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2022-11-20

第一篇: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作者:杨旭红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地特有的奇迹。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的渊源和脉流。有人说看五千年的文明到山西,看三千年的文明到陕西,看一千年的文明到北京,看一百年的文明到上海,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山西古代建筑居全国之冠。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450多处,占全国现存同期建筑的70%以上。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古代寺观、宫殿、石窟、雕塑、壁画、古塔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彩塑、壁画艺术的宝库”之美称。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它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作为山西消防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些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大,影响大。因此做好古建筑防火工作,是我们每个消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笔者就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省古建筑多以柏木、松木、杉木等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由于千百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另外,古建筑内部多悬挂字画、天帐、飘带等织物。因此,极易发生火灾,形成立体猛烈燃烧。

(二)防火间距小,水平蔓延快

从我省古建筑风格、特点来看,体现了宏伟、庄重、壮观。然而,无形中造成了防火分隔及间距相对很少。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势,将通过热对流、热辐射、飞火等因素,形成火烧连营。

(三)人为隐患多,消防管理难

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开发使用中,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片面追求经济增收,忽视安全,违法在古建筑附近甚至内部开设旅馆、饭店等,这些场所管理混乱,火源管理不善,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还有,古建筑游客流动量大,香火不断,这些因素均给古建筑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火灾隐患。

(四)交通状况差,自救能力弱

我省古建筑大多建在大台基上,又有大红墙包围,门槛重重,台阶遍布,道路弯曲,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需要很多时间,严重影响初期火灾的扑救。加上水源缺乏,供水困难,更增添了扑救的困难。另外,古建筑一般都比较高大,许多殿堂内净高在10米以上,再加上地势高差,一般消防车充实水柱长度不够,射流难以到达火点,灭火效果差。尤其是火焰在大屋顶内燃烧时,灭火人员把水射向屋面,只要屋顶未塌落,则水流射上去多少,流下来就有多少,根本达不到灭火的目的,这在发生火灾时,就成了有水难攻的又一难题了。而古建筑又多没有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员,也没有足够的消防装备装备设施和水源。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灾的肆虐发展。

(五)倒塌情况多,安全危胁大

多数古建筑承重构件使用可燃的木质材料,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造成古建筑倒塌。对人员安全造成很大危胁,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二、古建筑可能引发火灾的原因

古建筑引发火灾,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的危害,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一)、来自自然界的危害

作为一种不可抗力,在古建筑安全问题上比较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雷击引发的火灾。一般而言,古建筑遭受雷击,是与它所处的地形、地质以及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分不开的。特别是直击雷,往往直接对古建筑构成危害。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接闪、屏蔽、分流、均压等电位、接地保护布线等综合防雷措施,层层设防,就可以化解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扰。雷击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实事求是地运用避雷系统,并且定期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查、测试,经常保养、维修,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起的作用。 (二)、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从历年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数90%以上。古建筑火灾也大致如此。从建国以来的情况看,人为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用火不慎

因用火不慎造成的古建筑火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日常生活用火不慎。随着改革形式的发展,在各古建单位均陆陆续续引进一批承租单位,这些单位为了生活方便势必会在古建筑周边地区私搭乱建一些易燃棚屋,并长期使用液化石油气、煤火炉等烧饭取暖,危险性更大,周边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古建筑也恐在劫难逃。二是维修施工中的用火不慎。古建筑作为我国丰富文物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走过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之后,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抢救、维修。古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如木材、麻、油漆、稀料等,同时使用如喷灯、电气焊在内的明火工具等。因此,要确保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就必须由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消防安全措施,明确责任,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施工单位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工。在修缮过程中,要严格易燃物的管理,落实用火、用电的审批制度,要配置专职防火检查员,负责巡逻检查,以确保遇有情况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一般来说,古建筑电气设备比较少,除照明设施外,其他的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在严格控制之列。但是,近年来,随着古建筑的大量被利用,电气设备也有所增加,乱拉临时电线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有的电源线就直接敷设在古建筑的梁、枋、柱等木质结构上。特别是随着文化市场的丰富,利用古建筑拍摄电影、电视、广告片日益增多,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或是拍片过程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量无疑会有所增加,而且功率往往比较大,这样就会埋下火灾隐患。

3、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

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引起火灾,或在禁止吸烟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木质的古建筑,历经千百年风干,耐火等级较低,极易因小火而酿成大祸。这就要求所有进入古建筑范围内的人,遵守禁烟规定,服从管理,杜绝因一时疏忽带给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4、纵火

