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公开课学案

2023-03-20

第一篇:细胞的增殖公开课学案

细胞的增殖教案

《细胞的增殖》教案 保康一中朱金珠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系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适用于高一上学期新课教学,有丝分裂过程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既是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验证,也是对高倍显微镜操作要领的巩固;既是在诸章节中发生迁移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来各种考核的热点话题。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重要的是要明确一个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典型特征。抓住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中前、中、后、末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以利有的放矢。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设置显微观察,模型演示,白板贴图,手绘曲线等环节即是强化学生动手演练,直观、立体、连续、动态地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中重要的几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形为是掌握本节内容的关键,尽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强调细胞是立体的、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但部分学生仍难以建立起立体感和连续运动的过程感。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3、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构建图像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激发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染色体变化特点。 解决方法:

1、用橡皮泥做成染色体模型,在小组白板上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2、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解决方法:动画和图纸并用,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曲线图,讨论呈现的变化。 【教学方法】

阅读,演示,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显微镜,有丝分裂演示模型,白板,橡皮泥,图纸,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探讨]象与鼠图片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一个人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情景导学,自然引入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明确目标 问题导学, 获取知识

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反馈与矫正 拓展与应用 总结

多媒体展示图片,

草原上奔驰的母马和小马 引导学生思考:

1、母马每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如何实现这种结果呢?

2、小马和母马为什么很像呢?这种结果又如何实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增殖》。 多媒体展示目标和重难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多媒体展示细胞周期图解 点拨:“连续分裂的细胞”,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视频展示间期及分裂四个时期的动态过程。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变化。

结合屏幕显示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静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各期特点。 分组演示: 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固定装片(课前准备六台显微镜,分别分发于各小组) 课前在白板上画好各期细胞,学生用橡皮泥粘贴,加强理解 有丝分裂模型模拟演示,并修正讨论结果,启发思考

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领会它是垂直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 探究:

1.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引导总结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探究: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讨论: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推断给药的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

展示总结表格,组织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探究疑问

这一切都是通过细胞增殖实现的。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三种,

学生口述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并讨论:

1、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划分依据?)

2、根据图解描述细胞周期:

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观察图解,加深理解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观看视频:有丝分裂过程 小组讨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组织本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以口诀的形式概括各时期特点,并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观察有丝分裂固定装片下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 小组合作:在白板上用橡皮泥构建分裂各时期染色体 学生代表到讲台前演示操作

用手牵动细线,模拟染色体各时期运动 分组讨论:观察、思考并描述演示过程 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实质。 强化巩固

学生在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后,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数量变化在事先准备好的图纸上绘制曲线 总结讨论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得出结论,给药时间间隔应控制在40-48小时之间。 小组讨论,思考填写 强化口诀记忆并整理笔记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

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通过动画形象的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运用精加工策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 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联系实际,将知识拓展、延伸。

运用双重编码策略对知识进行再加工。

课外链接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增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参与交流

学生记录网址。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激发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和达标训练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练习并讲解回答 评价肯定,增强自信

加强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6—1 细胞的增殖 有丝分裂 【教学体会】

本节课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显微观察培养了学生操作技能,模型的应用直观形象,克服了多媒体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手工粘贴以及手绘曲线既培养了学生建立图像和读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又发挥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最后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和双重编码,以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第二篇:《细胞增殖》的教学反思

我对细胞增殖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亮点、不足和改进。本堂课以学习金字塔为理论基础,借鉴CEFI高效课堂模式作为设计理念,主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学理念非常先进。回顾具体做法如下:

1,导入

以受精卵如何发育的成为个体为切入点,图片成功吸引学生目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提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顺利导入细胞增殖的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细胞增殖的过程。

2,知识构建

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动物有丝分裂,让学生对整体有个认识,初步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再后面的学习中慢慢将知识填充在构建的知识框架中,有利于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型构建和特点总结,发现和总结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这个过程着重探究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特点

4,展示评价

小组成员派代表一边展示自己动手构建的模型,一边用小黑板展示各时期的特点,老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同时提问其他小组是否有疑问或补充。

5,点拨提升

点拨提升中,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巩固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这堂课,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成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的,其中精彩之处不乏许多亮点,总结如下:

亮点一:微课构建知识框架,短时间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构建基本框架,效率高,学生兴趣高涨。

亮点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因此热闹起来。 亮点三:由于有丝分裂是细胞内的微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老师提供学具,各小组分别利用学具构建动物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对各个时期特点和实质的掌握;另外,学生讨论完成图标和曲线构建,化繁为简,二者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成了学生生物学素养养成的目的。 亮点四: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变成朗朗上口的歌词,学生可随着旋律唱起来,使学生记忆深刻。

