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律教学反思

2022-07-22

第一篇:学习法律教学反思

法律的尊严教学反思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法律的尊严:与法同行》教学设计

反思本学期来,我不断地探索“导学案”的编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段时间自己的探索、国培学习以及听公开课、与同仁交流等,不断反思,要秉承《思想品德》课的理念,达成其课程目标,我深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现以九年级《<法律的尊严:与法同行>教学设计》(见国培作业)为例,谈谈我的思考,谨向各位老师请教。

学习“与法同行”主要是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拟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尊重法律,追求公平、公正;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事实上,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其由从低到高产生可分为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当前,我国普法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法律意识已经觉醒,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初中学生“情感”上对追求“公平、公正”较为敏锐,实际生活中也能利用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行为。也正是受“情感”因素影响,初中学生的“态度”也只能是源于基本的需要的“个体利益心理”,从而决定这一阶段的价值取向较为多地表现为“自我中心”、“坚持己见”类,“成人”意识较为浓厚,这样导致初中学生较多表现出索取“权利”

远大于尊重“权利”,尤其是对“规范”的约束表现出极为不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多从“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法律”,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基于上述分析,我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将别人创作的一些内容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微博上将身边的人的一些信息也无意中公开了,比如他人的身高体重、手机号、家庭住址、个人感情史等”引起学生的探讨,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在学习中,我注意到讨论教材“一分钱”案例以后,进入“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的设计,有点思维不连续。事实上,曾有对“一元钱官司要不要打”引起争论,这里不妨让学生通过“辩论”该内容,更容易深化学生“对法律的尊重”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处理“正确行使权利,正确履行义务”时,我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该案例被称为“不能拒绝的义务”,选取该案例的出发点在于现实社会中,子女对父母要求得过多,而对父母作为子女付出的太少,不仅是一次法律意识的教育,“赡养父母”是子女不能“拒绝的义务”;也是一次道德责任的教育,子女应该真正孝顺父母,尤其是父母需要子女付出的时候,子女不能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通过案例,还应该进一步讲清楚的是,“权利”不仅指“自己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还有“他人所具有的合法权益”;“行使权利”既指“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指“尊重他人的权利”。这就法律所强调的“公正”。因为“公正”特别反对只看重自己的权利,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权利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恰好是初中学生“自我权利中心”的体现,需要加强引导。

“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部分,学生通过看书能够把握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有关“新闻媒体监督”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监督”的必要性,从而理解“监督”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行使监督权时,强调“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否则违法。在这次教学设计中,存在较多欠缺,如“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还是缺项。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尤其通过本次国培,慢慢去消化老师们所讲解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

第二篇:撑起法律保护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的事件更是数见不鲜,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是本课的主要目标,因而本课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教学目标】

1.认清青少年自己的特殊地位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正确对待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及所见所闻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提高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3.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四个方面。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知道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课前导学】

1.创设情景,自主感悟,播放动画《机智逃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课堂、启发思考,产生感悟。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过侵犯吗?

3.举例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

【课堂助学】

1.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完成本课知识框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适当指导,帮助。然后,学生总结主要的内容,教师作点拨。

2.观察思考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家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法律规定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保护的责任。

分析四幅图片

3.视频点击,现身说法

通过观看一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小品中的三个片段,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并说出理由。

(1)思考 在小光与社会青年的对话中,你发现哪些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家庭、学校、社会、自身)

(2)从女同学受到侵害你想到什么?

(3)小光和女同学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分析总结,即能提高对课堂的参与,增加积极性,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又能让学生增强实践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创新设计

案例训练一:

情景一:初二学生赵明的父母特别喜欢打麻将,几乎不分昼夜酣战在麻将桌旁,遇到人手不够时,常常让赵明帮忙“摸几盘”,由于晚上没有休息好,白天赵明上课时萎靡不振,成绩直线下降,上课熟睡鼾声扰乱课堂秩序。

情景二:班主任王老师对他的这一行为非常不满,生气之余,罚他站了两节课。后又打电话叫其家长领赵明回家,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情景三:赵明的父亲认为儿子反正学习也不好,就把他领回家。回了家的赵明无事可做,于是天天泡在网吧,没钱时,网吧老板就给他赊帐。一次网吧老板叫他还钱时,上网一天一宿的赵明瞪着满是血丝的双眼,顺势操起水果刀向老板刺去,所幸,没有刺中要害。赵明被以故意伤害罪被起诉,当地法院进行了不公开的审理。

5.能力实践

(1)路上发现陌生人尾随自己,应该

(2)独在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应该

(3)校园内有人在偷自己的自行车,应该

(4)超市在自己购物后要搜身,应该

(5)自己的照片挂在照相馆前面,应该

(6)昨天在商店买的运动鞋开胶了,应该

(7)自己在超市购物后被搜身,应该

结束语: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我们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撑起法律保护伞》课后反思

本课是初二《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材的第四课。这一课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上好本节课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上课进行的很顺利,学生也能兴趣浓厚,积极配合,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我把我的课后反思总结一下。