所列几种,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对此进行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消防监督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火灾案例: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烧毁了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面积1276㎡,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九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66元。火灾原因系犯罪分子纵火所致。

(一)、基本情况:

1、尧庙概况:

尧庙是为纪念尧王建都地公布的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庙内有建筑组群和元、明、清石刻。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次被狂风摧毁。一九九八年烧毁的是1984年重建1987年建成的一座祭祀尧王的仿明建筑,建筑面积1276㎡,重建造价115万元。殿高27米,宽9间,周设围廊,该殿重檐歇山顶,殿中间插三间三层阁楼。殿内有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

2、消防设施; 广运殿东南面一蓄水池可贮水45吨,但无水。 (二)、火灾特点:

1、 火势猛、蔓延快,建筑为木结构,容易倒塌。 广运殿是由油松木构成的框架结构的砖木混合建筑物,其可燃物多,耐火等级低,空间大,门窗孔洞多。发生火灾后,空气补给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蔓延到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形成大面积的立体火灾,建筑某个构件烧毁,失去平衡,极易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

2、 燃烧时间长,耗水量大。

油松木构件在火场高温条件下能渗出油质,极易燃烧,建筑物内可燃物多,燃烧时间长,释放热量大,灭火用水量大。

3、 辐射热强,灭火人员难于接近。

由于可燃物多,燃烧猛烈,辐射热值大,人员难于接近,给灭火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4、 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广运殿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内使用了大量优质油松木,因此发生火灾后,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三)、火灾教训

该火灾虽是犯罪分子所为,但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博物馆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抓的不深、不细,没有形成定期检查制度,大殿承包人下班后,与值班员没有明确的交接班制度。

2、馆内虽有安全保卫和消防管理制度,但没有落到实处,值班人员擅离岗位,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报警时间,致使火灾蔓延扩大。

3、尧庙宫内消防设施不足,没有一个消火栓,仅有的消防水池着火时也没有存水,一九九O年打的一眼消防专用井,因配套设施不全,不能使用。消防队在灭火战斗中,只能到二公里外的消防队拉水,贻误了宝贵的灭火战机。

4、馆内没有专职防火员,没有制定灭火预案,职工的防火、灭火、报警知识欠缺。

四、消防安全对策

针对以上对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引起火灾的原因以及火灾案例分析,结合临汾市的古建筑特点和本人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消防安全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防火安全意识。

时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火警不断,屡屡发生火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其一,领导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有些领导对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平时极少检查落实,上级消防部门来检查工作时应付了事,结果火险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发生火灾也在所难免。其二,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至今有些人仍然没有被众多的大火烧醒,不断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直接危害了消防安全。其三,管理干部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事务多,任务重,消防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很有效地指导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鉴于此,我们应加强消防教育,千方百计使全员消防意识到位。首先,各级领导在教育职工的同时,自己更要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的消防意识到位。其次,拓宽、搞活消防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职工和群众受教育,早日使消防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消防“防控、灭火体系” “防控体系”中的“防”是指单位防火、基层派出所防火和公安消防机构防火相结合;“控”是指控制初期火灾,即职工发现火灾后,利用现有的灭火器材控制火灾蔓延;“灭火体系”是指义务消防队、基层派出所和公安消防中队相结合。以尧庙博物馆为例,尧庙博物馆与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人员签订责任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人,用责任推动工作主动性,及早发现隐患,及早发现事故苗头。辖区派出所通过加强对尧庙周围的治安检查,消除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原因发生火灾。消防大队则加强了对尧庙的消防检查、指导力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专业素质发现并解决尧庙内存在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指导也使尧庙宫内的安全保卫人员学到了相应的火灾预防、扑救知识。尧庙博物馆、辖区派出所、消防大队之间形成了层层监控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尧庙博物馆全面加强了对员工的灭火技能培训,提高了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和协助消防队灭火的意识。尧庙博物馆协同辖区派出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疏散预案和灭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根据预先制定的疏散预案,全体员工将会在派出所的配合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将游客疏散至安全地带,派出所也会对周围地段进行管制,确保人员的疏散安全,同时也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辖区公安消防中队也根据尧庙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灭火预案,并定期对灭火预案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灭火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以上便构成了尧庙宫的消防安全灭火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技术防范措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具体实用的消防安全措施和方法,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技术防范措施,即采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还以尧庙博物馆为例:该单位通过多方论证,在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有效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重建过程中,博物馆将消防安全纳入了整体规划,在广运殿中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有人形容,防火报警系统是“忠诚的卫士”、“不眠的哨兵”。 广运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安装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日夜不停地巡检着该建筑内的上上下下、边边角角,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防范的突出作用。另外,博物馆深刻吸取“四.四“火灾教训,在尧庙宫内合理规划建设了7部地下消火栓,在广运殿旁边建设了一个有效容积3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购置了73具灭火器,保证了灭火所需要的消防水源和充足的灭火设备。

