农家旅馆、休闲山庄、农家乐。在这里游客既能参与农事活动, 体验乡村生活, 又能呼吸乡野清新空气, 放松身心, 回归自然。大山镇的这些农旅一体化项目覆盖了全镇11个村 (居) , 带动1700户贫困户就业。2016年嘎啦河村成立嘎啦河专业合作社, 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嘎啦生态农庄、蔬菜、果园等。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 流转土地170亩, 按保底+收益的分红方式, 让村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二) “三变”改革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从以上几个乡镇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正因为“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的各类资源, 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农旅一体化发展。2016年, 六盘水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901万人次, 同比增长52.1%;旅游总收入突破124亿元, 同比增长68.9%。娘娘山、野玉海、韭菜坪、牛角布依生态体验区等20多个“三变”景区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 开展“三变”的景区接待游客25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 带动4千多户贫困户、2.3万多贫困人口增收, 1.7万人实现就业。正如有关报道所说:六盘水“三变”改革, “有效激活了包括集体土地、山林、厂房等沉睡的资产, 不仅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有效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三变”改革虽然对农旅一体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各地对政策的理解、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同, 农旅一体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有待提高

很多乡镇在农旅一体化发展过程中, 不注重市场需求, 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看到其它地方这样建设好, 便依样画瓢这样建设;看到其它地方发展这些农业产业有收益, 便发展这些农业产业。没有结合自己乡镇的资源优势、气候特色等具体情况, 进行具体分析, 造成景点与景点雷同, 乡村旅游景点缺乏特色。

(二) 村集体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出来

农旅一体化发展, 多为政府运作,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难以形成内生动力。

(三) 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

景区的旅游产品存在粗糙、单一化倾向。比如落别乡的樱桃。落别樱桃是比较出名的产品, 每年樱桃成熟季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到当地采摘、品尝, 为落别乡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目前樱桃也只是当季时鲜水果, 只有一两个月的效益。如何开发樱桃深加工, 加长产业链, 让樱桃产品成为留住乡情、留住乡愁的产业品牌, 值得思考。

(四) 乡村游景区吸引力不足, 留不住游客

在旅游数据统计中, 过夜游游客数一直是检验一个地区旅游市场吸引力的黄金指标, 这个数字越高, 越说明当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到位, 游客喜爱。六盘水很多农旅一体化景区给人的最初印象很不错, 但停留时间稍长, 就会觉得没有吸引力, 留不住人, 更谈不上留下来居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跟旅游景区景点缺乏特色, 缺乏服务、缺乏文化底蕴有很大关系。

(五) 交通不便, 制约游客到景点观光旅游

交通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 好景美景只有在看得见、赏得到的地方, 才能让人眷恋不忘。六盘水市的很多乡镇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没有专线旅游公交, 对于无车族来说极为不便。

四、几点建议

(一)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农旅一体化发展既要考虑农业产业发展, 又要考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在制定规划的时候, 要有前瞻性, 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 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 让产业为农业服务, 为旅游业服务。按照“保持原生态、增加乡土味”的原则,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旅游业建设, 避免简单地照搬城市建设模式, 注重乡土特色。比如, 在乡村房屋建设、景点建设上, 就不适合按照城市的模式、风格和标准来办, 否则就会给人城不城、乡不乡的感觉, 导致“乡里人看不惯, 城里人不愿住”的情况发生。

(二) 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支两委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 他们在“三变”改革和农旅一体化发展中作用巨大。一个有远见、有凝聚力、有带动力的村支两委, 对乡村发展能起到把握方向、推动跨越的作用。必须以党建为引领, 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 发挥村支两委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带动群众积极干事创业,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树立品牌意识

精心选择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种养殖产品, 做出自己的品牌, 做大自己的产业。延长产业链, 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将生鲜产品向干货制作、开发功能饮品、旅游商品等方向转化, 以产品吸引游客。

(四) 以农事活动为主, 创新各种民俗民情体验项目

农旅一体化发展既要突出农业产业发展, 还要强化旅游经济的效益。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 除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外, 还有乡村淳朴的乡风民情, 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主客观因素。在一些农业观光产业附近, 就近打造民族风情园, 发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特长, 请专业人士挖掘富含民族底蕴的本地民族风情, 开展了解民族历史、民族习俗, 参与民俗体验等活动;打造农家乐休闲山庄, 让游客到乡村赏花、采摘、垂钓、参与农事活动。

(五) 提供便利的交通, 为游客出游创造条件

六盘水市多为山地地形, 很多农旅结合景点地处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相关负责部门可加强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联系, 开发旅游专线, 定时定点推出直达公交服务。

这样既解决了游客出游困难的问题, 增加景区游客量, 又能减轻景区停车压力, 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助推下, 六盘水市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六盘水市的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

摘要:农旅一体化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它有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 从供给侧结构方面发力,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 是目前贵州省推动农村改革的强大引擎。本文将农旅一体化放在“三变”视域下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 存在问题,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从而助推贵州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三变,农旅一体化,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海.农业园区三产整合农旅文一体化发展[J].农技服务, 2016, 33 (06) :34-34.

[2] 杨兴友.推进“三变”改革试点激活农村发展动力[J].农村工作通讯, 2016, (12) :50-51.

[3] 徐兴兰, 杨春梅.贵州省六盘水市农旅一体化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 2017 (03) :156-158.

上一篇:针对热电厂煤粉炉结焦问题的探讨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