第一、导入要精心设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了一个关于自我保护的精彩动画《机智逃离》。通过这一动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拉进了新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了如果老师在每节课前都能设计一个巧妙而有意义的导入,无论对学生、对老师、对课堂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即使不能每节课都有好的导入,老师也应以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第二、内容要贴近学生。“撑起法律保护伞”这一课如过只是老师干巴巴的讲授、提问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更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我找了一部分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视频、图片、案例等,把它们有选择的穿插于课堂之中,为教学服好务。例如我用了3个法制教育小短片,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在欣赏身边案例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学生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觉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总结,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知识结合起来,更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第三、自主自疑与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还学生的核心地位。在复习教材、处理知识框架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4人一组,相互讨论,合作完成,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创新设计”训练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疑、自求,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讨论设计不同的问题,在相互提问相互探讨中复习了教材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训练题目要典型。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要在把让学生握整体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思考能力,注意答题规范和解题方法与技巧。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典型例题中的创新设计”在这里我把一个学生赵明的变化分成三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分别就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答案。我把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设计出不同的精彩问题,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创新设计能力。“能力实践”让学生应急反应自己在受到侵害时怎么做,使他们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本节课学生兴趣较高,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主要爱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到了合作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当然在课堂上还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又待商榷的地方。初二《思想品德》是新教材、新课程,教学资料少,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深入的地方。这节课我认为我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主导角色的发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本节课中,我尽管做了精心准备,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教学环节不是很衔接,学生有被牵着走的感觉。当学生讨论出了不同方法,不同答案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由于时间关系,这点做的也不很完善。

2、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很明显,还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授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会自疑、自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总之,本节课有得也有失。本节课运用动画和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总结并提高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一)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问题启发,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思维上养成惰性。所以在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找关键词、学会概括段意。学生读书不是照本宣科地浏览一遍,而是要在读中思考,使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

精心小结,培养思维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不是一味地讲,而是采取多种不同的小结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纲式小结、测验式小结等小结方式可交替使用。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

(三)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学校的公开课。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对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进行一次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太单调,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练,比较枯燥。而在听的公开课里,很多老师确定以小组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反思我的课堂上学生受到很多限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抑制,答案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形势上学生可能有合作活动,但实际上学生还是在老师的“圈圈”里转来转去,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主体与主导作用没有协作起来,忽略了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我设计这样一节裙子款式图的新授课:先让学生观察所展示的三条裙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找出它们的共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让他们派出代表试着讲出裙子的分类,只要学生能说出正确的分类,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交流合作能更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

第四篇:礼貌教学《学习礼貌用语》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礼仪(礼貌)教育包括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为儿童实施有目的和计划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将礼貌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目的,有计划实施儿童素质教育的手段。要注意各种学科渗透的教育礼仪,使孩子们总是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的和谐平衡发展。

在准备过程中,我针对的是孩子的年龄,使用的问题,组织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一些基本的礼貌语言,并且知道语言的场合。在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我问老师们直接互相沟通的主题,给孩子一种亲密,让他们很快进入下一次谈话。

介绍一些方法我用的是教学活动的讨论,教师和孩子从浅到深,从容易到难以沟通,后沟通逐渐探索我们的一些生活,游戏需要注意和观察规则,最后由老师帮助总结,确定规则,这样容易被幼儿接受,孩子的记忆也更深刻。具体形象思维。

然后老师提出的图片,让孩子观察 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亮点是使用图标的手段,孩子们应该抓住规则来描述具体的图像,绘制一个简短的视图情况,用来解释规则的具体内容,这样孩子看要明白,很容易记住。孩子们愿意进步,渴望被称赞,我启发孩子的标志性作为自己的礼貌角色,孩子们画自己时,这是一种激励方法,让孩子有意识地自觉作为角色在画做,比老师简单讲讲效果好多了。

最后,让孩子子角色的表演场景,要求孩子表达时的表情,表演日常生活中儿童之间的友好,不能抓住玩具,不说咒骂,不要打的游戏的情况。扩展到语言课,我们通过故事,对话,场景和其他形式的儿童礼仪教育。语言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故事的内容来解释故事的礼仪。儿童喜欢故事,经常认为自己是故事的角色。例如,我们讲导游一边的故事,狗很有礼貌,早上起来,看别人说:早上好!孩子,你要从狗学习哦! 小猫出门的时候,母亲会说再见。孩子们通过在早上学习这些故事的角色主动迎接老师,离开幼儿园时老师会挥手,告别一些孩子告诉我们在街上看到他们的好朋友,采取主动跟朋友打招呼,去时他对他说,再见。孩子对小狗说,小猫是礼貌,做一个好男孩!

通过各种活动,孩子们知道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礼仪知识,并通过模仿逐渐融化在他们的生活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仪式习惯。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会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也有的当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如下: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上一篇:学校防汛抗旱简报下一篇:学校工作计划范本

本站热搜