(四)、发动社会力量,密切协调配合

古建筑的保护应由政府牵头,消防、文物、文化、宗教、旅游、城建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把防火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并落实到人,以便积极有效做好防火工作,才能有利于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以襄汾县丁村民俗馆为例:襄汾县丁村民俗馆现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四十座,这些建筑参差错落,门额窗栏间的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传达了众多的人文信息,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了几百年来山西民居建筑的辉煌成就。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民俗馆只收回民宅13座,其余的民宅仍有居民生活居住,这就涉及到居民的用火、用电、用气和可燃、易燃物品的储存管理问题,而且还存在对古建筑的破坏、改造、随意搭建临时建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消防隐患,给我们的消防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古建筑内所有居住人口外迁,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但这涉及到外迁人口安置问题,是消防部门无力解决的,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些老宅历经岁月的摧残和人为损坏,其中一些历史建筑已破旧不堪形成一些火灾隐患,要维修整改涉及资金,有些责任人无力维修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古建筑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政府对无力维修的责任人应提供帮助。政府的帮助可以采取几种办法:一是责任人无力维修,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和维修奖励;二是责任人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将维修保护责任转交给政府的同时,将古建筑产权转让给国家;三是责任人也可以将古建筑捐赠给国家,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注重消防宣传,推进消防社会化

由于文物古建筑大多分布在乡镇、农村,广大群众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古建筑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周边居民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以临汾牛王庙为例,牛王庙建于宋朝,包括戏台和牛王庙两部分,该建筑是同期建筑中保护的最好,有确切记年的标志性建筑,是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留下的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该古建筑坐落的地形比较复杂,周围到处是小商小贩、街道工厂、民宅建筑等。还有丁村民俗馆大部分民宅内都有居民居住。这些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就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与居民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

2、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加强,严禁居民在生产、储存、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3、加强居民电器线路改造,更换陈旧老化的电线,规范电器具的使用,严禁居民私拉乱接电源线路和超负荷使用电源。采取修建防火墙等隔离措施,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火灾损失。

4、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公告、标语、举办培训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居民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防灭火技能。在节假日期间坚持向村民送宣传画,并在建筑周围张贴警示标语,宣传消防知识。在夏收期间,在古建筑周围划定消防区域,引导群众将麦杆等易燃物品堆垛储存在消防区域以外,防止堆垛发生火灾引燃建筑物。通过开展多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宣传活动,增强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保证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同时加深了与周边群众的联系。

5、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组织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并签定互救联防全同。这样周边群众就成为消防工作的靠山。不论是村干部或群众都是义务消防员,火灾时,他们用洗脸盆、水桶,互相呼应,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组织。构成了不光有水源、消防设备,更有战斗队和群众义务组织的立体、全方位的消防安全防范机构。

6、建立奖惩制度,对防火工作做得好的居民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物质奖励;对防火工作做得不好的居民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篇:论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刘海峰

[摘要]: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文物古建筑“点多、面广、分布散”的特点,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 消防安全的特性 消防安全隐患 措施 对策

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

(一)从古建筑的地理环境消防安全特性来看: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极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崎岖坎坷,消防车辆难以通行,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从古建筑材料及周边环境消防安全来看:古建筑大多是以木材料或者砖木混合材料为主,均为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且极大部分已被开发成商业旅游景点,在古建筑的周围,一些居民利用古建筑

2 开设宾馆、饭店、招待所等,火源管理松懈、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从防火安全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火灾特点具备了人员密集型场所火灾特点,在发生火灾时,除确保人员疏散、结构完整等安全目标外,还要尽量维护其特有的价值,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虽然,古建筑物在火灾发生几率上平均小于现代建筑物,但其火灾破坏性不论从时间、速度、程度上均远大于现代建筑物。

(三)从古建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一是多数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内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除配有灭火器和消防水缸外,没有配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一些建筑未安装避雷防雷设施,达不到避雷安全要求。二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及商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古建筑区域消火栓建设滞后,消火栓的速度和质量令人堪忧,更新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发展不平衡,消防设施建设所需经费还未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经费来源渠道少,来源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队伍发展等建设的需求。