但也存在不足,如下

1、内容微观、抽象,概念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合作交流遇到困难

2、小组讨论时,由于任务分配不细致,个别同未参与进来 根据反思不足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改进措施,具体做法: 现象1:

小组合作交流时,有个别成员不参与讨论,持观望态度 改进措施:

今后应在小组中角色扮演,分工方面更加细致 现象2:

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常常感到不自信 改进措施:

学生展示评价过程中,多以点头、微笑、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快乐学习。 现象3:

学生往往对他人的回答往往缺少质疑精神,就算有质疑的,但是过于拘束,不敢举手补充。 改进措施:

在展示评价中,可以培养一个主持人,主持各组答题,展示,评价,质疑,讨论和补充,完全将这个过程放手给学生。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

第三篇:细胞增殖的教学反思

Fpg

《細胞增殖》の教學反思

我對細胞增殖一節課進行教學反思,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別是亮點、不足和改進。本堂課以學習金字塔為理論基礎,借鑒CEFI高效課堂模式作為設計理念,主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の主體性,教學理念非常先進。回顧具體做法如下:

1,導入

以受精卵如何發育の成為個體為切入點,圖片成功吸引學生目光,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提問,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順利導入細胞增殖の課題,引導學生探究動物細胞增殖の過程。

2,知識構建

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動物有絲分裂,讓學生對整體有個認識,初步構建本節課の知識框架,再後面の學習中慢慢將知識填充在構建の知識框架中,有利於完善本節課の知識網路圖。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探究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之間の數量關係,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行為變化の模型構建和特點總結,發現和總結染色體和DNA數目の變化規律以及動植物有絲分裂の異同,這個過程著重探究有絲分裂過程各時期染色體行為變化の特點

4,展示評價

小組成員派代表一邊展示自己動手構建の模型,一邊用小黑板展示各時期の特點,老師對同學の回答給予肯定,同時提問其他小組是否有疑問或補充。

5,點撥提升

點撥提升中,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學生對本節內容の掌握情況。最後通過一首歌曲讓學生鞏固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學生印象深刻。

通過這堂課,完成本堂課の教學內容,基本達成本節課預設の教學目の,其中精彩之處不乏許多亮點,總結如下:

亮點一:微課構建知識框架,短時間瞭解本節課學習の重難點,構建基本框架,效率高,學生興趣高漲。

亮點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展示評價,突出學生の主體性,這種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調動了全體學生の積極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課堂因此熱鬧起來。

Fpg

Fpg 亮點三:由於有絲分裂是細胞內の微觀變化,看不見摸不著,較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老師提供學具,各小組分別利用學具構建動物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の模型,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對各個時期特點和實質の掌握;另外,學生討論完成圖示和曲線構建,化繁為簡,二者都提高了教學の有效性,突破了本節課の重難點,還提高了學生の動手能力,達成了學生生物學素養養成の目の。 亮點四: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變成朗朗上口の歌詞,學生可隨著旋律唱起來,使學生記憶深刻。

但也存在不足,如下

1、內容微觀、抽象,概念難懂,學生不易理解合作交流遇到困難

2、小組討論時,由於任務分配不細緻,個別同未參與進來 根據反思不足是為了找到更好の改進措施,具體做法: 現象1:

小組合作交流時,有個別成員不參與討論,持觀望態度 改進措施:

今後應在小組中角色扮演,分工方面更加細緻 現象2:

學生對自己の回答常常感到不自信 改進措施:

學生展示評價過程中,多以點頭、微笑、鼓掌等激發快樂情緒の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快樂學習。 現象3:

學生往往對他人の回答往往缺少質疑精神,就算有質疑の,但是過於拘束,不敢舉手補充。 改進措施:

在展示評價中,可以培養一個主持人,主持各組答題,展示,評價,質疑,討論和補充,完全將這個過程放手給學生。

總之,本堂課是一節能體現新課改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力培養の生物課。

Fpg

第四篇: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

“细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理科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与本节相联系的内容还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和减数分裂等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藏班创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借助中东部地区较好的一些教学资源与设备,提升西藏地区的教学水平,促进西藏地区的全面发展,所选取的藏族预科高中学生的特点汉语背景比较弱,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才刚刚接近一年的了解,虽然他们在初中没有学过生物,但因为有必修一前面知识点的铺垫。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有丝分裂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心理与情感方面:藏班学生从小受游牧文化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由于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外地求学,心理比较敏感,还有部分学生受当地宗教的影响对具有强烈科学标签的生物学的内心的抵触,为了让学生领略生物学自身的魅力所在。可以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多用生活的实际例子来串联知识点,并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比如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 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2.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可用染色体模型、剪贴图,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用多媒体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用挂图展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让学生绘出以上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难度和当地实际情况,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方法步骤,然后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同时,要求学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和教师准备好的有丝分裂5个不同时期示范片。组织学生讨论、绘图以加深理解和提高绘图能力。为保证实验取得较好效果,老师在实验前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即解离充分、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压片时压片必须适当,要让学生了解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区细胞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高中学习有丝分裂,首先 要理解好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什么样的细胞有周期、一个周期的起止点,才能对之后的各个时期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其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认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所发生的物质变化,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丝分裂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自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