二、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原因分析

(一)文物古建筑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一旦引发火灾,容易造成火灾蔓延,从而增大火灾的损失或人员的伤亡。文物古建筑大多保留了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大部分采用彩钢瓦、木板、石棉瓦、油毛毡搭建,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猛烈燃烧,最终导致“火烧连营”,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文物古建筑群分布密集,防火间距狭小。可燃、易燃物数

3 量较大,随意占用疏散通道。一旦燃烧后,将产生大量烟雾导致人员疏散困难。特别是外地游客不熟悉地理环境,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古建筑村寨缺乏专业的规划,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在布局上随意性较大。

(三)古建筑中的电气线路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电气线路设置不规范,未穿管敷设。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器设备逐年增多、致灾因素增多且类型复杂,极易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电气设备的安装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私拉乱接电线、电线老化、穿越可燃物的线路不穿管敷设保护等现象比较突出。

(四)古建筑周围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灭火器材匮乏。由于历史的缘故,大部分古建筑在修建之初,未建设消防设施,导致没有公共消防给水管网,水压比较小,无消防水池,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在后来的古建筑修缮过程中,为保留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增设的消防设施只能设在一些较为隐蔽的地方,不能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彻底。大部分古建筑群缺乏较为完善的安全用火用电制度规范,没有应急灭火救援预案。村民委员会制定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村民小组长落实不到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拖沓现象普遍存在。文物管理单位没有定期开展灭火救援疏散演练,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起恐慌混乱,灭火救援不能做到系统,高效,有序。

(六)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抗御火灾能力和逃生自救能

4 力。大部分村民没有接受过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没有进行过灭火救援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自防自救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古建筑周围的村民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够组织火灾扑救、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容易发生小火亡人事故。

三、火灾防控对策

(一)强化政府主管职责。政府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加强现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强化部门监管职责。明确公安、消防、建设、规划、工商、旅游、国土、文物、古保局等各个部门的职责,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纳入综合治理、协同管理范畴,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明确村民委员会协管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专职、志愿消防组织,履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职责。履行单位主体职责。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和自我检查,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二)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的联动管理体系。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古建筑恢复重建,将消防设施纳入到规划之中。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依法落实审批消防的安全事项。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商、林业、安监、消防等各相关部门应相互联系、联动管理、严格督导。对文物古建筑周边新建建筑严格把关,在建设之初审查其安全布局、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对建筑施工图和规划图进行建筑防火审核,

5 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报消防部门进行建筑防火验收。

(三)改造古建筑结构和电网,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从实际出发,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处理好保持古建筑原貌与消防改造的矛盾,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墙,将建筑物内易燃可燃物进行分隔,归类。要求电力部门对古建筑群的电路电线统一进行规划维护。对村民的生活生产安全用电进行宣传。要求每家每户每月对自家的电路电线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查自检。对电线乱拉乱接,没有套管保护,甚至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进行清理,敷设在可燃材料上的电线应进行穿阻燃管保护。

(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古村寨、古建筑周围增设消防设施。针对不同古建筑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特点,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设置消火栓,增加消防水池,保证消防给水充足,并在每个消火栓旁设置消防器材箱,水枪、水带,消火栓扳手,重点部位配置干粉灭火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的防火检查、消防设施维护和处置初期火灾。完善台账痕迹管理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督察有总结。制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层层抓落实。

(五)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调动基层派出所和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消防宣传涉及面要广、内容要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由政府部门牵头,办事处、居委会、管委会联合,基层消防机构协助,选择固定的宣传场所、人

6 员和时间,由点到面深入居民家庭进行消防安全宣传,讲解消防常识,使消防宣传覆盖每家每户,构建“人人都关心防火、人人都重视防火、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建立健全消防知识教育制度,由村民小组长定期、不定期向各自所在小组的村民进行安全用火用电、逃生自救常识的培训,进行灭火救援演练以及灭火器材的讲解使用,讲到心里,落到手上。

综上所述,古建筑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防火对策来积极面对当前古建筑物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府领导、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确保古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些人类文化的遗产和瑰宝,使之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使文物保护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 [2] 宋泽春;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1期

[3] 文化部, 公安部.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Z]. 1984. [4] 虞翌青;浅谈山地古建筑的防火缺憾及防火对策[J];广东建材;2010年01 期

[5]公安部, 建设部, 国家计委, 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Z]. 1990. [6]国务院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Z]. 2008. [7] 陈伟明;加强消防科技工作 促进消防事业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7

第三篇: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形势下责任重于泰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如何加强古建筑火灾防火对策的调查报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例如: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例如: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例如:韩国崇礼门纵火案:都是人为的因素是古建筑遭受火灾。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现有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用作防雷保护,但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损坏严重,又几乎都没有定期检测维护,雷击时很难发挥作用;许多古建筑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时,均未安装避雷装置,极易被雷电波侵人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筑群不断地改建扩展,但单体建筑防雷接地之间没有作统一协调,易于造成雷电反击等火灾事故。例如2004年5月11日,山西省稷山县大佛寺大佛殿因雷击起火,将大佛殿二层建筑及一层部分建筑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

再次,我国的古建筑,由于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难于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来棘手的问题。对于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二)人口众多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往往都是旅游胜地,游客往来众多,一旦发生火灾 ,现场混乱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员如果疏散得当,会减少人员伤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会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交通不畅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有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偏远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鞭长莫及,延误了灭火战机。有的古建筑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四)设备不足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设计建造时并不像现代人设计楼房那样把消防设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数古建筑周围都缺乏灭火设备。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唯一能够用的多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筑火灾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古建筑是珍贵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我们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应该“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其火灾的发生呢?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它。

首先,解决软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识到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并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尽量做到自防自救等等;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加强火源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古建筑火灾之源。古建筑内必须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划定烧香烧纸的专门活动区域,且必须做到专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用电用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古建筑内用电用火,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强化火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在古建筑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炊煮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禁止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等活动的地方吸烟。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引起的火灾。

其次在解决硬件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古建筑在防火设计和功用性质等自身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一)对古建筑进行防火技术处理,降低发生火灾概率。对已建的柱、梁、枋、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造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扩建、改建、维修的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防火间距。原有的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必须拆除,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按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隔。同时,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修缮消防车道,以利于火灾扑救。

(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到有备无患。对于古建筑交通不畅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开辟消防通道,使消防车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筑。开辟消防通道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对于古建筑群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搞好消防水源建设。地处城市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殿堂外、庭院内修建室外消火栓,确保每幢古建筑都在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以内。

(三)增加消防设备,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增加中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道路狭窄,只有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才能够基本上深入任意起火源。完善防雷避雷措施。中国古建筑中遭雷击起火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古时候就十分重视建筑的避雷措施,现在应当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防雷技术,防止古建筑遭雷击起火。

清明节期间,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焚香纸等宗教等活动众多,所以我们更加要细心全面的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积极的工作,作为消防工作者,要对古建筑区的特点以及历史的火灾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及时掌握古建筑防火的现状,逐步探索出一套古建筑防火经验,制定并完备防范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古建筑的消防问题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有效防止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浅议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及防火对策

****历史悠久,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名胜众多。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保护好这

些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由于古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古建筑在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方面与一般的建筑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下面,从这几方面谈一下古建筑防火对策。

首先我想说一下对古建筑防火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厦、琼楼玉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火灾,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近代就有天安门城楼遭雷击起火。秦代的阿房宫、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几百年间烧毁过多少次,现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建筑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绘画、古代碑刻等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古建筑往往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发生火灾,肯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火灾扑救不及时,造成游客伤亡事件,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广韵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尧王等泥塑9樽,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损毁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为巨大。

其次,我认为引起古建筑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上来看,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未经防火处理;用火用电管理不严,电器线路老化与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少消防给水,没有消防专用供水管网;消防车道不畅,消防车几乎根本进不去古建筑区等。例如:2003年1月19日,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因承租单位私拉乱接照明电线,电灯泡长时间烘烤可燃物引发火灾,烧毁遇真宫主殿荷叶殿正殿3间,建筑面积236平方米。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木质建筑,极易燃烧。

因为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木材经过一百多年或几百年的干燥,成了极易燃烧物品,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灾载荷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再加上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轰燃。

(二)人为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类假期的不断延续,旅游和宗教活动越来越频繁,寺、庙等古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游玩和观光的胜地。一些游人吸烟后乱扔烟头,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僧侣、小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可能引发火灾。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筑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用电,有些私拉电线,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电线老化等问题也可能人为引发火灾。例如:2002年11月21日,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发火灾,烧毁清代砖木结构建筑86平方米;例如:韩国崇礼门纵火案:都是人为的因素是古建筑遭受火灾。