1、 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2、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由此引入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质的生化过程受细胞核中DNA的控制。

2、学生开始思考并阅读课文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 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 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③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板图,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归纳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并以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板图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课件中的模拟动画可将微观、抽象的生命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也可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以动画的演示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倒数第二段。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通过填表概括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有丝分裂的意义

提示学生按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结果,简要概述有丝分裂的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作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

无丝分裂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

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总结提升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重难点。我在讲完有丝分裂的特点后还进行了如下的小结:

1、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2、DNA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3、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4、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课堂练习:对新授知识进行巩固和反馈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如果用常规的挂图法和黑板板图法,展示的都只是某一个时刻细胞图像,是静止的,不能直观的体现出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将整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一步一步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动画过程,就能引导他们归纳出各种数量变化的规律。再以图表和曲线的形式进行总结,更是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本节课的精髓。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十分紧凑,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为此,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省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五篇:《诲人不倦》第一课时公开课学案

学习目标

1、领悟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2、体会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现实意义。

3、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学习固定结构的特点及翻译。

4、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蘑;述而不作。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上知()闵子骞()切磋()诲人不倦()不悱不发() .....举一隅()贫而无谄() ..

2、句读提示: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女与回也/孰愈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二、检查预习:

检查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三、研读文本

1、本文题目是《诲人不倦》,“诲”是什么意思?

2、本文围绕“诲”字讨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3、重点探讨“怎么诲”的问题,也就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思考并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4、每个小组分别选取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原则,找到文中相应的章节,进行讨论,并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何现实意义?请举例说明。

5、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四、资料链接:孔子简介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2、孔子的思想: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3、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4、“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6、子曰:“自行束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五、巩固练习

(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通,释作。

2、女与回也孰愈:通,释作。

3、吾自卫反鲁:通,释作。

(二)、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厌

2、反 抑为之不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夫晋,何厌之有吾自卫反鲁 ..

3、与

4、而 吾与女,弗如也鲤趋而过庭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鲤退而学《诗》 ...始可与言《诗》已矣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其斯之谓与信而好古 ..

5、诸

6、退 告诸往而知来者求也退,故进之 ..闻斯行诸由也兼人,故退之 ..

7、其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其斯之谓与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三)、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其斯之谓与:,译:

2、绘事后素:,译:

3、素以为绚兮:,译:

4、则小子何述焉:,译:

(四)、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性相近也

2、习相远也 ..

3、有教无类为之不厌 .

4、抑.

5、诲人不倦而过庭 ..

6、鲤趋.

7、不学礼,无以立

8、不愤不启 ....

9、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0、不悱不发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12、女与回也孰愈.

13、赐也何敢望回

14、贫而不谄 ..

15、富而无骄兮 .

16、巧笑倩...

17、美目盼兮

18、素以为绚兮 ...

19、起予者商也

20、求也退,故进之 ..

21、由也兼人,故退之

22、述而不作 ....

23、窃比于我老彭

24、然后乐正 ...

(五)、默写自测

1、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冉有问:“?”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六、能力提升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②获③鲜:

2、翻译句子: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译:

3、断句(在句中用“/”表示)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原因,这堂课是《<论语>选读》的第一节课,学生对于《论语》尚未真正学习。所以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共鸣会少一点,对于文本的探讨和思考也很有局限性。我考虑到这些因素也适当地降低了难度,让学生通过导学案了解《论语》和孔子,并结合课后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指哪些。基于此,学生在课堂中结合文本讨论孔子的教学方法后,各个小组生成了相对准确的答案,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课堂的探讨和质疑中逐渐深入地学习了孔子的教学主张,课堂气氛也十分的活跃。 当然,课堂中还有较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对文本的探讨之余,没有进行适时有效地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许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探讨。其次,对于文本的朗读和文言字词句的重视尚有待加强。朗读时文言文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朗读尤为重要。所以今后要在这方面进行提高。

上一篇:小班红绿灯教案公开课下一篇:王者荣耀对腾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