(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古建筑火灾。

现有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用作防雷保护,但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损坏严重,又几乎都没有定期检测维护,雷击时很难发挥作用;许多古建筑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时,均未安装避雷装置,极易被雷电波侵人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筑群不断地改建扩展,但单体建筑防雷接地之间没有作统一协调,易于造成雷电反击等火灾事故。例如2004年5月11日,山西省稷山县大佛寺大佛殿因雷击起火,将大佛殿二层建筑及一层部分建筑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

再次,我国的古建筑,由于容易发生火灾和蔓延,难于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来棘手的问题。对于古建筑灭火的复杂性有以下几点来决定的。

(一)建筑部局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人基于空间和相互照应的初衷把古城内的建筑设计成了珠联璧合式的构造,形成一种:登上一户屋顶便可游万家灯火的奇观。这就决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烧连营的后果。如1964年,承德外八庙的普佑寺遭雷击烧毁,今仅存遗址;1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经堂发生火灾,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被无情大火毁于一旦。

(二)人口众多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往往都是旅游胜地,游客往来众多,一旦发生火灾

,现场混乱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员如果疏散得当,会减少人员伤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会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交通不畅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有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偏远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鞭长莫及,延误了灭火战机。有的古建筑

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望火兴叹。

(四)设备不足决定了其灭火的复杂性。

古建筑设计建造时并不像现代人设计楼房那样把消防设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数古建筑周围都缺乏灭火设备。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唯一能够用的多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等简单的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筑火灾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古建筑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古建筑是珍贵的,其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我们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从事消防工作,应该“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效的预防其火灾的发生呢?我觉得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它。

首先,解决软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认识到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为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并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结合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相应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灾隐患的旧房,彻底整治古建筑周边的火灾隐患,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措施,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尽量做到自防自救等等;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加强火源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古建筑火灾之源。古建筑内必须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划定烧香烧纸的专门活动区域,且必须做到专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用电用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古建筑内用电用火,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强化火源的监督管理;禁止在古建筑物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炊煮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禁止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等活动的地方吸烟。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引起的火灾。

其次在解决硬件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古建筑在防火设计和功用性质等自身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一)对古建筑进行防火技术处理,降低发生火灾概率。对已建的柱、梁、枋、檩、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造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尽可能地解决防火间距和分隔。扩建、改建、维修的古建筑,设计时要注意防火间距。原有的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必须拆除,对确实无法解决的防火间距,可按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隔。同时,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修缮消防车道,以利于火灾扑救。

(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到有备无患。对于古建筑交通不畅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开辟消防通道,使消防车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筑。开辟消防通道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对于古建筑群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搞好消防水源建设。地处城市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殿堂外、庭院内修建室外消火栓,确保每幢古建筑都在室外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以内。

(三)增加消防设备,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增加中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道路狭窄,只有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才能够基本上深入任意起火源。完善防雷避雷措施。中国古建筑中遭雷击起火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古时候就十分重视建筑的避雷措施,现在应当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防雷技术,防止古建筑遭雷击起火。

清明节将至,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焚香纸等宗教等活动众多,所以我们更加要细心全面的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积极的工作,作为消防工作者,要对古建筑区的特点以及历史的火灾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及时掌握古建筑防火的现状,逐步探索出一套古建筑防火经验,制定并完备防范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古建筑的消防问题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有效防止古建筑火灾的发生,为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调研与防火策略

摘要针对上海市嘉定工业区45栋楼的居民进行了火灾防范意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包括了高层建筑的消防措施与消防装备,市政供水能力,居民防火意识及自救能力等因素,通过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划分,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完整的消防设施仅仅占了全部的33.1%,绝大多数高层建筑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安全消防问题,消防设施还需要完善,居民的消防意识还需要加强,莱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层居民住宅的防治火宅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隐患之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火灾的策略办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防火策略

前言

大火一旦在高层建筑物中产生,很快就会变为立体燃烧,难以进行拦截;还会产生烟囱效应,生成可燃物和有毒有害的物质。特别是在人员比较密集集中的地方,火灾带来的危险更大,现场更难以掌握。为了应对大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国制定了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在高层建筑物当中,怎样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早以成为了一个现实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2010年11月5日,上海市一某高层发生了特别重大火灾之后,为了防治灾害的再次发生,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特别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加强对火灾的认识,积极展开排除火灾隐患的工作。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上海市嘉定工业区 的45栋高层民用住宅进行安全消防的摸底排查,现有问题和分析对策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1高层建筑消防存在一定隐患

(1)消防设施的损毁率高。在调查的45栋高层居民住宅当中,一类建筑有14栋,二类建筑有21栋;有31栋高层设有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有34栋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中有21栋既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设置了自动报警灭火系统。通过对每一栋楼的消防设施的仔细检查,发现即使在完好率达到33.1%的设施中也不能保证其处于能正常使用的状态。

(2)随着国家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不断修缮,城市规划的不断建设,一些修建时间较早的高层建筑已经不满足现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车道、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建筑结构、消防登高面、安全疏散等的严格要求。并且有些栋高层没有设置自动报警或自动喷水装置。

(3)通过对高层建筑的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来看,此类高层建筑的功能性略复杂,不仅有宾馆住宅和饭店,还有商场办公和娱乐场所等,有一些业主私自把住宅楼变为了公共场所,增加了火灾的隐患。尤其是一些城市里的高层综合建筑,均存在更改建筑用途的现象。把私人住宅改为了公共场所,用电量增大,可能导致漏电短路过负荷等危险事件的发生;装修所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各类各样,改造装修进行焊接作业,人员密集复杂,提升了火灾发生的概率,增加了不安全的隐患。

(4)通过对闭式防火门地仔细检查后发现,一些高层内的防火隔离设施,例如常闭式防火门等经常处于打开的状态,有些隔离设施甚至受到了损坏。假使火灾发生时,常闭式防火门不能够隔离烟火,导致烟火通过楼梯走道等蔓延到别处,给人员疏救带来困难,造成更大的灾难。有些防火门被上了锁,虽然方便了日常生活,但是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不能过从此通过,对人们的盛名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5)有的救援登高面和消防车道被其它东西给占用了。很多城市里临街的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扑救面被大型广告牌子遮挡住了,一些高层的消防车道上停满了汽车,摆满了小摊,这些都不利于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的进出和作业,阻碍施救,增加了火灾后果的严重性。 (6)建筑施工的质量过低。有的高层建筑是由个人建筑队承包施工的,这些施工队的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且业务水平不高,不满足高层建筑复杂结构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施,一些没有消防资质的中标单位便借用其他公司的名义进行施工,但施工队伍并没有改变,这样的施工队伍建成的建筑质量较差,对消防设备设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增加了火灾的隐患。

1.2消防装备滞后,市政供水不足,不适应高层建筑的灭火需要 1.2.1消防设备落后

目前上海市嘉定工业区都拥有一22m的登高车和一32m的高喷车,足以给发生在50m高度以下的任何位置的火灾进行消防供水。对32m高以下火灾可以采用外部直接喷水法进行灭火,对低于22m的建筑位置可以采用登高救人的方式;但是对11层往上,尤其是50m往上的高层位置,基本无能为力。而现今建筑的大多数高层建筑,有60%在32m以上,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已建成的就有45栋之多,并且每一年都在增加,因此,现有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足以应对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

1.2.2市政供水系统

针对高层建筑的大火,还是以喷水为第一施救方法,房屋内外的用来扑救的耗水流量可达几百升每秒。但一个普通的室外供水系统只能提供10一15L/s之内的供水速度,而房屋周边最多也仅四个这样的供水设施,远远达不到实际发生火灾时的供水要求。因此,当真的发生火灾时,只能从外面利用消防水车或消防水带把水运到火灾发生地点,以满足灭火的需要。但是这种灭火方法的实际效率不高,并且水头损失很大,也常常耽误了对大火进行扑救的最好时机。

1.3部分高层为多产权单位,责任混乱,进行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困难

目前,有些高层是合用建筑,还是多产权的单位组织,应用较多,导致了防火责任负责人不明确,使得用于防范火灾的制度措施得不到落实。有的单位领导人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对火灾的防范工作,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房屋频繁更换用户也导致了消防通道的堵塞,消防设备设施的丢失或损坏,使得用户疏于关注火灾的隐患。并且入住用户较多,使得整改费用不宜收取,致使消防安全隐患一直存在久久不能排除掉。对消防设备设施的维修保护工作不到位,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治理的人员水平有限,并未经过系统的相关的培训,导致本身的消防水平不高。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太多的的火灾防范人员对业务不熟练,操作生疏,对火灾隐患的处理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等问题。 1.4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缺乏火灾自救常识

通过对一些居民的采访发现,大多数人并不是十分清楚火灾发生时应如何利用火灾报警系统,不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甚至不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不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一旦意外发生危险降临,带来的巨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火灾应对策略

2.1防火设计正规化,建立火灾防治档案

高层建筑本身的占用面积较大,职能性比较复杂,装饰用品中多采用了一些有利于火灾发生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房屋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对火灾的防范,图纸设计、审核、房屋验收也要充分配合消防设施,最多限度的降低火灾带来的隐患。对那些滥竽充数或消防设计不合格的建筑责令其整改,通过验收后才可准许其进行施工,并下发房屋产权证。为了保证房屋的质量,对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不认真对待消防设计的,一定不能让其施工通过消防验收。在房屋的使用阶段,主要应通过对火灾的防范管理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的途径,来防止火灾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建议建立火灾防范档案的理由,同时还需要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有利于平时的管理,以备不测。 2.2联合多方面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有些业主私自改变住宅楼或商品楼的用途,将之用于宾馆、健身房、打麻将、美容美发等公共场所;有的高层的登高施救面被一些商家的大型广告牌挡住而无法正常使用;小区的消防通道被小商小贩占用,或被用于临时停车。这些增加火灾隐患的现象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联合消防局、城管局、小区物业等多方面之后进行联合执法,共同整治,降低风险。 2.3保障消防设备的安全运行

火灾发生时,常用的扑救设备有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设施和消火栓等,作为高层建筑消防灭火的重要保障,本次调查仅发现有约33.1%左右的消防设备能够应对突然发生的火灾,大多数消防设施还处于损坏或不能使用的情况,不能保证高层灭火的需要。这种现象,往往是由房屋的施工方造成的。在房屋的建造阶段,施工队为了追求利益降低成本,对消防设施以次充好,这些产品生命周期短,不能满足房屋在使用时对防火的要求,形同虚设一样。因此,在房屋验收阶段,房管局应联合多个部门严格按照《上海省消防条例》的规定,要求建筑管理方委托并与具有高素质熟悉消防业务的消防服务机构签订长期合同,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及时发现老化不嫩满足使用要求的设备,以降低火灾带来的隐患和损失。

2.4及时上报,政府应加大对消防的经济投入

有些房屋的消防设施数量不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这时应当向上级汇报,要求增加对火灾防范措施的投入。从目前上海市高层建筑的发展来看,建议把登高云梯车和高喷水车落实到县一级的消防站中,还需有两辆以上的大吨位供水车以满足供水的需要,从而提升高层建筑对火灾的扑救能力。

2.5提高市政的供水能力

政府单位在考率供水规划和进行施工时,不仅要满足对最大消防用水量的要求,还要有所富余。在某些商业区的易发生火灾的街道增设消防栓,从天然水源中获得消防供水,设置消防取水点,以方便水车的出入。 2.6落实责任并明确相关负责人

各产权单位所使用的建筑,应在各方联合管理的配合下明确消防职责,签写书面文件,使火灾安全得到组织领导人的充分重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与能力。各方联合对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和管理,处置不负责的负责人。通过学习考察国内外的消防防火经验教训,提升消防能力,落实防火管理人,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消防演练等,并在消防机构进行备案。

物业公司作为消防设施的第一负责人,应定期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工作,使之随时都能发挥作用。维修费用应由房管局、物业公司等共同承担。

2.7加强进行宣传教育

当前从总体上讲,我国居民普遍匮乏对于火灾的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的普及率较低,人人们的安全意识不高。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较不发达的城市,贵州居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火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政府部门联合消防局等单位,发放火灾知识教育的传单,通过绘制黑板报等宣传重大火灾案例,宣传火灾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灾难。另一方面,普及安全消防知识教育,培养居民面对火灾时的自救和逃生能力,不定期举行火灾防范演习,居民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制定贴合自身的火灾防范预案等。

把各种类型的灭火器的正确保存和使用方法在小区内进行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防范意识和水平,使之能够自觉维护原有的设备等,不随便占用救生通道,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使每个人都成为火灾防治的排头兵。

三.结论

根据火灾在高层中的成灾特点,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总的方针策略下,对火灾的如何防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对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存在的消防设备不满足楼房火灾高度要求的情况,建议加强管理,提升技术手段,建立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消防防范体系。

二:欲要从根本上杜绝火灾,还需从管理、设备、选用材料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消除火灾的隐患。

[1] 叶永飞,孙晓乾,杨晓冬. 超高层建筑疏散设计优化[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03) [2] 陆云.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 2009(12)

[3] 宋文华,伍东,张玉福. 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9)

[4] 朱杰,霍然,付永胜. 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排烟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01)

上一篇:工程项目分包管理办法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